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时间:2019-05-14 09:2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篇: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发文单位:国务院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3号 发布日期:2012-08-29 执行日期:2012-12-01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已经2012年8月22日国务院第21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2012年8月29日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和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本条例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第三条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第五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本部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并有权对破坏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七条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规划。

第八条 气象设施是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气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气象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第九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配备气象设施,设置必要的保护装置,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气象设施附近显著位置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第十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一)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设施或者侵占气象设施用地;

(二)在气象设施周边进行危及气象设施安全的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活动;

(三)挤占、干扰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

(四)设置影响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功能的干扰源;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其他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第十一条 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高空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地面站、区域气象观测站等气象台站和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的探测环境,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十二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大气本底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观测场周边3万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城镇、工矿区,或者在探测环境保护范围上空设置固定航线;

(二)在观测场周边1万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三)在观测场周边1000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第十三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场周边2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或者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1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在观测场周边5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三)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

(四)在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挖筑水塘等;

(五)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

第十四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观测场周边8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8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三)在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

(四)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挖筑水塘等;

(五)在观测场周边3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

第十五条 高空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地面站、区域气象观测站和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探测环境的保护,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保护范围和要求。

前款规定的保护范围和要求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公布,涉及无线电频率管理的,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征得国务院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并抄送同级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住房建设、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对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干扰源等,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商有关部门提出治理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在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确实无法避免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书面同意。未征得气象主管机构书面同意或者未落实补救措施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其开工建设。

在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告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并按照要求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

第十八条 气象台站站址应当保持长期稳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迁移气象台站。

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或者城市(镇)总体规划变化,确需迁移气象台站的,建设单位或者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组织专家对拟迁新址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估,符合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的,在纳入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后,按照先建站后迁移的原则进行迁移。

申请迁移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的,由受理申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签署意见并报送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批;申请迁移其他气象台站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审批,并报送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气象台站迁移、建设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九条 气象台站探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失去治理和恢复可能的,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可以按照职责权限和先建站后迁移的原则,决定迁移气象台站;该气象台站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证气象台站迁移用地,并承担迁移、建设费用。地方人民政府承担迁移、建设费用后,可以向破坏探测环境的责任人追偿。

第二十条 迁移气象台站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新址与旧址之间进行至少1年的对比观测。

迁移的气象台站经批准、决定迁移的气象主管机构验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后,方可改变旧址用途。

第二十一条 因工程建设或者气象探测环境治理需要迁移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的,应当经设立该气象探测设施的单位同意,并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复建。

第二十二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现场调查、取证。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应当由其他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应当通报有关部门进行查处。有关部门未及时查处的,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可以直接通报、报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第二十三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以及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迁移气象台站的;

(二)擅自批准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无线电台(站)等干扰源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

(三)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不履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职责行为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害气象设施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拒不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由气象主管机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对违法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个人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挤占、干扰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的,依照无线电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或者恢复原状,情节严重的,对违法单位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个人处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逾期拒不拆除或者恢复原状的,由气象主管机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违法批准占用土地的,或者非法占用土地新建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依照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和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本条例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第三条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本部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并有权对破坏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七条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规划。

第八条 气象设施是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气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气象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第九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配备气象设施,设置必要的保护装置,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气象设施附近显著位置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第十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一)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设施或者侵占气象设施用地;

(二)在气象设施周边进行危及气象设施安全的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活动;

(三)挤占、干扰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

(四)设置影响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功能的干扰源;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其他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第十一条 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高空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地面站、区域气象观测站等气象台站和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的探测环境,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十二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大气本底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观测场周边3万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城镇、工矿区,或者在探测环境保护范围上空设置固定航线;

(二)在观测场周边1万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三)在观测场周边1000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三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场周边2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或者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1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在观测场周边5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三)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

(四)在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挖筑水塘等;

(五)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

第十四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观测场周边8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8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三)在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

(四)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挖筑水塘等;

第三篇: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和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本条例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第三条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本部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并有权对破坏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七条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规划。

第八条 气象设施是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气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气象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第九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配备气象设施,设置必要的保护装置,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气象设施附近显著位置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第十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一)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设施或者侵占气象设施用地;

(二)在气象设施周边进行危及气象设施安全的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活动;

