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城镇2011年12月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4 09:2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城镇2011年12月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城镇2011年12月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卫城镇2011年12月政府工作报告

[2011.12]卫城镇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文 件 之 十八

卫城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13日,在卫城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卫城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永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五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五年,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着力破解难题,努力拼搏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和特大旱灾,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五年来,镇政府始终坚持 “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强民生”这条主线,聚精会神搞建设、强实力,全心全意解民忧、谋民利。截止今年10月,全镇地方生产总值达74166万元,是2006年24555万元的3.02倍,年均增长24.74%,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7.3%;乡镇本级财政总收入3100万元(预计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690万元),是2006年的1006.5万元的3.08倍,年均增长25.23%,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5498万元,是2006年5188万元

泥厂、金顺铸造有限公司、博通特耐有限公司、黎明纸板厂、红稗地煤矿共5家企业进行技改,共计投入技改资金5873万元。这些项目的纷纷入驻建设,推动了我镇企业向规模化、多元化发展,使我镇步入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快车道。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稳步发展。

(一)全力实施“三三三”发展战略,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五年来,镇政府全力实施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两翼的“飞鸟型”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三化联动”;以农业旅游、饮食服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三业互动”;以古镇恢复、节会带动、园区建设三大手段形成三轮驱动的“三三三”发展战略,深化土地流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以工业园区和矿产资源为抓手,始终保持工业在经济中的龙头地位,产业链不断拉长,产业面不断拓宽,以煤化工园区为代表的工业集群逐步形成。二是调整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和布局,通过举办卫城乡村“生态饮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形成了以十里竹堤、贺龙广场、扶风阁、蔡水河、甘河农家乐为中心的旅游经济板块。2008年以来,旅游收入年年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11468万元。

(二)“一基三化”工程纵深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地位进一步巩固。五年来,镇政府严格按照“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的十字方针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农村面貌发生着质的改变,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了68处饮水安全工程和镇、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解决了20000余人饮水问题;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36个村通广播和211个自然村寨8572户通电视,移动、联动通信网络达到全覆盖;实施“一事一议”公益性项目38个,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硬化通村通组路30多公里,硬化串户路共计约150余公里;修建沼气池6083口,贷款下降了148万元,占不良贷款总数345万元的43% ,不良贷款率由开展诚信建设之前的8.4%下降到3.2%,下降了近5.2个百分点,不良面从12.3%下降到8.4%。我镇诚信农民体系建设工作自今,已有2260户获得了金融部门的贷款,贷款总金额达到4776.31万元,带动了我镇种养殖业的全面发展。截止2011年10月共计发展规模肉鸡养殖172户,建设圈设面积8600平方米,出栏肉鸡215.23万羽,存栏肉鸡76万羽;发展蔬菜种植4700多亩,生产蔬菜2140万斤,发展优质烤烟种植6723亩;发展种植青贮玉米5000余亩;发展种植燕麦草3000余亩。另外,因农户信守合同约定,青贮玉米收购价格从300元/吨提高到370元/吨,诚信农民体系建设让农户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古镇恢复稳步推进。

(一)新农村建设有序实施。按照分步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分五线二圈、中心村寨、边远村寨三个阶段实施村庄规划和整治。目前,积极与规划、设计部门协调做好东门村、永乐村、坪寨村的村庄规划。完成了凤凰村83户新农村立面改造工程,修建农村卫生厕所1280个,发放农村防地氟病烟管10614根,有效的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居住环境。查处违法违章建筑100余户,强制拆除15户,拆除面积约6100平方米,拆除160工业区危房38栋,拆除面积约20000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农村建房,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镇区面貌显著改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凸显。一是以 “三创一办”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三清八治三创建”活动和一系列“整脏治乱改差”取缔镇区占道经营、整治镇区道路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专项行动。五年来,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修建和完善了供销社农贸市场大棚、东门村农贸市场大棚。今年,首次在我镇采取BOT模式改造新场坝农贸市场大棚,对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整顿规范,彻底取

五、重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五年来,镇政府全力实施“八有”民生行动计划,每年坚持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1、学有所教:共计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51.3万余元,发放免费教科书 4万余人次,保证了进城务工子女的正常入学。“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卫城中学成为清镇市重点高中,高考成绩位居清镇市前列。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抓好全镇中小学“三小工程”,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值得庆贺的是永乐中学学生陈忠兰在世界“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举夺得“三金”,被世界称为“贵州假小子”,之后更是佳绩不断。2011年,西门村吴云同学成为清镇市高考状元,成功被清华大学录取,为卫城争了光、添了彩。

2、劳有所得:以创业带动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完成城乡统筹就业人数473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630人,完成城乡统筹培训11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

3、病有所医:完善了管理体制,细化了管理措施,以群众满意为目标,逐步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2011年完成医疗保险扩面52人,参合群众为51147人,参合率为96.29%,到2011年10月就诊人次达11.5万人次,人均受益率达42.69%,户均受益率达65.11%。镇卫生院投正在进行改扩建,村卫生室基本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是抓好地氟病防治工作,共计投入资金148万余元帮助10614户农村家庭实施了炉灶改良。

4、老有所养: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必须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和政策。我镇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

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99%以上、工伤保险达70%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证率达90%以上,农村医保参保率达97%以上。

5、住有所居:完成72户廉租住房户租赁补贴发放及一期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工作,5年来共计完成2732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实施异地扶贫搬迁项目4个,投入资金420万余元,解决了106户、500余人住房困难问题。

6、居有所安:持续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扫黑除恶、禁毒人民战争等专项行动,着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主法治工作。建立群众工作站,有效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各项指标连续几年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7、困有所助: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年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2880元和1320元,全面实施困难群体医疗及临时救助制度,五保户、孤儿、重点优抚、鳏寡孤独对象等困难群体得到了及时救助。五年来,发放扶贫资金1382.5余万元。在抗凝冻、抗大旱期间,镇政府共计投入救灾资金50余万元,以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

8、民有所乐: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善,五年来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20余次;组织全民健身跑活动、多彩贵州大赛、太极拳表演赛、“三创一办”及“六月六”歌会、多彩贵州等文艺活动200多场次;到各村开展“2131”工程放映工作2000余场次;建成农家书屋36个;挂牌成立了10所老年大学。今年完成坪寨村、龙井村农家书屋提升工程两个;完成金安村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一个;完成数字图书进农家工程四个。以民间民俗协会和卫城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平台,以老年大学为阵地,开展舞龙舞狮、民俗表演传承、花灯剧、秧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

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紧紧围绕“两个统筹”的工作要求稳步推进。五年来,全镇少生育人口670余人。2011年全镇符合政策生育率为

