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建设企业的申请、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一九八五年
【发布单位】82008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5-05-20 【生效日期】1985-05-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建设
企业的申请、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日市人民政府公布
第一条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令、法规、条例是制订本暂行办法的依据。
第二条 第二条 外国和港澳地区的公司、企业及个人(以下简称客商)投资在北海市兴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中外企业)或设置常驻办事机构,均需提出申请,报经北海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并向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登记,领取注册证书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未经批准、登记、领取注册证书或营业执照的,不准开业和开展常驻业务活动。
第三条 第三条 客商投资在北海市兴办中外企业时,由北海一方向企业主管部门呈报拟举办中外企业的项目建议书和初步的可行性报告,经主管部门同意并转审批机构批准后,即可进行以可行性研究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和商签协议、合同、章程。客商独资经营的企业,可直接或委托北海一方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第四条 第四条 确定兴办中外企业时,由北海一方或独资经营的客商向北海市对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并送交如下正式文件:
(一)设立中外企业的申请书;
(二)共同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内容包括合资、合作经营对象及其资信证明、合营目的、经营范围、生产规模、投资总额、投资方式、产品技术水平、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来源、销售市场、生产和测试用设备的来源、经济效果及合营的基本条件等;
(三)由中外企业各方授权代表签署的企业协议、合同、章程;
(四)中外企业各方委派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人选名单;
(五)北海一方主管部门签署的意见。
上列文件(一式三份)由中外企业各方以中外两种文字书写,以中文为主。
第五条 第五条 外国企业,华侨、港澳地区的企业申请在北海市设立常驻办事机构时,应提交下列证件和材料:
(一)由该企业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签署的申请书,内容包括常驻办事机构的名称、负责人员、业务范围、驻在期限、驻在地点等;
(二)由该企业所在国(或地区)有关当局出具的开业合法证明书或营业注册证书副本;
(三)由同该企业有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出具的资本信用证明书;
(四)该企业委任常驻办事机构人员的授权书和各位人员的简历。
侨资外资金融机构需要在北海市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其申请和管理办法,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办法》办理。
第六条 第六条 市审批机关自接到前述全部文件之日起,三十天内决定批准或不批准。审批机关如发现所申报的文件有不当之处,应要求申请者在规定期限内修改,否则不予批准。
第七条 第七条 申请者在收到批准证书后三十至五十天内,持下列证件到北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申请登记注册手续:
(一)审批机关的批准证书;
(二)中外企业各方签订的协议、合同、章程、董事会成员名单的中外文副本各一式三份;
(三)客商所在国(或地区)有关当局发给的开业合法证明书副本,及其有业务来往的金融机构出具的资本信用证书副本,各一式三份。
第八条 第八条 中外企业或常驻办事机构进行登记时,应以中、外文字(一种或两种)填写登记表一式三份。登记的主要项目有:企业或办事机构的名称、地址、生产(业务)经营范围、生产经营方式、注册资本及合资、合作的份额、董事会成员、正副总经理、正副厂长、批准证书的机关、文号和日期、职工人数、外籍职工人数等。
第九条 第九条 从核发营业执照或注册证书之日起,该企业或常驻办事机构即告正式成立,其正当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
第十条 第十条 中外企业或常驻办事机构进行工商登记后,三十天内持注册证书向驻北海市的中国人民银行或其他经我方批准设立的银行开户,并向北海市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登记,向户籍管理机关办理留居登记。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中外企业的迁移、变更、财产的转移和增减、转让注册资本、延长合同期限等,变动登记项目时,应由企业董事会议通过,并报经北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中外企业和常驻办事机构登记后所领取的注册证书、营业执照,每年核准一次。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凡进行工商申请登记、变更登记、领取或换取证书,均按国家规定交纳登记费和变更登记费。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中外企业合同期满或提前终止合同,应持原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向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和清缴税款。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中外企业合同期满,如合营双方同意延长合同期限,应提前二个月向北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办理工商登记和纳税登记后,可继续营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中外企业中途歇业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应在歇业前三十天内,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歇业手续和清缴税款,复业时应重办复业登记,核发营业执照、注册证书和办理税务登记,到期不复业,又不办理延长歇业手续的,吊销其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中外企业不按上述规定办理开业、停业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北海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和审计机关,有权对中外企业和常驻办事机构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如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政策法令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者,工商行政管理局有权责令其停业。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客商有意在北海市投资兴办企业,但无北海方面的具体合作对象时,可提出合营项目的初步方案,委托北海市经济技术发展公司介绍合作对象。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国内有关地区、部门、企业到我市兴办企事业,设立常驻办事机构时,其申请、登记事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的修改、解释权属于北海市人民政府。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财 政 部
关于印发《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文资〔2012〕16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192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附件: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财 政 部
2012年12月22日
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全面反映企业国有资产占有与变动情况,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192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申请办理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以下简称
—1—