(三)挤占、干扰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

(四)设置影响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功能的干扰源;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其他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第十一条 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高空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地面站、区域气象观测站等气象台站和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的探测环境,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十二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大气本底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观测场周边3万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城镇、工矿区,或者在探测环境保护范围上空设置固定航线;

(二)在观测场周边1万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三)在观测场周边1000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三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场周边2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或者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1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在观测场周边5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三)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

(四)在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挖筑水塘等;

(五)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

第十四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观测场周边8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8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三)在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

(四)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挖筑水塘等;

(五)在观测场周边3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

第十五条 高空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地面站、区域气象观测站和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探测环境的保护,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保护范围和要求。

前款规定的保护范围和要求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公布,涉及无线电频率管理的,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征得国务院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并抄送同级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住房建设、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

对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干扰源等,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商有关部门提出治理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在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确实无法避免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 构书面同意。未征得气象主管机构书面同意或者未落实补救措施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其开工建设。

在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告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并按照要求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

第十八条 气象台站站址应当保持长期稳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迁移气象台站。

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或者城市(镇)总体规划变化,确需迁移气象台站的,建设单位或者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组织专家对拟迁新址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估,符合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的,在纳入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后,按照先建站后迁移的原则进行迁移。

申请迁移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的,由受理申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签署意见并报送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批;申请迁移其他气象台站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审批,并报送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气象台站迁移、建设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九条 气象台站探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失去治理和恢复可能的,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 主管机构可以按照职责权限和先建站后迁移的原则,决定迁移气象台站;该气象台站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证气象台站迁移用地,并承担迁移、建设费用。地方 人民政府承担迁移、建设费用后,可以向破坏探测环境的责任人追偿。

第二十条 迁移气象台站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新址与旧址之间进行至少1年的对比观测。

迁移的气象台站经批准、决定迁移的气象主管机构验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后,方可改变旧址用途。

第二十一条 因工程建设或者气象探测环境治理需要迁移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的,应当经设立该气象探测设施的单位同意,并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复建。

第二十二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现场调查、取证。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应当由其他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应当通报有关部门进行查处。有关部门未及时查处的,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可以直接通报、报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第二十三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以及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迁移气象台站的;

(二)擅自批准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无线电台(站)等干扰源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

(三)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不履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职责行为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害气象设施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 施;逾期拒不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由气象主管机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对违法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个人处100元 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挤占、干扰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的,依照无线电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或者恢复原状,情节 严重的,对违法单位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个人处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逾期拒不拆除或者恢复原状的,由气象主管机构依法申请人民 法院强制执行;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违法批准占用土地的,或者非法占用土地新建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依照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吉林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吉林人大

吉林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2015年11月20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为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

本条例所称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和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本条例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第三条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并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本部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全社会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划定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的具体保护标准。

气象探测环境的具体保护标准应当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保护标准,具体保护标准中建筑物、构筑物的控制指标应当纳入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九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调整涉及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征求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

第十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准、气象台站的类别、地理位置、探测任务和项目、探测设施、观测场平面规划图报告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并抄送同级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规划等部门。

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准等发生变化的,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报告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并抄送前款所列有关部门。

第十一条 气象设施是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气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气象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配备气象设施,设置必要的保护装置,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区的显著位置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第十二条 单独设立的无人值守的气象设施,由设立该气象设施的气象主管机构委托当地人民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个人负责保护,并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 下列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3 区域气象观测站、太阳辐射观测站、农业气象观测站、生态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

(二)高空气象探测站(包括风廓线仪、声雷达、激光雷达等)、天气雷达站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

(三)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含静止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极轨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站、卫星测距站、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

(四)大气本底站、酸雨监测站、沙尘暴监测站、大气成分观测站等环境气象监测站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

(五)雷电监测站、全球定位系统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

(六)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地下水位观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站、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森林防火自动监测站、交通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

(七)气象专用频道、频率、线路、网络及其设施;

(八)其他需要保护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第十四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一)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气象设施;

(二)侵占气象设施用地;

(三)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气象设施保护标志;

(四)危及气象设施安全的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焚烧等行为;

(五)干扰、挤占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

(六)设置影响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功能的干扰源;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第十五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场周边2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或者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1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种植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树木、作物等;

(二)在观测场1000米范围内实施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危及地面气象观测场安全的活动;

(三)在观测场周边5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四)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

(五)在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修建人工建造的水体;

