第一篇:股权转让纠纷经典案例
股权转让纠纷经典案例
2014-12-17 两高法律资讯转 两高法律资讯
一、股权竞买人对拍卖信息负审慎审查义务
案例:安徽实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股权拍卖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股权竞买人应该正视股权拍卖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在转让人披露信息不实并构成违约时,才能请求法院支持其减少支付相应转让价款的主张,反之则败诉。
二、台商投资内地个体医疗诊所的法律效力
案例:林峰亮等诉胡月梅股权转让纠纷案。裁判要旨:2006年以来,大陆在医疗领域的惠台措施不断出台,台商纷纷投资大陆医疗机构。但投资医院的门槛较高,许多台商大多以隐名投资者身份进入个体诊所或门诊部。随着投资项目的增加,纠纷接踵而至。本案是关于转让医疗门诊部的纠纷,转让合同是否因违反投资导向而无效就成为本案争议焦点。从投资导向角度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附件四《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签署后,厦门的地方法规规定台商可以投资医疗机构。从工商变更登记角度看,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可以变更,医疗门诊部的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变更,投资权益理应可以转让。从隐名投资角度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外商投资所签订的隐名投资协议是有效的,除非违反投资导向、违反效力性强制规范。
三、工商行政机关股东变更登记审慎审查义务的确定
案例:赵国良与崇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股权变更登记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工商行政机关办理股权转让登记过程中,不仅要审查申报材料是否完备并符合法定形式,而且应以行政法一般原则中的合理行政原则为依据、以登记机关判断与识别能力为限度、在专业范围内对申报材料中的签字盖章等内容的真实性负审查责任。
四、股东抽逃出资的民事法律后果
案例:胡元中与汤敏股权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这是公司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股东出资是公司赖以存在和运营的基础,因此,抽逃出资行为,被公司法严格禁止并严厉惩处。股东出资后,随即将出资转走而用于非公司经营,是抽逃出资的典型情形。其民事法律后果,一是出资人对公司继续履行出资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二是如不履行该项出资义务,则不享有基于该项出资而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五、自然人独资公司转让其独资子公司全部股权的效力判定 案例:赵双瑞与世纪华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自然人独资公司转让其独资子公司股权时,应经股东书面同意,但转股协议是否有效应依据商事外观主义进行判断,不得以协议未经股东签章同意为由否认转股协议效力。协议上即使已加盖法人公章,但如有证据证明协议内容并非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仍
应判定合同未成立。
六、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对价的变更不属于重大或实质性变更 案例:天津市顺通化工机械贸易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津热供热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股权转让合同已获批准后,当事人协议变更股权转让对价的,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的“重大或实质性变更”,无须另行报批。
七、分期缴纳出资股权转让中的几个问题
案例:上海帝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与刘寅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分期缴纳出资的股东在规定的期限内出资到位,即应视为履行完成了相应的出资义务,取得股东资格,同时享有股权转让的权利。承继其股权的受让人应当履行剩余的出资义务,配合公司和出让股东及时办理股权变更登记。如受让人拒不履行已生效判决所确定的支付股权转让款的义务,怠于履行公司登记事项的变更,用其持有的公司公章,以公司名义起诉,要求原出资人补缴出资,在此情况下,受让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混同,不应当认定受让人具有代表公司作出意思表示的资格,而仍应按公司登记机关所记载的事项进行裁判。
八、合同解除权不应滥用
案例:山东海汇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谢宜豪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
诉案。裁判要旨:合同一方当事人因对方的迟延履行行为致使合同目的落空,依法享有法定解除权。有权通过诉讼解除合同,主张相对方承担恢复原状的责任,如不能恢复原状则应赔偿损失。但是合同解除权作为一种形成权,在不具约定或法定除斥期间时,当相对人有正当理由信赖解除权人不欲再行使解除权时,则根据禁止滥用权利原则,不得再行使解除权。
九、执行程序中对瑕疵股权转让的处理
案例:江苏法尔胜新型管业有限公司与河南龙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裁判要旨:被执行公司无财产清偿债务,但增资时股东有抽逃出资行为,并将该股权转让,此时应当区分瑕疵股权受让人受让股权时是否善意,并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裁定追加原股东或现股东为被执行人,在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十、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转让股权构成擅自发行股票罪 案例:上海安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擅自发行股票案。裁判要旨: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为筹集经营资金,未经证券监管部门批准,委托中介向不特定社会公众转让公司股东的股权,部分受让人在托管中心托管并到工商部门备案,其行为属于未经批准擅自发行股票的行为,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以擅自发行股票罪定罪处罚。
十一、改制企业职工退股应认定为股权转让。案例:雷飞平与重庆市璧山县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要点提示:改制企业职工退股是股权转让的一种形式,不能被认为是公司抽逃出资的行为。在公司章程对于股权转让作出比公司法更为严格的条件规定时,应当肯定公司章程的效力。股权转让旨在促进有效流转,就股权转让的效力认定,应分为股权交付具有当事人间股权变动的效力、公司登记具有对抗公司本身的效力和具有一定的公示性以及工商登记仅仅具有公示公信效力三个层次。
十二、外国人继承内资公司股权纠纷案件的处理
案例:金军等与上海维克德钢材有限公司股权继承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根据公司法规定,在公司自然人股东死亡后,除非公司章程另有约定,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这种继承,无需公司过半数以上股东的同意。根据注册资本来源地原则,外国人继承内资公司股权不改变公司的注册资本来源地,不导致公司的性质变更为外商投资公司,因此,该公司股东的变更无须外资审批机构的审批。在合法继承人继承股东资格后,公司有义务到工商登记机关办理相应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十三、涉外股权转让居间合同效力认定
案例:宁波嘉成拍卖有限公司诉李瑞堂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裁判要旨:在涉外股权转让合同中,居间人或当事人为减少交易税费,常常签订交易金额不同的阴阳合同,虚假交易金额的阳合同已报审批机关批准,真实交易金额的阴合同未报审批机关审批,对该未经审批的阴合同是否有效,以此为基础的居间合同是否有效,现行法律法规未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如股权转让行为已得到审批机关批准,当事人已经按照真实交易金额的股权转让合同履行完毕,可认定涉外股权转让合同已生效,以此为基础的居间合同也应认定有效。
十四、股权转让中股东身份的司法认定
案例:鹤壁市淇河家具有限公司与张进喜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股东是指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构成公司出资关系,为公司法所承认、以股东命名的公司法上民事主体。其中,构成公司出资性是确定股东最为基础的要素,也是股东主体身份司法认定的核心因素。
十五、股权变动登记程序存在瑕疵的不影响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案例:徐锋等与路小生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对于股权转让,应充分尊重转让双方当事人的契约自由,成全股权交易活动,一方当事人要求确认股权转让合同无效,应当严格把握合同无效的构成要件,对于不符合合同无效构成要件的股权转让合同,即使在
股东变更登记的程序上存在瑕疵,也可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确认股权转让合同及股权变动合法有效。
十六、场外取得的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权不受法律保护
案例:陈敏刚与上海卓越纳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股份公司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依法转让,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须经证券监管部门核准,还必须在国家允许的交易场所内进行。非经批准擅自发行股票,应当追究公司及其股东的法律责任。个人从场外取得的股票不具有法律效力,其股东权利不受法律保护。
十七、导致一人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之法律效力及股权归宿 案例:曹晓琴与宜昌中交船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我国法律对于股权转让导致一人公司的行为并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在修订后公司法确立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之后,根据司法解释,应认定此前发生的形成一人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有效。
十八、民商事诉讼中涉及刑事犯罪的法律后果及处理
案例:北京然自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与广东黄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担任法人之法定代表人的自然人,以该法人的名义,采取欺诈手段与他人订立民事合同,从中获取的财产被该法人占有,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是该自然人涉嫌合同诈骗犯罪,同时该法人与他人之间因合同被撤销而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人民
法院应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条的规定,将自然人涉嫌犯罪部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同时继续审理民事纠纷部分。
十九、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及股权转让协议的成立
案例:北京恒拓远博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薛辉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裁判要旨: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是股权转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股权的价值与有形财产不同,其价值由多种因素构成。在当事人提举的证据无法证明双方就股权转让价格达成一致时,人民法院不应依据股东出资额、审计报告、公司净资产额以及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确定股权转让价格。同时,未约定股权转让价格的股权转让合同因欠缺必备条款而不具有可履行性,应认定该类合同未成立。
二十、内部约定与工商登记不一致时的股权份额认定
案例:王德与吕红等股权确认纠纷上诉案。裁判要旨:股东名册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主张股权的首要依据。当公司未置备股东名册,或者股东名册的记载与事实不符时,对公司内部的股权份额,应当综合分析发起人协议、出资证明书、公司章程、盈余分配、经营管理等各项事实后作出认定。夫妻中的一人登记为股东,但有证据表明其配偶在股东资格方面与显名人有混同的,其二人可被视为享有股东权益的共同关联一方。
第二篇:股权转让纠纷案例
某1公司诉茅某等股权转让纠纷案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2)黄浦民二(商)初字第795号
原告某1公司。
委托代理人汪某,上海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茅某。
