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微软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 上诉 判决书
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微软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9)沪高民三(知)终字第132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486号1号楼西三层。
法定代表人王新苗,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许志彪,北京市广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住所地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微软路1号(One Microsoft Way Redmond,WA 98052-6399 USA)。
授权代表本杰明 欧·奥多夫(Benjamin O.Orndorff),该公司助理秘书。
委托代理人游闽键,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傅钢,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上海紫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西林街246号123室J座。
法定代表人谢为群,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周政,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上海臣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秀州前进3062号206室。
法定代表人郑水娟,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吕佳,该公司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周政,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昶沣公司)因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不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9)沪二中民五(知)初字第71号民事判决书,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9年11月10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12月3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昶沣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新苗及其委托代理人许志彪,被上诉人微软公司委托代理人游闽键,原审被告上海紫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越公司)委托代理人周政,原审被告上海臣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臣越公司)委托代理人吕佳、周政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
美国版权局颁发的《版权注册证书》载明: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为原告,该证书的注册生效日期为2001年11月6日,注册号为TX5-407-055。
原告所提供的合法出版物视窗XP软件光盘上的署名为©2004 Microsoft Corporation版权所有,该光盘上载明“包含Service Pack2,版本2002”。2009年6月22日和23日,原审法院对原告提供的上述视窗XP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安装和在线升级。安装完毕后,在“系统属性”显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版本2002 Service Pack 2”;在线升级完毕后,在“系统属性”显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版本2002 Service Pack 3”,在“关于Windows”显示“Microsoft(R)Windows 版本5.1(内部版本号2600.xpsp.080413-2111: Service Pack 3),版权所有©2007 Microsoft Corp”。
本杰明 欧·奥多夫(以下简称本杰明)是微软公司的助理秘书。微软公司授权:本杰明有权签署及交付有关微软公司的任何法律事务的任何委托书,以及有关履行为在任何国家捍卫微软公司的法律利益的任何法律行动的任何委托书,这些法律行动包括对据认为侵犯微软公司的专利、商标或无论何种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个人和/或法律实体提起任何法律诉讼。本杰明于2007年6月11日签署了《授权委托书》,该《授权委托书》载明:于维东有权以微软公司的名义对任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人或法律实体涉及微软公司知识产权的事宜提起、参与、进行诉讼和/或辩护直至终止司法或行政程序;可以提起或回应任何法律或行政程序,包括承认、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等;可以将上述活动的全部或部分委托他人进行。
2008年9月1日,微软公司与案外人北京必浩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浩得公司)签订了《委托调查合同》。该《委托调查合同》载明:微软公司委托必浩得公司调查被告昶沣公司销售或承诺预先安装盗版微软软件的相关情况;微软公司支付包括购买计算机、公证费、代理费、服务费在内的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60,056元(以下币种同)。于维东代表微软公司在该合同上签字。
2008年10月22日,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出具(2008)沪东证经字第6446号公证书。该公证书载明:必浩得公司委托代理人汪丹宁于2008年10月21日下午,在上海市万航渡路858弄25号402室提取一台涉案计算机(以下简称6446号涉案计算机),并当场取得增值税发票一张。汪丹宁在对该涉案计算机和配件包装盒外观及开机后的有关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拍照后,关闭计算机并装箱,公证人员则加贴封条进行封存。在上述有关屏幕显示内容的照片中所显示的“系统属性”的内容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版本2002 Service Pack 3”。在增值税发票中显示的购货单位名称为“北京迪维通达上海分公司”,货物品名为“酷睿8200组装PC”,含税价为5,950元。
2008年11月5日,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出具(2008)沪东证经字第6679号公证书。该公证书载明:案外人必浩得公司委托代理人汪丹宁于2008年10月31日上午,在上海市万航渡路858弄25号402室购得两台涉案计算机(以下分别简称为6679-1号涉案计算机和6679-2号涉案计算机),支付价款11,660元,并当场取得收据一张。汪丹宁在对上述两台涉案计算机和配件包装盒外观及开机后的有关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拍照后,关闭计算机并装箱,公证人员则加贴封条进行封存。在上述两台涉案计算机有关屏幕显示内容的照片中所显示的“系统属性”的内容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版本2002 Service Pack 3”。在收据中显示的购货单位名称为“北京迪维通达上海分公司”,货物品名为“兼容机P400、AMD8450”。
2008年12月30日,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出具(2008)沪东证经字第7193号公证书。该公证书载明:案外人必浩得公司委托代理人汪丹宁于2008年11月27日下午,在上海市万航渡路858弄25号402室提取计算机一台(以下简称7193号涉案计算机),支付价款5,870元,并当场取得收据一张。汪丹宁在对该涉案计算机和配件包装盒外观及开机后的有关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拍照后,关闭了计算机并装箱,公证人员则加贴封条进行封存。在有关屏幕显示内容的照片中所显示的“系统属性”的内容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版本2002 Service Pack 3”。在收据中显示的购货单位名称为“北京迪维通达上海分公司”。
2009年2月,于维东与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签订《聘请律师合同》。该《聘请律师合同》载明: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指派游闽键、傅钢律师代理本案,律师费为6万元。同月3日,于维东签署《授权委托书》。该《授权委托书》载明:授权游闽键、傅钢律师为微软公司与被告昶沣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的特别授权代理人;代理权限包括代为起诉、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代为申请追加、变更被告或第三人等。同日,游闽键律师在本案的民事起诉状上签章,并诉讼来院。2009年2月13日,原审法院立案受理本案。
2009年2月5日,本杰明签署《授权委托书》。该《授权委托书》载明:授权于维东有权以微软公司的名义对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人或法律实体涉及微软公司知识产权的事宜提起、参与、进行诉讼和/或辩护直至终止司法或行政程序;于维东有权代为起诉,代为承认、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代为签署起诉状等;于维东可以转委托上述代理权限。
2009年3月1日,于维东签署《授权委托书》。该《授权委托书》载明:授权游闽键、傅钢律师为微软公司与被告昶沣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的特别授权代理人;代理权限包括代为起诉、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代为申请追加、变更被告或第三人、代为签署起诉状等;于维东对受托人游闽键、傅钢在该《授权委托书》签署之前的所有诉讼行为(包括签署起诉状、提交证据、立案等)均予以追认。
审理中,被告昶沣公司向原审法院提供了印有被告紫越公司企业名称的送货单四张(其中,编号为NO0044306送货单的开具时间为2008年10月21日、编号为NO0044341和NO0044342送货单的开具时间为2008年10月30日、编号为NO0042533送货单的开具时间为2008年11月27日)。上述四张送货单上分别记载了可供安装一台涉案计算机使用的相关硬件、单价及总价。上述四张送货单的具体开单人均为莫慧敏。被告臣越公司于2008年1月3日与莫慧敏签订了《职工劳务合同》,合同期限自2008年1月3日至2009年1月2日止。庭审中,被告臣越公司确认其提供了上述四张送货单上所记载的涉案计算机硬件,并私自印制了上述四张送货单。
审理中,原审法院组织各方当事人对四台涉案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系统信息等内容进行了勘查。勘查显示:
1、6446号涉案计算机对应的送货单是NO0044306,该送货单上记载的涉案计算机主板的品牌和型号是技嘉P43,但涉案计算机实际安装的主板品牌和型号是技嘉EP43,其余硬件与送货单上的硬件相一致;另在2009年4月10日的质证中,该涉案计算机无法开启。
2、6679-1号涉案计算机对应的送货单是NO0044341,该送货单上记载的涉案计算机主板的品牌和型号是技嘉P43,但涉案计算机实际安装的主板品牌和型号是技嘉EP43,其余硬件与送货单上的硬件相一致;另在2009年4月10日质证中该计算机无法开启。
3、6679-2号涉案计算机对应的送货单是NO0044342,该送货单上记载的硬件与涉案计算机主机箱内的硬件相一致;在2009年5月19日的质证中该涉案计算机可正常开启:(1)在输入“cmd.exe/systemifon”命令后,该涉案计算机显示:初始安装日期为2008年4月30日、安装的软件为视窗XP、版本5.1.2600 SP3;(2)在“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系统”中,仅显示了“2008年4月30日”、“2008年10月30日(0:50)”、“2008年10月31日”“2009年5月19日”、四个日期。
4、7193号涉案计算机对应的送货单是NO0042533,该送货单上记载的硬件与涉案计算机主机箱内的硬件相一致;在2009年4月10日的质证中该计算机可正常开启:(1)在输入“cmd.exe/systemifon”命令后,该涉案计算机显示:初始安装日期为2008年4月30日、安装的软件为视窗XP、版本5.1.2600 SP3;(2)在“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系统”中,仅显示了“2008年4月30日”、“2008年11月26日”、“2008年11月27日”、“2009年4月10日”四个日期。
庭审中,被告昶沣公司明确表示,在涉案计算机对外销售时,涉案计算机的购买者并未要求其在涉案计算机中安装视窗XP软件。被告臣越公司则表示编号为NO0044306、NO0044341、NO0044342、NO0042533的送货单上记载的日期均系其向被告昶沣公司的送货日。
原审法院认为,本案的主要争议焦点在于:
1、原告代理人是否获得了代签起诉状的权利,其启动本案诉讼是否合法;
2、视窗 XP软件与视窗XP SP3是何种关系,及原告是否是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
3、三位被告是否实施了原告主张的侵权行为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关于原告代理人是否获得了代签诉状的权利,其启动本案诉讼是否合法的问题。
原审法院认为,根据微软公司授权,本杰明有权签署委托书,对侵犯原告知识产权的个人和/或法律实体提起任何法律诉讼。根据本杰明分别于2007年6月11日和2009年2月5日签署的两份《授权委托书》,于维东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人或法律实体涉及微软公司知识产权的事宜,取得了以微软公司的名义,代为起诉,代为承认、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代为签署起诉状及转委托等诉讼权利。根据于维东分别于2009年2月3日和3月1日签署的两份《授权委托书》,本案原告代理人游闽键取得了代为起诉、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代为申请追加被告、代为签署起诉状等诉讼权利。由此可见,原告代理人在本案中代为签署起诉状和提起本案诉讼的行为,未超出原告的授权范围。据此,对三位被告提出的原告代理人无权代为签署起诉状和提起本案诉讼的抗辩意见,原审法院不予采信。
二、关于视窗 XP软件与视窗XP SP3是何种关系,及原告是否是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的问题。