进步,农业和农村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结果,是各位代表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各群众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卫城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卫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一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和产业层次还偏低,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经济增长速度有待提高。二是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刚性支出与发展支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各项事业建设的进度。三是投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土地等生产要素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单位的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城镇管理需求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就学就医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五是社会稳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在项目建设、城镇管理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后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工作立足点,以“创先争优”、“四帮四促”和诚信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三大

0

按照清镇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卫城镇被列入了西区工业化的范畴,从凤凰村到坪寨村被明确为煤及煤化工基地。在今后五年,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在工业强镇上狠下功夫。

(一)全面促进在建企业投产达产。

一是着力抓好工业园西区建设。在确保投资5.5亿元年产300万吨的联合能源煤制清洁燃料循环利用项目尽快投入生产的同时,抓好该项目的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总投资7000万元的红稗地煤矿年产9万吨技改项目,确保2012年技改验收合格投入生产,到2015年力争通过技改达到年产30万吨煤矿;三是努力完成贵州省清镇市华瑞钙业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超细(活性)碳酸钙项目建设,尽快使之建成投产。四是积极做好海螺樱桃井矿区的前期工作,充分发挥资源就地转化的优势,争取海螺盘江水泥生产项目三期工程落户卫城。五是立足新发水泥厂、博通特耐、黔源耐火、荣盛耐火、宏利达铁厂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为其争取各项优惠政策,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企业的发展。六是抓好规模以下企业的培育工作,给予大力帮扶指导,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全镇工业发展后劲不减。

(二)加强金属矿山、砂石矿山的整顿和管理。

一是全力支持凤山矿山、岩上矿山安全规范开采生产;二是促成中铝坛罐窑矿山迅速建设投产;三是按照必须持证开采的原则,通过招拍挂的方式,使麦巷矿山得到有序开采;四是支持持证砂石行业安全生产;五是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加强对矿山经营行为的监督,确保其合法、合规。

(三)鼓励发展地方特色小企业。

将工业区入口至三联专用公路两旁,规划为轻工业园区,鼓励本土和外来人士到卫城创办特色小企业,对开发本地特色产品,特别是

求意见,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合理可行的原则,完成村庄规划。

根据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村庄整治,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打造以古镇为核心保护区,以和平路为中轴的特色商品步行街,以荆州街、交通路、花市街为主的商贸聚集区,以坪寨、西门以主的商贸物流区;以和平路古建筑群、扶风阁、贺龙广场、古城墙、南城门、川祖庙等为主的历史文化旅游观光点,以顺河“十里竹堤”、青龙林场为主的自然生态旅游区。

(二)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三纵两横一连线”的交通路网,打开卫城与周边乡镇的通道。“三纵”即林歹到织金的铁路、清镇到黔西高速、清镇到卫城市政干道;“两横”即卫城到百花、卫城到六级;“一连线”即卫城到流长的通乡公路。按照古镇恢复明清风格的要求,本着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的原则,重点抓好004县道、和平路沿线新(重)建房屋规划和旧房改造工程,并逐年实施立面改造。实施和平路路成基础设施改造,解决老城区明沟排污的问题。改造升级镇区供水系统,日供水能力达4000m³以上,抓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实施镇区卫生、教育、文体、环卫设施改造,推进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程,全面提升镇区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加大镇区绿化力度,进一步扩大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使卫城成为一个具美食、文化、生态为一体的黔中经济小城镇。

城乡一体通盘考虑,确保村镇建设同步进行。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民自治、组织高效“六到位模式”,在条件成熟村寨逐步展开。进一步加大力度拆除违法违章建筑、规范农房建设。积极跑上级、跑部门,继续依托财政一事一议等项目,实施农村“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化的推动下与城镇建设同步进行。

(三)加快古镇建设进程。

水平,建成优质烟基地单元。四是以平桥、顺河、街上、关坝为轴心发展万亩果林基地。分区域栽种酥李、金秋梨等,并逐步形成规模,全力推进“果林绿山”计划。五是在上寨、青龙一线发展万亩油茶基地。利用该地块土质松软地下水源丰富的特点,大打油茶牌,做活这一绿色产业。六是以龙井、金安、上寨、关口为示范区发展五万羽肉鸡养殖基地。依托温氏、大发、正大等龙头养殖企业,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培植大户,形成规模,使其成为我镇的农业支柱产业。

在建成“六万”基地的同时,要着力帮助如温氏、三联乳业、吉隆生物肥、大地公司、埂法公司、刘姨妈种植基地等一批农业企业的做大做强。更要结合卫城实际引进一批拉他农业产业链的加工型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逐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确保农业生态化进程取得实效。

(二)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依托小城镇和工业西区的功能,最大程度上解决农村交通、供水、供电、住房、通信、电视等基础设施问题,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继续实施村寨道路、串户道路硬化,基本实现电视“户户通”,基本普及农村生态能源。抢抓国家加快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快实施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切实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缺水问题,提高农业抗灾能力。落实好实施好生态移民、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三)抓好诚信建设载体。

紧紧抓住卫城镇新一轮发展的加速期和战略机遇期,结合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坚持不懈地以诚信农民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和谐。严格按照市委提出的“三大主体”、“五大任务”、“三大优惠”、“七大扶持”等诚信农民建设体系,使全镇人民都从诚信建设中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以“贵

设。到2016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100%享受基本养老金;工伤保险参保率达90%,生育保险参保率达90%。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原则,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落实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社会保障政策、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确保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落实好移民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工作。

四是切实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公租房和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力度,认真执行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政策,努力解决各类群体的住房问题。加大农村住房建设和改造力度,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

五是切实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一方面是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另一方面是深入推进计生工作综合改革,以诚信建设为主线,以“诚信计生”为载体,以“三大建设”、“六个强化”为抓手,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强力提升计生服务管理和保障能力,完善“奖、扶、医、帮、优、保”利益向导机制,确保“双降一升”目标实现,为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六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遵循卫城镇民间习俗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各类群众性民俗文娱活动。送书、送戏、送电影到农村,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整治,净化文化环境。加强36个农家书屋的管理培训工作,继

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执法和行政行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是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和廉洁从政制度的执行监督。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严格财经纪律,认真落实厉行节约措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加大监察工作力度,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三是提高行政效能。按照“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的要求,纵深开展“项目建设年”、“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着力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基层解决在加快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推行行政问责、绩效管理、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等,确保主要工作精力集中到抓项目、抓产业、抓发展上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倍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卫城已经扬帆起航,让我们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创先争优,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卫城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二篇:年徽城镇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 年徽城镇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20 年 5 月 19 日在徽城镇第十九届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