被告马某。
被告某2公司。
委托代理人李某,某2公司员工。
原告某1公司与被告茅某、马某、某2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某1公司委托代理人汪某、被告某2公司委托代理人李某到庭参加诉讼。被告茅某、马某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依法缺席审判。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某1公司诉称,2010年11月24日,被告茅某、马某与原告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之后又签订补充协议,将其在某2公司20%的股权转让原告,同时称公司另一股东某会持有的80%股权亦属被告所有,可由被告处分。协议因此约定,原告以人民币600万元的价格受让某公司100%的股权;茅某、马某有义务将某公司全部股权变更至其名下然后转让原告,否则,茅某、马某将其自有的20%股权以220万元转让原告,并在协议签署日起,由原告实际控制公司。之后,原告按约支付了股权转让款285万元,并实际控制了公司,同时也为项目的设计、规划投入了将近140万元。然而,两被告收款后却以协议无效为由,拒绝办理股权变更登记等事宜,并恶意诉讼请求确认股权转让协议无效。后该诉讼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告因此撤回诉讼。根据和解协议,茅某、马某在2012年5月30日前支付原告340万元的,双方所签股权转让协议解除,否则双方继续履行协议,并由茅某、马某支付违约金30万元。现被告未向原告返还款项,原告认为,应继续履行双方所签的股权转让协议和补充协议。请求确认原告在某2公司占有20%股权,并判令三被告协助原告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被告茅某、马某未辩称。
被告某2公司辩称,对原告所述事实和诉请无异议。确认茅某、马某已将其股权转让原告,原告占有公司股份20%。
原告提供了股权转让协议和补充协议、汇款证明和收条、民事起诉书和裁定书及和解协议、某2公司(某公司)的创办批复、公司修改的章程、公司原股东季某、陆某转让股权协议书、关于某村退出公司股份协议书、某村名称变更证明、公函、见证书、厂房转让协议书、某村证明。
三被告未提供证据。
对原告提供的证据,被告某公司无异议。
根据原告的陈述及经审核的证据,本院依法确认如下事实:2000年9月8日,南汇县盐仓镇人民政府出文批复,同意某村村民委员会前身某村村民委员会创办某公司。批文载明,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某村出资40万元,陆某、季某各出资5万元。2001年1月,某公司与某村村民委员会签订协议,约定某村认缴的40万元由季某承担,季某拥有公司股份90%。2003年9月20日,被告茅某与案外人季某签订某公司厂房转让协议书,约定厂房转让金170万元。2004年5月20日,茅某、马某又与季某、陆某签订协议,季某、陆某将各持有的某公司10%股权以10万元转让茅某、马某。同日,某公司股东修改章程,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马某,股东变更为某村、马某和茅某,并进行了工商变更登记。
2010年11月24日,原告与茅某、马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协议载明,依某会及盐仓镇政府书面材料,村委会的股权已归茅某、马某,尚未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原告拟受让公司全部股权,被告同意转让。双方约定,茅某、马某收到原告40万元意向金后30日内,将村委会所持股权变更在其名下;该股权变更后7日内,茅、马将目标公司全部股权以不超过600万元的价格转让原告;无法在约定期限内完成上述事项的,茅、马应归还原告的意向金,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违约金。该合同盖有原告、某公司的公章,并有茅某和马某的签字。2010年12月7日,原、被告签订补充协议约定,茅、马如不能在约定期限内将村委会所持公司股权变更的,原告有权追究违约责任,茅、马愿将自己持有的公司股权以220万元全部转让原告,同时承诺就股权转让会征得全体股东书面同意;原告受让的股权经工商登记后3日内,向茅、马支付剩余的180万元转让款;茅某、马某承诺,本协议签订后30日内,要求公司所在地村委会和镇政府书面证明,原告享有村委会已将80%股权转让季某的权利。2010年11月25日,被告茅某出具收条表示收到原告汇给南源纺时装(上海)有限公司40万元的意向金。中国农业银行结算业务申请书载明,原告于2010年12月8日汇给南源纺时装(上海)有限公司180万元。中信银行汇(本)票申请书载明,申请人为任裒,收款人为茅某,已付款金额65万元。2011年7月15日,茅某、马某向法院起诉,认为系争协议未得同意,将另一股东某会所持股权一并转让,应属无效。2012年4月23日,茅某、马某与本案原告达成和解协议。其中约定,茅、马2012年5月30日前向法院支付本案原告340万元的,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补充协议解除;茅、马未能在上述期限内付款的,协议继续履行,并应支付违约金30万元。2012年6月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裁定,准许马某、茅某撤回起诉。
另,某会于2011年9月8日向原告发公函称,欢迎原告投资某公司股权;2012年3月2日出具证明称,某公司2000年转制私人,某村无股权,只收取每年土地使用费。诉讼中,本院承办人至某村村民委员会调查时,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周某确认,2012年3月2日证明系某会开具,现村委会在某公司无股权,每年只向公司收取土地使用费。
本院认为,原告主张的被告茅某、马某在和解协议签订后未向其支付约定款项的事实,两被告未予抗辩,且无证据证明两被告支付款项事实的存在,本院因此认定原告主张的上述事实。按和解协议约定,茅某、马某未按约定付款的,双方应履行之前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和补充协议。从某公司工商登记材料看,系争股权转让前该公司股东为茅某、马某和某村民委员会,但相关证据及某村民委员会主任的表述,又否认某村民委员会目前还是某公司股东的事实。然,即使某村民委员会目前还是某公司股东的,其在茅某、马某与原告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也曾发过公函称,欢迎原告投资某公司股权,对此,可视为其对茅某、马某股权转让的同意,和对该转让股权优先购买权的放弃。因此,系争股权的转让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且,某公司在诉讼中已确认原告占有公司20%的股份,原告目前也已实际控制公司,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本院依法予以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原告某1公司占有某2公司20%股权;
二、被告茅某、马某及某2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协助原告某1公司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800元,由被告茅某、马某、某2公司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杨 捷
审 判 员 单胜利
人民陪审员 方国芬
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日
书 记 员 陆丽燕
陈秋平等与郑文平等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云高民二终字第79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陈秋平。
上诉人(原审被告)陈月。
二上诉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陈学东,云南长鸣律师事务所律师。特别授权代理。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郑文平。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林华演。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刘明辉。
三被上诉人的委托代理人姜梅、王波,云南滇东北律师事务所律师。特别授权代理。
上诉人陈秋平、陈月与被上诉人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因股权转让纠纷一案,不服云南省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昭中民初字第2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3年4月17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3年5月2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陈秋平、陈月的委托代理人陈学东,被上诉人林华演及三被上诉人的委托代理人姜梅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查明:大关鼎鑫商贸有限公司和大关红风铸造有限公司的登记卡片载明两个公司的股东均为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和陈秋平、陈月五人,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的注册资本为780万元、陈秋平、陈月的注册资本为520万元。2011年12月18日,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甲方)与陈秋平、陈月(乙方)签订股权转让合同,约定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的股权转让给陈秋平、陈月,转让金额为2054万元;合同签订之日起付款800万元,即刻办理证、照、章移交手续,余款1254万元在2012年1月10日付清,并同时在当地工商管理局办理相关移交手续;甲、乙双方不按本合同规定的日期内交付办理相关手续,每逾期十日按乙方已付款的百分之三支付违约金;甲、乙双方如违约本合同的约定,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由违约方对另一方进行赔偿;如有产生转让税金,双方协商不成本合同终止,已付出的款退回原公司。合同签订后,陈秋平、陈月分三次支付了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转让金1674万元,至今尚欠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380万元未付,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已将证、照、章及两公司的所有资产(包括登记在林华演名下的闽A7272K轿车一辆)移交给了陈秋平、陈月,但未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
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诉请:判令由陈秋平、陈月
1、支付其股权转让款380万元;
2、支付其截止2012年6月9日的违约金753.3万元;
3、支付其自2012年6月9日起至余款支付完毕之日止的违约金;4.在支付完毕余款的同时配合其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并将闽A7272K
原审法院认为:五名当事人人是本案涉及的两个公司的所有合法股东,他们之间所签订的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并依法应受法律保护。各方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义务,陈秋平、陈月欠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的股权转让金理应予以支付。陈秋平、陈月没有按约定如期支付股权转让金的行为实属违约行为,理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但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主张违约金的依据不真实,故违约金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支付较为适当。至于陈秋平、陈月主张合同没有经所有股东认可的抗辩主张与工商登记的股东名册这一客观事实不相符合,产生转让税金合同应终止的抗辩主张没有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据来证明转让税金已经产生的事实存在,依法不应予以支持。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一百五十九条、第一百六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
一、由陈秋平、陈月支付欠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的股权转让款380万元;
二、由陈秋平、陈月支付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380万元自2012年1月11日起至2012年12月18日止的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息的违约金。上述一、二项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履行。
三、由陈秋平、陈月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配合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并将闽A7272K轿车从林华演的名下过户到陈秋平、陈月名下;
四、驳回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89798元,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承担59798元,陈秋平、陈月承担30000元。
原审判决宣判后,陈秋平、陈月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其主要上诉理由是:
