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不合格食用农产品退市销毁制度
不合格食品退市销毁制度
为加强市场内经营主体食品质量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确保市场内经营主体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维护本市场声誉,特制定本制度。第一条
对不合格食品实施退市销毁制度,是指对销售质量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或有关要求,或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销售,退出本市场、销毁处理等措施的管理制度。第二条
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本市场:
(一)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
(二)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三)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
(四)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
(六)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
(七)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
(八)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
(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属于不合格食品的;
(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存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第三条
本市场内的经营主体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该食品,并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清点不合格食品,登记造册;
(二)将不合格食品撤出市场,并通知生产企业或供货方,配合召回已售出食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三)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应交由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四)可能造成安全危害的,立即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部门报告。第四条
对已经出售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本市场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市场公示栏予以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第五条
本市场管理人员应对本市场内经营主体的食品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退出市场;情节严重的,责令经营主体退出市场,解除租赁合同,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查处。第六条 本市场内经营主体应对消费者作出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并在出售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购货凭证。
第二篇: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之五
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二、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九)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十)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三、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退出市场,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篇: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一、为了保障食品消费安全,严重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出市场制度。
二、对不合格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清理登记,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
三、对不能食用、危及人体健康的食品,及时在店堂或新闻媒体等载体上采取公告等方式告知消费者,收回已售出的部分,并在行政执法部门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对标识不符合规定但可以食用的商品,可以退回供货方严格规范。同时报告行政执法部门并跟踪监督管理。
五、协助食品生产者执行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对召回的食品采取补救措施,能够保证食品安全的,食品经营者在履行查验和记录制度后,可以继续销售。
六、需重新入市场销售的,必须经法定质量检验机构检验确定质量合格,并报辖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购销台账制度
一、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食品购销台账制度
二、按建立食品购进、仓储、销售台账,真实记载食品购销事
项,明确专人管理。
三、购进和仓储台账按照食品品种记载以下内容:
名称、商标、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质量保证期限、生产厂家、供货单位、送货人、进货时间、联系电话等;供货单位和生产单位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检疫报告、QS
标志和注册商标证等;其它应当记载的内容。
四、建立销售台账(食品批发户),销售台账应当记载销售的食品名
称、商标、规格、数量、购买者、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等;记载不合格处理情况。
五、在购进食品时,农村食品经营户在索要随货交付的生产厂家营
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购货凭证的基础上,应当索要供货商和送货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材料,记录送货车牌号及联系电话,并妥善保管,以备查验。
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一、严把食品质量入市关,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食品质量查验责任,设立食品质量管理员,并报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接受工商等有关部门的培训和指导。严格查验食品质量,严防有毒有害、污染、变质、过期、不合格食品、冒牌等食品进入经营场所,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购进食品时,要严格实行查验制度。采购食品时向生产厂家或
供货商索取和查验供货单位和生产单位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检疫报告、QS标志、注册商标证等证明文件以及购销发票,看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食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批量采购食品按所进食品批次索取质量检验检疫报告、QS标志、质量合格证等文件,查验其是否真实有效;开箱检查和抽查食品质量,查验是否霉变、生产日期和保质是否真实;查验
食品包装标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有中文标注的食品名称、规格、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日期、防止过期或者即将过期的食品自制加贴的生产日期、保质日期。
供货单位和生产单位提供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检疫报告、QS标志、注册商标证等证明文件复印件,应加盖印章。食品信息资料应分类建档,妥善保管。
三、发现有毒有害、污染、变质、不合格食品,应详细造册登记,立即报告工商行政管理等执法机关,并按照规定予以销毁或者退回供货商处理。
四、大中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批发经营户应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手段提高食品经营管理水平,建立食品信息电子档案,配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建立食品等重要商品电子备案查询系统,方便消费者查询食品经营信息。
食品质量自检制度
