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介休市农村沼气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介休市农村沼气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沼气是节能减排、节支增收、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都提到农村沼气建设,并把农村沼气建设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落实好这项工作,2006年以来,我市把沼气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2007年又提出了“211”工程和全市完成6000户的目标任务。为推进我市农村沼气的发展,我们对全市10个乡镇70余个村的沼气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详细地了解了当前我市沼气建设情况。
一、全市沼气建设基本情况及主要成绩
1、毫不松懈,争先创优。截止2007年11月底,全市共建户用沼气7050户,所建池型基本为8-10 M混凝土结构圆柱形水压式沼气池,涉及10 个乡镇131个行政村,占全省下达我市3060户任务的230.39%,占晋中市下达我市任务4400户任务的160.23%。
全市沼气建设经过市、乡(镇)、村三级几个月的共同奋斗,夺得了晋中市四个第一的好成绩,即完成任务比例第一,财政支持第一,秸秆沼气第一,中型集中供气工程第一。
2、重点推进,规模发展。今年我市重点实施的“211工程”(20个百户以上沼气重点村、10个丘陵山区户用沼气
3达70%的沼气村和1个集中供气点)进展顺利。首先新建沼气百户以上村已近20个,其中义安镇南堡、白家堡、张兰镇东北里村建池总户数已超过120户。其次丘陵山区户用沼气达到70%的沼气村已有10个,其中,绵山镇万果,龙凤镇北庄、南庄、漏土,洪山镇杨家庄村已超70%以上,这些村已成为我市沼气发展整村推进的示范样板村。第三我市在晋中市首家实施的众生300M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顺利竣工,已入户供气,成为我市沼气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3、创新思路,秸秆推广。为了解决不养殖而又能使用沼气的问题,市农业局在2006年杨家庄村实施玉米秸秆发酵试验的基础上,今年又搞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大豆秸秆、蒿草入料的多模式的发酵原料试验,取得了成功,突破了沼气发酵原料瓶颈。三佳乡北两水村豆秸配蒿草入料、连福镇大许村麦秸入料、东杨屯村玉米秸秆入料、万果和下里候蒿草入料等已成为我市秸秆多元化生产沼气的典型。2007年9月17日晋中市在我市召开了户用沼气秸秆入料及管理现场会,我市发展秸秆沼气经验在晋中各县区推广。
二、全市沼气建设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3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形成沼气建设强大的推动力。2007年由市委、市政府主持召开了四次规模较大的沼气建设专题会议。每次会议都是四套班子正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重点村的书记、村长参加。杨书记指出:“沼气建设是一项关乎介休新农村建设大局的战略性工程,是一项硬任务,也是考核乡村工作的一项硬指标”。秦市长指出:“任务只能超不能减,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工作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削弱,措施只能过硬不能放松。”为了及时解决沼气资金不足的问题,市政府提出了发展一户财政补贴500元,补贴户数不封顶。市财政及时拿出了300万元先行垫付,改变了以往先验收后补贴的办法。分管副市长候文亮同志将沼气建设作为他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每星期必听农业局专题汇报,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10个乡镇的重点村现场办公,面对面解决问题。市委专门成立了由市人大、政协分管领导牵头的沼气建设督查组,定期不定期督查通报。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沼气建设的进程。
2、乡村两级主抓,创新机制,千方百计调动农户建池积极性。我市将6000户的沼气任务分解到乡镇、秦市长与各乡镇长签定了沼气建设责任状。各乡镇根据任务定措施,抓落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组,乡镇长挂帅,一名副职主抓,乡镇党委书记亲自上手,出现了各乡镇和沼气建设重点村的主要领导都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了沼气建设上,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义安镇党委书记曹治胜多次组织召开现场会、动员会,全镇上下掀起了建池高潮。义安镇沼气建设进度多次排名全市第一。该镇白家堡村今年提出了沼气与高效种养殖结合的“五个百”工程目标,即:建百户沼气、百个大棚、百亩芦笋基地、百亩山樱椒、百亩养殖基地,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市政府结合沼气建设谋划在该村周围的万户堡片集中实施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现代化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连福镇政府推出了对1000口人以下完成20户以上和1000口以上完成30户的村每户补助1000元,完成100户的村另奖励村委10000元的优惠政策。这样仅连福镇沼气建设资金补助将达到60余万元。连福镇大许村总人口687人,人均耕地仅0.4亩,村民院落普遍窄小,缺乏养殖条件,为解决原料问题,本村大力推广秸秆沼气。村委决定每年投资2万元专用于秸秆的收购、粉碎、堆沤。绵山镇东欢村集体经济薄弱,为了发展沼气,干部实行包户,通过积极推动,在集体没有补贴分文的情况下,农民自筹资金建池27个,而且势头很旺。张兰镇张村是我市确定的沼气建设重点村之一,在村民不认识、沼气工程开展不了的情况下,包村干部、镇政协组长张承政同志自掏腰包5000多元,帮助两农户建成了沼气池,并很快投入使用,为该村发展沼气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3、部门督导,强化服务,确保沼气工程顺利实施。我农业局在沼气建设中当轴处中,在局长的带领下,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尽职尽责。一是成立了由局领导带队的七个技术指导组,包片负责十个乡镇沼气建设,抽调了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了沼气专家组;二是典型示范、宣传发动。在电视台播出了沼气典型示范户、沼气专题片;三是开办了《介休农业》信息简报,及时报道沼气建设进度;四是开展了培训活动,先后三次组织138名技工参加了省、市培训,并承担了培训270名技工分别参加了初、中、高级培训;五是及时成立了市沼气服务中心,乡镇、村成立了30个沼气服务站,为本辖区用户提供就近服务。