1、原审认定我方系本案中股权转让的违约责任人是对客观事实的不当评判。根据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的详细条款约定双方履行是双向,并非单向。我方己支付1674万元,占合同总价款2054万元的81.5%,而对方仅是接受股权转让款,对合间约定的义务并未作出实质性履行,导致股权转让中所涉及的企业法人变更、股东名册、章程更改等关系公司营运、管理、年检、正常对外签约均无法正常开展,这足以背离股权转让时的根本目的。对方的违约才是根本性的。
2、本案所涉及的股权转让金由注册登记的780万元变为2054万元转让,理应产生税金,这是无需举证就能认知的客观事实,根据约定,应将股权返回公司,所以,原审认为我方没有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据来证明是不当的。
3、原审无视隐名股东陈淑云的合法权益不当。
4、原审认定对方将股权转让前全体股东共同管理的证、照、章等凭证及闽A727K轿车移交给转让后的股东,就完成真正的约定义务,无视我方履行交付股金1674万元,而未真正实际成为法定代表人、工商登记的全部股东,无法开展公司年检、正常签约的管理。请求:撤销原审判决,并改判驳回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的诉讼请求。
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答辩称:
1、对方认为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履行是双向,但此双向也有先后顺序,并非单向。对方应当付清的股权转让金至今未付清,其违约行为是很明显的,只有在支付完股权转让款后,双方才能办理股权转让变更。
2、部分投资款已达到3000多万,远远超过双方约定的2000多万,我方的转让金额不但没有获得,而且是亏本转让的。合同约定,在产生税金的情况下,双方不能达成一致可以解除合同,但现在没有产生税金,也不存在不能达成一致的情况。
3、对方认为侵犯隐名股东陈淑云权利,但该人不在股东名册之内,此上诉理由不能成立。
4、只有对方把所欠的股权转让金全部支付完毕后,我方才可陪同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过户手续,这才是正确的履行方式。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庭审中,经征询各方当事人,其对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均无异议,对此本院依法予以确认。
二审中,各方当事人均无新的证据向本院提交。
归纳各方当事人的诉辨主张,本案二审的争议焦点问题为:
一、本案当事人的违约责任如何界定;
二、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是否成就;
三、是否侵犯了隐名股东陈淑云的权益。
本院认为:关于焦点问题一。二审庭审中陈秋平、陈月也自认存在违约,只是认为自己的违约比例较小,违约责任比对方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款:“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的规定,陈秋平、陈月承担违约责任以存在违约情形为前提,而违约比例的大小并不影响其应承担违约责任的确定。故陈秋平、陈月没有依照股权转让合同约定付清股权转让款,存在违约,相应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双方股权转让合同第一条第2项约定:“从签订合同之日起付款人民币:捌佰万元(¥:8000000元),即刻办理证、照、章移交手续给乙方;余下转让款人民币:壹仟贰佰伍拾肆万元(¥:12540000元)在2012年元月10日之前付清,并同时在当地工商管理局办理相关移交手续。”本案查明,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已将证、照、章及两公司的所有资产(包括登记在林华演名下的闽A7272K轿车一辆)移交给了陈秋平、陈月,故郑文平等三人的该行为符合有关从签订合同之日起,即刻办理证、照、章移交手续的约定。从合同内容上看,约定余款在2012年1月10日之前付清,与办理相关移交手续是“同时”进行的,而陈秋平、陈月至今尚欠郑文平等三人380万元未付,却主张要求郑文平等三人到工商管理局办理相关移交手续与合同约定不符,本院对此上诉理由不予采纳。陈秋平、陈月上诉称因郑文平等三人未对合同义务作出实质性履行,与本案查明的事实不相符;并进而主张由此导致股权转让中涉及的企业法人变更、股东名册、章程更改等关系公司营运、管理、年检、正常对外签约均无法正常开展,但却没提交相应证据予以证明此主张,故本院亦对此上诉理由不予采纳。
关于焦点问题二。本案股权转让合同第二条第3项约定:“如有产生转让税金,双方协商不成本合同终止,已付出的款退回原公司。”从该条文义上看,“如有产生转让税金”是不确定的,即有可能产生,也有可能不产生,故陈秋平、陈月称本案所涉及的股权转让金理应产生税金是无需举证就能认知的客观事实与双方的合同约定不符;且其在二审法庭询问有无产生税金的证据时,答复没有证据。故对其此项上诉主张不予支持。
关于焦点问题三。大关鼎鑫商贸有限公司和大关红风铸造有限公司工商登记卡片载明的股东均是本案所涉五名当事人,即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和陈秋平、陈月。本案处理的是郑文平、林华演、刘明辉将以上两公司自己的全部股份转让给陈秋平、陈月所引发的股权转让纠纷,此与上述两公司是否存在隐名股东,是否侵犯隐名股东并没有关联。若确存在隐名股东,且隐名股东权利受到侵害,隐名股东完全可以另行依法维持自己的合法权利,这属于另外的法律关系。且从陈秋平、陈月就此问题所举的二份大关红风铸造有限公司出具给陈淑云的收款收据来看,只能证明是大关红风铸造有限公司与陈淑云之间存在法律关系,并不能证明与本案处理有何关联。故陈秋平、陈月此项主张亦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上诉人陈秋平、陈月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37200元,由陈秋平、陈月承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本判决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如负有义务的当事人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若负有义务的当事人不自动履行本判决,享有权利的当事人可在本判决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法律规定的两年期限内向原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审 判 长
龚 睿 审 判 员
李建华 代理审判员
陈少飞 二 O 一 三年六月六日 书 记 员
段奕如
高某某诉刘某股权转让纠纷案
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2)建商初字第326号
原告高某某。
委托代理人朱某某。
被告刘某。
委托代理人杨某某、杨某。
第三人南京大地人数控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高某某,大地人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朱某某。
原告高某某诉被告刘某、第三人南京大地人数控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以下简称大地人公司)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 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高某某的委托代理人朱某某,被告刘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杨某某、杨某,第三人大地人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朱某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2007年1月18日,被告与原告之间达成口头协议,将其名下关于大地人公司的股权转让给原告,转让价格以其认购的资本数为准,采用分期付款于2012年春节前付清转让金及利息。原告分7次支付股权转让金及利息计473544元。在2012年1月11日付完最后一次转让款后,原告要求被告协助办理股权变更手续时,被告拒不履行,并自行离开公司,带走公司所有软件资料及源代码并将公司业务办公电话转移至其自己手机上,致使公司无法进行正常经营。被告的行为已给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侵害了原告股东利益。现为维护原告合法权益,特诉至贵院,请求贵院依法判决:
1、判令被告及第三人协助原告将被告目前名义上拥有的大地人公司28.26%的股权,其价值423900元,变更至原告名下;
2、判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原告提供的证据及举证意见:
1、2005年大地人公司工商登记资料、股东会决议一组,证明2007年1月18日双方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的标的额为423900元,同时证明目前被告为大地人公司的名义股东,占有公司股份的28.26%。2、2007年1月18日被告出示的股本转让金126364元收条一份及与之相对应的2007年2月11日原告为支付该笔股本转让金从银行提取现金56888元及利息6000元的交易记录。该份交易记录还证明2008年2月1日原告向被告支付的63200元及利息6000元;2009年1月19日原告向被告支付了股本转让金63200元以及利息9500元;2010年2月6日原告向被告支付了股本转让金63200元及利息6000元。2012年1月11日原告通过中国农业银行向被告支付股本转让金及其利息,共计35600元;2011年1月24日通过中国农业银行向被告支付股本转让金及其利息36600元;以此证明原、被告之间的股权转让合同于2007年1月18日成立,并且原告实际履行。同时这组证据当中有2007年1月18日原告从银行提取10万元现金用于支付第一笔股权转让金以及2009年1月19日原告从银行提取现金8万元用于支付被告股本转让金的交易记录。
3、大地人公司的业务电话5月份的交易清单、公司员工戴某某手机(130某某某某某某某某)通话记录,在5月18日戴某某拨打公司的业务电话是被告手机接的电话,所以在公司业务电话的交易记录当中没有显示该员工拨打过公司业务电话,从而证明被告将公司业务电话私自转移至其手机的事实。间接证明被告不具有股东身份。
4、2012年9月6日原告从雨花台区人民检察院调取的被告在其故意伤害案中第一次的询问笔录,该笔录第六页第14行其明确承认近年来公司没有对其进行分红,第18行、19行其自认5月初其自行离开公司的事实。该笔录没有盖雨花台区人民检察院的章,但是原告提交一份雨花台区人民检察院复印上述材料的收据。5、2006年公司损益表一份,证明在股本转让时约定每年支付的利息是6000元,按照损益表上股权分红为4000元,考虑到公司效益,所以每年支付6000元。
被告刘某答辩意见:原告所述的事实根本没有证据予以证实,被告从未与原告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希望法庭予以驳回。
其质证意见:对证据1,真实性没有异议,同时被告认为原告这份证据恰恰证明了被告仍然是第三人大地人公司的股东。对证据2,收条126364元是大地人公司在2007年9月将每个股东20%的股权转让给郑某某,郑某某分两次、各支付50%的款项,被告收到其中126364元出具的总收条,并非被告转让股权给原告的款项。被告签字的2007、2008、2009、2010年收款的记录,其为被告的年终奖并非股权转让款。2011年1月24、2012年1月11日两份银行转款记录是被告的年终奖,并非原告支付的股权转让款。原告提供的取款记录10万元、8万元与本案没有关联性。对证据3,被告认为与本案没有关联性。对证据4,被告认为其内容不能证明被告不是股东身份、没有股东资格,其仅仅陈述公司没有对其进行分红以及离开公司的事实。证据5损益表与本案没有关联性,因为原告所述原、被告是2007年1月18日达成的口头转让协议。
第三人大地人公司的答辩意见:被告在2005年确实是本公司的股东,并且直到目前为止,工商资料上也没有对其股东身份进行变更。被告是公司的车间主任,实际上其2012年5月份就自行离开,后公司通知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经公司查账以及清点设备发现被告在离开公司时将公司的软件资料以及源代码一起带走,公司也向铁心桥派出所报案,但没有立案。公司在2012年9月23日向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归还所有软件资料及源代码,给公司造成的损失19万多元,以及2009年5月份向公司借款的7万元,侵占公司的笔记本及附属设施,现本案已由鼓楼区人民法院移送至雨花区人民法院审理。基于被告离开时带走了公司财务,致使公司目前属于停产状态无法经营,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希望法院依法判决。
其对原告证据的质证意见:对证据1真实性没有异议,这份证据第三人认为被告现在在工商资料上显示的是股东身份,至今也没有变更。对证据2真实性没有异议。对证据3真实性没有异议,确实在公司的电话记录上,在5月18日戴某某拨打的电话没有显示,也能证明被告私自将公司的电话转移到自己手机的事实,同时也证明了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对证据4真实性没有异议,从笔录的内容可以看出被告承认没有分红以及5月份自行离开的事实,根据公司目前的状况由于经营不良没有分红。对证据5真实性没有异议。
被告刘某没有证据提交。
第三人大地人公司提供的证据及举证意见:证据1,年终奖奖金收据及清单一组,第一页为被告历年的年终奖奖金发放的情况,有其本人签字,后面所附的2011年1月、2012年1月年终奖发放情况与被告前面的收据是对应的,证明被告历年年终奖的情况,还可以否定被告对原告证据2的质证。
原告对第三人证据的质证意见:依据客观事实在不偏不倚的情况下提供的证据,真实性没有异议,这组证据充分证明被告至今一直在编造事实企图推翻2007年1月18日原、被告之间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从而证明原告所提供的各组证据的真实性以及2007年1月18日原、被告之间存在股权转让协议的事实。
被告对第三人证据的质证意见:对被告签字的普通信封上的签字予以认可,但是信封上的签名不是公司正式的财务凭证,这些钱都是通过公司的小金库由原告自己掌控的,不是公司正规的账户支取出来的。且与原告提供的证据2收条是同一组证据,都是从小金库支取的,所以不能证明因为被告签过字领取了第三人提供的款项,而否认了原告提供的第二组证据的第二份上的签字。其他的证据我们认为是第三人事后为了印证被告签过名的领款记录补做的,对真实性都不予认可。