(六)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修建高度超过1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七)有日照或者太阳辐射观测的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在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内(此范围不受保护范围限制),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作物等障碍物遮挡仰角大于5度。

第十六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观测场1000米范围内实施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危及地面气象观测场安全的活动;

(二)在观测场周边8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8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种植高度超过距观测 5 场距离1/8的树木、作物等;

(三)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四)在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

(五)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修建人工建造的水体;

(六)在观测场周边3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修建高度超过1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七)有日照或者太阳辐射观测的国家一般气象站在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内(此范围不受保护范围限制),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作物等障碍物遮挡仰角大于7度。

第十七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高空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距放球点50米范围内,设置阻挡气象气球升空或者可能影响准确获取观测资料的障碍物;

(二)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和铁路、道路与制氢室、储(用)氢室的防火间距小于25米,重要建筑物、构筑物和火源与制氢室、储(用)氢室的防火间距小于50米;

(三)架空电力线与制氢室、储(用)氢室的防火间距小于1.5倍电杆高度;

(四)使用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空气象观测站,其地面接收设备周围100米范围内,设置对电磁波反射强烈的物体和修建水库;

(五)采用定向天线探测系统(雷达、无线电经纬仪)的高空气象观测站高空盛行风下风方向正负60度方位范围 6 内的障碍物对探测系统的天线形成的遮挡仰角大于2度,四周障碍物对探测系统天线形成的遮挡仰角大于5度;

(六)使用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空气象观测站,其四周的障碍物对卫星导航系统接收天线形成的遮挡仰角大于10度;

(七)高空气象观测站四周电磁干扰源的防护不符合《对空情报雷达站电磁环境防护要求》(GB 13618-1992)的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天气雷达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障碍物对天气雷达造成的回波强度损失大于1分贝;

(二)不可避免的有源干扰造成的雷达接收机灵敏度损失大于1分贝;

(三)天气雷达站周边,其他电子设备在雷达工作频点及所占频谱范围内的干扰电压的容限值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四)天气雷达站与典型的干扰源的最小防护间距大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一级保护区内,存在对天气雷达探测造成遮挡的障碍物;

(六)二级保护区内,周边所有障碍物的总遮挡方位角大于5度,障碍物的海拔高度、遮挡仰角、遮挡方位角、方位宽度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九条 区域气象观测站、太阳辐射观测站、农业气象观测站、生态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大气本底站、7 酸雨监测站、沙尘暴监测站、大气成分观测站、雷电监测站、全球定位系统气象观测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交通气象观测站等气象探测设施探测环境的保护,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条 气象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行。

对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干扰源等,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商有关部门提出治理方案,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确实无法避免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向省气象主管机构书面报告,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经省气象主管机构书面同意。建设单位未落实补救措施或者未经省气象主管机构书面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其开工建设。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依法作出决定。作出批准决定的,应当告知建设单位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

在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的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告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并按照要求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

第二十二条 气象台站站址应当保持长期稳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迁移气象台站。

因实施城市(镇)总体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确需迁 8 移气象台站的,建设单位或者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向省气象主管机构提出迁移气象台站的申请,由省气象主管机构组织专家对拟迁移新站址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估。拟迁移新站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代表所在区域的天气气候特征,并符合国家气象观测站网布局;

(二)气象探测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

(三)国家基准气候站站址应至少保持50年稳定不变,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国家一般气象站站址应至少保持30年稳定不变;

(四)取得拟迁移新站址的建设用地,占地面积满足台站整体布局需求;

(五)落实迁建气象台站所需费用;

(六)具备必要的供电、供水、交通、通信等基础条件;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需要迁移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的,由省气象主管机构初审后,报送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批;需要迁移其他气象台站的,由省气象主管机构审批,并报送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迁移气象台站须在拟迁移新站址纳入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后,按照先建站后迁移的原则进行迁移。

第二十三条 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气象主管机构批准迁移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新、旧站址之间进行至少一年的对比观测,对比观测的开始时间为1 9 月1日。

新站址经批准和决定迁移的气象主管机构验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前,旧站址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依法受到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其影响、破坏或者改变其用途。旧站址的观测记录必须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启用时间为1月1日。

第二十四条 因工程建设或者气象探测环境治理需要迁移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的,应当经设立该气象探测设施的单位同意,并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复建。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完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现场调查、取证。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应当由其他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应当通报有关部门进行查处。有关部门未及时查处的,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可以直接通报、报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破坏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气象主管机构收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以及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 10 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迁移气象台站的;