在2007年的沼气建设上,市委下乡办积极配合,将沼气建设作为下乡工作的方针之一,并作为对驻村单位的考核重点,要求各单位对建沼气户每户补助300—500元。其中太岳林局落实资金达4万元,地税局、物价局、环卫局等分别落实资金2万元等。
三、全市沼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市沼气建设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部分村的领导认识不高。宣传发动不深入,造成沼气建设工作起步难、进展迟缓,还有约40%的沼气空白村。相当一部分村领导由于对国家发展沼气意义理解不深,对沼气建设认识不足,思想上疏忽,态度上消极,行动上等靠,农户的任务,2008年3月又组织了 不是抢抓机遇,而是难字当头,不能及时地把沼气建设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宣传到户,也未能深入地把沼气建设这项综合性惠民工程的诸多优点告知群众。调研中发现,沼气发展好的村群众知晓率在80%以上,而有的村农户知晓率仅为10%--20%。另一方面,全市在沼气建设的宣传造势上和有关沼气知识资料进农户上存在一定差距。
2.建设资金短缺,扶持力度不均衡,群众等靠观望,直接影响沼气建设进程。由于地理条件不同,修建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的成本一般在2800--3500元之间。除了国家、省级补助款900-1000元/户和市财政500元/户外,近一半资金主要由农民来投资。对于集体经济好的乡村,集体全包,而对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无力承担,而村民又不愿投资。这其中有的是经济差投资不起;有的是存在攀比等靠思想,所以经济富裕的家庭也不主动拿钱出来投资;还有的认为建沼气就是公家的事。沼气建设的主体本应是群众,却过分依赖了集体,制约了沼气的发展。
3.技术力量和技工数量不足,成为影响我市沼气发展的关键因素。沼气建设工程是一项标准高、技术严,集建设和安装、管理和维护于一体的长久性、一条龙、精细化工程,严格的技术性操作要求贯穿沼气建设全程,这就对建池质量形成严峻考验。从我市2006年沼气建设出现诸多病池、废池的原因分析,主要是技术和技工队伍不足问题。按规定,沼气池的建造必须由持有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按规程施工,2007年我市经过培训的、拥有合格证的技工仅有138人,而实际从业技工仅86名。有限的技术力量,导致了施工水平低、质量粗、管理跟不上的问题。如2006年全市建沼气总户数达1224户,投入使用的仅占1/3。2/3病池的恢复、修缮,2007年乡镇、村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特别是产生的负面效应极大,直接影响了今年沼气建设的进程。如大靳村,去年建沼气池58户,正常使用1户,致使该村2007年未新发展一户,旧的问题处理不了,新的难以发展。
4.坚持“一池三改”、“一池二改”标准有差距。国家农业部对农村发展沼气坚持“一池三改”有明确的要求,即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橱同步进行,我市也明确要求沼气建设必须坚持“一池三改”,秸秆沼气也必须做到同步改厕、改厨。实践证明:坚持“一池三改”、“一池二改”是保证沼气池长年正常运转的关键。沼气使用最好的户是坚持“一池三改”的户。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人畜粪便型沼气用户没有坚持“一池三改”的达到20%以上,秸秆沼气用户没有坚持“一池二改”的达到了30%以上,明显的问题是改厕差。
5、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不高。沼气发酵产物有沼气、沼液、沼渣,俗称“三沼”,综合利用项目涉及种植、养殖、仓储等多个行业。沼气主要用于炊事、照明。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可大力促进我市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沼液既可做农作物的基肥、叶面喷肥,又可浸种、防治作物病虫害,还可作为优质饲料添加剂喂养畜禽等;沼渣在生产中作为高效优质有机肥料,能改良土壤,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还可用于生产食用菌、养鱼等。但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市沼气户对“三沼” 综合利用知识认知率还很低,有的村沼气建设起步虽早,可是沼渣、沼液都白白丢弃,不仅浪费了优质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四、对全市沼气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扎实推进。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和推进今后沼气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需要继续加强对沼气工作的领导,增强责任意识,认真研究解决在沼气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要克服浮躁情绪,求真务实,坚持精品意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推动数量的增加。下一步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未发展沼气的空白村,树立典型,积极推进,进一步扩大沼气在我市的覆盖率。
2、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一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和庙会、交流会等有利时机以及版报、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沼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宣传沼气高标准示范户,使农民亲身感受发展沼气的好处,调动广大群众自觉建池的积极性;二要大力普及沼气安全使用管理知识,将《户用沼气安全使用手册》、沼气安全使用常识挂图发放到户,在沼气池范围设立警示标志;三要悬挂沼气户牌,充分发挥沼气用户的示范引导作用。
