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无缝对接交通基础条件

时间:2019-05-14 09:4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无缝对接交通基础条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无缝对接交通基础条件》。

第一篇:为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无缝对接交通基础条件

承接产业转移 构建东向交通的无缝对接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最近国务院同意编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规划,这实际上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根据规划,由合肥、宣城等皖江9市组成的城市带将与“长三角”率先实现“无缝对接”。这将为我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提供重要平台,规划目标要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中西部地区体制机制最优、产业集中度最高、投资强度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我市由此提出要“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现宣城科学发展新跨越”,并明确提出要建设宣城市在泛长三角区域中“三基地一枢纽”的地位。其中“一枢纽”即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这个枢纽有三层意思,即综合交通的枢纽;物流中心;承接产业转移承东启西的枢纽。

我县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与苏浙两个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相邻的县,毋庸置疑的要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排头兵。在迎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区位优势,也是我县应该打出的第一张牌。我省东向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构建与苏浙毗邻地区交通的无缝对接。在当前形势下,我县所要做好的产业转移承接对象主要是指国内的、核心是长三角的,因此,作为实施东向发展的战略前沿、东中部地区连接的重要陆上走

廊,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必须将实现东向交通发展的无缝对接作为优先工作。这主要是基于:

打造无缝对接的东向发展交通网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硬件。大规模的产业链式转移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我们的主动性,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要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必须要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是科学的承接,而不是盲目的承接,“良禽择木而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交通条件是投资环境的基础硬件,是一个地区招商引资的第一名片。客从东来,如果呈现的是一个与苏浙毗邻地区巨大的交通差距,在“汽车跳,广德到”的窘境下,其他的优势条件都会蒙上阴影,显得微不足道。顺适、便捷的交通条件是提升产业发展效率、降低发展成本的根本保证。

打造无缝对接的东向发展交通网是构建产业转移平台的先决条件。

产业转移是产业要素分散与集聚的过程,通过降低运输和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是转移的根本动力。对“长三角”地区来说,由于传统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需要寻求向外扩散,这是要素向外扩散转移的过程;而对“泛长三角”地区来说,就是一次产业集聚过程,是生产要素的累积和重新配置过程,那些产业相互关联的企业又会重新集聚在一起。产业要素的集聚取决于运输成本、技术服务与配套能力的大小。主动承

接产业转移,我县就必须要抓住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链这一关键环节,在区域内产业整合的基础上,向区外拓展产业链,带动本县的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经济结构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跨越。只有打造便捷的运输条件,才能在从承接到跨越的大潮中赢得主动,跃上与长三角互动发展的新平台。

打造无缝对接的东向发展交通网是构建现代物流业的根本前提。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其主要特征反映在功能集成化、反应快速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等方面。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有利于缩短经济联系空间,有利减少流通费用。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生产和流通的基础、是第三利润的源泉。现代物流业是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的动力源泉,然而没有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作依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传统产业是长三角产业升级、“腾笼换鸟”的首选,我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不可能全面精选高精尖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更能体现我县的优势成本,而畅通的大宗货物运输更是传统产业的生存要道。根据初步统计,我县85%以上的省际物流面向长三角。因此,打造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强大的货物运输能力是我县承接东部传统产业转移的根本保证。

打造无缝对接的东向发展交通网是发挥我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长三角”向外产业转移,应该说我县占有地利、天时的优势。我县区位优势在中部地区同类县市相比而言最强,在中部省份中最靠东部,并且位于“泛长三角”的核心区界内,加之相对较好的土地、资源、环境、劳力等承载力,因而成为“长三角”产业向外扩散的首选地。最近两年,大批长三角企业入驻我县,产业转移势头越来越强。

在当前形势下,长三角产业转移客观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即是要求转移地必须跟进产业配套能力。从理论上分析,区位和自然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我县地理位置、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对于由东部地区迁入的企业来说,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比起其他中部各县,应拥有更大的优势。打造便捷的交通网络,实现与东部地区的无缝对接是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此外,打造无缝对接的东向发展交通网也是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快速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关键所在。综上,加快发展我县的交通网络,构建无缝对接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县承接产业转移的不二选择和基础工作。鉴于上述实施东向交通无缝对接对承接产业转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就其任务和形势分析如下:

一、我县实施东向交通无缝对接的主要任务

我县东北部与江苏宜兴、溧阳接壤,东南部紧依浙江长兴、安吉。由于地理地形条件限制,我县与苏浙毗邻县市均为陆上交通联系,其中宣杭铁路已于“十五”末建成复线,近期正在做电气化改造的论证。在公路方面,目前,与江苏宜兴沟通的有省道S215线宜黄公路,现状等级为二级公路,宜兴境内为一级公路。与溧阳接壤的有省道S230线,现状为二级公路,溧阳境内除边界段5公里为二级公路外,其余直抵镇江方向均为一级公路。与溧阳接壤的还有县道X040金流线,现状等级为三级公路,溧阳境内除边界段6公里为三级公路外,达到县城的其余路段均为一级公路。与长兴县接壤的道路主要有申苏浙皖高速公路(G50沪渝高速)、老318国道、浙江10省道皖苏连接线,其中老318国道正拟按照一级公路建设同标准对接,浙江10省道皖苏连接线我县境内仅4公里,即将建成通车,但不无遗憾的是通车之时也是我省公路自我矮化之时,其浙江境内为一级公路,进入我县却即为二级公路。与安吉对接的公路主要有县道X031广安公路、X034前焦路、X042祠高路,目前,双方对接段基本同标准,为三、四级公路。

环顾我县毗邻的苏浙县市,其现状交通网均十分发达,已居全国前列,其中长兴县提出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乡乡通高速;溧阳市提出到“十一五”末,实现所有通往乡镇的县道建成为一级公路;宜兴市更是要建成环太湖流域最发达的立体现代交通网;安吉县也不甘落后,其提出要打造杭州一小时通达的都市

化便捷交通网。但他们的优先发展方向均为沪、宁、杭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和经济圈,对与内地、中部地区的交通联系除国家干线公路网建设外,多以通为主。对此,我县积极推动,主动联系,提出了在2020年前与苏浙毗邻县市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的构想,主要有:与长兴有G50沪渝高速、318线一级公路、浙江10省道皖苏连接线二级公路;与宜兴,改造S215省道宜兴至广德段为一级公路,并积极推动建设宜黄高速公路;与溧阳,建成S01溧广高速公路,改造X040金流路为二级公路;与安吉,延长现S230省道至卢村上堡,并全路段改造为二级公路。上述项目经多方联动,取得共识,并相互列入规划。上述工程累计需要改造里程将达110公里以上,建设资金将超过25亿元,其中需要我县配套资金亦高达8亿元以上。

二、我县实施东向交通无缝对接的有利条件

在我县提出的东向交通对接项目中,26公里已经启动,4公里已基本建成,19公里已列入相关计划,其余多已纳入中长期建设规划或发展纲要。构建上述项目,我县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政策环境。主要体现在:一是有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东向发展的政策推动,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主动构建与苏浙毗邻县市的交通无缝对接,将在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项目支持,加大资金补助力度;二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项目支持,我市提出的“三基地一枢纽”的建设目标更是重点依托交通建设。三是县委县政府“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坚定意

志。“十五”后三年以来,我县举全县之力对外打通出口、对内畅通循环,累计完成地方投资5亿多元,通行条件彻底改善,交通面貌日新月异,并对交通改善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哺交通建设的良性循环有了深切的体会。在新的时期,县委县政府始终咬定构建皖东南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这一目标不放松,继续狠抓项目推动,强化资金调度,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对内狠挖潜力,这将成为我县东向交通发展最为有力的政治保证。四是我县与苏浙毗邻县市交通对接线路较为有利的建设基础。通过“十五”后三年以来的持续大力的交通建设,我县骨干路网已基本建成,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始终处于全省前列,这为下一轮的改造打造了较好的线形、老路利用等基础。同时,我县拥有十分丰富的筑路材料资源,此外,我县地形地貌起伏较为缓和、地质构造比较稳定,这也是控制建设成本的有利因素。

三、我县实施东向交通无缝对接的主要困难

一是我省交通管理体制的约束。我省交通管理实行条块分割。作为地方,对区域交通尤其是干线公路的发展只有建议权,至多做好项目争取、征迁配套、环境保障等工作,对路网规划、建设标准的确立等关键工作影响有限。对于东向发展的交通干线公路建设,我县已多次向上级交通部门提出建议,但项目的落实情况不甚理想。二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东向发展战略”和

“扩权县”等所谓政策利好缺乏具体措施,尤其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真金白银”的鼓励和推动,或者说有

些措施在具体的相关产业、相关部门难以落实。三是我县缺少交通建设资金融筹的运营平台。多年来,我县在交通建设上,只有直接的资金投入,没有现实的资金回报,没有收费公路,没有可运作的实体资产,缺乏交通建设的筹融资渠道。四是项目建设的管理力量薄弱。由于人才和技术储备不足,加之客观的以小打小闹为主的项目建设实际,我县没有一个分工合理、专业协同、眼光开阔、敢于创新的交通建设大项目管理团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打造东向交通建设大项目管理的需要。五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我县物流业规模小、形式单一,且局限于整个流程某一段,缺乏一体化服务供应商,没有形成社会化供应链,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境内没有水运的低成本优势,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滞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里程占全县公路总里程比重还不足2%,物流业发展的硬件“瓶颈”明显存在。由于远离沿海港口,公路、铁路出海路程较远,物流成本明显较毗邻的苏浙地区高,加上港口和铁路搬运、装卸等服务收费较高,更增加了外商投资的成本,使很多外商望而却步。物流业发展不足,也反过来抑制了交通建设的旺盛需求。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服务功能

