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市水路运输管理规定(2004修订)(1995年9月29日厦门市人民政府
【发布单位】福建省厦门市
【发布文号】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11号 【发布日期】2004-06-28 【生效日期】2004-06-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厦门市水路运输管理规定(2004修订)
(1995年9月29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公布 根据1997年12月29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公布的《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修订部分规章的决定》、2002年4月16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01号公布的《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订部分市政府规章的决定》和2004年6月28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11号公布的《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订部分市政府
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水路运输行业管理,维护运输市场秩序,保护水路运输企业合法经营,保障托运人及旅客合法权益,促进厦门市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凡在本市从事水路营业性旅客、货物运输和水路运输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厦门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水路运输业和水路运输服务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市水路运输管理处根据本规定对本市水路运输业和水路运输服务业实施行业管理。
第四条第四条 厦门市船东协会是本市各水路运输企业(以下统称航运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社会团体,发挥沟通航运企业与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桥梁作用。
第五条第五条 鼓励本市的航运企业发展地区间和省际的海上旅客运输、旅游运输和远近洋运输。对航运企业在经营中遇有困难的,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应予协助解决。
第六条第六条 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应简化审批程序,提供政策指导,扶持航运企业向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第七条第七条 航运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其合法权益受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其非法摊派和收费。
航运企业有权拒绝非法摊派、拒缴非法收费,并可向厦门市船东协会、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反映。
第二章 航运企业开业、变更与歇业
第八条第八条 在本市设立从事各种国内航线水路运输的航运企业,应按国家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九条第九条 经交通部批准开业的航运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向省交通厅办理《船舶营业运输证》(以下简称《营运证》);经省交通厅、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市水路运输管理处批准开业的航运企业分别向原审批机关办理《营运证》。
船舶取得《营运证》后方可从事营业运输。
第十条第十条 航运企业具备以下条件,可申请从事港澳航线运输:
(一)具有经营国内沿海水路运输1年以上资历,且企业经营行为端正,经济效益良好;
(二)在港澳地区有客货运输代理机构,有较稳定的客源、货源;
(三)船舶依法在中国登记,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航运企业具备以下条件的,可申请从事国际航线运输(含国际集装箱海上运输):
(一)具有经营国内沿海水路运输1年以上资历,且企业经营行为端正,经济效益良好;
(二)公司负责人具有从事国际水路运输专业管理工作的经验,并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职称;主要技术、业务人员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能力,并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职称;
(三)公司注册资本在人民币1500万元以上;
(四)拥有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自有船舶,且船舶依法在中国登记,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五)具有稳定、充足的自有或经合法手续聘用的船员;
(六)运输单证符合水路运输法规和国际惯例的要求。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航运企业申请从事港澳航线、国际航线运输应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办理审批手续时应提交申请书、企业章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来源证明、船舶国籍证书、适航证书、持证船员证书及按要求填写的船舶规范表、从事国内沿海运输的《水路运输许可证》复印件等有关文件。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于收齐所须资料之日起15日内对航运企业提出审核意见,对单船1000载重吨以下(含本数)从事港澳线运输的船舶可直接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经营的决定。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鼓励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科学经营管理方法设立中外合资航运企业,禁止进口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老旧船舶。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设立中外合资航运企业应持筹建申请书、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来源证明或意向及合资各方签署的合同或意向的复印件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筹建手续。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于收齐所需资料之日起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审核同意的报省交通厅审核、交通部批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经批准同意筹建的中外合资航运企业按规定进行筹建;筹建完毕符合规定条件的,按第十二条中有关内容办理开业手续。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航运企业申请变更营运范围,必须具备与变更营运范围相适应的自有适航船舶。在提出申请同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水路运输变更营运范围申请书;
(二)变更营运范围申请报告,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概况,要求变更的营运范围,新辟营运范围的货(客)源分析预测,适航船舶规范及技术参数,经济效益分析;
(三)适航船舶检验证书的复印件;
(四)主要船员名单及其有效职务证书的复印件;
(五)原《水路运输许可证》。
航运企业申请变更营运范围,按新辟的营运范围由有审批权的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受理。
获准变更营运范围的企业,应持换发后的《水路运输许可证》复印件和适航船舶《营运证》到原核发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航运企业申请变更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应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航运企业要求歇业,应向原审批机关办理注销手续。要求过户的,原户主按歇业办理,新户主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章 运力增减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航运企业要求增加运力应按原审批程序向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办理新增船舶筹建手续。
对上年度无重大运输事故,以及经济效益好运输质量高,在货主中享有较高信誉并能服从管理,按规定缴纳各种税费,按时报送业务统计报表的企业优先批准。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航运企业办理新增运输船舶筹建手续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新增水路运输船舶筹建申请书;
(二)船舶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资金来源证明或意向。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筹建船舶后,航运企业方可在批准的范围内购造船舶,对未持有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发放的筹建批文的船舶,船检部门不得予以检验发证。