3、加大沼气建设培训力度。一是技工的培训。今后推荐技工培训,乡村要严格把关,选择热爱沼气事业,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员参加,争取村村都有技工。建立培训档案,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途径,防止技工中途流失。二是沼气用户的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达到每户都有一个沼气技术的明白人,同时大力推广“三沼” 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沼气综合效益。
4、进一步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指导作用。一是技术指导组成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服务本领,做到技术指导到位,管理服务到位。二要加强对技工的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要求高标准建池,建精品池,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三要不断完善和积极探索沼气管理体系,做到让沼气用户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为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四要严格检查验收。要按照户用沼气建设标准,逐户、逐池进行检查验收,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池。五要做好新建沼气池的及时备料、入料和越冬管理的指导工作,以保证农户的正常用气。
5、多渠道筹资,确保沼气建设持续稳步发展。一是市委、市政府要建立稳定的投资机制,确保沼气建设这一公益性事业持续良性发展。二是金融部门要简化贷款程序,增加信贷投放规模,为建池农户及时解决资金困难。三是要充分利用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沼气建设。
6、鼓励养殖,坚持改厕,推动沼气的健康发展。沼气发酵的优质原料是人畜粪便,即使是使用秸秆沼气,首次入料和中途加料也需要猪牛粪的搭配。2007年我市的沼气建设中就出现了粪源短缺和外县高价购运现象。沼气正常使用的关键是新鲜原料的不断补充,因此,养殖和改厕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在今后的沼气工程建设中,鼓励农户发展养殖,大力推广沼气池、猪禽舍、厕所连接的“三位一体”模式,要坚决杜绝不改厕、不改圈单独建沼气池的现象。对于没有改厕改圈的沼气池要积极改进。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五日
第二篇:介休市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情况
介休市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情况
我市沼气建设从2004年开始,为使我市沼气建设能够进一步上轨道,我市农业局先后组织了三批农民技工沼气培训,为我市的沼气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夏我市农业局组织了十几名农民去祁县参加了晋中市组织的技工培训班,2005年9月上旬农业局组织45人参加了省环保总站培训基地举办的沼气技工培训班,2006年三月组织50名泥瓦工参加培训,现在共培训95人,领到国家农业部沼气技工证的共有83人。为方便管理技工队伍,2006年4月份,我市农业局制定了《户用沼气技工管理办法》,《户用沼气技术人员职责》,将83人的技工队伍按乡镇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技术人员对组长,组长对每个技工,形成责任关系,各负其责,对每个沼气池建造质量层层把关,做到建一个成一个。
为保证国家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在我市的顺利实施,制定了沼气项目管理办法:
1、组织措施:(1)、市政府成立由市长秦太明任组长,市委常委米立志、常务副市长李怀珠任副组长,农业、财政、畜牧及各乡镇领导等单位为成员的介休市“农村沼气建设项目”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和项目管理组、财务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局长王思国担任;项目管理组设在市农业局,组长由市农业局副局长段金保担
1任;资金管理组设在市财政局,组长由市财政局局长张殿富担任。(2)项目乡(镇)成立由乡(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乡(镇)长为副组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建池技工为成员的乡(镇)级领导机构,具体指导该项目在本乡(镇)的设计、规划、施工、管理等工作。项目村成立由村民委员会主任为组长,建池技工为成员的村级领导和服务机构负责村的项目工作。
2、项目村的选择:选择地下水位低,生态建设良好,养殖业发达,村容村貌整齐,村级领导班子稳定团结,战斗力强,交通方便,示范作用强的村进行。
3、项目户的选择:选择科技意识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猪存栏不少于3头或牛不少于1头,爱学习,肯钻研,态度积极,庭院适宜建造沼气池的地方并主动申请的农户。
4、资金管理:农村沼气项目的国债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在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办公室设立专用账户,直接对项目户,用于购置水泥、砖、沼气灶具及配件等关键设备,以及支付技术人员工资,不得挪作它用。
5、建设内容:农村沼气项目以“一池三改”为基本单元,即用户建一个沼气池与改圈、改厕、改厨同步施工。
6、建设标准: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必须执行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程标准,逐村调研、逐户设计,统一备料,统一施工。
7、项目村户管理:对农村沼气项目户,要逐村逐户登计、造册,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办公室统一存档备案,按地域分布情况,指定有国家“沼气生产技工”资格的人员具体指导日常建设和维修,运作管理,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办公室在建设过程和运作过程中,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指导。
