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
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
为规范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明确省级食品生产许可中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实施细则(试行)》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制定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
一、省级食品生产许可权限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生产许可的食品,由国家质检总局根据食品的风险性、生产工艺、检验难易程度、行业发展状况和规范程度、食用对象和食用范围等确定,并分批公告发布。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工作包括申请受理、现场核查、发证检验、审核审批、证书发放、社会公告、变更延续等环节。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将部分事项委托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但是许可审批权不得委托。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将委托事项予以公告。
二、工作职责
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实施中的具体工作,主要由省级和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承担。(一)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省级食品生产许可中的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工作;
2.可以根据需要将部分省级食品生产许可事项委托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 3.负责省级食品生产许可的审查发证;
4.公告获得省级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单,并通报相关部门; 5.建立食品生产许可档案;
6.负责本辖区食品生产许可的监督管理。
(二)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省级食品生产许可中的主要职责
1.受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委托,承担食品生产许可的部分事项; 2.建立食品生产许可档案;
3.负责本辖区食品生产许可的监督管理。
三、工作程序(一)申请受理
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的受理部门为省级或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申请受理部门)。申请受理部门的具体受理范围,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确定并予以公布。
1.申请受理部门要在受理申请的办公场所,将有关食品生产许可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申请书示范文本(附件1)以及投诉和咨询电话公示。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食品生产许可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2.申请受理部门应安排专人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申请材料的齐全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等。
3.申请受理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1)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2)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权范围的,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3)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4)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要在5日内发补正告知书(附件2),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通知申请人在20个日内补正,同时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5)申请事项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范围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应当受理申请。4.申请受理部门应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食品生产许可的决定,并向申请人出具加盖本部门行政许可专用章和注明受理日期的书面决定书(格式文本见附件
3、附件4)。(二)组织现场核查
申请受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组织完成对申请企业必备条件的现场核查。1.组成审查组
审查组由生产许可证审查员组成,人数一般为2名至3名。审查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应搭配合理,其中审查组长由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审查员担任。根据需要,可以选派技术专家参加现场核查工作,但技术专家不作为审查组成员。2.制定现场核查工作计划
审查组应当及时制定现场核查工作计划表。
(1)核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被核查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申证单元名称、审查组成员名单、计划核查日期及相关要求。现场核查时间一般不超过2天,对申证单元较多企业的核查时间可适当延长。
(2)列入核查计划的必须是已受理企业。核查计划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变更的,应事先报告申请受理部门同意。没有列入核查计划的企业,审查组不得擅自进行核查。
(3)申请受理部门应当于核查前5日将核查计划通知企业,企业有权对审查员提出回避要求。企业的回避要求应在计划核查日期2日前提出,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无意见;回避要求合理的应当采纳。
3.实行观察员制度
被核查企业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委派1名观察员参加现场核查。观察员一般由从事生产许可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观察员的职责主要是:对审查组和被核查企业在核查活动中的行为进行监督,但不得干涉正常的核查工作;负责维护现场核查秩序,并在相应文书上签字;及时向申请受理部门报告核查情况,对核查结论持有异议的,应专题报告;督促被核查企业按照审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开展整改,对企业整改情况负责监督。4.实施现场核查
(1)现场核查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审查组对核查报告的客观性、公正性、真实性负责,同时要保证核查报告等文书填写的完整、准确、规范。
(2)审查组依据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审查细则和有关规定实施现场核查。审查员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要求。
(3)核查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召开首次会议、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核查、召开审查组内部会议、产品抽样、召开末次会议。审查组不得任意减少或增加核查程序。
(4)审查员根据各自分工范围,依照核查项目和核查内容,对企业生产条件逐一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价,逐一核对企业申请书的内容,并做好核查记录。
(5)审查组按照审查通则的要求讨论形成核查结论。核查结论必须客观、公正、真实,现场明确告知企业。观察员可就核查工作发表意见,但对核查结论无表决权。
(6)审查组负责填写核查报告等文书,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填写改进表,限期由企业整改。(7)由被核查企业独立填写核查工作廉洁信息反馈表,并寄送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5.抽样
对现场核查合格企业,审查组应当场抽取封存发证检验样品。样品的抽样方法、数量等要求按审查通则和相关产品审查细则的规定进行。审查组对抽样的正确性、抽样单填写的准确性、样品封存的完好性负责。6.核查工作报告 审查组在核查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向组织现场核查工作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核查报告和有关核查记录,汇报核查工作情况。(三)发证检验
检验用及备用样品应当在抽样后的7日内(保质期短的食品应及时送样)送到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送样人应对样品的完好性负责。发证检验内容及要求如下:
1.发证检验由国家质检总局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实施。
2.发证检验机构接收样品时要认真检查,对有破损、变质、封条不完整、抽样单填写不明确等情况的样品拒绝接收,并及时通知有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3.发证检验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程序,严格检验、审核、批准,严格三级签字,保证检验数据科学、公正、准确。发证检验机构要确保产品检验工作符合审查细则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工作,出具检验报告。
4.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应在15天内完成,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5.发证检验备用样品除特殊情况的,要保存3个月以上,以备抽查复验。6.发证检验机构对检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负责。
7.企业对发证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检验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组织检验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上一级管理部门提出复检申请。受理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在5日内做出是否复检的书面答复。对符合复检条件的,应及时组织复检,复检结果为最终结论。(四)材料审核
申请受理部门负责汇总企业申请材料,对审查组提交的现场核查文书及抽样单、发证检验报告等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五)许可决定
自受理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之日起,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60日内作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决定。产品检验所需时间(包括样品送达、检验机构检验、异议处理的时间)不计入此期限内。
1.由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织受理核查的,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将汇总表(附件