筹建批准文件有效期为1年。1年内未购造船舶的,视同自行取消筹建资格。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新增船舶取得合格船检证书并具备营运条件的,应向规定的审批机关申请办理取得《营运证》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航运企业要求出售营运船舶的,应按原审批程序办理运力核减和《营运证》注销手续。其中经营旅客运输的因出售营运船舶而取消航线或减少班次和停靠港(站、点)的,必须向原审批机关申请批准;在获批之日起1个月后,方可出售,并在沿线客运站点发布公告周知。
第四章 营运管理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经营旅客运输的航运企业应保持客船技术状况良好,设备齐全,船容整洁、美观。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经营旅客运输的企业应按核定的航线,停靠港(站、点)从事运输,不得自行取消航线或随意减少班次和停靠站点。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航运企业可将营运船舶出租给有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经营。
出租期限超过半年的,应报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航运企业从境外购进的二手船舶从事营业性运输,所购船舶船龄必须符合交通部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航运企业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货源和客源。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实行地区或部门封锁、垄断货源,强揽客源。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从事各种国内航线运输的航运企业均应使用国家规定的水路运输行业专用发票进行运费结算。
经税务和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同意,企业可自印水路客货运输发票,经批准自印的发票限在本企业内的运输业务上使用。
从事国际航线运输和港澳航线运输的企业使用的海运提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有关国际海运惯例,并按规定报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交通部批准,企业可直接租用外轮(含挂方便旗的国轮)从事运输。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交通部批准,国外船公司的船舶、国内航运企业悬挂方便旗的船舶及其他符合规定条件的船舶可从事厦门港国际班轮运输和非班轮运输。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根据运输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物价部门可按国家价格管理规定调控客运运价,必要时可对货物运价制订最高限价和最低保护价。货运经营者可在批准的范围内自定运价,并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物价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航运企业应按规定准确、及时地向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和统计部门报送运输行业统计报表。
第五章 水路运输服务业管理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本章所称水路运输服务企业是指从事代办运输手续,代办旅客、货物中转,代办组织货源等业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经营下列业务的视同水路运输服务企业:
(一)航运企业的各种营业机构(公司、部、站、所等),除为本企业服务,兼为其他水路运输企业服务的;
(二)航运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和单位(含联运企业)兼营代办运输手续,代办旅客、货物中转,代办组织货源等业务的;
(三)从事专营或兼营船舶修造业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四)港埠企业另设独立核算的、从事水路运输服务业务的各种营业机构。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必须具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自有流动资金、办公场所、经营场地、服务设施和专职从业人员。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设立水路运输服务企业除从事专营或兼营船舶修造业务外,应向市水路运输管理处办理取得《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后持该证向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营业。
申请办理《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应提交:开业申请书、办公场所、经营场地的产权证明或租期1年以上的租赁合同、合法的验资证明;在本市设立水路运输服务企业的外省、市申请者并应持有当地运输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准证明。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应按照核定的经营范围承接运输服务业务。在经营活动中,应遵守互惠互利、自愿的原则,不得强行代办运输业务。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应按规定向市水路运输管理处报送统计报表。
第六章 奖惩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航运企业和水路运输服务企业遵守本规定,在经营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应给予奖励。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营业性运输船舶及非营业性运输船舶临时从事营业性运输,未按规定办理《营运证》的,及《营运证》被吊扣后仍继续营运的,由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或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委托的市水路运输管理处责令其停止营运,并按违法所得处以2倍罚款,罚款最高限额不得超过3万元。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违反运输价格管理规定的,由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市水路运输管理处会同物价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违反运输票据管理规定,未使用规定的运输票据进行营业性运输的,由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市水路运输管理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违反水路运输行业统计管理规定,不按规定填报统计报表的,由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或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委托的市水路运输管理处给予警告处罚,并限期补报。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其他违反水路运输管理规定的行为按交通部《水路运输违章处罚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对严重违反本规定的航运企业及其船舶,在其纠正违章行为之前,市水路运输管理处应提请港务监督等有关查验部门、港务部门和船舶代理部门,暂缓办理有关手续。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对无证无照、严重扰乱运输市场秩序并可能对旅客造成伤害或对货物造成损失的非法营运船舶,并应给予扣船中止其运输。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水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检查人员,可对在本市从事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服务的单位和运输船舶的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进行询问、调查;查阅有关的证明、账册、单据,必要时可以抄录或复制;并有权对违章行为所涉及的单位,个人调取证据。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超越职权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应予以纠正,并向当事人赔礼道歉;管理部门并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厦门市水路运输管理规定(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
【发布单位】厦门市
【发布文号】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 【发布日期】2002-04-16 【生效日期】2002-04-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厦门市水路运输管理规定
(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