8、沼气池建造和灯灶具安排,必须由持证技工亲自操作,以保证建池质量和安装使用安全。
9、沼气池建筑所需的沙、水泥、砖等由项目村统一采购以保证质量。沼气灶具关键配件,由国家统一招标采购,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农户。
10、建立健全服务机构,市成立农村可再生能源办公室,项目乡(镇)相应成立可再生能源办公室,每500个沼气池建一个服务站,负责沼气生产使用设备的更新、维护、服务。
11、对项目户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市环保站在每个项目村对所有的项目户进行业务培训,要通过沼气技术、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到招标采购等知识的讲授,提高项目户人员的业务素质,利用电视现场演示,发放资料等形式,让项目户熟练掌握沼气池维护管理和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沼气池的使用寿命和综合效益。
介休市农业局
二零零六年四月
第三篇:关于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按照县委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达明带领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负责人等,于7月2日至4日,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10余个村和农业局,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就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沼气推广建设进展情况
年初,上级下达我县今年的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任务是5394户(池)。6月20日,全市沼气建设观摩会后,又调减为3510户。我县按照要求分三类(国债项目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将任务分解到9个乡镇53个村。各乡镇在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任务完成,以三类村为重点,将实施范围扩大到了可能完成任务的全部村,个别乡镇达到所辖行政村百分之百的覆盖率。截至XX年年7月4日,全县已建成和在建沼气870户(据农业局统计资料),占到全县调减后总任务数的24.7%。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县农村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得到了县、乡各级的高度重视,呈现全面铺开、点面整体推进的态势,正处于攻坚阶段。虽然目前工作推进力度非常大,措施扎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任务要求差距较大,全面完成任务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二、工作推进的几个特点
全县上下在推动沼气建设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从县委、县政府到各乡镇和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高度重视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行政一把手工程来抓。
2、措施扎实。县政府决定拿出150万元专款用于沼气建设补贴。各乡镇和村也都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出台了程度不同的补贴和激励扶助措施,千方百计推动此项工作。
3、强化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把沼气建设工作与乡、村两级干部的考核挂钩,强化责任,严格奖惩,形成了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上下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4、善于创新。在按照有关要求推广单户建池的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创新出了联户建池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沼气建设成本,扩大了沼气使用覆盖面。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沼气推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县、乡、村三级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应当肯定的,但其推进的艰难和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粪源严重缺乏。全县9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建沼买粪的现象。各乡镇为了保证本乡镇建设沼气的用粪需求,严格限制辖区内的粪源外流。在粪源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乡镇的沼气用户开始向县境外的武乡等地买粪。河峪乡青阳坪村的冯变成甚至从吕梁市的文水县买回一车牛粪。而随着买粪需求的增加,粪价也一路走高,武乡一带的牛粪就从原来每方30至40元上涨到每方60至70元,翻了近一番。以8立方米标准的沼气池一次投料3—4方计算,一个沼气池仅买粪投料就需要花费300多元。但,即使四处买粪也满足不了现有需求,沼气建设面临“粪荒”的严重考验。以莲花池村为例,建成34户,仅有7户通过买粪完成装料,其余27户全是空池,至今仍在找粪下池。
“粪荒”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县的畜牧养殖发展不足,畜牧业发展水平难以有效支撑沼气的用粪需求。全县870户已建成和在建沼气用户中,有家畜养殖的还不到10%。河峪乡是我县的畜牧大乡,但在河峪乡寄子村,全村集粪都不能满足村民李社清8立方米沼气池的初次投料需求。兰峪乡郭郊村192户648口人,全村仅存栏3头牛4头猪,所产粪料,按照沼气技术要求,仅仅可供两个8立方米沼气池正常运行。而按照任务分解要求,郭郊村的沼气建设任务是100户,假设任务全部完成,98户的粪源缺口如何解决将是个大难题。