定位,坚持“建管养运” 并举,努力践行“三个服务”,着力提高交通综合服务能力,为我县的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认真践职履责。对于上述分析的我县东向交通发展的现实而艰巨的任务,有利的条件、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积极予以应对,主动担责,科学实施,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当前应做好的主要工作:

一是认真编制我县交通发展中长期规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紧紧围绕县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推进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广德”的主题发展目标,积极认真编制我县东向交通发展中长期规划,自觉加快交通发展,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规模化程度,为经济社会全局的发展增创新优势、提供新动力、拓展新领域,形成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形成我县经济社会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二是积极谋划“十二五”交通实施规划,实现有机衔接。

以推进骨干路网建设优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程,大力实施快速出省通道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便捷度、舒适度,不断增加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快速通达能力,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注重交通网络、枢纽的衔接和协调,以整体效益更大、比例结构更优的目标,积极谋划“十二五”交通实施规划,实现有机衔接。

三是结合大部制改革,着力推进物流业发展,提升服务能力。

紧跟大部制改革进程,切实加强交通行业的管理工作,变需求压力为发展动力,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管理能力,着力推进物流业发展,积极打造现代物流产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出台《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有利契机,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要培育具有较高服务水平、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重点推动我县矿产、农产品、建材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并加快发展面向长三角的大区域物流。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要为市场主体和资源、信息、技术、人才、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畅通流动创造条件。努力为我县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有成本优势、有完善的配送体系的物流网络。

此外,为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东向交通无缝对接,还要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既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也要自我负重加压,当前,通过实施BT工程等形式筹措建设资金也是加快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

二○○九年四月

第二篇: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推进园区跨越发展

——明光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阚乃成吴家德

近年来,明光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举全市之力建设工业园区”的战略决策,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工业园区建设热潮,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目前已初具规模。特别是2010年以来,园区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把园区建设大跨越作为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落脚点,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园区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2006-2010年,是工业园区建设和快速发展的五年,伴随着一批重大项目、亿元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的竞相入园,一期10平方公里的建设任务已完成,扩园开发正在全面展开,工业园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工业园区管委会严格按照“完善一期,建设二期,开拓三期”园区发展思路,倒排工期,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提升园区载体功能,园区建设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经济呈现“量效”双增,各项指标均望完成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大幅递增。2008年,园区完成工业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95.8%;实现税收3615万元,同比增长160%。2009年,完成工业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96.4%;实现税收6030万元,同比增长66.8%。2010年,1-9月份完成工业产值14.22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销售收入13.86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税收7100万元,同比增长75%;出口创汇5773万元,同比增长10%。投产企业效益均好于去年同期。2009全市纳税额前30家单位中,园区企业有14家,其中三友电子公司2009年纳税1616万元,成为明光市纳税大户。2010年园区将坚决完成年初制定的“四个翻番”目标任务。目前园区企业安排就业6000多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同步提升。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园区面貌日新月异。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在十一五期间,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近7亿元,在完成体育路、洪武路、柳湾路、灵迹路、嘉山路、明珠路等田字型道路框架的基础上,加快实施灵迹路向池河、中宁路向化肥厂、建材大市场向灵迹路延伸工程建设,拉开园区西部框架;加快实施体育路和明珠路向外环延伸建设,拉开园区东部框架,东中西连成一体,建成 “七纵四横” ”道路网20公里,绿化、1亮化、水电、管网工程同步配套;东西2个排涝站、污水提升泵站、固废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修建了2个排涝站、1个污水提升泵站、1个固废处理中心、1个加气站、1个110KV变电所等配套设施,全部实现“七通一平”,保证了入园企业建设生产需要。

(三)政策落实到位,软环境建设日臻成熟。

近年来,明光工业园区注重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建设,不断提高为外来投资者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并把园区作为明光服务的窗口,全力亲商、助商、安商,完善修订了《企业入园管理试行办法》,园区管理工作开始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在项目入驻上,市政府成立项目入驻审批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审批项目入驻。在入驻项目服务上,坚持一个项目引入,一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套机制保障。在建章立制上,进一步理顺办事程序,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压缩时限,再造办事流程。园区管委会实行了工作人员联系企业制度,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建设中的矛盾问题,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定期召开园区形势分析汇报会,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同时建立健全企业服务和管理档案,便于开展服务。

