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目最终成果简介
项目最终成果简介
茶叶曾经和丝绸、陶瓷并称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产品。茶叶源自中国,并从中国推广到世界,其产业经历了几千年的兴衰沉浮,因其悠久的生产加工历史和辉煌的贸易业绩,使得该产业一直成为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是,近年来,随着天然、健康以及环保的消费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有机食品成为引领时代的弄潮儿,世界各国掀起了茶叶生产和出口的热潮,研究茶叶生产加工及贸易的国家和机构不断涌现,其中特别著名的有印度克莱茶叶试验站、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土耳其茶叶研究所以及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等。这些机构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导致新兴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国对中国的围攻,让中国茶叶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显示:中国茶叶近几年来出口量一直在稳步提高,但是创汇不增反降;中国经营着全世界最大的茶园,但却没获得最大份额的外汇收入;中国茶叶从来都以品种多样,名优特色著称,但近年却屡被欧盟、日本等进口国拒之门外。
针对上述状况,中国茶叶界也加强了反思和对策研究。目前,国内省级及其以上的茶叶研究机构就有13个,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是全国综合性茶叶研究机构;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是茶叶加工专业综合性研究机构;省级的另外还有11个,分布在全国各著名产茶省。这些机构针对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的现状,对茶叶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和研究。目前的现实是:面积第一(我国现有茶园面积126万公顷以上,全国有近一半的国土都适合茶叶种植,茶园面积世界第一);产量第二(年产量超过83.5万吨);出口第三;创汇第四。另外,研究表明:中国茶叶品种齐全,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等六大类,其中绿茶产量最大;而近些年主要出口到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和巴勒斯坦等国。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提高产量和外贸收入。
茶叶也是四川省的主要特产和传统出口创汇产品,是农业上第二大特色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骨干支柱产业。四川茶叶历来以数量大、品种多、分布广、品质好、声誉高而著称,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二,产量量居全国第三,茶叶产值居全国第四,涌现出“峨眉山茶”、“蒙顶山茶”、“宜宾早茶”等一批区域品牌,全省茶农人均收入达到了280多元。其中,宜宾市现有茶园面积89万亩,年产量4.03万吨,产值22亿元,居全省前列。2013年出口茶叶851吨,居全川之首。但是,宜宾茶产业在产业规模扩展、产业经营提速、质量安全保障、品牌效应打造、科技支撑引领、茶农增收致富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离2015年实现茶园面积100万亩,茶叶总产量5万吨,茶叶农产值25亿元,茶叶综合产值100亿元,带动100万茶农增收致富的预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本课题选题目的在于如何高起点规划宜宾茶产业发展,打造区域一流知名品牌,全面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状大龙头企业发展、出口创汇、为民增收,为宜宾茶叶产业战略发展定位作些调研和思考,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设性建议。
(二)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观点、预期成果。作为全国茶叶发源地之一,宜宾是巴蜀历史上的著名产茶区,目前,全市已有143个乡镇种植茶树,宜宾市提出茶叶“做大做强、做优做好、做出特色”的规划目标,将宜宾茶打造成第二张城市名片,把宜宾打造成四川千亿茶叶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茶叶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实验区;同时形成的茶园研发育种,茶叶生产加工,茶叶技术交流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把宜宾打造成西南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着力把宜宾茶业打造全省乃至西南成区域品牌的排头兵。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发展思路,必须在建设茶叶强市中积极作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高起点、高标准定位,搞好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在全国茶叶产业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搞好产业发展规划,保证“宜宾早茶”、“川红功夫”、“叙府龙芽”茶等知名品牌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第二、做大做响品牌,打造区域品牌排头兵。“宜宾早茶”、“工夫红茶”、“叙府龙芽”等已有品牌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并且“宜宾早茶”已获国家农业部地理标识保护认证,但离做大做响品牌的要求还有差距。例如与“铁观音”、“西湖龙井”、“蒙顶山茶”等知名品牌比较,还有不小差距。如何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运作、各方参与”的品牌管理打造运行机制,统一品牌、统一标识、加强宣传,把“宜宾早茶”等品牌打造成宜宾第二张城市名片,打造成全省乃至西南区域的排头兵,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任务十分艰巨,要做的具体工作非常多。
第三、以区域化、规模化、生态化理念,全面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要打破行政乡村界限,坚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整合相关资源和项目,实行“基础设施建设跟着基地走,项目配套跟着产业走”,加快创新基地建设和低效茶园改造力度,全面推进现代化茶叶产业基地建设。例如,在茶园建设上,积极推进以宜宾县、屏山县为主的10万亩高山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以翠屏区为主的600米以下的30万亩特色名优早茶基地建设;以高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为主的50万亩优质绿茶及红茶基地建设;以筠连县为主的10万亩小叶苦丁茶生产基地建设。同时,要加强市范,把市范区建成茶叶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项目资金整合的投入区。第四、加快推进企业整合,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宜宾市茶叶加工,目前还比较分散,既浪费资源,又不利于提高竞争力。当前首要任务是加快推进企业整合,形成集约化经营。应从发展战略高度支持整合宜宾龙头茶叶加工企业,打造区域茶业企业“航母”,需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联合,中小企业根据大企业需求,严格按标准开展订单生产,贴牌生产等。同时充分发挥茶叶合作社的桥梁作用,把茶农与市场紧密地连接起来,让广大茶农充分受益,持续受益,实现通过茶产业增收致富。
本课题通过对宜宾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实现如下成果:一是宜宾市充分利用好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常年在二月可开园采茶,比江浙早一个月,比云贵也早半个月左右的自然条件优势,打造宜宾很有影响力的早茶基地和川红工夫故里等品牌,形成四川乃至西南区域品牌的排头兵;二是按照既定的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宜宾早茶”已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等优势,把宜宾茶打造成第二张城市名片,提高产量,提升产值,增强出口创汇能力,进一步助农增收。