经审理查明:第三人大地人公司原由高某某、王某某、胡某某、朱某某、王某、胡某某、刘某共同出资组建,于1998年3月26日取得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003年5月8日发生股权变更,胡某某股权全部转让给被告刘某,其他股东将全部股权转让给原告高某某。2005年11月24日第三人大地人公司将公司资本公积金100万元转增资本,增资后的股本结构为:原告高某某出资107.61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1.74%;被告刘某出资42.39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8.26%。原告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该节事实有原告提供的证据1工商登记资料、验资事项说明,以及股东会决议予以证明。被告系第三人的公司股东并担任公司车间主任,与公司有劳动合同关系,领取公司支付的工资和报酬,因被告要求公司分红和查看账目,与原告发生矛盾,后第三人通知被告解除劳动关系。此节事实有原告提供的证据4检察院询问笔录,原、被告及第三人的当庭陈述予以佐证。原告所举证据2中的收条,载明“今收到股本转让金壹拾贰万陆仟叁佰陆拾肆元整(126364)”,仅有被告刘某签名,付款人、付款时间均无注明,此证据只能直接证明被告收到126364元的股权转让款,仅凭此证,不能证明该款是由原告支付;证据2中的被告领款记录,系记录在一信封背面的,其形式表明为2007、08、09、10年、各年初的1、2月份的领款,其每年领款的数额,都系由两到三笔款项组成,此领款记录上无原告及股权款的内容记载,仅有被告的四次签名和款项数额,仅凭此证,只能证明被告领到274980元,不能证明此四年的领款系由原告付款,亦不能证明是领取的股权转让款;证据2中的两份农业银行个人结算业务申请书,其上载明的内容表明,原告分别于2011年1月24日和2012年1月11日,向农业银行申请了36600元和35600元两份收款人为被告的银行本票,仅凭此证,不能证明原告将其申请取得的银行本票已经交付被告,亦不能证明被告已向银行申请兑付该本票并取得该两笔款项。
上述事实,有原告提供的收条、领款便条、银行个人结算业务申请书以及原、被告及第三人的当庭陈述等证据在卷佐证。
本院认为,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本案中,原告所提出要求被告及第三人协助办理股权变更登记的诉请主张,其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原、被告之间存在股权转让的合同关系,现原告所提供的被告所出具的收条、签收的钱款、原告的银行个人结算业务申请书及其他证据,只能证明:
1、被告收到过126364元的股权转让款(但不能证明是原告支付的);
2、被告领到过274980元(但不能证明是原告支付或是股权转让款);
3、原告向银行申请了两张共计72200元的银行本票(但不能证明被告收到该本票或已兑付)。这三部分款项收付的具体情况,被告是否全部收到?是否全部由原告支付?款项是否全部为股权转让款?均存疑,而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能消除这些疑点,其证据之间亦不能形成证据链消除这些疑点,因此,本案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股权转让合同关系,故,原告陈述的双方于2007年1月18日口头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的事实,不能成立。因原、被告之间不存在股权转让的合同关系,原告所提出要求被告及第三人协助办理股权变更登记的诉请主张,也就缺乏事实依据和合同依据。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高某某的诉讼请求。
本案案件受理费7660元,减半收取3830元,由原告高某某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时根据《诉讼费交纳办法》的有关规定,向该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
审 判 员
周 健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见习书记员
高欣梅
骆某某诉张某某股权转让纠纷案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2)杭萧商初字第4113号
原告骆某某。
委托代理人徐涛、吕晓锋,浙江民凯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张某某。
委托代理人杨永生、邱秀平,浙江龙剑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骆某某与被告张某某股权转让纠纷一案,本院于2012年10月25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孔海琪适用简易程序于2012年12月11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并当庭宣告判决。原告委托代理人徐涛、被告委托代理人邱秀平均到庭参加诉讼。
原告诉称:原被告于2012年2月7日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一份,约定原告将其在杭州某某公司33%的股权作价255000元转让给被告,被告应在2012年10月1日付清全部转让款。同时约定若逾期支付股权转让款,应按照每月5100元支付原告利息损失。协议签订后,原告按约完成自身义务。但经原告多次催讨,被告至今未支付股权转让款。现起诉,要求被告立即支付股权转让款255000元,并赔偿自2012年10月1日起至款项付清之日止按每月5100元计算的利息损失。
被告辩称:转让股权是事实,但现被告经济困难,暂时无力支付该股权转让款。利息损失约定过高,要求予以降低。现在义乌法院案外人李某某诉原被告的民间借贷案中,原被告可能共同承担还款责任,故要求等待义乌法院审理案件结案后再审理本案。
原告为支持其主张的事实,在举证期限内向本院提交证据如下:
1、股权转让协议一份,用以证明原被告转让股权的事实;
2、杭州某某公司验资报告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原拥有该公司33%股权的事实;
3、杭州某某公司工商信息及股权变更信息各一份,用以证明原告已经完成协议约定义务,将股权转让给被告的事实。经质证,被告对上述证据均无异议,只是认为逾期利息损失约定过高。
被告为支持其主张的事实,在举证期限内向本院提交李某某诉原被告民间借贷案相关诉讼资料,经质证,原告对其真实性、合法性无异议,但认为与本案无关联性。
本院对原告提交证据的证据效力均予以认定,对被告提交的证据,因与本案缺乏关联性,故对其证据效力不予认定。
经审理,本院查明事实与原告起诉的事实相一致。
另查明:杭州某某公司原由原告拥有的16.5万元(33%)股权已于2012年2月8日变更为由被告拥有。
本院认为:原告将其杭州某某公司的股权转让给被告,被告应当根据双方的约定支付相应的股权转让款,未按约履行标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原告主张的逾期利息损失,虽系出于双方约定,但该约定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故而对超出部分本院不予支持。被告抗辩称应等待义乌法院李某某案审结,因该案的审理结果与本案的处理没有关联性,故对被告该主张本院不予采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张某某在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骆某某股权转让款255000元,并赔偿自2012年10月2日起至本判决确定的履行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贷款利率4倍计算的逾期利息损失;
二、驳回骆某某其余诉讼请求。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5126元,减半收取2563元,由骆某某负担23元,由张某某负担2540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及副本一份,上诉于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5126元。对财产部份提起上诉的,案件受理费按照不服一审判决部份的上诉请求预交。在上诉期满的次日起七日内仍未交纳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户银行:工商银行湖滨分理处,户名: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帐号:***2968】
审 判 员 孔 海 琪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书 记 员 富 建 萍
珠海市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与刘某某确认合同效力纠纷上诉案
湖南省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2)永中法民一终字第73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珠海市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陈某某,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胡某某。
委托代理人吴某某。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刘某某。
上诉人珠海市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因确认合同效力纠纷一案,不服蓝山县人民法院(2011)蓝民二初字第6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2年3月12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2年3月28日上午在本院第二审判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珠海市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胡某某、吴某某,被上诉人刘某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查明,原告与彭玉香、于建波于2011年5月合股投资并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于2011年5月6日成立蓝山县五公司(以下简称五公司),原告刘某某为五公司法人代表。2011年6月17日,原告与被告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原告在五公司股份中的150万元股权转让给被告,并约定被告于协议签订之日起十日内将转让款150万元支付给原告。原、被告于2011年6月27日在蓝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股权变更登记的法律手续。但是被告至今尚未将股权转让款支付给原告。原告虽多次催告,被告仍未支付股权转让款。原告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2011年10月2日向被告发出了《解除股权转让协议通知书》,被告于2011年10月8日收到该通知。原、被告为此交涉未果。原告于2011年11月7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确认解除股权转让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原判认为,原、被告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原、被告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没有违反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均应当全面履行协议所约定的内容。但是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被告没有按协议的约定给付原告股权转让金,是违约行为,应当承担本案的民事责任。原告为了挽回自己的损失,于2011年10月2日向被告发出《解除股权转让协议通知书》,根据被告所述的其于10月10日左右收到的主张及圆通速递物流的回单记录,显示被告于2011年10月8日收到该通知书。至于被告的负责人是否阅读,不影响送达的效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解除合同的通知自到达之日起生效。因此,原、被告的股权转让协议自2011年10月8日起解除。被告提出已给付原告10余万元股权转让款的主张是不能成立的,因该笔款项是五公司从公司账号上付给原告的,是原告在履行公司职务时的报账行为,不属于股权转让款的性质,被告也没有其他的证据予以佐证。至于双方是否合作及如何合作的问题,不是本案处理的范围,也不是本案要查清的事实,与本案要处理的法律关系是两回事。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判决:原告刘某某与被告珠海市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的解除股权转让协议自2011年10月8日起生效。案件受理费100元,由被告珠海市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负担。
宣判后,原审被告某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称,1、原判认定解除股权转让协议生效是错误的,上诉人与五公司是合作关系,合作协议约定,上诉人拟投资800万至1,000万元,具体数额以实际出资为准,上诉人已投入一部分资金,而且,经过工商变更后,上诉人持有五牛矿业公司70%的股份,上诉人对公司的发展有决定权;
2、原判认定证据错误,对上诉人及被上诉人提供的证据均未加核实,却对被上诉人提供的证据予以认定,对上诉人提供的证据不予认定。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
