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项目申报书 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化学农药创新研究

时间:2019-05-14 09:2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73项目申报书 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化学农药创新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73项目申报书 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化学农药创新研究》。

第一篇:973项目申报书 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化学农药创新研究

项目名称: 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化学农药创新研究 起止年限:依托部门:钱旭红 华东理工大学 2010年1月-2014年8月 上海市科委 首席科学家:

一、研究内容

拟发展出生态-环境-药效-代谢相互关联制约、解决候选农药化学多样性及生物合理性的绿色化学与分子设计学技术平台;拟发展出先导-靶标-毒理-生态相互关联制约、解决分子靶标特异性的比较生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

通过 “从分子设计学经化学生物学到比较生物化学”和“从比较生物化学经化学生物学到分子设计学”的基本策略,开展以超高效、调控、免疫为特征的杀虫剂、除草剂、新杀菌抗病毒及激活剂的分子靶标及变构靶标导向的农药创新基础研究。

构建集成现代分子设计学与合成化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分子靶标导向农药创新研究体系,完成农药基础理论创新的第二步战略,使我国进入绿色农药创新的先进国家行列。具体的:

1)候选农药化学多样性与生物合理性。基于绿色化学与分子设计学,发展及采用手性农药对映体的内分泌干扰差异性及环境毒理方法、DFT/QSAR、多聚态QSAR、构象柔性度分析反抗性分子设计策略,基于生态-环境-药效-代谢相互关联制约,验证候选药物的生物合理性,实现候选药物结构优化的高效性、药效的高活性。进行候选药物先导生物及绿色化学衍生,建立探索搜寻新靶标极其结构信息的化学方法。

2)候选靶标生物特异性及化学成药性。基于比较生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发展及采用分子靶标的化学搜寻方法、潜在分子靶标与哺乳动物等非靶标及变构靶标的结构比较方法、农药先导小分子与靶标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基于先导-靶标-毒理-生态相互关联制约,以分析与验证候选分子靶标的特异性、成药性,阐明先导与靶标间选择性及抗性的分子基础及机理。

3)杀虫剂及昆虫调控相关的候选药物与分子靶标。顺式硝基烯候选药物的优化与创新,其小分子与烟碱受体大分子靶标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及依此的生物合理性结构的拓展;基于鱼尼汀受体的新先导探索;几丁质酶相关的分子靶标及乙酰胆碱等变构酶潜在靶标、候选靶标的研究、创新及生物特异性分析与验证,并依此开展相关化学成药性的研究;农药小分子与靶标生物大分子的各种相互作用研究。

4)植物及病害调控相关的候选药物与分子靶标。乙酰乳酸酶等支链氨基酸相关酶、丙酮酸脱氢酶及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候选药物或先导在生物体与环境的变化规律研究,针对变构酶候选靶标的新除草剂先导结构的创新及小分子与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开展杀菌抗病毒潜在新靶标的验证研究、针对病毒核酸颗粒组装靶标的抗病毒候选药物研究、开展超高效的多分子靶标光敏杀菌剂候选药物、基于免疫激活机制的杀菌抗病毒杂环等候选药物以及小分子与靶标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二、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

从我国绿色化学农药的重大需求出发,立足国际前沿,开展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化学农药创新的交叉性基础研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形成多学科集成的分子靶标导向农药创新研究体系;构建以提高候选农药化学多样性与生物合理性为导向的绿色化学与分子设计学技术平台和以解决分子靶标特异性、先导与靶标间选择性及抗性为导向的比较生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完善以发现超高效、调控、免疫为特征的杀虫剂与昆虫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新杀菌抗病毒与激活剂的分子靶标及变构靶标导向的农药创新体系。为解决我国重大病虫草害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候选农药,使我国进入绿色农药创新的先进国家行列,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日、德、瑞士、英、法之后第七个具有完全独立创制新农药能力的国家。

五年预期目标:

1.构建集成现代分子设计学与合成化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分子靶标导向农药创新研究体系;

2.发展出生态-环境-药效-代谢相互关联制约、提高候选农药化学多样性和生物合理性的绿色化学与分子设计学技术平台;

3.发展出先导-靶标-毒理-生态相互关联制约、以解决分子靶标特异性、先导与靶标间选择性及抗性为导向的比较生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

