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未来的转让定价税务管理之路
2009年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正式签署了国税发[2009]第2号文(以下简称“2号文”),其中对特别纳税调整相关事项的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根据2号文第三章的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应按纳税年度准备关联交易的同期资料。
2009年7月6日由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国税函[2009]第363号文(以下简称“363号文”)也提出了对跨国企业在中国从事单一功能并承担有限风险的子公司须保留合理利润的要求。363号文规定了若上述子公司在纳税年度遭受亏损,也须按一定要求准备转让定价同期资料。
随着中国反避税法规的升级,在中国从事经营或投资活动的企业须积极正视和管理转让定价风险及合规要求,并进一步重视其运营架构的商业目的和实质。纳税人有必要考虑合适的税务及转让定价策略以满足税收法规的要求,并按要求准备同期资料。准备同期资料不仅是一个合规性的要求,更是一个有效的税收筹划和风险管理工具,它有助于证明企业的关联交易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并证明其商业架构及安排的合理性。企业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准备并提交同期资料,还可以在其接受特别纳税调整时免予被加收5%的罚息。编制转让定价报告大体有二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由企业自行编制,另一则是选择专家帮助编制。因转让定价报告的编制需要有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人才并需要应用专门的数据库资料如S&P之COMPUSTAT(Global public companies)、BVD之OSIRIS(Global public companies)、Thomson Reuters 之Worldscopes(Global public companies)、RoyaltySource 之RoyaltySource Royalty Rates(Global royalty rates by USSIC codes)以及一些“秘密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企业数据库等)等,因此,在目前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以企业内部人员自行编制恐不符合经济效益,况且数据库的购买价格动辄几十万元,若企业要自行购买,其金额远超过聘请专家编制报告的费用,除此之外,若报告由不具备专业知识经验的人员编制,编制出来的报告可能无法说服税务机关,故全球企业一般都选择专家帮忙编制为主要趋势。
那么,关键问题是如何选择专家,才能有效降低风险?我们提出以下方向供大家参考:
1、选择有专业能力的专家。转让定价税务问题是一个相当棘手的税务问题,有人说转让定价是一门“艺术”,一点不假,要做好转让定价的税务管理工作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其应具有税务知识、会计知识、国际税务知识、国际会计知识、国际贸易知识、法律知识、统计学知识、经济学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好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还应具备谈判、沟通、协调、文字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不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是很难具有以上专业能力的。
2、选择经验丰富的专家。转让定价的税务管理工作特别是编制转让定价报告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问,不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是不能编制出一份好的转让定价报告的,而且,因转让定价报告涉及的问题颇多,并非编制一份转让定价报告就能够在所得税申报时就不会有问题,关键问题是在面对税务机关调查时,需要有专业能力和稽查人员解释该份报告,甚而在税务机关对报告不同意时,亦需有行政救济的能力。因此,企业寻求专家编制转让定价报告时,需考虑该专家是否具有丰富的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税务机关打交道的实践经验。
3、选择有数据库的专家。编制一份转让定价报告,数据库的取得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企业在选择委任转让定价的专家前,一定要先询问该专家是否已购置知名数据库可供搜寻对比,而且其选购的数据库是否与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使用的数据库一致,目前,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指定使用的数据库为S&P之COMPUSTAT(Global public companies)、BVD之OSIRIS(Global public companies)等。
4、选择收费合理的专家。专家帮助编制转让定价报告,从前期调研搜集资料,与企业相关人员就企业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情况、关联交易状况、企业集团及各关联方承担的功能和风险等方面进行沟通,到应用数据库搜集可比公司数据,最后编制报告,与企业讨论报告并定稿等往往需要花费几十个工作日,而且购买的专门数据库需要分摊成本,肯定是需要收取合理的专业服务费用的。但是,目前有两种极端情形:一种是收费很低,说几千元就可以编制一份转让定价报告,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这种情形的所谓“专家”肯定是“忽悠”你的,其本身既不专业、没有实践经验,也肯定没有购买数据库;另一种情形是收费很高,说编制一份转让定价报告需要几十万元,这种收费过高的专家,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企业恐难以承受。总之,建议企业应多方面比较选择,不管是在专业、资源还是价格上,要能够花最少的费用,达到最好的效果,即选择专家的标准为“服务优、价格优、效果优”(三优标准)。
