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9:0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

第一篇: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

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

撰写时间: 2011-08-02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 广东省政府

粤府令第160号

《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已经2011年5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72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黄华华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对军人的抚恤优待,维护抚恤优待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军人抚恤优

待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抚恤优待对象,依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

享受抚恤优待。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以下简称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统称抚恤优

待对象。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军人抚恤优待工作,保障抚恤优待对象的生活不低于

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全社会应当关怀、尊重抚恤优待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军人抚恤优待事业提供捐助。

第四条 军人抚恤优待所需经费除中央财政负担部分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分级负担,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抚恤优待工作。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履行各自的军人抚恤优待责任和义务。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军人抚恤优待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

彰和奖励。

第二章 死亡抚恤

第七条 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县级(含区、县级市,下同)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部队发出的死亡通知书之日起20日内,分别向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以下统称《证

明书》)和一次性抚恤金。

第八条 《证明书》持有人由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协商确定,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发证机关;协商不成的,按照下列顺序发放:

(一)父母(抚养人);

(二)配偶;

(三)子女(有多个子女的,发给长子或者长女);

(四)兄弟姐妹(有多个兄弟姐妹的,发给其中的长者)。

无上述规定的遗属的,不发给《证明书》。

《证明书》持有人为一人,遗失不补,必要时可以由发证机关出具相关证明。

第九条 一次性抚恤金的标准,按照国家的规定执行。

一次性抚恤金由《证明书》持有人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

门按照下列方式发放:

(一)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且对分配数额协商一致的,按照协商确定的数额发

放;协商不成的,按照人数等额发放。

(二)无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为两人以上且对分配数额协商一致的,按照协商确定的数额发放;协商不成的,按照人数等额发放。

无上述规定的遗属的,不发给一次性抚恤金。

第十条 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部队发出的死亡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对符合《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名单进行公示,对不予享受定期抚恤金的遗属应当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

民政府民政部门做好调查、审核等工作。

第十一条 对符合享受定期抚恤金条件的遗属,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定期抚恤金领取证件,凭证件领取定期抚恤金。

定期抚恤金的发放,自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当月

起计算。

第十二条 定期抚恤金的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的规定制定。

市、县(含区、县级市,下同)人民政府在不低于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前提下,制定本

地区的具体标准。

第十三条 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依靠定期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可以增发抚恤金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助,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领取定期抚恤金的抚恤优待对象是孤老或者孤儿的,应当增发抚恤金,增发部分不低于其

享受的定期抚恤金标准的30%。

第十四条 享受定期抚恤金的遗属死亡的,增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同时注销其领取定期抚恤金的证件,原享受的定期抚恤金自其

死亡后的第二个月起停发。

第三章 残疾抚恤

第十五条 残疾军人退出现役或者向政府移交的,应当自军队办理了退役手续或者移交手续后60日内,由本人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向户籍迁入地的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抚恤关系转入手续。

残疾军人户籍迁移时,应当及时向迁出、迁入地的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

部门申请办理残疾抚恤关系转移手续。

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本级民政部门需要办理的事项。

第十六条 残疾军人抚恤关系转移的,其当年的残疾抚恤金由部队或者迁出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发放,从第二年起由迁入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当地标准发放。

申请补办残疾等级评定和调整残疾等级的残疾军人,其新评定或者调整的残疾等级对应的残疾抚恤金,自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后的第二个月起发放。

第十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对依靠残疾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军人,可以增发残疾抚

恤金或者发放生活补助。

生活补助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

第十八条 分散安置的退出现役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其户籍所在地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发给护理费。

第十九条 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需要配制假肢、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的,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同意后到指定机构进行配置,所需安装配置费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担。

配置假肢的残疾军人往返路费以及轮椅、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的运费,由户籍所在地县

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担。

假肢安装调试期间的食宿费用,由残疾军人户籍所在地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适当补助,所需经费在抚恤事业费中列支。