4.发现30-40个超高活性先导、5-10个候选农药及5-10个左右的潜在新农药作用靶标;2个候选靶标。实现5-10个候选农药和靶标相互验证;经细胞和(或)动物模型、田间药效、环境代谢毒理验证,获得1~3个具有产业前景的田间试验农药,1个新作用试验靶标。

5.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200篇以上。其中,在相关领域的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50篇以上。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获得专利10-20项。6.以本项目的实施为契机, 促进生物、信息、化学与农药学研究的衔接和交叉集成,培养一批化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农药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人才。

三、研究方案

学术思路:

本项目以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化学农药为研究主线,以发现新的分子靶标与候选药物为目标, 结合“从分子设计学经化学生物学到比较生物化学”和“从比较生物化学经化学生物学到分子设计学”的两种基本策略,组织化学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分子与结构生物学和农药学(包括化学和药理学)等优势力量,开展多学科优势综合集成研究。具体而言,本项目旨在开展新绿色农药的分子靶标与候选农药创新基础研究,为我国环境生态及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绿色化学农药的理论及技术基础,为突破我国自主创新农药研究开发的瓶颈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的发生提供候选新药剂。

技术途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项目将在上一个973项目的基础上,建立“二个技术平台”,采取“二条研究策略”,从“四类候选靶标”开展新农药创新的基础研究,构筑集成现代分子设计学与合成化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前沿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分子靶标导向的农药创新研究体系。以解决我国重大病虫草害防治这一重大需求,将我国绿色农药向原始创新推进。

“二个技术平台”:建立“生态-环境-药效-代谢”相互关联制约,以候选农药化学多样性和生物合理性为导向的绿色化学与分子设计学技术平台和“先导-靶标-毒理-生态”相互关联制约,以验证分子靶标特异性、阐明先导与靶标间选择性及抗性规律的比较化学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

“二条研究策略”:包括“从分子设计学经化学生物学到靶标”的策略和“从比较生物化学经化学生物学到靶标”的策略。

“四类候选靶标”:包括能导致超高效、调控、免疫特征的杀虫剂与昆虫生长调节剂发现的候选靶标;能导致超高效除草剂发现的候选靶标;能导致新杀菌抗病毒与杂环类抗病激活剂发现的候选靶标;新出现的潜在分子靶标、候选靶标及变构靶标。

附图显示了本项目的总体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建立两个公共技术平台和体现“比较生物化学经化学生物学到分子设计学”和“从分子设计学经化学生物学到比较生物化学”两个基本策略的四条并行或协同进行的技术途径。公共技术平台:

包括绿色化学与分子设计学技术平台及比较生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两个公共技术平台,以高效活性先导化合物为基础,进行新靶标农药的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及生物学研究,发展及采用荧光标记农药先导的分子靶标搜寻方法、分子靶标及潜在靶标与哺乳动物等非靶标及变构靶标的结构比较方法、农药先导与靶标小分子与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基于“生态-环境-药效-代谢”相互关联制约、以提高先导结构发现的高效性、候选农药的化学多样性与生物合理性;基于先导出“先导-靶标-毒理-生态”相互关联制约、以解决分子靶标特异性、先导

与靶标间选择性及抗性, 以高效活性候选药物为基础,开展绿色农药潜在新靶标的化学生物学验证研究提供候选药物。

“从比较生物化学经化学生物学到分子设计学”的策略:

途径:拟发展出“生态-环境-药效-代谢”相互关联制约的农药先导发现方法,揭示候选药物与靶标的结合模式;基于我们所获得的农药学相关的分子靶标而非生物个体或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比较生物化学包括哺乳动物、非靶标生物及变构靶标比较及相互作用,采用荧光标记农药先导的分子靶标搜寻方法、潜在分子靶标与哺乳动物等非靶标及变构靶标的结构比较方法、农药先导小分子与靶标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应用农药化学生物信息技术进行分析,搜索和预测绿色农药潜在新靶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比较生物化学功能,确定候选变构靶标,特别是反抗性先导及抗性变构受体靶标,模建候选靶标的三维结构并筛选或设计先导化合物,在生态、环境、药效、代谢水平上对候选靶标进行验证。强调分子靶标发现与创新中的哺乳动物、非靶标生物及变构靶标的比较生物化学研究。