被上诉人刘某某辩称,根据合作协议及股权转让协议,被上诉人已履行全部义务,但上诉人却未按期支付股权转让款,经多次催告,仍未履行,被上诉人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向上诉人发出《解除股权转让协议通知书》,上诉人接到该通知后,亦未作处理。故一审法院判决正确,请求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上诉人某公司在二审期间未向本院提供证据。
被上诉人刘某某在二审期间提供了如下证据:
1、五公司的营业执照、政府批文、环境评估报告、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表,拟证实五公司是依法成立手续齐全的;
2、记帐凭证,拟证实五公司与某公司合作前已经花了180万元,没有抽逃资金。
上诉人对被上诉人提供的证据质证认为,对被上诉人提供的第一组证据无异议,对第二组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有异议,这是上诉人投资前的事情,与本案无关。
对被上诉人提供的证据,本院经审查认为,被上诉人提供的第一组、第二组证据均不属于新的证据,且与本案不具有关联性,故本院不予采信。
本院二审查明的事实与一审认定的事实一致,对一审查明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法律约束力。上诉人某公司与被上诉人刘某某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应属合法有效,双方都应依协议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被上诉人已依协议约定进行股权变更登记,上诉人也应依协议约定履行支付股权转让款的义务,但上诉人一直未支付。被上诉人向上诉人送达了《解除股权转让协议通知书》,上诉人亦认可收到了该《股权转让协议通知书》,且未提出异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股权转让协议自该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同时,上诉人和五公司的合作与本案的股权转让不是一个概念,股权转让款是支付给股权转让股东的,而合作资金是投入到公司的实际经营中去的。故上诉人提出原判认定解除股权转让协议生效是错误的,上诉人与五公司是合作关系,上诉人拟投资800万至1,000万元,具体数额以实际出资为准,上诉人已实际投入一部分资金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上诉人还提出原判认定证据的程序违法。经查,原判认定证据的程序是经过双方举证、质证再认证的。上诉人对被上诉人提供的证据有异议,应由上诉人提供足以反驳的证据,而不是法院去取证驳斥,原审对证据的认定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故对上诉人该上诉请求,本院亦不予支持。综上,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判决恰当,应予维持。据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
(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100元,由上诉人珠海市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唐 建 华
审 判 员 郑
霓
代理审判员 李 秋 云
二○一二年六月四日
代理书记员 蒋
湘
张某诉鲍某甲股权转让纠纷案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2)甬仑港商初字第51号
原告:张某。
委托代理人:方辉,浙江甬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鲍某甲。
委托代理人:丁明耀,浙江怡胜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张某与被告鲍某甲股权转让纠纷一案,于2012年4月19日诉至本院,本院当日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尚新华独任审判,于2012年5月24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张某委托代理人方辉,被告鲍某甲委托代理人丁明耀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张某起诉称:2011年8月18日,原、被告签订股权转让协议1份,约定原告将其所有的宁波市北仑区某某有限公司的49%股权作价245 000元转让给被告,被告应于当日将股权转让款245 000元支付给原告。后原告履行了股权转让义务,但股权转让款被告至今未付,现起诉要求被告给付股权转让款245 000元,并支付该款自2011年8月19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至判决确定的履行之日止的利息。
为证明上述事实,原告提供了以下证据:
1、股权转让协议1份,用以证明原、被告存在股权转让的事实,被告应在签订协议当天支付转让款。
2、股权会决议1份,用以证明原、被告间股权转让行为合法。
3、股权会决议1份,用以证明原告已履行股权转让义务。
被告鲍某甲答辩称:双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属实,原告在2011年8月18日已收到股权转让款,因为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前原告经手并对外收取了宁波市北仑区某某有限公司货款597 260元,却未将货款交回宁波市北仑区某某有限公司,后原告与宁波市北仑区某某有限公司股东鲍先佐商量,愿意将股权转让给鲍先佐,因公司不能只有一个股东,双方商量之后决定原告将股权转让给鲍某乙的女儿即被告鲍某甲。2011年8月18日,原、被告双方签订了这份股权转让协议,原告将自己在宁波市北仑区某某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给被告,转让款就用其收取的这些货款折抵。因此,被告已付清了股权转让款,请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被告提供了购货合同5份、送货单27份,用以证明原告经手且已结算但未返还给宁波市北仑区某某有限公司的货款共计597 260元。
因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均无异议,本院予以认定。原告对被告提供证据有异议,该证据与本案没有关联性,本院不作认定。根据上述证据的认定,本院确认如下案件事实:
2009年4月29日,原告与被告之父鲍某乙出资50万元成立了宁波市北仑区某某有限公司,原告拥有该公司49%的股权,鲍某乙拥有该公司51%的股权。2011年8月18日,原、被告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原告将自己在宁波市北仑区某某有限公司49%的股权,以原价计人民币24.5万元转让给被告,被告应在2011年8月18日之前将24.5万元支付给原告。当日,宁波市北仑区某某有限公司召开了股东会,确认了上述股权转让,并随后办理了股权变更手续。但被告至今未将股权转让款245 000元支付给原告。
本院认为:原、被告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双方均应依约履行。原告履行了股权转让义务,被告却逾期付款,故原告请求判令被告给付股权转让款及利息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鲍某甲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五日内给付原告张某股权转让款245 000元,并支付该款自2011年8月19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至判决确定的履行之日止的利息。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本案受理费5 127元,减半收取2 563.50元,由被告鲍某甲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在收到本院送达的上诉案件受理费缴纳通知书后七日内,凭判决书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收费窗口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如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局非税资金专户,帐号为810 060 143 738 093 001,开户银行为宁波市中国银行营业部,如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逾期不交,作自动放弃上诉处理。
如本判决生效后,义务人拒不履行的,权利人可在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二年内向本院申请执行。
审 判 员
尚 某 某
二Ο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书 记 员
谢 某 某
诸葛晶诉南宁端丰贸易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
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2)青民二初字第177号
原告:诸葛晶。
委托代理人:袁公章,广西桂云天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李洁,广西桂云天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南宁端丰贸易有限公司。
第三人:柳定义。
委托代理人:林林,广西南国雄鹰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诸葛晶与被告南宁端丰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端丰公司)、第三人柳定义股权转让纠纷一案,本院于2012年2月1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2年4月11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诸葛晶的委托代理人袁公章、李洁、第三人柳定义的委托代理人林林到庭参加诉讼,被告端丰公司经本院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本院依法缺席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诸葛晶诉称:2010年10月18日,我与第三人柳定义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柳定义将其持有的被告端丰公司40%股权全部转让给我。同时,端丰公司全体股东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同意柳定义的转让行为并任命我为新的法定代表人。转让协议签订前我已经支付完股权转让款,履行了合同义务。但是,第三人未积极的协助我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致使我无法完成股权变更工商登记。请求:
1、判令被告为原告办理40%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2、判令第三人协助履行上述义务。
被告端丰公司提交书面答辩称:我公司同意原告的诉请,认为未能履行变更登记义务是由于第三人原因造成。
第三人柳定义陈述称:原告与我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未曾实际履行,原告没有及时履行付款义务,其所支付的50万元属于其支付的还款。原告的行为符合法定解除情形,我已经通知解除该合同。原告不享有我持有的股权,因此被告及我没有协助履行股权变更登记的义务。
经审理查明:2010年10月18日,原告诸葛晶与第三人柳定义签订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柳定义将其持有的端丰公司40%股权作价40万转让给诸葛晶。该有协议未对合同履行方式及期限、合同违约责任进行约定,亦未约定合同当事人单方解除权。同日,端丰公司全体股东签署股东会决议,同意柳定义的转让行为,并任命诸葛晶为新的法定代表人。2010年11月4日,柳定义出具《关于股权转让相关事项的通知》,单方表示解除《股权转让协议》,并表示其仍为端丰公司股东。2012年1月19日,诸葛晶出具《抵销重申暨股权转让变更登记催告函》,载明:其已向柳定义预付50万元股权转让款,但因股权转让事宜尚在洽谈中,汇款凭证上写明汇款用途写为“借款”,以便根据未来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价款多退少补。即使上述款项理解为借款,亦应与股权转让款债务进行抵销。要求柳定义于2012年2月3日前配合端丰公司进行股权变更登记。2011年5月9日,端丰公司股东陈建利以公司监事的名义主持端丰公司临时股东会,诸葛晶参加会议,会议作出决议,重新确认2010年10月18日公司全体股东作出的“任命诸葛晶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决定,诸葛晶担任公司执行董事、经理。此次会议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XX公证处予以公证。2011年12月28日,南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端丰公司颁发新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该执照记载法定代表人为诸葛晶。2012年1月3日,端丰公司修改公司章程,对章程第四条“股东姓名或名称”即第五条“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比例、出资时间”依据上述股东会决议及临时股东会决议进行相应修改,该章程中记载股东为诸葛晶、陈XX。1月20日,端丰公司备置股东名册,记载诸葛晶出资70万元,持股比例为70%,备注事项未原始出资额30万元,2010年10月18日受让柳定义出资额40万元。合计出资70万元,持股70%。陈XX出资30万元,持股比例为30%,备注事项未原始出资额30万元,持股30%。至2012年2月9日止,端丰公司股东工商登记仍为诸葛晶出资30万,占30%;陈XX出资30万元,占30%;柳定义出资40万,占40%。以上事实有原告提供的证据、被告提供的证据及本案庭审笔录予以佐证。
本院认为:本案当事人争议焦点为:
一、原告诸葛晶是否享有第三人柳定义名下40%的股权?
二、被告端丰公司及第三人柳定义是否应当履行股权变更登记义务?