(四)园区面积倍增,总体建设进展顺利。

2009年以来,按照“完善一期、建设二期、规划三期”,注重抓好园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规划,科学规划、集约用地,园区发展进一步提速。园区一期建成4平方公里,二期建成后已达到10平方公里,今年将跨过高速建设新扩区,完成2个平方公里的“五通一平”,园区面积将达到12平方公里以上,较2008年扩大3倍。

(五)招商引资显现成效,入园项目突破百家。

截止目前入园项目116家,比2009年底新增59家,2010年半年入园企业总数超过前6年之和,企业入园的态势强劲,势头迅猛。116家中,建成投产43家,在建44家,29家正在做入园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单体投资超亿元的项目26个,已经投产的有5家(明光三友电子、滁州润海甜叶菊高科、安徽榄菊、浩淼消防科技、屹州铜业),在建的有11家(高盛科技材料、丰亿电子、盛辉电器、安徽暨阳新型建材、龙利得包装、茶叶瓜子机械设备、华帅农业科技、正点科技、裕盛金属材料、万超工贸、汉龙工贸)。投产的规模企业中,总投资8个亿的安徽榄菊一期蚊香生产线已经进入生产阶段,二期洗洁精项目主体工程将于2011年3月份完工投产,三期汽雾剂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中。明光义乌工业园签约项目45家,其中:在建25家,另有10多家项目拟到新扩区选址建设。

(六)稳步推进园区建设,产业集聚雏形初现。

2009年以来,明光工业园区牢牢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黄金机遇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努力把明光打造成长三角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的总体思路,立足“科技型、外向型、生态型”的发展定位,通过不懈努力,园区初步形成了以永言水产、润海甜叶菊、桂花面粉、鸿远油脂、恋尚你食品等为主导的食品饮料产业;以浩淼消防、三友电子、华信电子、众力铸造、瑞丰五金为主导的机械电子产业;以甚泰服装、希安琦玩具、天梭纺织、莱莉服装、陆玖纺织、甲青制服、卡乐诗服饰、光华制衣、安徽喜洋洋儿童用品等为主导的服装玩具产业;以瑞尔非金属材料、华慧微晶铸石、安徽高盛材料、丰亿电子为主导的新型材料产业;以明美矿物、弘宇硅砂为主导的矿产加工产业;以榄菊日化、金庄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家用日化产业等六大支柱主导产业。同时,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目前,园区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示范效应逐步凸现。

(七)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节能减排工作布署,狠抓节能减排工作:

1、指导科技企业制定节能降耗计划,落实节能工作措施;

2、着力研究开发和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生产节能产品,提高生产效益;

3、制定科学的调度计划,维持企业生产,保证节能减排措施落实。

三、明光市工业园区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园区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产业不聚集,产业化布局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2、部分企业厂区内未填满布实,有些企业投资强度未能达到协议要求;

3、在建企业进展不快,未能按序时进度推进;

4、用地指标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项目不能及时落地;

5、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企业难能满负荷达产达效。

三、明光工业园区在建设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夯实建设基础

为夯实园区建设基础,按照“适度超前、梯度推进”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开展了园区规划工作。

1、编制园区新扩区总体规划。积极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合理确定园区未来5—10年的开发建设范围及开发建设时序。力争到2015年,园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60平方公里。

2、编制专项建设规划。在编制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园区道路、管网、通讯、仓储物流、公共交通、政府公共服务设施、园区教育文化及其它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等专项建设规划,促进园区规划与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3、编制功能分区规划。统筹考虑产业布局、项目落点,突出产业特色,注重功能分区,编制分区规划,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园、产业转移承接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园、矿产品精深加工园。

(二)改善环境,完善园区功能

1、强化企业服务管理。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切入点,着力打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三最四低”发展环境,努力建立主动服务不推诿、协调服务不扯皮、高效服务不拖拉、廉洁服务不设卡的高效、快捷服务体系。在项目入驻上,成立项目入驻审批领导小组,定期审批项目入驻。在入驻项目服务上,坚持一个项目引入,一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套机制保障。在建章立制上,进一步理顺办事程序,进一步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压缩时限,再造办事流程。园区管委会实行了工作人员联系企业制度,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定期召开经营形势分析汇报会,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同时,建立由组织、纪检等部门组成的重点项目协调督查组,主要对重点项目引资额、建设序时进度、投资强度等进行跟踪督查,促使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2、做好项目用地保障。为保证入园项目能按时供地、按时开工,按照“统一规划、分期收储、统一供地、分片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通过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滚动收储项目建设用地,提高熟地供应能力。

3、加快园区基础建设。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五通一平”的基本要求,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投入、争取上级支持等多种渠道广泛筹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形成开发框架,提升配套水平,增强承载功能,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三)培育特色,打造产业集群