5、附件6)、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材料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对其实施许可前抽查。
2.对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合格的企业,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出准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并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副本。对现场核查或者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企业,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出不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并自做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附件7)。(六)证书发放
对准予食品生产许可的,由省级或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10日内向获证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及副本。(七)公告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在相关媒体上公告其审批的食品生产许可信息,并将信息通报有关部门。(八)扩项
获证企业需要增加申请项目的,应当向原申请受理部门提出扩项申请,提交申请书和相关材料。省级或者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规定组织核查和检验。
(九)名称变更
获证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名称变更后20日内向原申请受理部门提出食品生产许可证更名申请。受理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完成变更审查和材料上报,由原发证部门在10日内核批。(十)重新核查和检验
1.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产品的有关标准、要求发生改变的,省级或者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要求组织重新核查和检验。
2.获证企业的生产条件、检验手段、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在变化后20日内向原受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申请书和相关材料。省级或者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规定进行重新核查和检验。(十一)许可延续
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原申请受理部门提出换证申请。具体程序按照企业申请生产许可程序办理。
(十二)报送信息
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自2005年10月起,每月5日前向国家质检总局报送上月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信息,包括准予、不予食品生产许可情况(包括发证和期满换证)及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撤回、撤销、吊销、注销情况等。同时上报电子文本。报送信息的具体要求见附件8。
四、工作责任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从事一般食品的生产许可具体工作中,因主观故意或过失使自身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或因不履行法定职责,导致认定事实错误、不当许可或错误许可等,对国家或申请人的合法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应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
(一)应当承担工作责任的行为
1.违反法定权限、程序、期限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的。
2.对符合要求的申请不予受理或对不符合要求的申请准予受理的。
3.任意提高或降低核查标准,任意减少或增加核查程序的;出具虚假或不真实核查结论的。4.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果、出具虚假证明,或检验结果出现重大差错的。
5.拒绝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无故刁难申请人,造成不良影响的;泄露申请人的商业秘密给申请人造成损失的;阻碍申请人行使申诉、复议、诉讼和其他合法权利,情节恶劣的。6.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承担工作责任的其他行为。
(二)工作责任监管程序
1.国家质检总局和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通过自查、互查、抽查或对举报、投诉、新闻媒体报道的核查等途经,发现存在过错行为的,要严格追究工作责任。
2.工作责任的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过错与责任相适应、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追究工作机构的责任由其上一级机关或主管部门实施,追究工作人员的责任由其所在单位实施;追究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施。4.工作机构或个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做出处理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或者向其上一级机构提出申诉。
(三)追究工作责任形式
1.追究工作机构责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责令书面检查;(2)通报批评;
(3)暂停或取消食品生产许可证组织审查审批资格;(4)暂停或取消食品质量安全检验资格;
(5)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引起行政赔偿的,依法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赔偿责任。2.追究工作人员责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责令书面检查;(2)通报批评;
(3)暂扣或者吊销核查资格证书,暂停或取消执法、检验资格;(4)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5)停职检查、责令辞职等;
(6)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引起行政赔偿的,依法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赔偿责任;(7)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所列工作责任追究方式,可视情节单独或者合并使用。
3.对情节轻微未造成不良影响的、因无法预见的客观因素导致过错的、行为人在其过错行为被监督检查发现前主动承认错误、在过错行为发生后能主动纠正进行补救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理。
4.对不配合调查或者阻挠工作责任追究的、对举报控告申诉或者案件调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1年内发生2次过错的、有索贿受贿、敲诈勒索、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因过错给他人造成严重损害或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应当从重处理。
附件:
1.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示范文本)2.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 3.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 4.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5.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情况汇总表 6.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情况汇总表 7.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8.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信息汇总表
第二篇:山西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省级发证工作规范
山西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省级发证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省级发证工作的统一管理,明确各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规范发证工作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及国家质检总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省级发证工作规范》和《关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省级发证工作(以下简称省级发证)是指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公布并确定由省级发证的产品目录、产品实施细则,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
第三条 省级发证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则,坚决杜绝社会中介组织代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保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的正常秩序和良好形象。
第四条
凡在山西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实行省级发证管理产品的,应当遵守本规范。
第二章 工 作 职 责
第五条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局)负责省级发证产品生产许可的统一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为: • 组织省级发证产品实施细则的宣贯;
• 负责组织省级发证产品生产许可的受理、审查、批准、发证工作;
(三)负责审查、考核并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承担省级发证工作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
(四)公告由本省许可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名单,并通报相关部门;
(五)建立本省许可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档案;
(六)负责本辖区内发证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
(七)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
(八)负责本辖区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人员的监督管理;
(九)受理省级发证工作的有关投诉,处理省级发证工作有关争议事宜。