“粪荒”的出现给我们的沼气推广工作带来了先天不足。没有稳定的粪源,不仅严重制约沼气的推广进度,而且会影响到已建成沼气的持续运行。如果沼气必须靠买粪来维持,那么沼气建的越多,粪价就会越高,沼气运行的成本就会越高。如果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此项目难免再蹈八十年代初推广夭折的覆辙。同时,按照沼气运行“勤添料、勤出料”和新鲜粪的技术要求,买粪既不经济也不符合技术要求。因此说,买粪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粪源短缺的问题。一池三改是建设沼气工程完整的工艺体系,其中改厕与改圈解决的就是粪源问题,而我县已建成和在建沼气用户中,同步完成或在建改厕与改圈的只占总数的不到4%。粪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沼气推广的瓶颈。
2、技术力量薄弱。调查发现,全县已建成装料的沼气池能正常使用的比例很低。社城镇顶村在去年就开始沼气试点,群众积极性也比较高,建成22户,但是使用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能正常产气使用的仅仅只有20%左右。镇村两级多次邀请技术员察看指导,也找不到不产气的原因,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该村今年只新发展了6户,仅占去年发展数的1/4强。兰峪乡屯村已建成15个15立方米的沼气池,先装料1池,但至今不能点火,技术人员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余下的14池就一直空着,不敢装粪,在等待观望。
技术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沼气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尽管沼气是一项成熟技术,但沼气工艺流程长、影响因素多,单单靠培训几次农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技术问题,需要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必需的技术装备作为支撑。只有技术指导和服务的水平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沼气点着了、烧旺了,沼气建设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而我县目前的沼气技术力量仅仅是领取了省级沼气技工合格证的107名沼气池施工人员。县农业局虽然也组织了服务队伍,并深入一线跟踪服务,千辛万苦,但他们与农村持证上岗的技工属于同批次同课时培训,仅仅是文化程度比他们高而已,理性认识多于感性认识,甚至在建池操作技能上还不如农民技工,给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技术水平的提高成熟尚需要一个阶段与过程。沼气使用、管理和维护全能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为农民群众正确使用沼气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与支持。比如,云竹镇赵庄村的两个沼气用户,一样的粪料,同一天装粪,一户正常点火,一户则是哑火,搞不清是何原因,增加了群众对沼气技术的迷惘和不信任。
3、项目的实施条件和实际情况存在不对接。由于任务压力大,完成任务心切,全县各级在沼气建设上倾向于单纯追求任务量的增长,而不能有效结合实际,充分考虑粪源及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科学实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任务量与农村实际及群众生活水平相脱节。比如箕城镇北泉沟村,地处县城郊北,名为农村,其实早已在居民生活习惯等方面融入了县城。从事养殖的很少,而且近70%的居民都已经使用上了煤气灶和电磁灶等新型灶具。而北泉沟村作为箕城镇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却分解到了建设100多户沼气的任务。再比如郝北镇的台曲村,全村413户中有300多户都已经使用煤气灶、电磁灶和蜂窝煤,而该村作为郝北镇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却分解到了270户沼气建设的任务。对台曲这样的农村来说,缺少粪源已经不再是影响推广沼气的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是失去了沼气项目推广建设的必要性。而为了完成任务,村干部带头,村长家未养一头家畜,用着电磁灶却又挖坑建起了沼气池。这些矛盾现象的存在折射出本项目与农村实际情况不对接,势必给项目的实施带来先天制约,难免困难重重,出力不讨好。不考虑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与想法,工作就变成了一级压一级的行政体系或组织体系的线性运动。
北泉沟和台曲这类矛盾现象的存在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沼气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对接上不适应。是否使用沼气并非新农村的根本标志和属性,也不是新旧农村的本质区别所在。推广沼气是因为沼气在传统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与新农村的某些本质要求之间可以发挥符合实际的较好的衔接作用,可以通过推广使用沼气有效解决一些农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对于那些处于城市周边,生活习惯已经实现或正在向城市化(城镇化)转型的农村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没有了推广户用沼气的基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推广沼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的关系,推广沼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目的本身。
再者,推广户用沼气与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农村建设方向、农村生活习惯等也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一是,随着近年来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手扶拖拉机、三轮车等农机具的拥有量不断增长,以及太谷、祁县等邻近地区悬耕机的深度介入,使得农村养畜使役逐渐淡出农业生产,牛、驴等大牲畜养殖日趋减少。二是,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发展,农民家庭收入日趋多元化,特别是前几年生猪市场的不景气和疫病流行,及养殖猪、羊市场风险的不可预见性和农民一家一户抵抗风险能力的不足,农村分散经营式的家庭养殖日趋减少,畜牧业发展开始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小区化。三是,随着农民居住条件的逐步改善,大部分新规划建设庭院都在200平米左右,而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需要配套养殖5—7头猪、200只鸡或者2—3头牛。受有限空间的局限,一家一户家庭养殖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实际,推广以家庭养殖为基础的户用沼气条件先天不足。