途径:基于“先导-靶标-毒理-生态”相互关联制约、拟发展出验证候选分子靶标特异性、成药性的方法,阐明选择性与抗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基础, 将作用特征独特的候选药物化合物作用于相应哺乳动物、非靶标生物及变构靶标,采用化学分离工程、亲和层析、基因芯片或蛋白质芯片研究化合物作用前后基因/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再通过途径的方法研究先导与靶标选择性和抗性,获得新农药靶标。在此基础上优化先导结构,开发候选药物。

先导-靶标-毒理-生态农药品种比较生物化学靶标223-5化学生物学候选农药高活性先导分子设计学16生态-环境-药效-代谢

附图: 总体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示意图

“从分子设计学经化学生物学到比较生物化学”的策略: 途径:建立基于“生态-环境-药效-代谢”相互关联制约的农药先导发现方法,突出强调农药先导与作用靶标的相互关系,并采用定向合成方法和手性农药对映体的内分泌干扰差异性及环境毒理方法、DFT/QSAR、多聚态QSAR、构象柔性

度分析反抗性分子设计策略,采用分子模拟及复合单晶方法揭示候选药物与靶标的结合模式,提高高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高效性与特异性,再用上述类似的方法进行先导结构的优化,候选药物开发。

途径: 强调基于分子靶标而非生物个体或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和分子设计学中的环境生态因素的考虑,进行农药先导的研究, 考虑农药先导的发现与优化中的绿色化学,建立并采用农药结构、环境生态因素、代谢及毒性数据库,基于现有的候选药物与靶标的结合模式知识对其进行“虚拟搜寻”、定向化学合成、高效靶标与非靶标活体筛选,确定农药先导与作用靶标在分子水平相互关系,发展所针对的靶标与变构靶标的研究及反抗性分子设计,提高高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高效性与特异性,设计新的活性分子,进行先导结构的优化与候选药物发现。

四、年度计划

第一年度: 研究内容:

1)开展基于已有高活性化合物的绿色化学设计、衍生技术的研究

2)研究活性小分子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靶标未知的活性化合物可能的潜在靶标

3)研究活性分子对环境影响,初步建立环境安全评价体系

4)设计合成基于靶标信息的新的活性化合物,结构多样性衍生,合成、筛选、生物活性验证等

预期目标:

设计合成新化合物200-300个,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30篇以上。其中,在相关领域的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发现先导8-10个,申请国内专利3-5项。培养化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农药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博硕士生15-20名。

第二年度: 研究内容:

1)借助绿色化学设计学及合成学,建立结构多样性衍生的方法组及化合物库 2)确认高活性化合物的靶标或提出其可能潜在靶标,开展活性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提出候选靶标

3)针对高活性先导,在环境安全的制约下,开展与生态相关评价体系构建

4)进一步对先导结构进行衍生,系统研究高活性先导的生物活性、毒理学特征,提出可能的候选农药

预期目标:

设计合成新化合物200-300个,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40篇以上。其中,在相关领域的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发现先导8-10个,发现1-2个候选农药,2-3个左右的潜在新农药作用靶标;申请国内专利3-5项,国际PCT专利1项以上。培养化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农药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博硕士生15-20名。

第三年度: 研究内容:

1)针对具有成药性的靶标,开展分子设计学研究,提出新的先导结构,验证候选靶标生物特异性及化学成药性

2)系统研究具有成药性的靶标的种属差异和靶标特异性,发现相关靶标的环境及生态安全特征

3)研究高活性候选农药的环境及生态行为特征,确认侯选农药的环境及生态安全性,提出进入实质性开发的候选农药

4)进一步结合靶标、生态、环境等制约因素,开展基于靶标的分子多样性衍生

预期目标:

设计合成新化合物200-300个,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30篇以上。其中,在相关领域的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发现先导8-10个,发现1-2个候选农药,实现2-5个候选农药和靶标相互验证;2-3个左右的潜在新农药作用靶标;申请国内专利3-5项,国际PCT专利1项以上。培养化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农药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博硕士生15-20名。

第四年度: 研究内容:

1)构建生态-环境-药效-代谢相互关联制约的绿色化学与分子设计学技术平台; 2)构建先导-靶标-毒理-生态相互关联制约的比较生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

3)完成成药性靶标和活性小分子之间相互验证

4)开展3-5个高活性候选农药开发为新农药的正式登记前的准备工作

预期目标:

设计合成新化合物200-300个,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50篇以上。其中,在相关领域的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发现先导8-10个,发现1-2个候选农药,发现1-2个候选农药,实现2-5个候选农药和靶标相互验证;2-3个左右的潜在新农药作用靶标;一个候选靶标;申请国内专利3-5项,国际PCT专利1项以上。培养化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农药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博硕士生15-20名。

第五年度:

研究内容:

1)完成集成现代分子设计学与合成化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分子靶标导向农药创新研究体系的构建; 2)确认成药性靶标和完成新农药的前期开发

3)全面总结工作,发表论文,全面完成项目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设计合成新化合物200-300个,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50篇以上。其中,在相关领域的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发现先导8-10个,发现1-2个候选农药,发现1-2个候选农药,2-3个左右的潜在新农药作用靶标;获得1~3个具有产业前景的田间试验农药,1个新作用试验靶标。培养化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农药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博硕士生15-20名。

第二篇: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书

附件一

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项目

项目名称:高效节能燃气厨具

申报单位:潍坊路桥开发有限公司;地址:潍坊市奎文区

新华路16号;邮编:261041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协作单位:

项目主持单位:潍坊交通运输局(盖章)

起止时间:

申报日期:

山 东 省 交 通 运 输 厅 制

一、项目概要

1、提出项目背景

现在环境问题十分迫切,温室效应已经十分显著。从能源使用结构来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以化石能源为主,而使用化石能源就难免带来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能源使用结构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餐饮行业作为一个高耗能行业,能源使用效率极低,浪费十分严重。近年来,随着燃料价格不断攀升,餐饮行业燃料支出也不断提高,已经变成餐饮单位一项沉重的负担,然而由于单个餐饮企业的能源支出不高,厨具利润较低,具有高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都没有把眼光放到餐饮厨具的节能改造上。

综上所述,开发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厨具,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2、产品简介

该商用节能燃气灶火力猛,热效率高,较传统燃气灶省气效果达30%—50%,安装容易,安全可靠,经久耐用。目前,该产品已申请专利保护,通过国家燃气用具检验检测中心检验,并已经进入试用阶段,公司已经与相关专利发明人和中国发明协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拟共同建厂,进行节能燃气灶的生产。该产品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低噪声、高火力、高节能,节气率可达到50%以上,在节省燃气的同时还可节省大量的电能。

目前我们已经设计完成尚未采用的储备技术有高温尾气制造蒸汽和高温尾气制冷,这两项技术都可使厨具进一步节省能源。

3、市场简介

该产品的目标市场包括酒店、内部餐厅、快餐厅、餐馆、大学食堂、部队、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的食堂等,市场十分广阔。

二、研究目的、意义和国内外发展概况

1、目的

降低餐饮单位的燃气消耗,缓解国内的供气压力。对于餐饮经营单位来讲,采用节能型燃气灶,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用更少的燃气干更多的活,相应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

2、意义

高效节能灶的推广,从表面看是直接为餐饮行业、食品工业等使用者带来效益,从长远看,就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为地球母亲造福,它必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3、国内发展概况

现在商用厨具企业实力良莠不齐,基本都是从事拼接集成的工作,有能力进行技术开发的企业屈指可数,众多的厂商在价格战、概念战的背后并没有注重产品核心技术的提高。虽然目前有些厨具厂商已经开始注重节能型产品的开发,但是关注程序仍然不够,而且受制于研发能力,研发出来的节能产品基本都存在一些厨师不愿接受的问题,比如火力不强、耐久性不行、烧水节能炒菜不节能等。

以我们目前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进入这个市场必将获得成功。

三、研究主要内容、技术路线、拟解决的问题 主要内容:研制高效节能商用燃气厨具,经测试,该商用节能燃气灶火力猛,热效率高,较传统燃气灶省气效果达30%—50%,安装容易,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技术路线: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咨询专家获得相关方面权威信息——确定研究课题:高效节能燃气厨具——调查论证——制定研究计划——项目的实施。

