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下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4 09:3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一年级下数学单元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一年级下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篇:北师大一年级下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了20以内加法及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课时的内容就是十几减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如果学生对于十几减九的处理理解了,方法掌握了,计算熟练了,后面的教学就水道渠成了。所以,为让打响开学第一仗,在学习新知识前,我让孩子们对上学期所学的9加几进行了复习,要求每个学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这样利于学生运用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同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了20要小棒,目的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明白算理,加强记忆。在教学时,首先进行了激趣引导,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爱动脑筋,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用想加算减、数数、画图形等方法解决了十几减九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接下来,用摆小棒的方法理解了破十法,对照操作步骤,孩子们自己写出了计算步骤,课上,趁热打铁进行了练习,由于刚刚掌握计算方法,要求孩子们写出计算步骤,对于个别掌握不到位的课后作业时发现问题也进行了及时纠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孩子们照葫芦画瓢,大部分同学能自己用破十法解决十几减8、7、6、5的问题,在他们自己尝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我意想不到的问题,当堂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方法,也避免了其他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再让同学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孩子们兴趣浓厚,在这样不断的尝试、交流中,不仅掌握了知识,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孩子们是在主动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是,他们学的快乐,学的自信。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深深感到,让他们快乐、主动地学习有多么重要,课堂气氛活跃了,参与活动专注了,知识掌握牢固了。我将在后面的教学中,汲取这一单元的教学经验,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都要本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到第一位,敢于让学生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尝试的过程中成长,我想,这才应该是我从教十多年来应该体现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特色。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直观的物体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于第三方“他”所观察到的及不能直观看到的更是难以辨析,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课本上虽然只有4页,但想让孩子掌握知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从实物到图片,从立体到平面,所有教具的准备都遵循一个原则: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课堂上,先让学生了解观察者的位置,也就是前面、后面、上面、下面、侧面,这一点很重要,只有确定了观察者的位置,才能正确辨析所观察到的画面。接下来,出示多种实物,也利用教室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看多说,学生很快找能用明确的特征表述自己所能观察到的画面。对于自己看不到的,先让学充分发挥想象,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摆出实物,让学生自己站在相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在活动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经验,并引导他们和同伴们分享,孩子们很快就发现确定观察者的位置很重要,只要找对位置,就算自己看不到,也能想象出看到的画面。接着,从实物到平面图形,这时,不管是图中的哪位观察者,只要确定好观察者的位置,大部分孩子都能正确选择出图中的“他”所观察到的画面。课堂教学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还有个别同学思维混乱,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强化。

本单元的教学,都是以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活动中热情参与,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知识和经验,但在活动的组织上还应再严密些,活动的要求、目的应该明确,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方法指导及活动后的点评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应该学会思考,学会分享与交流,学会自我管理。数学课,要敢于让学生动起来,动起来的数学课堂,不仅利于学生的成长,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调控组织能力,我愿意不断探索,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成长。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我继续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所以在教学数数、拨数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不同的数数方法,更重要的是口头的数和实物要一一对应。拨数时,让学生拨和说相结合,同桌合作,你说我拨或我说你拨,让学生动口动手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在教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抽数比大小的游戏,把比较数的大小分成了以下几类:(1)数位不同的数:例如一位数与两数位比较,两位数与三位数比较;(2)两位数(十位相同)比较;(3)两位数(个位相同)比较;(4)两位数比较(个位和十位均不相同)。每一类都有三组数进行比较,比较后贴到黑板上,观察数的特点,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学生游戏中参与度高,兴趣浓厚,思维敏捷,主动获取知识的能欲望和能力明显提高,知识掌握的好,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通过这几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对知识的梳理分类,设计梯度合理的教学步骤是关键,对于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口就能解决的问题,孩子们自然乐于探索发现,既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保证了课堂纪律,在知识的探索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理解好,记忆深。但在课堂教学中,还并不能做到每一环节的主动权都还给学生,至少不能做到自然地“退居二线”,还是会有不由自主去讲解、补充、啰嗦的情况,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还停留于形式,看来,传统教学思想还真是根深蒂固,课堂教学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哪!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基础阶段,我觉得更是习惯、兴趣、能力形成与培养的初始阶段,我着重于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获取知识的探究,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做为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的目标及重要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很适合让学生动力操作,动脑思考,并从经验中提炼出数学知识,故在教学中,做的好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画一画、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落实到位,大部分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例如,在点子图中让学画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先让学生试着在黑板上画一画,自己查找问题,再让同学们评价,总结出方法,再让学生动手尝试,尝试后再同桌进行交流评价,查漏补缺,最后再在练习册中完成,巩固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练习中反应出学生掌握不错,个别同学画图不规范,在课内又明确了要求,进行了指导。在动手做

(一)中,书中要求把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我准备了不同的平面图形若干个,店堂生大胆动手尝试,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做到了一题多解,找到了其中的规律,获得成功的体验,发现及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二是用圆柱或球体哪个能画出圆形这一难点,突破的好,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再让不同想法的学生上黑板进行尝试,并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及体验,孩子们很快就发现球体没有平平的面,无法画出圆形,而圆柱有平平的面,才能画出圆形,看着他们在课堂上大胆猜想,勇于实践,及时反思,自我小结,这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最踏实的幸福感了吧。

和孩子一起反思,自己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没有放手让学生动手尝试,存在怕一放就乱的思想,同时也过于顾虑教学进度的问题,在教学中,还是应该在动手尝试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虽然有时可能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慢一点,费时长一点,但长期这样的训练,提升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收获的是酣畅琉璃的教学快乐,课堂教学探索真是要持之以恒才得以见效。