PEGA商务咨询
PEGA为客户提供专门企业服务及顾问服务
PEGA使命
我们相信,若想在如今激烈竞争的营商环境中脱颖而出,全面的解决方案和广泛的服务范围尤为重要。让我们和作为专业顾问的您一起携手合作,使客户的营商机会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您的内部专业支援,不遗余力地增强您的竞争优势。
PEGA团队
我们相信只有经验丰富、精益求精而且对各自专业领域具有广博认识的资深专业人士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而具备了解最新规划工具及市场发展潮流动向的能力、高度保密的意识亦不容忽视。PEGA专业团队包括了合资格的会计师、律师和一群高效、主动且具备国际视野的营销精英。我们专注于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增值服务。
PEGA服务
转让定价同期报告:提供同期资料编写、反避税调查解决、可比企业数据筛选;
PEGA转让定价团队成员包括本地的和来自国外的专业人员,前税务官员,以及金融服务专业队伍,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验。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包括各地税务机关的要求以及行业相关知识。
撰写商业文书:编制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以及项目建议书等专业经济公文。
代理申请政府资金:电子发展基金、国家创新基金、留学人员创业资助资金、企业信息化项目资助资金、企业管理咨询项目资助资金、科技贷款贴息、委托无息借款申请、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专项资金、深港创新圈专项资助、非共识科技计划专项资金、企业国内市场开拓资助资金、知识产权专项资金。
专业翻译服务:提供俄语,英语专业咨询翻译服务。
本公司从事多年相关商务咨询服务工作,为方便达成服务,为客户提供便利,本公司采用电子营销方式,详情请咨询相关人员。PEGA联络
网络营销店:http://shop61382820.taobao.com/ 张先生:QQ:75311380
Email:triler.pega@gmail.com 王小姐:QQ:273588566
Email:sally.pega@gmail.com
第二篇:我国转让定价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转让定价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通过转让定价来减轻税收负担,是一种比较隐蔽又复杂的避税方式,我国税务部门对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的反制实践还是相当的贫乏。在加入WTO后,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而且众多世界知名跨国公司、集团企业也纷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的市场,这给税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国际税收中国的转让定价
(一)转让定价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在国际税收中,转让定价一般指公司集团成员间的内部交易定价和那些形式上不属于同一公司集团,但却有实际利益联系的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定价。由此形成的价格则称为转让价格,通常来说这种价格可能不同于其在对外部经济往来中所适用的市场价格。跨国公司往往运用转让定价来协调其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来谋求整体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转让价格就可能大大偏离在公开市场中的相同或类似条件下,从事相同或类似交易的无关联方之间应达成的价格。在实践中,转让定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几乎涵盖了跨国公司集团的一切经营活动过程及成果。包括:
1、货物的采购及销售。目前我国的三资企业中转让定价问题也主要集中于此方面,货物内部交易定价的高低对购销双方有着相反的影响,一般采取“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进入收入和利润的转出或转入,把收入和利润从高税国转移到低税国或避税地。
2、劳务的提供。设计、维修、广告、科研、咨询等劳务活动一般会涉及费用的收付,与商品交易相比,成本弹性大,效益不易确定,这种资金流给企业间的利润分配提供了便利。
3、固定资产的购置与租赁。购置费或租赁费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折旧费用提取的多少,最终也会影响到企业间利润的分配。
4、贷款往来。这种资金上的运转对利润的影响更为直接,更难把握。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跨国公司在转让定价的活动中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获取最大的利润。具体界定起来包括税务目的和非税务目的。税务目的主要出于减轻税负方面的考虑。跨国公司常常利用各国间税率和税收规则方面的差异,使其高税国一方的实体降低对税国一方关联实体的售价,压低收费和费用分配标准;反之,低税国一方的实体提高对高税国一方关联实体的售价,提高收费和费用分配标准,藉此手段把一部分应在高税国实现并纳税的利润转移到低税国。高税国因此减少的税收收入,一部分转化为低税国的税收收入,另一部分直接增加了整个公司集团的税后所得,达到了减轻税负的目的。非税务目的主要是如打入和控制某一市场、加速成本回收、从合资企业中谋取更多的利益、避免外汇风险等。