产权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财政部负责统一制定中央文化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制度,负责产权登记监督管理、汇总和分析工作,统一印制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以下简称《产权登记证》)和产权登记表。
第四条 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中央文化企业产权登记审核、检查等监督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中央文化企业负责本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产权登记申请、审核、检查等监督管理相关工作,并对申报产权登记事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
第六条 由两个(含两个)以上国有资本出资人共同投资设立的中央文化企业,按照国有资本出资额最大的出资人产权归属关系确定中央文化企业产权登记的管辖部门。
国有资本出资额最大的出资人存在多个的,按照中央文化企业自行推举的出资人的产权归属关系确定中央文化企业产权登记的管辖部门。
第七条 《产权登记证》是中央文化企业办结产权登记的证明,是客观记载中央文化企业产权状况基本信息的文件。
第二章 占有产权登记
第八条 中央文化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办理占有产权登记:
(一)因投资、分立、合并、转制而新设企业的;
(二)因收购、投资入股而首次取得企业股权的;
(三)其他应当办理占有产权登记的情形。
第九条 中央文化企业申请办理占有产权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占有产权登记申请;
(二)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占有登记);
(三)经济行为决策或者批复文件;
(四)企业章程;
(五)由企业出资的,应当提交出资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由事业单位出资的,应当提交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
—2—
副本复印件;由自然人出资的,应当提交自然人有效的身份证复印件;
(六)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验资报告,其中:以货币投资的应当附银行进账单,以实物、无形资产等非货币资产投资的应当提交资产评估备案表或者核准文件;或者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最近一期财务会计报告;
(七)《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或者《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八)财政部认定需提交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三章 变动产权登记
第十条 中央文化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办理变动产权登记:
(一)名称发生变动的;
(二)级次、组织形式发生变动的;
(三)国有资本出资人发生变动的;
(四)国有资本出资人持股比例发生变动的;
(五)国有资本额发生增减变动的;
(六)国有资产产权发生变动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中央文化企业申请办理变动产权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变动产权登记申请;
(二)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变动登记);
(三)经济行为决策或者批复文件;
(四)《产权登记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五)修改后的企业章程;
(六)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最近一期财务会计报告;
(七)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验资报告,其中:以货币投资的应当附银行进账单,以实物、无形资产等非货币资产投资的应当提交资产评估备案表或者核准文件;
(八)出资人发生变动,由企业出资的,应当提交出资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由事业单位出资的,应当提交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副本复印件;由自然人出资的,应当提交自然人有效
—3— 的身份证复印件;
(九)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转让国有资产产权的,提交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转让国有资产产权的交易凭证;
(十)财政部认定需提交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中央文化企业申请办理变动产权登记仅涉及第十条第(一)项的,可以提交本条第(一)至
(四)项和第(十)项规定的文件和资料。
第四章 注销产权登记
第十二条 中央文化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办理注销产权登记:
(一)解散、被依法撤销;
(二)被依法宣告破产;
(三)转让全部国有产权(股权)或者改制后不再设置国有股权;
(四)其他需要注销国有资产产权的情形。
第十三条 中央文化企业申请办理注销产权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注销产权登记申请;
(二)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注销登记);
(三)经济行为决策或者批复文件;
(四)工商注销证明;
(五)《产权登记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六)企业的财产清查、清算报告,或者资产评估备案表、核准文件;
(七)国有产权(股权)有偿转让或者整体改制的协议、方案;
(八)受让方为企业的,应当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受让方为事业单位的,应当提交《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副本复印件;受让方为自然人的,应当提交自然人有效的身份证复印件;
(九)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转让国有资产产权的,提交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转让国有资产产权的交易凭证;
(十)财政部认定需提交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五章 产权登记程序
—4—
第十四条 中央文化企业发生产权登记相关经济行为时,应当自相关经济行为完成后20个工作日内,在办理工商登记前,申请办理产权登记。
中央文化企业仅涉及名称发生变动的,应当自办理工商登记后20个工作日内,申请办理变动产权登记。
中央文化企业注销法人资格的,应当自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20个工作日内,申请办理注销产权登记。
第十五条 中央文化企业申请办理产权登记,应当按照规定填写产权登记表,并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
资产和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的中央文化企业直接向财政部申请办理产权登记。其他中央文化企业,逐级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财政部申请办理产权登记。
第十六条 财政部对申请材料齐全的,应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办理,核发产权登记表;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待补充完善有关材料后予以办理。
第十七条 中央文化企业依据财政部核发的产权登记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工商登记后20个工作日内,到财政部领取《产权登记证》,同时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财政部核准中央文化企业注销产权登记后,应当及时收回《产权登记证》,予以注销。
第十八条 中央文化企业未办理占有产权登记的,发生产权变动或者注销情形时,应当先补办占有产权登记,再申请办理变动或者注销产权登记。
中央文化企业补办占有产权登记时,应当提交其设立和自设立至补办占有产权登记时发生的产权变动文件和资料。
第十九条 中央文化企业产权归属关系不清楚、发生产权纠纷或者资产被司法机关冻结的,应当暂缓办理产权登记,并在产权界定清楚、产权纠纷处理完毕或者资产被司法机关解冻后,及时办理产权登记。
第二十条 中央文化企业《产权登记证》若有遗失或者毁坏的要说明情况,再按规定申请补领。
第六章 产权登记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主管部门、资产和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的中央文化企业
—5—
应当于每年5月31日前,完成上一所属中央文化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的产权登记检查工作,并向财政部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产权登记检查申请;
