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放射工作卫生管理办法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铜板带厂企业标准 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1.总则
1.1为了实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特制定本办法。1.2本办法适用铜板带厂各单位。
1.3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卫生许可制度。2 名词术语
2.1放射工作:是指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工作,不包括从事性放射同位素活度在豁免水平以下的工作;
2.2放射性同位素:指不包括作为核燃料、核原料、核材料的其他放射性物质。
2.3射线装置:750轧机、20辊轧机测厚仪
2.4伴有产生Χ线的电器产品:指不以产生Χ线为目的,但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Χ线的电器产品。
许可登记
3.1对放射工作实行许可登记制度,许可登记证由卫生部门办理。
3.2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
3.2放射防护设施的设计,必须经所在省卫生部门申请卫生审查,提交下列资料;经审查同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⑴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卫生审查申请;
⑵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
⑶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3.3在建设项目竣工前,应当进行放射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评价,并向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验收,提交下列资料;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或者使用。
⑴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申请;
⑵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资料;
⑶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评价;
3.4从事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工作必须取得卫生许可;未经卫生许可、登记的,不得从事放射工作。
3.5申办卫生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相应条件;
⑴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经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认可;
⑵有放射性同位素准购批件;
⑶涉及到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的,有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⑷放射工作场所及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放射防护的要求;
⑸有必要的放射防护措施和防护检测仪器设备;
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经健康检查、放射防护专业知识和相关法规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⑺设置放射防护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
⑻建立健全放射防护责任制和放射防护规章制度;
⑼符合放射卫生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3.6取得卫生许可证,应当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放射工作登记。逾期不登记,卫生许可证自动失效。
3.7工作许可证每二年复验一次。
卫生防护
4.1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放射防护责任制,并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⑴设置放射防护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建立放射工作管理档案;
⑵制定并实施放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
⑶定期对放射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和检查;
⑷组织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法规、专业技术的知识培训;
⑸制定落实放射事故预防与应急预案,发生放射事故,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告;
4.2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规定的警示标志:
⑴放射性同位素和装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仪表、容器,应当贴有电离辐射标志;
⑵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场所醒目处,应当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⑶放射工作场所出入口,应当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含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和仪表以及射线装置使用和调试维修场所,应当设置必要的警示装置;
⑷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按有关标准分为控制区、监督区时,采用国际通用颜色(红、黄)作为工作区域标志;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应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4.3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⑴储存放射性同位素必须符合放射防护要,并不得超过该储存场所设计的最大储量;
⑵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同库储存,储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安装相应的报警装置;
⑶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存人、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的制度,做到交接严格,检查及时,帐目清楚,帐物相符,记录资料完整。
4.4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使用场所应当符合国家放射卫生标准和下列卫生要求:
⑴配备与使用场所相适应的防护设施、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
⑵定期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⑶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每次操作离开时,应当进行个人体表及防护用品的污染检测,发现污染要立即处理,并做好记录存档;
⑷辐照加工装置、加速器、工业探伤及钴—60治疗装置等辐射源工作场所,应当设有多种联锁装置和应急装置,并做到单联锁装置发生故障时,其余联锁装置仍能正常工作;
⑸放射工作场所的剂量监测仪表、个人防护用品应当经常检修,保证正常使用。
4.5射线装置启动与调试的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相应防护设施,并符合国家有关放射卫生标准和本办法4.4条的规定及其他卫生要求。
4.6使用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或射线装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⑴安装、维修或者更换与辐射源有关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启用;
⑵使用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检测仪器并按规定进行质量保证管理;
⑶制定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和校正,每年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保养,并接受检测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状态检测;
⑷禁止购置、转让、出租或使用不合格的产品和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产品、制品及设备。
4.7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废弃的放射性同位素送交放射性废物管理机构处置或者交由原供货单位回收。在处置或回收后,应当到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其注销手续后,应当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和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4.8放射工作单位被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撤销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后,应当及时将放射性同位素送交放射性废物管理机构处置或者送交原供货单位回收。
4.9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委托经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及射线装置、放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放射防护设施性能等进行经常性检测,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评价,并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存。