第二十条 残疾军人死亡后,由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注销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原享受的残疾抚恤金和护理费自其死亡后的第二个月起停发。

残疾军人因病死亡,对其遗属增发残疾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的,应当在注销《中华人民

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的一个月内发放。

第四章 优 待

第二十一条 红军失散人员,无工作单位且生活困难的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长期不能参加生产劳动、生活特别困难的退伍军人,在农村的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参战或者参加核试验的军队退役人员,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条件,从审核认定后的第二个月起,由户籍所在地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定期定量补助。

定期定量补助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并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 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抚恤优待对象属于孤老的,应当增发补助,增发部分不

低于其定期定量补助标准的30%。

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抚恤优待对象属于居住在农村的孤老的,应当优先纳入农村五保供养

范围。

第二十三条 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抚恤优待对象病故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其遗属增发6个月的定期定量补助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同时注销其相关证件,原享受的定期定量

补助金自其死亡后的第二个月起停发。

第二十四条 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优待金或者给予其他优待。

对提前退出现役的义务兵,按照实际服役年限发给其家庭优待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家庭不再享受优待金:

(一)义务兵服役期满退出现役或者被选取为士官、被提拔为军队干部的;

(二)士兵从部队考入军校后,超出义务兵服现役期限的。

从地方直接招收的军事院校学员和军队文体类专业人员的,其家庭不享受优待金。

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入伍的义务兵,由征集地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规定通知入学前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家庭优待金。其他在非户籍所在地入伍的义务兵,由征集地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规定发给其家庭优待金。

第二十五条 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按照属地原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在此基础

上享受抚恤优待对象医疗补助。

第二十六条 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以及享受国家抚恤和生活补助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参战和参加核试验军队退出现役人员,按照其户籍纳入相应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确有困难的,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帮助参保。

前款规定的抚恤优待对象可以按照相关规定享受医疗缴费的财政补助、医疗费用减免或者医疗补助等优惠。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抚恤优待对象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承租廉租住房条件和购买经济适用房

条件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安排。

居住在城市的抚恤优待对象的居住房屋被拆迁的,应当优先安置。

居住在农村的抚恤优待对象住房困难的,由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

定帮助解决。

第二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接收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符合政策安排就业的复员退伍军人、部队随军家属和本单位的军属,与其他职工同等条件下,应当在安排岗位工种、班次等方面给予照顾。在企业兼并、改制实行经济性裁员中,与其他职工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

军队退役人员下岗失业后,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发给《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再就业扶

持政策。

在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军人,享受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生活福利和医疗待遇。所在单位不得因残疾将其辞退、解聘或者解除劳动关系。

第二十九条 军人子女及军队转业干部随迁子女入学,属小学的在驻军驻地和转业安置地就近入学,属初中的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学区片入学。对需要跨学区入学的,教育行政部

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予照顾解决。

第三十条 经军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随军的现役军官家属、文职干部家属、士官家属,由驻军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随军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驻军所在地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接收和妥善安置;随军前没有工作单位的,驻军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安置;对自谋职业的,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减免有关费用。

第三十一条 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或者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抚恤优待对象在办理当地有线数字电视主机收视维护业务时,享受基本收视维护费的相应减免优惠。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兴办优抚医院、光荣院,治疗或者集中供养孤老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抚恤优待对象。

第五章 社会监督与责任追究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抚恤优待对象享受抚恤优待存在异议的,有权向当地人民

政府民政部门投诉或者举报。

认为自己符合《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抚恤优待条件而未被确定为抚恤优待对象,或者认为所享受的抚恤优待与自身应当享受的抚恤优待不符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民

政部门提出申请,要求予以确认或者更改。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军人抚恤优待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行为,向其上级主管机关投诉或者举报。

第三十五条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诉或者举报的问题,受理部门应当依法进行调查、核实,及时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或者举报人。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相关法

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三十八条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抚恤优待,按照本办法有关现役军人抚恤优待的规定