拟解决的问题:目前所有的交通行业所属食堂及其他餐饮经营单位都普遍使用常规的商用燃气灶,而常规商用燃气灶采用的燃烧器,基本上都是扩散式燃烧,这种燃烧方式虽然可保证安全和火焰的强度,但是燃气燃烧不够充分,同时辐射散热带来的热损失较大,大量热量不能被锅底吸收,造成燃烧器热效率低下,能耗高。而高效节能燃气厨具将燃气与风机加压空气在预混仓充分混合,然后送到火盘处燃烧,实现燃气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再配合聚能盘的使用,使火盘处的火焰集中燃烧,避免向外扩散,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五、项目研究经费预算及来源

项目预算3000万元,由潍坊路桥开发有限公司自筹资金。

六、预期效益和应用前景

1、预期效益。投资金额3000万元,投资回收期5年时间,年投资回报率20%。

2、应用前景。目前,全国有700多万家餐饮企业,在用灶具保有量2100万台,并以每年200万台的速度更新增长,企事业单位在用灶具保有量1000万台,并以每年100万台的速度更新换代。据此推算,商用燃气灶每年市场需求超过300万台,每年呈10%的递增速度,市场总额约为180亿元以上。

七、项目的创新点及与研究有关的工作基础

节能燃气灶具还对灶头结构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用于燃气与空气混合的预混仓。普通燃气灶具一般是将燃气直接送到灶具火盘处与风机加压后的空气混合燃烧。节能燃气灶具则是将燃气与风机加压空气在预混仓充分混合,然后送到火盘处燃烧,实现了燃气完全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再配合聚能盘的使用,使火盘处的火焰集中燃烧,避免了向外扩散,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八、研究进度安排

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研制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 3 月:测试阶段。

第三篇:项目申报书撰写的研究

项目申报书撰写的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和分析了当前科技人员在撰写项目申报书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过多、深度不够、研究重点不突出等,从而导致了申报书质量差。提出了从项目的名称、项目的研究意义和立项依据、项目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目标、项目的创新点、项目的具体研究方案、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内人员组织和分工、项目的前期研究基础、项目的预期成果等方面来改善申报书的质量。

【关键词】项目;申报书;撰写

Research on Writing a Project Proposal

LI Dan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Zhejiang 317000,China)

【Abstract】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writing project proposal.The main problems are too much research work,not enough depth,unfocused study,etc,which leads to the low quality of application proposal.This paper give improvement in the name of the project,the significance of project,methods and objectives of project,innovation of project,specific research programs of project,feasibility analysis of project,staff organization and division of project,the expected results and preliminary studies of projects,etc,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cation proposal.【Key words】Project;Write;Proposal

申报项目是高等学校和企业研究资金的主要获取方式,是提升高校和企业知名度和无形资产的重要手段,目前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的重视。因此,怎样提高申报命中率、利用国家资源、解决高校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一份好的项目申报书是申报成功的关键,作者从申报书撰写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说明了如何科学、合理地撰写申报书,使政府管理人员、评审专家、通过材料了解申请人的技术创新能力、专业水平等,从而有助于评审人员对申请人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基于分析我校教师大量申报书的基础上,我们发现目前申报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如项目研究内容过多,研究目标过于宽泛,深度不够,研究重点不突出。有的申报书中描写的实验方法过于简单,而有些申报书中考虑的影响因素又太多,且课题不够前沿。另外,申报书中的论证不到位,申请人的立论分析太简单,没有前期研究成果,研究基础工作薄弱,即使现有的成果也不能说明课题组有足够的实力进行项目的研究和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另有部分申报书中缺少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案,或即使有也写的十分笼统,不够详细,缺乏创新。一些申请人对预期的研究成果连自身也没信心,导致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显得非常贫乏。少数申报书存在语言组织能力差,申报书中存在多处错误,错别字很多,反应出申请人治学不够严谨。还有一些申报书里面的项目组成人员过于单薄,梯队不合理,经费预算不符合申请指南。另外,实验设备条件不足以完成项目的研究内容或需与外单位协作的项目,协作单位没有正式在申报书中写上去或没有协作单位盖章等问题。提出的改进的方法