省局内设山西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工许办),统一负责省级发证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工作需要,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省局行政许可委托手续规定的范围内,开展省级发证的部分具体工作,对承担的工作向省局负责。其主要工作职责为:
(一)负责部分省级发证产品生产许可的申请受理;
(二)组织或配合组织对企业的实地核查和产品检验;
(三)向省局推荐承担省级发证产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
(四)负责对本辖区获证企业自查报告的管理,并建立获证企业档案;
(五)负责本辖区获证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无证查处;
(六)完成省局交办的其它有关工作。
第三章 工 作 程 序
第一节 申请和受理
第七条
企业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营业执照;
(二)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验手段;
(四)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
(五)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六)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不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和落后工艺,不存在国家禁止投资建设的高耗能、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
法律、行政法规有其他规定的,还应当符合其规定。
第八条 企业生产省级发证的产品,应到所在地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领取或在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上下载《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见附件1),企业应按申请书和产品发证实施细则的要求认真填写并录入电子版本,将申请书(附EXCEL格式电子版本)及其它附件一式三份提交到省局或所在地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 申请。
企业正在生产的产品被列入省级发证产品目录的,应当在国家质检总局或省局规定的时间内取得生产许可证。
第九条 根据省局对不同发证产品的具体规定,受理企业申请一般采取以下方式:
(一)由省局负责受理企业申请。省局 收到企业提出的申请后,生产许可证管理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对企业申请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对符合实施细则及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准予受理,并自收到企业申请之日起 5日内向企业发送《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见附件2)
(二)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受理企业申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收到企业提出的申请后,在规定时间内对企业申请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对符合实施细则及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准予受理,并自收到企业申请之日起 5日内向企业发送《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
对不符合条件且可以通过补正达到要求的,应当场或者在 5日内向企业发送《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见附件3)一次性告知。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相关要求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发出《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见附件 4)。
第十条
省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在受理申请的办公场所,将有关省级发证产品生产许可工作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收费、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申请示范文本以及投诉和咨询电话公示。各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其它部门 不得另行附加任何条件,限制企业申请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第二节 审查与决定
第十一条 省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受理企业申请后,应当及时组织进行企业审查。企业审查包括对企业的实地核查和对产品的检验,其中一项不合格即判为企业审查不合格。
第十二条
实地核查一般采取下列方式:
(一)由省局直接组织实地核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 5日内,将已受理企业的申请材料和企业名单及电子版本(见附件5)上报省局。省局许可证管理部门组织有资质的生产许可证审查员按照规定组成审查组,并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时限以及技术要求实施企业生产条件实地核查。省局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对企业实地核查和抽封样品,并将实地核查结论以《实地核查结果通知书》(见附件6)告知被核查企业,同时告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实地核查。市局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 20日内完成对企业实地核查和抽封样品,并将实地核查结论以《实地核查结果通知书》告知被核查企业,同时将详细情况上报省局。
省局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分别确定具体产品的实地核查方式。
第十三条
实地核查组织单位应当制定企业实地核查计划,并提前 5日通知企业。
第十四条
实地核查组织单位应当指派 2至4名审查人员组成审查组,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企业应当予以配合。如无正当理由拒绝实地核查的,按企业实地核查不合格处理;若确有特殊情况,企业须在审查组进入现场前,向省局提出书面缓审申请,经批准后可予缓审。
第十五条 审查组组长及成员一般应由国家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册审查员担任。如需要 ,可委派经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备案的技术专家参加实地核查工作,但技术专家不作为审查组成员。第十六条 审查组应当按照产品发证实施细则的要求,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核查时间一般为1 ~ 3天。审查组对企业实地核查结果负责,并实行组长负责制。
第十七条 实地核查实行观察员制度。被核查企业所在的市或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的县局应有 1名观察员参加实地核查。观察员一般由从事生产许可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由省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委派。
观察员的职责主要是:对审查组和被核查企业在核查活动中的行为进行监督,但不得干涉正常的核查工作;负责维护现场核查秩序,并在相应文书上签字;向实地核查组织单位书面报告有关情况,对核查结论持有异议的,应专题报告;督促被核查企业按照审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开展整改,对企业整改情况负责监督回访。
第十八条 企业实地核查不合格的,不再进行产品抽样检验,企业审查工作终止。
第十九条 企业实地核查合格的,审查组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封存样品,并告知企业所有承担该产品生产许可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名单及联系方式,由企业自主选择,审查组不得强行指定检验机构。
需要送样检验的,应当告知企业在封存样品之日起 7日内将样品送达检验机构。需要现场检验的,由核查人员通知企业自主选择的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应在5日内进行现场检验。企业应当积极配合产品抽样和检验工作,如无正当理由拒绝产品抽样和检验的,按企业审查不合格处理。
第二十条
检验机构应当在实施细则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验工作,并将检验结果及时报送实地核查组织单位和被检企业。
第二十一条
企业对发证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检验结果之日起 15日内,向实地核查组织单位提出复检申请。实地核查组织单位应在收到复检申请5日内作出是否复检的书面答复。对符合复检条件的,应及时组织复检,复检结果为最终结论。
第二十二条 对现场核查或产品抽样检验不合格的企业,应当由省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收回《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
第二十三条
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实地核查的,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 40日内将《生产许可证审查企业情况登记表》(见附件7)、企业申报及现场核查材料(含现场核查文书、抽样单、发证检验报告等)签署意见汇总后,报送省局审批。
第二十四条 省局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产品检验所需时间(包括样品送达、检验机构检验、异议处理的时间)不计入60日期限内。符合发证条件的,省局应当在作出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颁发生产许可证及副本;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见附件8)。第二十五条 省局 将获证企业名录在相关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将发证情况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第二十六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全国有效。有效期届满,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其证书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省局或所在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换证申请。
第二十七条 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后需要申请增加项目的,应当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办理增项手续。符合条件的,换发生产许可证证书,但有效期不变。
第二十八条 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因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品标准及技术要求 发生较大改变而修订实施细则时,省局应按照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组织必要的实地核查和产品检验。
第二十九条 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较大变化的(包括生产地址变更、生产线重大技术改造等),企业应及时向省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省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按照实施细则的规定重新组织 实地 核查和 产品 检验。