(二)转让定价导致国际税收利益失衡。跨国公司通过转让定价,可以使得设在有关国家的关联企业的收入与费用发生增减,最终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所在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发生增减。当转让价格被抬高时,国际收入转入国和国际费用转出国的税收收入增加,国际收入转出国和国际费用转入国的税收则发生减少;当转让价格被压低时,情况则刚好相反。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的分配关系:一是跨国关联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跨国关联企业交易一方企业与其所在国税务当局之间的分配关系;三是跨国关联企业交易另一方企业与其所在国税务当局之间的分配关系;四是跨国关联企业交易双方所在国税务当局之间的分配关系。这四方面的分配关系交织在一起并引发出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使跨国关联企业之间的收入与分配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在跨国关联企业之间同一笔交易的转让定价上,转入国与转出国常常处在利害得失截然相反的地位上,但一国税务部门注重的往往只是本国企业的“收少付多”。
二、我国的防范转让定价措施急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我国办企业,给我国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建设资金的同时,也给税务部门提出了如何防范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税务部门对避税的防范工作尚处于摸索的阶段,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相对比较薄弱,各方面都存在很多的漏洞。
(一)转让定价税制不够完善
首先是条款规定过于抽象、简单、零散,影响可操作性。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中规定了对转让定价的四种调整方法,并严格规定了各种方法的使用顺序,限制了操作的灵活性;1998年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中第二条规定:税务部门对“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应税收入或应纳税所得额的,依法进行调查、审计并实施税收调整。”这些规定条款则太过笼统、宽泛;在调整所得额同时会涉及到的流转税问题,也没有相应的调整措施。另外转让定价税制中对以劳务、无形资产转让进行避税的规定也不够详细。上述的这些缺陷都影响了其操作性。其次是适用范围小。所有的反避税条款对于境内外商投资企业间或关联企业间的避税问题涉及不够或基本不涉及。最后是对已成事实的转让定价避税行为,只规定要重新调整利润,没有相应的处罚条款,无疑给了企业钻空子的机会,没有在法律上构成必要的威慑及制止机制。
(二)迅速掌握国际市场价格难度较大
税务部门对关联企业的收入及其费用分配进行监控一方面需要企业提供相关的材料,另一方面就要掌握灵通的国际市场价格信息。从目前我国的情况 来看,在国际商品与劳务市场价格等税务情报地搜集、整理、储存与传递方面尚未建立起一个专门的信息机构,缺少一个完整、高效的反避税信息资料系统,也就无法有效地对关联企业的收入和费用进行管理。
(三)缺少高素质的涉外税务队伍
目前我国从事涉外税收工作的人员大部分缺乏对国际税收知识的了解,处理避税的经验不足,而且计算机和外语水平普遍较低,限制了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我国缺少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对转让定价问题进行处理,不利于积累经验和队伍的锻炼。
三、国际上防范转让定价的一些成功措施
(一)强化国际税务申报制度。有的国家要求跨国纳税人对转让定价情况填写特定表格向税务局申报。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除按一般规定进行申报外,还要另写专项报表,说明与转让定价有关的业务概况。有的国家还要求跨国纳税人对税收案件有关的国外事实负举证的责任。
(二)强化会计审查制度。首先,提高对账证资料的管理要求。目前许多国家规定公司企业,尤其是股份有限企业的税务报表,必须经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而且有些国家除了要求跨国纳税人提供调查定价所需的一般账证资料外,还要求对有关转让定价业务另行提供特定的账证资料。其次,实行评估所得税制度。许多国家对由于不能提供准确成本费用凭证或每年所得数额较小的纳税人,采取了评估所得征税的制度。
四、加强对转让定价的防范
(一)进一步完善转让定价税制
1、扩大转让定价税制的适用范围,即将转让定价调整范围扩大至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内的关联企业之间,而不仅仅局限于境内外资企业与其境外关联企业间。
2、增强对转让定价调整的操作性。目前我国规定的调整方法具有多样性和难确定性,又对调整方法的使用顺序加以机械的规定。因此应摒弃对各种方法机械地规定优先使用顺序,采用灵活实用的原则来决定调整方法,对无形资产和集团内部劳务等方面也要分别作明确的规定。
3、明确纳税人的报告义务和举证责任。我国应通过制定各种税务申报表格,来使纳税人报告义务系统化和规范化。在税务部门初步确认纳税人有转让定价行为时,纳税人应承担收集材料,向税务部门证明自己清白的责任。同时,也应明确提出转让定价调整是符合正常交易原则的。
4、对利用转让定价逃避税行为轻税重罚。
(二)建立畅通的国际市场价格信息渠道
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涉外信息中心,并与一些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拓宽信息交流渠道。二要设立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负责涉外税收情报的搜集、整理和交换工作。三要建立和加强与外国税务征管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协作,继续积极与各国签订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签订带有交换税收情报条款的反避税措施,搞好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推行预约定价制