围绕明光市委、市政府“努力把明光打造成长三角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的总体思路,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集中力量发展食品饮料、日用化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矿产加工、服装玩具六大主导产业,逐步配套、延伸链条。通过不懈努力,园区初步形成了以永言水产、润海甜叶菊、桂花面粉、鸿远油脂、恋尚你食品等为主导的食品饮料产业;以榄菊日化、金庄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家用日化产业;以浩淼消防、三友电子、华信电子、众力铸造、瑞丰五金为主导的机械电子产业;以瑞尔非金属材料、华慧微晶铸石、安徽高盛材料、丰亿电子为主导的新型材料产业;以明美矿物、弘宇硅砂为主导的矿产加工产业;以甚泰服装、希安琦玩具、天梭纺织、莱莉服装、陆玖纺织、甲青制服、卡乐诗服饰、光华制衣、安徽喜洋洋儿童用品等为主导的服装玩具产业。同时,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园区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示范效应逐步凸现。2010年1-8月,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0.63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销售产值9.24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税收4800万元,同比增长31%,出口创汇5072万元,同比增长10%。

(四)全力招商,推进项目建设

园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依托资源引龙头,依托龙头引配套”的思路,面向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地区招商引资,围绕入园重大产业项目和优势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关联项目和关联产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完善自我配套,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同时,积极探索“合作共建”“飞地经济”的共建新模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实现双赢。经过努力,已成功建成“明光义乌工业园”。现已签约浙江义乌项目45家,协议总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已入驻项目30家,其中开工建设23家,另有7家正在做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近期,还将有一批浙江金华地区客商前来明光工业园区新扩区考察、洽谈。在全力招商引资的同时,园区狠抓项目推进,加快园区发展。严格执行大项目建设“四个一”推进机制,围绕合同履约率、资金到帐率、项目开工率、竣工投产率,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完善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用工等方面的要素制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难题,促进项目早落户、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积极推行在建项目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明确建设工期、质量标准,强化项目责任。深入推进园区项目建设旬调度工作,由市委主要领导每10天对园区的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一次调度点评。加强效能督查,确保项目实施能快则快,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五)扩区增容,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大思路谋划、大手笔运作,加快工业园区扩区增容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拓展发展空间。跨过宁洛高速开辟工业园区新扩区,在目前园区1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到2015年,园区新增面积30平方公里,达到40平方公里;2020年园区再新增面积20平方公里,达到60平方公里。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着力完善园区新扩区的配套功能,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底前,新扩区将完成3平方公里的征地拆迁任务,道路、供电、供水、燃气、电信等配套工程形成雏形,年底要有20多个项目选址。

在明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明光工业园区制定了“十二五”规划,为园区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我们相信,在国家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政策鼓舞下,明光工业园区抢抓机遇,立足实际,超前谋划,一定会实现超常发展、跨越式发展。

陈主任你好:2010年底,我们对明光工业园区进行了一

些调研,形成了这篇报告。由于时间仓促,报告可能不

太成熟,敬请指正。这篇报告在明光市调研报告评比中

获二等奖。

吴家德

2011年3月10日

第三篇:关于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对接想法

关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对接想法

一、抓实“谋划点”,强化区域规划编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编制中坚持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导向,在明确区域战略定位、进一步优化首都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三地的比较优势,重点就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布局、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区域合作发展机制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

尽快编制完善西港搬迁总体规划,研究解决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产力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此外,还要结合区内承接产业总体规划,做好西港搬迁内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承接规划。

二、抓实“承接点”,搞好产业转移平台

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平台。为强化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聚集支撑。制定出台符合西港搬迁实际的“推进产业聚集发展的若干扶持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信息、技术、资金上给予倾斜,在鼓励现有央企增资扩股的同时,重点向北京央企推介同类型企业,搭建合作桥梁。实施“园中园”发展战略,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尽快拿出区域布局和产业规划总体方案。

二是加速拓展空间。西港搬迁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优区域在

临港物流园区,但摆放项目用地所剩无几,发展空间受阻。为此,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三件事。首先,协调市规划部门,下大力推动“大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审批,实现与全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尽快取得省与国家批复;其次,推动物流园区向东发展,将扩区工作早日提上日程。再次,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建设,不断扩大园区开发面积,为引进和承接京津龙头项目、培育龙头企业集团腾出空间。

二、找准“对接点”,确定承接产业重点

在认真分析研究京津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关于承接京津外溢产业的指导意见》,结合西港搬迁自身优势、特点,找好对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更好地实现产业对接。