4.10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2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执行。
放射事故管理
5.1放射事故是指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或者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失控而导致工作人员或者公众受到意外的、非自愿的异常照射。
5.2放射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和报告、立案制度。
5.3发生放射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并向生产部报告,由生产部向市卫生、公安部门报告。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同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5.4发生放射事故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安部令第16号《放射事故管理规定》执行。
5.5发生放射事故对人员的伤害,按《工伤保险保险条例》执行。
放射防护监督
6.1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其主要职责:
⑴负责对放射工作的日常检查;
⑵实施放射防护法规;
⑶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放射事故;
⑷组织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法规教育。
6.2生产部负责对放射防护的监督检查。
6.2.1组织实施放射防护法规;
6.2.2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放射事故。
处罚
7.1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或者个人,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有关规定处理。
7.2由于违反本办法而发生放射事故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企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理》予以处罚;
7.3对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7.4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射线装置进行破坏活动或者有意伤害他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8 附则
8.1本制度解释权归生产安保科。8.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加说明:
本办法由生产安保科负责起草 本办法起草人:王卓 本办法审核人:林新建
第二篇: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行为,加强对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为医疗机构提供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提供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等技术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 从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取得卫生部或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
第四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应当遵循合理配置原则。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六条 申请从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或法人授权资格;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从事相应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工作场所及工作条件;
(三)能独立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工作;
(四)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明确;
(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第七条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人员配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应当有与其申请技术服务项目相适应的管理、技术和质量控制人员。
2.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当掌握本专业业务,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与申请的技术服务项目相一致。
4.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正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具体条件。
1.申请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甲级资质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是本单位职工且未在其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任职。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3人,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数不少于总数的60%,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10人。
2.申请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资质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是本单位职工且未在其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任职。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2人,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数不少于总数的40%,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7人。
3.申请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乙级资质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是本单位职工且未在其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任职。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数不少于3人,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5人。
4.申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资质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是本单位职工且未在其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任职。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数不少于2人,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5人。5.申请个人剂量监测资质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3年以上,是本单位职工且未在其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任职。放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3人。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其批准权限内可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具体条件。
第八条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具备的仪器设备应当满足申报项目检测工作的需要。不同检测项目应当配备的仪器设备见附件1。
第九条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实验室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检测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内务管理,整洁有序。检测仪器放置合理,便于操作,并配有必要的防污染、防火、防盗、控制进入等安全设备及相关措施;
(二)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严格按照文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
(三)放射性物质检测场所,应当符合放射卫生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有使用放射性标准源或标准物质控制检测质量的措施。有参与实验室间检测能力验证活动的记录;
(四)检测方法采用国家、行业或地方规定的方法或标准。应有检测方法细则、仪器操作规程、样品管理程序和数据处理规则等作业指导文件;
(五)为检验样品建立唯一识别系统和状态标识。编制有关样品采集、接收、流转、保存和安全处置的书面程序;