(二)擅自批准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以及设置垃圾场、排污口、无线电台(站)等干扰源的;

(三)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不履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职责行为的。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危害气象设施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拒不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由气象主管机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违法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个人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违法单位处3万元以上4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个人处500元以上800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违法单位处4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个人处8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或者恢复原状,情节严重的,对违法单位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个人处200元 11 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违法单位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个人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逾期拒不拆除或者恢复原状的,由气象主管机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

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违法批准占用土地的,或者非法占用土地新建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依照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挤占、干扰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的,依照无线电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吉林省2009年高空气象探测250班考试试题答案

吉林省2009年高空气象探测250班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小题)

1.雷达天线采用了个ф0.8m的抛物面天线阻阵。(B)

A.2

B.4

C.6

D、8 高湿活化湿度片时,基测箱显示的阻值应大于。(A)A、400

B、500

C、300

D、200

3、施放仪器前,必须使开关置于自动状态,确保雷达天线自动跟踪信号。(C)

A.显示切换、天控手/自动

B.频率手/自动、距离手/自动自动 C.天控手/自动、增益手/自动

D、频率手/自动、增益手/自动

4、制氢室的建筑应孤立,离其它建筑物在米以上。(D)A、60

B、80

C、100

D、50

5、对流层顶是对流层与间的过渡层。(A)

A、平流层

B、规定层

C、特性层

D、大气层

6、主瓣抓球叫真定向,旁瓣抓球叫假定向,两种在角度上度以上的差异。(C)

A.4°

B.6°

C.8°

D、10°

7、记录未达500百帕和不足分钟必须重放球。(B)A.5

B.10

C.15

8、GFE(L)1型测风雷达功耗:。(B)

A、≤3kW

B、≤1kWC、≤0.5kW

D、≤2kW对比法

9、使用“放球软件”调入参数文件,要认真校验。(C)

A、所有数据

B、dT0-dR0值

C、dD0-dD5值

D、dT0-dD5值 10、500hpa以下,湿度失测时间大于5分钟必须重放球,但遇到情况时,可不重放球。(B)A.温度低于0℃

B、湿度大于90%

C、湿度小于90%

11、按考核办法规定,迟测是指放球时间超过规定时间。(B)

A、3分钟或以上

B、5分钟以上

C、7分钟以上

D、10分钟以上

12、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对计算机系统所要求的最低显示分辨率为,颜色数最低为256色。(C)

A、1400×1050

B、1440×900

C、1024×768

D、1440×768 13.GFE(L)1型测风雷达工作频率范围(A)

A、1675 ±6MHz

B、1673±6MHz

C、1671 ±6MHz

D、1690±6MHz

14、第二对流层顶在间的选取。(B)

A、160 hPa—40hPa

B、150 hPa—40hPa

C、170 hPa—40hPa

D、180 hPa—40hPa

15、氢气是一种易燃气体当空气中混有的氢气时,一旦遇有火花,即可引起燃烧或爆炸。(D)

A、8%—80%

B、9%—8

C、9%—80%

D、9%—70%

16、GTS1型数字探空仪发射功率:。(A)

A、P≥400mW

B、P≥500mW

C、P≥600mW

D、P≥700Mw

17、L波段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是公里。(D)A、不小于 300

B、不小于 500

C、不小于 400

D、不小于 200

18、处理软件”中修改温度、气压、湿度数据时,在状态下进行。(B)

A.每分钟数据

B.手工修正探空曲线

C.显示探空曲线

19、制氢室照明灯最好用防暴灯,电灯开关须

。(B)A、安装在室

B、安装在室外

C、安装在角落

20、在0—20分钟内失测

分钟,记录不作失测处理。

(A)

A、1

B、C、3

D、4

21、极地类对流层顶是

对流层顶。(B)

A、零度层

B、第一

C、第二

D、特性层 22重放球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正点时间的。(D)

A、1小时

B、1小时45分

C、1小时30分

D、1小时15分 23、59型探空仪开箱后发现电码筒脱落在温度指针上,则该仪器。(B)A、报废

B、正常使用

C、仪器所有元件重新检定后使用

D、温度元件重新检定后使用

24、离地面900米以上,等于或低于拔海6000米的规定层,可以用距它米或以内的量得风层代替。(B)