1、关于视窗 XP软件与视窗XP SP3是何种关系的问题。2009年6月22日和23日,原审法院对原告提供的上述视窗XP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安装和在线升级。安装和在线升级完毕后所显示的相关内容,已充分证明视窗XP SP3只是视窗XP软件的一个版本。据此,对被告昶沣公司提出的视窗XP软件与视窗XP SP3系两个不同软件的抗辩意见,原审法院不予采信。
2、关于原告是否是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的问题。本案中,原告提供的《版权注册证书》上所显示的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是原告;原告提供的合法出版物视窗XP软件光盘上的署名是原告;在线升级完毕后视窗XP软件中的署名也是原告。这些事实,足以证明原告是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据此,对被告昶沣公司提出的原告不是视窗XP 软件著作权人的抗辩意见,原审法院不予采信。
原审法院认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五条之1规定“就享有本公约保护的作品而论,作者在作品起源国以外的本同盟成员国中享有各该国法律现在给予和今后可能给予其国民的权利,以及本公约特别授予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三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软件,依照其开发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依照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条例保护”。鉴于我国与美国均系《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原告是设立于美国的企业法人。因此,原告对视窗XP软件所享有的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
三、关于三位被告是否实施了原告主张的侵权行为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问题。
1、关于被告紫越公司是否实施了原告主张的侵权行为的问题。虽然被告昶沣公司提供的四张送货单上均印有被告紫越公司的企业名称。但由于,被告紫越公司否认该四张送货单系被告紫越公司印制和所有;被告臣越公司则明确表示是其向被告昶沣公司提供了四台涉案计算机的硬件,四张送货单系被告臣越公司私自印制,涉案计算机和送货单均与被告紫越公司无关;且根据相关证据证实四张送货单的开单人又系被告臣越公司的员工;及原告又未提供足以证明被告紫越公司销售了涉案计算机的证据。在此情况下,对原告提出被告紫越公司未经原告许可在销售的涉案计算机中安装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的事实主张,原审法院不予采信。对于原告要求被告紫越公司共同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诉讼主张,原审法院不予支持。
2、关于涉案计算机中视窗XP软件安装者的问题。在被告昶沣公司和被告臣越公司之间,均认为对方在四台涉案计算机中安装了视窗XP软件。为此,原审法院组织各方当事人对四台涉案计算机中的硬件配置、系统信息等内容进行了勘查。根据勘查内容和相关的公证内容,原审法院认为:(1)对于6679-2号涉案计算机。首先,该涉案计算机“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系统”中仅显示了该涉案计算机的四个启动视窗XP软件的日期(“2008年4月30日”、“2008年10月30日(0:50)”、“2008年10月31日”、“2009年5月19日”)。其中“2008年10月30日(0:50)”是公证的前一日,“2008年10月31日”是公证日,而“2009年5月19日”是原审法院勘查日;其次,证据表明在公证日和原审法院勘查日均启动了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再次,该涉案计算机的送货单(NO0044342)上记载的日期为2008年10月30日,被告臣越公司则表示上述送货单上所记载的日期(2008年10月30日)系向被告昶沣公司送货的日期。由此可见,在被告臣越公司向被告昶沣公司送货前,该涉案计算机在2008年10月30日的0:50启动了视窗XP软件。据此,原审法院确认该涉案计算机被送至被告昶沣公司前已经安装了视窗XP软件,该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是由被告臣越公司安装完成。(2)对于7193号涉案计算机。首先,该涉案计算机的“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系统”中仅显示了四个启动视窗XP软件的日期(“2008年4月30日”、“2008年11月26日”、“2008年11月27日”、“2009年4月10日”)。其中的“2008年11月26日”是公证的前一日,“2008年11月27日”是公证日、“2009年4月10日”是原审法院勘查日;其次,证据表明在公证日和原审法院勘查日均启动了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再次,该涉案计算机的送货单(NO0042533)上记载的日期为2008年11月27日,被告臣越公司表示上述送货单上所记载的日期(2008年11月26日)系向被告昶沣公司送货的日期。由此可见,在被告臣越公司向被告昶沣公司送货前,该涉案计算机在2008年11月26日启动了视窗XP软件。据此,原审法院确认该涉案计算机被送至被告昶沣公司前已经安装了视窗XP软件,该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是由被告臣越公司安装完成。(3)对于6446号和6679-1号涉案计算机。虽然在勘查时该两台涉案计算机无法开启,但是,首先,四台涉案计算机均系被告臣越公司向被告昶沣公司提供;其次,6679-2号和7193号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均系被告臣越公司安装,且6679-1号与6679-2号涉案计算机系同天送货;再次,没有证据表明被告昶沣公司与被告臣越公司之间,仅约定交付计算机硬件而非组装好的计算机。因此,按照一般的交易习惯,原审法院认为6446号和6679-1号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亦是被告臣越公司安装完成。综上,由于被告臣越公司未提供充足的证据,故对于被告臣越公司关于其仅交付涉案计算机的硬件,未在涉案计算机上安装视窗XP软件的抗辩意见,原审法院不予采信。原审法院认为,四台涉案计算机中的视窗XP软件均是被告臣越公司安装完成。
3、关于被告臣越公司在本案中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原审法院认为,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向公众发行著作权人的软件的,属于侵犯他人软件著作权的行为。本案中,由于被告臣越公司未经原告许可,擅自在四台涉案计算机上安装视窗XP软件,并将上述安装有盗版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对外销售,因此被告臣越公司的上述行为侵犯了原告对视窗XP软件享有的著作权中的复制权和发行权。被告臣越公司应当就其上述侵权行为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4、关于被告昶沣公司在本案中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原审法院认为,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软件复制品的发行者不能证明其发行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本案中,被告昶沣公司是安装有盗版视窗XP软件涉案计算机的销售者。被告昶沣公司的上述销售行为属于对视窗XP软件的发行行为。被告昶沣公司作为涉案计算机的销售者,其对涉案计算机中安装有视窗XP软件应当是明知的,其对涉案计算机的购买者并未要求其在涉案计算机上安装视窗XP软件亦是明知的。但是,被告昶沣公司并未对涉案计算机中安装的视窗XP软件是否得到合法许可,进行合理的审查。亦无证据证明涉案计算机上安装的视窗XP软件得到了原告的授权。因此,原审法院认为,被告昶沣公司销售安装有盗版视窗XP软件的涉案计算机的行为,侵犯了原告对视窗XP软件享有的著作权中的发行权。被告昶沣公司作为视窗XP软件的发行者,不能证明其发行的视窗XP软件的复制品具有合法来源,应当就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案中,鉴于被告臣越公司未经许可在四台涉案计算机上安装了视窗XP软件,并销售了上述四台涉案计算机。被告昶沣公司销售了安装盗版视窗XP软件的上述四台涉案计算机。故被告臣越公司、被告昶沣公司的行为共同侵犯了原告对视窗XP软件所享有的著作权,被告臣越公司、被告昶沣公司应就上述侵权行为共同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四、关于原告的诉讼请求。
1、对于原告提出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立即删除在涉案计算机上安装的视窗XP软件,停止对原告享有的视窗XP软件著作权的侵害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认为,原告提出的上述诉讼请求,依法有据,应予支持。
2、对于原告提出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立即停止在计算机上安装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立即删除库存的计算机中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立即停止销售安装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认为,原告在本案中未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目前仍在计算机上安装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未提供证据证明在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库存中的计算机安装了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未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仍在销售安装了未经授权的视窗XP软件的计算机,因此,对原告的该些诉讼请求,原审法院不予支持。
3、对于原告提出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共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0万元和合理费用120,056元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本案中,由于原告因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侵权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失和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因侵权行为的违法所得均无充分证据予以证实,因此,对于被告昶沣公司、被告臣越公司在本案中所应承担的赔偿金额,原审法院将综合考虑涉案作品的类型、合理使用费、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以及原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的公证费、服务费和律师费等因素,酌情予以确定。
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三条第(八)项、第四十八条、第五十八条,《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三款、第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五)项、第九条、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二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判决:
一、被告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告上海臣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对原告微软公司享有的微软视窗XP专业版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害;
二、被告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告上海臣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连带赔偿原告微软公司包括合理费用在内的经济损失人民币6万元;
三、对原告微软公司的其余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案件受理费人民币6,100元,由原告微软公司负担人民币2,478元,由被告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告上海臣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负担人民币3,622元。
判决后,昶沣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上诉请求为: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驳回被上诉人微软公司一审的全部诉讼请求;对被上诉人微软公司明显、严重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依法给予相应的司法措施;被上诉人微软公司承担本案所有诉讼费用。其主要上诉理由为:
一、原审法院违法采信了微软公司的非法证据,一审判决未对昶沣公司在一审期间所提交的一系列关键证据进行认定,而这些证据的认定对本案的结果具有重大实质性影响。
二、一审判决对昶沣公司在一审期间提出的抗辩理由几乎完全不予理睬,而这些抗辩对本案的结果具有实质性影响。具体为:
1、微软公司的代理人无权在起诉状上签字,起诉状上签名的权利是不可授予的。
2、在涉案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作品为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3,而非微软公司主张的视窗XP软件。
3、一审法院认为昶沣公司对于涉案计算机中安装有盗版XP软件应当是明知的,以及对销售的计算机中安装软件负有合理审查义务,均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4、一审判决认定昶沣公司和臣越公司构成共同侵权是错误的,昶沣公司是在臣越公司的销售行为完成后,基于另一个民事合同发生的行为,两公司之间并没有共同的意思联络。
5、昶沣公司未因所谓的侵犯发行权的行为而获得任何所得,也未造成微软公司任何损失,因为涉案四套软件并非基于市场的真实需求,而是由于微软公司的调查取证行为产生的,由于侵权行为根本尚未发生,因此所谓的合理费用也不应获得支持。
被上诉人微软公司答辩称:
1、被上诉人是系争软件的著作权人。上诉人所称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3是单独的一种软件,其权利人并非微软公司的说法,无事实和法律依据。SP3是系争软件的最新程序包,该程序包是对系争软件的补充,通过当庭演示可以看出,系统软件名称为Windows XP,SP3只是软件的版本号,而且无论在演示的机器中还是在被告安装的软件中,显示的软件著作权人均为微软公司。