(六)放射性样品应当与其他样品分开存放,专人保管。废弃的放射性样品和其他放射性废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处理非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应当有通风设备,地面、实验台应便于去除放射性污染;
(七)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应当按照各自的要求,包含有足够的信息,并且按照有关规定书写、更改、审核、签章、分发和保存。
第十条 卫生部负责下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
(一)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甲级);
(二)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
第十一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下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
(一)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乙级);
(二)放射卫生防护检测;
(三)个人剂量监测。
第十二条 申请从事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申请表;
(二)法人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
(三)申请单位简介;
(四)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目录;
(五)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六)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培训考核证明(复印件);
(七)相关仪器设备清单;
(八)工作场所使用证明(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或租赁合同复印件);
(九)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复印件)。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申请表、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与相关仪器设备清单等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申请材料的样式见附件2。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自接受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对符合受理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出具“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受理通知书一式二份,一份交申请单位,一份存档备查。对不符合受理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出具“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不予受理决定书一式二份,一份交申请单位,一份存档备查。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一式二份,一份交申请单位,一份存档备查。
第三章 技术评审
第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组织技术评审专家组进行技术评审。
卫生部组织的技术评审专家组由国家级放射卫生技术评审专家库中抽取的5或7名专家组成;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技术评审专家组由省级或国家级放射卫生技术评审专家库中抽取的3或5名专家组成。技术评审专家组的专业组成应当能够满足技术评审的需要。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指定1名技术评审专家组成员担任组长,负责主持技术评审工作,在技术上对技术评审工作负总责。技术评审专家组应当按照技术评审要求(附件3)、技术评审项目和判定标准(附件4)开展评审工作。
评审结论分为“建议通过”、“建议整改后通过”、“建议整改后现场复核”和“建议不通过”。
技术评审专家组应当在技术评审结束后5日内将技术评审报告提交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六条 技术评审结论为“建议整改后通过”和“建议整改后现场复核”的,申请单位应当自接到整改意见通知书(附件5)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整改报告。
第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整改报告之日起20日内完成资料复核或现场复核。资料复核和现场复核由原技术评审专家组成员完成,并作出复核结论。
第十八条 申请单位在评审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和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核发资质证书。
第四章 审核和批准
第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技术评审专家组技术评审报告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对符合条件的,应当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申请单位凭受理通知书、申请单位介绍信和领取人身份证件领取资质证书。
第五章 变更与延续
第二十一条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机构地址(路名、路牌)发生改变的,可以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变更申请表(附件6);
(二)公安或工商部门出具的变更情况证明材料,或者单位主管(上级)部门出具的任命决定等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原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变更其他核准项目的,需重新申请资质审定。
第二十二条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为4年,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的3个月内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延续申请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延续申请表(附件7);
(二)法人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
(三)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原件;
(四)取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4年以来开展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总结报告;
(五)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目录;
(六)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七)相关仪器设备清单;
(八)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复印件)。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变更、延续申请后,应当在2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变更、延续的决定,换发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沿用原证号。第二十四条 遗失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提出补发申请,并提供登载遗失声明的省级以上报刊。补发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沿用原证号,批准日期为准予补发日期,在该日期后打印“补发”字样,有效期限不变。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送监测结果。
第二十六条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可以跨地域开展相应工作,但应当向服务单位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接受其监督检查。跨地域开展个人剂量监测服务的,监测结果报服务单位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七条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附件8)不得涂改、出租、出借、倒卖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非法转让。
第二十八条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内未开展技术服务工作的,年检不予通过。
第二十九条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资质(甲级、乙级)中包含放射卫生防护检测项目和(或)个人剂量监测项目的,不必再单独申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资质和(或)个人剂量监测资质。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仪器设备条件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申请表(样式)
3.技术评审要求
4.技术评审项目和判定标准 5.整改意见通知书(样式)
6.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变更申请表 7.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延续申请表 8.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样式)2.