(二)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检查);
(三)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报告书;
(四)《产权登记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五)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上一财务会计报告;
(六)财政部认定需提交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二十二条 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报告书是反映其在检查内国有资产经营状况、产权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主要报告以下内容:
(一)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二)企业国有资本金实际到位和增减变动情况;
(三)企业国有资本的分布及结构变化,包括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情况;
(四)企业发生产权变动以及办理相应产权变动登记情况;
(五)企业提供担保以及资产被司法机关冻结等产权或有变动事项;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 中央文化企业应当及时对产权登记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补办产权登记或者对原有登记内容进行更正。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依据产权登记检查情况和问题整改情况,在中央文化企业《产权登记证》上签署检查意见。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出售《产权登记证》或者产权登记表。
第二十六条 财政部、主管部门及中央文化企业应当妥善保管产权登记工作档案。有关文件和资料应当装订成册,按规定存档。
第二十七条 中央文化企业申办产权登记时,应当将所提交的文件和资料整理成卷,附加目录清单。未按要求提交文件和资料的,财政部不予受理。
第二十八条 中央文化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责令改正或者予以通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企业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6—
(一)未按本办法规定及时、如实申请办理产权登记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整改的;
(三)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出售《产权登记证》或者产权登记表。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委托有关部门、单位和中央文化企业办理产权登记的部分事项。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附: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样本)(略)
2.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占有登记)(略)
3.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变动登记)(略)
4.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注销登记)(略)
5.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检查)(略)
6.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证)填报说明(略)
—7—
第三篇:福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福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暂行办
法
来源: 福房网
2005-06-20
字体显示:【大】【中】
【小】
第一条、为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建设部、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财政部联合颁发的《福州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闽政[1996]2号)以及《福建省房改领导小组关于确认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解困项目暂行办法》(闽政[1997]084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福州市房地产管理局是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本市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批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计划与规划;组织和监督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及售后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按标准建设的普通住房,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安居工程”、“广厦工程”和“解困房”、“廉价房”等。
第四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对象;具有本市城区户口的中低收入家庭和市政重点工程建设等拆适安置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出售给无房户、危房户和人均居住面积6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
中低收入标准由市房管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为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可以组建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公司,也可以委托有实力的内、外资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
第六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选址定点,要本着有利工作、方便生活、节约用地的原则。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则和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并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优先给予办理有关手续。
第七条、经济适用住房的项目立项,计划部门就对资金来源明确的,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按人个建房优先给予安排。
第八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确认报批程序:
1、项目单位须持有关文件资料,经主管单位同意后,向市房管局(市房改办)提出申请。
2、由市房管(市房改办)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如需要占有耕地人转报省房改办审批确定。然后按建设审批程序向有关部门审报。
3、各单位应于当年的10月份将下一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报市房管局(市房改办)。第九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申请报批应提供的材料:
1、申请报告。主要内容:申请规模;承诺不改变土地使用和建经济适用住房性质;开、竣工时间;工程质量;销售对象;销售价格等。
2、经主管部门或当地街道办事处核实的住房困难户名册,并要求注明困难户的家庭收入情况、现住房情况、职务(职称)、拟安排住房等情况。
3、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规划、设计、计划实施、施工、资金来源和分配情况。
4、资金来源需财政负责融资的建设项目,其审批立项应事前报市财政局认可。
第十条、各区政府,市计委、建委、市容委、人防、税务、规划、土地、环保、房管、园林、消防、供水、供电、电信、煤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须大力支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从优从快办理有关手续,加速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速度。
第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资金主要来源有:城市住房基金、单位住房基金、售房预收款、银行贷款及其他资金。用于经济适用住房的资金,应就按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第十二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商业网点建设费以及契税,减半征收菜地改造费、水电增容费。