徽城镇民政府镇长 石 磊 ?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镇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员提出意见。2019 年,我们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用汗水浇灌收获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镇上下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县委李书记对徽城镇“三三五”工作要求,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入选 2018 年中部六省综合实力百强镇。

据统计,全镇财政收入完成 5.96 亿元,增长 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15 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8.2%和 9.7%,-1-较好完成了十九届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了坚实基础。立足“本土、本地”农业产业优势,打造南屏枇杷、新州甘蔗、就田瓜果、问政竹海、鲍

川“三花”等五大农业休闲观光区 3260 亩,产值超 1600 万元;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经济主体,引导“青山绿水”、“源源”等 6 个家庭农场及南屏瑞英等 38 个专业合作社,总体效益额超 1000 万元。

启动并强力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选派金融村官 10 名,完成授信 5550.49 万元。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3 个,推进城西邻里中心项目建设,建成练江新夜市;练江股份经济合作社成为黄山市首家固定资产突破 1 亿元的农村合作社。认真落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助力工业经济加速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3 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4%以上。

全面落实“六稳”要求,有效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工业税收超 500 万元企业新增 7 家。

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企业技改项目 2 个,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2 家;鼓励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艾克瑞德、万邦电子在省股交中心科创板挂牌,并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兴伟反光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加快推进“美丽新安江 百里大画廊”建设,组织沿线 6 个村(居)实施各类项目 22 个,投入各类资金 1405 万元,打造水墨南屏等节点 8 个。

积极参与“品味歙县·自在乡村”旅游品牌塑造,成功举办第五届问政贡笋节、首届新安江-2-百里大画廊写生创作绘画展等旅游文化活动,问政贡笋节在县“品味歙县·自在乡村”评选中获奖。

大力实施服务业培育提升工程,兰信洲际智选酒店项目开工建

设。

巩固提升农村电子商务,荣获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镇称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17 个村(社区)完成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赋码登记;抢抓闲置农房盘活试点县创建机遇,以就田村承旧岭和南源口村小梅口为试点,摸底闲置农房 590 幢;19 个项目进入县江南农村产权交易分中心进行交易,累计成交额达 1551.66 万元,超县下达任务数 10 倍。

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1301 项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镇机关窗口、各村(居)网上办件量达 22090 件;皖事通注册 78754,居全县前列。

智医助理、智慧城管等“微改革”事项有序实施,便民惠民效应更加显现。

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先后赴杭州都市圈内城市开展交流合作、招商引资等活动 6 次,与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建立定期互访、协助招商工作机制,与慈溪市扬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昊杰金属工贸有限公司等 3 家企业建立联系,成功引进御擎新材料、明赫数码等项目,投资额超 8000 万元。

确定 10 月份为项目谋划月,谋划经济发展类和工程建设类项目 119 个。全年完成征地 510 亩,清表 599.45 亩,签订房屋拆迁协议 25 栋,腾空拆除 14 栋,拆除面积 6500平方米,启动并推进丰乐河公园、徽文化旅游度假区(一期)项目。

多渠道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瞄准沪苏浙等重点区域,以“高、精、新”和“集群式”为方向,通过定向招商、小分队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着力提升产业竞争优势,船用法-3-兰、高端智慧养老产业综合体项目在首届黄山发展大会上成功签约,全

年新签各类项目 14 个,其中亿元项目 4 个,完成总投资 10.47 亿元。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扎实推进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认真落实新安江保护“十大工程”建设各项任务,为全县“一江清水出新安”贡献徽城力量。

针对上半年水质 P 值异常波动问题,整治新安江主干流沿线 108 米以下化粪池 26 座;启动并完成新安江重点水域 70 户渔民退捕,关停搬迁畜禽规模养殖场 24 家;深入推进农业减肥减药,实施南屏村 930 亩新安江流域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设置 8 处水质监测点,镇域内断面水质达标率达 100%。

一体化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和农村“改水改厕”,七川、渔梁、新路等村部分污水管网纳入城区管网范畴;完成改厕 68 户;大梅口村、南屏村等农村污水处理站建成并投入使用。高质量完成省环保督察交办件 1 件;全面禁止河道采砂,规范砂石市场管理,关停砂石加工经营点 3 处。

推进双长制“一体化”建设,全面摸排丰乐河、练江河入河污染源,实行河长制挂图作战,25 位镇村河长巡河 240 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 268 个,以丰乐河、练江河为试点,创新建立“沟长制”,设置镇村两级沟长 19 名,河长制责任落实更加到边到角。

完成工造林 50 亩,退化林修复 1000 亩,封山育林 300 亩,森林抚育 2000 亩,义务植树 7 万余株;全力防治松材线虫病,完成 3.2 万亩松林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及“回头看”工作,清理枯死松树超 2.3 万株,有力保障镇域内林业资源安全。-4-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抓好一系列重点项目征地拆迁、要素保障等工作,顺利

实现丰乐河滨江路全线通车;完善社区阵地建设,渔梁社区、中和社区、丰乐社区等 23 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顺利建成,受到省市肯定。统筹推进 161 个老旧小区常态化管理,完成 17 个商业开发无物业小区业委会成立(换届)工作;程家坞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丰乐社区、练江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新安社区、北关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以争创全国卫生县城为抓手,清除粪缸 1430 个,整治旱厕 150 座,镇政府荣获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先进集体、市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斗山、渔梁、新安、丰乐、练江等 5 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卫生社区,金山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加强城市管理,徽苑广场夜市摊顺利搬迁,新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练江新夜市成为歙县新的网红打卡点和旅游目的地。

认真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稠木岭、琳村、金山、小梅口、王家淇、瀹岭下等 6 个自然村居环境整治,南屏村获评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加快推进殡葬整治三年规划工作,拆除活墓 43 棺,整治白化坟 34 棺,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渔梁三街至紫阳观道路,极大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大排查,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中央专项巡视反馈等问题整改,全面完成 11 个问题整改销号。

持续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政策落地落实;夯实帮扶举措、巩固帮扶成效,全镇最后 1 户 3 实现脱贫,全镇建档立卡-5-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

高标准组织实施 33 项民生工程,完成投资

353 万元,完成率达 100%。

全力抗大旱、抗长旱,实施问政村、紫阳村榨川及长源组、南源口村小梅口片、就田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就田村承旧岭和紫阳村榨川两个地质灾害点治理;安排移民后扶资金 195.69 万元,建成问政村供水、鲍川村道路硬化及护磅等 12 个惠及民生、反映民意、解决困难的好项目。

有序推进徽州文化活态传承利用,斗山街、鲍家庄获评安徽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就田村承旧岭自然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对镇域的 3 处国保、15 处省保、11 处市保、50 处县保做好维护工作。