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为第六单元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方法从口算到笔算,有了质的飞越,前面学习的计算方法,不管是凑十法还是破十法,归根结底都属于口算,本单元学生正式接触列竖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口算时,我仍然采用学生先尝试、教师后引导的教学方法,既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又引导学生掌握最优化的口算方法。在教师引导时,计算工具的应用成为让学生动手尝试的得力用具,例如小棒、计数器,让学生自己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讲解算理,再把操作步骤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口算的方法。

但印象深刻,对我触动最大的还是《拨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在这一课时中,学生将学习用竖式的方法解决较难的计算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按照一惯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尝试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在这里似乎遇到了问题,对于学生从未接触的计算方法,不是通过大胆尝试就能获取的,我准备单刀直入,介绍方法。但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今天所学的计算在口算时过程比以往复杂,容易出错,提问有没有更便于操作而且计算准确率高的方法时,有孩子说出用竖式计算,说在家父母教过,也有孩子说见哥哥姐姐这样做的,我就顺势而为,让他们说说写竖式的方法,教师进行肯定,再加以补充,用孩子的原话把重点内容板书到黑板上,理论知识准备到位,学生们就开始动手实践了,我在行间巡视,发现了不同的书写形式,当然问题也不少,我就有针对性的选出一部分孩子进行板演,黑板上一会儿就被写的乱七八糟,评价时,先让孩子们把刚刚所说的书写方法再进行温习巩固,对照方法pass掉了一部分,剩下的有计算出了错的,再擦掉一部分,剩下的都是书写、计算都规范正确的了,我们一起观察这些留下的算式,找到其共同之处,进行总结,也就找到了正确计算的方法,再让孩子们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地方进行强调,课堂及课后加强练习,对于列竖式的计算方法,孩子们掌握的很不错,书写也都很规范。

这一本让我很茫然的教学内容,就这样在同学们的尝试探索下迎刃而解了。很多时候,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其实往往都忽视了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如果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不了解,或者在课堂上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可能你给予的并不是学生想要的,你精心设计的方法孩子们并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好不说,最大的弊端是阻碍了孩子们学习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真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啊。

第六单元《加与减

(三)》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是在第五单元,学习了用竖式计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竖式计算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上一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而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孩子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且表现出自己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愿望,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尝试、探索、发现、归纳。

在学习用竖式计算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时候,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虽然这时这生已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但对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新问题,还是要发散学生思维,体现算法多样化。然后再进入教学重点部分——用竖式计算,当我问孩子们还有什么计算方法,既操作简便而又计算准确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列竖式,一边说一边已经跃跃欲试了,我就顺势让他们在书中的空白处进行自我尝试,这个时候我就在行间巡视,为稍后的板书搜集资料。然后,分别找几种不同书写方法的孩子上黑板书写,竖式的书写在上一单元中已经统一要求,这里同学们书写不一样的是进位和退位的表示方法,在板书学生自己讲解和孩子们的讨论中,他们逐一发现其他的书写方法,有的看起来不整齐美观,有的容易混淆原题导致计算错误,都有其弊端,最终确定的既美观又利于计算的方法和书上的方法是一样的,他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学习和快乐,建立了成功的体验。对于知识的构建来说,计算方法不是老师告诉他们必须这样做,而是通过自己的尝试总结而来,从而明白书上的计算方法也只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最化的计算方法,增强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从而解决问题的意愿。这样的教学,教师轻松,学生愉快且有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自信,提升了学习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触类旁通,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为一项长期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后面的学习生涯做长远打算。

第二篇:北师大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 题:可爱的校园

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以内的数。

2.体会数的含义。

3.在情境活动中,初步感受到数的规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数的顺序。教学难点: 数的顺序。教学准备:

小棒 CAI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了解数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认识一些新朋友,这些新朋友喜欢与大家一起安静地学习。并希望你们发言要举手,还要注意听别人发言。能做到的小朋友笑一笑。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数学书看一看,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智慧老人说,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什么意思?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动物学校今天也开学了,小动物们背着新书包,唱着欢快的歌,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学校,小朋友们,想去参观一下吗?(多媒体出示情境)

板书课题《可爱的校园》

二、感悟新知

1、谈话引入、学会数数

①师:请小朋友们静静地看、认真地想,然后说说看到了什么。

(这时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孩子们观察的兴趣,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他们的好奇心得

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去数一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室、大树、花朵、白云、大象„„)

②师:请小朋友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事物或动物各有多少呢?

(学生往往先说数量较少或目标较大的物体。如:1头大象、3间蘑菇教室„„)

当学生汇报出10只蝴蝶时,问:你怎么知道有10只蝴蝶呢?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指大屏幕,和学生一起按顺序数数)

指名再数。

③师: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来数一数花朵、大树、小鸟的数量好吗?(边数边板书)

④引导孩子做出小结:数量少的事物用眼睛就可以看出来,数量多的就要认真地来数一数,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数。

2、认识1~10各数

①读出黑板上的数

②请小朋友们拿出格尺,读出格尺上的数。

③和同桌一起数一数1~10各数。

3、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地方可以用数来表示,快来找一找吧

4、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小朋友们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再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和小伙伴交流一下。

5、寻找校园里的数和生活中的数

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观察了我们的校园,并收集了生活中的数。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积累告诉大家?

三、挑战新知 提升能力

指名学生在磁力板上摆圆片表示数量,其他学生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纸上用画“○”的方法表示数量。

四、知识回馈 课后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数学有趣吗?

2、师:其实数学无处不在,它就偷偷地藏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小朋友们细心去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可爱的校园

你发现了什么? 数一数

课 题:快乐的家园(1~10各数的初步认识)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2.渗透教学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难点: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准备:

小白兔卡片 数字卡片 CAI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知

1.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有一位小动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猜猜它是谁?

(出示机灵狗)

2.师:原来是机灵狗。机灵狗给我们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看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能发幅的图的奥秘?

(出示“快乐的家园”情景图)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认识基数与序数。

1.出示“快乐的家园”情景图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家园,生活在这样的家园里,机灵狗一定非常快乐。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有多少?和同桌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①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上的哪些东西的个数是1?