2.1 项目的名称

申请人对申报项目的名称要经过充分研究,项目名称和人名一样,高质量的项目名称会给评审专家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具有鲜明的主题、清晰的概念、突出的特点的项目名称对项目评审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2 项目的研究意义和立项依据

申请人要详细地阐述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研究意义。这部分内容主要为研究背景、研究的迫切性、必要性,目前该领域的瓶颈,该项目能够解决当前什么问题,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等。申请人在语言表达上应有严密的逻辑,清楚的层次。为体现申报书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在项目申报书上应体现国家政策、市场导向和创新性。项目立项依据十分重要,不仅要重点说明项目的立项意义,还要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给评审人做简单的介绍,并且要结合行业发展的判断,作出科学分析。

2.3 项目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目标

研究内容是指要研究的具体问题。申请人围绕着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来解决的具体问题、达到目标要求。在这部分内容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要有新意,不能人云亦云。虽然创新是项目的本质和灵魂,但也不要把创新扩大化。只要申请人的研究方法有一点新颖性,或者把其他领域的好方法借鉴一下,为自己所用,就可以增添申报项目的竞争力。申报书中的研究方法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繁杂,最好用流程图表示,评审专家一目了然。

2.4 项目的创新点

一个项目的创新点是决定该项目能否够获得资助的关键。创新可以是前人没有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可以填补某些研究领域的空白或纠正某些错误理论;创新也可以是在以前的工作基础进行补充或深化现有理论;创新还可以是用新技术、新方法对老技术、方法进行改进后产生积极的效果。申请人一定要如实地体现本项目与前人研究的主要不同之处和自身的特点,对创新点加以说明,切记勿随意用填补××的空白或能够达到××领先或先进水平之类的字眼来表述,以免引起评审人的反感。

2.5 项目的具体研究方案

在申报书的具体研究方案中,一定要证明目标实现的技术保证,说明要清晰,不要讲一些与目标无关的内容,也不要说太多常规技术细节以免冲淡主题;同时,要充分说明这些实验方法是确实可行的,当然申请人也要对自己的知识产权有所保护。

2.6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可行性分析这部分的内容是申报书中非常关键的部分,是评议人重点评阅的对象。因此,内容的填写要简练、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且要清楚地说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定要写得准确,特别要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或薄弱环节,设计切实的可行性方案,使申请人的项目更具完整性和科学性,增加项目的说服力。然而,目前很多申请人在可行性分析部分单单介绍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像课题组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各种先进的工作条件、设备等。虽然这些条件对于项目的实施也非常重要,但如果申请人从学术角度对研究方案进行如实的分析,突出申请人自身学术思路方面的创意,突出介绍设计方案、实验方法、实验路线能否实现研究目标等内容,这样会使申报书更让人信服。

当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还要对经费预算做一个很好的说明。因为良好的预算既为争取项目立项奠定了基础,又保证了项目立项后研究工作能顺利开展。经费预算应以申报书工作内容为依据,尽量使预算与目标一致,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的编制预算。

2.7 项目内人员组织和分工

申报书课题组成员应是层次性的组合。组员中既要有高级职称者,也要有中低级职称人员,年龄层次结构也要合理,可以老、中、青结合。最好各个相关专业的老师、研究生都要有,因为科学发展史上很多优秀成果都是由交叉学科的研究者共同研究完成的,同时创新成果的取得一般都需要团队配合,所以项目组成员结构要合理。

2.8 项目的前期研究基础

申请人应在研究基础与条件中,提供足够的客观证明来说明本项目实施是建立在可靠和可行的基础上,其目标是有把握完成的,以增加评审人对申请人完成本项目的信心。

2.9 项目的预期研究成果

申报书中的预期研究成果部分可以分为理论成果和实际应用成果。理论方面可包括论文、奖励和专利等。而应用方面则以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来衡量。预期研究成果要有数量,目前的话还更要讲质量。例如有不少申请人的理论成果只是粗略地提到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申请专利若干项等。但发表什么级别的论文(SCI、核心等),申请什么样的专利(发明、实用新型等)交代不够清楚。有的申请人为增加申报书的气势,只一味强调论文和专利的数量,而不重论文的质量,这些都是申请人要避免的。

