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小平,你好》
小平,你好
——电影《邓小平》观后感
一直以来,对于邓小平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是在观看过电影后,在我心中这位和蔼的老人的身影却空前的高大起来。
历史不会忘记:正是这位老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从百废待兴的局面到奇迹般的辉煌建设!没有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国产“红旗”轿车带领着我们缓缓驶入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的盛况中去!我尽力去想象轿车中的主人公是谁,那属于七、八十年代的电影色彩和经典画面使我不用去猜想是何许人,他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邓小平。影片中真实展现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划分特区、香港回归、南巡讲话等与小平同志紧密联系的事件。
接触邓小平,我们往往只从课本触摸到他的伟大历史功绩,观看影片后,我深刻体会到,其实小平同志作出一步成功的决策——在我们现代的人看来是毋庸置疑的政策,在当时那个中国“红色革命”时代是多么的艰辛和困难重重。随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结束,小平同志恢复党内工作,面对神州大地百废待兴的局面,小平没有带着满腔的怨恨,没有报复那些文革中整治他的人,而是把无限的热情和精力投到了寻找祖国未来的事业上!
纵观全片,有无数场景让人感慨万千,但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画面,直至现在,这一幕依旧在我的脑海中徘徊不去!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座谈会刚开始,小平幽默诙谐的话便把会带入正题“这次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主要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向大学学习,外行管内行,总是要学才行”。会议过后,在邓小平一再坚持下,1977年恢复高考。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后,经历了十年**积压下来的几千万中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沸腾了!从影片中的场景看出,从城市到农村,中学课本被抢购一空,走村串户借书者有之、抄书者有之,求知学习蔚然成风,也带动了整个拨乱反正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人们的命运和试卷再次联系了起来,让人不禁感慨万分,“知识改变命”的时代到来了。
面对着资本主义这个大帽子,面对着曾经令他三上三下的毛泽东同志,他仍然以一片赤子之心操劳着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个发展,突破瓶颈,开拓创新。用他的智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正如歌中所唱: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富裕的时代。这样一位老人,用他的改革创业的计划,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给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他南巡视察,将发展进行到底。他将自己的所有心思花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顶住了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以其年迈的身他躯一顶中华经济之崛起。他知道时间的流逝对于这个硕大但却空虚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机遇仅此一次,没有时间也没有商讨的余地,中国必须前进,哪怕只有他一个人的力量。顶着社会的舆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允许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许错误,但他相信,只要目标正确,任何细枝末节都不能挡住这个睡醒的雄狮迈开宏伟的大步伐。
影片中许许多多的镜头是完全将真实的事情照搬到影幕上的,然而短短的一部影片无法将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的展现出来。邓小平先生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边尊敬的字。如果说毛泽东的降生,是为了医治黑暗中流泪的眼睛,那邓小平的到来,则是为了彻底抽掉那眼睛里流露的麻木。邓小平的一生,都是在为中国的强大而贡献的一生,他心胸广阔、目光远大、意志坚定、顽强不屈、敢做敢为、坚持真理。邓小平的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特别是邓小平的理论,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二篇:《小平你好》读后感(模版)
《小平你好》读后感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专业一班
罗筱晗 201130021068
1976年候,邓小平被请回中央主持工作,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教育和科技,但是改革的阻力却是很大的。
“有的人有些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而且他们的政治都不突出。” 回到中南海的邓小平提出复员文革期间被压迫的科学家、教授,却遭到某些同志的质疑。邓小平力挫群儒,大叹道:“政治?什么是政治?我看,四个现代化就是最大的政治!科学技术上不去,你那个政治就是空的!”他当即拍案,组织工作小组,大量复原文革被迫害的科学家、教育家,找有见解,敢讲话的人。
在北京饭店召开的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前提的座谈会中,邓小平多次亲和地关心科学、教育界元老:“不要急,不要急,坐着慢慢说。”科学家们说:“搞四个现代化,现在还有许多东西绑着我们的手脚。不推翻两个‘估计’,教育和科技就没有希望!”台下窸窸窣窣,邓小平面色凝重,点烟来抽。两个“凡事”带来的限制,使改革面临矛盾和困境。头脑冷静、胆大心细、深谋远虑的邓小平片刻后作出决定:追回送往国务院的报告,当年立刻恢复高考!