第三十条 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将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有关资料及时归档,公众有权查阅。企业档案材料的保存时限为5年。
第三节 对审查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由省局组织检查组,对企业核查工作质量和检验机构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工作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实施监督检查,应当制订监督检查计划,包括检查组组成,具体检查时间以及被检查企业或检验单位等内容。
第三十三条 监督检查计划应提前通知被检查单位。对企业核查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时,还应提前通知企业所在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被检查单位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对检查工作予以配合。
第三十四条 检查组对企业核查工作质量实施检查时,应当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第三十五条 检查组应通过查阅检验报告、检验结论对比及现场观察等方式,对检验机构的检验过程和检验报告是否客观、公正、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监督检查完成后,由检查组写出书面报告及处理建议,上报省局。
第四节 集团公司的生产许可
第三十七条 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以下统称所属单位)具有法人资格的,可以单独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不能以所属单位名义单独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
各所属单位无论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均可以与集团公司一起提出办理生产许可证申请。第三十八条 所属单位与集团公司一起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时,应当向省局或集团公司所在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凡按规定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实地核查的,集团公司所在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可以直接派出审查组,也可以书面形式委托所属单位所在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核查,集团公司所在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按规定程序汇总上报有关材料。集团公司所在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直接派出审查组进行实地核查时,应通知所属单位所在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并邀请其派观察员参加实地核查。
第三十九条 集团公司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新增加的所属单位需要与集团公司一起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对新增所属单位进行审查合格后,换发生产许可证证书,但有效期不变。
第四十条 所属单位与集团公司一起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的,经审查的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应当分别缴纳审查费和产品检验费,公告费按证书数量收取。
第四十一条 其他经济联合体及所属单位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参照集团公司办证程序执行。
第五节 检验机构的管理
第四十二条 申请承担省级发证产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必须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通过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或者实验室认可,并经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批准后,方可承担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检验任务。
第四十三条 检验机构直接向省局许可证管理部门提出承检申请。第四十四条 省局对提出申请的检验机构进行必要的审查并提出推荐意见,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审批。
第四十五条 被指定的检验机构应依据产品实施细则的要求,在指定的检验范围内,开展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工作,并出具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需有检验人员、复核人员、检验机构负责人签字。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检验报告负责。
第四十六条 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产品检验收费标准向企业收取检验费用。
第四十七条 检验机构应当建立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技术档案,并确保档案完整、真实、有效。
第四十八条 检验机构在从事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工作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要求和方法开展检验工作;
(二)伪造检验结论或者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三)从事与其指定检验任务相关的产品的生产、销售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所检产品;
(四)从事或者介绍企业进行生产许可的有偿咨询;
(五)超标准收取检验费用;
(六)违反规定强行要求企业送样检验;
(七)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证书和标志
第四十九条 省局颁发的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以下简称生产许可证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证书式样见附件9-
1、2),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生产许可证证书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式样、统一印制,套印山西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印章。
第五十条 生产许可证证书应当载明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产品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
集团公司的生产许可证证书还应当载明与其一起申请办理的所属单位的名称、生产地址和产品名称。
第五十一条 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发生变化而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未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在变更名称、住所、生产地址后1个月内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提出生产许可证名称变更申请(见附件 10)。
第五十二条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受理企业名称变更材料后,应对申请内容进行必要的审查,提出审查意见。不同意变更的,应书面向企业说明理由;同意变更的,应在受理之日起5日内将上述材料上报省局。省局自收到上报的企业名称变更材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申报材料的书面审核,并做出是否准予变更的决定。对于符合变更条件的,颁发新证书,但有效期不变;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企业,并说明理由。
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妥善保管生产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证书遗失或者损毁,应在省级以上媒体上刊登遗失或者毁损声明后,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提出补领生产许可证申请(见附件 11)。
第五十四条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自受理企业补领生产许可证材料之日起5日内,将上述材料上报省局。
省局自收到上报的企业补领生产许可证材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申报材料的书面审核,并做出是否准予补领的决定。对于符合条件的,颁发新证书,但有效期不变;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企业,并说明理由。
第五十五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由 “ 质量安全 ” 英文(Quality Safety)字头(QS)和 “ 质量安全 ” 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 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标志的式样、尺寸及颜色要求(见附件12)。
QS标志由企业自行印(贴)。可以按照规定放大或者缩小。
第五十六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采用“晋”加大写汉语拼音XK加十位阿拉伯数字编码组成:(晋)XK××-×××-×××××。其中,括号内的“晋”是本省简称,XK代表许可,前两位(××)代表行业编号,中间三位(×××)代表产品编号,后五位(×××××)代表企业生产许可证编号。
企业生产许可证编号自00001开始依序编排,不重复使用。
对因企业增项、迁址、名称变更、重新核查、期满换证、遗失补领等换(补)发的生产许可证,其编号保持不变。
对撤销、撤回、吊销和注销的生产许可证,其编号不得再次使用。
