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国崛起读后感 法国
法国
——激情岁月
同绝大多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法国的开始是贵族王权的专制统治。有专制封建统治的地方,就一定有阶级的矛盾,而矛盾的升级想必就是底层的反抗。而在早期的欧洲,法国人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因为巴士底狱被认为是专制王权的象征,摧毁它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有象征意味的行动。确实,路易十六的专制统治在极大程度上对第三阶层的普通劳动者可以说是苛刻的剥削。在不断抱怨的同时,通过启蒙运动思想的熏陶,劳动人民自然产生了夺取政权的念头。人民应当是国家的主人: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然而简单的起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带来的弊病。法国人民随即颁布了《人权宣言》:它彻底的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人们交流思想,传播平等自由意识。
欧洲的其他封建国家开始不安起来,战争一触即发。法国随即启用拿破仑,在以武力征服欧洲各国的同时,宣扬着法国的先进制度法令,使得整个欧洲成为法国的天下。但是,靠武力征服的国家统治不稳定。欧洲国家的人民先是接受了这种法案,但又恰恰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选择了反抗。
滑铁卢一战,拿破仑的辉煌不复存在。法国人民明白了:决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但是,一个鼎立世界的大国毕竟还是需要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二战期间,戴高乐“自由法国”运动又一次开启了法国的黄金时代。
今天的法国,已然成为了世界强国。而在激情的背后,则是法国人民对和平、自由、平等的不懈追求。
第二篇:大国崛起之法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法国观后感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这里曾经孕育过伟大的启蒙思想,曾经政权跌宕起伏,曾经千疮百孔,但是直到今天,法国依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进攻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爆发,绝对君主制被宣告死亡。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人权宣言》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
历史的奇异之处在于这些当时最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恰恰孕育在欧洲王权最专制的地方——法兰西。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在建筑、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将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高峰,显示出极大的文化影响力。路易十四时代法国为欧洲各种事业在思想上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启蒙思想就这样在沙龙和咖啡馆里被不断地宣讲、辩论和传播着。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与此同时,害怕革命蔓延的欧洲各君主国组成了反法同盟,对法国开战。法国发生了与欧洲的战争,战争使革命走向了极端,使当时的形势发生了转折。革命的行动背离了革命的理想,国王路易十六被处决12年之后,法国人再次选择了一位皇帝来领导国家。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更重要的是,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875年,法国刚刚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它同别的大国比起来,它的发展滞后,比较缓慢。正当它加紧追赶时,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次影响了它的发展。当纳粹德国占领了整个法国时,法兰西彻底失去了往日的荣耀。此时历史选择了戴高乐
国家发展的独立自主,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是自由和平等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途径。所以我们国家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就不能禁锢思想,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博爱永远是人们时代追求的主旋律。
第三篇:大国崛起之法国篇
《大国崛起》法国篇读后感
《大国崛起》法国篇重点介绍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社会变革,及此后法国陷入长期社会动荡的情况。1789年之后不到100年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三个共和国。激烈而反复的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消耗着法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动荡的局势使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稳定的社会基础,法国的大国之路因而变得格外曲折。
法国的崛起,可以归结为“一个思想,两个事件,三个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一个思想”。法国的思想用三个词概括就是:自由,平等,博爱。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体系,是直接传承于“启蒙运动”的进步思想。.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令人民能享有真正的人权,并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正是在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以及狄德罗等“启蒙先驱”思想的引导下,法国开启了大革命之路,也真正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之路。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它宣称“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该事件从根本上推翻了皇权统治,为人权和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逐渐发展,并在全世界发挥作用。
然后我们再来谈谈“两个事件”,即“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扩张”。然而,这两个事件又无法脱离我们所说的“三个人物”,即,路易十四,拿破仑和戴高乐。