预约定价制其实质是把事后审计调整为事前协商,即在受控交易发生之间,就一定期间内的交易的转让定价问题而确定一套适当的标准、调整和重要假设的安排。包括跨国纳税人和至少一国政府的税务管理部门。推行预约定价有利于消除征纳双方的争议和大量烦琐的事务,同时可以免除事后调整带来的调账和调回资金的麻烦。美国、加拿大等国已先后开始实行预约定价制,并具有了一定的经验。经合组织(OECD)在总结有关国家实践基础上制定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预先定价安排指南》,我国也应在已有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制定确实可行的预约定价制。
摘要:转让定价不仅导致国际收入、费用分配的变化,引起国际资本的不正常流动,而且会对税收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正在不断加快转让定价税制的立法进程,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论文针对最新颁布的《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2号),介绍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最新发展进程,并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转让定价 特别纳税调整
一、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现状
中国的转让定价税制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转让定价税制己获得了很大突破。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为中国税务机关在转让定价、资本弱化、一般反避税和受控外国公司等领域进行特别纳税调整构建了法规基础。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 年1月8日正式印发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2号),对如何进行特别纳税调整,尤其是在转让定价调查与调整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二、关联企业的界定
中国对关联企业的认定标准过去在立法上一直不够明晰。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对关联企业的界定作出了具体的解释,明确规定关联企业的认定以控股比例为主要标准,同时兼顾企业间实际控制程度,特别注意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对关联关系进行判断。只要企业之间是为了某一共同的利益而违背了独立交易原则,不论是否构成关联关系,税务机关均有权对
其收入和费用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对关联关系的主体范围由仅限于企业与企业之间,拓展到包括自然人或个体。
三、同期资料准备制度
转让定价的调查审计需要获得纳税人提供相当详尽的文件资料才能对转让定价作出合理而有说服力的调整。而作为纳税人能否提供完善、详尽的文件资料,对证明自身的转让定价政策是否符合正常交易原则,也是相当重要的。
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正式确立了我国转让定价同期资料准备制度,其第三章“同期资料管理”尽管只有8条,但这8条内容的重要性却非比寻常。同期资料准备意味着企业必须按照,对发生的关联交易资料进行准备,以及对关联交易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进行说明。这一制度将税务机关的工作定位于对这些资料和表格的检查,节省了转让定价调查审计的时间和成本,另外能够保证纳税人在需要时能够向税务当局提供完整的文件资料,保证了转让定价调整有比较充足的依据。
四、转让定价调整方法
《企业所得税法》和修订后的《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中对各种转让定价调整方法的规定过于简单,仅是把这些方法列举出来,并没有对各种方法的实际内容和如何运用做出详细规定,尤其是对国际上认为最重要的可比性问题很少提及。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转让定价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和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作出了界定。根据特别纳税调整办法,上述几种转让定价方法在适用上并不存在先后顺序,进行转让定价分析应使用对被分析企业最合适的方法。
五、资本弱化
我国原有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内资企业有资本弱化的限制,当时规定的债务/股本比例为0.5∶1,超标借款的利息不能在税前扣除,但对外资企业则没有资本弱化的限制。新《企业所得税法》一视同仁,对内、外资企业都规定了资本弱化的限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受限制的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不仅包括直接融资,还包括间接融资,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通过各种间接借款绕过资本弱化的限制(《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资本弱化条款对这种间接借款并不加限制)。至于限制资本弱化的债务/股本比例,根据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财税[2008]121号文的规定仍然适用,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