一是依托现有产业优势,积极承接关联配套产业。就海港区来看,在玻璃制造及深加工、金属压延、食品生产等产业具有一定优势,具备配套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西港搬迁将以自身优势产业为依托,着眼产业关联配套和产业链条延伸,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积极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转移企业,与金海粮油公司、中外运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实现就地配套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配套,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格局。

二是依托区位环境优势,积极承接临港工业及环保产业。一方面,充分发挥“近海临港”的区位优势,打造港口腹地的良好承接平台,重点引进适合港口运输、大进大出、两头在外

或一头的临港加工产业项目,提高加工贸易产业的比重。另一方面,以高端商务为主,重点引进文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承接的项目。

三是依托人才技术优势,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产业转移,正从一般加工项目逐步向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延伸,从传统投资建厂逐步发展到技术转让和研发转移。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2013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各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增长10%,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区,具备了一定的人才技术基础。为此,我们将侧重承接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快引进具有规模优势、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

三、提升“着力点”,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归根结底还是要体现在招商上、落实到项目上,以及优化环境上。接下来,我们要在重点在这三个方面花更大力气。

一是突出计划性,强化储备谋项目。按照我区“一中心三基地”产业定位,对现有园区企业进行全面梳理,找出产业链中重大缺失项目,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心策划一批符合西港新城区、东扩港区发展实际、与北京、天津产业对接、与国家产业优化升级、结构调整和投资政策相吻合的产业转移项目,建立专门的项目储备库。

二是突出敏锐性,强化招商引项目。将与我区达成了合作

共识的驻京央企、知名民企、外企以及教育、科研、医疗、养老、体育等机构,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大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利用好产业链式招商、合作伙伴式招商、朋友关系式招商等。以园区优势骨干企业和高成长科技型企业为依托,谋划包装项目,在交通、工程、环保、专用装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吸引和承接符合西港搬迁发展定位的项目。充分利用西港搬迁指挥部门户网站,将西港新城区、临港物流园区的投资环境、招商动态、招商项目等进行发布,同时依托网站,尝试开展网络招商;积极参加全国各种大型经贸洽谈活动和我区自办的秦皇望海祈福文化旅游节活动,通过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报纸网络推介等多种形式,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宣传推介西港搬迁。

三是突出时效性,强化服务上项目。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针对每一个意向项目,都要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加以推进和服务。此外,还要在软环境建设上狠下功夫,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全力做好咨询、核准、备案等工作,在办事规则上能通即通,能快则快,积极帮助转移企业降低商务成本。要不断加强政务服务代办制等办法,为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提供量身打造的服务,让他们感到在秦皇岛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周到。

第四篇:2012承接产业转移交通工作汇报

承接产业转移交通运输工作情况汇报

市交通运输局(2012年7月 日)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速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决策,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根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努力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工作情况

根据市第四次常代会交通发展有关决定事项和市委《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定》,为全面构筑“对外大畅通、对内大循环”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将永州建成“湘粤桂省际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我们多次召开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相应的工作措施。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全力以赴,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为争取一些重大的关键性项目,我们多次陪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省里衔接汇报,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祁 道高速列入了“十二五”全省高速公路规划项目,前段时间重点向省里争取将祁道高速公路进入省“十二五”开工项目并由省里负责实施,目前省里还没有明确表态,仍需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国省干线项目,我们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项目里程达到1242公里(其中规划新开工项目里程742公里,“十一五”续建项目500公里),点全省总规划里程的8%;进入省里实施方案的825公里,占全省实施方案里程的8.2%。另外,今年争取到G322永州全线按标准二级路改造,为全市干线公路路网提质改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农村公路建设,全省“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共35000公里,我市争取到并已通过的规划4064公里,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强。争取到“十二五”规划渡改桥、危桥改造706座,计5.6亿元,为全省的十分之一。水运项目,省里“十二五”规划原来将湘江永州至松柏三级航道改扩建项目作为预备项目,经过我们的争取,省里已同意将该项目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工项目,省交通运输厅邹和平副厅长明确表态支持永州水运建设,并表示将向交通运输部争取,将我市零陵、冷水滩、祁阳等3个千吨级港口与航道改造项目捆绑实施。这对于减轻我市水运项目配套资金压力将起着关健性作用。同时,我们配合交通运输部和省里开展了湘桂运河项目规划调研,湖南段总投资达300多亿元的湘桂运河项目已列入省里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是突出重点,开展交通三年大会战 针对我交通基础设施总体比较落后这一现状,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2到2014年,在全市开展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着力解决当前交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水运项目建设,重点解决干线公路开工率不高、建设进度迟缓的问题。我们按照大会战的部署,全面启动并组织实施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主要抓了四项工作:

(一)强化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了《永州市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工作职责》和《永州市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认真做好综合、统计等基础性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强化组织调度。先后组织召开指挥部成员单位会议、国省干线公路2012年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协调会、全市干线公路项目建设单位座谈会、全市交通建设会战办主任和联络员工作会议等10余次,有力推动了各建设项目进程。