2、被上诉人的诉讼行为合法、合理,上诉人主张被上诉人无权调查取证及起诉程序违法的观点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首先,被上诉人自行出资进行的调查取证工作是合法的民事维权行为,绝非上诉人认为的“司法调查取证”行为,更非破坏我国法律的行为。其次,被上诉人在委托书中明确授权律师可以“代为起诉”,补充授权“代为签署起诉状”,因此被上诉人的律师完全有权代替被上诉人提起诉讼。
3、关于赔偿损失,一审法院的判决,被上诉人予以认可。根据被上诉人在一审中提供的证据及上诉人在一审中出示的账本,被上诉人提出了合理的异议后,上诉人并未给予合理的回答,故被上诉人认为一审判决6万元赔偿金额是偏低的。
原审被告紫越公司陈述称:没有补充意见。
原审被告臣越公司陈述称:臣越公司在计算机销售过程中没有侵权行为,不应承担责任。
二审中,上诉人昶沣公司、被上诉人微软公司以及原审被告紫越公司、臣越公司均未向本院提交新的证据材料。
经审理查明,原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属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微软公司提供的《版权注册证书》、视窗XP软件的合法出版物以及在线升级完毕后视窗XP软件的署名情况等证据可以证明,被上诉人微软公司是视窗XP软件的著作权人。根据《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微软公司的视窗XP软件,依法应受到我国法律保护。上诉人昶沣公司销售装有涉案软件复制品的计算机,且不能证明该软件复制品具有合法来源,其行为构成对微软公司的视窗XP软件发行权的侵害,依法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等民事责任。
关于上诉人认为,原审法院违法采信了微软公司的非法证据,一审判决未对昶沣公司所提交的一系列关键证据进行认定的上诉意见。本院认为,微软公司虽是外国企业,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据此可知,微软公司为诉讼之需,委托国内调查公司进行取证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原审法院经开庭审理后,采信了微软公司在一审诉讼中提交的证据,亦无不当。对于昶沣公司在一审提交的证据,经查,原审法院已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质证,至于原审法院如何认定这些证据的效力,当然在原审法院的职权范围之内,而且原审法院对昶沣公司提交的2008年记帐凭证等证据材料未予认定,亦无不当。
关于上诉人认为微软公司的代理人无权在起诉状上签字,微软公司不是涉案软件的著作权人等上诉意见。本院认为,昶沣公司在一审诉讼中已作为抗辩理由提出,原审法院针对这些抗辩理由也作了充分论述,本院除赞同原审法院的有关观点外,同时,还认为法律并未规定起诉状只能由本人签署,相反,包括起诉在内的民事诉讼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之外,均可通过代理行为实施,因此微软公司通过代理律师代为起诉、签署起诉状的行为并无不妥。对于微软公司是否是涉案软件著作权人的问题,原审法院在对原告提供的享有著作权的软件进行计算机安装和在线升级后,已显示涉案视窗XP SP3是视窗XP软件的升级版本,仍属同一软件,因此,在上诉人未能提供新的反驳证据的情况下,本院对此节事实亦予以确认。
关于上诉人认为其对涉案计算机中安装有盗版XP软件是不明知的,对销售的计算机中安装软件也不负有合理审查义务的上诉意见。本院认为,昶沣公司作为一家经营计算机软硬件的专业公司应当对其销售的计算机商品中是否装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软件负有审查义务,在上诉人所售的四台涉案计算机中均装有盗版软件,根据日常经验,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明知或应知涉案计算机中安装有盗版XP软件,并无不当。
关于上诉人认为其和臣越公司不构成共同侵权,两公司之间并没有共同的意思联络的上诉意见。本院认为,臣越公司在计算机上安装涉案盗版软件和昶沣公司销售上述计算机的行为,具有连贯性和分工性,虽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两公司具有共同侵权的意思联络,但根据两公司存在着固定的业务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交易习惯,再结合该行业的实际情况,原审法院认定两公司对于由其中一家公司安装盗版软件,由另一家公司予以销售的运营模式应当是明知的,两公司构成共同侵权并无不当。
关于上诉人昶沣公司认为其未获得任何所得,也未造成微软公司任何损失,侵权行为尚未发生,合理费用不应获得支持的上诉意见。本院认为,如前所述,昶沣公司的行为已构成侵权,虽然微软公司并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实际遭受损失的具体金额以及昶沣公司因侵权行为而获得的违法所得的具体金额,但这并不等于权利人没有经济损失或侵权行为人没有违法所得。原审法院在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后果和作品类型、合理使用费,以及原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的公证费、服务费和律师费等因素,以法定赔偿方式确定赔偿金额并无不当。
综上,本院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与理由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应予驳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五十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300元,由上诉人上海昶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钱光文
代理审判员 马剑峰
代理审判员 李澜
二○一○年一月二十日
书 记 员 刘伟
第二篇:微软公司诉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判决书
微软公司诉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
提交日期: 2009-12-17 10:3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9)一中民初字第4083号
原告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住所地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微软路1号(One Microsoft Way Redmond,WA 98052-6399 USA)。
法定代表人本杰明•阿兰道夫(Benjamin O.Orndorff),助理秘书。
委托代理人李长旭,北京市中诚友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常琦,北京市中诚友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19-1号2号楼中成大厦1403、1404。
法定代表人闫长安,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罗为,上海市耀良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胡世秋,上海市耀良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律师。
原告微软公司诉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思创未来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年2月26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6月16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微软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长旭、常琦,被告思创未来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罗为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微软公司诉称:原告是计算机软件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专业版的著作权人。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销售的个人台式计算机中预装上述软件,侵犯了原告享有的著作权。并且,原告通过证据保全公证发现,被告在销售的计算机中安装盗版软件是一种惯常和持续的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据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
1、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其中包括调查费及取证费143 361.92元,公证费18 000元,律师费5万元。
被告思创未来公司辩称:
一、被告所销售的产品为计算机配件,其从未进行过计算机整机的生产和销售,不可能存在原告所称的销售预装盗版软件的计算机的行为。
二、被告不但明令禁止协助客户安装软件,还多方提示客户安装盗版软件的危害,不可能实施侵权行为。
三、原告指控的侵权行为,是有关销售人员在原告委托的调查人员的引诱之下,为了促成交易、保住个人利益而作出的个人行为,并非被告的公司行为。
四、原告提出的赔偿要求没有依据。被告从未销售过盗版软件,更不存在销售预装盗版软件的计算机整机的行为,原告并无证据证明被告因为盗版软件的安装而获得任何收入。原告指控的侵权行为,是被告销售人员个人在原告引诱的情况下作出的,并非正常的交易行为,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应当由原告自行承担。此外,原告主张的调查费中还包括计算机硬件的采购费用,在原告已取得这些配件的所有权的情况下,还要求被告对有关货款进行补偿,这将直接导致原告无偿取得上述物品,不符合法律规定。被告实际上处于亏损的状况,原告要求被告赔偿50万元没有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据此,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院经审理查明:
微软公司开发完成的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于2001年10月25日发表于美国。该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al Edition 2003(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于2003年10月21日发表于美国。上述软件由微软公司在美国版权局进行了登记注册。
2008年10月16日,北京中联友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简称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往思创未来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号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号鼎好电子大厦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台式计算机4台,并在思创未来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号海龙大厦1123室的办公地点提取了上述四台计算机。
2008年10月27日,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再次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往前述思创未来公司位于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鼎好电子大厦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台式计算机4台,并在海龙大厦1123室提取了上述4台计算机。
2008年11月6日,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第三次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往前述思创未来公司位于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鼎好电子大厦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台式计算机4台,并在海龙大厦1123室提取了上述4台计算机。
在提取上述公证购买的计算机的同时,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还取得了思创未来公司出具的销售凭证、质保卡及保修卡。保修卡内包含产品保修卡、思创未来DIY---组装机(兼容机)质保及售后服务承诺书、质保配置单、电脑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公司简介等。在思创未来公司的公司简介中记载,该公司“既是一家专业的电脑配件代理商,又是一家专业的电脑装机商。”
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对上述购买过程进行了证据保全公证,制作了公证书,并对所购计算机进行了封存。
在微软公司向本院提起本案诉讼的同时,还向本院提出了证据保全申请,请求查封扣押思创未来公司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并提交了财产担保。本院于2009年3月16日作出民事裁定,并于当日采取了证据保全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思创未来公司称该公司经营不规范,没有财务账册,仅提供了2009年3月12日至16日计算机配件的部分入库单,编号不连续。本院要求思创未来公司于3日内提交有关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但该公司未予提交。
在本案开庭审理过程中,思创未来公司认可公证处封存的12台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计算机软件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和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但主张其销售的是计算机配件,并非计算机整机,上述计算机系应客户的要求为客户进行的组装,在计算机中预装软件系销售人员个人行为,并提供了销售人员段瑞有关2008年10月16日在海龙大厦4057号销售门店销售过程的证言,但该证人并未出庭作证。微软公司提出,在思创未来公司的公司简介中该公司已经明确是一家专业的电脑装机商,所以该公司主张其仅销售计算机配件与事实不符;段瑞的证言不具有真实性,且其作为思创未来公司的销售人员,与公司有利害关系,其证言不具有证明力,并且其仅证明12次侵权行为中的一次销售过程,不能说明思创未来公司的行为系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