执行。

因参战伤亡的民兵、民工的抚恤,因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伤亡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的抚恤,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九条 具有多重抚恤优待身份的抚恤优待对象,就高享受其中一种身份的抚恤优待。

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条 残疾军人出国(境)定居,每年如能提供一次有效居住证明的,按照当年国家公布的抚恤标准继续领取抚恤金。抚恤金由出国(境)定居前的户籍所在地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护理费和生活补助自本人户籍注销的第二个月起停发。

定居国外的,证明书由我国驻外使领馆或者使领馆认证的当地公证机关出具;定居香港地区的,证明书由内地认可的公证人出具;定居澳门地区的,证明书由内地认可的公证人或者澳门地区政府公证部门出具;定居台湾地区的,证明书由当地公证机构出具。

当年未提供上述居住证明的,从第二年起停发残疾抚恤金;停发后如能提供上述居住证明的,从提供证明后的第二年起发放残疾抚恤金。

其他抚恤优待对象出国(境)定居的,其抚恤补助金自本人户籍注销的第二个月起停发,并在当年内由户籍所在地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民政

部门备案。

第四十一条 抚恤优待相关证件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一印制,由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或

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发。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1992年1月16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广

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修订稿)

《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修订稿)》网上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09年7月14日)

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修订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保障对军人的抚恤优待,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统称抚恤优待对象,依照《条例》和相关规定享受抚恤补助待遇的抚恤优待对象统称为重点优抚对象。

第三条 军人的抚恤优待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抚恤优待对象的生活不低于所在县(含县级市、市辖区、不设县的地级市,下同)平均生活水平。

各县应当建立和落实抚恤优待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使抚恤优待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全社会应当关怀、尊重抚恤优待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第四条 军人抚恤优待所需经费除中央财政承担部分外,由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条 本省境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履行各自应尽的抚恤优待责任和义务。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军人抚恤优待事业提供捐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接收、管理社会提供的捐助,用于军人抚恤优待事业。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抚恤优待工作。

在抚恤优待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死亡抚恤

第七条 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自收到部队发出的死亡通知书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分别发给其遗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以下统称为证明书);其遗属按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享受抚恤。持证人由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协商确定,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当地民政部门;协商不成的按下列顺序核发,持证人为一人:

(一)父母(抚养人);

(二)配偶;

(三)子女(有多个子女的为其中的长者);

(四)兄弟姐妹(有多个兄弟姐妹的为其中的长者)。无上述遗属的,不予核发。

持证人确定后,不再更换。证明书遗失不补,必要时可由发证机关出具证明。第八条 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一次性抚恤金发放的标准为:

(一)烈士,80个月工资;

(二)因公牺牲军人,40个月工资;

(三)病故军人,20个月工资。

月工资或津贴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的,按照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核发。

第九条 获得荣誉称号和立功的现役军人死亡,按《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增发一次性抚恤金。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虽在服役期间荣立功勋,但在退出现役后死亡的,不增发一次性抚恤金。集体立功或获得集体荣誉称号的,个人不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第十条 一次性抚恤金由证明书持证人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方式发放:

(一)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且对分配数额协商一致的,按照协商确定的数额发放;协商不成的,按照人数等额发放;

(二)无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为两人以上且对分配数额协商一致的,按照协商确定的数额发放;协商不成的,按照人数等额发放。

无上述规定的遗属的,不发给一次性抚恤金。

第十一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发给定期抚恤金:

(一)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

(二)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

(三)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

申请享受定期抚恤金的遗属,应当到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登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符合法定条件的遗属,发给其《定期抚恤金领取证》,并从批准为烈士、确认为因公牺牲和病故之日起向遗属发放定期抚恤金。

第十二条 定期抚恤金标准,由市、县根据当地实际,本着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在不低于省规定标准的前提下,制定本地区的具体标准。