师:谁还有补充?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师小结:你们真会发现,找到了许多个数是1的事物,这些事物我们都可以用1表示。(出示数字卡片1)1的威力非常大,它不仅可以表示单个的一个萝卜,也可以表示由许多个萝卜组成的一筐萝卜(板书);还可以表示一颗小草、一座高山。

师:你的身体和周围,还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

②师出示一本书,问:这是什么?

(1本书)

再拿来一本书,合在一起。

问:一本书和一本书合起来是几本书?(2本书)

可以用几表示?(用2表示)

师出示数字卡片2。

师:谁来说说2还能表示什么?

你们身上有什么可以用2来表示?

①请同桌同学分别说明3能表示什么?4能表示什么?

②再从1~10各数中选1个数和小组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2.出示“小小足球场”情景图

师:机灵狗把我们带到了小小足球场。场上正在举行一场精彩的比赛,每个运动员身上都有一个数,这个数表示什么?(号码)

小结:对,衣服上的数可以表示号码,也可以表示是第几个运动员。

师:有几个号码?

有10个号码就表示有10个运动员。

师:想一想,比赛结束后,他们会按什么顺序排队呢?谁愿意当当小队员来排队?

师:请10个学生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来当运动员。

听老师口令排队:按1、2、3、4„„的顺序排好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

请小朋友看一看: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正确了吗?你自己数一数。

从1号到这个队员一共有几个运动员?

师:我们要向这些小运动员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练好身体,学好本领。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游戏:我说你站

(1)老师发出口令,学生起立表示。

(2)请从前面数的第4个同学起立。

(3)请从后面数的第3个同学起立。

师:为什么这两次站起的是同一个人?

(4)请从左数的第5个人同学起立,请右边的5个同学起立,比比看有什么不同?

(5)指定一个同学起立,说说自己是第几个。还可以说是第几个?(从左数是第3个,从右数是第5个)

2.小调查:

(1)把家里能用1~10的数字来表示的物体,记下来说给爸爸妈妈听。

(2)“1”可以表示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一筐萝卜,咱们身边还有哪些情况跟这个一样?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十个朋友,知道他们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那么今后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他们,而且要用好他们。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记:

课 题:玩具(1~5各数的认识与书写)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2.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5这5个数字的顺序。

3.学习用数来表示生活中物体的数量。

4.培养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数的顺序。教学难点: 数的顺序。教学准备:

小棒 CAI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1、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2)指名回答。

2、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这2个新朋友是谁?

3、板书: 1 2 3 4 5

4、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3)我准备拿5把玩具****请好朋友玩。

(三)揭示课题。

1、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2、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1、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 1 ? 2怎么写?

2、指名板书。

3、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4、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5、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6、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一练;教材第7页练习题。

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数字。

板书设计 :

玩具(1~5各数的认识与书写)1 2 3 4 5 教后记:

课 题:小猫钓鱼(0的认识与书写)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会正确书写0。

3.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验“0”的意义。教学难点:

理解和体验“0”的意义。教学准备:

小棒 CAI课件 空铁盒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师:同学们看,这节课老师给大家请来四位朋友(课件出示四只不同表情的小猫头像)。它们是多多、乐乐、平平、气气。一天,四只小猫结伴去钓鱼,回来的时候,多多很开心(出示课件:多多钓到3条鱼),你知道为什么吗?用几表示呢?乐乐也很高兴(出示课件:乐乐钓到2条鱼),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平平也觉得还不错(出示课件:平平钓到1条鱼),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可是,气气却是满脸的不高兴(出示课件:气气没钓到鱼),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揭示谜底,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

1.初步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原来是因为气气没钓到小鱼,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数字,它能表示“没有”,它就是“0”。板书0并领读。

2.实践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游戏

师:老师手中现在一共有几枝铅笔?(3枝)

师:老师左手现在有几枝铅笔?(2枝)你们猜猜老师右手有几枝铅笔?(1枝)

(教师面向学生,将双手和铅笔放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

出示2枝铅笔,请学生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3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0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3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0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3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0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请学生利用学具盒中的小珠子,两人一组,模仿教师进行猜数游戏。(对小组游戏中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3.比较大小。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粉笔?(1枝)右手有几枝粉笔?(0枝)0和1比,谁大?你是怎么想的?

(0表示“没有”;1表示有1个,1比“没有”多,所以1比0大。)(三)教学书写“0”

师:0像什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有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0。

1.教师示范写“0”。

2.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起笔的位置、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的格式等)。

3.学生书空,再在书本第8页描写“0”。

4.描红后请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师:你们觉得写0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0写好?

5.请学生在书第8页的空白田字格中练习写0。(四)唱起来,跳起来

教师带领学生一边唱英文数字歌《ten little Englander boys》,一边跳舞。(五)我的发现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哪儿看见过0呢?(尺子、温度计、电话、时钟„„)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先独立思考5分,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要求每次提出在哪里见过0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这里的0表示什么。)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要求汇报的内容不能与别的组重复。

1.0表示起点的含义。

课件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0”的另一个含义。

师:同学们看(出示直尺),直尺上也有“0”。尺子是用来干

什么的呢?(用来量东西)

师:那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起点)

2.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噢,温度计上也有0。那这里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0度)小企鹅博士也同意同学们的想法,不过,他想补充几句,让我们来听听,企鹅博士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出示逗趣的小企鹅动画)

小企鹅博士同学们好,你们真聪明!我现在正在南极,这里的天气可真冷,每天都在0摄氏度以下,成天冰天雪地的。同学们肯定都知道,冷到了一定程度,水就会结成冰。水结冰的这个温度就是0摄氏度――出示温度计,0在这里表示水结冰的温度!同学们,等你们学了很多知识,长大了,欢迎你们来南极考察!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0的认识与书写)