此外,由于我县的气候条件,取暖期长达4个多月之久。而我县农村冬季取暖绝大多数是采用火炉烧煤的形式,烧饭取暖一体化。同时,沼气在冬季受气温影响较大,从我县去年发展的一些沼气用户的使用情况看,冬季沼气闲置率几乎达到90%。
4、补贴政策的两难困境。调查发现,沼气建设完成情况好的村绝大多数都是在上级投资的基础上,县、乡、村三级配套补贴,不少群众不用花一分钱。有的村民说,要是花钱,俺就不建了。这种思想在群众中间比较普遍,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大部分推进较快的村都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补贴沼气。全县太长高速过境村几乎是清一色地拿出征地补偿款来补贴沼气建设。有的乡镇的一些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力补贴,村干部便以个人名义贷款筹措资金补贴沼气建设。常银村村干部个人贷款1.3万用于垫付沼气补贴。这种精神可嘉,但不值得推广,更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面对县乡村咬着牙作出的补贴,村民们似乎并
第四篇:关于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达明带领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负责人等,于7月2日至4日,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10余个村和农业局,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就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沼气推广建设进展情况
年 初,上级下达我县今年的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任务是5394户(池)。6月20日,全市沼气建设观摩会后,又调减为3510户。我县按照要求分三类(国债项目 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将任务分解到9个乡镇53个村。各乡镇在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任务完成,以三类村为重点,将实施范围扩大到了可能完成 任务的全部村,个别乡镇达到所辖行政村百分之百的覆盖率。截至XX年年7月4日,全县已建成和在建沼气870户(据农业局统计资料),占到全县调减后总任 务数的24.7%。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县农村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得到了县、乡各级的高度重视,呈现全面铺开、点面整体推进的态势,正处于攻坚阶段。虽然目前工作推进力度非常大,措施扎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任务要求差距较大,全面完成任务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二、工作推进的几个特点
全县上下在推动沼气建设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从县委、县政府到各乡镇和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高度重视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行政一把手工程来抓。
2、措施扎实。县政府决定拿出150万元专款用于沼气建设补贴。各乡镇和村也都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出台了程度不同的补贴和激励扶助措施,千方百计推动此项工作。
3、强化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把沼气建设工作与乡、村两级干部的考核挂钩,强化责任,严格奖惩,形成了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上下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4、善于创新。在按照有关要求推广单户建池的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创新出了联户建池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沼气建设成本,扩大了沼气使用覆盖面。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沼气推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县、乡、村三级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应当肯定的,但其推进的艰难和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粪源严重缺乏。全县9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建沼买粪的现象。各乡镇为了保证本乡镇建设沼气的用粪需求,严格限制辖区内的粪源外流。在粪源争夺日趋激烈的 情况下,许多乡镇的沼气用户开始向县境外的武乡等地买粪。河峪乡青阳坪村的冯变成甚至从吕梁市的文水县买回一车牛粪。而随着买粪需求的增加,粪价也一路走 高,武乡一带的牛粪就从原来每方30至40元上涨到每方60至70元,翻了近一番。以8立方米标准的沼气池一次投料3—4方计算,一个沼气池仅买粪投料就 需要花费300多元。但,即使四处买粪也满足不了现有需求,沼气建设面临“粪荒”的严重考验。以莲花池村为例,建成34户,仅有7户通过买粪完成装料,其 余27户全是空池,至今仍在找粪下池。
“粪荒”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县的畜牧养殖发展不足,畜牧业发展水平难以有效支撑沼气的用粪需求。全县 870户已建成和在建沼气用户中,有家畜养殖的还不到10%。河峪乡是我县的畜牧大乡,但在河峪乡寄子村,全村集粪都不能满足村民李社清8立方米沼气池的 初次投料需求。兰峪乡郭郊村192户648口人,全村仅存栏3头牛4头猪,所产粪料,按照沼气技术要求,仅仅可供两个8立方米沼气池正常运行。而按照任务 分解要求,郭郊村的沼气建设任务是100户,假设任务全部完成,98户的粪源缺口如何解决将是个大难题。