第五十七条 企业必须在其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根据产品特点难以标注的裸装产品,可以不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第五十八条 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具有法人资格,并单独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其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应当标注所属单位的名称、住所、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所属单位和集团公司一起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在其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应当分别标注集团公司和所属单位的名称、住所,以及集团公司的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或者仅标注集团公司的名称、住所和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第五十九条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自准予许可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在其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第六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生产许可证证书、标志和编号。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生产许可证证书、标志和编号。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一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本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第六十二条 生产许可证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审查人员、检验机构及检验人员以及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及 《关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的意见》 有关规定的,应当依照其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 对于省级发证产品,企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不得生产该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证的产品。
第六十四条 自省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作出生产许可受理决定之日起,企业可以试生产申请取证产品。企 业试生产的产品,必须经承担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依据产品实施细则规定批批检验合格,并在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标明“试制品”后,方可销售。对 省局 作出不予许可决定的,企业从即日起不得继续试生产该产品。
第六十五条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不得降低取得生产许可证时的实地核查条件。第六十六条 获证企业自取得生产许可证之日起,应在每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自查报告(见附件13),企业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获证未满一年的企业,可以下一提交自查报告。获证企业自查报告的管理由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
第六十七条 省局对企业的自查报告进行实地抽查,被抽查的企业数量应当控制在获证企总数的10%以内。
第六十八条 在监督检查工作中,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工作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的,应追究有关领导及主管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九条 企业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应当交纳相关费用,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应当按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十条
生产许可证产品委托加工备案及生产许可证的撤销、撤回、吊销、注销等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七十一条 食品生产许可的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七十三条
本办法自 2007年1月1日起实行,适时进行必要的修订。
第三篇: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程序
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程序
1、目的为了做好食品生产许可工作,明确责任,使食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监管科(以下简称食品科)对食品生产许可的部分事项:受理申请(包括扩项、换证、变更和委托加工)、组织现场核查及发证检验、审核材料汇总上报和证书发放。
3、工作程序
3.1申请受理
3.1.1 行政许可公示:
食品科设统一的申请受理办事窗口,并在办事窗口将有关食品生产许可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申请书示范文本等以及投诉和咨询电话公示,具体详见[附件1-4]。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食品生产许可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3.1.2 确定是否受理:
3.1.2.1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3.1.2.2 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权范围的,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自企业提交申请之日起5日内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
3.1.2.3 企业递交申请材料的时候,窗口办事人员首先确认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的产品品种,如果不属于,则退回申请资料不予受理。如暂时无法确定其产品是否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或无法确定其所属类别,应先填写特殊产品咨询登记表,交领导审批,5天内回复企业。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范围的,审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
a、《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三份以及相应的电子版文档一份;
b、有效期内工商营业执照或《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代码证复印件各三份;
c、法人代表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三份;
d、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复印件三份;
e、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三份;
f、食品生产设备布局图三份;
g、标有关键设备和参数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复印件三份;
h、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复印件一份;
i、企业标准文本复印件3份(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
j、有关原辅料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三份;
k、已获得HACCP认证证书、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证的,提供证书复印件三份。l、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三份(已获证企业变更需要)
m、原食品生产许可证(已获证企业期满换证申请时提供)复印件3份
n、原材料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复印件三份(使用进口原材料的企业)
o、委托检验协议复印件三份(不具备特定项目出厂检验能力)
p、矿泉水生产企业需提供采矿许可证、取水许可证、水源评价报告及水源水质跟踪检测报告。q、天然净水生产企业需提供取水许可证证书一式三份
3.1.2.4填写食品生产许可证申报材料接收登记表,由企业和窗口办事人员签名确认,一份交企业,一份留档保存。申请资料不齐全的,退回申请资料,企业按照登记表补齐所缺的资料后再重新提交材料。
3.1.2.5 申请资料齐全的,接收其相关材料,同时发出通知书,通知其在指定日期(一般为四个工作日后)到办事窗口办理后续手续。填写食品生产许可申请材料记录表,将当天的申请材料交审查中心。审查中心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三个工作日)完成审查,交回办事窗口。审查中心与办
事窗口交接资料时均必须在食品生产许可申请材料记录表上签名确认。
3.1.2.6 经审查中心审查后,申请资料不符合要求的, 向申请人出具申请资料补正告知书[附件5],实行一次性告知,同时退回申请资料。
3.1.2.7 如企业申证的产品执行企业标准,审查中心还应审查其企业标准的合理性。
3.1.2.8经审查中心审查后,申请资料符合要求的,向申请人出具加盖本部门行政许可专用章和注明受理日期的书面受理决定书[附件6],收取审查费用,安排现场审查。
食品科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组织完成对申请企业必备条件的现场核查。
3.2.1 组成核查组
核查组由生产许可证审查员组成,人数一般为2名至3名。核查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应搭配合理,其中核查组长由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审查员担任。根据需要,可以选派技术专家参加现场核查工作,但技术专家不作为核查组成员。
核查组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a.接受聘用,承担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申证书面材料的审查工作;
b.组成现场核查组,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进行现场核查,并作出现场核查结论;
c.对现场审查合格的申证企业进行现场抽样、封样,并将样品送检验机构检验。
3.2.2制定现场核查工作计划
3.2.2.1 核查人次的确定
食品科制定核查计划人员在每周一通知审查中心下一周核查工作所需的核查人员人次,并要求审查中心在周三前报送相应的核查人员人次名单。
3.2.2.2 制定核查计划
食品科根据受理企业的情况(如错峰用电情况、企业生产计划等)和核查人员的时间在每周三前制定出下一周的核查计划表,报科长审批,审批通过后将核查计划通知核查组,同时制作审查通知书,将通知书传真到被核查企业,明确告知企业审查的时间、审查组成员、必须注意的事项,确认企业能否如期接受审查。
核查计划表应包括以下内容:被核查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申证单元名称、核查组成员名单、观察员、计划核查日期及相关要求。现场核查时间一般不超过2天,对申证单元较多企业的核查时间可适当延长。
列入核查计划的必须是已受理企业。核查计划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没有列入核查计划的企业,核查组不得擅自进行核查。
3.2.2.3 现场核查计划变更
如被核查企业因各种情况不能按时接受审查,要求企业提出书面延期申请,明确延期时间,相关负责人员将延期申请交科长审批。如企业延期时间较长或撤消申请的,经食品科审核确认后,收回企业受理决定书,退回企业申请材料,中止企业申请,并通知核查组。同时,重新制定现场核查计划,安排其他企业接受现场核查。如申请延期期限未超出法定办理时限的,食品科视情另行安排现场核查。
3.2.3 现场核查
3.2.3.1 实行观察员制度
由食品科委派1名观察员参加现场核查。观察员一般由从事生产许可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观察员的主要职责是:
a.对核查组和被核查企业在核查活动中的行为进行监督,但不得干涉正常的核查工作;负责维护现场核查秩序,并在相应文书上签字;
b.及时向食品科报告核查情况,对核查结论持有异议的,应专题报告;
c.督促被核查企业按照核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开展整改,对企业整改情况负责监督,对企业现场提出的整改,要到现场进行核实或要求企业拍摄照片作为证据,核实无误后在整改情况表上填写意见。
3.2.3.2 实施现场核查