(1995年9月29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公布 根据1997年12月29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公布的《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修订部分规章的决定》和2002年4月16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101号公布的《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订部分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水路运输行业管理,维护运输市场秩序,保护水路运输企业合法经营,保障托运人及旅客合法权益,促进厦门市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凡在本市从事水路营业性旅客、货物运输和水路运输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厦门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水路运输业和水路运输服务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市水路运输管理处根据本规定对本市水路运输业和水路运输服务业实施行业管理。
第四条第四条 厦门市船东协会是本市各水路运输企业(以下统称航运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社会团体,发挥沟通航运企业与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桥梁作用。
第五条第五条 鼓励本市的航运企业发展地区间和省际的海上旅客运输、旅游运榆和远近洋运输。对航运企业在经营中遇有困难的,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应予协助解决。
第六条第六条 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应简化审批程序,提供政策指导,扶持航运企业向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第七条第七条 航运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其合法权益受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其非法摊派和收费。
航运企业有权拒绝非法摊派、拒缴非法收费,并可向厦门市船东协会、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反映。
第二章 航运企业开业、变更与歇业
第八条第八条 在本市设立从事各种国内航线水路运输的航运企业,应向市水路运输管理处申请办理筹建手续。
办理筹建手续时应提交筹建申请书、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来源证明或意向等有关文件。经营旅客运输的,并应提交沿线停靠港(站、点)的县以上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和停靠点水域安全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船舶靠泊、旅客上、下所必须的安全服务设施的书面证明。
市水路运输管理处应自收齐所须资料之日起15日内,对从事省内航线水路运输的内资航运企业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筹建的决定,对从事省际航线水路运输的航运企业提出审核意见。
第九条第九条 批准同意筹建的航运企业领取筹建批准文件后应立即筹建;筹建期限为1年。未能按期完成筹建又无正当理由者,取消其筹建资格。
第十条第十条 从事各种国内航线水路运输的航运企业筹建完毕符合下列开业条件的,应按原筹建审批程序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办理开业手续:
(一)具有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运输船舶,且运输船舶有船检部门签发的有效船舶证书;
(二)船舶的驾驶、轮机人员应持有航政部门签发的有效职务证书;
(三)有较稳定的客源和货源;
(四)有经营管理的组织机构、场所和负责人;
(五)拥有与运输业务相适应的自有流动资金。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办理开业手续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开业申请书;
(二)筹建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三)船舶检验证书的复印件;
(四)船舶登记证书或国籍证书的复印件;
(五)主要船员名单及其有效职务证书的复印件;船员来源证明;聘用船员的,并附有期限在半年以上的船员聘用合同的复印件;
(六)负责人及组织机构表;
(七)自有流动资金的合法验资证明;
(八)安全、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
市水路运输管理处应于收齐所须资料之日起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或作出审批决定。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航运企业具备开业条件,审批机关决定批准开业的,发给《水路运输许可证》。航运企业持该证向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水路运输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每3年审验一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经交通部批准开业的航运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向省交通厅办理《船舶营业运输证》(以下简称《营运证》);经省交通厅、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市水路运输管理处批准开业的航运企业分别向原审批机关办理《营运证》。
船舶取得《营运证》后方可从事营业运输。《营运证》由原核发机关每年审验一次。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航运企业具备以下条件,可申请从事港澳航线运输:
(一)具有经营国内沿海水路运输1年以上资历,且企业经营行为端正,经济效益良好;
(二)在港澳地区有客货运输代理机构,有效稳定的客源、货源;
(三)船舶依法在中国登记,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航运企业具备以下条件的,可申请从事国际航线运输(含国际集装箱海上运输):
(一)具有经营国内沿海水路运输1年以上资历,且企业经营行为端正,经济效益良好;
(二)公司负责人具有从事国际水路运输专业管理工作的经验,并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职称;主要技术、业务人员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能力,并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职称;
(三)公司注册资本在人民币1500万以上;
(四)拥有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自有船舶,且船舶依法在中国登记,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五)具有
稳定、充足的自有或经合法手续聘用的船员;
(六)运输单位符合水路运输法规和国际惯例的要求。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航运企业申请从事港澳航线、国际航线运输应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办理审批手续时应提交申请书、企业章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来源证明、船舶国籍证书、适航证书,持证船员证书及按要求填写的船舶规范表、从事国内沿海运输的《水路运输许可证》复印件等有关文件。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于收齐所须资料之日起15日内对航运企业提出审核意见,对单船1000载重吨以下(含本数)从事港澳线运输的船舶可直接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经营的决定。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鼓励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科学经营管理方法设立中外合资航运企业,禁止进口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老旧船舶。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设立中外合资航运企业应持筹建申请书、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来源证明或意向及合资各方签署的合同或意向的复印件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筹建手续。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于收齐所须资料之日起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审核同意的报省交通厅审核、交通部批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经批准同意筹建的中外合资航运企业按第九条规定进行筹建;筹建完毕符合规定条件的,按第十六条中有关内容办理开业手续。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航运企业申请变更营运范围,必须具备与变更营运范围相适应的自有适航船舶。在提出申请同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水路运输变更营运范围申请书;
(二)变更营运范围申请报告,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概况、要求变更的营运范围,新辟营运范围的货(客)源分析预测,适航船舶规范及技术参数,经济效益分析;
(三)适航船舶检验证书的复印件;
(四)主要船员名单及其有效职务证书的复印件;
(五)原《水路运输许可证》。
航运企业申请变更营运范围,按新辟的营运范围由有审批权的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受理。
获准变更营运范围的企业,应持换发后的《水路运输许可证》复印件和适航船舶《营运证》到原核发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航运企业申请变更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应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航运企业要求歇业,应向原审批机关办理注销手续。要求过户的,原户主按歇业办理,新户主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章 运力增减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航运企业要求增加运力应按原审批程序向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办理新增船舶筹建手续。