(三)强化督查考核。按照《关于永州市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4月9日至13日,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分南、北两组对各县区一季度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开展情况及纳入今年目标管理考核的24个干线公路重点项目进行专项督查,形成了《督查通报》和目标管理考核结果。特别是通过现场督促检查,推动了S323道县柑子园两个拆迁“钉子户”遗 3 留问题的解决。

(四)强化宣传报道。编发《交通会战简报》5期,大力宣传大会战的重大决策、工作成效、典型经验等,营造了较好的活动氛围。

三是加强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督促相关县区及项目业主加快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要求每个新开工项目的相关建设单位都要制定项目前期工作时间表,明确专门力量,安排前期工作经费,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配合相关部门定期进行了督查,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强施工组织、项目管理,合理安排建设工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对前期工作项目,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工作机制,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的衔接,加快项目施工图设计、工可审批和用地报批进度,争取主动权。为确保工作进展,我们制定了工作方案,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在建工程进度,扎实推进前期工作,确保计划开工项目如期开工。

二、今年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至6月,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3.55亿元,为市政府计划任务65.9亿元的35.74%。其中,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成投资7亿元,为年计划的53.85%;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0.06亿元,为年计划的31.44%;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98亿元,为年计划的27.07%;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完成投 资1.52亿元,为年计划的38.06%;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渡改桥等完成投资7799万元,为年计划的91.75%;站场建设完成投资2000万元,为年计划的58.82%。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1、湘桂铁路。全线正在铺轨。

2、高速公路。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永蓝高速公路完成投资6.0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7.7%。厦蓉高速公路永州段,完成投资3.9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39.76%。前期祁冷道高速公路,正在争取省厅组织预可报告评审,项目前期办已初步拟订了招商引资条件和各县区土地匹配方案,待市政府审定。

3、国省干线公路。1至6月完成省考核目标的55.92%,完成市考核任务的27.07%。其中,二广高速双牌连接线、东安至全州公路、新田至宁远公路、S324蓝山段改造工程等4个完工项目完成投资7121万元;S325道县祥林铺至江永龙虎关、G207东安界牌至江华界牌井、G322零陵段改线工程、G322祁阳绕城公路、祁阳至冷水滩公路等5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2.64亿元;零陵大道扩建工程扫尾附属工程、S323宁道公路附属工程、李达故居道路工程等其它项目完成投资6299万元。计划年内开工的7个项目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

4、农村公路。已完成投资1.52亿元,完成通畅工程里程328.15公里,完成投资及里程比例分别为计划的38.06%和48.9%。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渡改桥工程,建成24座、在建34座,正在进行设计和招投标的91座;渡改桥完工2座,在建7座,3座处于设计和招投标;安保工程完成143万元,水毁修复完成610万元。

5、站场建设和干支线养护工程。站场建设完成投资2000万元。冷水滩中心城区公交停车场因征地拆迁进度迟缓,仍于启动阶段。干支线养护工程,已将责任目标已落实到市公路局和相关县区政府,并已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6、水运工程:前段配合省里完成了湘江永州至松柏三级航道改扩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资料搜集工作。3个千吨级港口的选址正在征求意见,预计8月底可完成港口规划编制,年底完成工可报告。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

上半年,受上半年低温阴雨天较多和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前慢后快、前低后高”基本规律的影响,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低于市政府“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但总体而言进展比较顺利。预计下半年能完成投资目标,但任务仍十分艰巨。当前,制约交通重点项目进展的主要因素有:

1、资金缺口很大。受省定额补助标准下降影响,需地方自筹解决的资金比例提高。据测算,除高速公路和水运项目外,要完成这三年建设任务,全市共需自筹建设资金(含征地拆迁)65.16亿元,其中干线公路需自筹48.77亿元,农村公路需自筹16.39亿元。

2、征地拆迁和“三杆”搬迁缓慢。征地拆迁涉及面广、动迁费用较高,由于工程用地未及时交付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房屋及附属设施的拆迁工作未全面完成,致使大部分建设项目进展不理想。杆线搬迁进度缓慢,严重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行车安全。

3、项目推进乏力。建设成本持续高涨,导致项目施工方拖延、怠慢工程;县区之间工作进展不均衡,特别是跨两个或两个以上县区的项目推进效果不理想;部分项目施工环境不尽人意,存在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现象。危桥改造方面,部分县区技术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项目还没有明确改造方案,地方配套资金没有落实。渡改桥建设方面,县区政府配套资金落实到位情况不理想,新田、东安、冷水滩各1座还没有开工。