2、按有关规定可享受的其他优惠政策。
第十三条、经济适用住房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原则,由市房管局会同市场物委按以下八项因素确定,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售价构成:
1、住房建设的征地和拆迁补偿、安置费;
2、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
3、建安工程费
4、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
5、以上4项之和为基数的1%—3%的管理费;
6、贷款利息;
7、税金; 8、3%以下的利润;
第十四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精心设计、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做到规划先进、设计新颖、设施配套、功能合理、质量合格、环境优美、适当超前。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要进行成片开发,一般应不少于5万平方米。
第十五条、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按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1995]40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第十六条、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应实行招标投标制度,用竞争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不得转包。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和成本确保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质量,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施工规范和标准,落实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工程质量一次合格率要达到100%以上,优良品率要达到25%以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验收,必须严格执行《福州市城市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经济适用住房的预售,必须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并在《预售合同》签订之日起三下天内向福州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所登记备案。同时必须实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与《预售合同》同时登记备案。
第十八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条件的住户,经所在街道办事处及单位证明,可向户籍所在地区房管部门提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书面申请。区房管局部门核准后,登记造册,张榜公布,接受监督,并报市房管局批准后,发给申请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许可证》。
第十九条、申请人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许可证》,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办理购房手续。建设单位将销售名单、面积列册向土地管理部门报备。
第二十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可以一次性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向国有商业银行申请人个抵押贷款的可向住宅置业担保机构申请担保。
第二十一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限于自住,符合购房条件的每户限购一套。因某种原因需要出售的,必须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按规定交纳有关交易税费后,可能允许依法进入市场出售。依法出售后,出售方不得再作为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像。
以经济适用住房作为市政重点工程建设等拆迁安置的,房屋性质视同拆迁安置用房,但作为经营性开发拆迁安置的,开发单位必须补交政府减免的各种税费。
第二十二条、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管理必须按《福州市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实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要在出售前明确适合当地情况的物业管理形式和管理办法,并在购房合同条款中注明。
第二十三条、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单位有下列违约情况者,必须进行处罚:
1、按签约时间无故超6个月未动工者,由市政府无偿收回土地;
2、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性质的,根据用地性质,重新核定地价,并按规定全额收回税费;
3、未经批准,擅自转包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的,由市人民政府收回土地,并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4、改变经济适用住房售房对象的,全额补交地价款,并根据有关规定补收各税费;
5、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按质量管理有关规定处以罚款。因质量问题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政府管理部门或开发公司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福州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湖北省股权投资类企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股权投资类企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1〕23号),支持我省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发展,规范登记注册行为,依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合伙企业法》、《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参照《信托法》、《证券法》、《证券投资企业法》和《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股权投资企业,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募集设立的对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提供增值服务的非证券类投资企业,包括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
本办法所指股权投资管理企业,是指接受股权投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个人委托,以股权投资管理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企业。
第三条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投资者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投资者以及国外、境外的企业法人、自然人。
第四条申请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报经有权批准的商务部门批准后,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登记;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可采取公司制、合伙制的企业组织形式,登记机关分别依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及相关
规定,履行登记管辖职责,办理工商登记。
第六条股权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管理企业,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发起人人数不少于2人,不得超过200人;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的,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以合伙制形式设立的,合伙人人数不少于2人,不得超过50人。
国有参股的非上市企业,按《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可作为普通合伙人发起设立合伙制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