领取抚恤金的对象是孤老或孤儿的,定期抚恤金应适当增发,增发部分不低于同类优抚对象的30%。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依靠定期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长期困难的,可以增发定期抚恤金或其他形式的资助;临时困难的,给予临时补助,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十四条 享受定期抚恤金的遗属死亡后,增发6个月其生前享受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当地民政部门同时注销其领取定期抚恤金的证件并逐级报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该遗属享受的定期抚恤金自其死亡的次月起停发。

第三章 残疾抚恤

第十五条 现役军人残疾,根据残疾性质认定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因病致残。残疾的等级,根据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确定,由重到轻分为一级至十级。

第十六条 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本人应当自军队办理了退役手续或者移交手续后60日内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到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到,县级民政部门应凭证和部队或单位移送的评残档案,办理残疾军人抚恤关系迁入手续,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享受残疾抚恤金。

第十七条 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未及时评定残疾等级,退出现役后或者医疗终结满3年后,有档案记载或者有原始医疗证明的,可由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补办评定残疾等级。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同意,逐级报送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个人证明或医院事后开出的证明材料等均不能作为补办评残手续的依据。

第十八条 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残疾情况发生严重恶化,原定残疾等级与残疾情况明显不符的,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残疾军人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调整残疾等级的申请。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地级以上市民政部门指定医院组织专家进行残情鉴定,再上报到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 残疾军人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发给残疾抚恤金:

(一)残疾军人退出现役的,办理残疾抚恤关系迁入手续后,于退役的次年一月起发给。

(二)补办残疾性质认定和残疾等级评定的,自做出残疾性质认定和残疾等级评定决定的第二个月起发给;

(三)残疾情况严重恶化重新评定残疾等级的,自做出重新评定残疾等级决定的第二个月起发给。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无固定工资收入,依靠残疾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军人,可增发残疾抚恤金或发放生活补贴。残疾军人的生活补贴标准,由市、县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不低于省规定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对临时困难的残疾军人,也可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助,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二十一条 对分散安置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发给护理费。所需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护理费的标准为:

(一)因战、因公一级和二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

(二)因战、因公 和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三)因病一级至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第二十二条 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需要配制假肢、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的,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解决。

配置假肢的残疾军人往返路费和轮椅、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的运费,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报销。假肢安装调试期间的食宿费用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适当补助,所需经费在抚恤事业费中列支。

第二十三条 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致残的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凭地级以上市民政、卫生部门指定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原因证明,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并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后,其遗属可按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金标准领取一次性抚恤金,并享受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的抚恤待遇。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因病死亡,对其遗属增发12个月残疾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其中,因战、因公致残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其遗属享受病故军人遗属抚恤待遇。

第二十四条 残疾军人死亡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注销其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并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自残疾军人死亡的次月起停发残疾抚恤金和护理费。

第四章 补助优待

第二十五条 红军失散人员,无工作单位且生活困难的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长期不能参加生产劳动、生活特别困难的退伍军人,在农村的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参战或参加核试验的军队退役人员,可按照规定的条件,由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定期定量补助。

第二十六条 定期定量补助由各市、县在不低于省规定标准的前提下制定本地的具体标准,并随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提高。

享受定期定量补助对象是孤老的,应适当增发补助,增发部分不低于当地同类对象补助标准的30%。居住在农村的孤老优抚对象,应优先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

第二十七条 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优抚对象病故的,对其家庭增发6个月定期补助金作为丧葬补助,并从死亡的第二个月起,停止发放定期补助金,注销有关证件。

第二十八条 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由当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按规定发给优待金或者给予其他优待,优待标准不得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优待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对提前退役的义务兵,按实际服役年限发给其家庭优待金。

义务兵服役期满退出现役或者被选取为士官、被提拔为军队干部后,其家庭不再享受优待金。

从地方直接招收的军队院校学员和军队文体类专业人员的,其家庭不享受优待金。

士兵从部队考入军校后,超出义务兵服现役期限的,其家庭不再享受优待金。在校大学生入伍的义务兵,由征集地的民政部门按规定通知入学前原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发给其家庭优待金。其他在非户籍所在县入伍的义务兵,其家庭不享受优待金。