A、100

B、200

C、300

D、500

25、水银气压表的读数须按的顺序进行订正,以求得本站气压值。(B)A、温度差,仪器差,重力差

B、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 C、重力差,温度差,仪器差

D、仪器差,重力差,温度差

26、在不同飞升中,相对取向和后向散射辐射的变动所产生的探空仪误差,对所有各类探空仪来说都是。(C)

A 夜间大于白天

B 夜间和白天一样

C 白天大于夜间

D 无法比较

27、下面规定等压面对应的平均高度正确的是(B)

A 925hpa(850m)B 250hpa(10500)C 600hpa(3000m)

D 300hpa(7000m)

28、当调入的探空仪参数文件数据与厂家配发的纸质所列参数不一样,则。

(C)A 以纸质为准

B 以调入数据文件为准

C 立即更换探空仪

29、在大多数现代探空系统中,在资料处理过程中都应用来补偿太阳辐射加热作用。

(A)A 软件修正结果

B 好的感应材料

C 多用几层辐射罩 30、光轴与电轴一致性检查时,如偏离大于度就需进行调整。(B)A

0.01°;

B:

0.1°;

C:

0.3°;

D:

0.5°;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小题)1|TTAA的更正报时限为每日的。(AD)

A、10:30

B、8:30

C、20:30

D、22:30

2、经纬仪方位调整的方法分。(ABC)

A、北极星法

B、固定目标物法C、磁针法

D、对比法

3、经纬仪安置步骤分为架设三角架、水平调整、、、和五个步骤。(B C D)

A、大、小镜头调整

B、焦距调整

C、方位调整

D、安装固定经纬仪

4、高空气候观测要素包括,部分台站开展大气水汽、云特征和臭氧垂直廓线观测。(ABCD)

A:气压

B:湿度

C:风向、风速

D:高空大气温度

5、对高空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包括以下(A B C D)

A、高空风观测场的四周障碍物(特别是本台站盛行风的下风方)的仰角不得超过5°;

B、高空压、温、湿观测场四周除四周障碍物(特别是本台站盛行风的下风方)的仰角不得超过5°外,半径20米范围内应平坦,不种作物;半径50米范围内,不能有架空电线,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特别是本台站盛行风的下风方必须空旷无阻;

C、附近不应有无线电台或探空讯号受干扰的单位。

D.制氢室周围50米内,不应有住房,办公室等建筑物和火源。

6、探空仪基值测定的要求正确的是。(ABCD)A、基值测定的环境要稳定,避免阳光直射

B、探空仪和标准仪表都要在基值测定的环境中充分感应

C、对探空数据进行平均的时间要与标准仪表的时间响应特性相对应

D、探空仪测得的气压、温度、湿度值与标准仪表值比较,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

7、储存探空气球库房要求:。(ABD)

A、通风记录良好

B、温度保持在0-28度之间

C、湿度60%以下

D、避免阳光直射

8、影响测风气球升速的因素有:。(ABCD)

A、净举力

B、空气密度

C、升速系数

D、附加物重量

9、在经纬仪测风时,气球颜色应与天空背景区别开来,选择颜色正确的方法是。(ABCD)A、天空多高、中云,或有轻度烟、雾现象选用红色 B、天空多低云,阴天或明暗交界时选用黑色 C、晴天选用白色

D、高、中云量在1-2成选用白色

10、规定等压面、规定高度和对流层顶风失测时,可用最接近的量得风层的风代替,代替范围正确的是。(ABD)

A、规定高度≤900米(距地)代替范围±100米

B、规定高度>900米(距地)至6000米(拔海)代替范围±200米 C、规定高度>6000米(拔海)代替范围±300米 D、规定高度>6000米(拔海)代替范围±500米

11、作为特殊情况当分钟失测时,其相应的量得风层作失测处理。(ABCD)A:20

B:21

C:39—40

D:40—43

12、禁止穿戴由等织物制作的内外衣裤、服装、鞋帽、手套的人员进入涉氢作业现场。(ABC)A 腈纶

B尼龙

C化纤

D棉麻

13、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它。(ABCD)

A 粘度最小

B导热系数最高

C化学性质活泼

D渗透性和扩散性强

14、由无线电探空仪产生的测量误差可分为。

(ABC)A:一般类型无线电探空仪所产生的系统误差 B:探空仪误差,由特定类型无线电探空仪,从一次飞升到下一次飞升,在垂直方向持续穿过较厚层次所表示的误差的变化

C:单次观测结果中的随机误差 D:计算误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四十条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由于,依法给予行政处分。(GADB)

