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学总结报告
本学期担任高三3、4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兼高三四班班主任),学期初,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的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明确了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是重点培养二本生,挖掘一本生。力争三本上线率达到95%,使综合科的成绩在本市名列前茅。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第一学期的一轮复习,这两个班的物理成绩比高二有了大幅提高,有几次的物理考试排名甚至超过了六七班,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优生比例也明显增加,这就为本学期的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涌现出了一大批学习积极分子,如__等。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
在四月底前完成二轮专题复习,五月底完成三轮复习。二轮复习内容由教研组统一研究决定:包括运动和力专题、天体运动专题、功和能专题、电场磁场专题、光学机械波专题、电学实验专题等。三轮专题包括各地市和全国高考模拟试题演练,也有部分自己编组的综合试卷。
主要教学手段:
在二轮复习阶段,教研组集体精心编写了二轮复习学案,题目主要取材于近些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真题和模拟考试。各班采用统一的学案和试题,难度以中班学生基础为标准,做到当天任务当天完成,不留尾巴。授课过程中首先梳理本专题知识网络,然后精选典型例题,先由学生分组探究,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学生如有问题留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针对性的辅导。在此期间,还给学生配备了每周一次的小篇练习,每周日下午一次综合科训练,在周日晚还有一次理综选择题针对性训练,每周一次早二十分钟小篇训练,每周三晚上二十分钟的小篇训练,所以练习和训练的力度是非常大的,但训练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在两个月的一轮训练中,我教的这两个班的学生选择题成功率明显提高。这在三轮复习中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主要表现是选择题用的时间明显减少。这就使学生在答二卷时的时间非常充足。提高了整卷得分率。
教法改革试验:
由于今年是新课标的第一年高考,从上到下并没有成熟的教学思路,所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先是到外地名校进行经验学习,然后在学校的指导下尝试了如下方法:年级实行全员承包制,重点生承包制,近线生承包制,三轮期间的副班辅导制,教师们虽然很辛苦,但将学生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了,使懒惰的学生少了,主动学习的多了,课间问问题的学生多了,学生对高考的信心增强了,师生关系更加密切了。
政治思想工作:
在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不忘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认真积极地面对高考形势,不要受非教学因素的干扰,经常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提倡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热爱集体荣誉,尊敬师长,文明礼貌。
教学效果评估:
经过这半年的学习这两个班的学生在理科综合方面成绩明显强于5、6两班,在单科物理方面3、4两班也高于5班。这说明这半年的教学工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证明教学策略是基本正确的。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于教学精力有限,学生人数偏多等原因,还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新课改带来的好处,所以有部分差等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没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在优等生辅导的同时,对差生的照顾相对偏少,个别和综合科的试题难度有偏高的现象。这些问题将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和改进。
2008学年高三物理备课组总结报告
倍受大家关注的高考终落下了帷幕。今年为新高考的第一年,对近几年高考分析,理科综合试题已经形成一种基本的模式,在整体的格局和思路上保持连续性和一贯性。将今年理综试题物理部分与考试说明对照发现,试题的范围及能力要求紧扣高考说明与教学指导意见;同时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比较之后又发现,命题的思路仍遵循“稳中求变”和“体现教改”的基本原则,题型以常规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强调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宗旨没有改变。这都将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引导了方向。
一.就今年高考浙江理综卷物理试题作出如下分析:
1.从难度来讲,现在还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可以参考,但就考生普遍反映来看,整体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
2.就试题考查的学科内容来看,各主干知识都有考题,其中第14、16、24题考到力学中的力的平衡、平抛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第17、20、25题考到电场、磁场、电场力、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第22题力学及电学实验;第23题涉及到动能定理、电场、功和能的关系。非主干知识:原子和原子核第15题、光学第18题、波动第21题、天体物理第19题。从试卷所反映的知识点来说,比重比较大的知识点是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电荷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实验题中仍然以电学试题为主导,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来,力学知识逐年在增加,实际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这应该反映了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可见,今年的高考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及对学生的能力考核。