第三篇: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以 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使用、销售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放射工作单位)。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卫生许可制度。
第二章
卫生许可
第五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放射工作的卫生许可,并 根据本办法制定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办法。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执行许可程序和要求,建立 并完善许可档案。卫生许可证由卫生部统一规定。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 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 产。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进行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向所在 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审查,提交下列资料;经审查 同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一)建设项目 放射防护设施卫生审查申请;
(二)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
(三)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中(高)能加速器、进口放射治疗装置、γ辐照加工装置等大型 辐射装置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交由国家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放射防护评 价报告书审查意见。
第八条建设单位在进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放射防护 设施防护效果评价,并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验收,提交下列资料;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或者使用:
(一)建设 项目竣工卫生验收申请;
(二)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 查资料;
(三)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评价;
(四)省级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中(高)能加速器、进口放射治疗装置、γ辐照加工装置等大型 辐射装置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交由国家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放射防护效 果评价审查意见。
第九条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工作必须 取得卫生许可;未经卫生许可、登记的,不得从事放射工作。
第十条申办卫生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相应条件:
(一)建设项 目的放射防护设施,经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计审查与竣工验 收认可;
(二)有放射性同位素准购批件;
(三)涉及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的,还应当有经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批准的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
(四)放射工作场所及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 放射防护要求;
(五)有必要的放射防护措施和防护检测仪器设备;
(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经健康检查、放射防护专业知识和相关法 规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七)设置放射防护管 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
(八)建立健 全放射防护责任制和放射防护规章制度;
(九)符合放射卫生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一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卫生许可申请之
日起七日内,书面做出受理、不受理或者限期补充有关资料的决定。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审查,对合格的予 以批准,并发放卫生许可证;对不合格的,出具卫生审查意见书。
第十二条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后,应当于三十 日内到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放射工作登记,逾期不办理放射工作登 记的,卫生许可证自动失效。
第十三条卫生许可证每二年复验一次。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在规定复验期限前三十日,向原发证部门提出 申请,并提交经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放射防护检测评价资料,原发证部门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复验,符合要求的,予以 验证;不符合要求的,出具复验意见书。
第十四条放射工作单位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地址、场所、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或者卫生许可证规定的项目的,应当在变更事 项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发证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有关资料。
原发证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审查决定。
第十五条放射工作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发证部门应当注销 其卫生许可证:
(一)逾期不申请办理复验或者擅自变更的;
(二)经复验或者变更审查不符合卫生要求,逾期不改进或改进后仍不符合 卫生要求的;
(三)自行歇业或者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连续一年以 上的;
(四)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
原发证部门应当及时收缴被注销的卫生许可证,并登记存档,予 以公告。
第十六条遗失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及时在所在地省级报刊上刊登 遗失公告,持遗失公告到原发证机关报失,并申请补发。
第十七条放射工作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后,应当严格在卫生许可 范围内从事放射工作,不得擅自扩大范围、变更项目或者场所。
禁止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卫生许可证。
第三章
卫生防护
第十八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放射防护责任制,并采取下列管 理措施:
(一)设置放射防护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兼)职放 射防护管理人员,建立放射工作管理档案;
(二)制定并实施放射防 护管理规章制度;
(三)定期对放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放射 防护检测和检查;
(四)组织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法规、专业技术的知识培训;
(五)制定并落实放射事故预防措施与应急预 案,发生放射事故,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告。
第十九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规定的警示标
志:
(一)放射性同位素和装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仪表、容器,应当贴 有电离辐射标志;
(二)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场所醒目处,应当设置 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三)放射工作场所出入口,应当设置电离辐射 警示标志。含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和仪表以及射线装置使用和调 试维修场所,应当设置必要的警示装置;
(四)在室外、野外从事放 射工作及其野外作业放射性同位素临时储存场所应当划出安全防护区
域,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五)开放型放 射工作场所按有关标准分为控制区、监督区时,可采用国际通用颜色(红、黄)作为工作区域标志;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应 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第二十条在地面或地下水中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时,应当 经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批准后,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 交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备案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一条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储存放射性同位素必须符合放射防护要求,并不得超过该储存场所防 护设计的最大储量;