推动“互联网+居家医养服务”试点工作,成功打造丰乐社区、开发区社区 2 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南源口敬老院项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 90%,均养老保险缴费水平位列全县前列。

完成退役军信息采集 2618 条、悬挂光荣牌 2531 块。

成功编纂《渔梁志》、《琳村志》。

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镇政府获安徽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称号。

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整组基干民兵 116;组织民兵军事训练、应急拉练和实战演练 6 次;抓好征兵工作,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 18 名,军分区预备役 1 名;镇武装部获市先进基层武装部称号,全镇党管武装工作再谱新篇章。

全力“保安全、保大庆、护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累计排查、收集、上报扫黑除恶线索 17 条。

深化实践“枫桥经验”,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入选全国

“扫黄打非”进基层-6-示范点,镇司法所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认真落实最严格的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持续开展“铸安”行动;统筹做好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工作,有效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聚焦“12 字”总要求和“五句话”目标,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严强转”专项行动、“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三个紧盯”专项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稳步推进。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支出下降 12.1%。各位代表!天道酬勤,力耕不欺。

过去的一年,我们栉风沐雨,朝乾夕惕,越是艰险越向前,取得了来之不易、令振奋的成绩。

这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镇大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镇广大干部矢志发展、同心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徽城发展的各界士和各个单位,向在我镇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够、不快、不优,面临更大下行压力,一些项目

征迁难-7-度大、一些企业面对困难多,刺激或引领全镇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少;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新安江保护任重道远;我们工作实际和民群众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社会治理上的诉求还有差距;在脱贫攻坚、创城创卫、环境整治等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的背景下,仍有极少镇、村(社区)干部服务意识、担当意识不够强,群众满意度还不够高,等等。

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镇民的期望与重托。2020 年,我们继续勇立潮头,敢于担当,以实干笃定前行 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至今,我们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治阻击战阶段性胜利!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放弃春节假期,冲锋在前,以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值卡点、守小区、包保重点户,撰写了一个个动的“抗疫”故事。

实践已经证明,我们镇村干部队伍是敢于担当、能打硬战、纪律严明的队伍。

2020 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又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具有里程碑、标志性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坚定制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发展大势。

镇域经济面临着经济下行、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疫情影响等多重压力,经济发展要在负重顶压中前行,任务十分繁重。

从中央到地-8-方,政策环境更加优化,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加速释放;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

入杭州都市圈纵深推进,为我镇更好地发挥区位、生态和文化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引入一批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提供了更多有利机遇。

我们要坚定信心、昂扬斗志,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时刻勇立潮头、敢于担当,以实干笃定前行!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各级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坚定不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不懈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完成财税收入 6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2 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 30 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8%、9%。重点抓好以下 5 个方面工作: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2020 年,我们将以一往无前的攻坚姿态、一如既往的奋斗精神,在各条战线、各个战场上不断取得新胜利!筑牢决战决胜的攻坚基础、树立决战决胜的攻坚姿态、吹响决战决胜的攻坚号角、浓厚决战决胜的攻坚氛围。

坚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指标,坚持“组织领-9-导力度不减、政策支持力度不减、帮扶力度不减”,聚焦 8 个有扶贫任务的村、聚焦 254 户建档立卡

贫困户,压紧压实帮扶责任,精准落细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措施;突出 4 户脱贫不稳定户、2 户安居提升户、86 户分散供养五保户和 37 户农村住房提升户,实行挂牌督战,落实“月走访、月跟踪、季遍访”工作机制,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帮扶举措落实到位;坚持对标对表、实事求是,主动认领排查,扎实开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等一系列整改工作;认真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确保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

突出七川、就田、南源口、南屏等新安江干流、支流沿线村庄,加大 30 户规模养殖场退养力度。

深入摸排新安江、南源河、就源河、布射河等河流污染源,制定“作战图”,排定整治任务清单和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压紧压实“河长”、“沟长”责任。

持续开展“化肥使用零增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建设、果菜茶菊有机肥替代化肥”三项行动,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让净土永驻、家园常美。

强化问题意识、标准意识和责任意识,突出 8 个老旧小区和 8 个开放式小区,抓好常态化整治,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创建任务;持续深化全域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提升创建水平;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等先进典型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营造共建共享浓厚氛围。奋斗成就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作为黄山市第一大镇、歙县的城关镇,徽城镇的未来必将是富强向上的未来,必将是歙县的标杆、黄山市的标-10-尺!我们将矢志发展不动摇,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 16 个重点项目涉及的 1200 亩征地、25 户拆迁、600 棺迁坟等任务,充实一线工作力量,5 个项目办齐头并进,全力出击,凝聚全镇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攻坚征地拆迁的强大合力。

全面完成布射大道及周边地块、古关西片区、丰乐小学预留地、七川南路等地块征迁任务,在征迁一线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贡献力量,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

对每个项目逐一排定时间表和作战图,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加快推进兰信洲际智选酒店、琳村国际艺术小镇、徽墨歙砚文化产业基地、宜丰小镇等项目,确保每个项目都能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要求。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贯彻国家规划纲要、省行动计划和市、县实施方案,认真落实黄杭“1+9”合作协议,争当一体化发展排头兵;坚持招大引强,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孵化,加快培育税源经济,力争宁波不粘锅、江苏菱智电梯等项目入驻县经济开发区,为县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入“徽城动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徽城的发展之路,是在不断攻坚克难、曲折奋进的过程中踏实开拓的。

我们要继续做知行合一的实干者,在产业融合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绩。

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枘淼机电等企业进入战新行列。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足用活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全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 家,积极为华鑫米业,绿保工贸等企业申报技改项目。

认真-11-落实稳企强企增企计划要求,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

和“三比一增”行动,推动中小微企业上规模,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2 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和规上工业企业税收各增长 5%以上,新增税收超千万元企业 1-2 户,超百万元企业新增 3-5 户。坚持以产业为依托,让农业更强。

激发问政贡笋、南屏枇杷、就田瓜果、鲍川珠兰花特色农业产业活力;抓好市、县茶产业提升工程实施,开展茶园病虫草害全域绿色防控,力争将南屏千亩茶叶基地打造成为有特色、有影响的“美丽茶园”。

坚持以项目为引领,让农村更美。

以垃圾清运、节点打造和改水改厕等为重点,推进金山村、鲍川村琳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和紫阳村金川、就田村承旧岭等 2 个自然村居环境整治,提升“徽城乡村”品味;实施南源口五里牌道路改线工程、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入口(南源口)周边节点环境整治提升等项目,不断改善乡村面貌。