3.就试题的考查能力要求看
(1)突出动态分析能力,能结合图象分析物理问题。今年试题中多处出现动态分析的物理问题。比如电荷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是常规问题,但是第25题中要求分析各个方向射入电荷所形成的区域,这就要求考生在认真作图后才能回答的问题。
(2)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提高。与往年相比,今年特别注重考查考生阅读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三个计算都需要物理情景讨论及文字表达)
(3)建立熟悉的物理模型。计算题第一、二题都为典型的动力学问题,此题看起来很容易解,但容易下手却不易得高分。
(4)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24题考查的知识有:平抛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功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25题对数学要求较高。
附:09年考试说明与08年的区别 1.试题结构的变化
选择题由原来的8个多选题变为4个单选题与4个多选题(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2.考查能力的变化
共考查5个能力,前4个能力的考查没有变化,但第5个能力的考查收由“实验能力”变成了“实验与探究能力”
3.考查内容(大的章节)的变化(1)热学、电磁波变为IB模块
(2)动量守恒的应用被删除(原是高考的热点与难点)(3)增加了传感器
4.具体各章节内容的变化如下:(1)必修1:没有变化
(2)必修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由Ⅰ变成Ⅱ;增加“斜抛的定性分析Ⅰ”,“离心现象Ⅰ”;删除“弹性势能”
(3)选修3-1:“电势能、电势”、“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功与电功率”由Ⅱ变成Ⅰ;“示波器”、“分子电流假说”、“磁电式电流表”、“超导”删除;“门电路”放入实验中
(4)选修3-2:“涡流Ⅰ”增加;“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理想变压器”由Ⅱ变成Ⅰ;“日光灯”、“感抗、容抗”删除
(5)选修3-4:“单摆周期公式” 由Ⅱ变成Ⅰ;“超声波、次声波”、“多普勒效应”、“光的反射”删除
(6)选修3-5:”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核能” 由Ⅱ变成Ⅰ(7)单位:“摄氏度”、“标准大气压”删除
(8)实验:“螺旋测微器”没有提出要求、“探究合力的方法”、“探究动能定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增加 二.有关在高三复习中的一些想法
近些年来,高考物理题偏难,例如2007年就比2006年难度略高而2008年与2006年相当。今年是新高考的第一年,在难度上略有了下降,但没有很大的动作。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应更多关注中档题目,注重考查应用能力。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应:
1.复习过程需紧扣考试说明及学科指导意见,特别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更需突出主干知识。
2.回归课本,掌握系统化的知识。注意点、线、面结合,重点突出。点就是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特别是考纲上规定要掌握的知识点,线就是以力学和电学为主线把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串起来,面就是整个高中物理学科的知识。还要把一些常见的物理模型及解决方法熟记在心。
3.重视实验的复习,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从这几年的试卷结构来看,基本上可以看成是这样的布局,实验题只有一个题号,会分两道小题,其中一个小题可能是实验的操作,仪器的使用(第2小题中出现如何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及读数(第2小题中多用电表的计数),一些实验的步骤,关键实验器材的选择,基本上都属于思维能力要求并不高的内容。另一个小题一般的难度是比较高的,基本上不考平时所学习过的规范的学生实验,就是在学过的实验基础上有一个变化。从这几年的实验难度看,我们应该重点把规定的学生实验内容落实好,包括每一个实验的器材,实验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步骤的注意事项,这个实验的误差是怎样,条件应该怎样控制。把每个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到位,就可以应付实际高考中以我们学过的实验为基础的变化的实验。我们如果盲目的追求变化往往很难抓住这个变化,我们可以落实到学习好本身的内容,达到理解的程度就可以灵活运用,就可以到新的实验当中去。
4.重注典型模型的常规思维。近几年物理试题都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突出物理中的重点模型。如: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天体模型、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学的导轨问题等。
三.有关高三复习过程中的进度安排
方案一:(1)第一期假期活动,安排3-5的内容(2)第二期假期活动,安排第一轮复习(力学)(3)第一学期,复习至一模要求范围(2月底)(4)第二学期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轮全部复习内容结束(与二模结合)(3月底);第二阶段为第二轮复习(5月份的三轮与二轮可以结合)方案二:(1)第一期假期活动与第二期假期活动期间直接安排第一轮复习(2)第一学期,第一轮复习结束
(3)第二学期分二阶段:第一阶段为安排3-5的内容(3月底);第三阶段为第二轮复习(5月份的三轮与二轮可以结合)注:本备课讨论后,采用第一种方案
四.有关临界生的管理及开展
1.由班主任落实各班临界生的名单
2.任课教师与相应的临界生做到每星期至少交流一次(以心理辅导为主)3.对相应的临界生的作业尽可能面批
4.能有针对性的对临界生单独命题并批改与辅导
高三物理组
王雪刚 2009/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