六、我国转让定价税制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行转让定价税制已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但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转让定价税务管理方面的法规仍显粗略,有些法规不好操作。例如,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转让定价的重点调查对象包括“与避税港关联方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但我国税法却一直没有明确哪些国家或者地区属于避税港,这就使得这条法规在实践中很难执行。
2.转让定价管理法规缺乏对无形资产和劳务收费调整的具体标准。因为有很多无形资产转让和劳务提供是关联企业之间的独特交易,在价格和费用方面缺乏可比参数,所以这两个
领域的转让定价问题最为复杂,也是最难直接采用公平交易原则。我国目前一些地区80%的转让定价审计调查是针对劳务提供进行的,特别是针对合理收费价格很难确定的反向劳务(即国外公司向国内公司提供劳务)。在实际工作中,税务部门也多采用成本加成法审核和调整劳务的转让定价,但由于在加成比例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经常与被审查的纳税人发生争议,有时调整很难进行。
3.处罚规定过轻。我国过去一直没有规定转让定价的罚则,新企业所得税法弥补了这一制度缺陷。《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税务机关依照本章规定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按国务院规定加收利息”。补税的利息“应当按照税款所属纳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加5 个百分点计算”。但是,与国外动辄 40%甚至 100%的处罚相比,我国转让定价的所有处罚规定都过于宽松,这样使纳税人进行转让定价避税没有太大的负担和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外商投资企业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
第三篇:《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
着眼于未来
——《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
在《未来企业之路》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成为“未来的企业”才能赢得“企业的未来”。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也陷入了混乱中,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危机所引发的混乱使经济环境变得十分复杂和不确定。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要怎样做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所有企业不得不更加看重的课题。
什么是危机,我认为危机就是人站在高高的悬崖上,要么战胜恐惧发现机会取得突破,要么被自己的恐惧所控制、煎熬,最终自己跳下悬崖。因此,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遭遇危机后作出错误的决策。所以,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出正确的决策,不仅是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在后经济危机时期,变革管理、全球整合愈加成为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可持续成长,如何实施变革创新,更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未来企业之路》是一本在大量调查实践的基础上,综合1000多所企业CEO的观点,有IBM公司负责编著的书,这本书为当今企业家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未来企业的五项特质(渴求变革、让创新超出客户想象、全球整合、颠覆性的业务创新、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实现领先的三个手段(成本和复杂性降低、战略性服务、创新的造市)、R-O-I框架、智慧的未来供应链等内容极具启发意义。最值得关注的是,此书将“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可见这本书中的观点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下面就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谈谈我的观点。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攀升到全球第二,其宏观经济环境也面临着一系列变革:经济模式、产业模式及技术驱动业务模式都处于转型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在中国GDP的构成比例不断变更;金融危机为中国向以消费拉动为主的“大陆型经济”的转型提供了良好机遇,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也有利于推进中国的经济向“大陆化”转型;“中国制造”依靠低价席卷世界 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中国制造业向服务转型和专业化服务业发展将是必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将引发相关产业的巨大变革,并催生出大量新的产业增长点;未来的技术革命将会呈现 加速和融合的趋势,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将从本质上改变企业的业务和运营模式。中国企业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更需勤练内功,面对加速的变化和更加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具有创造力 地重新思考其战略和业务模式,在新经济环境中取得领先。