教后记:

课 题:文具(6~10各数的认识与书写)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连一连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写6~10各数。

2.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数量在6~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6~10的顺序。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进行简单的交流。教学重点:

1.地读、写6~10各数。

2.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地读数、写数。教学准备:

小棒 CAI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谁来到我们教室了?(出示大象博士的图片)生:大象博士.师:对!今天大象博士通过网络来看望我们小朋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爱动脑筋、爱提问。他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老师也为你们加油鼓劲!首先,大象博士先请你们拿出文具盒,打开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学习用品?(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提出数学问题

师:下面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从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胆地提数学问题,请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问题出示在实物投影上。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同桌互相提问。)

三、学习6-10各数。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师:大象博士说:“你真棒!你真棒!”(课件演示)同时他带

来了小象的文具盒,他把文具盒里的学习用品都画在了图上(课件出示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各自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图意。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独立地数一数。

5、再连一连。(课件演示正确结果)

6、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写一写。

(1)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6~10各数。(2)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师:我们已经学完了1~10各数,大象博士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来才给他看吗?谁写得好,大象博士就会表扬他。

四、实践应用。

师:刚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们写的数,太满意了,夸小朋友们真聪明,真能干。(课件演示)但是你们先别得意,大象博士还要继续考考你们,你们还愿意接受他的挑战吗?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请举手。——好!我们奋勇往前!

(1)看数画线。(完成书本第1题)

a、弄清图意,让学生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b、让学生独立完成。

c、学生汇报结果,说说为什么这样做。(2)数一数,画O,再写出数。(完成书本第2题)(3)填数。(完成书本第3题)a、从10数到1.(同桌互数)b、从10写到1.五、小结。

师:大象博士说今天他甭提有多高兴了(课件演示画面),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是个个聪明、即爱动脑筋又爱提数学问题,他很喜欢和你们一起上数学课。你们呢?那你们跟大象博士说一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文 具(6~10各数的认识与书写)7 8 9 10 激发兴趣

课 题:快乐的午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于不等关系。

2.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与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教学难点: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教学准备: 小棒 CAI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快乐的午餐

二、操作感知,感悟“一一对应”

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①盘子够吗?学生说出后,你是怎么知道的?6和6一样多。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老师这里有松鼠和盘子图,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看盘子到底够吗?一只松鼠要发一个盘子,那我们就把一个盘子对着一只松鼠摆,一个对着一个。

②勺子够吗?餐厅里的勺子够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指名学生摆一摆。

③杯子够吗?有了盘子勺子,还要给每只小松鼠准备杯子,餐厅里的杯子够吗?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小动物说的话,然后小组演一演,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全班交流

2、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最多、那个最少。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三、练习反馈,强化思维

1、拍手游戏,前后呼应。

如:师拍3下,你和我一样多。生相应拍手3下。师拍4下,你比我多。生相应拍手5下。(指名说)师拍4下,你比我少。生相应拍手3下。(指名说)

2、画一画。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读每道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3题。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比多少

同样多 最多 最少激发兴趣

教后记:

课 题:动物乐园(“=”“>”“<”的认识与书写)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学习读写“=”“>”“<”,并能正确运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在操作过程中感受相等和不等关系。

4.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比较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教学准备:

小棒 CAI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m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师: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

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认识 “=”

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 4 读作:4等于4(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 全班交流 怎么比?{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这个式子怎么读? 3<5(3小于5)。

指导书写:“>”、“<” 练习使用“>”、“<”(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3)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〇 4 小鹿比小兔-----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〇3

小兔比小鹿-----5 〇 4 最多 最少(4)填一填: 〇 3 4 〇 9 3 〇 3 5 〇 8 10 〇1 2 〉□ 6 〉□ 6 = □ □= 8 □和□< 9(这几道题,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都可以到台上来。)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的认识与书写)

小于 < 大于 > 等于 =

开口对大数 尖尖对小数激发兴趣

教后记:

第三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教学反思

城关小学 费 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了20以内加法及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课时的内容就是十几减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如果学生对于十几减九的处理理解了,方法掌握了,计算熟练了,后面的教学就水道渠成了。所以,为让打响开学第一仗,在学习新知识前,我让孩子们对上学期所学的9加几进行了复习,要求每个学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这样利于学生运用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同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了20要小棒,目的是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明白算理,加强记忆。在教学时,首先进行了激趣引导,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爱动脑筋,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用想加算减、数数、画图形等方法解决了十几减九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接下来,用摆小棒的方法理解了破十法,对照操作步骤,孩子们自己写出了计算步骤,课上,趁热打铁进行了练习,由于刚刚掌握计算方法,要求孩子们写出计算步骤,对于个别掌握不到位的课后作业时发现问题也进行了及时纠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孩子们照葫芦画瓢,大部分同学能自己用破十法解决十几减8、7、6、5的问题,在他们自己尝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我意想不到的问题,当堂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方法,也避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免了其他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再让同学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孩子们兴趣浓厚,在这样不断的尝试、交流中,不仅掌握了知识,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孩子们是在主动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是,他们学的快乐,学的自信。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深深感到,让他们快乐、主动地学习有多么重要,课堂气氛活跃了,参与活动专注了,知识掌握牢固了。我将在后面的教学中,汲取这一单元的教学经验,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都要本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到第一位,敢于让学生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尝试的过程中成长,我想,这才应该是我从教十多年来应该体现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特色。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城关小学 费 凡