微软公司为本案诉讼支付调查费人民币99 952.92元、律师费人民币5万元、公证费人民币18 000元、用于购买计算机的取证费人民币43 409元(见下表),以上共计人民币211 361.92元。
销售门店
时间405740411123A4949合计人民币
(单位:元)
2008-10-***60015300
2008-10-***75014740
2008-11-***50013369
总计人民币
(单位:元)15077
13531
13172
10850
43409
微软公司公证购买计算机费用一览表
本院另查明,思创未来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26日,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万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上述事实有软件登记注册证书,(2008)京海诚内民证字第07343号至第07346号、第07652号至第7655号和第07846号至第7849号公证书,调查费、公证费、律师费发票,入库单,证人证言,以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
原告微软公司系美国法人,依照我国与美国共同加入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三条第1款第(a)项的规定,对于成员国作者的作品,无论是否发表,均应受到保护。同时,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软件,依照其开发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依照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该条例保护。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原告主张权利的微软Windows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均发表于美国,原告对上述软件享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因此,其著作权受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保护。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著作权人的软件,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本案中,在原告公证购买的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原告享有著作权的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但被告认为其销售的仅为计算机配件,并非整机,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的行为人系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不应由被告承担责任。对此,本院认为,销售行为系被告实施,公证处封存的亦是计算机整机,而非配件,被告出具的保修卡内亦包含有思创未来DIY---组装机(兼容机)质保及售后服务承诺书、电脑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上述事实足以证明被告提供给客户的是组装机,因此,被告所称其销售的是计算机配件的主张没有事实依据。关于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的行为人的确定,被告虽然提供了一份证人证言,但证人并未出庭作证,亦无其他证据佐证证人所述事实具有真实性,并且该证人系被告的工作人员,与被告存在利害关系,因此,该证人证言不具有证明力,即不能证明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系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并且,该证人证言亦仅涉及原告取证的一次销售行为,与其他11次销售行为无关。在此情况下,被告有关其并非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的行为人,不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抗辩理由没有事实根据。鉴于被告销售的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被告并无证据证明其复制、发行上述计算机软件得到了原告的许可,因此,其行为侵犯了原告对上述软件享有的复制权和发行权,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上述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权的诉讼请求,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赔偿数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简称《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确定。由《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可知,侵犯著作权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本案中,原告并未提供证据证明其因被告的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或者被告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在证据保全过程中,本院亦未取得被告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等相关证据用以计算赔偿数额。因此,本案可以在法律规定的5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原告主张权利的2个计算机软件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原告12次公证购买的计算机中均预装了上述软件,说明被告的侵权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连续性,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予着重考虑。此外,被告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但其未在本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相关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其应承担消极举证的法律后果。本院在综合考虑原告主张权利的软件性质、被告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被告企业规模以及被告消极执行本院证据保全裁定等因素的基础上,酌情确定赔偿数额。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原告因本案诉讼支付的公证费人民币18000元、取证费人民币43409元均系为本案诉讼的必要支出,应当由被告予以赔偿。因本案案情并不复杂,原告不能证明委托调查公司及律师所支付的调查费和律师费确属必要,本院酌情予以考虑,不予全额支持。
综上,本院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和第(二)项、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二、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微软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三十五万元;
三、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微软公司诉讼合理支出人民币十一万一千四百零九元;
四、驳回原告微软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八千八百元,由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担(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原告微软公司可于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可于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及副本,并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上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姜
颖
代理审判员
周波
人民陪审员
刘颖杰
二 ○ ○ 九 年 七 月 二 日
书
记
员
袁
伟
第三篇:微软公司诉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判决书
微软公司诉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
提交日期: 2009-12-17 10:3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9)一中民初字第4083号
原告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住所地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微软路1号(One Microsoft Way Redmond,WA 98052-6399 USA)。
法定代表人本杰明•阿兰道夫(Benjamin O.Orndorff),助理秘书。委托代理人李长旭,北京市中诚友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常琦,北京市中诚友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19-1号2号楼中成大厦1403、1404。
法定代表人闫长安,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罗为,上海市耀良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胡世秋,上海市耀良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律师。
原告微软公司诉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思创未来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年2月26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6月16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微软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长旭、常琦,被告思创未来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罗为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微软公司诉称:原告是计算机软件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专业版的著作权人。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销售的个人台式计算机中预装上述软件,侵犯了原告享有的著作权。并且,原告通过证据保全公证发现,被告在销售的计算机中安装盗版软件是一种惯常和持续的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据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
1、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其中包括调查费及取证费143 361.92元,公证费18 000元,律师费5万元。
被告思创未来公司辩称:
一、被告所销售的产品为计算机配件,其从未进行过计算机整机的生产和销售,不可能存在原告所称的销售预装盗版软件的计算机的行为。
二、被告不但明令禁止协助客户安装软件,还多方提示客户安装盗版软件的危害,不可能实施侵权行为。
三、原告指控的侵权行为,是有关销售人员在原告委托的调查人员的引诱之下,为了促成交易、保住个人利益而作出的个人行为,并非被告的公司行为。
四、原告提出的赔偿要求没有依据。被告从未销售过盗版软件,更不存在销售预装盗版软件的计算机整机的行为,原告并无证据证明被告因为盗版软件的安装而获得任何收入。原告指控的侵权行为,是被告销售人员个人在原告引诱的情况下作出的,并非正常的交易行为,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应当由原告自行承担。此外,原告主张的调查费中还包括计算机硬件的采购费用,在原告已取得这些配件的所有权的情况下,还要求被告对有关货款进行补偿,这将直接导致原告无偿取得上述物品,不符合法律规定。被告实际上处于亏损的状况,原告要求被告赔偿50万元没有法律
依据和事实依据。据此,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院经审理查明:
微软公司开发完成的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于2001年10月25日发表于美国。该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alEdition 2003(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于2003年10月21日发表于美国。
上述软件由微软公司在美国版权局进行了登记注册。
2008年10月16日,北京中联友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简称中联友诚公司)工作
人员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往思创未来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
号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号鼎好
电子大厦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
台式计算机4台,并在思创未来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号海龙大厦1123室的办公地点提取了上述四台计算机。
2008年10月27日,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再次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
往前述思创未来公司位于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鼎好电子大厦
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台式计算机
4台,并在海龙大厦1123室提取了上述4台计算机。
2008年11月6日,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第三次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