中国高速增长的GDP中制造业可谓功不可没,但一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只停留在聚焦产品的初始阶段,大量的产品却只带来极少的利润。《在未来企业之路》认为中国企业的出路在于向服务型转变,书中提出制造企业有两种向服务转的型模式: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和脱离产品的专业服务,而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将会借助于自身强大的制造优势,沿着第一条这条易于实现的路径发展,只有少数拥有出色运营优势的中国企业能够沿着第二条道路推进。不论那一种途径,都需要业务模式、运营模式、人才与文化的协同,同时在选择下恰当的战略举措是需要考虑自身的独特定位。
除了向服务型转变之外,在《未来企业之路》中多次提到未来企业的重要性是“全球整合企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绝不是来自依靠廉价劳动力、低成本、高耗能的制造业,所以中国企业必须转型。全球整合企业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出路。企业要利用战略、管理和运营优势来实现新的目标,即全球性生产和价值链的整合。为此,中国企业必须做到:
1、选择最佳地点,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技能实现高效运营,从而在能力和技术、成本方面实现优化,建立规模经济。
2、以客户为中心,使决策更贴近市场,更好得应对当地市场变化,灵活地适应客户的需求。
3、优化全球运营模式,利用获得的技术和资源,实现流程的标准化和优化,创建灵活的全球运营。
近几年,国有企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国有企业虽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和特殊的市场竞争力,却缺乏发展的后劲。所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企业必须开拓新的运营、供应链和客户信息来源,以洞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国有企业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充分发挥颠覆性的新技术、新市场及新合作伙伴关系的优势,挑战传统思维,借鉴其他行业和市场的经验,开拓创新思维,并利用现有的优势在市场中积极检验新的业务模式。总之,国有企业要实现颠覆性或破坏性的业务创新,而不能仅停留在原地打转。
在纷繁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将全球经济带出低迷的国家。但中国虽然在经济危机中一直保持GDP的增长,可我们清楚中国与美国、日本差距很大,不是GDP差距所能衡量的。中国现在的发展很快,可几十年后呢,缺乏创新、缺乏未来眼光的中国企业能否走得更远呢?依据现在的状况来说,未来很不明朗。所以现在的中国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着眼于未来的重要性。所以结合中国的现状来说,《未来企业之路》对于现在的中国企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本“醍醐灌顶”的书。
第四篇:《企业未来之路》读后感
将变革视为常态,利用洞察和信息采取行动
——读《未来企业之路》后有感
本书以明确的观点和错落有序的层次,向读者展开了对构建未来企业的设想。书中内容的明确分层,可使读者既可快速了解其观点,又能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数据及调查结果使读者全面掌握企业发展的世界趋势及要点。书中阐述每阐述一个观点都会举出全球性企业的案例,还有一些长期研究所取得的发现,向我们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指导。
书中提到,“对于大多数组织而言,传统的项目管理及其正式的和结构化的要素已经被应用了数十年,但是,正式的变革管理方法还没有显著地渗透到企业或者项目的运转中去。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变革管理,往往以临时救急的方式出现。”这一事实众多领先企业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互动,继而行动,这就是能够在行业内领先的重要因素。作为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我们,通过倾听,学习和互动,从而有所收获,让企业的众多员工融入其中,改变思维模式。
在企业的变革中,最难运作稳当的恰是其“软体”部分,从组织内改变观念,态度和文化,是需要时间上的跨越的,这正是企业改变思维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文化不是企业的一部分,它是企业的全部。每个市场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需求和期望。“未来的企业”会不断尝试去了解如何优化规模经济与地狱特色之间的平衡。
我们作为能源型的企业,更加需要领先于其他领域的变革,使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成为人类福祉的一部分。下面由书中摘抄的几大要点,是需要我们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思考的。
一 变革制胜的要点:1.真知灼见,付诸行动;2.坚实方法,稳固效益;3.改善既能,优化变革;4.精准投入,最佳回报。
二 三大变革驱动力:1.新业务模式;2.客户需求增加;3.数字化信息爆炸。
三 对领先的新定义:1.数字渠道领先者;2.新时代领先者.四 实现成功的三个手段:1.成本和复杂性降低;2.创新的造市;
3.战略性服务交付。
书中也把未来的几大挑战罗列在众人眼前:成本控制,供应链可视性,风险管理,客户亲密度及全球化。仿佛坐在过山车上的全球市场需要更及时准确的决策和整个企业视变革为常态的能力,更加智能的管理已经发展为必备条件而非追求目标。
综合了世界各地及各行业的先驱管理者的经验,本书核心观点,先驱者的智慧结晶即为:渴求变革、让创新超出客户的想象、全球整合、颠覆性的业务创新以及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除了深入敏感的洞察力,我们的企业更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将之实现。