(二)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 物品同库储存,储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安装相应的报 警装置;
(三)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存 入、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的制度,做到交接严格,检查及时,账目 清楚,账物相符,记录资料完整。
铁路、民航、交通等运输部门的货运仓库、危险物品储存场所或 者可能储存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应当符合上述要求。
第二十二条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使用场所应当符合国家放
射卫生标准和下列卫生要求:
(一)配备与使用场所相适应的防护设 施、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
(二)定期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三)开 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每次操作离 开时,应当进行个人体表及防护用品的污染检测,发现污染要立即处 理,并做好记录存档;
(四)辐照加工装置、加速器、工业探伤及钴 -60治疗装置等辐射源工作场所,应当设有多种联锁装置和应急装置,并做到单一联锁装置发生故障时,其余联锁装置仍能正常工作;(五)放射工作场所的剂量监测仪表、个人防护用品应当经常检修,保证 正常使用。
第二十三条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制品的生产场所,射线装置启 动与调试的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相应防护设施,并符合国家有关放射 卫生标准和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及其他卫生要求。
生产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制品、产品与射线装置应当符合放射防 护要求,不合格的不得出厂。
第二十四条使用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或射线装置,应当符合下列 要求:
(一)安装、维修或者更换与辐射源有关部件后的设备,应当 经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使用单 位应当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检测仪器,并按规定进行质量保证管理;
(三)制定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和校正,每年 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保养,并接受检测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状 态检测;
(四)禁止购置、转让、出租或者使用不合格的产品和国家 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产品、制品及设备。
第二十五条从事放射诊断、治疗的单位,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 的诊断、治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控制实施方案,遵守质量控制监测规 范。放射诊断、治疗装置的防护性能和与照射质量有关的技术指标,应当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控 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对 孕妇和幼儿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事先告知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十六条单位和个人购置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 时,应当事先在当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准购批件,经批 准后,凭准购批件办理放射性同位素的订货、购货及运输手续。
禁止将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或者射线装置转让、调拨、出租给无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七条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和射线装置 的单位,应当详细记录销售去向,做好登记,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备案。
禁止向无准购批件的单位和个人出售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制品或者
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
第二十八条托运、承运和自行运输放射性同位素者应当遵守下列 要求:
(一)按有关运输规定对所运物品进行包装,并在外包装上加 贴放射性货包等级标志,其内容有:电离辐射标志、货包等级、核素 名称、活度、运输指数;
(二)对货包进行剂量检测,由检测机构出 具《放射性物质剂量检查证明书》,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核查后,方可运输;
(三)承运单位应当查验《放射性物质剂 量检查证明书》无误后,方可办理运输手续,并保证货包在装卸、储 存、转运等运输过程中的放射防护安全。
装过放射性同位素的空容器应当按规定进行包装和剂量检测,被 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的空容器的运输,也应当遵守上述要求。
第二十九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废弃的放射性同位素送交放射性
废物管理机构处置或者交由原供货单位回收。在处置或回收后,应当 到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办理其注销手续后,应当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和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第三十条放射工作单位被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撤销或者吊销卫生 许可证后,应当及时将放射性同位素送交放射性废物管理机构处置或 者送交原供货单位回收。
第三十一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委托经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含 放射性同位素设备及射线装置、放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放射防 护设施性能等进行经常性检测,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评价,并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存。
第三十二条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应当按《放射工作人员健 康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章
检测机构
第三十三条从事放射防护评价、检测和个人剂量监测等工作的检 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应条件并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资质认证。
取得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应当在认证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三十四条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取得
医疗机构执业资格,方可开展健康检查工作。
第三十五条从事放射防护评价、检测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检测 机构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开展工作,其出具的检测、检查和评价报告应当客观、真实。
第三十六条检测机构应当建立管理规章制度,并设专人、专门科 室负责检测工作及质量控制。
第五章
监督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放射工作单位应当
建立档案,进行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对γ辐照装置、放射治疗 装置和γ探伤检查,每年不少于二次,并详细记录监督检查结果,发 现其不具备放射防护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撤销其卫生许可证,并按 本办法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经常性的放射卫生监督检查
和技术指导。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放射工作单位、检测机构和医疗卫生 机构,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二)查阅有关资料,必要时可以复制
相关资料;
(三)责令放射工作单位、检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立即 停止违法活动。
第三十九条发生放射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放射
事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并在事故或 者危害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解除控制措施:
(一)责令暂停产 生放射危害的从业活动;
(二)封存造成放射事故或者可能导致放射 事故发生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
(三)会同有关部门控制危害 现场。
第四十条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涉及放射工作单位的技术的秘密负
有保密的义务。