对上无重大运输事故,以及经济效益好运输质量高,在货主中享有较高信誉并能服从管理,按规定缴纳各种税费,按时报送业务统计报表的企业优先批准。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航运企业办理新增运输船舶筹建手续时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新增水路运输船舶筹建申请书;
(二)船舶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资金来源证明或意向。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筹建船舶后,航运企业方可在批准的范围内购造船舶,对未持有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发放的筹建批文的船舶,船检部门不得予以检验发证。
筹建批准文件有效期为1年。1年内未购造船舶的,视同自行取消筹建资格。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新增船舶取得合格船检证书并具备营运条件的,应向规定的审批机关申请办理取得《营运证》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航运企业要求出售营运船舶的,应按原审批程序办理运力核减和《营运证》注销手续。其中经营旅客运输的因出售营运船舶而取消航线或减少班次和停靠港(站、点)的,必须向原审批机关申请批准;在获批之日起一个月后,方可出售,并在沿线客运站点发布公告周知。
第四章 营运管理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经营旅客运输的航运企业应保持客船技术状况良好,设备齐全,船容整洁,美观。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经营旅客运输的企业应按核定的航线,停靠港(站、点)从事运输,不得自行取消航线或随意减少班次和停靠站点。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航运企业可将营运船舶出租给有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经营。
出租期限超过半年的,应报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航运企业从境外购进的二手船舶从事营业性运输,所购船舶船龄必须符合交通部有关规定。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航运企业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货源和客源。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实行地区或部门封锁、垄断货源,强揽客源。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从事各种国内航线运输的航运企业均应使用国家规定的水路运输行业专用发票进行运费结算。
经税务和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同意,企业可自印水路客货运输发票,经批准自印的发票限在本企业内的运输业务上使用。
从事国际航线运输和港澳航线运输的企业使用的海运提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有关国际海运惯例,并按规定报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交通部批准,企业可直接租用外轮(含挂方便旗的国轮)从事运输。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交通部批准,国外船公司的船舶、国内航运企业悬挂方便旗的船舶及其他符合规定条件的船舶可从事厦门港国际班轮运输和非班轮运输。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根据运输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物价部门可按国家价格管理规定调控客运运价,必要时可对货物运价制订最高限价和最低保护价。货运经营者可在批准的范围内自定运价,并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物价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航运企业应按规定准确、及时地向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和统计部门报送运输行业统计报表。
第五章 水路运输服务业管理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本章所称水路运输服务企业是指从事代办运输手续,代办旅客、货物中转,代办组织货源等业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经营下列业务的视同水路运输服务企业:
(一)航运企业的各种营业机构(公司、部、站、所等),除为本企业服务,兼为其他水路运输企业服务的;
(二)航运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和单位(含联运企业)兼营代办运输手续,代办旅客、货物中转,代办组织货源等业务的;
(三)从事专营或兼营船舶修造业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四)港埠企业另设独立核算的、从事水路运输服务业务的各种营业机构。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必须具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自有流动资金、办公场所、经营场地、服务设施和专职从业人员。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设立水路运输服务企业除从事专营或兼营船舶修造业务外,应向市水路运输管理处办理取得《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后持该证向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营业。
申请办理《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应提交:开业申请书、办公场所、经营场地的产权证明或租期1年以上的租赁合同、合法的验资证明;在本市设立水路运输服务企业的外省、市申请者并应持有当地运输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准证明。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应按照核定的经营范围承接运输服务业务。在经营活动中,应遵守互惠互利、自愿的原则,不得强行代办运输业务。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应按规定向市水路运输管理处报送统计报表。
第六章 奖惩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航运企业和水路运输服务企业遵守本规定,在经营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应给予奖励。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未经批准设立航运企业和水路运输服务企业,擅自从事营业性运输或运输服务的;《水路运输许可证》、《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被吊扣后仍继续经营的,由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或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委托的市水路运输管理处没收其违法所得,并按违法所得处以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3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营业性运输船舶及非营业性运输船舶临时从事营业性运输,未按规定办理《营运证》的,及《营运证》被吊扣后仍继续营运的,由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或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委托的市水路运输管理处责令其停止营运,并按违法所得处以2倍罚款,罚款最高限额不得超过3万元。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违反运输价格管理规定的,由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市水路运输管理处会同物价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违反运输票据管理规定,未使用规定的运输票据进行营业性运输的,由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市水路运输管理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违反水路运输行业统计管理规定,不按规定填报统计报表的,由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或市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委托的市水路运输管理处给予警告处罚,并限期补报。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其他违反水路运输管理规定的行为按交通部《水路运输违章处罚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对严重违反本规定的航运企业及其船舶,在其纠正违章行为之前,市水路运输管理处应