首先谈到的是路易十四。路易十六通过高度的集中统治,将法国带入鼎盛时期。他强调了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他把他个人对艺术的喜好,带入了整个国家,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化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路易十四亲自创办了法兰西舞蹈学院,音乐学院,喜剧学院,建筑学院和科学学院。这一时期的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高峰,也对后来思想的解放有着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路易十四对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也作出了“意外贡献”。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其财政大臣柯尔培尔 执行重商主义政策。具体政策如下:1.吸引和鼓励外国工匠到本国来,以提高本国手工业水平或者扩大本国工业范围 ;2.推行保护关税; 3.政府积极帮助建立新工业和改造旧工业; 4.由政府把过去行会对工业生产的管制扩大到全国范围,通过政府的干预、监督来保证工人的技术和产品的质量。
重商主义作为一种政策来说本质上是封建性的,但它的理论思想却是资产阶级的。商主义虽主要是一种经济政策,但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西欧国家组织发展的许多特点:它以民族国家为单位考虑问题,反映并巩固了国家的民族性;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全国性政策,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加以推行,反映了国家的中央集权性;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国家机构社会职能方面的变化。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危机,巩固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另一方面,重商主义的许多思想都属于早期资本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法国重商主义发展的背后实质是封建王朝的推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国家过度干预经济,限制了经济的自由发展,专制政府的苛捐杂税,铺张浪费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引发革命。在路易十四统治的后期,他所代表的封建统治也逐渐衰落。税收成了导火索。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毫无公平可言的,特权阶级有着充足的资产,却不用交税;平民生活贫乏,却要承担多项税赋。由于战争造成的亏空,全部由平民承担是十分不合理的。因此,很容易理解路易十六为什么试图向特权阶级征税。但是他的这一行为招致了特权阶级的强烈不满,因为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在高压政策下的人民决定反抗,于是法国大革命爆发了。最终人民终于推翻了封建统治,可以自己当家作主了。从之后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可以看出,革命胜利初期,人们还没有迷失自我,想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法国大革命进程曲折,但总的来说,它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它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但是,随着革命的持续,这场革命变味了,而欧洲的反法联盟就是其催化剂。1793年,巴黎成了一座革命气息和恐怖气氛交织的城市。凡是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被送上了断头台。最高纪录,38分钟,21个人透露落地。全国4万人被处决。这种行为与他们所奉行的自由、平等、博爱是背离的。在此时,通过人民的选举拿破仑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战场上节节高盛的他,使人们看到了一种新生活的希望。同时,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典)深得人心,使人们更加坚信,新生活的到来。所谓的新生活是和平的,但是法国人的民族自豪感驱使他们想要统治整个欧洲。伴随着帝国的扩张,法国的先进思想也被传入到了其他欧洲国家。被侵略国的人民,在这种思想下,奋起反抗,最终赢得胜利。拿破仑发动的战争带给欧洲各国“法国大革命思想”,即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但战争本身却是侵略行为,压迫行为,这就意味着拿破仑是背叛“大革命思想”的,这就决定了拿破仑必然要失败。
除了政局上的风云变化,拿破仑时期,法国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拿破仑政权是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它竭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积极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除了在法律上采取措施,连续制订了三个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权的重要法典,即1804年颁布的民法典、1807年颁布的商法典和1810年颁布的刑法典之外,还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其中心任务是大力扶植工商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工业生产和贸易活动,拿破仑政权一方面大力推行保护关税政策,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阻止外国工业品进入法国市场;另一方面对本国工商企业给予种种帮助,如拨款补助,发给津贴,进行国家订货,奖励使用机器,开展竞赛活动,实行专利权制度,举办博览会等。在各生产部门中,政府重点照顾军事工业,使其能适应战争的需要。
拿破仑时期的上述经济政策,促进了法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此期间,工农业产量和国内外贸易量都有了较大的增长。生产技术的提高也很快,特别是在工业中使用的机器逐渐增多,一些规模巨大的企业相继出现,资产阶级手里积累的财富迅速扩大。正是由于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奠定了法国产业革命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拿破仑时期结束后不久,产业革命就在法国开始了。但这些经济政策中也包含了一些消极的成份,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们同拿破仑专政的军事侵略性交织在一起,又多半是在无休止的战争年代里施行的,所以使法国经济在拿破仑帝国后期,出现了财政困难、物价上涨、原料和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大陆封锁政策的实施,影响了法国工业原料的来源,给法国自身造成了恶果。
伏尔泰认为最伟大的人不是那些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而是那些用真理来统帅我们的人。在1870年到1913年,虽然法国的经济是在发展的,却明显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这也须应该归因于动荡的社会环境。在战争中,德国纳粹占领了法国,法国没有一蹶不振。此时戴高乐出现了,将人们从水深过热中解救了出来。他上台后,稳定并发展了经济。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这些行为都说明戴高乐很好的继承并发扬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思想,这都是顺应历史的发展的。