第六章
罚则
第四十一条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情况之 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一)未进行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二)未进行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运行或者 使用的;
(三)放射防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运行或者使用的。
第四十二条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 卫生许可证失效仍从事放射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卫生许可证的,除按前款规定没收违法 所得并罚款外,收缴卫生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放射工作单位有下列行 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产 生放射危害的从业活动,或处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放射防护责任制或者未按规定落实管理措施的;(二)放射工作场所不符合国家放射卫生标准或者卫生要求的;
(三)未按规定设置电离辐射标志或者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的;
(四)未经备 案,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的;
(五)储存场所未按规定贮存放 射性同位素的;
(六)使用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或者射线装置,不符 合卫生防护要求的;
(七)未按规定制定放射诊断、治疗的质量控制 方案,或者未按放射防护规范、技术标准及卫生要求,进行诊断、治 疗的;
(八)未按规定对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及射线装置、放射工作 场所及其周围环境、放射防护设施性能等进行检测的;
(九)销售的 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或者射线装置未按规定登记或者 未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
(十)托运、承运和自行运输放射性 同位素,未经剂量核查或者经核查不符合卫生防护要求的;
(十一)对废弃放射性同位素,未按规定处置或者办理注销手续的;
(十二)未按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体检或者 未建立健康档案的;
(十三)超出卫生许可范围或者变更项目未按规 定经审查同意的。
第四十四条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放射工作单位有下列行 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产 生放射危害的从业活动,或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和没收违 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一)生产、销售不合格放射 性同位素及其制品、产品或者射线装置的;
(二)购置、转让、出租 不符合防护要求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制品和国家规定淘汰的产品的;(三)向无准购批件的单位和个人出售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制品或者含放 射性同位素设备的;
(四)将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或 者射线装置转让、租借给无卫生许可证单位的。
第四十五条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发生放射事故,造成人 体健康损害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根据事故级别处以一 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 任。
放射工作单位被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撤消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后,未按规定将放射性同位素送交放射性废物管理机构处置或者送交原供
货单位回收,造成放射事故,由卫生行政部门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 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未按规定取得资质认证,擅自从事放射卫生评价或者 检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或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七条从事放射卫生检测评价的检测机构违反《条例》及本 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 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或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 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认证机关取消资格:
(一)超出资质认证范围 从事评价或者检测工作的;
(二)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四十八条违反《条例》及本办法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 监督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导致放射事故发生,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法定 条件的放射工作单位发放卫生许可证或者其他卫生许可批件的;(二)对已经取得卫生许可的单位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
(三)发现事 故隐患,未及时依法采取措施造成放射事故的;
(四)有其他违反本 办法行为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办法中所称放射工作,是指从事生产、使用、销售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工作,不包括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在 豁免水平以下的工作。
中、高能加速器,是指粒子能量高于100MeV的加速器。
γ辐照加工装置,是指用于医疗用品辐射消毒、农业育种、工业 产品加工、食品保鲜、以及辐射研究用的γ放射源装置。
第五十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1981年5月29日由卫 生部发布《医用高能X线和电子束卫生防护规定》、1986年11月26日
由卫生部和石油工业部联合发布的《油(气)田测井用封闭型放射源 使用管理办法》、1991年1月10日由卫生部发布的《非医用加速器放
射卫生管理办法》、1991年4月26日由卫生部发布的《γ辐照加工装
置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1991年9月14日由卫生部和中国石油天
然气总公司联合发布的《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放射卫生管
理办法》、1993年10月13日卫生部发布的《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
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和1995年5月15日卫生部发布的《放 射治疗卫生防护与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放射卫生监督
放射卫生
现在我州主要涉及的医疗放射诊疗设备有:荧光透视机(现已列入淘汰产品)、电子透视机、普通X线机、CR、DR、CT、小C臂机、移动式X线机、牙片机。核磁共振不属于放射诊疗设备。
标准类检查: 放射科
1、标准类要求:机房面积、设备、监测、机房、人员资质、体检、培训、《放射工作人员证》、个人剂量计佩戴送检、放射卫生档案管理都要基本符合标准。
(1)放射科
立案处罚项:
①开展诊疗活动未申办《放射诊疗许可证》、未按规定申请校验、开展的放射诊疗项目、设备未进行登记的;②已开展诊疗活动还未进行放射卫生建设项目预评价及放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的;
3、机房使用达1年以上未定期开展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防护监测评价的(检查当日至今未检测超1年以上);
4、机房监测不合格或机房监测不合格经整改后仍然不合格,且继续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
(2)设备、机房有更换的可视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提供更换后的放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防护监测评价、放射诊疗设备的状态监测评价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设项目验收表;
现场查看《放射诊疗许可证》副本及放射诊疗设备清单,到机房核对数量及设备型号是否一致。立案处罚项:
①已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及未向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许可、登记,更换放射诊疗设备的;②使用达1年以上未开展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防护监测评价、放射诊疗设备的状态监测评价的。
(3)警示标志:机房警示标识设置必须为符合卫生部统一标准,工作指示灯必须为机房防护门顶端正中处,工作指示灯至少为红、绿两色(标准为红、黄或橙、绿三色),工作时必须亮红灯,要求提供工作指示灯的维护进行登记本;
立案处罚项:
①未设置放射警示标识的;②未配备工作指示灯的。(4)防护用品配备:机房内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及种类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参考数量:CT机房内必须至少配备3套(其中一套必须为儿童尺码),DR、CR机房至少配备2套,室内操作荧光透视机房配备2套,电视透视机房配备1套,其它放射设备另定;参考种类:CT机房需防护铅帽、防护铅眼罩、防护铅围脖、防护铅短衣、防护铅短围裙、防护铅短裤,DR、CR机房需防护铅帽、防护铅眼镜、防护铅围脖、防护铅长裙、防护铅短裙,透视机房同DR、CR;
现场:正在开展放射诊疗的是否给病人使用防护用品,每个机房配备防护用品的数量及种类。立案处罚项:
机房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
(5)放射工作人员资质及个人剂量计佩戴 立案处罚项:
①放射工作人员无证上岗的;②放射工作人员未佩戴个人剂量计的;③放射工作人员无医师资质独自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或出具报告的。
(6)放射卫生管理档案:要求医疗机构配备放射卫生管理人员,必须有的3个档案,一是放射卫生管理档案(按照黔东南州卫生档案管理要求逐项对照);二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要求一人一档可与科室人员名单核对);三是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要求有剂量计监测报告、个人剂量计发放使用登记、个人剂量计送检登记)。现场要求放射卫生管理人员提供相关档案。
立案处罚项:
①未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及个人剂量计检测档案的;②个人剂量计未定期送检的。
(7)机房面积要求(参照《医用X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我州较常见的CT,30㎡;双管或多管X线机,30㎡;单管X线机,20㎡;透视专用机,15㎡;牙片机,3㎡。
其他医疗科室
1、在医院内除了放射科一般有3个地方存有放射诊疗设备,一是手术室使用的C臂机,二是外科使用的移动式X线机,三是牙科或口腔科使用的牙片机。
2、放射现场(1)手术室(小C型臂X线机)
①《放射诊疗许可证》,一个医疗机构在同一执业地点,一般《放射诊疗许可证》只发放一个,所以《放射诊疗许可证》副本必须按类别登记好许可项目及诊疗设备的型号,我州现在各县人民医院大部分都有小C臂机,主要用于骨科手术定位,小C臂机用于骨科手术定位不属于介入学,因此在《放射诊疗许可证》副本上应登记为普通X线的许可项目。(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引导下,经皮针穿刺或引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技术。)
②机房检查及新、改、扩项目。(参照放射科现场检查,机房面积按照单管X线机20㎡要求,防护用品参考数量为手术医护人员一般配备3套、患者一套、C臂机操作医师一套、移动式铅屏1个)
③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要求参加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及职业性健康体检,要求必须配备一名放射专业医师进行操作。(检查除医护人员资质外均参照放射科现场检查)
(2)外科(移动式X线机)
必须有移动式X线机的使用管理规程的制定(规程上必须详细叙述有使用移动式X线机的使用方法、原则、安全管理要求、负责人、现场操作时人群的疏散原则、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移动式铅屏的使用等)。人员检查参照放射科现场检查。
(3)牙科或口腔科(牙片机)
牙片机应其辐射剂量较小,所以要求相对较小,一般一是保证机房安全,二是制度档案要求规范建立,三是放射诊疗许可证必须登记有该项目,四是操作人员必须培训体检(人员资质可以放宽),五是个人防护用品配备2条铅围脖、两副铅眼镜即可。(注:牙科全景机除外)
第五篇:放射卫生制度
XXX医院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制度(样例)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标准,防止放射性危害,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放射性建设项目的评价,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的定期检测工作。
2、院医务科(或设备科等)负责本院的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工作,建立并保存检测与评价档案。
3、医院新、扩、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委托具有省卫生厅资质认可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取得评价报告后及时向辖区有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取得认可文件后,方可施工。
4、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委托原预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取得评价报告后及时向辖区有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并变更《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方可投入使用,未经竣工验收合格不得结清项目施工有关经费。
5、正常使用的放射诊疗设备,应每年委托省卫生厅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一次状态检测;新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也应经省卫生厅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6、本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应当每年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标准。对检测发现有明显辐射泄漏的,应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和检测机构的建议进行整改,整改后应及时进行复测,确保整改到位。
7、检测与评价有关报告应向放射工作人员告知,妥善保存,并及时向辖区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XXX医院 年 月 日
XXX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样例)
放射卫生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1、本院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放射诊疗活动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2、医院负责本院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和放射防护培训档案,并妥善保存。
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必须是正规学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人事科对新录用或调入的拟从事放射诊疗的人员必须依据有资质的体检机构出具的上岗前体检报告,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才可以录用。
4、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上岗前,医院应为其配备个人剂量计,及时安排其接受放射防护法规和防护知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放射诊疗的卫生局)为其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5、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每2年到有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也应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由医院在7日内如实告知本人,并将结果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根据体检机构的意见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及时予以 安排。
6、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按照规定佩带个人剂量计,每3个月检测一次,检测结果抄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对于个人剂量高于剂量限值1/4时,必须由医院查明原因,告知本人并采取相应措施。
7、放射工作人员每2年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8、对怀孕或在哺乳期间的妇女,不得安排应急处理和职业性内照射工作。
9、放射工作人员在职业健康监护、个人剂量检测、防护培训中形成的档案以及《放射工作人员证》归医院所有,由医院统一保管,终生保存。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档案,医院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复印件上签章。
XXX医院
年 月 日
(XXX医院)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样列)
为及时有效的调查处理放射事件,减轻事件造成的后果,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其他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及职责: 医院成立辐射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XXX(副院长,联系电话:XXXXXXX),副组长:XXX、XXX(相关科室负责人,分别写明联系电话),成员:XXX、XXX等。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放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响应处置及解除。