往前述思创未来公司位于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鼎好电子大厦
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台式计算机
4台,并在海龙大厦1123室提取了上述4台计算机。
在提取上述公证购买的计算机的同时,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还取得了思创未来公司出
具的销售凭证、质保卡及保修卡。保修卡内包含产品保修卡、思创未来DIY---组装机(兼容
机)质保及售后服务承诺书、质保配置单、电脑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公司简介等。在思
创未来公司的公司简介中记载,该公司“既是一家专业的电脑配件代理商,又是一家专业的电脑装机商。”
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对上述购买过程进行了证据保全公证,制作了公证书,并对所购计算
机进行了封存。
在微软公司向本院提起本案诉讼的同时,还向本院提出了证据保全申请,请求查封扣押
思创未来公司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并提交了财产担保。本院于2009年3月16日作出民
事裁定,并于当日采取了证据保全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思创未来公司称该公司经营不规范,没有财务账册,仅提供了2009年3月12日至16日计算机配件的部分入库单,编号不连续。
本院要求思创未来公司于3日内提交有关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但该公司未予提交。
在本案开庭审理过程中,思创未来公司认可公证处封存的12台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计
算机软件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和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但主张其销售的是计算机配
件,并非计算机整机,上述计算机系应客户的要求为客户进行的组装,在计算机中预装软件
系销售人员个人行为,并提供了销售人员段瑞有关2008年10月16日在海龙大厦4057号
销售门店销售过程的证言,但该证人并未出庭作证。微软公司提出,在思创未来公司的公司
简介中该公司已经明确是一家专业的电脑装机商,所以该公司主张其仅销售计算机配件与事
实不符;段瑞的证言不具有真实性,且其作为思创未来公司的销售人员,与公司有利害关系,其证言不具有证明力,并且其仅证明12次侵权行为中的一次销售过程,不能说明思创未来
公司的行为系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
微软公司为本案诉讼支付调查费人民币99 952.92元、律师费人民币5万元、公证费人
民币18 000元、用于购买计算机的取证费人民币43 409元(见下表),以上共计人民币211
361.92元。
销售门店
时间405740411123A4949合计人民币
(单位:元)
2008-10-***60015300
2008-10-***75014740
2008-11-***50013369
总计人民币
(单位:元)15077
13531
13172
10850
43409
微软公司公证购买计算机费用一览表
本院另查明,思创未来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26日,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
万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上述事实有软件登记注册证书,(2008)京海诚内民证字第07343号至第07346
号、第07652号至第7655号和第07846号至第7849号公证书,调查费、公证费、律师费
发票,入库单,证人证言,以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原告微软公司系美国法人,依照我国与美国共同加入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
尔尼公约》第三条第1款第(a)项的规定,对于成员国作者的作品,无论是否发表,均应
受到保护。同时,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软件,依照其开发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依照中国参加的国际条
约享有的著作权,受该条例保护。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原告主张权利的微软WindowsXP 专
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均发表于美国,原告对上述软件享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因此,其著作权受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保护。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
可,复制、发行著作权人的软件,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本
案中,在原告公证购买的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原告享有著作权的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但被告认为其销售的仅为计算机配件,并非整机,预装被控侵权
软件的行为人系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不应由被告承担责任。对此,本院认为,销售行为系被告实施,公证处封存的亦是计算机整机,而非配件,被告出具的保修卡内亦包含有思创未
来DIY---组装机(兼容机)质保及售后服务承诺书、电脑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上述事实
足以证明被告提供给客户的是组装机,因此,被告所称其销售的是计算机配件的主张没有事
实依据。关于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的行为人的确定,被告虽然提供了一份证人证言,但证人并
未出庭作证,亦无其他证据佐证证人所述事实具有真实性,并且该证人系被告的工作人员,与被告存在利害关系,因此,该证人证言不具有证明力,即不能证明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系销
售人员的个人行为。并且,该证人证言亦仅涉及原告取证的一次销售行为,与其他11次销
售行为无关。在此情况下,被告有关其并非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的行为人,不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抗辩理由没有事实根据。鉴于被告销售的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被告并无证据证明其复制、发行上述计算机软件得到了原告的许
可,因此,其行为侵犯了原告对上述软件享有的复制权和发行权,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
例》的上述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权的诉讼请求,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赔偿数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简称《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确定。由《著作权
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可知,侵犯著作权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
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
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本案中,原告并未提供证据
证明其因被告的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或者被告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在证据保全过程中,本院亦未取得被告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等相关证据用以计算赔偿数额。因此,本案可以在法律规定的5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原告主张权利的2个计算机软件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原告12次公证购买的计算机中均预装了上述软件,说明被告的侵权
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连续性,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予着重考虑。此外,被告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但其未在本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相关销
售记录及财务账册,其应承担消极举证的法律后果。本院在综合考虑原告主张权利的软件性
质、被告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被告企业规模以及被告消极执行本院证据保全裁定等因素的基础上,酌情确定赔偿数额。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
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原告因本案诉讼支付的公证
费人民币18000元、取证费人民币43409元均系为本案诉讼的必要支出,应当由被告予以
赔偿。因本案案情并不复杂,原告不能证明委托调查公司及律师所支付的调查费和律师费确
属必要,本院酌情予以考虑,不予全额支持。
综上,本院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和第(二)项、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
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二、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微软公司
经济损失人民币三十五万元;
三、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微软公司
诉讼合理支出人民币十一万一千四百零九元;
四、驳回原告微软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
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
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八千八百元,由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担(于本判决
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原告微软公司可于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
技发展有限公司可于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及副本,并交纳上诉案
件受理费,上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姜颖
代理审判员周波
人民陪审员刘颖杰
二 ○ ○ 九 年 七 月 二 日书记员袁伟
第四篇:微软公司与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 判决书
微软公司与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13)青知民初字第82号
原告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住所地美利坚合众国。
授权代表本杰明·欧·奥道夫(Benjianmin O.Orndorff)
委托代理人张燕、卫臻浩,上海瀚元律师事务所所律师
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法定代表人杜玉岱,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梁栋,该公司职工,住青岛市市北区。
委托代理人杨春鹏,该公司职工,住青岛市市南区。
原告微软公司诉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12年12月25日立案受理后,由审判员王洪海担任审判长,并担任本案主审,与审判员李丽和代理审判员王绍军共同组成合议庭。本院于2013年01月16日向被告送达了民事起诉状、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地址确认书、传票等诉讼材料。本院于2013年7月31日依法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委托代理人卫臻浩,被告委托代理人梁栋、杨春鹏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微软公司诉称:原告微软公司开发完成了各个版本的Microsoft Server(微软服务器)系列计算机软件并依法享有著作权,包括但不限于:
(一)Microsoft Windows Server(微软视窗服务器)软件系列:含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0(微软视窗服务器2000)、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微软视窗服务器2003)、Windows Server 2008(微软视窗服务器2008)等;
(二)Microsoft SQL Server(微软数据库服务器)软件系列,含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微软数据库服务器2000)、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微软数据库服务器2005)、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微软数据库服务器2008)等;
(三)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微软邮件服务器)软件系列,含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2000(微软邮件服务器2000)、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2003(微软邮件服务器2003)、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2007(微软邮件服务器2007)等。上述计算机软件在美国首先发表,而美国与中国均系《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的成员国,根据《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相关法律规定,原告微软公司就上述微软办公软件所享有的软件著作权应受中国法律保护。原告微软公司发现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授权许可,擅自在其位于青岛市四方区郑州路43号橡胶谷B栋办公室的服务器计算机上,非法复制、安装并商业性使用了原告微软公司依法享有著作权的上述软件。原告微软公司认为被告未经许可擅自复制、安装并使用原告微软公司享有著作权的Microsoft Server系列计算机软件的行为,侵犯了原告微软公司依法享有的软件著作权,应当承担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为此,原告微软公司请求法院判令:
1、被告立即停止对原告著作权的侵害,立即停止其未经许可复制、安装及使用原告享有著作权的Microsoft Server(微软服务器)系列计算机软件的行为,并删除或销毁被告持有或控制的全部侵权复制件和/或含有侵权复制件的载体。
2、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整。
3、被告承担原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调查费、律师费、国内外公证认证费、翻译费、购买保全设备费等合理费用人民币10万元整。
4、被告在《人民日报》中缝之外的版面上书面向原告赔礼道歉。
5、判令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包括证据保全费)。
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辩称:其公司使用的软件部分为正版,部分使用国产软件,部分为员工自行配置,不应赔偿原告的相关损失;原告主张的10万元额外费用没有法律依据,也不应支持。
原告微软公司为支持其诉讼请求,向本院提交以下证据:
1、(2009)沪东证经字第13060号公证书,拟证明原告是以下涉案微软软件各版本的合法著作权人:
(一)Microsoft Windows Server(微软视窗服务器)软件系列:1.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0(微软视窗服务器2000),2.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微软视窗服务器2003);
(二)Microsoft SQL Server(微软数据库服务器)软件系列:1.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微软数据库服务器2000),2.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微软数据库服务器2005);
(三)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微软邮件服务器)软件系列:1.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2000(微软邮件服务器2000)、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2003(微软邮件服务器2003);
2、(2009)沪东证经字第4998号公证书,拟证明原告为Windows Server 2008(微软视窗服务器2008)、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微软数据库服务器2008)和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2007(微软邮件服务器2007)软件各版本的合法著作权人;
3、(2012)沪东证经字第3136号公证书,拟证明:被告在服务器上安装使用了Microsoft Windows Server软件,同时被告在众多招聘网上发布的职位招聘广告,要求应聘人掌握Microsoft SQL Server软件;原告并无被告正式采购相关软件的记录;
4、(2011)京方圆内经证字第01658号公证书和北京北人郡是机械有限公司与北京信诺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软件使用许可购买合同》,拟证明被告侵权使用的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Enterprise 2008软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套人民币23965元,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Cal 2008市场销售单价为263元;
5、(2011)沪东证经字第1900号公证书,拟证明被告侵权使用的中文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Standard 2003软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套人民币5618元;
6、(2009)沪东证经字第6161号公证书和上海广电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东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供货合同》、《上海增值税普通发票发票联》,拟证明被告侵权使用的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Enterprise 2003软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套人民币20520元,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Cal 2003市场销售单价为221元;
7、《上海增值税普通发票》发票联,拟证明原告为制止侵权而支出6万元律师费。
被告对原告的证据的质证意见为:
对原告证据1和证据2,没有异议。对原告证据3,被告对其真实性、合法性没有异议,但对关联性存疑,认为该证据仅能证明被告要求应聘人员能够使用原告诉称软件,但不能证明被告实际使用过该软件。对原告证据4、5、6,被告对其真实性没有异议,但认为这些证据仅能证明存在这样的销售价格,但不能证明原告在所有地区的销售价格都是如此。对原告证据7,被告认可其真实性,但认为因缺乏相应的合同,故与本案无关。
被告为支持其抗辩,向本院提交证据如下:
1、被告单独购买微软特许、开放式许可协议,拟证明被告采用购买特许、开放许可的方式,购买过原告的Server软件;
2、被告购买部分台式电脑时附带的原告软件,拟证明被告使用的软件系经过授权;
3、销售合同书和发票各一份,拟证明被告向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的物流条码系统中,自带原告的服务器系统;
4、销售合同一份,拟证明被告使用的邮件系统为济南佳博商贸有限公司提供的亿邮电子邮件系统,被告并未使用原告的微软邮件服务器系统。
对被告提供的证据,原告的质证意见如下:
对被告证据1,原告指出该12个server是指12个访问许可,即Cal,并非服务器本身。对被告证据2,原告认为因其无法与硬件进行匹配,同时亦无发票,故不能认定其真实性。对被告证据3,原告指出其没有类似的许可方式,故不予认可。对被告证据4,因被告未提供原件,不能确认真实性,同时该证据也不具有排他性。
本案审理过程中,原告提出诉讼证据保全申请,本院经审查后,依法予以准许,并裁定进行证据保全。证据保全过程中,本院依法对被告的软件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依法扣押了被告两台台式电脑。
对法院进行的证据保全,原告认为,保全过程中被告没有配合法院的保全工作,依法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请求本院根据保全情况和排查情况,酌定赔偿金额。被告确认其使用约6套服务器软件,其中4套为微软视窗服务器标准版软件,一套微软SQL服务器软件系正版,邮件服务器使用何种软件不能确定。
本院经审查原、被告双方提交的证据,结合双方质证意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本案证据认定如下:
原告提交之证据均为原件或经公证之复印件,且被告对其真实性均无异议,本院依法确认其真实性。对原告证据3即被告之招聘广告,其能够与本院证据保全的情况及被告之陈述进行印证,形成证据链,故其关联性也可确认。对原告证据4、5、6即软件价格之证据,本院认为,虽然软件价格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一定差异,在不同时间段也可能存在价格波动,但原告作为大型跨国公司,对商品定价有其固有策略,同时,商品的价格,最终还是要决定于其价值。同时,被告也没有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原告之相同软件存在差距巨大之不同价格。因此,本院对原告提交的前述软件价格证据予以确认,该证据能够证明相关软件的大致市场价格。对原告证据7,鉴于原告未能提供相应的聘用合同,故关联性不能确认。
被告提交之证据1,鉴于原告确认被告购买了12个服务器访问许可,本院认可其与该节事实的关联性。被告证据2即购买硬件所附带之软件,被告现有证据未能证明其来源,故合法性存疑,同时被告未能举证证明这些软件与其购买之硬件的对应关系,故关联性亦无法认定。被告证据3即条形码系统购买文件,因其为孤证,且原告不予认可,故本院不能确认其真实性。对被告证据4即电子邮件系统销售合同,因无原件,且原告存疑,故本院不予确认。
根据以上对证据的认定,结合本院庭审查明之相关事实,本院确认以下事实:
原告微软公司开发完成了各个版本的Microsoft Server(微软服务器)系列计算机软件并依法享有著作权,包括但不限于:
(一)Microsoft Windows Server(微软视窗服务器)软件系列:含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0(微软视窗服务器2000)、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微软视窗服务器2003)、Windows Server 2008(微软视窗服务器2008)等;
(二)Microsoft SQL Server(微软数据库服务器)软件系列,含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微软数据库服务器2000)、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微软数据库服务器2005)、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微软数据库服务器2008)等;
(三)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微软邮件服务器)软件系列,含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2000(微软邮件服务器2000)、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2003(微软邮件服务器2003)、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2007(微软邮件服务器2007)等。原告对其软件分别向美国版权局申请了注册登记,并获得版权注册证书。版权注册证书载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均为微软公司,作品首次发表地均为美国,首次发表的时间根据不同软件的发表时间各自载明。登记的计算机软件版本为具备完整使用功能的最高版本,包含了根据需求提供的仅具备部分使用功能的对应低端版本(如专业版或企业版等软件版本)。
2011年11月9日,原告出具《授权委托书》,委托于维东以原告名义针对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人或组织涉及原告知识产权事宜全权提起或参与司法、行政或刑事程序,在上述程序中代理原告直至该司法、行政或刑事程序终止,及釆取一切必要的合法措施,制止并消除任何侵害原告计算机软件版权、商标权及其他合法权利的行为;被授权人代理权限包括但不限于在民事诉讼一审、二审、申请再审和执行程序中,代为起诉、应诉 参加庭审并发表代理意见,代为承认、变更、放弃诉讼请求,申请证据保全,代为准备、签署和提交起诉状、各类申请书,代为缴纳案件受理费、保全费等诉讼费用,有权为了原告利益转委托上述代理权限,等等;于维东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雇员,除非通过书面方式被撤销,上述《授权委托书》将持续有效。
原告向本院提交的(2012)沪卢证经字第3136号公证书显示:2012年10月30日,登陆互联网,在IE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如下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点击“人才俱乐部”项下的“社会招聘”,点击“软件工程师”,职位要求“精通常用数据库SQL SERVER、ORACLE、SYBASE中至少一种数据库产品”。
该公证书还显示:通过“百度”首页,输入“http header 查询”,点击“百度一下”,再点击页面内“http header 网页头部信息返回状态码查询—站长工具—去网查询工„”,然后在“请输入网址:”栏内输入www.xiexiebang.com,点击查询,其显示结果中,含有以下内容:“Server: Microsoft-IIS/6.0”,“X-Powered-By: ASP.NET”。
前述被告之官方网站显示: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成立于2002年11月18日的青岛赛轮子午线轮胎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有限公司,2007年12月27日,公司成功实现股份制改制。2011年6月30日,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其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在职员工3,293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1,102人,总计4,395人。其中生产人员3,338 人,销售人员126人,技术人员556人,财务人员60人,行政人员315人。
原告微软公司向本院申请证据保全,本院准许后至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证据保全工作,扣押了被告两台台式电脑。
另查明: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Enterprise 2008软件市场销售价格约为每套人民币23965元;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Cal 2008市场销售单价约为263元;中文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Standard 2003软件市场销售价格为约每套人民币5618元;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Enterprise 2003软件市场销售价格约为每套人民币20520元;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Cal 2003市场销售单价约为221元。
本案的争议焦点:
1、被控电脑及被告其他电脑中是否安装有未经授权的涉案计算机软件;
2、被告是否将被控侵权软件用于商业使用,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3、本案侵权责任如何承担。