关于原告诸葛晶是否享有第三人柳定义名下40%的股权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根据上述规定,股东之间转让股份,因不会破坏有限公司的人合性,故买卖双方协商一致达成股权买卖合意即可形成有效的转让行为。本案中,原告诸葛晶与第三人柳定义均为被告端丰公司股东,第三人将其持有的端丰公司股权转让给原告,并与原告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该协议属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为合法有效,原告与第三人应依据协议各自履行合同义务。《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同日,第三人签署《股东会决议》,再次确认股权转让事宜并对该《决议》中关于任命诸葛晶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决定予以同意。第三人的行为应视为其在履行股权转让义务。第三人主张原告没有支付股权对价,其已通过《关于股权转让相关事项的通知》单方解除其与原告之间的《股权转让协议》。原告与第三人在《股权转让协议》中对合同解除条件未有约定,故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约定解除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解除法定情形分别为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上述《股权转让协议》对合同履行方式及履行期限未进行约定,第三人未就上述事项与原告进行补充协议,亦没有证据证明已要求原告履行支付对价的义务并被原告拒绝,因此,第三人仅以其单方意思表示主张已与原告解除《股权转让协议》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采信。2012年1月20日,被告为公司股东备置股东名册。该股东名册上记载原告持有的股权为70%,其中40%受让于第三人。该股东名册为原告与第三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备置,应视为端丰公司股东及股权比例已发生变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的规定,第三人原持有的端丰公司股权实际已由原告所有,原告可依据股东名册上记载的持股比例承担股东的权利义务。原告是否支付股权转让对价不影响其已享有第三人出让的股权的事实。原告主张其以借款名义向第三人支付的50万元实际是股权转让对价,但第三人对原告的陈述不予认可,且原告没有其他证据证明该笔款项为股权转让款,因此,本院对原告主张不予采信。原告主张该款项作为借款已与应付的股权转让款发生抵销。股权转让款与借款属于不同法律关系引起的债务,不存在种类及品质相同的情形,因此,不适用法定抵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的规定,本案原告与第三人并未就债务抵销达成一致,因此,原告的主张,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关于被告端丰公司及第三人柳定义是否应当履行股权变更登记义务的问题。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第二十四条“当事人依法履行出资义务或者依法继受取得股权后,公司未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当事人请求公司履行上述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规定,原告获得股权后,被告应当为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本案中,被告在公司股东持股比例发生变动的情形下,未履行变更事项公司登记机关变更登记义务,原告有权请求被告履行。本院对此予以确认。第三人向原告出让股权,应当完整履行股权转让协议及合同附随义务,确保原告受让的股权具有完整性及对世权,因此,第三人应当协助原告及时办理股权变更工商登记。第三人未能协助原告办理股权变更工商登记,已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九十九条第一款、第一百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规定
(三)》第二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南宁端丰贸易有限公司于本案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为原告诸葛晶办理股权变更工商登记手续;
二、第三人柳定义协助被告南宁端丰贸易有限公司履行上述义务。
本案案件受理费100元由南宁端丰贸易有限公司、柳定义共同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上诉于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并同时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100元。(开户名称: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费专户,开户行:中国农行南宁市竹溪分理处,账号:***。)递交上诉状后上诉期满七日内仍未预交上诉受理费又不提出缓交申请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漪帆
芳燕
平方
一日
如瑶
fnl_1176417
【返回】 fnl_1333368
【返回】
审 判 长
张代理审判员
梁人民陪审员
潘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书 记 员
郑
第三篇:股权转让纠纷经典案例
一、股权竞买人对拍卖信息负审慎审查义务
案例:安徽实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股权拍卖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4年第18期
裁判要旨:股权竞买人应该正视股权拍卖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在转让人披露信息不实并构成违约时,才能请求法院支持其减少支付相应转让价款的主张,反之则败诉。
二、台商投资内地个体医疗诊所的法律效力
案例:林峰亮等诉胡月梅股权转让纠纷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13年第8期
裁判要旨:2006年以来,大陆在医疗领域的惠台措施不断出台,台商纷纷投资大陆医疗机构。但投资医院的门槛较高,许多台商大多以隐名投资者身份进入个体诊所或门诊部。随着投资项目的增加,纠纷接踵而至。本案是关于转让医疗门诊部的纠纷,转让合同是否因违反投资导向而无效就成为本案争议焦点。从投资导向角度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附件四《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签署后,厦门的地方法规规定台商可以投资医疗机构。从工商变更登记角度看,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可以变更,医疗门诊部的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变更,投资权益理应可以转让。从隐名投资角度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外商投资所签订的隐名投资协议是有效的,除非违反投资导向、违反效力性强制规范。
三、工商行政机关股东变更登记审慎审查义务的确定
案例:赵国良与崇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股权变更登记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13年第6期
裁判要旨:工商行政机关办理股权转让登记过程中,不仅要审查申报材料是否完备并符合法定形式,而且应以行政法一般原则中的合理行政原则为依据、以登记机关判断与识别能力为限度、在专业范围内对申报材料中的签字盖章等内容的真实性负审查责任。
四、股东抽逃出资的民事法律后果
案例:胡元中与汤敏股权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13年第2期
裁判要旨: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这是公司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股东出资是公司赖以存在和运营的基础,因此,抽逃出资行为,被公司法严格禁止并严厉惩处。股东出资后,随即将出资转走而用于非公司经营,是抽逃出资的典型情形。其民事法律后果,一是出资人对公司继续履行出资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二是如不履行该项出资义务,则不享有基于该项出资而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五、自然人独资公司转让其独资子公司全部股权的效力判定
案例:赵双瑞与世纪华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12年第12期
裁判要旨:自然人独资公司转让其独资子公司股权时,应经股东书面同意,但转股协议是否有效应依据商事外观主义进行判断,不得以协议未经股东签章同意为由否认转股协议效力。协议上即使已加盖法人公章,但如有证据证明协议内容并非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仍应判定合同未成立。
六、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对价的变更不属于重大或实质性变更
案例:天津市顺通化工机械贸易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津热供热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12年第4期
裁判要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股权转让合同已获批准后,当事人协议变更股权转让对价的,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的“重大或实质性变更”,无须另行报批。
七、分期缴纳出资股权转让中的几个问题
案例:上海帝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与刘寅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11年第16期
裁判要旨:分期缴纳出资的股东在规定的期限内出资到位,即应视为履行完成了相应的出资义务,取得股东资格,同时享有股权转让的权利。承继其股权的受让人应当履行剩余的出资义务,配合公司和出让股东及时办理股权变更登记。如受让人拒不履行已生效判决所确定的支付股权转让款的义务,怠于履行公司登记事项的变更,用其持有的公司公章,以公司名义起诉,要求原出资人补缴出资,在此情况下,受让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混同,不应当认定受让人具有代表公司作出意思表示的资格,而仍应按公司登记机关所记载的事项进行裁判。
八、合同解除权不应滥用 案例:山东海汇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谢宜豪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11年第12期
裁判要旨:合同一方当事人因对方的迟延履行行为致使合同目的落空,依法享有法定解除权。有权通过诉讼解除合同,主张相对方承担恢复原状的责任,如不能恢复原状则应赔偿损失。但是合同解除权作为一种形成权,在不具约定或法定除斥期间时,当相对人有正当理由信赖解除权人不欲再行使解除权时,则根据禁止滥用权利原则,不得再行使解除权。
九、执行程序中对瑕疵股权转让的处理
案例:江苏法尔胜新型管业有限公司与河南龙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1年第8期
裁判要旨:被执行公司无财产清偿债务,但增资时股东有抽逃出资行为,并将该股权转让,此时应当区分瑕疵股权受让人受让股权时是否善意,并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裁定追加原股东或现股东为被执行人,在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十、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转让股权构成擅自发行股票罪
案例:上海安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擅自发行股票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1年第4期
裁判要旨: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为筹集经营资金,未经证券监管部门批准,委托中介向不特定社会公众转让公司股东的股权,部分受让人在托管中心托管并到工商部门备案,其行为属于未经批准擅自发行股票的行为,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以擅自发行股票罪定罪处罚。
十一、改制企业职工退股应认定为股权转让
案例:雷飞平与重庆市璧山县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1年第2期
要点提示:改制企业职工退股是股权转让的一种形式,不能被认为是公司抽逃出资的行为。在公司章程对于股权转让作出比公司法更为严格的条件规定时,应当肯定公司章程的效力。股权转让旨在促进有效流转,就股权转让的效力认定,应分为股权交付具有当事人间股权变动的效力、公司登记具有对抗公司本身的效力和具有一定的公示性以及工商登记仅仅具有公示公信效力三个层次。
十二、外国人继承内资公司股权纠纷案件的处理
案例:金军等与上海维克德钢材有限公司股权继承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10年第4期
裁判要旨:根据公司法规定,在公司自然人股东死亡后,除非公司章程另有约定,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这种继承,无需公司过半数以上股东的同意。根据注册资本来源地原则,外国人继承内资公司股权不改变公司的注册资本来源地,不导致公司的性质变更为外商投资公司,因此,该公司股东的变更无须外资审批机构的审批。在合法继承人继承股东资格后,公司有义务到工商登记机关办理相应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十三、涉外股权转让居间合同效力认定
案例:宁波嘉成拍卖有限公司诉李瑞堂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09年第24期