A:导致重大漏报

B:造成重大事故

C:错报公众气象预报

D:以及丢失或者毁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

E:伪造气象资料等事故的 F:灾害性天气警报

G:玩忽职守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小题)

1、TTAA编报500hpa层及其以下各规定等压面层、对流层顶和最大风层的资料。(X)

2、在0—20分钟内失测1分钟,记录不作失测处理。(√)

3、删除下沉记录需在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

4、顺时针旋转GTS1探空仪发射机的频率调节螺丝,可使载波频率升高。(×)

5、镁电池活化必须注入含盐水.(×)

6、零度层只选一个(√)

7、GTS1型数字探空仪的采样周期是:≤ 1.5 s。(√)

8、测距分系统的功能是对探空仪的应答器信号进行自动和手动距离跟踪。(√)

9、天线两个波瓣交点所对方向的射线称为天线的机械轴。(×)

10、雷达出现高仰角丢球现象一般原因是:和差箱下面的29芯电缆内部程序方波导线断裂或者是接触不好。(√)

11、经纬仪仰角器差<0.3时,照常使用。(√)

12、当42分测风记录终止,应该用38与42两点来计算量得风层的风向和风速。量得风层时间是40。(()

13、计算机时间错误,影响辐射订正,影响一个发报错统计1个错情,一个非发报错统计0.5个错情,但最多只统计10个错情。(√)

14、某次高空气象探测记录,在对流层顶以下厚度为500米的等温层其起始点和终止点要选取特性层。(√)

15、L波段探测系统放球后,发现基测、瞬间和探空仪参数输入错误,不可以更改,记录错误无法挽回。(×)

16、某测探测时,连续出现重放球,以探测高度最高的为准,编发报文和制作报表。(√)

17、如果某次观测到对流层顶,则必然有第一对流层顶。(×)18、701雷达的工作频率为400±3兆周。(√)

19、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的区别在于测定的目标物是有源的还是无源的。(√)

20、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数据处理时会出现特性层上出现温度等于0℃,但该特性层上的气压与零度层上的气压可能不相同。

(√)

四、简答题(每题5分)

1、如果探空提前终止,且测风探测无斜距,测风如何处理? 测风也应该终止。

2、某次高空气象探测850百帕的高度是1472米,气温19.8度,湿度80%,露点差3.6度,风向199,风速20,请写出850百帕的电码? 85472 19936

20020

3、质量考核办法中所指重大差错包括哪些?

重大差错指制(用)氢事故、人为原因造成记录缺测、损坏重大仪器设备、丢失原始记录、伪造涂改原始记录等严重事件。

4、雷达故障、感应元件变性(仪器故障)及台风过境等原因造成记录未达到球炸,是否统计个人球炸率?

按照《高空气象探测质量考核办法》规定,无论什么原因记录未达到球炸,均应统计站组和个人球炸率。

下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审查(河南)

    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审查办理机构: 省气象局受理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 办理程序: 建设单位向同级的气象主管机构发函,提交有关材料。 气象主管机构逐级审查提出建议,并向......

    气象谚语

    气象谚语 一、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二、里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三、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四、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五、重阳无雨......

    气象知识大全(推荐)

    气象知识大全 生活中的理想温度 :居室温度保持在20-25℃;饭菜的温度为46-58℃; 饮水时的温度为44-59℃;泡茶的温度为70-80℃; 洗澡水的温度为34-39℃;洗脚水的温度为50-60℃; 冷......

    气象谚语

    气象谚语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农业谚语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

    气象年度工作总结

    气象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气象局在业务现代化建设、气象科技产业以及搞好气象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搞好各项业务建设 针对我局各项基础业务工......

    气象简答题

    第一章、 1.农业气象研究对象和方法? 答:对象: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方法:分期播种法、地......

    气象实验报告

    气象实验报告总结 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学号:姓名:杨扬 2012013225 一:实习区域:东北师范大学校园二:观测地点:气象园,假山山顶山脚,图书馆门前裸地,生命......

    气象工作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各位领导、同志们:首先,我代表XX县气象局全体职工向前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将XX县气象预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前期工作情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