“粪荒”的出现给我们的沼气推广工作带 来了先天不足。没有稳定的粪源,不仅严重制约沼气的推广进度,而且会影响到已建成沼气的持续运行。如果沼气必须靠买粪来维持,那么沼气建的越多,粪价就会 越高,沼气运行的成本就会越高。如果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的统一,此项目难免再蹈八十年代初推广夭折的覆辙。同时,按照沼气运行“勤添料、勤出料” 和新鲜粪的技术要求,买粪既不经济也不符合技术要求。因此说,买粪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粪源短缺的问题。一池三改是建设沼气工程完整的工艺体系,其中改厕与 改圈解决的就是粪源问题,而我县已建成和在建沼气用户中,同步完成或在建改厕与改圈的只占总数的不到4%。粪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沼气推广的瓶颈。
2、技术力量薄弱。调查发现,全县已建成装料的沼气池能正常使用的比例很低。社城镇顶村在去年就开始沼气试点,群众积极性也比较高,建成22户,但是使用效果 不理想,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能正常产气使用的仅仅只有20%左右。镇村两级多次邀请技术员察看指导,也找不到不产气的原因,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一 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该村今年只新发展了6户,仅占去年发展数的1/4强。兰峪乡屯村已建成15个15立方米的沼气池,先装 料1池,但至今不能点火,技术人员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余下的14池就一直空着,不敢装粪,在等待观望。
技术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沼气发展的又 一重要因素。尽管沼气是一项成熟技术,但沼气工艺流程长、影响因素多,单单靠培训几次农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技术问题,需要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 人才和必需的技术装备作为支撑。只有技术指导和服务的水平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沼气点着了、烧旺了,沼气建设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而我县目前的沼气技术 力量仅仅是领取了省级沼气技工合格证的107名沼气池施工人员。县农业局虽然也组织了服务队伍,并深入一线跟踪服务,千辛万苦,但他们与农村持证上岗的技 工属于同批次同课时培训,仅仅是文化程度比他们高而已,理性认识多于感性认识,甚至在建池操作技能上还不如农民技工,给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心有余而力 不足,技术水平的提高成熟尚需要一个阶段与过程。沼气使用、管理和维护全能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为农民群众正确使用沼气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与支 持。比如,云竹镇赵庄村的两个沼气用户,一样的粪料,同一天装粪,一户正常点火,一户则是哑火,搞不清是何原因,增加了群众对沼气技术的迷惘和不信任。
第五篇:沼气建设调研报告
南华县农村沼气建设调研报告
南华县农业局农田建设工作站关林祖
(2012年7月17日)
近年来,我县农村沼气发展迅速,现已累计建设沼气池22690口,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农村沼气发展状况,深入分析调查研究农村能源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推动全县农村沼气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综合利用效益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意见,通过1个月的时间对全县农村沼气发展状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本次调研涉及龙川镇白衣行政村37户沼气使用户,其中沼气使用率达到53%,“三沼”综合利用率达到29%。从总体看沼气使用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使用率较高。本次调查的白衣行政村,使用率达到70%以上的有8个社,占调研总数的34.7%。二是“三沼”综合利用率高。全村“三沼”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的村有4个,占调研总数的近17.4%。三是经济效益显著。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经济效益随“三沼”综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显著增加。白衣属坝区广泛开展沼液浸种,沼液、沼渣做追肥等多项利用技术,年户均增收节支都达到120元以上。
二、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本次调研情况看,农村沼气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有利于”。
发展农村沼气,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活用能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进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建设。当今能源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能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发展农村沼气能源是解决农村能源的重要途径之
一。一是沼气是一种可再生的廉价能源,一次投资,长期使用,减少农户煤、电等生活用能支出;二是沼气使用方便、快捷。使用沼气省去了上山砍柴、捣炭做饭之劳,将妇女从繁重的厨房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手来从事其他生产活动,增加农户收入;三是沼气清洁卫生,无烟熏火燎,不会形成污染。四是节约开支,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池容积一般是6—10m,6m的沼气池一年可产生沼气340m333左右。它提供的热能,可以解决3-5口人家庭10个月的生活燃料。