在法国的崛起中,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法国是世界近代史上阶级斗争最激烈、政治发展最曲折的国家。从1789年到1871年先后经历五次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各阶级、各党派创造和试验了各种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和行政法律制度。由于法国是欧洲最先进的大国之一,法国的政治文化对于世界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1、先进思想可以引领国家走向富强。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使法国一步步走向富强。法国一直都尊重思想和文化,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向前走的力量。法国的思想家,艺术家,作家,科学家组成了法国的先贤堂。以卓尔不群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2、单靠武力扩张,难以实现国家富强,或者说,难以实现长治久安。路易十四与拿破仑的扩张都证明了这一点。只有经济和军事同时强大,才能引领国家走向长治久安。戴高乐就非常注意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的平衡,使法国在国际上能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3、国家的发展必须尽量确保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处理好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实现产业间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是很必要的,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根本要求。
第四篇: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该大型历史剧主要讲述了近代以来在世界史上占有重大地位的九个国家,他们代表着世界的最新文化和最优越的生产力,是世界主流文化和经济的代表。讲述了这九个大国的相对的兴盛和衰落时期,并对各个国家造成这种现象做了简单的说明。通过各国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学习经验、吸收教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如何才能够加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脚步,我们不仅要了解当前的各国的状况还应该了解各国的历史。从而结合中国当前的情况,取长补短,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下面就各个大国的发展历史顺序,简单叙述一下我对每一个国家的兴衰的认识。
第一集:海洋时代。本集主要讲述了最初的两个大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是欧洲最先形成的两个国家。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与都是统一的国家,都是通过海洋发展起来的,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航海家,都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的海洋事业的发展,逐渐让人们认识了世界的全貌,将各个大洲都联系到了一起。为世界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开辟了道路。但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并没有开启合法的通商之路,而是依靠殖民掠夺使自己迅速的富裕起来,空有大量的黄金而没有民族的工商业,从而造成物价上涨,最终造成了衰落。
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要想富裕起来,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一个稳定统一的社会是一个国家赖以发展的前提。抓住机遇,积极主动的探索世界,发现机会,才能够获得财富,同时,不思进取最终会被历史淘汰,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当前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的团结统一,稳定边疆各民族是我国当前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其次,要重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当前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去发展经济。
第二集:小国大业。本集讲述的国家是荷兰。土地面积极为狭小的荷兰位于欧洲的西北部。荷兰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用,通过商业运输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他们有灵活的大脑建立了股票交易所,通过这个方式将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获得更大的利益。发展港口事业,迄今为止,鹿特丹港仍是世界第一大港。重视经济的发展,拥有商业的头脑,并拥有良好的信誉,这也许就是荷兰作为一个面积小国却仍能跻身于世界大国的重要原因。从中我们可以学习荷兰这一方面的经验。当前缺乏信誉使得经济受到的损失很严重,即交易费用,没有一个良好的信誉的市场,不仅会给各个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同样,也会我国成为的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绊脚石。因此要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下建立可靠的信誉机制,营造一个互信的市场经济氛围,加强对市场中的‘假’、差、劣等失信产品的监督,加强对违背合同的企业进行惩治。
第三集和第四集讲述的大国是:英 国。但凡提起英国,我们都会想到工业革命,事实上工业革命的确使英国一度成为世界中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这使得英国不断的走向成功,并为工业革命的开始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日渐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从而刺激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同时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此时的英国在内在和外在的条件的刺激下,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通过观看英国的崛起和相对的衰落,使得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经济、创新、文化环境三者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国需要提高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就迫切需要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需要改善我们的文化环境,改善我们的教育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