【参考文献】

[1]肖坤,陈粟宋.浅议科研项目申报书撰写[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6:5-6.[2]尹发跃,王宏杰,余戎,吕欣苗,曹飞.如何写好科研项目申报书[J].中国研究生,2004,06:20-21.[3]张伟良.科技项目申报书撰写技巧的探讨[C]//“广东科技情报服务促进广东经济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2007:3.[4]胡春芳,周国民,陈霞,包书丰,智健飞.农业科研项目管理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06,04:80-81+110.[5]王天杰,李宝东.确保申报书质量,提高申报获准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5.[6]黄婕.浅谈广西企业如何提高科技项目申报书质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4:16-17.[7]杜凤珍,李宝喜,张萍香,童伟文,杨皓琼,王守荣,徐冬云,牟微,冯钊,马喜.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科研立项评估[J].长江蔬菜,2013,10:72-75.[8]王红杰,汤?B.项目申报书撰写方案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3,10:27,31.[9]周鸿.项目申报书的编制要点[N].农民日报,2013-01-31005.[责任编辑:丁艳]

第四篇:茶产业研究项目申报书

三、研究目标、内容、主要特色和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标及意义

研究信阳市和宁波市两地茶产业,调查两地农民收入状况,对比两地茶产业经营模式和效益,进而探索这两个地区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相互之间可以借鉴之处。调研的主要目的有:

第一,弄清楚全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不同茶叶品牌的发展层次以及具体的发展层次;

第二,全面了解信阳毛尖和宁波龙井茶的品牌历史和发展现状;

第三,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农业产业化、经济地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 第四,通过实践了解信阳市和宁波市当地政府对发展茶产业的政策,以及国家关于支持农业发展政策对其影响;

第五,实践调查两地茶农收入状况,结合两地茶叶产销模式分析两地茶农收入差异的原因;

第六,通过对比,将茶产业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运用于发展较差的地区;

第七,在对两地茶叶产销模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产业化理论等相关经济学知识,对两地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出具体建议,以进一步促进两地茶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

项目研究的意义:

首先,从项目本身来说,三农问题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茶产业作为农业的一部分,对其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项目试图通过信阳市商城县和宁波市茶农的收入差异入手来分析两地的茶产业产销模式。在对比研究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同时使发展较差的地区借鉴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本项目研究立足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两个大角度,落脚于信阳毛尖和宁波龙井两个著名的品牌;同时,茶产业产销模式研究成果还可以运用到其他农业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去,因而对于全国的茶产业发展和相关农产品产业化都提供了借鉴,在现实意义基础上具备了更强的学术意义。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我们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前往各地进行调研,展示了我校浓厚的科研实践氛围,有利于提高民大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现民大师生风彩。

再次,从研究者个人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以自己现有的专业知识为基础,选择“茶产业产销模式”这个社会经济问题开展研究对我们虽是一个挑战,但更重要的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我们锲而不舍的努力,彰显NMOE宗旨,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学会和导师打交道、学会自己选择未来的方向、学会和自己的团队协作、学会如何实际把握自己的经费

(如何协调各种活动的投入比例)、学会如何理顺与学校管理部门的关系(如教务处、财务处等)、学会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答辩、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将我们的成就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训练我们的科学研究精神、训练我们的创新精神,使我们团队在一个看似拘谨、严肃、漫长、枯燥的环境中,培养我们做科学研究所真正需要的自主、勇敢且又严谨的创新精神。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项目主要以信阳市商城县和宁波市两地的茶产业为例,调查两地茶农的收入现状。通过走访当地政府,了解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政策;深入茶农的生产经营过程,从产销模式分析两地茶农收入差异形成的原因。

我们调研的具体内容如下:

(1)联系当地政府,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政府对茶叶产业发展给予的支持、引导政策;

(2)采访当地茶农,针对茶农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收入状况及茶产业收入所占比重,收集茶农对现有茶叶产销模式的看法;

(3)结合其他品牌茶叶发展模式,对两地茶叶产销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4)运用农业产业化等经济学理论知识分析适合两地的产销模式,探索促进茶农增收的有效建议。

(三)创新点及主要研究思路

1、创新点

(1)研究角度的创新。以往对茶产业的研究,往往是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的,从茶农或农户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本项目着眼于茶农的收入来研究两个著名品牌之下的茶产业产销模式,打破了以往的研究理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这个角度的选取,同国家关注三农,致力于提高农民收入是相适应的。