a.现场核查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核查组对核查报告的客观性、公正性、真实性负责,同时要保证核查报告等文书填写的完整、准确、规范。
b.核查组依据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审查细则和有关规定实施现场核查。审查员不得
任意提高或降低要求。
c.核查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召开首次会议、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核查、召开核查组内部会议、产品抽样、召开末次会议。核查组不得任意减少或增加核查程序。
d.核查组制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核查工作计划表后,审查员根据各自分工范围,依照核查项目和核查内容,对企业生产条件逐一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价,逐一核对企业申请书的内容,并做好核查记录。
e.核查组按照审查通则的要求讨论形成核查结论。核查结论必须客观、公正、真实,现场明确告知企业。观察员可就核查工作发表意见,但对核查结论无表决权。
f.核查组负责填写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核查表[附件7]、核查报告等文书,并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填写不合格项改进表。观察员应督促企业按照核查组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 一般不合格项应在1个月内整改完成。企业将完成后的不合格项改进表及相关整改证据送交食品科,由观察员配合核查组做好整改验收工作。
g.由被核查企业独立填写核查工作廉洁信息反馈表,并寄送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3.2.3.3抽样
对现场核查合格企业,核查组应当场抽取封存发证检验样品。样品的抽样方法、数量等要求按审查通则和相关产品审查细则的规定进行。核查组对抽样的正确性、抽样单填写的准确性、样品封存的完好性负责。
3.2.3.4 核查工作报告
核查组在核查工作结束后,应在5日内向食品科提交核查报告和有关核查记录,汇报核查工作情况。对现场核查不合格的企业,由食品科观察员在5日内出具《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并向省局提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建议,待省局或总局批复同意。自国家质检总局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出不予生产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由总局或省局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3.3 发证检验
检验用及备用样品应当在抽样后的7日内(保质期短的食品应及时送样)送到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送样人应对样品的完好性负责。产品检验所需时间(包括样品送达、检验机构检验、异议处理的时间)不计入行政许可所规定的时间内。
发证检验内容及要求如下:
3.3.1发证检验由国家质检总局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实施,东莞市的指定检验机构为东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发证检验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程序,严格检验、审核、批准,严格三级签字,保证检验数据科学、公正、准确。发证检验机构要确保产品检验工作符合审查细则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工作,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应在15天内完成,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发证检验机构对检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负责。
3.3.2 发证检验机构接收样品时要认真检查,对有破损、变质、封条不完整、抽样单填写不明确等情况的样品拒绝接收,并及时通知市局食品科。
3.3.3 发证检验备用样品除特殊情况的,要保存3个月以上,以备抽查复验。
3.3.4 企业对发证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检验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市局食品科或者省局食品监管处提出复检申请。食品科应在5日内作出是否复检的书面答复。对符合复检条件的,应及时组织复检,复检结果为最终结论。对于产品发证检验不合格的企业,由市局食品科向《企业发出食品生产许可发证检验不合格通知书》,同时向省局提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建议,待省局或总局批复同意。自国家质检总局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出不予生产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由总局或省局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3.3.5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应在报告出具日三日内送达市局食品科,市局食品科初审人员对发证检验报告进行审核确认无漏检、错检项目后接收检验报告,并在《申证工作跟踪表》中登记。若发现漏检、错检项目,退回检验机构进行复检,出具合格的检验报告。
3.4 材料审核、汇总、上报
企业发证检验及整改完成后,窗口办事人员将企业材料交审查中心,审查中心三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汇总装订。初步审查汇总材料是否符合报送的具体要求。
汇总材料的装订顺序为:
a.申请书;
b.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企业代码证;
c.执行企业标准的,须有《企业标准审定情况表》及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复印件;d.有关原辅料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e.《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核查表》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核查报告》;f.《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合格项改进表》;
g.《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抽样单》和《发证检验报告》;
初审完成后,审查中心将申报材料交回材料上报人员,由材料上报人员将材料报食品科科长进行材料的复审确认,并签署报送意见,复审工作日为3天。材料复审后,窗口办事人员按照省局要求,分别填写《东莞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QS材料报送表》(一式三份)、《东莞市食品生产企业QS材料汇总表》(一式两份),经主管局长签发加盖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章后,上报省局食品处。并填写《东莞市食品生产企业QS材料报送情况表》,经食品科科长签字后备案。同时上报电子文本至spcqs@163.com,并电话确认。
3.5 省级食品生产许可前抽查
省局收到市局上报的企业申请材料后,应在当日将材料移交给省局许可证审查中心。省局许可证审查中心应在3日内完成材料审核,汇总合格及不合格的企业名单上报省局,同时将审核合格的企业材料报送省局,审核不合格的企业材料,省局许可证审查中心应在2日内退回市局,并详细列明不合格原因。
省局收到材料审核合格的企业名单及材料后,应在2日内进行复核,按比例确定许可前抽查企业名单及负责抽查的核查组长名单并通知省局许可证审查中心。省局许可证审查中心应在7日内组织完成对指定的抽查企业必备条件的许可前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及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按有关要求汇总后报送省局。省局应在3日内对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名单及材料进行复审, 省局应对省局许可证审查中心的材料审核及许可前抽查工作质量实施定期监督抽查。
3.6 许可决定
自受理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之日起,国家质检总局或省局应当在6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决定。产品检验所需时间(包括样品送达、检验机构检验、异议处理的时间)不计入此期限内。对现场核查和产品发证检验合格的企业,由省局负责审批的,省局应当作出准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 10日内将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副本制作完毕,由市局颁发给获证企业。对现场核查和产品发证检验合格的企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审批的,省局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40日内将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核查和产品发证检验材料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按有关规定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3.7 证书发放
对准予食品生产许可的,省局在10日内将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副本制作完毕,由市局颁发给获证企业。市局领取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打印制作《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副本后,通知企业领取证书。企业领取证书时需填写签收表。
发放证书须给企业以下材料:
a.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正本、副本;
b.《企业年审注意事项》及年审材料;
c.QS标志使用说明。
3.8 公告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在相关媒体上公告其审批的食品生产许可信息,并将信息通报有关部门。
3.9 扩项
获证企业需要增加申请项目的,应当向食品科提出扩项申请,提交申请书和相关材料。食品科按规定组织核查和检验,变更所需资料详见[附件8],并填写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表[附件9]。
3.10 名称变更
获证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名称变更后20日内向食品科提出食品生产许可证更名申请。食品科应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变更审查和材料上报,由原发证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核批。
3.11 重新核查和检验
3.11.1 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产品的有关标准、要求发生改变的,食品科应当按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要求组织重新核查和检验。
3.11.2 获证企业的生产条件、检验手段、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在变化后20日内向食品科提出申请,提交申请书和相关材料。食品科应当按规定进行重新核查和检验。
3.12 换证
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食品科提出换证申请。具体程序按照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程序办理。
3.13 委托加工备案