“明知道是错误的东西,还死死抱着不放,说来说去,还是怕丢了乌纱帽。要坚决推翻两个‘估计’,语言要明确,动作要快,这就是我们拨乱反正的突破口!”
新风气逐渐开辟,一篇观念尖锐的文章却引发巨大争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发吗?胡耀邦发话:不要怕,天塌下来,大个子顶不住,小个子准能顶住。
再次面对中央的质疑时,邓小平阐释道:“你们一天到晚讲‘高举’,领袖不离口,我问问你们,什么是真正的‘高举’?实际你们正在扮演拦路虎的角色!你们天天讲拥护毛主席,但却忘却、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他的深刻、一语中的让许多人哑口无言。
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多次亲自到基层掌握百废待兴的情况。他看得见基层的确实难处,能准确把握住群众生活困难的原因和政治工作的精髓,深明大义支持凤阳家庭联产“包产到户”的务农方式。
影片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由深圳市委组织拍摄,精选几个重要片段对小平同志的政治贡献做了简明扼要的展示。排除特别的因素,我所看到的邓小平,确实是令人崇敬、让人尊敬的。
国家刚从文革和“四人帮”阴影中走出来,国民依然心有余悸,政治上最怕照搬教条、重蹈覆辙、目标模糊、畏首畏尾。许多中央的同志想稳固自己的饭碗,依然要走保守的老路。然而新气不开,风气不改,建设工作只会停滞不前。因此,邓小平特别令人敬重。主持工作的邓小平年纪已经不轻了,但他的思想却相当前卫开阔。他当时对叶剑英笑谈,自己经历过三起三落,什么都不怕了。一般人没有这样的心理素质,即使有这样的心理素质,也难以遇到如此坎坷辗转的政治境遇,拥有那样高深的能耐。“实事求是”,是宇宙万象生生不息的要求。小到毫末,大到合抱之木;繁盛如雨后春笋,萧条如雪后树丫,无一不由客观规律决定。正是因为它们均按天地混沌初分之时形成的自然规律生息,宇宙万象才祥和平静地运转。我们不敢想象地球倒转,时光倒流的后果,可是,我们的行为却正或多或少地相悖着客观规律。严重者,大局淆乱;轻微者,小事不顺。但是,历史的坎坷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大部分人还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万事以社稷为先。先讲讲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引导中国走光明大道的方法之别.20世纪中后期,毛泽东的赶超战略和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在战略目标的设计上,都是 以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改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为落脚点。不同的是,毛泽东是以几种重工业产品主要以钢铁的产量为标准,急于求成,以赶超英美为近期目标;而邓小平则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循序渐进。在本世纪末,以实现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到下世纪中叶,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奋斗目标。与毛泽东的赶超战略相比,邓的三步走战略显然更实事求是,更贴近我国国情。三步走的目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它是从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角度来描述发展战略目标的。用“温饱,小康,富裕”这样生动,直观的语言来描述我国现代化的目标,使人们能自觉地意识到我国的经济建设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从而增强了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决心。2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此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
下面再浅谈人性。
“人之初,性本善”——传诵千年的《三字经》之第一句话。这是孟子所主张的性善论,而荀子的性恶论却常得不到宣扬。在我看来,这也是长久以来人们未能从实际出发,未能实事求是的另一后果。回顾历史,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实验场,真可谓“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和铁血。正视历史和现实,我们必须还得认识到——人性本恶。只有从这一点实际出发,才能在此客观事实下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重视道德,法律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饮水思源,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强制走向理性制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让历史不再上演逆潮流的“恶”而导致的悲剧。
再回到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且不论说这话的其人是多么有能力,让我们想想他的勇气——基于客观规律的“豪言壮语”。也许客观是无情的,或者说是总让人有种窒息感的——它的特性确实决定了它有不可改动性。但是,所谓“戴着脚链跳舞”,只要有实力,虽然不能舞出最狂野的,但是,可以舞出最好看的——我们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小空间内舞出大空间,小空间有形,大空间却无形。
客观规律是老样子,但人在变,意识流在变,历史也在变。聪明的人类,无论在哪个方面,都用几代人的智慧在琅铛的脚链声中舞出了最美的舞蹈。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避人,不进则退。2002年11月8日,中共召开了第十六次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
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在此之前的一端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祖国统一大爷取得新进展,对外工作开创新局面,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这些,无不是我们党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结果。大会还分析了工作中的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这些都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上指出的现实问题。回想“大跃进”年代的情况与之做对比,能勇敢地面对事实,并且敢把错误披露出来,这大概是我党在十三年来取得成绩的最主要的原因。
回首这十三年,党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