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直观的物体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于第三方“他”所观察到的及不能直观看到的更是难以辨析,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课本上虽然只有4页,但想让孩子掌握知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从实物到图片,从立体到平面,所有教具的准备都遵循一个原则: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课堂上,先让学生了解观察者的位置,也就是前面、后面、上面、下面、侧面,这一点很重要,只有确定了观察者的位置,才能正确辨析所观察到的画面。接下来,出示多种实物,也利用教室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看多说,学生很快找能用明确的特征表述自己所能观察到的画面。对于自己看不到的,先让学充分发挥想象,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摆出实物,让学生自己站在相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在活动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经验,并引导他们和同伴们分享,孩子们很快就发现确定观察者的位置很重要,只要找对位置,就算自己看不到,也能想象出看到的画面。接着,从实物到平面图形,这时,不管是图中的哪位观察者,只要确定好观察者的位置,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大部分孩子都能正确选择出图中的“他”所观察到的画面。课堂教学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还有个别同学思维混乱,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强化。

本单元的教学,都是以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活动中热情参与,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知识和经验,但在活动的组织上还应再严密些,活动的要求、目的应该明确,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方法指导及活动后的点评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应该学会思考,学会分享与交流,学会自我管理。数学课,要敢于让学生动起来,动起来的数学课堂,不仅利于学生的成长,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调控组织能力,我愿意不断探索,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成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

城关小学 费 凡

本单元的教学,我继续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所以在教学数数、拨数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不同的数数方法,更重要的是口头的数和实物要一一对应。拨数时,让学生拨和说相结合,同桌合作,你说我拨或我说你拨,让学生动口动手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抽数比大小的游戏,把比较数的大小分成了以下几类:(1)数位不同的数:例如一位数与两数位比较,两位数与三位数比较;(2)两位数(十位相同)比较;(3)两位数(个位相同)比较;(4)两位数比较(个位和十位均不相同)。每一类都有三组数进行比较,比较后贴到黑板上,观察数的特点,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学生游戏中参与度高,兴趣浓厚,思维敏捷,主动获取知识的能欲望和能力明显提高,知识掌握的好,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通过这几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对知识的梳理分类,设计梯度合理的教学步骤是关键,对于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口就能解决的问题,孩子们自然乐于探索发现,既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保证了课堂纪律,在知识的探索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理解好,记忆深。但在课堂教学中,还并不能做到每一环节的主动权都还给学生,至少不能做到自然地“退居二线”,还是会有不由自主去讲解、补充、啰嗦的情况,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还停留于形式,看来,传统教学思想还真是根深蒂固,课堂教学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哪!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学反思

城关小学 费 凡

一年级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基础阶段,我觉得更是习惯、兴趣、能力形成与培养的初始阶段,我着重于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获取知识的探究,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做为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的目标及重要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很适合让学生动力操作,动脑思考,并从经验中提炼出数学知识,故在教学中,做的好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画一画、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落实到位,大部分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例如,在点子图中让学画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先让学生试着在黑板上画一画,自己查找问题,再让同学们评价,总结出方法,再让学生动手尝试,尝试后再同桌进行交流评价,查漏补缺,最后再在练习册中完成,巩固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练习中反应出学生掌握不错,个别同学画图不规范,在课内又明确了要求,进行了指导。在动手做

(一)中,书中要求把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我准备了不同的平面图形若干个,店堂生大胆动手尝试,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做到了一题多解,找到了其中的规律,获得成功的体验,发现及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二是用圆柱或球体哪个能画出圆形这一难点,突破的好,先让学生大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胆猜想,再让不同想法的学生上黑板进行尝试,并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及体验,孩子们很快就发现球体没有平平的面,无法画出圆形,而圆柱有平平的面,才能画出圆形,看着他们在课堂上大胆猜想,勇于实践,及时反思,自我小结,这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最踏实的幸福感了吧。

和孩子一起反思,自己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没有放手让学生动手尝试,存在怕一放就乱的思想,同时也过于顾虑教学进度的问题,在教学中,还是应该在动手尝试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虽然有时可能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慢一点,费时长一点,但长期这样的训练,提升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收获的是酣畅琉璃的教学快乐,课堂教学探索真是要持之以恒才得以见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教学反思

城关小学 费 凡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为第六单元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方法从口算到笔算,有了质的飞越,前面学习的计算方法,不管是凑十法还是破十法,归根结底都属于口算,本单元学生正式接触列竖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口算时,我仍然采用学生先尝试、教师后引导的教学方法,既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又引导学生掌握最优化的口算方法。在教师引导时,计算工具的应用成为让学生动手尝试的得力用具,例如小棒、计数器,让学生自己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讲解算理,再把操作步骤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口算的方法。

但印象深刻,对我触动最大的还是《拨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在这一课时中,学生将学习用竖式的方法解决较难的计算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按照一惯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尝试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在这里似乎遇到了问题,对于学生从未接触的计算方法,不是通过大胆尝试就能获取的,我准备单刀直入,介绍方法。但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今天所学的计算在口算时过程比以往复杂,容易出错,提问有没有更便于操作而且计算准确率高的方法时,有孩子说出用竖式计算,说在家父母教过,也有孩子说见哥哥姐姐这样做的,我就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顺势而为,让他们说说写竖式的方法,教师进行肯定,再加以补充,用孩子的原话把重点内容板书到黑板上,理论知识准备到位,学生们就开始动手实践了,我在行间巡视,发现了不同的书写形式,当然问题也不少,我就有针对性的选出一部分孩子进行板演,黑板上一会儿就被写的乱七八糟,评价时,先让孩子们把刚刚所说的书写方法再进行温习巩固,对照方法pass掉了一部分,剩下的有计算出了错的,再擦掉一部分,剩下的都是书写、计算都规范正确的了,我们一起观察这些留下的算式,找到其共同之处,进行总结,也就找到了正确计算的方法,再让孩子们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地方进行强调,课堂及课后加强练习,对于列竖式的计算方法,孩子们掌握的很不错,书写也都很规范。