企业要委托加工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在委托之前必须到食品科办理备案手续,委托加工备案所需资料详见[附件10],并应填写委托加工备案申请书[附件11]及。
4、收费项目
《食品生产许可证》收费包括审查费、公告费和产品质量检验费:
a.审查费:每个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查费为2200元,同一个证中每增加一个申证单元增收440元;
b.公告费:每个申证单元400元;
c.产品检验费:由企业按国家收费标准向检验单位交付。
5、受理地点、邮编、电话
地点:东莞市东城区主山温南路高田坊
广东省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楼五楼食品科
邮编:523120咨询电话:22039960
第四篇:食品流通许可工作规范0503
食品流通许可工作规范
食品流通许可审查人员为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科或者工
商所工作人员,负责受理审查,在职责范围内,对许可申请进行审查,代表许可机关作出是否受理、批准的决定。
一、食品流通许可受理范围
1、在固定经营场所从事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批发、零售或批发兼零售活动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2、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以外销售其生产加工的食品的;
3、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他食品的;
4、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以外出售其制作的食品的;
5、网吧、歌舞厅等其他行业经营者销售预包装食品或散装食品的;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食品流通许可受理期限
申请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到许可场所提交申请予以受
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许可决定的,经许可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三、食品流通许可受理程序
(一)材料审查
食品流通许可程序审查人员收到许可申请及材料凭证
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
1、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应当即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2、申请事项不属于许可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决
定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3、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决定予以受
理。
4、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但申请材料需要核
实的或需要现场核查的,应当告知申请人需要核实的事项、理由及时间或者需要现场核查的理由及时间。
5、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应当允许有权
更正人当场予以更正,由更正人在更正处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更正日期;经确认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决定予以受理。
6、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告知
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并决定不予受理。
(二)现场核查
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以及经营场所现场进行核查时,应当派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并出示有效证件,现场核查应当严格按照《食品流通许可现场核查表》的内容逐项核查,并根据核查情况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四、食品流通许可变更登记
食品经营者名称、主体类型发生变化的,先到注册登记机关办理变更(备案)登记,再到许可机关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换证手续。食品经营者办理食品流通许可变更、注销后或者被依法撤销、吊销食品流通许可,或者《食品流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应当在变更、注销、被撤销、吊销食品流通许可或者《食品流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之日起30
日内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登记,或者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第五篇: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
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
2016年02月03日 发布
第一章申请与受理
第一条 从事化妆品生产,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与生产的化妆品品种相适应的生产场地、环境条件、生产设施设备;
(二)有与化妆品生产相适应的技术人员;
(三)有对生产的化妆品进行质量检验的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
(四)有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 化妆品生产许可类别以生产工艺和成品状态为主要划分依据,划分为:一般液态单元、膏霜乳液单元、粉单元、气雾剂及有机溶剂单元、蜡基单元、牙膏单元和其他单元,每个单元分若干类别(见附1)。
第三条 申请领取《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应当向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附2)。
(二)厂区总平面图(包括厂区周围30米范围内环境卫生情况)及生产车间(含各功能车间布局)、检验部门、仓库的建筑平面图。
(三)生产设备配置图。
(四)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生产场所合法使用的证明材料(如土地所有权证书、房产证书或租赁协议等)。
(六)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七)委托代理人办理的,须递交申请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和签订的委托书。
(八)企业质量管理相关文件,至少应包括:质量安全责任人、人员管理、供应商遴选、物料管理(含进货查验记录、产品销售记录制度等)、设施设备管理、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含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产品召回制度等)、产品检验及留样制度、质量安全事故处置等。
(九)工艺流程简述及简图(不同类别的产品需分别列出);有工艺相同但类别不同的产品共线生产行为的,需提供确保产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分析报告。
(十)施工装修说明(包括装修材料、通风、消毒等设施)。
(十一)证明生产环境条件符合需求的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1)生产用水卫生质量检测报告(检测指标及标准详见附3);(2)车间空气细菌总数检测报告(检测指标及标准详见附3);(3)生产车间和检验场所工作面混合照度的检测报告(检测指标及标准详见附3)。
(4)生产眼部用护肤类、婴儿和儿童用护肤类化妆品的,其生产车间的灌装间、清洁容器储存间空气洁净度应达到30万级要求,并提供空气净化系统竣工验收文件。检测报告应当是由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1年内的报告。
(十二)企业按照《化妆品生产许可检查要点》开展自查并撰写的自查报告。
(十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四条许可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由申请人在更正处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更正日期。
(三)申请材料不齐备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发给申请人《补正材料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当场告知的,应当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5个工作日内告知的,应当收取申请材料并出具收到申请材料的凭据,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了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予以受理。
第五条许可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决定予以受理的,应当出具受理通知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二章 审查与决定
第六条 许可机关受理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应当审核申请人按照本规范第三条规定提交的相关资料,并及时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化妆品生产许可检查要点》对企业进行现场核查,申请企业必须予以配合。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的化妆品生产许可申请,可以委托直属机构或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核查。
第七条 许可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企业补正材料、限期整改时间不计入许可时限。
第八条 许可机关应当根据申请材料和现场核查的情况,对符合要求的,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出具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许可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并以适当的方式公开,供公众查阅。
第九条 申请人在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前书面提出撤回申请的,许可机关应当根据其申请终止审查,退回申请材料,但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的除外。
第十条 化妆品生产许可申请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许可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在对化妆品生产许可进行审查时,许可机关认为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许可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告,依法举行听证。第三章 许可证管理
第十一条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效期为5年。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式样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第十二条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应当载明许可证编号、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许可项目、有效期、日常监督管理机构、日常监督管理责任人、发证机关、签发人、发证日期和投诉举报电话等内容。