本院认为:原告微软公司系美国企业法人,开发完成Microsoft Server系列计算机软件,并在美国首次发表。微软公司在美国版权局办理了著作权登记注册证书,登记证书载明著作权人为微软公司。以上证据足以表明原告微软公司是上述计算机软件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同时,我国《计算机教件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三款也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软件,依照其开发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依照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该条例保护。我国与美国均是《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会约》的成员国,成员国作者的作品应依照上述《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给予保护,故原告微软公司对上述Server计算机软件所享有前著作权应当受到我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保护。
一、关于被告电脑中是否安装有未经授权的涉案计算机软件的问题
本案中,原告通过对被告公司官网的头文件查询,确认被告使用了原告的服务器软件,同时被告也发布招聘信息,招聘精通Windows SQL Server软件的工程师。本院认为,原告已经竭尽举证之能,故此时举证责任应当转移至被告,即需要被告举证证明其没有使用涉案软件,或者举证证明其使用涉案软件得到合法授权。本案被告确认其使用了4套Windows Server软件,1套SQL Server软件,但却不能提供其合法授权的相关证据。本院认为,显然被告存在安装未经授权的涉案计算机软件的情形。
二、关于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是否将被控侵权软件用于商业使用,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计算机软件用户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商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本案审理中,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确认其有四台服务器安装使用Windows Server系列软件,一台服务器使用SQL Server软件,这说明被告知晓企业正常经营所应具备的软件配置。但被告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并未通过合法方式采购涉案系列软件。本院可以确认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存在“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商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情形,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三、关于本案侵权责任的承担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计算机软件用户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商业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即《著作权法》修改前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賒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该条第(一)项规定的侵权行为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除本条例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其第(一)项规定的侵权行为为复制或者部分复制著作权人的软件。根据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对前述商业性使用涉案计算机软件的行为构成对涉案软件复制权的侵害,应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1、关于经济损失赔偿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该条第二款进一步规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复制品发行减少量或者侵权复制品销售量与权利人发行该复制品单位利润乘积计算。发行减少量难以确定的,按照侵权复制品市场销售量确定。本案中,原告微软公司主张按照300台电脑的数量,乘以相关软件销售单价计算原告的地实际损失。
本院认为,基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及实现销售的变动性,通过利润来计算实际损失并不可行。软件产品比较特殊,其成本主要为研发费用,一旦研制成功以后,成本几乎不随销量发生变化。因为软件销售的是一种法律上的许可,这种许可不具有普通商品的物质形态,销售数量几乎不影响成本投入额,也即每增加一套软件的销售,几乎不需要再投入制作该套软件的原材料成本。这与一般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销售是有本质区别的。一般的物质产品,每个产品的利润是固定能计算的,而当软件产品研发成功后,当其刚开始销售时,其不但没有利润,而且是亏损的。当其销售金额超过其投入的研发成本后,每再多销售一套软件,其销售价格基本上就等于其利润。因此软件产品的利润是一个变量,可能每个时间段都不一样,每套软件的利润是不太可能计算出来的。
本院认为,被告若完全合法使用微软软件,其显然需要按照“软件市场价格乘以需购软件数量”支付相应的许可费给原告。那么,现在被告因为侵权使用未支付该笔使用费,原告基于此要求被告承担赔偿损失,应当得到支持。本案中,原告微软公司向本院举证证明了Microsoft Server不同版本软件的销售价格,在并无相反证据否定上述市场销售价格真实性的情况下,本院认可上述证据的可参照性,并可以作为原告微软公司遭受损失的计算依据。
尽管如此,本案鉴于被告侵权软件的具体版本未能确认,故本院无法认定其销售单价。
此外,被告自认其使用了4套Windows Server软件,1套SQL Server软件。但原告认为被告实际使用数量超过其自认部分,而被告实际使用数量本院证据保全亦未能查明。本院认为,造成难以确定被告具体侵权软件数量的主要原因,系被告未能配合好本院的证据保全措施,因此,被告依法应当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在侵权数量和产品单价均无法确定的情况下,本案适用《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法定赔偿条件。本院综合考虑被告的经营规模、经营时间、侵权软件数量、被告的侵权主观恶意(包括在证据保全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软件参考价格以及原告微软公司本案所支出的合理开支,确定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的赔偿数额为人民币20万元(包括原告微软公司为制止侵权所支出的合理费用)。
2、关于原告微软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本案中,原告微软公司主张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对原告微软公司著作权的侵害,立即停止其未经许可复制、安装及使用原告微软公司享有著作权的Microsoft Server(微软服务器)系列软件的行为,并删除或销毁被告持有或控制的全部侵权复制件或含有侵权复制件的载体的诉讼请求,并未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可以得到我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保护。
原告微软公司还主张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在《人民日报》中缝之外的版面上书面向原告微软公司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因被控侵权行为侵犯的仅是涉案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财产性权利,并未构成对该著作权中人身权利的侵犯,并不适用对人身权利造成损害所应承担赔礼道歉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故原告微软公司的该项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第(一)项,第四十九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三款、第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对原告微软公司的著作权的侵害,即停止未经许可复制、安装及使用原告微软公司享有著作权的Microsoft Server(微软办公)系列软件的行为,并删除或销毁被告持有或控制的全部侵权复制件或含有侵权复制件的载体;
二、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微软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20万元(包括为制止侵权支出的合理费用)。
三、驳回原告微软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当事人未按本判决第二项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斯间的债务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费人民币9800元,保全费人民币30元,由原告微软公司负担2000元,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负担7830元,上述款项原告已预交,被告在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一次性给付原告。
如不服本判决,原告微软公司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被告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王
洪
海
审
判
员
李
丽
代理审判员
王
绍
军
书
记
员
书
记
员
陈
东 徐
希
胜 二○—三年十月三十日
第五篇: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侵犯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
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侵犯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
来源: 作者: 日期:10-11-10
原告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诉称:“如家”系我公司合法拥有排他使用权的商标,注册号为第3052162号、第3052163号,注册期限均自2003年3月21日至2013年3月20日止,核定服务项目包括饭店、餐馆、会议室出租、室内装饰设计、计算机软件设计、摄影、提供展览设施、活动房屋出租、旅馆预定、计算机软件出租、计算机软件维护、住所(旅馆、供膳寄宿处)。该商标的注册人原为唐人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5月31日,注册人变更为如家酒店连锁管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我公司依法取得“如家”商标的排他使用权利。2008年,该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我公司创立于2002年,2006年10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系中国酒店业海外上市的第一家公司,现已覆盖全国124座主要城市、拥有已开业连锁酒店534家,其中在武汉已开设酒店11家。被告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11日,经营范围为酒店管理、酒店用品销售、经济信息咨询、住宿。2008年8月19日,该公司成立台北分公司,经营范围为住宿。被告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知道“如家”商标具有极高知名度的情况下,仍然将“如家”商标突出使用在其宾馆招牌、宾馆内物品以及互联网等宣传上,足以导致相关公众误认其与作为“如家”商标权利人的原告存在某种联系或误解为同一市场主体,对商品和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被告的行为显然是对我公司商标权利的侵害,也是对原告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原告拥有“如家”字号和商标的在先权利,被告的企业名称不但与“如家”商标产生了冲突,也与原告的企业名称有冲突,在原告获得了如家名称和商标被认定驰名的情况下,被告公司设立之初就应该主动避让,被告却明知故犯,注册取得了“如家”字号,混淆了服务来源,侵害了原告的商誉。故诉请法院依法判令被告:
1、立即停止侵犯原告享有的“如家”商标的专用权;
2、立即停止对原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立即变更企业名称,变更后的企业名称中不得含有“如家”文字;
4、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28万元及合理费用;
5、在报刊上刊登声明,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6、承担本案诉讼费用。庭审中,原告撤回了第2项诉讼请求。被告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庭审口头辩称: 我公司2005年在武汉工商注册,使用现在的企业名称。当时原告的“如家”商标没有知名度,原告没有任何酒店在武汉注册;我公司在武汉登记注册、使用企业名称在原告公司之前;原告知道我公司及酒店的存在,但采取默许和放任的态度;原告赔偿计算应自起诉时倒推两年,我公司经营不好、没有收益,所以原告28万的赔偿请求过高;我公司没有对原告造成任何不良后果。故请求驳回原告诉
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 2003年3月21日,唐人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如家”横排、“如家”竖排文字服务商标,注册号分别为3052162、3052163,核定服务项目第42类,含饭店、餐馆、旅馆预订、旅馆等服务项目,注册有效期限均自2003年3月21日至2013年3月20日止。2005年5月31日,经国家商标局核准,两商标的注册人变更为如家酒店连锁管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6月1日,如家酒店连锁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与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使用3052162、3052163号商标,许可方式为排他许可,许可期限自2003年3月21日至2013年3月20日止。2006年8月1日,如家酒店连锁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与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补充协议》。协议约定,对任何第三人侵害该两商标权利的行为,如家酒店连锁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授权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搜集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08年3月2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商标驰字[2008]第79号《关于认定“如家”商标为驰名商标的批复》认定,如家酒店连锁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使用在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