提请港务监督等有关查验部门、港务部门和船舶代理部门,暂缓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对无证无照、严重扰乱运输市场秩序并可能对旅客造成伤害或对货物造成损失的非法营运船舶,并应给予扣船中止其运输。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水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检查人员,可对在本市从事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服务的单位和运输船舶的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进行询问、调查;查阅有关的证明、账册、单据,必要时可以抄录或复制;并有权对违章行为所涉及的单位,个人调取证据。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水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超越职权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应予以纠正,并向当事人赔礼道歉;管理部门并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
二○○二年四月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厦门市水路运输管理处
厦门市水路运输管理处
水路运输行业管理
服 务 指 南
(二)国际航运业务
承办部门:国际航运管理科
咨询电话:2106193
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目录
Ⅰ 内资申请设立国际海运及其辅助业部分………………………………12
一、申请设立国际船舶运输企业及分支机构应提交的材料 ………………12
二、申请经营国际班轮运输业务应提交的材料 ……………………………13
三、申请经营无船承运业务及设立分支机构应提交的材料 ………………13
四、申请经营国际海运货物仓储业务应提交的材料 ………………………14
五、申请经营国际海运集装箱站与堆场业务应提交的材料 ………………14
六、申请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及设立分支机构应提交的材料 …………15
七、申请经营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及设立分支机构应提交的材料 …………16 Ⅱ 外资申办国际海运及其辅助业部分……………………………………18
一、申请经营国际海运货物仓储业务条件及材料 …………………………19
二、申请经营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及堆场业务的条件及材料 ………………20
三、申请设立代表处应提交的材料 …………………………………………21 Ⅲ 台湾海峡两岸航运业务…………………………………………………21
一、申请经营台湾海峡两岸间直航业务条件及材料 ………………………21
二、申请经营台湾海峡两岸不定期船舶运输业务条件及材料 ……………22 11 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Ⅰ 内资申请设立国际海运及其辅助业部分
一、申请设立国际船舶运输企业及分支机构应提交的材料
(该业务实行审批制)
(一)设立国际船舶运输企业应提交的资料
1、申请书;
2、可行性分析报告、投资协议;
3、申请人的企业商业登记文件(拟设立企业的,主要投资人的商业登记文件或者身份证明);
4、船舶所有权证书、国籍证书和法定检验证书的副本或者复印件;
5、提单、客票或者多式联运单证样本;
6、符合交通部规定的高级业务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
7、符合国家规定的海上交通安全技术标准的证明。
(二)设立分支机构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书;
2、可行性分析报告;
3、母公司及分支机构的商业登记文件;
4、母公司的《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证》副本; 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5、母公司对该分支机构经营范围的确认文件;
6、符合交通部要求的高级业务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
二、申请经营国际班轮运输业务应提交的材料
(该业务实行登记制)
1、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的名称、注册地、营业执照副本、主要出资人;
2、经营者的主要管理人员的姓名及其身份证明;
3、运营船舶资料;
4、拟开航的航线、班期及沿途停泊港口;
5、运价本;
6、提单、客票或者多式联运单证。
三、申请经营无船承运业务及设立分支机构应提交的材料
(该业务实行登记制)
(一)设立无船承运企业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书;
2、可行性分析报告,公司章程,负责人简历;
3、企业商业登记文件(拟设立企业的、主要投资人的商业登记文件或者身份证明及名称预核准通知单);
4、提单格式样本;
5、保证金已交存的银行凭证复印件; 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6、申请人为外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还应当提交其指定的联络机构的有关材料。
(二)设立无船承运企业分支机构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书;
2、可行性分析报告、负责人简历;
3、母公司及分支机构的企业商业登记文件;
4、母公司的《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登记证》副本;
5、母公司确认该分支机构经营范围的确认文件;
6、保证金已交存的银行凭证复印件。
(三)换发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登记证书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报告(主送交通部、抄送市水运管理处,内容包括具体申请事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2、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必须有无船承运业务);
4、经营情况报告(包括:业务量、主要合作航商、货物流向分布、货物分类和盈利情况);
5、国际海运专用发票复印件(使用过)。
四、申请经营国际海运货物仓储业务应提交的材料
(该业务实行备案制)
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1、备案证明书发放登记表、《国际海运辅助业登记表》、申请报告;
2、企业营业执照;
3、机构设置、从业人员概况及法人代表简历;
4、经营场地(用地)证明;
5、公司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的从业简历;
6、投资协议;
7、主要经营设施、设备简明表、装卸机械、集装箱检查、维修设备从业人员数。
五、申请经营国际海运集装箱站与堆场业务应提交的材料
(该业务实行备案制)
1、备案证明书发放登记表、《国际海运辅助业登记表》、申请报告;
2、企业营业执照;
3、机构设置、从业人员概况及法人代表简历;
4、经营场地(用地)证明;
5、公司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的从业简历;
6、投资协议;
7、主要经营设施、设备简明表、装卸机械、集装箱检查、维修设备从业人员数。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六、申请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及设立分支机构应提交的材料
(该业务实行登记制)
(一)申请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及提交的材料
1、申请书;
2、可行性分析报告、投资协议;
3、申请人的商业登记文件(拟设立企业的,主要投资人的商业登记文件或者身份证明);
4、固定营业场所的证明文件;
5、至少2名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三年以上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的从业资历证明文件;
6、与所管理船舶种类和航区相适应的船长、轮机长适任证书复印件。
(二)设立分支机构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书;
2、可行性分析报告;
3、母公司及分支机构的商业登记文件;
4、母公司的《国际海运辅助业经营资格登记证》副本;
5、母公司确定该分支机构经营范围确认文件;
6、营业场所的证明文件;
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7、至少2名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三年以上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的从业资历证明文件;
8、与所管理船舶种类和航区相适应的船长、轮机长适任证书复印件。
七、申请经营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及设立分支机构应提交的材料
(该业务实行登记制)
(一)申请经营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书;
2、可行性分析报告、投资协议;
3、申请人的商业登记文件(拟设立企业的,主要投资人的商业登记文件或者身份证明);
4、固定营业场所的证明文件;
5、至少两名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三年以上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的从业资历证明文件;
6、关于同港口和海关等口岸部门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的协议。不具备电子数据交换条件的,应当提供有关港口或者海关的相应证明文件。
(二)设立分支机构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书;
2、可行性分析报告; 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3、母公司及分支机构的商业登记文件;
4、母公司的《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资格登记证》;
5、母公司确定该分支机构经营范围确认文件;
6、营业场所的证明文件;
7、至少两名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三年以上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的从业资历证明文件;