(2)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信阳商城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宁波地区则位于比较发达的地区,通过两个地区茶产业的比较,来分析两个地区的政府政策、开放程度、思想观念等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2、研究思路

(1)理论准备及背景资料搜集。前期的主要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农业产业化、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了解国内外对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最新研究动态;二是搜集国内茶产业发展状况,主要是河南省信阳毛尖和浙江省宁波龙井的品牌历史、发展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2)明确调研的具体步骤与实行方式,详细规划实践日程。因为项目实践涉及到两个地区,因此要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科学地规划调研的时间和实践完成的各项任务。

(3)前往信阳和宁波进行实地调研,在具体实践中通过走访茶农、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收集更多重要的研究资料。

(4)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分析两个地区茶产业中存在的产销方式及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5)结题论文、报告及相关论文写作。在深入的经济分析之后,从论文写作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写作调研报告,并且就项目研究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进

行专门的分析,其成果可以在校内外刊物上发表。

(四)研究的主要特色

(五)成员优势及特色

四、预期效果和具体成果及其他

(二)具体成果

项目调研在搜集两地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具体成果包括:项目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几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实践资料汇编、实践过程纪录片等。

(五)要解决的问题

1、课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习掌握农业产业化方面的相关理论

茶产业产销模式研究涉及到了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理论,我们目前所学理论较少涉及到这方面的理论,因此在项目研究初期我们必须大量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以及前人运用该理论对农业产业模式研究的研究,为实践调研和后期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2)分析除了产销模式之外影响茶农收入的因素

茶农经营的农作物并不是单一的,其收入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要研究产销模式,必须首先弄清楚来自于茶产业的收入在当地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剔除掉其它的收入影响因素。

(3)了解全国茶产业发展的各种模式

中国作为茶叶之乡,拥有十大名茶,茶产业发达。因此,要研究信阳毛尖和宁波龙井茶的发展,必须全面了解其它茶叶品牌的发展规律,从而能够在研究这两个地区的茶产业发展时能够跳出思维的局限,站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

2、团队面临的难题

(1)调研的主要对象是农户,要获得大量可靠的数据,就必须走访多户茶农,发放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而针对农户做问卷一般会面临沟通交流方面的问题。

(2)在信阳商城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灯方面的原因,针对当地茶产业的优化建议还得考虑到产业外的其它因素,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3)

第五篇:关于创新计划项目申报书的写法

关于创新计划项目申报书的写法:

1.创新计划申报书与综述的关系

创新实验是在综述的基础上,寻找一个突破口,或者一个别人没有研究的内容,比如刘晓茹同学现在的综述题目是《高性能树脂基体研究进展》,通过综述该同学已经了解到了各种高性能树脂基体及其当前的研究现状,那么依据此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高性能树脂基体的复合材料方面还有许多研究工作要做,当前的综述仅仅是对树脂基体进行了总结,但是在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呢?根据此前我们所提出的研究项目,是以双马为基体,以粘土为增强材料,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与高性能树脂基体的研究进展有关,但是又在此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创新计划与各位的综述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又不同,因为综述是总结别人的工作。通过总结,要能够发现当前的研究趋势和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一个新的研究项目。

2.创新计划申报书的主要内容:

1)项目研究目的:依据综述,发现了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拟做出一个什么不同的材料或探索一个新的科学原理;(做什么?)

2)项目研究内容和方案:如果要做出该材料,或认识清楚科学原理,需要做哪些事情(怎么做?)

3)项目的创新点: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对推动该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有什么贡献,基本的层次,与别人的工作有哪些不同之处,独特的地方。

4)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预期实验中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这部分内容相对较难,因为没有做实验,没有很深的理论指导,可能会对困难预期不准确和不全面。

5)立项依据:首先指出研究对象;其次指出当前的问题;第三,层层推进,指出别人已经完成的工作,但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深入研究;第四,有了什么新的想法;第五,简单的可行性分析;第六,总结,项目不仅很有意义,而且可行。

3.可以参考群里共享的高年级同学(覃燕文)的申报书。

下载973项目申报书 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化学农药创新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973项目申报书 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化学农药创新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