裁判要旨:在涉外股权转让合同中,居间人或当事人为减少交易税费,常常签订交易金额不同的阴阳合同,虚假交易金额的阳合同已报审批机关批准,真实交易金额的阴合同未报审批机关审批,对该未经审批的阴合同是否有效,以此为基础的居间合同是否有效,现行法律法规未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如股权转让行为已得到审批机关批准,当事人已经按照真实交易金额的股权转让合同履行完毕,可认定涉外股权转让合同已生效,以此为基础的居间合同也应认定有效。
十四、股权转让中股东身份的司法认定
案例:鹤壁市淇河家具有限公司与张进喜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09年第22期
裁判要旨:股东是指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构成公司出资关系,为公司法所承认、以股东命名的公司法上民事主体。其中,构成公司出资性是确定股东最为基础的要素,也是股东主体身份司法认定的核心因素。
十五、股权变动登记程序存在瑕疵的不影响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案例:徐锋等与路小生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09年第20期
裁判要旨:对于股权转让,应充分尊重转让双方当事人的契约自由,成全股权交易活动,一方当事人要求确认股权转让合同无效,应当严格把握合同无效的构成要件,对于不符合合同无效构成要件的股权转让合同,即使在股东变更登记的程序上存在瑕疵,也可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确认股权转让合同及股权变动合法有效。
十六、场外取得的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权不受法律保护
案例:陈敏刚与上海卓越纳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09年第18期
裁判要旨:股份公司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依法转让,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须经证券监管部门核准,还必须在国家允许的交易场所内进行。非经批准擅自发行股票,应当追究公司及其股东的法律责任。个人从场外取得的股票不具有法律效力,其股东权利不受法律保护。
十七、导致一人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之法律效力及股权归宿
案例:曹晓琴与宜昌中交船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09年第14期
裁判要旨:我国法律对于股权转让导致一人公司的行为并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在修订后公司法确立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之后,根据司法解释,应认定此前发生的形成一人公司的股权转让协议有效。
十八、民商事诉讼中涉及刑事犯罪的法律后果及处理
案例:北京然自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与广东黄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09年第8期
裁判要旨:担任法人之法定代表人的自然人,以该法人的名义,采取欺诈手段与他人订立民事合同,从中获取的财产被该法人占有,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是该自然人涉嫌合同诈骗犯罪,同时该法人与他人之间因合同被撤销而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条的规定,将自然人涉嫌犯罪部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同时继续审理民事纠纷部分。
十九、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及股权转让协议的成立
案例:北京恒拓远博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薛辉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08年第20期 裁判要旨: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是股权转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股权的价值与有形财产不同,其价值由多种因素构成。在当事人提举的证据无法证明双方就股权转让价格达成一致时,人民法院不应依据股东出资额、审计报告、公司净资产额以及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确定股权转让价格。同时,未约定股权转让价格的股权转让合同因欠缺必备条款而不具有可履行性,应认定该类合同未成立。
二十、内部约定与工商登记不一致时的股权份额认定
案例:王德与吕红等股权确认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 2007年第10期
裁判要旨:股东名册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主张股权的首要依据。当公司未置备股东名册,或者股东名册的记载与事实不符时,对公司内部的股权份额,应当综合分析发起人协议、出资证明书、公司章程、盈余分配、经营管理等各项事实后作出认定。夫妻中的一人登记为股东,但有证据表明其配偶在股东资格方面与显名人有混同的,其二人可被视为享有股东权益的共同关联一方。
第四篇:股权转让案例(DOC)
在市场经济及现代股份制公司环境下,企业股权转让行为日趋频繁,股权转让主要涉及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如何加强对企业股权交易行为的控管是各级税务部门面临的一道新的课题。在各类股权转让交易中,上市公司通过公开的证券市场进行的股权交易,其资金流向及交易各方相对透明,容易监控。但绝大部分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行为则比较隐蔽,税务部门对其交易的情况不易掌握,容易造成税源流失。今年以来,我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11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11】24号)文件的精神,对辖区内企业资本交易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了一些在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较为典型的问题。下面以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例,对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涉税问题进行分析。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2007年9月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2007年12月、2008年6月、2008年8月3次增资,注册资本达到5000万元。2007至2010年先后发生股权变动6次,涉及自然人股东2人(刘某、王某),法人股东4家,分别是陕西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北京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C公司)、湖南某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D公司)。陕西某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公司)。A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主管税务机关为长沙市望城区地方税务局第一征收分局,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征管。
二、检查方法
检查人员于2011年8月至10月对A公司历年来股权变更情况进行了仔细的审查,经过初步的了解,检查人员发现该公司股权变更相当频繁,股权结构极其复杂,涉及交易各方较多,且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加之有些交易参与方不属于我局管辖,检查工作面临较大困难。针对该公司的实际情况,检查人员通过查前分析,研究决定首先将A公司历次股 权变动情况绘制成图表形式,逐笔查证,从中寻找突破口。
A公司历次股权变动图表如下: 2007年9月:
2007年12月:
2008年6月
2008年8月
2009年7月
2010年1月
2010年11月
检查人员根据A公司提供的各次股权转让的的相关资料,结合股权结构图进行认真的分析比对,发现该公司历次股权交易中有2笔交易存在疑点,一是2008年8月,B公司将所持有的A公司股权以11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自然人王某,同时约定由王某对A公司增加投资900万元。2009年7月,王某又将该项股权转让给B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中未约定转让价格,并且王杰持股期间并未履行对A公司增资的约定。二是2010年11月,B公司将所持有的46%的股权转让给D公司,转让协议显示该笔交易D公司支付对价810万元(其中货币支付210万元,减免B公司债务600万元)。检查人员认为,以上两笔交易转让定价存在不合理因素,但A公司提供的相关转让合同及股东会议等资料无法完整准确的反映股权交易的真实情况,且A公司财务人员称相关股权转让系交易双方自行约定,具体情况他们不了解。而上述股权交易中,B公司注册地点在陕西省城固县,王某的居住地在长沙市开福区,均不在我局管辖范围内,检查人员无法对相关交易方进行调查取证,检查工作暂时陷入僵局中。
针对这些问题,检查组及时召开案情分析会,对本案已掌握的情况再次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决定做两手准备,一方面扩大资料搜集范围,调取A公司2007至2011年全部的股东会议记录及工商变更登记资料进行审查,同时对A公司与王某及B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逐笔进行核实。另一方面准备与上级税务部门衔接,请求上级税务部门协助跨地区调查取证。通过案情分析会,检查人员对整个案件的情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明确了下一步检查的方向,更坚定了将本案查实查透的信心。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检查人员随后对A公司2010年的股东会议记录进行查证的过程中,一份临时股东会议纪要引起了检查人员的注意,这份临时股东会议纪要显示,B公司同意将其持有的20%的股权无偿划转给D公司。而正是2009年8月,B公司刚刚从王某手中受让了A公司40%的股权,为什么才过了4个月的时间,B公司就将其20%的股权无偿划转给D公司,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玄机?带着这些疑问,检查人员进一步对其他资料进行了审查,又在2010年的合同文件中发现了一份B公司、王某及D公司签订的三方协议,协议约定,由D公司代B公司偿还所欠王某1050万元的债务。同时,检查人员还在A公司2010年其他应付款科目中发现一笔分录,借:其他应收款-内部单位往来 D公司 2900万元;贷:其他应付款-其他单位往来 B公司 2900万元。检查人员分析认为,以上证据资料显示D公司代B公司承担债务3950万元,而B公司将所持有的A公司股权以不合理低价或无偿转让给D公司的行为可能即是对D公司的补偿。随后检查人员就以上证据资料约谈A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最后该财务负责人承认,上述1050万元欠款系王杰与B公司股权交易的欠款,2009年8月,王杰与B公司股权转让价格为1650万元,其中600万元由A公司代为支付,另外的1050万元由D公司替B公司偿还,作为补偿,B公司将其持有的A公司20%的股权无偿划转给D公司。而D公司为B公司承担的2900万元债务包括A公司代B公司支付给王杰的600万元股权转让费,以及B公司从A公司以各种方式抽离的2300万元注册资本金。至此,本案终于水落石出,我局认定2009年王某转让股权取得收入1650万元,该项股权取得原价为1100万元,王某实际取得股权转让所得550万元。2010年B公司将其持有的股权全部转让给D公司,转让价格为4160万元(其中货币支付210万元,代为偿还债务1050万元,免除债务2900万元),该项股权原计税基础2750万元,B公司实际取得转让所得1410万元。以上王某少缴的个人所得税110万元,应在被投资企业A公司所在地缴纳,我局要求A公司协助与王某取得联系,对其追缴税款。B公司取得的转让所得,因其管辖权不属于我局,我们准备将情况报上级机关,将该项涉税信息通报B公司主管税务机关查证。
三、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较为典型的涉税问题 在资本交易项目专项检查中,我们发现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存在以下一些典型的问题:
1、股权交易各方存在关联关系,股权结构较为复杂 我局检查的几户涉及股权变更的企业中,股权交易各方大多存在关联关系,如父子、兄弟、夫妻之间转让股权,母子公司之间转让股权,公司之间交叉持股等,致使企业的股权结构极其复杂,税务部门对其股权变动的整体情况很难全面掌握。
2、交易各方涉及管辖权问题,难以调查取证
在现代股份制公司中,公司投资人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股权交易中转让方,受让方和被投资企业很可能不属于同一税务机关管辖,这就给调查取证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例如上述案例中,王某将所持有的40%股权转让给B公司,且该项交易属于王某和B公司之间直接签订转让协议,由于王某及B公司的居住地和注册登记地都不在我局管辖范围内,检查人员无法直接从王某和B公司处调取相关的证据资料,很难直接确认该项交易的成交价格。
3、交易各方互相串通,减少相关交易所得
在上述案例中,根据A公司、B公司及D公司签订的三方协议,B公司将所持有的46%的股权转让给D公司,D公司支付对价810万元(现金支付210万元、债务免除600万元),仅从转让合同来看,B公司该笔股权转让收入810万元,股权转让净损失1106.67万。但经过检查人员的深入查证,最后发现除上述合同约定的支付对价810万元以外,D公司还免除了B公司2300万元的其他债务,因此该笔股权转让B公司实际取得所得1193.33万元。如果检查人员未能发现该笔股权转让存在的问题,那么B公司则有可能偷逃近500万元的企业所得税。
4、股权交易中自然人股东少缴的个人所得税追缴困难 在上述案例中,自然人股东王某涉嫌少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110万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285号)文件第三条的规定,该项个人所得税的主管税务机关为我局,但由于王某居住地不在我局管辖范围内,而当时股权转让的支付对价方B公司也不属于我局管辖,造成对王某少缴的个人所得税的追缴工作极为困难。