(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格式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妆+年份(4位阿拉伯数字)+流水号(4位阿拉伯数字);
(二)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社会信用代码等应当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中载明的相关内容一致;
(三)生产地址为化妆品实际生产场所;
(四)化妆品许可项目标注具体许可单元及类别;
(五)发证机关为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六)签发人为生产许可的核准人;
(七)日常监管责任人为负责日常监管的人员,当日常监管责任人由于工作调整等原因发生变化时,可通过签章变更的方式直接在许可证副本上更换日常监管责任人。
第十三条 同一化妆品生产场所,只允许申办一个《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不得重复申办。
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场所申办分厂,按照新申办化妆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程序办理,在原证上增加新厂区地址;如分厂为独立法人,应单独申请生产许可证。
第十四条 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项目组织生产,超出已核准的许可项目生产的,视为无证生产。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生产企业应当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摆放《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正本。第十六条 委托生产化妆品的,委托方应当为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备案人或者特殊用途化妆品注册证书的持有人。
受托方必须具备受托生产产品的相应生产许可项目;委托方与受托方必须签订委托生产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十七条 特殊用途化妆品须取得注册后方可生产(仅用于注册用除外),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生产须按有关规定进行产品备案。
第四章 变更、延续、补办及注销
第十八条 企业变更许可事项内容应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变更化妆品生产许可。许可机关应对申请变更内容进行相应核查。符合要求的,换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原编号、有效期不变。
申请变更生产场所时,如新的生产场所不属于原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范围的,申请人应当在原许可机关注销原许可证后,凭注销证明向新许可机关重新申请化妆品生产许可。
第十九条 在《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生产地址文字性变化(地理位置等不变)或企业住所等登记事项发生变化,而企业生产条件、检验能力、生产技术和工艺等未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后30个工作日内,向许可机关提出变更申请。许可机关应对申请企业提交资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换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原编号、有效期不变。
第二十条 申请人向许可机关申请变更化妆品生产许可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附2);
(二)《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
(三)与变更生产许可事项相关的材料;
(四)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一条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向原许可机关提出延续申请。许可机关应对申请企业核查。符合要求的,颁发新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许可证编号不变。
逾期提出延续申请或申请不予批准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自有效期届满之日起失效。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向许可机关申请延续化妆品生产许可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附2);
(二)《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及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原许可事项内容是否有变化的说明材料;
(四)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三条 在《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化妆品生产许可证遗失、毁损、无法辨认的,应当向原许可机关作出书面说明,并在媒体或许可机构官网声明作废满15日后,向原许可机关提出补发申请。许可机关应对申请企业提交资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予以补发。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向许可机关申请补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附2);
(二)许可证遗失的,提交企业在媒体或许可机构官网上刊登的遗失并声明作废的相关证明材料;许可证污损的,提交污损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
(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许可机关应依法注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一)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或者延续申请未被批准的;
(二)化妆品生产企业依法终止的;
(三)《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被吊销的;
(四)因不可抗力导致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五)化妆品生产企业主动申请注销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因分立、合并或业务重组而存续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如生产场所的生产条件、检验能力、生产技术和工艺等未发生变化的,可直接申请变更;因企业分立、合并或业务重组而解散或无生产能力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申请注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向许可机关申请注销化妆品生产许可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附2);
(二)《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
(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八条 企业申请变更、延续、补发、注销所需提交的材料和许可相关程序,参照申请新办化妆品生产许可材料要求和程序,由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化妆品生产许可监管职责,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许可机关或者其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化妆品生产许可:
(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
(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超越法定职权发放《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
(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发放《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
(四)依法可以撤销发放《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决定的其他情形。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和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的,应当依法予以撤销。
第三十一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化妆品生产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及相关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所生产的化妆品及相关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依法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依法进行录音、拍照和摄像;
(四)查封、扣押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或者违法使用的化妆品原料、包装材料、化妆品和其他相关物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五)查封违法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的场所。
第三十三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保守被检查企业的商业秘密。
被检查企业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得隐瞒相关情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监督检查情况和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企业相关负责人签字后归档;被检查企业相关负责人拒绝签字的,应当予以注明。
第三十四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建立化妆品生产企业档案,记录许可核发、变更、延续、补办及注销等事项和日常监督检查、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
第三十五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化妆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生产企业是否具有合法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并按许可事项进行生产;
(二)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是否持续符合许可事项的要求;
(三)生产企业是否存在质量安全风险;
(四)其他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三十六条 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化妆品生产许可的,许可机关应当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并给予警告,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化妆品生产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