8、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者设立分支机构的,有关该分支机构同港口和海关等口岸部门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的协议。不具备电子数据交换条件的,应当提供有关港口或者海关的相应证明文件。
Ⅱ、外资申办国际海运及其辅助业部分
注1:受理制度
外商可以投资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性业务,并且可以设立代表处。除申请国际班轮运输及无船承运业务实行登记制外,其余均实行审批制。设立常驻代表处实行审批制。
注2:外资申办国际海运及其辅助业的股权规定
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1、经营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企业中外商的出资比例不得超过49%;
2、投资国际船舶管理、国际海运货物装卸、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和堆场业务,外商投资比例不限;
3、投资国际海运货物仓储业务的外商可以独资。
4、外商不可以在大陆新设立企业从事无船承运业务,但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外商出资比例不受限制,已经在大陆设立独资企业的,可以申办从事承运业务。
注3:除下列特殊规定外,外商申办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性业务,提交的材料参照内资企业申办时提交的材料。
一、申请经营国际海运货物仓储业务条件及材料
(一)申请经营国际海运货物仓储业务所需条件1、2、3、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有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仓库设施;
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中至少2人具有三年以上从事相关业务的经历;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二)申请经营国际海运货物仓储业务应提交的材料1、2、3、4、5、6、7、《国际海运辅助业经营资格登记表》,申请报告书; 名称预核准通知书;
可行性分析报告,合资或者合营协议; 公司章程;
经营场地(用地)证明;
机构设置图及公司法人代表简历、身份证复印件;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2名,从事国际海运相关业务三年以上证明(公证处公证);
8、9、投资者的企业商业登记文件或者身份证件;
主要经营设施、设备简明表(车辆、装卸机械、集装箱检查、维修设备)从业人员数。
二、申请经营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及堆场业务的条件及材料
(一)申请经营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及堆场业务所需条件1、2、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有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车辆、装卸机械、堆场、集装箱检查设备、设施;
3、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中至少2人具有三年以上从事相关业务的经历; 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申请经营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及堆场业务应提交的材料1、2、3、4、5、6、7、《国际海运辅助业经营资格登记表》,申请报告书; 名称预核准通知书;
可行性分析报告,合资或者合营协议; 公司章程;
经营场地(用地)证明;
机构设置图及公司法人代表简历、身份证复印件;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2名,从事国际海运相关业务三年以上证明(公证处公证)
8、9、投资者的企业商业登记文件或者身份证件;
主要经营设施、设备简明表(车辆、装卸机械、集装箱检查、维修设备)从业人员数。
三、申请设立代表处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机构名称、设立地区、驻在期限、主要业务范围等;
2、3、企业商业登记文件;
企业介绍,包括企业设立时间、主营业务范围、最近年份经营业绩、雇员数、海外机构等;
4、首席代表授权书,由企业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签署; 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5、首席代表姓名、国籍、履历及身份证件。
注:常驻代表机构的批准驻在期限:3年。
Ⅲ 台湾海峡两岸航运业务
一、申请经营台湾海峡两岸间直航业务条件及材料
(一)申请经营台湾海峡两岸间直航业务所需条件
1、中国大陆或者台湾地区的独资航运公司;
2、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合资航运公司。
(二)申请经营台湾海峡两岸间直航业务应提交的材料(一式六份)
1、申请书;
2、船舶资料;
3、海运提单样本;
4、两岸的航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认证资料:公司资信证明、营业执照、章程、股东或董事会名册、股东或董事身份证明等相关资料的影印件;
5、两岸的航运公司所有或经营船舶的认证资料:有关船舶所有权或船舶期租合同或相应的文件。期租船舶的租期必须在1年以上; 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6、大陆的航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拟委托的台湾船舶代理公司的资信证明、营业执照、股东或董事会名册、股东或董事身份证明。
注1:台湾航运公司提交的上述资料必须经交通部认可的台湾有关机构或人士提供见证文书。
注2:从事班轮运输的,除提供上述文件外,还应当提供港航间班轮运输协议和运价本。
二、申请经营台湾海峡两岸不定期船舶运输业务条件及材料
(一)申请经营台湾海峡两岸不定期船舶运输业务所需条件
1、申请人应为在大陆登记注册的具有外贸运输资格的船公司;在香港、澳门登记注册,且为香港或澳门永久居民或大陆、台湾居民资本的船公司以及在台湾登记注册的船公司。其中大陆船公司为直接申请人,香港、澳门或台湾船公司应委托其在大陆的具有外贸运输船舶代理权的船舶代理公司代为提出申请。
2、经营船舶应为中国大陆或者台湾地区的独资航运公司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合资航运公司所属或经营的船舶,不允许使用外国公司的船舶。
(二)申请经营台湾海峡两岸不定期船舶运输业务应提交材料
1、申请书;
2、申请船公司使用的海运提单样本; 服务指南
国际航运业务
3、申请船公司的资信证明、营业执照(复印件)及船舶资料(包括船级、船籍、船舶所有权证书等),使用期租或光租船舶经营两岸不定期运输的,还应提供期租合同或相应文件的复印件。
注:若延期申请,须提前40天提出。
第四篇:厦门市酒类管理规定(修订)
厦门市酒类管理规定(修订)
1996年10月3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44号颁布;根据1997年12月29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修订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正;2002年4月16日市政府101
号令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酒类生产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制止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酒类,维护酒类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厦门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从事酒类生产(含加工和改装)和流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厦门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对酒类产品生产进行行业管理。
厦门市酒类专卖局依据本规定对本市酒类产品的流通进行监督管理。
工商、技术监督、商检、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酒类生产和流通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酒类包括白酒、黄酒、果露酒、啤酒、配制酒、滋补酒、食用酒精、进口酒、酒曲和其他含有酒精的饮料,但不包括经医药主管部门按国家规定批准生产的药酒。
第二章 生产管理
第五条 实行有计划地调控酒类发展,鼓励生产名优酒和低酒精度酒,限制生产高酒精度酒。
第六条 厦门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厦门的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对酒类的生产和发展进行统筹规划。
第七条 从事酒类生产,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㈠ 符合国家和厦门产业政策;
㈡ 达到规定的生产规模;
㈢ 符合国家规定的粮食消耗指标;
㈣ 具有确保酒类产品质量的生产条件;
㈤ 酒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㈥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设立酒类生产企业,应当向厦门市经济发展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厦门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审核。符合第七条规定的,发给批准文件;不符合第七条规定的,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持有批准文件者,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方可从事酒类生产。
