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围绕市教科所、区教研室及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立足本校实际,思考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世纪语文教学理念,尝试建构适应时代需求及我校实际,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教学新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工作要点
1.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全日制普通(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树立信息时代新的语文教育和教学观念,寻找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之间的张力,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注重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增强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开展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立足基础,敢于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四十分钟要效益。
围绕“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的课堂教学理念,立足基础的同时,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鼓励新思维、高效益的个性教学,力求摸索出操作性强,活泼生动,富有生命力,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教学实践模式。
3.抓好备课组的建设,明确备课组长的职责,规范备课组备课研讨要求。
备课组是任务实施的最小单位,备课组活动经常,有中心人物起作用,其教学质量就有保证。要定期集体研究教材,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鼓励备课组互相听课、上公开课,听课后加强研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切实整体使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上台阶。
4.要保质保量地落实常规的语文积累工作,完成应有的训练和作业。
要求所有年级要保证学生一定的阅读量,对阅读量有硬指标,每学期至少要把《语文读本》读完,每一位学生阅读不少于一种(本)课外读物(像《读者》、《咬文嚼字》和中外名著等),每周一篇课外练笔或剪报、评报。作文,则一定要有堂上作文,且不能少于规定的量:初中作文每学期6篇大作文,高中每学期8篇大作文。要配合阅读搞好阅读评价,方法视学生情况而定。
5.关注学科前沿信息,追踪改革热点,要紧紧围绕中考、高考发展的新形势和要求,搞好年级阶段性测试的质量分析,排查教学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弥补措施。
6.深入研究“考试学”,本学期备课组安排专题进行有关命制试题的研究工作,从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等方面提高检测的效益。
7.举办全校性的语文知识竞赛、演讲赛和作文竞赛,增强学生投入语文积累、提高语文修养的积极性,并逐步引导学生切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书面表达水平。
8.建立与校外兄弟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联系。
拟与同层次学校的语文科结成“兄弟科组”,定期进行教学观摩、教研交流。本学期争取安排一次外出观摩学习活动。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课程改革的导向和高考改革的要求为主要方向,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针,认真学习教育部、省、市关于基础教育的有关文件,认真领会其精神,从本校实际出发,认清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强化教研和学术氛围,积极倡导、研究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乐学→学精→学好。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多给学生以创作的喜悦,促使他们学习。
二、活动重点
全组教师本学期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入手,在“减负不减质”的前提下,确定活动重点:一是充分利用集体力量,以谷老师为依托,加速青年教师成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为目标,以总结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特色为突破口,提高公开课、一对一评课的质量问题;二是课堂教学最优化设计问题:如分层次教学问题,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手段和设备问题;三是研究充分利用《语文读本》促进学生学习;四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三、主要活动安排:
第一周: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确立本学期工作重点。
第三周:公开课开始,由于12周新教师要开转正公开课,所以将他们的课提前安排。林斌斌,周三下午第三节,《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赵丽丹,周三下午第四节,《读〈伊索寓言〉》。
第四周:“五爱,做四有新人”演讲赛。
第五周:公开课。鲍海蓉,周三下午第三节,《黄鹂》;蔡舒雯,周三下午
第四节,《我与地坛》。
第六周:征文比赛。
第七周:公开课。徐畅,周三下午第三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第九周:期中考。
第十周:期中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公开课。史素青,周三下午第三节,《长亭送别》。
第十二周:新教师转正定级公开课。
第十三周:公开课。谷定珍,周三下午第三节,《项脊轩志》。第十五周:教案、作业检查。
第十七周:教研活动。总结本学期工作,交流经验。第十八周: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