第五集:激情岁月。本集讲述的大国是法国。法国的发展经历和英国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有一个具有强权的开明的君主带领着国家开始最初的辉煌探索,进而形成的启蒙思想在法国得到了普遍传播。在此环境下国家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但是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以及当时欧洲各君主国的绞杀使法国产生了长期的动荡。这时,拿破仑为首的势力出现,开始了用用武力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颠峰。但是,但凡非正义的事业最终会给挑起者带来灾难,最终使得法国将曾经的辉煌毁于战争。直到二战以后法国才不断的恢复了往日的光荣。
通过了解法国的兴衰历程,第一点使我们明白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必然离不了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周边环境的动荡会影响国内的局势,所以中国不仅要处理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还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周边各国实现稳定。第二点是一个国家只有走正义的道路,走合法的道路才能够使自己走向真正的辉煌,通过战争的,不合法的手段最终会害人害己,损人不利己,不可能保持长久的辉煌。所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对的,是世界的主流,也是正确的方向,只有以此为前提,中华民族才能实现真正的伟大复兴。
第六集:帝国春秋和第七集:百年维新,分别讲述的大国是德国和日本。将这两个国家放在一起叙述,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很注重教育和科技,使得他们的经济发展的特别迅速;都是一个战争的国家,好战的国家,都参与了二战。并在二战之后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通过对德国和日本的经历,使我们更加明白,教育和科技的重要性。德日两个之所以能够在二战后快速的得到恢复,其重要原因是他们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视。因此,中国需要提高对教育的重视,提高教育的普及率,提高教育的质量,加大对科技的研发的投入。
第八集:寻道图强和第九集:风云新途,分别讲述了俄罗斯这个国家在封建社会和步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时期的繁荣。在封建社会中的发展史:俄国沙皇彼得一世通过向他国的学习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等方面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随后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一度将俄国走向繁荣。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步入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十月革命后苏联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
俄罗斯的发展尤其是在苏联时期的发展是很值得我国去思考和引以为鉴的,虽然苏联最后解体了,但这并不代表着社会主义的解体,因为苏联的快速发展中隐藏着社会危机,我国要吸取教训,走出僵化、教条,形成一个实事求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第十集:新国新梦和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这两集讲的美国。国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使得美国步入了一个统一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得益于战争和科技的新生国家。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当世界各国忙于世界大战时,美国却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使得大批的科学家的涌入,并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订单,解决了一度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美国的崛起的历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兴盛,要重视科研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当现有的经济制度下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调整经济体制,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着很多弊端,我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发展合适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不断的协调,不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综上所述,一个大国的崛起需要很多的因素支撑,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经验,我国应该去学习成功经验,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掌握。同样,不同的大国的崛起也有共同点一个统一的国家,和谐的民族关系,重视科技和教育,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根据发展的需要适时的调整相关体制,有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发展合法的经济贸易,发动非法的战争必然导致该国的衰落。我们要想更快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必须懂得以上道理,走和平发展道路,重视科技,实现国内稳定,民族团结,周边环境稳定的良好局面,重视教育和科技,坚持走符合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第五篇: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是一本气势恢宏的书。花一周时间读完,仔细品味,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惊喜,感悟在两三年之后再次接触这几个大国的沿革变迁,确实好的书多次读每次都是不同感觉;惊喜在我好久不读历史书了,这次读这本书竟然发现我在半年之后,还是对这些历史有着较充分的兴趣,半年前读了本关于宋代的简约介绍的历史书。《大国崛起》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海洋时代上出现的各个强国发展的精华,让我再次感受的强国的不易。