坚持以发展为目标,让农民更富。

进一步巩固扩大农村产权交易成果,加快就田承旧岭、鲍川稠木岭等村闲置农房盘活,让农民在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已谋划的 25 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尽快落地,确保城西邻里中心、新路村经果林等项目顺利建成。

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升旅游综合品质工作号召,充分发挥我镇交通、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新业态。加快渔梁老街业态提升,稳步推进府衙、斗山、渔梁三大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培育壮大民宿、研学等新业态,培育贡笋山庄、竹韵家、渔音绕梁等一批休闲旅游示范点;争创渔梁、问政等 2 个省级旅游特色村。绿水青山就-12-是金山银山!我们要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

文明思想,坚持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擦亮生态底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经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水质更优目标,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落实“十大工程”,加快完善新安江沿线紫阳、鲍川、南源口、南屏等村污水处理设施。

做好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药集中配送、废弃包装物回收等工作,加大退养力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按照县委、县政府生态美超市扩面工作要求,高质量建设大梅口、紫阳、就田等 3 个村生态美超市,营造群众共治共保、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巩固退捕成果,做好“三无”船舶整治工作,推动渔民转产增收。

全面落实《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坚持把防治松材线虫病作为生态建设“1 号工程”,深入实施治理专项行动,全面完成枯死松木清理,严防死守、严密防控,坚决打赢松材线虫病防治阻击战、攻坚战。大道之行,初心不移!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的初心,抓民生就是抓发展,我们将始终坚持以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让全镇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精心组织实施 33 项民生工程,力争走在全县前列。

强化低保动态管理,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加快南源口敬老院等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推广丰乐社区、开发区“互联网+居家医养服务”试点经验。

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安居提升工程;持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完成问政饮水工程项目扫尾,启动就田青山湾、鲍川方家村、南源口王村茂等地农村饮水项目。

积极争取移民、交-13-通、水利等

项目资金,实施问政标准厂房、铜岭道路拓宽改进等项目,不断健全完善基础设施,惠及更多群众。

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口普查。持续强化殡葬管理。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升双拥共建和退役军服务管理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民团体更好发挥作用、推动工作,加强机关事务、民族宗教、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深入推广实践“枫桥经验”,发挥农村乡贤和五老作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决打赢扫黑除恶这场硬仗,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防灾减灾和应急事件处置,深入排查重点区域、关键领域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各位代表,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民的厚望,对我们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将围绕“三个全面过硬”、“三个走在前列”目标,全镇上下勠力同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努力建设民满意政府。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党内政治要件,坚持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和遵循,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全镇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一以贯之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14-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

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标对表《决定》和省、市、县委《实施意见》,健全完善改革发展急需、民群众期待、符合徽城镇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推动全镇上下树牢制度意识、增强制度自信,始终做到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把法治理念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决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能补位。

系统梳理征地拆迁、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加强项目扫尾,针对二环路、S324 线等项目遗留问题,通过一一策,一事一议等方式制定具体解决方案,依法妥善处置,做到项目结束问题清零;发挥专班包保作用,倾听群众合理诉求,妥善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

用好黄山市统一政府热线服务平台,时刻关注民生诉求,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守规矩、素质高、本领强的干部队伍。

大力弘扬“忠诚于党、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事气魄,“雷厉风行、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风,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狠抓工作落实,定下的工作马上就办,部署的任务一抓到底,说到做到、付诸行动,强化算账对账交账意识,将提高执行力作为全年抓作风转变提升的主要抓手,强化全镇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推动各项工作部署高效落地。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坚持公平公-15-正用导向,不论学历资历,注重能力实

绩,进一步完善中层干部“竞聘选拔”制度,健全凭实绩说话、凭能力上岗的选用机制;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着力解决庸懒散拖和不愿为、不敢为、不善为、假作为问题,鼓励全镇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敢于在脱贫攻坚、创城创卫、征地拆迁等工作一线中锤炼本领,让干事创业、务实奉献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追求。深刻吸取汪宏宾、汪维仁等案件教训,推深做实“三个以案”警示教育,重塑、净化全镇政治生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委有关规定,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强化对项目资金、招投标、集体资产、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坚守节用裕民之道,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保障刚性支出,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以勤政廉洁的实际行动,赢得全镇民的信赖和支持。各位代表!新一轮发展风鹏正举,新一年工作重任在肩。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名镇、旅游重镇、经济强镇、黄山第一镇、安徽省十强镇而努力奋斗!徽城镇第十九届大六次会议 2019 年 5 月 19 日 ?

第三篇: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2013-3月

2013年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13年2月19日在三门峡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市长赵海燕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和挑战增多的复杂形势,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建设中原经济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按照“求转、求进、求实”的总要求,围绕“三大战略定位”,扎实推进“四大一高”战略,突出“开转合实”,加快转型发展,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8.6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7.7亿元,增长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3.2亿元,增长15.8%;出口总值完成1.94亿美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191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6元,分别增长12.4%和14.1%。人口自然增长率4.2%„„万元GDP能耗下降7%。

突出“四大一高”,转型发展成效显着。实施“四大一高”重点项目221个,完成投资575亿元,占年计划的143%,92个项目建成投用。大通关初步形成。三门峡海关即将开关,国家铝及铝制品质检中心通过资质认证,国家果品及果蔬汁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大交通建设加快。蒙西铁路建设指挥部即将进驻,三淅高速灵宝至卢氏段、郑卢高速洛宁至卢氏段建成,全市交通投资突破100亿元。大商贸日益繁荣。市商务中心区和湖滨区、陕县、渑池县特色商业区获省批复。金三角建材物流港等大型物流项目建成投用。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开业在即,湖滨核心商业圈初步形成。首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圆满成功,达成贸易采购合同73亿元,签约重大经济合作协议27个,总金额244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收入增加18亿元以上,我市被确定为特博会永久举办地。大旅游发展提速。成功举办第十八届旅游节暨投洽会,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函谷关联合创建5A级景区工作全面启动,灵宝汉山、渑池黄河丹峡建成4A级景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7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亿元,分别增长20%和28%。高新技术产业带动能力提升。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十条意见》,实施高新技术重点项目110个,全年完成投资29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44.7亿元,增长28.6%。恒生科技公司等4家企业被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院士工作站4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53.9%。我市“四大一高”引领转型、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探索,引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走出了属于三门峡的转型之路,谱写了科学发展的华彩乐章。

突出“一高两化”,工业经济动力增强。实施亿元以上工业升级项目58个,完成投资132亿元,开祥化工1,4—丁二醇等29个

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23.6亿元,增长3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74.8亿元,增长15%。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388.6亿元,增长43.6%,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三门峡和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建成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三门峡和义马市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十强”和“十先”产业集聚区。把服务企业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措施,建立重点企业监测制度,开辟电煤绿色通道,协调企业加强合作,积极解决电价补贴、要素保障等问题,服务市场主体的水平不断提升。