“未来的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紧密关联的,这样才能实现高性价比的可持续发展智慧的企业有机会发挥绿色的价值,智慧系统的不断出现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并且对社会和地球面临的环境挑战产生深远的影响。重大的社会和经济变化将推动新型的、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商机的出现,从而引领新的“绿色及未来”经济。
“未来的企业”将组织内部的变革视为一种常态。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员工都能适应不可预测性。在产品、市场、运营和业务模式
始终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一切以价值为向导,与目标挂钩。我们作为公司的一员,必以此为目标,结合大的发展方向,实现高性价比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0401
《未来企业之路》带来的启示
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开始经历一个不同寻常的阶段。经济危机爆发之初,许多企业对未来报以悲观态度,随后,世界各国联合一致,在2009年开始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救市计划,其中中国行动最快。中国经济充沛的信贷、巨大的投资拉动、令许多企业始料不及,继而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乐观情绪。然而,2010到2011年,高涨的资产价格和国内CPI形势, 又迫使国家开始着手对宏观经济进行再一次调整。短短两三年时间内,我们看到了政策的急转、形势的突变、情绪的波动和矛盾的搏弈。世界经济处于一个“湍流期”,经济政策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迅速有力的调整,外部经营环境和国内经济政策处于激烈波动之中。
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 IBM与全球超过1000位CEO、总经理以及公共部门和企业机构的高级主管进行了访谈,结合他们的观点,总结和出版了这本《未来企业之路》,IBM 大中华区CEO钱大群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对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进行假设,更不能将企业的兴衰荣辱寄托在对短期政策的猜测和一相情愿之上。在他看来,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要看大放小,跳出短期的纷繁扰动,回归根本。
《未来企业之路》分为10个章节,其中第1章节“未来的企业”主要阐述未来取得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特质:渴求变革、让创新超出客户想象、全球整合、颠覆性的业务创新、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
渴求变革:“未来的企业”应该能够快速成功地进行变革。这样的企业能够创造和引领变革趋势,而不只是对变革做出反应。市场和行业的转变是甩开竞争对手的绝佳契机。
让创新超出客户想象:“未来的企业”应该能够超越日益增加的客户期望。深层的协作关系使企业能借助创新给客户带来惊喜,使客户和企业自身更加成功。
全球整合:“未来的企业”正不断进行整合,以便能充分利用当今全球经济的优势。其业务的战略目标是获取全球各地最佳的能力、知识和资产,并将它们应用于全球有此需求的任何地方。
颠覆性的业务创新:“未来的企业”对传统的业务模式发起根本性的挑战,彻底打破了原有的竞争机制。所谓颠覆性的业务创新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企业模式创新:重新思考自身内部应具有哪些能力及通过协作获得哪些能力(如思科公司通过关注品牌和设计,同时依靠合作伙伴进行生产、分销等实现了这一点)。
2.收入模式创新:通过新的价值主张和计价模型改变创造收入(如吉列公司将主要收入来源从剃刀架改为剃须刀片,实现了这一点)。
3.行业模式创新:重新定义现有行业,转入一个新的行业或创造一个全新的行业(如苹果公司的iPod和iTunes)。
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未来的企业”并不只是热心慈善且遵纪守法,它的所有行动和决策都反映出对社会的诚挚关怀。
《未来企业之路》的第4章节阐述企业成功实现差异化需要有3个核心手段: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和战略性服务。该书第9章节还着重谈到了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认为中国企业的出路在于向服务型转变,书中谈到制造企业有两种向服务转型的模式: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和脱离产品的专业服务。而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将会借助于自身强大的制造优势,沿着第一条这条易于实现的路径发展,只有少数拥有出色运营优势的中国企业能够沿着第二条道路推进。但不论那一种途径,都需要业务模式、运营模式、人才与文化的协同,同时在选择下恰当的战略举措是需要考虑自身的独特定位。
《未来企业之路》是一本指导企业如何定位以赢得持续成功的书籍,因为篇幅关系,其他章节的内容和主要观点就不再阐述,有兴趣的同事不妨一读。此书带给我本人最大的感触和体会,就是该书传达给我们一个认识和处理危机的态度,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思考和应用:
危机就是像是人站在高高的悬崖上,要么战胜恐惧发现机会取得突破,要么被自己和外界的恐惧所控制、煎熬,最终自己跳下悬崖。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遭遇危机后作出错误的决策。而要做出正确的决策,不仅是着眼于现在,更需要着眼于未来。
TEA彭斌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