葡萄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许多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走向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德国,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人均数据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对于中国乃至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战略,我有个简单的体会: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德国再次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杰出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这也奠定了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今天,德国生产的汽车、电子、通讯等产品遍及全球,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都喜欢到德国留学,今天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令人叹服。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制度创立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等,这些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以及德国俾斯麦的改革等无不如此。而位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也都曾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所以,国家的强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进步性。三是靠实力说话。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单是丛林准则,亦是政权更迭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二法则。弱国无外交,我们都了解中国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为闭关锁国,因而闭塞视听,因此夜郎自大,然而,也正是他们口中的蛮夷倭寇未开化的不屑之流,用坚船利炮,轻易就敲开了自诩的所谓泱泱大国的国门,让中国丧权辱国,我想对现在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都还是有影响。于国而言,实力就是综合国力,乃政治、地域、科学、技术、军事、经济、人口等的概括和整体评价,井底之蛙看到的永远是自己头上的一小片天空。
同样于企业而言,实力也就是核心竞争力。说起房地产,人们总是想到万科;讲到IT,大家自然会想到微软;就连小孩吃快餐,首先想到的还是肯德基。因为它们在本行业内确实做得出色。
四是学习与创新。无论哪个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不曾历经过学习与创新这个积淀的过程。大国的崛起,也同时证明了学习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永动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一直讲了几千年,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近代严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活到老,学到老”。
1871年12月,日本派出48人的“岩仓使节团”历时两年,访问了美欧12个国家。每到一国,团员们都本着认真学习的态度,对该国的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使节团回国之后,编辑了长达100卷、共2110页的《美欧回览实记》,以欧美之行的收获为基础,日本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指导国家建设的总方针,引着日本向强国之路迈进。日本在二战后能迅速重新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是他们积极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五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需要人才。对于人才的重视,我们可以看英国的例子,当年牛顿去逝后,英国为这位出身低微的科学家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当时等级森严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国家应加强对知识分子的重视。
21世纪,我国无论从人口还是地域面积上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然而这样得天独厚的大国特质却让我们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远远落在了包括日本以及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小国的后面。这让我们不得不在“大国”的问题上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像是一个高大魁梧却步履蹒跚的人,卖力的走着自己的一条路。然而,可曾想过,我们地域辽阔,但却地大物薄,我们资源辽阔,但是人口密集,使得人均占有量仅仅是其他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如果把那些发达小国家比作独生子女家庭,那么我们国家就是拖着十几口人过日子的大家庭,我们要用同样的一份口粮去养活十多口人,这样想来,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我们承载着大国之难,带着庞大的人口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发展道路上走的虽然艰难,但是一步一个脚印。
我们没有他们轻松的步履,是因为我们从未遗弃前进队伍中任何一群的落后者,从未卸下身上的责任,走在队伍最前列的人总会回过头,向后头的大部队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和谐的,全面的,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绝不是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在发展的道路上,超速度的快感只能造就虚华世界的表象,只有统筹兼顾的大国风范才支撑得起大国沉重的脊梁。
我们既要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作为世界猪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因为拥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蕴,我们可以充满自豪地历数家珍:长城、兵马俑、“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等,我们也要向世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这些成就,我们才有实力来承办奥运会,建成以鸟巢、水立方等为代表的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奥运场馆和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并决心把她组织成一次恢宏壮丽的盛会。我们看到,奥运会精彩的开幕式有中国元素,也融入了世界的色彩。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感悟,读史催人奋进。《大国崛起》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大国崛起》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如何奋力崛起的前车之鉴。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应高举改革开放大旗,走现代化发展之路,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创自己独特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大国崛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