(三)价值:本课题的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本课题在对宜宾茶叶茶园标准化建设、品种培育、品牌打造及知名度的提升,连带产业的建设及发展方面,提出了较为独到的见解,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打破传统观念和固化观点,善于思考总结提炼,科学归纳但又不标新立异。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对宜宾茶叶产业的现状、发展战略定位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而细致的调研及探索,力求找出发展的对策、措施,探索发展的方向。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在于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区域品牌排头兵”,观点鲜明,主旨明确,所提出的几个主要观点,对茶产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二篇:国创创项目成果简介
一、国创(省创)项目成果简介模板
(注意照片不要粘贴在文档里)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验收结果:
所在学院:
指导教师:
职称:
Email:
项目完成人:(学号、姓名、班级专业)
2007000X
张三
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1班
2006000X
李四
2006级土木工程专业2班
2005000X
王五
2005级土木工程专业3班
项目综述:(2000字左右)
项目特色和创新点:(200字左右)
成果形式:
文献资料综述 :《xxxxxxxx》 调查报告:《xxxxxxxx》 研究论文:《xxxxxxxx》 开发软件:《xxxxxxxx》 硬件研制:《xxxxxxxx》
申请专利:《xxxxxxxx》
(已发表论文的请注明发表期刊名称、发表时间、论文名称)
二、SRTP项目成果简介模板
(注意照片不要粘贴在文档里)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验收结果: 所在学院:
指导教师:
职称:
Email:
项目完成人:(学号、姓名、班级专业)
2007000X
张三
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1班
2006000X
李四
2006级土木工程专业2班
2005000X
王五
2005级土木工程专业3班
项目综述:(1500字左右)
项目特色和创新点:(200字左右)
成果形式:
文献资料综述 :《xxxxxxxx》 调查报告:《xxxxxxxx》 研究论文:《xxxxxxxx》 开发软件:《xxxxxxxx》 硬件研制:《xxxxxxxx》
申请专利:《xxxxxxxx》
(已发表论文的请注明发表期刊名称、发表时间、论文名称)
第三篇:项目成果简介及心得格式要求
项目成果简介及心得格式要求
成果简介要求:
包含信息如下:
项目简介:150字左右;
图片(含图表):2-3张,要求有图注;
创新点:100字左右;
项目成员信息:姓名、年级、专业;
项目指导教师信息:姓名、职称、研究方向;
立项年份:。
展板为1个A4页面,考虑到展示效果,展板由教务处统一制作。
心得格式要求(所有项目同学必须提交)
以文章的形式反映学生参与项目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感悟及相关收获,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项目选题及前期研究、调研工作过程;
项目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及体会;
参与创新研究训练活动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的帮助;
参与创新研究训练活动对个人成长及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方面的作用;
个人参与创新研究训练活动感受最深的事。
文章题目自定,文题不限,字数不少于2000字。
第四篇:教学成果简介
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申报
高职环境资源法教材建设与改革(教材)
教学成果简介
高职教材是高职教学的基础资源,是规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环境资源法》是高职、高专院校资源环境类、环境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是环境科学和法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用重大。
该成果是全国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甘肃省第一部高职高专《环境资源法》教材,其编著、出版和使用有利于积极推进高职《环境资源法》课程和教材改革,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以教材编写理念创新,推动教学理论创新,促进教材引用创新,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是:探索如何以教材为基础,推动高职院校环境资源法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成果采用了四个紧密结合的方法,即社会科学紧密结合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紧密结合典型案例,编排体例紧密结合教学改革,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充分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高职教材特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环境资源执法能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与理论基础。
成果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检验,显著提高了资源环境类、环境工程类专业环境资源法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领域,提高了就业质量,对校内各专业教材改革产生了借鉴与示范作用;对省内外同类专业环境资源法教材改革,也有示范性作用和积极影响。
第五篇:成果展示简介
《河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成果展示简介》内容要求
文字内容: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执行时间、项目成员、指导教师、项目简介(200字以内)、创新点(100字以内)、取得成果、心得体会(50字以内)。字体大小详见模板,内容严格控制在1-2页内。
相关图片:每个项目提供至少2张图片,图片可为成果设计图、实物照片、团队合影、学生实验操作照片等,其中团队合影至少1张,图片要加图片说明。
示例模版如下: 项目编号:2013022 项目名称:城市路边垃圾筒自动换袋机械手 执行时间: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
项目成员:鲍 岩、杜长江、金渤昕(XX学院)指导教师:梁延德(教授)项目简介:
针对城市路边垃圾筒的垃圾收集和更换垃圾袋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差,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人工辅助的自动换袋机械手。
此机械手具有抓袋、提袋、束袋、封口和放入新袋功。所有的功能均以机械结构和机械传动方式实现,无需电源,重量轻,操作维护方便。此机械手以人力操作,远距离作业,可以安装在垃圾转运车上,也可以装配成为独立小车。创新点:
1、机械省力结构,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2、不接触垃圾袋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条件。
3、一套机械装置完成多种动作,且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取得成果:
1、获第七届河北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
2、入选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我最喜欢的项目”之十大大学生创新成果。心得体会:
发挥团队力量,积极投身科研创新,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图1 自动换袋机械手模拟图 图2 自动换袋机械手实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