突出引领带动,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按照“两大三小”总体布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5平方公里;新建加气站1座,铺设天然气管道13公里;新建换热站4座,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三门峡国际文博城和文化公园成为城区新亮点,传媒大厦等城建工程进展顺利。北环路工程主体完工,黄河公园完成建设标段27个,园林形象初步显现。商务中心区建设全面铺开,落地项目30个,完成投资20亿元。新区总体方案正式获批,总体规划开始编制。义渑城区、灵宝城区和卢氏县城建设加快,湖滨区、渑池县、陕县特色商业区完成投资6.8亿元。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住宅1.2万套,建成9282套。

突出农民增收,特色农业效益提高。培育果品、烟叶、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化集群8个,带动农户24万户,实现销售收入122亿元。粮食总产6.6亿公斤,果品总产20.1亿公斤。烟叶收购77.2万担,烟农收入、烟叶税收实现翻番。雏鹰农牧等7个新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规模养殖场发展到7920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72家,带动农户33万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90家。新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标准27个,市农业物联网总控中心建成。山口水库下闸蓄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万亩、坡改梯面积3万亩。

突出开放合作,发展活力持续显现。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中小城市发展峰会。全年重大经贸活动签订合作项目177个,签约金额134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增长18.2%;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20亿元,增长36%。中金集团黄金产业园、大唐三期等12个央企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发挥财税职能,做大融资平台,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资金支持。与省工、农、中、建和农发五大银行签订五年战略合作协议,总金额1075亿元,已到位资金236亿元。广发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成立卢氏德丰等村镇银行3家,全市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86.2亿元,增长22.6%,增幅居全省第二。新缔结国际友好城市2对,认真组织“仰韶文化欧洲行”活动,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突出以人为本,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级财政民生支出98.7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2%,省、市“十大民生工程”完成任务。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开展“崤函创业扶持行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5亿元,其中2.8亿元发放给3800多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社会保险覆盖城乡,全市参保人数251万人(次),支付社保资金18.3亿元。城乡低保发放低保金1.96亿元,人均月补助分别比上年提高43元和12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比上年提高419元、334元,发放供养资金1500万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1万套,建成8789套,1822户困难群众拿到了廉租房钥匙。帮助2.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解决了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开始筹建,职教园区开工建设,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9所,15所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开工,改造达标农村学校食堂23个。基层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老子文化产业园建成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门峡系列电影拍摄完成并试映。全年投入基本卫生服务经费5758万元,人均25元。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药费负担126

3万元。新农合参合率99.1%,财政补助资金每人增加40元,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实施“健康快车”免费手术1500例。义马铬渣无害化处置完成,淘汰“十五小”企业36家,拆除设施1700余台,实施减排项目107个,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以上,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规范信访秩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突出“两转两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两转两提”,从严治理庸懒散软,电子监察系统运行良好。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8件、政协提案238件。市文广新局和邮政管理局挂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建成市级救灾储备库,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完成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2个县(市、区)、8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省级以上文明单位达到155家。在三门峡大地上涌现出了“最美乡村医生”马云飞等一批先进典型,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精神”,是引领全市发展的精神旗帜和动力源泉!

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创造条件支持部队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实现了国家双拥模范城“四连冠”,驻三门峡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广大预备役官兵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民族、宗教、对台、史志、人防、无线电、黄河河务、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对口援疆工作进展顺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在重重困难和挑战面前,交出了一份写满艰辛、载满收获的答卷。这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市人民的奋力拼搏,归功于社会各界的积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监督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

表、政协委员,向驻三门峡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广大客商以及关心支持三门峡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政府工作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全市转型发展任务艰巨,资金、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依然存在,部分行业的发展困境需尽快摆脱,城乡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欠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的任务还很繁重,政府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3年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按照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位一体、四化同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立足我市实际,继续把握好“求转、求进、求实”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定位”,深入推进“四大一高”战略,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以“一高两化”为方向,以承接产业转移、新型城镇化引领、优化环境为重点,着力培育形成发展的新动力、新活力、新体系、新优势,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

3%左右。

从内外部形势看,转型道路上仍充满艰辛,我们要保持清醒和忧患,积极寻求转型发展新动力。发展的动力,来自“四大一高”战略的坚强引领和持续推进。历经多年的实践总结,“三大战略定位”坚定不移,“四大一高”引领科学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立足点,我市的发展定位越来越清晰,发展战略越来越科学,发展的路径必须坚持。发展的动力,来自历史机遇的洞察研判和科学把握。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原经济区和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搭建了区域发展的广阔平台,全市面临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也面临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发展的历史机遇不容错过。发展的动力,来自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关怀和正确领导。省委、省政府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实际,强调突出“四着力”,抓好“三重点”,继续推进“稳增长、促转型、保态势行动计划”,为我市加快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的动力,来自多年积累的基础优势和综合实力。通过历届班子的不懈努力,全市主导产业日益壮大,正在向产业链终端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交通、大通关等基础支撑逐步增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发展载体不断完善,经济增长的动力加速形成。发展的动力,来自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和埋头苦干。在去年的工作推进中,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谋发展、促转型的氛围日趋浓厚,加快发展的正能量不断凝聚。各位代表,只要我们用好新机遇,再添新动力,就一定能够开创三门峡转型发展的光明前景!

三、2013年的重点工作

(一)强化“四大一高”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强化开放带动,持续完善大通关。健全海关监管堆场等配套设施,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加快国家果品及果蔬汁检测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

黄金质检中心建设。依托出口基地建设,巩固果汁等优势产品出口,培育食用菌、专用汽车等新的出口增长点,实现出口产品多元化。

完善基础支撑,持续推进大交通。加快推进连霍高速改扩建、三淅高速南段等项目,三灵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抓好蒙西铁路、芮灵黄河大桥河南段及连接线、渑垣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全市交通投资完成80亿元以上。

扩大消费需求,持续繁荣大商贸。以办好第二届特博会为抓手,发展会展经济,壮大现代服务业,形成内需拉动效应。开工建设义马煤炭储备基地等一批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支持三门峡银行“走出去”,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入驻。