这一本让我很茫然的教学内容,就这样在同学们的尝试探索下迎刃而解了。很多时候,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其实往往都忽视了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如果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不了解,或者在课堂上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可能你给予的并不是学生想要的,你精心设计的方法孩子们并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好不说,最大的弊端是阻碍了孩子们学习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真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啊。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加与减

(三)》教学反思

城关小学 费 凡

这一单元是在第五单元,学习了用竖式计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竖式计算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上一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而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孩子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且表现出自己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愿望,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尝试、探索、发现、归纳。

在学习用竖式计算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时候,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虽然这时这生已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但对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新问题,还是要发散学生思维,体现算法多样化。然后再进入教学重点部分——用竖式计算,当我问孩子们还有什么计算方法,既操作简便而又计算准确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列竖式,一边说一边已经跃跃欲试了,我就顺势让他们在书中的空白处进行自我尝试,这个时候我就在行间巡视,为稍后的板书搜集资料。然后,分别找几种不同书写方法的孩子上黑板书写,竖式的书写在上一单元中已经统一要求,这里同学们书写不一样的是进位和退位的表示方法,在板书学生自己讲解和孩子们的讨论中,他们逐一发现其他的书写方法,有的看起来不整齐美观,有的容易混淆原题导致计算错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都有其弊端,最终确定的既美观又利于计算的方法和书上的方法是一样的,他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学习和快乐,建立了成功的体验。对于知识的构建来说,计算方法不是老师告诉他们必须这样做,而是通过自己的尝试总结而来,从而明白书上的计算方法也只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最化的计算方法,增强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从而解决问题的意愿。这样的教学,教师轻松,学生愉快且有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自信,提升了学习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触类旁通,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为一项长期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后面的学习生涯做长远打算。

第四篇: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里的“数数和数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是数出来的,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新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是利用“百羊图”创设情境引入的,我先引导学生数出10只羊、20只羊,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再让学生估一估这幅图上的羊有多少只,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到100有多少,并体会出100要比20多得多。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了他们估计的意识。在做课后练习“数皮球”这幅图时,也是先指名让多位学生来估一估,再设法数出皮球的数量,让所学知识既得到巩固,又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培养主动探究精神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数小棒,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进而突破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这一难点,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的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也是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在操作中思考,并获取新知,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有些地方我认为须进一步改进,如要调控好活动的时间、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等等。只有让每位学生都认认真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才会起到好效果。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2

《认识图形》本课的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这些图形。重点是会区别这几种立体图形。

本节课我是在复习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课前我让同学们回家准备了一些立体图形,如:各种盒子和玻璃珠。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学生参与性很高,特别在做小游戏,蒙眼摸一摸,说出你摸的是什么?学生兴趣高涨,刚开始是个别学生上台展示,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就让小组合作互动玩这个游戏。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这堂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分一分、摸一摸能够让学生直观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并区别这些立体图形。但个别学生对于圆柱的名称还不太清晰,长方体、正方体会说成长方形、正方形。我收获最大的是低段孩子学习要建立在兴趣浓厚的基础上学,那会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在玩中学,学中玩,知识才能更容易掌握。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3

在教学本册《数的比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品的多少,能用20以内的数序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已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序(当然中重度除外),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此刻,我反思的是这其中的第一个环节,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以前学习“多和少”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进行比较。现在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且要用“>”。

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我在导入过程中,用了很多实物来演示,让学生说说哪些多哪些少,凭直观观察,就一些中重度的学生也能看出,哪些多哪些少。有了这样的过渡,学生的已有知识又唤回来了,但目的是不仅仅停留在原有认知上,而要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例1是通过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引出两种数量相等。出示例图时,学生都在数是几个,结果我没问多少个,我问:“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轻度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一样多,都是四个。中重度的学生也紧跟的说出是一样。这对于他们来讲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环节。所以我也没有浪费很多时间去讲解,只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表示两个数相等用等号“=”,如4等于4,写作4=4,读作4等于4。之后,也举了很多例子,再说明几遍。

等到学生基本掌握之后,我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教学例2,认识“>;”、“;3。三角形5个,圆形6个,5个比6个少,所以5比6小,写作5。

大于号小于号看成口,左边张大嘴就是大于号,闭着嘴就是小于号。读式子的时候,我指着左边,让学生反复的练习,最后基本能分清楚大于号和小于号了。在分清楚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课堂游戏,我教他们用手势语来判断大于号和小于号。(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然后出示1到9九张卡片,发给九位学生,告诉同学,这九位是数字王国成员中不可少的,他们现在要进行比赛,比比谁的年龄大。你们用手势语来表示,老师分别请两位学生上来,下面的同学纷纷举起手势,刚刚开始可以说是手无足措,都乱了,后来才慢慢适应了。这节课就在游戏中结束了。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4

1、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相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2、过分强调“相加算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多数用的都是“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1)教材中虽然多处提到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单元的结束,在潜移默化中要求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这个度?

(2)当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其他的方法是否要传授个孩子?采用何种方式?

(3)“想加算减”的方法真的是最优吗?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较高,能比较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我想以下几个特点吧!

一、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象是创造的灵魂。

在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从内向外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乐于探索。

二、形式多样的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课 标》指出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 体与平面图形。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 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纸上画几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或长方形),加深学生对这个平面图形的认识,形成表 象;摸一摸、折一折三角形(或长方形)纸,从观察、操作中认识这个图形;闭上眼睛想一想样子,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 的面是三角形(长方形),在说中学生从抽象的事物又回到具体的实物上,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还有学生按照描围画摸、折记说的步骤自己认识正 方形和圆。整个操作过程从眼、手、口等感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生在参与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尝到学习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好数学的 信心。

三、自由充足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的语言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重 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尽力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每次学生动手操作后总让他们与同桌或者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发现,或者是让 他们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不管是说,还是检查、纠正,学生都有自己的空间进行交流。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正方形和圆时,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合作交 流。这些自由充足的机会,学生不仅培养了交流合作能力,而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索、交流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从而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生活化。