务国际分类第43类旅馆服务上的“如家”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
2005年7月1日,湖北省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企业名称核准。2005年7月11日,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江汉分局登记成立,业务范围为酒店管理等,经营期限自2005年7月11日至2015年7月10日,现住所地为武汉市江汉区前进四路227号花样年华1层22号。2008年8月19日,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台北分公司成立,经营住所为武汉市江岸区台北路130号。2009年4月26日,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在湖北省武汉市楚信公证处,经过该处计算机输入http://wuhanrujia.com网址,进入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主页,主页的左上方有一上部呈圆弧形的梯形标记,标记中间是一浅色的长方形,长方形中从上到下排列“如家”文字,长方形右上角为一浅色眉月,长方形外颜色均为深色;主页有“武汉如家酒店简介”的内容,其中介绍了武汉如家酒店江汉路店,酒店周边环境介绍中也用的是“武汉如家酒店”简称;主页标注有联系方式,公司名称为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所在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前进四路227号。分别点击主页客房服务栏目,有“武汉如家酒店介绍”,其中介绍武汉如家酒店江汉路店;点击会议服务栏目,进入会议室介绍;点击美食餐饮栏目,进入餐饮介绍;点击周边环境,进入周边环境;点击酒店最新动态,进入如家酒店最新动态;点击最新招聘,进入最新招聘;点击网上预订,进入网上预订;点击企业招聘栏目,进入企业招聘,点击该页面上的招聘信息及职位栏目,进入招聘信息及职位,该页面有武汉如家酒店江汉路店的陈述介绍。以上栏目都在页面左上方标有同主页的“如家”标记。湖北省武汉市楚信公证处(2009)鄂楚信证字第9093号公证书,公证了以上网上获取
证据的过程。
2009年4月17日,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阎士强与湖北省武汉市楚信公证公证员王朝阳、翁建来到武汉市前进四路227号,并进入该店8608号房间,由阎士强对如家连锁酒店前进四路店的大门、电梯入口处、四楼通道处、8608号房间的相关生活用具及该酒店宣传资料进行了拍照。随后,该行人员来到武汉市江岸区台北路120号,由阎士强对如家连锁酒店台北路店的大门进行了拍照。根据拍摄的照片:两家酒店的店面都标有“如家连锁酒店”店名和非常明显的五边形的灯箱标牌。标牌中间是一浅色的长方形,长方形中从上到下排列“如家”文字。江汉路店的电梯入口处、四楼通道处标有同样的标牌。在酒店房间的毛巾、拖鞋、电话、房卡、用户资料上都有同样的标牌。湖北省武汉市楚信公证
处(2009)鄂楚信证字第9094号公证书,公证了这一取证过程。
原告公司为维权支付了律师费60,000元,公证费1,800元,查询、打印、机读费540
元,注宿费165元,交通费1,960元,共计64,000余元。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侵权是否构成,被告企业名称中使用“如家”的字号是否合法;如果侵权构成,被告企业名称是否应该变更,赔偿数额如何确定。本院认为:
“如家”横排、“如家”竖排文字服务商标系唐人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后权利人变更为如家酒店连锁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尚在有效保护期限内。如家酒店连锁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的商标专用权应予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第二款: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商标注册人共同起诉,也可以在商标注册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普通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原告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两商标的排他许可使用权,且获得如家酒店连锁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就侵权进行诉讼的授权。原告就侵犯“如家”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有权提起诉讼。虽然原告获得“如家”商标排他许可的时间晚于被告公司注册的时间,但被告企业名称中“如家”字号仍然持续存在,原告有权就该行为提起诉讼。
一、关于是否构成侵权
1、关于被告公司在服务中使用“如家”商标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原告公司注册的“如家”竖排、横排文字服务商标,核定服务项目第42类,含饭店、餐馆、旅馆预订、旅馆等服务项目。被告公司在其开设的酒店的毛巾、拖鞋、电话、房卡、用户资料、门牌上,在其开办的网站的网页上使用竖排的“如家”文字商标宣传酒店服务,侵犯了原告3052163号商标的专用权。被告公司应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2、关于被告公司突出使用“如家”企业字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项规定,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根据该条规定,企业字号构成商标侵权需要两个构成要件:一是企业字号是否规范使用;二是企业字号的使用是否混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被告公司系一家酒店管理公司,酒店经营管理是其主营业务。被告公司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在其经营的前进四路、台北路店分别使用“如家连锁酒店”“如家酒店”招牌,在其开办的网站的网页上使用“武汉如家酒店”简称进行宣传,是不规范的简化使用企业名称行为。该行为突出了“如家”文字,实际上起到了标示服务来源的作用,混淆了服务来源。因此,被告公司在其经营的酒店使用“如家连锁酒店”“如家酒店”招牌,在其开办的网站的网页上使用“武汉如家酒店”简称进行宣传,构成了对原告两商标专用权的侵犯,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3、关于被告公司企业名称使用“如家”字号1)关于被告公司是否侵犯原告公司企业名称权原告主张其企业字号有很大的知名度,被告公司使用“如家”字号侵犯了其企业名称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企业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构成不正当竞争。原告主张其字号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其没有证据证明被告公司注册登记时,其字号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从原告提交的证据看,原告公司在被告公司所在地进行同类业务最早也在2006年1月,并且是采取许可他
人使用“如家”商标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原告主张被告的企业字号与原告的企业名称相冲突,应该停止使用的请求,缺乏事实依据。2)关于被告使用“如家”字号是否与原告在先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相冲突、构成不正当竞争的问题原告申请注册商标在2003年3月21日,被告公司的注册时间是在2005年,原告的商标专用权是在先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被诉企业名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或者构成不正当竞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承担停止使用、规范使用等民事责任。根据规定的精神,如果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构成不正当竞争,被诉企业名称经过登记注册并不构成合法抗辩。原告公司的“如家”注册商标是在先权利,被告所经营的业务范围属原告注册商标核定的服务项目,被告使用“如家”文字企业字号登记注册与在先的“如家”注册商标专用权相冲突,并足以引起相关公众对商标权利人与注册企业的误认和混淆,符合不正当竞争的客观构成要件。但是,从不正当竞争的构成看,还需要看被告公司以如家作为企业字号进行注册是否有违诚实信用,也就是要判断被告公司注册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是否具有恶意,是否有不当利用他人商誉的故意。对主观心理状态的判断,依赖于对“如家”商标显著性和市场知名度的认定。原告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在被告公司注册之前,如家商标已经具有了一定知名度并具有一定的显著性。但是,2008年3月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原告“如家”商标进行了驰名认定。从驰名商标的行政认定过程看,国家工商总局注重的是该商标持续的市场状况,而且驰名商标的培育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很难想象该商标在三年前没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可以认定,在被告用“如家”字号进行企业名称登记时,“如家”商标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显著性和市场知名度。被告公司注册登记时应该对在先的“如家”商标专用权主动避让。其次,从庭审被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的陈述看,其至少不是自己创意的“如家”文字字号,而是模仿了他人的字号。第三,从其冒用如家商标的现实状况看,被告公司利用“如家”商标的商誉的主观恶意比较明显。因此,可以认定被告运用他人注册商标作为自己企业字号的行为已经构成不正当竞争。原告还主张“如家”商标已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被告登记注册时应予以避让。但“如家”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在2008年,被告公司登记注册在2005年。被告公司注册时无法考虑到“如家”商标驰名的状况。因此,对原告的这一主张,本院不予支持。
二、关于侵权责任被告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原告相同的商标、在其酒店及其网站上突出使用其企业字号构成商标侵权,应该承担侵权责任。被告以原告的文字商标作为企业字号构成不正当竞争,也应承担侵权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件中,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商标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可以判决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告公司应该停止在其经营场所及网站使用“如家”商标、停止突出使用“如家”企业字号。由于原、被告公司已经形成竞争关系,并且造成了服务来源的混淆,被告公司应在双方共同经营地的报刊上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对于损失的赔偿,原告根据被告的工商年检资料推定被告公司所获利润,依据不足。本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酌定。本案被告的侵权行为包含侵犯商标专用权和不正当竞争两个方面,对赔偿数额的酌定应综合考虑两方面的行为。考虑到原告商标属驰名商标,被告与原告属同类经营,被告经营时间较长等因素酌定赔偿15万。被告抗辩主张赔偿应该从起诉之日起向前倒推两年计算。但被告并没有证据证明原告在起诉之前的两年,即2007年,知道和应当知道被告的侵权行为存在,同时考虑到原告进入武汉市场是在2006年,其起诉时间距进入武汉市场的时间相对较短,对被告的抗辩不予支持。被告是否应该承担停止使用“如家”字号的责任,取决于规范使用是否可以消除不良后果。由于原告的商标是服务商标,其与企业字号极易混淆,从实际效果看,被告公司企业字号即使规范使用,也必然会对社会公众造成误导,从而造成混淆。从维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护原告利益的角度考虑,被告公司应该更正企业字号。
对于原告的合理费用,虽然原告在诉讼请求中没有明确合理费用的请求,但在庭前证据交换中,原告提交了相应的证据,被告对证据也进行了质证,应该可以认定原告提出了合理费用的诉求。原告主张的律师费,本院根据上海市律师收费的指导意见和案件难度支持40,000元,交通费支持600元,住宿费、公证、查询等费用予以支持,共支持42,000元。综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项、第二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停止侵犯“如家”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即被告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停止在其经营的酒店、开办的网站使用“如家”注册商标,停止在其经营招牌、开办的网站突出使用“如家”字号。
二、被告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更改企业名称中“如家”字号,更改后的字号不得与“如家”文字相同或相似。
三、被告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长江日报》上刊登消除影响声明,声明内容需经本院审核为准。
四、被告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支付赔偿金人民币150,000元,合理费用42,000元。
五、驳回原告上海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其他诉讼请求。如果被告武汉如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限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