一、有条件的大中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经营食品的服务场和其它有条件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完善检测条件,对上市食品质量实行自行检测、抽检或送检。
二、有条件的大中型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的开办者应当购置检测设
备,对入市前或已进入市场销售的食品的质量实行自检或抽检,没有条件购置检测设备的,也可以对部分入市食品进行抽样送检。
三、自行检测的重点食品为肉类、蔬菜、水产品等鲜活食品,散装
食品,易污染的食品以及其它认为需要进行检测的食品。
四、自行检测法相的有毒有害、污染、不合格和伪劣食品,不得进
货、不得入市销售。
五、自行检测的食品质量信息,应当详细登记;确定为不合格食品的,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报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严格防止进入市场销售。
质量承诺制度
一、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对所经营的食品向
消费者做出质量承诺,并在经营场所醒目的位置张贴,自觉接受消费者和社会监督以及工商部门的检查。
二、经销的食品质量必须质量合格、计量准确、明码标价,不经销
有毒有害、污染、变质、过期、不合格食品或无厂无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日期的食品、假冒仿冒食品。
三、销售食品应出具销售发票等购物凭证。
四、对消费者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食
品,或者经国家有关部门抽查检验判断定位不合格食品,或者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确认的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假冒伪劣食品,可凭购物发票等凭证予以退换,并依法予以赔偿。
五、积极负责的维护消费者权益。对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应当
立即停止销售、进行清理、登记,通知供货商或生产厂家,并向工商行政管理等执法部门报告。
第四篇: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1
为建立和实施不合格商品的退市制度,彻底消除消费安全隐患、确保人身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是指将不符合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存在其它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市场的一种质量管理制度。
二、下列食品应当停止销售,退出市场;
(一)经检测证实为不合格或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不洁、有异物、异味的;
(二)“三无”食品,超过保质期或者保存期的;
(三)应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四)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
(五)伪造产地、虚构厂名厂址、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执行标准、质量标志,对食品质量作引人误解虚假夸大宣传的;
(六)假冒他人商标,擅自使用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消费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
(七)包装严重破损和其它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八)使用非食用色素,超标准使用食用色素,或添加其它有损害人身安全健康物质的`;
(九)其它法律法规禁止上市的。
三、对尚未售出的食品销售者应认真清理,发现不合格食品时自动下柜下架,退出市场。
四、对巡查和监测中发现的涉及人身健康的不合格食品,强制退出市场。
五、对已售出的不合格食品或有问题的食品,应在第一时间追回,或在媒体发布召回、停止食用的公告。
六、对无法追回的不合格食品或有问题的食品,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予经济赔偿,并视情节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七、对退市的不合格食品或有问题的食品,应追溯来源和渠道,及时采取强制措施,防止不合格商品改头换面二次流入市场。
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2
一、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抓好食品安全事前监管,消除不安全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商部门要督促经营者对所经营的食品进行清理、查验,对过期、失效、变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要及时下架、退市,并填写《退市登记表》。
三、退市食品范围
1、三无食品(无厂名、厂址、无产品名称);
2、过期变质食品(含无生产日期、有效期的食品);
3、假冒伪劣食品(商标侵权、虚假宣传);
4、流动检测(抽检)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食品;
5、不符合生产标准、卫生标准、计量标准的食品;
6、食品标签不符合要求的食品;
7、国家发布的问题食品;
8、部门协查食品;
9、媒体曝光食品。
四、处理办法
1、对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工商部门采取强制退市的办法,对上述市场食品依法没收。
2、对影响危害人体健康,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食品。工商部门要采取集中销毁方式退出市场流通。
3、对食品标签不符合国家《食品通用标签标准》的,要求整改,暂时退出流通。
4、厂场挂钩、厂地挂钩、签订进场协议的,要解除协议,取消挂钩。
5、对问题食品已售出的要及时责令追回。
五、退市商品实行行政报告制度,各经营户对退市食品情况要及时向当地工商部门报告、填写《退市食品登记表》。
六、对问题食品实行消费警示制度,工商部门将对问题食品的名称、批次、数量、问题原因、经营企业、生产企业情况向消费者公告。
七、工商部门对问题食品,要重点监管,防止改头换面二次流入市场。
八、退市食品要实行退市备案,退市整改食品重新入市须抽检合格。
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3
不合格食品实行预警退市措施是商品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做好不合格食品退市和杜绝再次流入市场,特制定本规定:
一、对已过保质期的`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经营者仍在上市交易的,由工商管理部门强制抽检,根据检验结果,确定食品流向,销毁或退回原厂进行处理。
二、对不能确定其食品来源或食品是否合格,又无质量检验的,要求该食品一律不准上市交易,必须退出市场。
三、对经质量抽检,属产品质量问题的,由工商部门予以处罚外,不影响食用的,可经厂家整改后继续销售;不能食用的,就地销毁。
四、对退出市场的问题食品,经营者必须提供其流向证明,备案存查,以防问题食品再次流入市场。
五、为确保问题食品流向到位,超市配合工商部门与问题食品退回厂家当地工商部门联系进行跟踪管理,确保问题食品得以有效的监督管理。
第五篇:食品经营者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食品经营者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一、为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入消费环节,对不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食品标准的食品,应立即采取措施,退出流通环节。
二、下列食品应当退出:
(一)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
(二)法律规定必须有QS认证标识而无标识的;
(三)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未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的;
(四)进口食品无中文标明的原产国的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的;
(五)超过保持期或者保存期的;
(六)经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七)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八)在国家行政执法机关组织的质量监测中被判定
为不合格的;
(九)伪造产地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识、名优标识、国际标准采用标识、防伪标识等标识的;
(十)经营者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
(十一)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
三、退市的食品需重新入市的,必须经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四、经营者对不合格食品采取退市措施,特别是将退市食品重新进入市场时应主动向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