二、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发生人为失误或放射诊疗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或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污染;诊断、治疗实际用量/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超范围;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等情形)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接报后应立即报告组长,由组长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人员参与应急处置。
三、放射事件应急响应处置:
1、当射线装置发生人员超剂量照射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封锁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检查室,通知设备生产厂家,并立即报告当地环保部门(电话号码)、卫生部门(电话号码)/涉及同位素丢失被盗的还应当报告公安部门,配合上述部门进行应急调查处理。
2、立即转移受照射人员,送至XXX医院(指定的或有条件救治辐射损伤病人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3、配合行政部门查明原因,对设备故障进行检修。
(其他事件根据相应的特点进行补充处置方案)
四、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的解除:
当发生辐射事件的射线装置修复后,必须经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状态检测合格并报环保部门批准方可解除应急预案。对事件有关资料及时收集,认真分析事件原因,并采取妥善的预防类似事件的措施,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XXX医院 年 月 日
(XXX医院)放射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样例)
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结合开展的工作实际,制定放射诊断质量保证大纲,包括:
影像质量评价;
胶片废弃分析;
患者剂量评价;
在投入使用时和投入使用后定期对辐射发生器的物理参数(如千伏电压、毫安秒、线形波动、焦点大小)的测量以及对显像装置(如洗片机)的检查;
定期检查患者诊断中使用的相应物理、临床因素;
书面记录有关的程序和结果;
剂量测量和监测仪器、相应校准及操作条件的核实;
纠正行动、追综及结果评价的程序。
(XXX医院)放射诊疗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样例)
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一、警示告知
1、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和各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各机房门口设置工作指示灯。
2、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入口处显眼位置设置“孕妇和儿童对辐射危害敏感,请远离辐射。确需放射检查,请与医生说明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名。”的温馨提示标语。
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二、屏蔽防护
1、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与检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
2、放射工作人员实施医疗照射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在辐射场操作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三、放射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判断
1、医疗照射必须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2、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3、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4、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5、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X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6、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7、每次检查实施时工作人员必须检查机房门是否关闭。
四、设备维修保养
1、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对机器的使用、保管、清洁、维护负责,机房内保持清洁,不堆放杂物,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
2、设备开机后应检查是否正常,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
3、设备应开展定期的维护(三个月一次)、检查。
五、监督检查
1、放射安全领导小组应每月一次对科室的防护操作进行检查,科室负责人每周应进行检查。
2、对放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应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科室落实整改。
3、检查结果与科室及个人年终考核评先挂钩。
XXX医院
年 月 日
XXX医院放射诊疗许可证管理制度(样例)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保障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公众的健康,做到依法、规范执业,制定本制度。
1、本院开展、变更、注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等放射诊疗工作,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和本制度进行。具体工作由院医务科负责。
2、开展放射诊疗的项目,必须符合法规规定的条件,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放射诊疗许可,取得许可证后必须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诊疗科目登记手续,两证项目齐全后方可以开展。
3、《放射诊疗许可证》应当悬挂在门诊大厅(或其他明显位置),接受社会监督。
4、《放射诊疗许可证》应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并定期校验,提交正、副本,放射诊疗设备、人员清单,本周期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健康检查报告和教育培训合格证明,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报告。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审管部门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
5、本院开展放射诊疗管理的情况,必须每年向许可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工作情况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放射诊疗设备、人员的变动情况,本周期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健康检查和教育培训情况,放射防护与质量控制管理与检测情况,放射事件或投诉发生与处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整改方向等内容。
6、放射诊疗场所、诊疗设备以及诊疗项目发生变更时,必须按照要求向有变更项目审批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7、如果不慎遗失《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应及时向杭州日报刊登遗失公告,并在公告30日后的一个月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办。
8、许可证不得出借。
XXX医院 年 月 日
电离辐射危害告知(贴到病人入口处)
1、人体受到放射线照射后,可能产生潜在危害;
2、非特殊需要,受孕8—15周的孕妇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其他孕期的孕妇、婴幼儿、少年儿童慎检;
3、要权衡利弊,在没有其他更好的检查方法时,才用放射线检查;
4、检查时,每次只容许1人进入机房,并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5、不得将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6、尽量要求医生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7、有权拒绝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放射诊疗影像质量控制制度
一、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2、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4、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5、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二、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三、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四、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的,应当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周密的普查方案,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五、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放射工作人员应注意合理选择胶片,以保证摄影质量,避免重复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