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是否可以在申请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同时
是否可以在申请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同时,申请指定监护人?
第一、什么情况下需要指定监护人?根据《民法总则》第三十一第一款之规定,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因此只有在对监护人有争议的情况下需要指定。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监护人呢?根据《民法总则》第二十八条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有可能需要指定监护人?那么是否可以在申请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同时,申请指定监护人呢?
第二、法律对此没有规定,目前上海法院的做法是可以的,在申请宣告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同时,申请指定监护人。试举一例,上海其他区也有大量判例。以上内容供给参考,如有意见欢迎致电上海向源律师事务所陈锡亮律师,***.
第二篇:2014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书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书
申请人:易XX(系被申请人赵XX母亲),女,19XX年X月X日生,汉族,湖南XX人,住XXXXX,联系电话139 XXXXXX.被申请人:赵XX,女,1986年X月X日生,汉族,湖南XX人,住XXXXXX,身份证号码4301XXXXXX,现于XXXXX医院住院治疗。
请求事项:认定赵XX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指定易XX为其监护人。事实与理由:被申请人赵XX于2010年精神病发,当年XX月被送往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靠持续服药以控制病情。2012年XX月XX日,被申请人赵XX与某甲登记结婚,同年X月精神病复发,被送往XXX医院治疗。治疗期间,某甲不仅不支付医疗费用,还污蔑赵XX装病,强行中断治疗,从医院接回家后,经常对赵XX打骂,唆使其抽烟,不让按时服药,导致赵XX病情进一步恶化,病情加重。申请人作为赵XX的母亲,实在心痛不已,只好再次将其送往XXXXXX医院住院治疗。
综上,由于被申请人赵XXX精神病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志,其丈夫某甲婚后不尽扶养与照顾义务。为了能保护其合法权益,保护其人身安全,特申请人民法院认定赵XX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并指定申请人易XXX为其监护人,代理其参加各项民事活动及照料其日常生活。
此致
XXXX区人民法院
附:医院诊断资料
申请人:
年月日
第三篇: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187 条的规定,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由其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根据民法通则 的有关规定,被申请人的近亲属主要包括其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 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文书参考样式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书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求事项: 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被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事实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_____ 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年 月 日
附:诊断证明或鉴定书。
认定公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书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求事项: 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被申请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事实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_____ 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年月日
附:诊断证明或者鉴定书。
第四篇: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书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书
申请人:(基本情况)
被申请人:(基本情况)
请求事项:
认定Χ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事实与理由:
(写明被申请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根据及其现实表现,并附被申请人的医疗诊断证明或病历资料及其他有关证据材料。)······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
年 月 日
第五篇:如何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
如何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只有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可以独立实施一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产生相应的民事法律效果。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对公民本人及社会重要的法律意义。因此,各国民事法律都有确定公民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三条规定:不能辩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无需确认,而成年人因精神健康状况原因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则需要通过法院的确认,得以公示,从而既保护该公民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该公民与他亲属及社会之间的民事秩序。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第十五章设第四节对认定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根据上述规定,申请认定应满足以下条件,人民法院方可受理。
一、申请人的资格。应系该公民的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近亲属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界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十二条的规定,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其他利害关系人是指近亲属以外的下列人员:
1、与该公民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
2、该公民的朋友;
3、该公民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
4、该公民住所地的民政部门。
该公民有近亲属的,应当由近亲属做为申请人;没有近亲属的才能由其他亲属或朋友做为申请人,而且需经该公民所在的基层组织同意;无近亲属也其他亲属或朋友的,或者基层组织对其他申请人不同意的,则由该公民所在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或民政部门做为申请人。
二、需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书应载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自然情况,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身份关系,亲属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相应证据材料;被申请人系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根据。
三、向该公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公民住所地是指公民户籍所在地,公民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己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申请人可以对照上述规定,根据具体案情向所管辖的法院提出。
人民法院在收到上述申请材料后,将为该公民从其近亲属中确定一名代理人,必要时进行司法鉴定,经审理查明事实后,依法作出判决,如果认为事实存在,则认定该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如果认为无事实根据,则驳回申请人的申请。以上判决,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该判决一经宣告即发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