《课 标》强调要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每种平面图形都是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数学知识。每每认识完一种平面图形都让学生找一找、说 一说什么东西的面是这种平面图形。还有课外实践作业:跟父母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不仅在课内学习中与生活联系,而且在课 外实践中与生活联系。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服务于生活。

这一课的教学安排了小组合作自学正方形和圆,小组长在这一个活动中并没有发挥到作用。如何使小组学习能得到完美的效果,小组长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将是我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6

在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动手操作等经常见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另外我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抽象概括出了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的名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不足之处:

1、上课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形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我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

教学改进的措施:

1、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

2、精心设计练习,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达到加深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的目的。

3、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做,用脑想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7

《前后》是位置与顺序中的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前后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前后。

课后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到学生们学会了本节教学内容,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使他们认识并理解了前后的位置关系,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确定前后,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同时,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导入部分,我便充分利用教室这一现实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同时同桌合作说出你的前面、后面是谁?你们组最前面和最后面是谁,让学生从现实的情境的活动中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前后奠定基础。

在理解前后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通过看挂图,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培养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在这一环节中还通过赛车游戏,三人站成一行辨前后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进一步加深对前后的理解。

在体验相对时,确定前后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把观察、操作同口头表达相结合,掌握以什么标准来确定前后,让学生充分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

最后在游戏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展探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听口令摆物体(由慢到快)的简单游戏,使学生充分感知前后,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知识增长------事物的相对性。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求知世界的精神。同时也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刻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意识首先要创新,这也是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我坚信,在我的教学中会结出创新的硕果。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1

《连加、连减》这课的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同时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1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这种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而教师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我在课堂上正是努力实现这种构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了学生。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然而,对于学生人数多的教学班,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总被个别成绩优秀,表现活跃的学生占据着,导致中、下层学生老是被教师忽略。为了改变这种课堂教学状况,我遵循课标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我通过精心设计,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式”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成为整体学生的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由于课前对学生计算能力估计过高,教材理解也不够透彻,导致在巩固连减环节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整堂课不能很好地完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2

1、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相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2、过分强调“相加算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多数用的都是“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1)教材中虽然多处提到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单元的结束,在潜移默化中要求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这个度?

(2)当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其他的方法是否要传授个孩子?采用何种方式?

(3)“想加算减”的方法真的是最优吗?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3

最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我个人认为,教学中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它们的教学理念没有变,都是在围绕新的课程理念在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

现我们正在进行“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摸索与探究,作为最基础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课堂效果的.高效,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先学后教。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触碰到相关知识点,由此展开对新知的探究,教师只需在旁引导、指点即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必过分担心学生是否能行,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儿童,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因此,只要组织引导适当,学生定会送上一份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课堂的开始,并没有急于讲授,而是通过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滚一滚等方式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学生在观察、交流之中就发现了各种图形的特征,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然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自己感悟了本节课的知识,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以学定教。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把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动态融合。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创设好的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例如: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的环节:1、学生闭上眼,摸一摸袋子里礼物,判断它的形状并说一说它的名称。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这一组活动的目的也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最后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玩搭积木游戏,学生们“玩”得非常开心,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搭积木中学生能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很难滚动的原因,明白了圆柱和球的滚动为什么不一样等,也发现平面与平面的接触可以越搭越高,而曲面则不行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令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正如“新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4

《前后》是位置与顺序中的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前后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前后。

课后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到学生们学会了本节教学内容,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使他们认识并理解了前后的位置关系,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确定前后,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同时,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导入部分,我便充分利用教室这一现实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同时同桌合作说出你的前面、后面是谁?你们组最前面和最后面是谁,让学生从现实的情境的活动中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前后奠定基础。

在理解前后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通过看挂图,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培养他们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在这一环节中还通过赛车游戏,三人站成一行辨前后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进一步加深对前后的理解。

在体验相对时,确定前后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把观察、操作同口头表达相结合,掌握以什么标准来确定前后,让学生充分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

最后在游戏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展探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听口令摆物体(由慢到快)的简单游戏,使学生充分感知前后,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知识增长------事物的相对性。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求知世界的精神。同时也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刻体会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意识首先要创新,这也是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我坚信,在我的教学中会结出创新的硕果。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较高,能比较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我想以下几个特点吧!

一、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象是创造的灵魂。

在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从内向外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乐于探索。

二、形式多样的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课 标》指出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 体与平面图形。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 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纸上画几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或长方形),加深学生对这个平面图形的认识,形成表 象;摸一摸、折一折三角形(或长方形)纸,从观察、操作中认识这个图形;闭上眼睛想一想样子,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 的面是三角形(长方形),在说中学生从抽象的事物又回到具体的实物上,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还有学生按照描围画摸、折记说的步骤自己认识正 方形和圆。整个操作过程从眼、手、口等感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生在参与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尝到学习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好数学的 信心。

三、自由充足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的语言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重 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尽力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每次学生动手操作后总让他们与同桌或者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发现,或者是让 他们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不管是说,还是检查、纠正,学生都有自己的空间进行交流。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正方形和圆时,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合作交 流。这些自由充足的机会,学生不仅培养了交流合作能力,而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索、交流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从而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生活化。

《课 标》强调要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每种平面图形都是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数学知识。每每认识完一种平面图形都让学生找一找、说 一说什么东西的面是这种平面图形。还有课外实践作业:跟父母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不仅在课内学习中与生活联系,而且在课 外实践中与生活联系。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服务于生活。

这一课的教学安排了小组合作自学正方形和圆,小组长在这一个活动中并没有发挥到作用。如何使小组学习能得到完美的效果,小组长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将是我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6

复习比新授更难把握,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味的练习计算,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倦。以下是“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一、以游戏为主线,层层递进