第二十九条 享受本办法规定的抚恤补助待遇的其他优抚对象,在享受抚恤或补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其困难程度给予适当优待,具体标准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保障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三十条 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承包的土地(山、林)等,应当保留;服现役期间,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承包合同的约定缴纳有关税费外,免除其他负担。

第三十一条 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按照属地原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在此基础上按规定享受残疾军人医疗补助,具体办法由各地在中央和省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可操作的实施办法。

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旧伤复发的医疗费用,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有工作的由工作单位解决,没有工作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解决。

第三十二条

七至十级残疾军人、享受国家抚恤和生活补助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以及参战和参加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等对象按规定纳入相应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按相关规定享受医疗缴费的财政补助、医疗费用减免或者医疗补助等优惠。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军人,享受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生活福利和医疗待遇。所在单位不得因其残疾将其辞退、解聘或者解除劳动关系。

第三十四条 重点优抚对象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承租廉租住房条件和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安排。

居住在城市的重点优抚对象的居住房屋为危房的,或者居住面积低于当地人民政府公布的居住标准的,在居住房屋被拆迁时,应当优先安置。

居住在农村的重点优抚对象住房困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按有关规定帮助解决。

第三十五条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乘坐火车、轮船、飞机、长途汽车,应予优先购票,县以上车站、港口客运站或驻军较多的站点,应设军人优先购票窗口。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乘坐市区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免费,乘坐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以及民航班机,享受减收正常票价50%的优待。各地交通运输部门、道路客运经营者和客运站经营者均有承担优待残疾军人的社会义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载或拒售残疾军人的减价票。

第三十六条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有效证件参观游览公园、博物馆、名胜古迹享受优待,具体办法由公园、博物馆、名胜古迹管理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七条 具有本省户籍及驻粤部队的残疾军人、烈士(含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遗属、在乡孤老优抚对象凭县区民政部门的证明或部队团以上单位的介绍信,连同本人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或抚恤补助证件,到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单位申请可享受有线电视主机维护费减免50%的优惠。

第三十八条 经批准随军的现役军官家属、文职干部家属、士官家属,由驻军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随军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驻军所在地人民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应当接收和妥善安置;随军前没有工作单位的,驻军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安置。

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其符合随军条件无法随军的家属,由家属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第三十九条 国家兴办优抚医院、光荣院,治疗或者集中供养孤老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抚恤优待对象。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优抚医院、光荣院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其机构、编制和经费,逐步增加投入,改善医疗和生活服务设施。

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优先接收抚恤优待对象。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依照《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予以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抚恤优待,按照本办法有关现役军人抚恤优待的规定执行;因参战伤亡的民兵、民工的抚恤,因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伤亡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的抚恤,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二条

抚恤优待对象具有多重抚恤优待身份的,按就高原则享受其中一种身份的抚恤优待。

第四十三条

抚恤优待对象户籍迁移的,本人应当及时向迁出和迁入地民政部门申报办理抚恤优待关系转移手续。当年的抚恤金、补助金、优待金由迁出地的县级民政部门发放,次年一月起由迁入地的民政部门发放。

第四十四条

残疾军人出国或前往香港、澳门、台湾定居,每年如能提供一次有效居住证明的,可按当年国家公布的抚恤标准继续领取抚恤金,由出国(境)定居前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护理费和生活补贴等补助自本人户籍注销的第二个月起停发。

定居国外的证明书,由我国驻外使领馆或经我使领馆认证的当地公证机关出具;定居香港地区的证明书,由内地认可的公证人出具;定居澳门地区的证明书由内地认可的公证人或者澳门地区政府公证部门出具;定居台湾地区的证明书由当地公证机构出具。当年未提供上述居住证明的,从第二年起停发伤残抚恤金。

其他重点优抚对象前往香港、澳门、台湾定居或者出国定居的,其抚恤补助金自本人户籍注销的第二个月起停发,并在当年内由原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五条