整合优势资源,持续提升大旅游。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要素融合,整合文化山水资源,组建市旅游集团,促进旅游集群发展。深化沿黄九省(区)旅游联盟合作,办好第八届中博会分会场暨第十九届黄河旅游节。推进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函谷关联合创建5A级景区工作,启动仰韶文化博物馆、双龙湾等创建4A级景区,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实施创新驱动,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创新平台,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以上,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以上。围绕核心关键技术,新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5项,突破重大关键技术10项。抓好速达纯电动汽车、恒生科技丙尔金、义腾新能源二期等项目。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进“四大一高”战略中的带动和提升作用,逐步实现与“三化”融合发展。引导工业企业积极实施信息化项目,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抢抓河南省创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的机遇,持续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商贸、物流、旅游信息化,让信息化为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扎实推进“一高两化”。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加快转型升级。确定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2个,总投资466亿元,年计划完成投资123亿元。争取戴卡200万只旋压轮毂等23个新建项目上半年开工,确保黄河铝业20万吨铝板一期等29个续建项目年内投产。实施“一高两化”,打造五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产业,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黄金、铝工业、煤化工、以清洁镀金为主的新材料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业五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成为支撑转型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今年重点抓好中金集团黄金产业园、同人铝业10万吨高档工业铝合金铸件、骏通公司5万辆专用车、义煤集团1000万标方煤制气及20万吨甲醇蛋白等龙头项目,加快推进新华水工机械公司迁建项目前期工作。统筹抓好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提升综合带动能力,打造五个百亿元产业集聚区。突出“四集一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配套能力。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每个产业集聚区年内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2个以上。年末,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5个,其中义马市产业集聚区超过500亿元,三门峡、渑池县产业集聚区力争达到300亿元,灵宝市产业集聚区超过200亿元,三门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超过100亿元,陕县、卢氏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超过30亿元和20亿元,湖滨区专业园区达到25亿元。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围绕铝工业、黄金及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谋划一批大项目,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抢抓国家九大行业兼并重组的机遇,支持我市企业与全省、全国骨干企业对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工业项目和经济运行服务。加强对建成项目的协调服务,确保国华公司20万套轨道交通设备等100个竣工项目尽快达产达效。研究出台扶持优质企业的有关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继

续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强化要素保障,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三)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投资、拉动消费、改善民生、引领转型的全局性、战略性举措,加快城乡一体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一基本两牵动”,有序推进中心城区规划区和产业集聚区农村人口市民化。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推动以产兴城,解决好进城农民就业问题。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逐步把具备条件的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城镇学校建设,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及子女入学问题。完善城镇布局和规划。按照“两大三小”组团式布局,完成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供排水等专项规划和区域功能设计。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社区布局规划,完成全市139个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推进沿黄半岛景观带、北环路等重点城建项目,黄河公园在旅游节前开园。完成市污水处理厂搬迁,完善城区雨污水管网、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启动华阳电厂换热首站和主管网建设。扎实推进新区工作。加快编制新区总体规划,积极研究制定招商、融资等配套政策。全面掀起商务中心区建设高潮。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80亿元以上,新落地商务、商业项目5个以上,中心大道、甘棠南路等8条道路建成,明珠广场基本完工,实现商务中心区“两年出形象”的目标。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以城中村和旧城改造为载体,加快湖滨区特色商业区建设,华创国际广场一期封顶,嘉亿城市广场完成投资8亿元以上。义马市、灵宝市和卢氏县特色商业区规划争取上半年获批,加快各县(市)特色商业区项目建设,再落地一批新项目,使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成为带动城区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住宅1万套以上,初步建成10个规模集

中型重点社区。

(四)强化农业基础支撑,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推进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继续壮大果品、烟叶等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个。新栽苹果20万亩,力争果品总产稳定在20亿公斤。种植烟叶30万亩,收购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发展食用菌1.4亿袋、蔬菜9亿公斤、水产品1.9万吨。健全现代农业支撑和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成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加强农业科技、质量安全、市场流通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年内实现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全覆盖。加强防汛预警体系、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加快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培训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培训2万人,阳光工程培训9000人,全年劳务输出35万人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好白虎潭水库、山口河治理等项目,做好大石涧水库、鸡湾水库前期工作,新建改建县乡道路200公里,加快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再解决1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再帮助2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五)强化投资拉动,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安排重点项目300个左右,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年计划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加快项目进度。强化项目服务和管理,继续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分包责任制、联审联批、周例会等制度,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对192个在建项目,抓好跟踪调度和服务保障,确保尽快竣工投产。对115个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加快手续报批,完善配套服务,力争10月前全部开工。优化项目结构。集中精力推进大项目,重点抓好拉动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坚持以项目促发展,抓好100个重大工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抓好一批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交通、农林水、民生、环保等项目。做好新项目谋划。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完善重点项目遴选机制,年内新谋划工业前期项目150个以上,确保50个项目当年完成前期工作。

(六)强化改革创新,激发科学发展动力。加大改革创新,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源头活力和持久动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国有林场和供销社改革,争取进入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财政、金融、价格、事业单位、文化体制等其他领域的改革。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实施“崤函人才计划”,为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围绕中央、省资金投向,积极谋划项目、争取投资。落实好与五大银行的战略合作协议。增强各级投融资平台实力,设立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加快推进“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扎实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标准。引导企业依法转让或出租闲置厂房,探索建立企业用地退出机制。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支持企业发展政策,解决好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鼓励支持企业上市。积极开展企业上市培训,帮助企业加强与创投和私募基金的对接,引进战略投资者。出台扶持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加快金源矿业等9家省上市后备企业上市步伐。

(七)强化开放招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突出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以开放促发展、促转型。扎实开展大招商。精心办好第八届中博会分会场暨旅游节等招商活动,确保全市招商签约金额继续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利用省外资金增长20%。注重招商引资实效。发挥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优势,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央企和大企业战略布局,紧盯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围绕现有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零部件配套、产品销售等链条,开展专业化集群招商。狠抓招商项目落地。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踪督导,实行“保姆式”服务,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优化环境“一优带百通”,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招商服务环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扰乱项目施工等违法行为,优化项目施工环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对企业进行检查、收费、罚款、评比等行为,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

(八)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三门峡。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美丽家园345工程”,通过3个水污染治理工程、4个大气污染治理工程、5个生态创建工程,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依法取缔市区、陕县城区燃煤小锅炉,启动PM2.5监测评价体系。完成4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8个污水处理厂新建任务。抓好节能减排。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探索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继续推动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发展节能减排先进技术,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严格环保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加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控制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抓好金源矿业30万吨黄金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加快渑池县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县建设,努力创建一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园区和企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户造林、森林抚育试点等项目,完成生态造林31.8万亩,特色经济林15万亩。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建成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20个。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将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