四、下半年工作目标和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65.9亿元,确保完成省政府和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调度。按照市委、市政府“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的要求,认真履行行业主管部门职责,配合相关部门对交通重点项目定期开展督查,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高速公路的重点是协调处理好在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保持良好施工环境,确保实现无障碍施工。对干线公路建设目前存在的征地拆迁和杆线搬迁进度慢、工程进度不理想等问题,重点是在抓好调度、协调矛盾,严格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对照工作目标和市与县区(管理区)、项目业主签订的责任书所列内容,按考核办法逐项督查、逐条考核,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实行奖罚兑现。

2、抓紧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好祁道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明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抓好水运项目前期工作。对干线公路项 目,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督促相关县区及项目业主加快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对今年计划开工的项目,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督查,报请市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实现计划开工的7个项目,年内全部开工。

3、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深入开展“质量安全年”活动,推行交通建设工程模式标准化、程序规范化、施工科学化、工程精细化的“四化”建设。加强对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质量监督,确保所有国省干道、农村公路的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确保不出现质量责任事故。继续强化道路运输、水上安全和施工安全的监管,督促企业和业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好转。

第五篇:河北涿州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打造

河北涿州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打造“区域总部基地”

 关注度:8462011/1/7保定晚报王宁我要评论总投资9.53亿元的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科技园区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和总投资13.68亿元高性能计算机中心项目等大批高科技项目落户河北涿州„„该项目由总部设在涿州市的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该公司陆上勘探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位,综合实力位居全球物探公司第四位,年收入达百亿元以上。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速度最快数据处理中心。

近年来,涿州市紧抓北京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外移的机遇,瞄准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央国有企业和中央大型研究机构进行对接,同时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推动项目集中连片建设,精心打造“区域总部基地”。

该市着眼于“京南保北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始终坚持“工业立市”的战略,积极构建服务高地和投资洼地,努力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结合十二五规划,涿州市将打造产业名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谋求与北京的错位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农场经济,打造面向北京的京郊型高效农业;依托开发区、松林店工业园区及正在筹建中的100平方公里新兴产业示范区作为承接腹地,制定出台面向京津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京津企业来涿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的“软环境”,落实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完善项目领办制、代办制等工作举措,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冶金新材料、物探数据处理等高端科技产业;依托北京,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在服务北京当中求发展。

在上下共同努力下,涿州市的“京”牌项目之花愈开愈艳,航天信息、安泰科技、宇田世纪、东方金田等一批来自北京的高科技项目落户涿州。仅2010年该市的26个省市重点项目中就有19个是“国”字号或京津投资项目,总投资149.6亿元。

现在的河北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内,机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首批开工的钢研集团河北新材料产业园等10个高科技新能源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当中;开发区项目建设也“遍地开花”,总投资768万美元的涿州汉森绍尔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自动化焊接系统制造”项目等15个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定位为“涿南新城”的松林店工业园区内一座座巨大厂房的骨架争相崛起,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紧锣密鼓,总投资18.5亿元的首批入园8个工业项目中,嘉华铝业有限公司已经提前2个月投产见效,弘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做到边生产边建设„„

随着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北京航天赛德科技公司纷纷把总部或生产基地放在涿州,涿州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了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整车及汽车零部件、现代机械制造与加工四大主导产业格局,已发展成京南最具发展潜力的一座现代化“投资之城”。

下载为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无缝对接交通基础条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无缝对接交通基础条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承接产业转移讲话(大全)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万物回春、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在美丽的皖江之滨,共同迎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银企对接会的隆重召开。首先,我受......

    奈曼旗承接产业转移情况(定稿)

    奈曼旗承接中东部发达地区产业 转移基本情况 一、 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条件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处北纬42°14′至43°32′、东经120°19......

    打造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前沿和桥头堡

    打造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前沿和桥头堡 乌兰察布市委书记吴永新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的总体构想,乌兰察布在分析蒙西经济区各盟市的比较优势的基......

    县政府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

    一、总体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为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按照“突破大项目主攻开发区,立足高品位建设旅游城”的要求,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确保各项......

    产业转移承接整改措施(5篇可选)

    为了实现县又稳又快又好科学跨越发展,全面、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推动我县开放型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特制定本政策措施。一、关于建设用地方面1.县......

    承接产业转移祝酒辞(5篇)

    尊敬的方区长、杨常委,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山城重庆,成功举办了渠县承接重庆产业转移座谈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渠县县委、县人民政府......

    关于成立承接产业转移领导小组

    关于成立石嘴山市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的请示 市人民政府: 为了促进《宁夏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生态纺织)示范区实施方案》及早获得批复,进一步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

    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汇报材料

    关于**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中共**区委办公室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 **区 创新工作方式,全力 承接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2011 年, 全区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