第九条 酒类生产企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管理,产品出厂前必须严格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的酒类不得出厂销售。
严禁生产假冒伪劣酒类。
第十条 生产酒类的水质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配制酒类使用的食用酒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禁止使用非食用酒精、原料或者添加剂配制酒类。
第十一条 酒类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食品标签标准和饮料酒标签标准,在酒类标识上应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主要原料、保质期、酒精含量等内容。
酒类使用优质产品标志或文字的,必须注明授奖等级、授奖单位和时间。
第十二条 联营生产名优酒,应统一原材料配方、生产工艺、质量要求、产品检验标准,并注明产地的厂名、厂址。
第十三条 开发酒类新产品,应当在该新产品出厂销售前报厦门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和厦门市酒类专卖局备案。
第十四条 酒类生产企业应当将生产和销售情况每半年一次报厦门市酒类专卖局。
第三章 流通管理
第十五条 从事酒类批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㈠ 有1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符合规定的经营场所和仓储设施;
㈡ 计量器具准确,卫生条件符合规定;
㈢ 有熟悉酒类知识的专业人员;
㈣ 有较稳定的销售渠道;
㈤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申请酒类批发,应当向厦门市酒类专卖局申领《酒类批发许可证》。厦门市酒类专卖局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根据第十五条规定的条件及坚持商业主渠道和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审核。核准的,颁发《酒类批发许可证》;不核准的,应书面说明理由。持有《酒类批发许可证》者,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方可从事酒类批发业务。现有企业增加经营酒类批发业务的,应当持《酒类批发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变更登记。
第十七条 从事进口酒类批发业务,须具有外贸进出口权和持有《酒类批发许可证》,并经厦门市酒类专卖局特别核定。有权批发进口酒类的企业名单由厦门市酒类专卖局公布。经核准设立的口岸收购站,应当将收购的进口酒全部销售给具有进口酒类批发权的企业。
第十八条 从事进口酒类零售,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㈠ 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
㈡ 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㈢ 卫生条件符合规定;
㈣ 有熟悉进口酒类的专业人员;
㈤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九条 申请进口酒类零售,应向厦门市酒类专卖局申领《进口酒类零售许可证》。厦门市酒类专卖局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决定。符合第十八条规定条件的,颁发《进口酒类零售许可证》;不符合第十八条规定条件的,不予发证,并书面说明理由。持有《进口酒类零售许可证》者,方可从事进口酒类零售。
第二十条 酒类生产者、酒类批发者,不得向无《酒类批发许可证》、《进口酒类零售许可证》者销售酒类;酒类批发者、酒类零售者,不得向未经审核批准从事酒类生产的企业或无《酒类批发许可证》者购进酒类。
第二十一条 酒类批发者、零售者在进货时,应当索取有关酒类的质量证明和验收产品质量。无质量证明的酒类,不得销售。
禁止批发、零售假冒伪劣酒类。
第二十二条 没收的酒类应当在厦门市酒类专卖局监督下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 从事国产名优酒类和进口酒类的展销活动,须经厦门市酒类专卖局批准。第二十四条 酒类运出厦门市,运抵地要求有运输许可证明的,承运人可向厦门市酒类
专卖局申领酒类运输许可证明。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酒类批发许可证》每年审检一次,《进口酒类零售许可证》每二年审检一次。
第二十六条 厦门市酒类专卖局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对酒类的生产和流通实行以抽查为主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时,有权对酒类进行检验,询问当事人和有关人员,查阅帐册等有关资料,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存放场所进行检查。
第二十七条 酒类执法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不出示证件的,被检查者可拒绝检查。
第二十八条 消费者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以及新闻舆论机构,有权对酒类质量实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厦门市酒类专卖局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厦门市酒类专卖局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为举报者保密,并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厦门市酒类专卖局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数额不超过30000元;无违法所得的,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㈠ 无《酒类批发许可证》从事酒类批发的;
㈡ 无《进口酒类零售许可证》从事进口酒类零售的;
㈢ 未经厦门市酒类专卖局核定从事进口酒类批发业务的。
第三十一条 涂改、出借、出租、转让许可证的,由厦门市酒类专卖局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厦门市酒类专卖局责令限期报备,可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厦门市酒类专卖局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厦门市酒类专卖局、工商、技术监督、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给予下列处罚:
㈠ 生产、批发、零售假冒伪劣酒类的,没收未出厂、未售出部分的产品,没收已售出部分的销货款,并处以该批产品货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没收违法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该批产品货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㈢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0元至5000元罚款。逾期不改或情节严重的,没收已售出部分的销货款,处以该批产品货值10%至50%的罚款,未售出部分的产品禁止销售。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厦门市酒类专卖局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厦门市人民政府一九九O年十二月十八日颁布的《厦门市酒类专卖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的 - 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全省质量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57号)、《福建省人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7]178号)及《福建省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在全市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现制定行动方案如下:
一、整治工作目标
(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在产品上加贴QS标志;
(二)消除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6类食品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行为;
(三)消除使用各种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违法行为;基本遏制滥用防腐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二、整治工作重点
(一)重点产品:干制水产品、肉制品等监督抽查合格率较低的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小麦粉、大米、酱油、醋、灭菌乳、巴氏杀菌乳、碳酸饮料、矿泉水、纯净水、方便面、饼干、冷冻饮品、白酒、葡萄酒和啤酒等16类产品。
(二)重点区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
(三)重点单位:近年来产品质量问题较多的企业,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
三、整治工作措施
(一)完善企业档案,建立企业诚信记录。从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代码证等入手,建立起所有食品生产企业的重要信息档案。同时按照企业的生产条件和违法违规记录,建立企业质量安全诚信记录。工商、卫生、质监部门要互相配合,互通信息,相互告知各自职责内证照办理情况。