发展农村沼气,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推进繁荣富裕的新农村建设。沼气发酵系统生产的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沼液和沼渣,是很好的优质肥料,能有效地维持和培肥改良土壤,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沼液不仅可作为农作物的全面营养液和牲畜饲料的添加剂,而且也是预防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将沼气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节支增效。
发展农村沼气,有利于促进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推进村容整洁、保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当前,农村大
量的畜禽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已经成为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的一大污染源,同时,又为疫病传染提供了可乘之机,成为农村的一大公害。加快农村沼气建设,能够有效地解决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改善人居环境,阻断疫病传染源,使农村村容村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根本变化,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增进农民身体健康。
发展农村沼气,有利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沼气等生物质能源,使农村的资源得到循环高效利用,配套进行改厕、改厨、改圈,能把农村的“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促进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可以说,发展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是科技质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必由之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三、存在问题
1、部分乡镇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或没有,影响农村沼气后续服务开展和今后发展。
2、“三沼”综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大部分农户“三沼”综合利用仅局限于沼液、沼渣施肥,对于沼液养猪,沼液浸种、喷施,沼渣栽培蘑菇、养殖等实用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三沼”综合利用效益提升潜力巨大。
3、建后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全县建后服务网络还处于筹建阶
段,技术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全县沼气产品的销售网络也不健全,致使许多沼气用户因沼气池不能正常产气或沼气配件损坏,而影响正常使用。
四、建议
(一)积极推进乡、村级服务体系的建设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提高农村沼气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强化沼气技术培训
针对我县技工整体不足,要进一步加大沼气技术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好春节前后的农闲季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技术培训,保证每年培养和造就一支会建、会管、会用、会修的沼气技工队伍。
(三)广泛开展沼气宣传活动
要在宣传方面下功夫,多投资,使用一些言简易胲,内容丰富,使用户一看就懂的沼气宣传标语和彩图壁画,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建设农村沼气的重要意义,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鼓励大中型沼气建设,推动农村节能减排
我县大中型沼气工程很少,今后积极在农村规模养殖场和农副产品加工厂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尽量减少畜禽粪便和污水造成的污染,在城市公厕粪便处理上示范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
(五)加强协作,发挥能源建设的综合效应
沼气建设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发改委和农业局要积极争取沼气项目投入并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及时到位;畜牧部门要做好畜牧业发展与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疫病防控工作结合,形成综合实力,发展农村沼气。
(六)以沼气生态村建设为着力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县沼气综合效益差,不能适应体现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共同发展,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安全饮水、植树造林、村容村貌整治等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点、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提高沼气的经济效益。三是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改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和观念,实现村庄园林化、庭院富裕化、生活文明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