新阶段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朝着发挥市场作用的方向不断前进的,在这个方向下已经取得的成绩也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在理论上,囿于过去的观念,许多同志总不容易冲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思想牢笼。虽然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没有根本矛盾,但那时对计划经济的性质和地位、市场调节是否就等于市场经济,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中央的正式决定对这个问题
也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论断,在国内外**的冲击下,理论界还发生过又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当然更主要是总结改革以来的实践经验,适应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和1991年多次讲到这个问题,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更是鲜明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把问题提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为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奠定了基础。
进入新世纪将近两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的良好开局。在开局之初,就发生中美撞机事件,发生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阿富汗战争,中东危机加剧,新的伊拉克战争阴云骤起。党中央冷静观察、清醒估量国际形势,在以自尊、自信、自强的姿态处理好国际事务的同时,埋头苦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仍然达到7.3%,2002年前三个季度达到7.9%。如果保持这样的或者略低的速度,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中再翻两番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路,有了事实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会扶着“实事求是”这根金拐杖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把自己融于宇宙的规律中,戴着脚链,要想跳出最好看的舞,除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还要牢记:脚上缠着脚链„„
邓小平是大家,但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说话不绕山绕水,开门见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幽默感。北大的同学甚至躲过检查,自发拉出“小平您好”的横幅显示对他的爱戴。在与撒切尔夫人谈到香港问题时,他从容淡定,言语掷地有声。观赏影片时听邓小平讲真话,有时听到的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一种启示,常常让人有所顿悟,萌生出很多启发性的思考。如果没有这种人格魅力,也许叶剑英与他的见面也就不会有情意深重、旧友重逢的深深相拥了。
邓小平是战略工程师。一个百废待兴、刚从水深火热中走出来的国家,需要前进的策略,这需要的不仅是前瞻的思维和眼光,还要有果决的判断力,以及能承担家国责任的魄力。邓小平有想法,而且想得开,想得远。例如划
出深圳特区,给地方相当宽裕的政策,让他们自己搞活,这种“无为”之治的做法,很大胆;“一国两制”的构想,思维很跳跃,底气很足。三起三落的经历,给了邓小平举泰山如茶几般的淡定理智。如果没有前尘铺垫,没有他坎坷经历的蹉跎淘洗,邓小平跨越时代的建设性构想极有可能只被当做天马行空。
邓小平是杰出的管理者。他大事拿捏得准,控权把握得恰到好处,小事就交代下去,同样多的精力做更有效的事。在处理安徽凤阳包产到户的问题上,参与者人人自危担心性命,然而邓小平看到的却不是社会主义的形式,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由少数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经济发展起来就是目的。深明大义的他被人们高呼“邓青天”。
拨乱反正、恢复高考、真理标准大讨论、包产到户、创建特区、收回香港„„他知道时间的流逝对于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意味着什么,他更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机遇要牢牢把握!机不可失!邓小平站在中国向现代接轨的关卡上,顶着巨大的压力,顶着社会舆论,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他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上了年纪以后,邓小平仍坚持了南巡讲话,这位老人心系国家,自己却甘于帷幕降下后的寂寞。
如今国家的建设,虽不似当时“摸着石头过河”的潮流暗涌,然而三十多年的经验沉淀却浮现出发展中的新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即使不能像邓小平一样思想深奥、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具体可实施的建议,却也该秉承一颗与邓小平无异的,爱国的心。
邓小平虽是一个小个子,却谱写了一世大写的人生。
第三篇:《小平你好》观后感
《小平你好》观后感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无疑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
邓小平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华民族处在深重的饿苦难之中的时候,少年的邓小平已经有了朴素的爱国思想。五四运动后,他同全校同学一赵参加了抵制日货活动。他当时对救国的想法,还只是在学生中流行的“工业救国”的思想.只是满怀希望能到法国去一面做工、一面求学,学点本事回国。就这样,他开始走上了探索人生的道路。
1920年,你抱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抵达法国,在法国虽然虽然生活非常的艰辛,但是在这里他参加了旅欧少年共产党,寻求救国的道路,并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在法国的这段生活磨练了他意志,为他在以后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在1926年1月赴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这里邓小平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的一生既充满了传奇,同时有充满了坎坷!