抚恤优待证件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印制,由户籍地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发。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1992年1月16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粤府【1992】7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四川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2-04-27 【生效日期】1992-04-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

(1992年4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8号)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保障国家对军人的抚恤和优待,激励军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献身精神,加强军队建设,根据国务院《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军人的抚恤优待工作适用《条例》和本办法。

第三条 第三条 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履行《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第四条 第四条 军人抚恤优待工作实行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制度,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使抚恤优待标准与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第五条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军人抚恤优待工作的领导,发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激励优抚对象珍惜荣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

第六条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军人抚恤优待工作。

第七条 第七条 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家属,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规定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和定期抚恤金。

定期抚恤金的具体标准,由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参照《条例》授权机关制定的基本标准并结合全省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确定。

第八条 第八条 《条例》施行以前退出现役的军人。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而未评残,有档案记载或确切证明,残请符合二级等乙级以上者,可以申请补办评残手续,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规定逐级报省民政厅审批。

《条例》施行以后退出现役并由军队评残发证的军人,档案中具有伤残证明材料、评残审批表,并持《革命伤残军人证》,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查,符合评残范围、条件及审批权限的,办理抚恤登记手续;不符合规定的,通知原评残单位妥善处理。

第九条 第九条 退出现役的革命的伤残军人,由接收安置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规定发给伤残抚恤金或伤残保健金。

第十条 第十条 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由原籍或配偶、父母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收安置。需到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治疗、休养的,由本人申请,经接收安置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行政部门报省民政府厅批准后,到指定的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治疗、休养。治疗、休养期间,伤残抚恤金由接收安置的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医疗费在接收安置地的县(市、区)公费医疗经费中列支。

原住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本人要求分散休养且伤残情形适于分散休养的,经所在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报省民政厅批准后,由原籍或配偶、父母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妥善安置。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退出现役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特等革命伤残军人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国家规定的护理费标准发给护理费:

(一)双上肢、双下肢或同侧上下肢完全失去功能,终身不能恢复者;

(二)双目失明或仅存光感者;

(三)主要脏器伤遗有严重的心、肺、肝、胃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者。

退出现役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一等革命伤残军人中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之一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国家规定的护理费标准的75%发给护理费。

领取伤残保健金的离退休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由发给离退休费的单位按照本规定发给护理费。

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在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治疗、休养期间,停发护理费。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机关、事业单位被撤销或企业关闭、破产后,其革命伤残军人由原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妥善安置;无上级主管部门的,由原单位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劳动、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妥善安置。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户籍在农村的服现役义务的家属,由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发给优待金。优待金在乡镇统筹费中开支。优待金的标准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本办法第四条和《四川省农民负担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二)项的规定确定。在职入伍服现役义务兵的家属,由原单位每年按本人入伍时标准工资的二分之一发给优待金。

非户籍所在地入伍的义务兵的家属不发优待金。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优待金按照兵役法规定的义务兵服役的期限发给。超期服役有部队团以上单位书面通知的,可继续发给优待金;没有书面通知的,停止发给优待金。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户籍在农村的革命烈士家属和革命伤残军人,免出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户籍在农村的优抚对象生产生活有困难时,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应组织村民予以帮助。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服现役军人的家属和带病回乡的复员退伍军人,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并无力支付医疗费的,由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酌情减免。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和在乡退伍红军、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的治病费用,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财政、卫生行政部门在公费医疗经费中解决;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军人的治病费用,由所在单位解决。均不得把医疗费包干给个人。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革命伤残军人乘坐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国内民航客机,凭《革命伤残军人证》准予优先购票,并按规定享受票价优待;在本省浏览公园、风景名胜区和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凭《革命伤残军人证》免收门票和车票。

革命伤残军人自用代步手摇三轮车等辅助器械予以免费托运。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户籍在农村的革命烈士家属符合招工条件的,由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安排其中一人在城镇国营或集体企业就业。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优抚对象在与其他人员同等条件下,享受下列优先权:

(一)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录用职工;

(二)学校减免学杂费,评定助学金;

(三)发放贷款、社会救济款物;

(四)供应各种农用生产资料;

(五)分配住房及购买公有房屋;

(六)农村建房用地及建筑材料的供应。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革命烈士子女、革命伤残军人报考中等以上学校,录取的文化和身体条件适当放宽。具体办法由省教育委员会规定。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对截留、挪用、贪污优抚经费或克扣抚恤金、优待金的责任人,由所在单位或有关主管部门、监察机关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不按本规定发给抚恤金的,抚恤对象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实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军人抚恤优待办法-地方政府规章

法律家

第五篇:北京市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

北京市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

《北京市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已经2005年12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 王岐山

二○○六年一月十四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以下简称现役军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享受优待。

具有本市户籍的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复员军人、退伍军人和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享受抚恤优待。

第三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由本市负担的军人抚恤优待所需经费。军人抚恤优待经费应当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四条军人的抚恤优待,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本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建立抚恤补助优待标准的科学增长机制。

全社会应当关怀、尊重抚恤优待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第五条市和区、县民政部门是本市军人抚恤优待工作的主管部门。

本市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人事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军人抚恤优待工作。

第二章 死亡抚恤

第六条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由收到军队通知的区、县民政部门在军人遗属协商确定持证人后,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以下简称证明书);协商不成的,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发给证明书。

第七条一次性抚恤金由证明书持证人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方式发放:

(一)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且对分配数额协商一致的,按照协商确定的数额发放;协商不成的,按照人数等额发放;

(二)无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为两人以上且对分配数额协商一致的,按照协商确定的数额发放;协商不成的,按照人数等额发放。

无前款规定的遗属的,不发给一次性抚恤金。

第八条要求享受定期抚恤金的遗属,应当到其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部门办理登记。区、县民政部门应当自办理登记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发给《北京市定期抚恤金领取证》;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不发给《北京市定期抚恤金领取证》,并书面说明理由。

遗属凭《北京市定期抚恤金领取证》领取定期抚恤金。第九条享受定期抚恤金的遗属死亡的,增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区、县民政部门应当注销其《北京市定期抚恤金领取证》。该遗属享受的定期抚恤金自其死亡的次月起停发。第三章 残疾抚恤

第十条残疾军人退出现役的,本人应当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和残疾抚恤转移手续,到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部门办理残疾抚恤关系迁入手续,并从次年一月起按照规定享受残疾抚恤金。

第十一条军人在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且军队未及时认定残疾性质和评定残疾等级的,在退出现役后,可以向市民政部门要求认定残疾性质和补办评定残疾等级。

第十二条退出现役的军人申请认定残疾性质和补办评定残疾等级的,本人(精神病患者的利害关系人)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认定残疾性质和补办评定残疾等级申请表;

(二)身份证、户口簿;

(三)退伍证明;

(四)近期两寸免冠彩色照片;

(五)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的档案记载或者军队军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出具的原始医疗证明。

第十三条区、县民政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通知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残疾情况检查。医院组织医疗卫生专家小组根据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出具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区、县民政部门应当在收到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将全部材料报送市民政部门。

市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区、县民政部门报送的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根据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对符合评定残疾等级条件的认定残疾性质和评定残疾等级,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不符合评定残疾等级条件的,书面告知理由。

第十四条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残疾情况发生严重恶化,原定残疾等级与残疾情况明显不符的,本人(精神病患者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残疾军人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部门提出调整残疾等级的申请。

第十五条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申请调整残疾等级的,本人(精神病患者的利害关系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调整残疾等级申请表;

(二)身份证、户口簿;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

(四)近期残疾病历材料。

第十六条区、县民政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通知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残疾情况检查。医院组织医疗卫生专家小组根据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出具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区、县民政部门应当在收到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将全部材料报送市民政部门。