四、稽查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股权交易项目的征管和检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跨地区信息交换和协查追缴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股权转让的交易各方往往不属于同一税务部门管辖,由于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换渠道,主管税务机关难以及时掌握股权交易的真实情况,导致企业偷漏税款。建议加强资本交易各方主管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换,堵塞征管漏洞,防止税源流失。
2、加强对企业股权转让行为的日常管理
如果自然人股东转让股权涉及的个人所得税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收缴入库,则很可能今后极难追缴,造成税源流失。因此税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企业股权转让的实时监控,对企业股东,尤其是自然人股东的股权变动情况及时掌握。同时应要求被投资企业将其股权变动情况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并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3、多方面收集证据资料,掌握股权交易的真实情况 针对关联方股权交易中定价不合理的问题,税务部门应多方面收集相关的证据资料,如:股东会议记录,相关人员的证人证言,企业往来款项中的不正常资金往来等,结合股权结构图表分析,对股权转让定价进行深入查证,合理认定股权转让的交易价格,避免关联交易方通过表面上以平价或低价转让,私下以其他经济利益对转让方进行补偿的方式来规避相关税收。
2011年10月24日
第五篇:公司股权纠纷案例
公司股权纠纷案例
时间:2010-6-29
9:08:36
点击:47
核心提示:原告:谢某
被告:张某、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 1997年6月10日,被告张某与上海立新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立新公司)共同合作设立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下称金刚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由立新公司提供39.5亩土地,张某拥有100%的股权。金刚公司成立后,张某将其20%的股份转让给原告,原告...原告:谢某
被告:张某、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
1997年6月10日,被告张某与上海立新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立新公司)共同合作设立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下称金刚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美元,由立新公司提供39.5亩土地,张某拥有100%的股权。金刚公司成立后,张某将其20%的股份转让给原告,原告共计向金刚公司汇款美元392,908.64元。根据金刚公司2000年6月10日的营业执照,其实到注册资金为50万美元。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间,原告与张某多次商讨股权回购事宜。2000年3月13日,金刚公司董事会作出A、B两个决议案(以下简称3•13决议),具体规定了股权转让以及支付转让款的方案。
原告诉称,张某并未按合同、章程的约定缴纳出资,并将原告的出资当作其个人出资进行验资。原告与两被告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后,虽未到政府相关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但原告实际于决议签订后即离开公司,张某也向员工宣布原告已退股的消息。由于两被告始终未向原告支付相应的股权转让款,故提起诉讼,要求判令两被告支付股权转让款。
被告张某辩称,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股权的变更,必须经审批机关批准和登记机关变更登记,光有董事会决议是无效的。并且,董事会决议本身也有违法之处,如将属于金刚公司的两处房产作价支付股权转让款,会造成合作公司注册资本减少。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金刚公司辩称:本案属股东之间的股权纠纷,与金刚公司并无关联。
审理中,原告以两被告故意不到政府部门办理股权变更手续,人为制造诉讼障碍为由,于2000年11月27日增加了一项诉讼请求,即请求判令两被告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因本案所涉股东、股权变化所引起的一切法律手续。
针对原告增加的诉讼请求,两被告辩称,未能办妥股权变更手续是由于原告自身原因所致,并非被告拖延不办。此外,金刚公司已于2000年12月5日召开董事会,在原告借故拒绝参加的情况下,董事会作出了“关于2000年3月13日之A、B决议终止执行”的决议案(下称12•5决议),因此原告退股的事实前提已不存在,请求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受理法院认为,3•13决议具有董事会决议和股权转让合同双重属性,原告与被告张某在3•13决议签字之时,双方的股权转让合同即已成立。由于原告并未参与12•5决议的议定过程,12•5决议对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并无实质影响。根据法律规定,这一股权转让行为应当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后方为生效,由于金刚公司未按决议去申报合作合同变更手续,致转让行为至今未能生效,转让合同未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故应对原告要求被告办理股权转让手续的诉讼请求先行判决,至于其它有关支付股权转让款的事宜,在先行判决生效后再行处理。据此判决:被告张某、被告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就原告谢某将其在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给被告张某事宜至审批机关办理相关的股权变更手续。
判决后,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被告张某、金刚公司于判决生效后至审批机关办理了股权变更手续,审批机关将被告金刚公司的投资者变更为案外人立新公司及被告张某。
关于股权转让款的支付事宜,法院认为:3•13决议系被告金刚公司的董事会为原告股权转让事宜而达成之协议,各方当事人均应恪守。金刚公司愿以其特定财产为张某支付股权转让款的行为,属于债的加入,但其对相关债务所负的责任,应为有限责任,即仅以约定的财产承担责任。据此判决:一、被告张某应予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谢某支付股权转让款40万美元或人民币3,311,600元。二、对于被告张某在前款中的债务,被告金刚公司应以各方约定的特定财产(上海市金沙江路65弄7号404室、上海市金沙江路69号底层店面房)为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具体履行方式为:1、由被告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将上海市金沙江路65弄7号404室之房产过户给原告谢某,该房屋作价人民币421,145元;2、由被告上海金刚铸造有限公司出售上海市金沙江路69号底层店面房,以所得款项偿付被告张某在本判决第一款中的债务。三、对原告谢某的其余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评析]
本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法律问题:
一、关于未缴纳投资的合作方是否享有股权问题
有观点认为,本案被告张某在实际缴纳出资之前并不享有合作企业的股权,也不享有将尚未支付对价的股权转让给他方的权利,所以被告张某向原告转让股权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
按照公司法理论,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既可以是以原始出资方式而实际缴纳的股款所折算出的股东在公司出资中所占的比例或数量,也可以是股东以协议方式认缴但未实际出资的承诺比例或数量。由于中外合作企业的出资责任不同于公司法所规定的实收资本制,合作方在设立中外合作企业的申请获得审批机关批准后,可以暂不缴纳出资,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即可成立企业。出资可以在营业执照签发以后缴清,也可采用分期缴付的方法,合作各方依照合作企业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缴足投资或提供合作者条件的义务。这种体制使中外合作企业的设立较为容易,成立后的资金运作也更为便捷、灵活,有利于吸引外资。但是相应的也产生了没有缴纳出资的合作方是否享有股权的问题。
虽然本案被告张某在转让股权之前尚未缴付其认缴资本的对价,但法院并没有将张某向原告转让股权的行为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原因在于:1、金刚公司依法设立后,有关合同、章程以及营业执照、批准证书等具有公示效力的登记文件中均有被告张某作为公司合作方及股东的记载,被告张某作为合法股东,享有由股份代表的股东资格及相应的权利。事实上,被告张某也行使了包括表决权、收益权、知情权等在内的股东权利,其所从事的经营管理公司的行为均应视为代表被告金刚公司所作的行为。如果以被告张某未出资为由认定其不享有股权,则被告张某代表公司所作的一切行为均应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这种认识所导致的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合作各方应当根据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合作各方向合作企业投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的期限”。对于在合同约定的投资期限届满前未缴纳投资的合作方对合作企业所享有的权利,法律、行政法规均未作任何限制性规定。因此,在合同约定的缴纳投资期限内,以被告张某未出资为由认定其不享有股权显然缺乏法律依据。3、被告张某向原告转让股权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并且报经审批机关批准,换发了批准证书,工商登记资料亦作了相应的变更记载,符合转让股权的法定条件,应属有效。
二、关于3•13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
3•13协议具有董事会决议和股权转让合同双重属性。如前所述,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合作他方的书面同意;2、审批机关的批准。原告与被告张某在3•13决议签字之时,双方的股权转让合同即已成立。被告金刚公司的其他合作方参加了3•13协议,可以视为同意股权转让合同。但本案直至原告起诉时,被告金刚公司仍未向审批机关报送有关申请文件,致使合同未能生效。在诉讼期间,原告与被告张某对股权转让这一事实均无异议,对应根据3•13协议办理有关报批手续的事实亦无争议,从而可以认定原告与被告张某在3•13协议中关于股权转让的意思表示真实。如果直接否定股权转让合同的法律效力,既不符合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也不利于市场交易的安全稳定。况且本案股权转让合同未能发生预期法律效果的原因是因为被告金刚公司未按3•13协议去申报合作合同变更的手续,在审批机关对股权转让事宜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之前,认定股权转让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并不符合合同法的立法精神。
从合同履行的角度看,原告自3•13协议后,即退出金刚公司的经营管理,将其所享有的包括表决权、收益权、知情权在内的股东权利实际交付给被告张某,可以说,原告方的合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股权转让合同本身不存在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情形,如正常报批,则合同可完全履行。如果仅仅以欠缺报批手续这一生效要件否定合同的法律效力,显然有违诚信、公平的法律原则,不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发展。
三、关于先行判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本案关于股权转让合同一节事实查明后,法院考虑到股权转让款的支付需以股权转让行为生效为前提,所以对原告要求被告办理股权转让手续的诉讼请求作出先行判决。先行判决生效后,被告张某、金刚公司至审批机关办理了股权变更手续,审批机关将被告金刚公司的投资者变更为案外人立新公司及被告张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九条的规定,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办理批准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生效。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后,法院再就股权转让款的支付事宜进行审理作出裁决。
以办理批准、登记手续为生效要件的合同,被债务人以不作为形式阻挠,无法生效,由此产生的利益严重失衡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司法界。这种不作为行为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背道而驰,主观恶意非常明显,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这种行为的性质以及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争议较大,往往以合同未生效为结论,对相对方的利益保护较弱,无法制裁违背诚信原则的当事人。本案采用先行判决的方式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司法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