军事生涯中,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他都显示了非凡的才干!
他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夏他们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
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担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同两个野战军的领导人一起,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上海、苏、浙、皖、赣等广大地区。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邓小平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原则性。1982年9月,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邓小平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面对在祖国统一大业中面临的各种干扰和斗争,邓小平立场坚定、洞若观火,常有斩钉截铁、一字千钧的决断。1984年5月25日,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后专门指出,中国收回香港后,有权在香港驻军。他说,在香港驻军,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的领土!”邓小平深知维护祖国统一是全民族的意志和愿望。1986年9月2日他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时说:“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他还指出,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了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
个民族的愿望。在邓小平内心深处,国家统一是民族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1990年9月15日,他在会见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郭鹤年时说:“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没能够亲眼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是邓小平的遗憾,但由他开创的“一国两制”方针,不但促成港澳顺利回归、平稳过渡,而且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方针,不仅为中国的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而且成为国际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深深地萦绕在邓小平的脑海中,他时时擘画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宏图。深思熟虑后,他对祖国统一问题得出了一个令世界为之赞叹的结论。他一语千钧地指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对“一国两制”核心与本质进行了精辟的诠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这一结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创新精神的结晶,是邓小平对于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科学的解读和积极实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他在构思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时,“一国两制”构想已具雏形。1979年1月,邓小平出访美国前,创建性地提出,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当局拥有自己的权力,但必须是
一个中国的条件下,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现行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资本主义经济可以不变。
香港问题的解决,极大地推进了澳门回归的进程。香港知名人士撰文赞扬“一国两制”:“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
影片中许许多多的镜头是完全将真实的事情照搬到影幕上的,然而短短的一部影片无法将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的展现出来。邓小平先生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边尊敬的字。
在观看了《邓小平》这部影片之后,心绪非常复杂。脑海中也又一次重新开始思考个人应该如何使国家更为富强这一曾经思考过的问题。能够让人民尊称一声“您好”,这样的功绩。
第四篇:《小平你好》观后感
观《小平你好》有感—— 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邓小平是20世纪全世界最有魅力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家之
一,而在他的魅力之中最具有吸引力、最为浓墨重彩和光华夺目的一
笔,是他在毛泽东之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的总设计师。
然而今天,我们撇开这些,撇开他政治家的身份。仅就他个人来
看,邓小平无疑是一个成功者,他具备一个成功者所具备的多种素质。
一、坚忍不拔,不畏艰难
有人能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有人能够一落一起,东山再起;有
人能两落两起,历经坎坷,然而这样的人毕竟很少;而像邓小平一样,能三落三起的,怎一个敬佩能道尽?