市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区、县民政部门报送的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根据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对符合调整残疾等级条件的予以调整残疾等级;不符合调整残疾等级条件的,书面告知理由。

第十七条残疾抚恤金由残疾军人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发放:

(一)残疾军人退出现役的,自办结残疾抚恤关系转移手续的次年一月起计发;

(二)在本市补办评定残疾等级的,自作出评定残疾等级决定的当月起计发;

(三)在本市调整残疾等级的,自作出变更残疾等级决定的当月起计发。

第十八条残疾军人死亡的,由市民政部门注销其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区、县民政部门自残疾军人死亡的次月起停发残疾抚恤金。

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致残的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由发给其残疾抚恤金的区、县民政部门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其遗属享受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抚恤待遇。

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由发给其残疾抚恤金的区、县民政部门对其遗属增发12个月的残疾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因战、因公致残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其遗属享受病故军人遗属抚恤待遇。

第十九条本市分散安置的退出现役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护理费,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部门按照《条例》规定的标准发放。

对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其护理费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工伤保险支付的护理费标准低于民政部门的护理费标准的,其差额部分由残疾军人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部门补足。

第四章 优 待

第二十条在本市入伍的义务兵以及考入外省市全日制高等院校的本市户籍大学生在当地入伍的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享受优待金。

优待金标准和发放管理办法由市民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复员军人生活困难的,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部门依法给予定期定量补助;对依靠定期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对依靠残疾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军人和生活困难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区、县民政部门可以增发抚恤补助金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助,保障抚恤优待对象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复员军人和生活困难享受补助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死亡的,补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补助,作为丧葬补助费。

第二十二条下列抚恤优待对象可以享受医疗优惠待遇:

(一)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二)享受定期定量补助金的复员军人;

(三)长期享受补助的退出现役的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需要享受医疗优惠待遇的抚恤优待对象应当到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部门办理登记,区、县民政部门核实后发给由市民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疗优惠凭证。

享受医疗优惠待遇的对象应当到区、县人民政府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所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由区、县民政部门按照本市规定标准予以支付。

第二十三条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优先购票乘坐火车、轮船、长途车以及民航班机;残疾军人享受正常票价50%的优待。

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义务兵凭《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证》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

第二十四条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有效证件游览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园的,免收门票。

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义务兵凭《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证》参观游览本市所属的博物馆、名胜古迹的,免收门票。

第二十五条退役士兵、残疾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现役军人子女,按照《条例》和有关规定享受教育优待。

第二十六条城镇抚恤优待对象住房有困难的,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廉租住房待遇。

农村抚恤优待对象住房困难、本人无能力改建现有危房的,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帮助解决。

第二十七条本市兴办光荣院,集中供养孤老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抚恤优待对象。

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优先接收抚恤优待对象。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接收抚恤优待对象的,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本市抚恤优待对象在迁移户籍时,应当同时办理抚恤优待关系转移手续。迁出地的区、县民政部门负责发放当年的抚恤补助金,迁入地的区、县民政部门自抚恤优待关系转移后次年起发给抚恤补助金。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抚恤优待,按照本办法有关现役军人抚恤优待的规定执行。

因参战伤亡的民兵、民工的抚恤,因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伤亡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的抚恤,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1990年5月30日发布的《北京市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贵州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小编推荐)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22号 《贵州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已经2010年12月21日省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赵克志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江苏省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96号 《江苏省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已于2014年10月17日经省人民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李学勇 20......

    河南省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范文)

    河南省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 2007年01月23日 15时28分 179 主题分类: 其他主题 “军人抚恤”河南省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01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 (2010年10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

    河南省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101号 《河南省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李成玉 二○○六年十二月八日......

    《山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征求意见稿[五篇模版]

    山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国家对军人的抚恤优待,激励军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献身精神,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

    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人民警察的抚恤优待工作,激励人民警察的奉献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国家有关优抚法规、政策,制定本办法。......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释义 【条例章节】:第一章 总则 【条文释义】: 一、第二条所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正在服现役的军官(含由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