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让三门峡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九)强化民生改善,持续创新社会管理。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重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持续推进“崤函创业扶持行动”,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亿元以上,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城镇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衔接,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和实际报销水平。规范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优抚对象补助水平。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大力发展老龄、残疾人、慈善事业。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600套,确保工程质量、公平分配、动态管理、有效入住。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做好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筹建工作,年内通过评估验收,加快职教园区项目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以老子、仰韶文化产业园和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为抓手,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扶持文化龙头企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抓好主题文化公园、传媒大厦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扶持力度,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好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市中心医院、黄河医院通过三甲医院验收,市中医院通过三甲中医院验收。积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办好市第七届运动会。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健全

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做好群众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应对能力。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安全形势平稳。深入推进平安三门峡建设,争创全国综合治理优秀市“三连冠”,努力夺取“长安杯”。

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三门峡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继续做好统计、外侨、对台、民族、宗教、史志、防震减灾等工作。扎实做好对口援疆工作。

各位代表,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政府工作的努力方向。我们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努力让城乡居民的生活过得一年更比一年好!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方法和“四个明白”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两转两提”,牢固树立为民负责、推动工作、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牢记为民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为民排忧解难。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民生领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提高行政效能。准确判断、正确应对形势变化,充分发扬民主,健全决策规程,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善于统筹兼顾,抓大事、办急事、解难事,不断提高运作能力。善于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促进各项工作提速提效。

坚持依法行政。继续执行好政府领导带头学法制度,依法依规调节经济运行和社会事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治理行政

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接受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政府更好地服务人民。

改进工作作风。牢记实干兴邦,说实话、办实事、勇担当,把精力用到谋发展、抓落实、干事业上。针对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带着问题到基层,带着办法见群众,研究措施、解决困难、推进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察、审计监督,完善惩防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厉行勤俭节约,狠刹浪费之风,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我市的转型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蓝图引领方向,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克难攻坚,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三门峡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爱卫月工作计划

咸秦政人劳发[2010]40号

咸阳市秦都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关于开展2010年爱国卫生月活动的工作计划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进一步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爱国卫生月活动,携手协力改善环境卫生面貌,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好环境基础,特订立爱国卫生月活动计划,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强宣传

将计划出黑板报3期以上、横幅2条,并结合本实际和爱国卫生主题,广泛开展宣传造成声势。从思想上抓起,教育干部职工、居民自觉行动起来,向不卫生习惯作斗争,自觉搞好环境卫生。并加强对创建卫生城市重要性的认识,从每个同志自身做起,为我区争创卫生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搞好环境卫生,加大整治力度

1、加强办公区域的管理。明确保洁工作纪律,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清洁区无盲区。特别是对楼梯过道加大保洁力度。

2、为了能较快地改变工作区域卫生面貌,清灭卫生死角,计划于每周五下午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大清扫活动,对办公区域内外角落进行彻底的清扫。并根据春季传染病多发的特点,对办公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三、抓好爱国卫生月的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发挥全民参与爱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爱国卫生意识,我局在爱国卫生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区爱国卫生月管理工作,要求各单位完善健全爱卫会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好爱国卫生宣传及健康教育、除四害活动。

四、大力开展以灭鼠灭蚊为重点的除害防病工作,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严防病媒生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组织开展除四害统一行动,加大公共场所除“四害”力度。组织社区开展爱国卫生月除虫灭鼠统一行动、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为避免出现盲目投药、重复投药、无人投药的现象出现,组织人员对办公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进一步明确责任范围,实行责任制。

2、积极配合区爱卫办的统一安排,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做到科学消杀。

五、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将开展健康教育讲座3次,开展健康体检1次,通过讲座形式,使干部职工广泛了解各种病毒的来源及危害,养成人人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并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在保证环境卫生的同时保证心理健康,使局系统成为一个文明详和、安定团结的文明机关。

咸阳市秦都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2010年3月25日

第五篇:爱卫月总结

爱卫月总结

为了更好的巩固创卫成果,进一步提高西安市民的生活环境,社区在爱卫月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爱卫月中社区召开了爱卫动员会,同时发放了宣传资料,以便提高市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在社区内形成了人人讲卫生的浓厚氛围,集中整治了辖区的环境卫生,在爱卫月期间制作鼠饵洞36处,并且连续3天进行检查补投,在爱卫月期间组织社区志愿者对辖区进行3次大清扫活动,对辖区的野广告进行彻底铲除。

在卫生月里,社区能够按照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完成各项工作指标,社区将本项工作落实到人,加强检查指导,把社区的卫生月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社区在组织好自身活动的基础上,又对辖区内单位活动情况进行彻底的检查。

卫生月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居民都有了关心自己社区的卫生概念,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创建一个名副其实的卫生城市。

双仁府社区居委会 2008年4月28日 社区迎“五一”黄金周安排

为了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黄金周,巩固创卫成果,社区为此作了详细的安排工作。

一、通知社区以及驻地单位全面搞好环境卫生,整理辖区的卫生死角。

二、动员辖区居民以及家属院,将自家阳台杂物清理,在小区内要做到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

三、对辖区周边门店要按照“三包”责任制要求,彻底进行擦洗门前卫生,粉刷门面和建筑立面,牌匾要刷洗一新,清理责任区内的乱贴乱画及野广告牌匾,做到门前整洁、有序。

四、做好黄金周的安全宣传,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向广大的社区居民宣传卫生防病知识,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行列,为西安的经济发展和广大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旅游环境,展示西安新形象。

双仁府社区居委会 2008年4月28日

下载卫城镇2011年12月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城镇2011年12月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8爱卫月总结

    2008年武夷山市爱卫月总结 为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城乡综合整治,保护群众身体健......

    爱卫月总结

    工会开展妇女保健活动的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上级工会组织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工会工作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了党对工会......

    爱卫月方案

    爱国卫生月活动方案 4月份是“全国爱国卫生运动月”。为响彻党的号召,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卫生活动。会四处看见全民动员搞卫生、除四害的情景。接下来学习啦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

    爱卫月工作总结

    爱卫月工作总结 按照局机关爱卫工作的要求,我办认真开展“关注小环境 共享大健康”为主题的春季爱国卫生月活动,现小结如下: 1、确定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同志积......

    月城镇壮苗幼儿园管理制度

    月城镇壮苗幼儿园管理制度 一、德育工作(占工资30元) 职业道德教育,严禁体罚幼儿。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不动粗,不骂人。 二、教学工作(30元) 1、加强教研教学活动。做到积......

    边城镇2011年文卫工作总结大全

    边城镇2011年文卫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指导下,坚持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以实......

    卫城镇2018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卫城镇2018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推进情况汇报 自省、两级市作出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系列部署后,卫城镇党委政府站在讲政治、勇担当的高度,第一时间抢......

    卫城镇中心学校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卫城镇中心学校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公务车辆管理,严肃公务用车纪律,控制学校支出,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和学校公务车辆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学校公车由学校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