在邓小平著名的“三起三落”中,他的妻子与他离婚,他的全家
受到牵连,他的儿子被从三层楼上抛下来,终身瘫痪,而他个人也三
次被撤销党内外职务。然而这些都没有吓倒他,在一次次的倒下后,他又奇迹一样一次次的站起来,并且一次比一次辉煌,一次比一次振
奋人心。如果我们也能这样,打到一次,爬起一次,不曾在哭泣后忘
却,不曾躲在墙角黯然神伤,不曾一次次的放弃,或许我们,也会成功。
二、果敢,有胆略
邓小平敢于直言,从不看他人的脸色行事,即使是在他挨批挨整
时,也绝不为了自己过关保住“乌纱帽”而说假话。在那个多说一句,说错一句就能有灭顶之灾的年代,能对“四人帮”不怕不惧、敢怒敢
言、敢碰敢斗的,唯有邓小平了。
而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他敢于做第一人,在濒临崩溃的大地上做一场大胆的尝试,那就是影响至今的改革开放。
他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句话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或许你才华横溢,或许你有文治武功,但你不去闯,不去试,就像踩着门槛却不敢跨过一步一样,永远不会成功的。
古人云:狭路相逢勇者胜。一个犹豫、一个胆怯,就可能成为刀下亡魂。唯有那个勇气,亮剑的人,才有战胜对方的可能。
三、坦诚
1980年8月,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他这样说道:“我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但有一点可以讲,我一生问心无愧。你一定要记下我的话,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包括毛泽东同志犯的有些错误,我也有份,只是可以说,也是好心犯的错误。不犯错误的人没有。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算成是毛主席一个人的。” 尽管他在文革中被点了名,挨了整,但他没有把过去的错误都推给毛泽东一个人,而再三的表示他个人也有份,要承担责任。越是位高者,就越难以承认自己的错误,就连毛主席也没有幸免。然而邓小平却没有这样做,错了就是错了,从不曾为此推脱责任。坦然地说出自己的错误,需要一定的勇气。一个坦诚的人,不仅不会因此而被抹杀功绩,反而更能获得他人的敬意,更能显示自己的伟大。
四、沉着冷静、安之若泰
在多次战斗中,邓小平始终能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辍,即便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也能按下“心头火”,沉着冷静地考虑问题。他丝毫不为敌人的“挑战书”、“激将法”所动,也不为暂时的敌强我弱、冲击失利而灰心丧气,不为下级部队久攻不克、伤亡较大而埋怨动怒,也不为一役之胜而冲昏头脑,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正确的分析形势,判断情况,掌握战场主动权。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黑云压城的情况下,社会上有些人一时惊慌失措,而邓小平仍安之若泰,悠然自闲。他告诫人们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俗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想成大事,就要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头脑冲动,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人,而在事后却难买那后悔的药啊。
如果坚忍不拔,有胆识,能坚持,意志力坚强,头脑冷静淡定从容,试问这样一个人,如何能不成功呢?因此,对于邓小平的一生,我们不仅可以怀着对一个伟人的崇敬的心情来研读,也可以以看待一个空前成功者的态度来读。
同学们,不用去仿效比尔·盖茨了,不用去追捧迈克尔·杰克逊了,多读读我们的伟人吧,多读读邓小平吧,终有一天你会成功的!
第五篇:《小平你好》观后感(本站推荐)
电影《小平你好》观后感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句平常的话,却道出了邓小平爷爷的赤子之心和满腔的爱国热情。这位伟大领袖去世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那时爷爷常对我说,是邓小平书记的“改革开放”是让我们富起来的,让我们中国富强起来的!那时,我便在心底里对他敬仰,可我并不懂得,在这位伟大领袖身上,有着那么多的故事,长大后才逐渐明白,是《小平你好》这部纪录片,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小平同志光辉灿烂的一生,浓墨重彩的描绘了自拨乱反正以来小平同志大起大落的领导艺术与政治手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系与一身的真实情怀。
邓小平是一位可亲、可敬和可爱国家领导人。曾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游行队伍中,北大学子打出了一个横幅——“小平您好”。那个画面瞬间传遍全世界,引起亿万中国人民强烈共鸣,成为20多年挥之不去的难忘记忆。“小平您好”这句话,觉得感情真挚,就像是对亲朋,对自己最热爱、最熟悉的家人的问候,真真切切表达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对小平的由衷祝愿和爱戴之情。也正是这部影片名字的由来之处,在影片中许许多多的镜头是完全将当时的录像照搬到荧幕上的,没有大幅制作渲染,也没有慷慨激昂,看这样的电影,会忘了它的历史厚重的压迫感。在那些耳熟能详的种种理论被一个一个地排列在大屏幕中缓缓叙述,却有种亲切,也在这样的观影过程中,方才体会到它们对当时时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在这短短的影片当中,无法将小平爷爷“爱国爱民”的人格魅力、“举重若轻”的领袖风范、“发展理论”的宝贵财富都展现出来,然而,我们会知道、会记住,无论是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对于科技与教育,对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邓小平先生都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在最后,看到他说希望活到1997,亲自到香港走走。命运弄人,在香港回归前半年,小平爷爷却去世了,真是心酸,遵照他生前的遗愿,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从而,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就是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沧海桑田何变换,无论失落还是得意,永葆一颗对党忠贞不渝的心,始终牢记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更新观念,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这就是对邓小平同志的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