如何让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心问题。而游戏教学在贯注“乐学”思想方面是独领风骚的。它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教学游戏,是学生乐于学习之“源”。这节课一开始,老师生动的讲述,加之蓝猫的吸引,便把孩子们带入了生动的情境中,进行闯关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而闯关游戏中的几道关卡则做到了有序牵引,层层递进,孩子们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闯关成功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愉快而轻松地复习了1—9乘法口诀的有关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二、以知识为主流,丝丝入扣。

作为一堂复习课,闯关游戏仅仅是课堂中的串连形式,复习的内容才是课的实质。这节课,为更好地巩固1—9的乘法口诀,并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有关知识有机地、有序地分布在每一个环节中。游戏中,第一关知识梳理,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一个总的整理。分为两部分:乘法口诀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接着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为主,对乘法的含义作了回顾,通过整理算式,寻找出了隐藏在其中的秘密,而接算式一环节中,更为乘法的后续学习埋下了伏笔。第二关口诀游戏宫,在看得数想口诀中,有效地了解了学生乘法口诀掌握的熟练程度外,渗透了一题多解的思想。而看图列式和第四关动动脑,是用数学的过程,同时也巧妙地让学生从中领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就会出现不同的解题结果。充分锻炼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以生活为源泉,人人参与。

无论是课引入时的场景,还是课最后的拓展活动,都是孩子们较熟悉的日常真实活动情境,在这里,把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允许每个孩子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他们去经历、去体验,真正感悟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充分参与购物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进一步地体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7

《认识图形》本课的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这些图形。重点是会区别这几种立体图形。

本节课我是在复习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课前我让同学们回家准备了一些立体图形,如:各种盒子和玻璃珠。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学生参与性很高,特别在做小游戏,蒙眼摸一摸,说出你摸的是什么?学生兴趣高涨,刚开始是个别学生上台展示,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就让小组合作互动玩这个游戏。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这堂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分一分、摸一摸能够让学生直观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并区别这些立体图形。但个别学生对于圆柱的名称还不太清晰,长方体、正方体会说成长方形、正方形。我收获最大的是低段孩子学习要建立在兴趣浓厚的基础上学,那会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在玩中学,学中玩,知识才能更容易掌握。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8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

第一次教学

反思:第一次在教学9加几这堂课时,由于事先准备地比较匆忙,所以在许多教学的处理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首先,在重点和难点上,没有把握到位。在处理饮料问题时,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凑十法”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这种方法的优点,让学生在逐渐的练习、感受中体会这种方法。而我似乎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想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自主地感知方法的优点。同时在教学中学生操作摆小棒的部分也没能掌握好,没有给学生明确的要求,以至于这部分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做,自然不会达到教学要求。以后在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起好引导的作用,让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融洽。

第二次教学

反思: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去思考计算方法,领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只是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计算方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们体会到“凑十”的优越性。激发了学生不断自主创新意识,学生在相互影响和激励下,一次又一次地想出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他们体会了学数学的乐趣。

但在操作摆小棒过程中,引导还是不够,有些操之过急,学生们有些忙乱,以至于学生在交流过程时有些描述不清,影响到学生们对“凑十法”理解。

第三次教学

反思:经过前两次的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再加上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我再一次修改了教学设计。在这次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多说多练,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们通过摆一摆、移一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9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里的“数数和数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是数出来的,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新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是利用“百羊图”创设情境引入的,我先引导学生数出10只羊、20只羊,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再让学生估一估这幅图上的羊有多少只,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到100有多少,并体会出100要比20多得多。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了他们估计的意识。在做课后练习“数皮球”这幅图时,也是先指名让多位学生来估一估,再设法数出皮球的数量,让所学知识既得到巩固,又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培养主动探究精神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数小棒,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进而突破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这一难点,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的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也是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在操作中思考,并获取新知,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有些地方我认为须进一步改进,如要调控好活动的时间、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等等。只有让每位学生都认认真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才会起到好效果。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10

?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新课有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几个平面图形,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再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

我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

一是通过创设情景“堆积木”复习学过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再通过摸一摸“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由此引入新课的教学。

二是出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模型的底面,提问:“你有什么感觉?”促使学生独立发现它的面是平的、光滑的,同时激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从而体会“面”在“体”上;再描一描、画一画、用手比划等实践活动中是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会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并充分体验到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快乐。

三是在生活中找一找这三种平面图形,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并在区分图形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发现图形的本质特征。

四是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围,对这三种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钉子板上是围不出圆的。

五是动手在方格纸上画一画,通过画学生体会到画长方形时上下格数相等,左右格数相等;画正方形时上下左右格数都相等;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忆中说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数学。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11

在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动手操作等经常见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另外我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抽象概括出了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的名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不足之处:

1、上课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形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我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

教学改进的措施:

1、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

2、精心设计练习,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达到加深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的目的。

3、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做,用脑想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

下载北师大一年级下数学单元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一年级下数学单元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可爱的校园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 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数豆子》教学反思 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数”的第二节课。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教材通过智慧老人“抓一把豆子,估计一下有多少”这一富有现实意义......

    一年级下单元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识字一》中列出了八个与春天有关的成语,这是学生开始首次接触到基础的四字成......

    一年级下数学单元测试题

    一、找规律填空。1.(),(),55,(),()2、201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3,5,7,(),(),(),15,173.二.找规律涂一涂,画一画。4、☆☆☆☆☆☆☆☆5、◇◇◇◇◇◇◇◇◇6、○○●○○●○○......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前后》教学反思 百崎中心小学 陈艺玉 2013年秋季 “认识前后”是北师大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二)班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48名同学。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摘苹果-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摘苹果》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以带孩子们去苹果园游玩为情境引入,孩子们对情境很感兴趣。由于这节课涉及到估算,所以在讲解之前我先给孩子们说清楚,估算是在三年......

    转载:北师大版三年级下数学整体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本单元是把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