(二)加快食品市场准入进度,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在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的基础上,及时统计已获证和未获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名单。督促已具备条件的未获证企业提出申请;对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督促其尽快完善生产必备条件并准备申证;对暂不具备条件,经过一段时间整改又达不到条件的企业,要求企业关闭或停产,或与有条件企业合并,或是转产具备生产条件的其他食品。
新开办食品生产企业在申办证照时,经办部门应告知企业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将企业办理证照情况通报质监部门。质监部门应及时督促企业尽快完善生产必备条件并申证。
全面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强化证后监管,对获证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是检查落实企业“三个环节”、“四本台帐”、“五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即检查原料和成品仓储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其中生产过程管理着重检查五个方面的卫生情况:一是厂区环境卫生,二是车间防虫、防蝇、防鼠措施,三是洗手、更衣设施,四是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容器的清洗、消毒,五是操作人员健康证。“四本台帐”即检查原料进货台帐、包装物进货台帐、产品销售台帐、添加剂使用台帐和备案登记的落实以及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五项制度”即检查企业是否制定了《员工进厂(场)培训制度》、《卫生监督制度》、《添加剂管理制度》、《产品检验制度》、《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度是否上墙以及制度执行情况。
(三)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违法行为及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在整治工作中,发现食品生产加工中的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快处理,发现属一般性食品安全隐患的,责令企业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严格复查,复查不合格的一律停产整顿;属于严重质量安全卫生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发现使用工业染料、非食品工业加工助剂及其他化学物质等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移送公安部门,并及时追查食品去向,严防流入消费环节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四)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现有现档的食品企业进行梳理、排查,按证照是否齐全,生产经营规模,生产条件是否具备,卫生环境是否规范,产质量状况等方面进行分类,具备基本条件的列入帮扶类企业,暂不具备条件但通过整改后能具备基本条件的列入整改类企业,不具备基本条件并无法进行整改的列入取缔类企业。对帮扶类企业,要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上门服务,督促其尽快取得证照;对整改类企业,责令其在一个月内整改,整改后仍不具备条件的,予以取缔;坚决取缔不具备基本条件的无证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五)强化监督抽查。要将食品抽查作为监督抽查的重点,对不合格产品要加强跟踪抽查,对肉制品、干制品水产品等重点产品要加大抽查频次。针对肉制品、干制水产品不合格情况,召集我市肉制品、干制水产品生产企业,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不合格品原因,研究整改措施,并督促企业整改到位。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抽查工作,完善抽查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应急专项抽查工作高效、准确的开展。
(六)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食品安全信用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企业信用知识水平,同时建立起企业诚信档案,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制定食品产业扶持政策,强化扶优扶强措施,加大帮扶度,支持诚信企业做强做大。
四、整治工作进度
专项整治行动从9月上旬至12月底,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部署阶段(至9月12日)
下发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各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完成组织、宣传、动员、部署工作;积极宣传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专项整治活动。
(二)集中整治阶段(9月12日至12月10日)
1、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
9月30前,各区梳理完成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状况的摸底更新,统计辖区内已获证和未获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企业名单,并督促企业尽快申请领证。
10月31日前,基本完成规模以上企业的发证工作。
11月30日前,基本完成本辖区内全部食品生产企业的发证工作。12月15日前,责令仍未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食品生产企业停产,并予以关闭。
2、整治工作 突出整治重点,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集中力量,联合打击查处。在各区政府统一领导下,质监、工商、卫生、公安、食药、经发等部门共同参与,充分运用现有的法律法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11日至12月21日)
由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各区、各有关部门的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开展好的进行表扬,对工作开展差的通报批评。同时,要做好迎接国家、省的检查验收。
五、职责分工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在各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部门主要职责如下。
质监部门:负责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食品违法行为;组织开展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和专项抽查;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生产不合格产品和其他质量违法行为。
工商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营业执照的核发,查处无照生产违法行为。
卫生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卫生许可证的核发,查处无卫生许可证生产违法行为。
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汇总整理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工作。公安部门:对查处的涉及食品违法行为的大案、要案,适时介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经发部门:负责制定食品产业政策,扶持食品生产企业。
六、整治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落实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成立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步骤合理、措施得力、监督考核有效。同时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监管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监管环境。
(二)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整治成果,及时揭露并曝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大力宣传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实施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普及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正确消费。
(三)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整治成效。
各区、各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对整治工作不认真、走过场、不扎实的要给予通报批评。严肃处理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等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同时要强化信息沟通和交流,在专项整治期间,各区、各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有关信息材料的搜集、整理,每周向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报送专项整治动态,每月报告当月整治工作情况,遇到重大案件、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随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