第七条设立股权投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或合伙企业出资额均不得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创业投资企业不得少于2000万元人民币)。设立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0万元人民币,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100万元人民币,合伙企业出资额不得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第八条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全体发起人、股东或合伙人认缴的出资,应全部以货币形式缴付。
第九条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应当在设立登记时全额实缴到位;设立2人以上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可分期缴纳,其中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股权投资公司5年内缴足、股权投资管理公司2年内缴足;合伙企业的出资,按《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规定,在企业名称中使用“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等特定行业用语字样。
公司制股权投资企业名称核定为:“行政区划+字号+股权(创业、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区划+字号+股权(创业、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合伙制股权投资企业名称核定为:“行政区划+字号+股权(创业、产业)投资(基金)+除公司外的组织形式+(有限合伙)或(普通合伙)”。公司制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名称核定为:“行政区划+字号+股权(创业、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区划+字号+股权(创业、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合伙制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名称核定为:“行政区划+字号+股权(创业、产业)投资(基金)管理+除公司外的组织形式+(有限合伙)或(普通合伙)”。
第十一条允许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法人申请冠用湖北省行政区划企业名称。除省政府同意外,暂不核准非企业法人冠用湖北省行政区划企业名称。
第十二条股权投资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核定为:从事非证券类股权投资活动及相关的咨询服务业务。
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核定为:管理或受托管理股权类投资并从事相关咨询服务业务。
第十三条股权投资企业可以与其管理企业使用相同的经营场所。第十四条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应按《省人民政府关于
促进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在章程或合伙协议中载明:“本企业所有投资者都以自己名义出资,不得采取委托某个投资者代持的方式投资;本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募集和发行基金;本企业的货币资产委托商业银行托管,并签署托管协议”等内容。
第十五条在《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前已在我省各级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企业,需要从事股权投资或股权投资管理业务的,可按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六条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申请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应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工商总局登记规范要求提交材料,并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七条本省各级登记机关应加强对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第十八条凡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纳入备案范围的股权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经我省登记机关登记注册后,应按有关规定向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
第十九条登记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据《湖北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从2011年8月1日起施行。如国家和省政府有新的规定,从其规定。
第五篇:国资委颁布《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国资委颁布《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了《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9号,以下简称《登记办法》)。《登记办法》的出台,是国务院国资委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摸清企业产权分布状况,推动企业优化产权配置,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产权登记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政府授权管理的国家出资企业的产权及其分布状况进行登记管理的行为,是国资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自1992年开展产权登记工作以来,产权登记在规范国有资产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资委成立以来,由于国资监管的体制环境、职责定位和监管对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产权登记工作也面临新情况和新挑战。比如产权登记工作的功能定位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产权登记范围已不能满足混合所有制条件下的国资监管需要,境外企业未实施产权登记等。为适应新形势下国资监管工作和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及时、真实、动态、全面反映企业产权状况,国务院国资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登记办法》。
《登记办法》立足于国务院国资委的职能定位,坚持平等保护各类出资人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结合新形势下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家出资企业的工作需要,将产权登记的工作定位由政府部门界定权属的确权行为转变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政府授权管理的国家出资企业的产权及其分布状况进行登记管理的行为,将境内外企业产权登记管理统一到《登记办法》予以规范,将登记范围延伸到国家出资企业所实际控制企业的参股股权。同时,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研发了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产权登记的信息化、网络化和对企业产权状况的高效、实时、动态、全过程监管。《登记办法》的实施,将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混合所有制条件下国家出资企业及其对外投资企业产权的总体情况,反映国有资本在不同级次、组织形式、地域、国民经济行业和企业内部主辅业的分布情况,动态记载企业产权变动原因、产权流动方向及产权配置效率等信息,对企业产权配置过程实施有效监督与管理,为国家出资企业改革发展及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也为推动企业优化产权配置,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打下基础。
《登记办法》共五章二十六条,主要内容包括:产权登记的工作定位、登记范围;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家出资企业的工作职责;应当办理产权登记的各类情形和占有产权登记的主要内容;产权登记程序;产权登记监督检查、档案管理以及责任追究机制。《登记办法》实施后,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对其管理的企业开展全面的产权登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