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时间:2019-05-13 21:3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第一篇:浅议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浅议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内容提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杂文地位非常重要。他的杂文具有反封建主义文化传统、反对军阀统治、反对人民群众受压迫的现实。他的笔就像一支枪,与反动敌人展开了斗争。在他的杂文中,能看出所体现的具有国民性、议论性等深刻批判性。现代杂文由鲁迅开创,他在杂文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我将以自己的观点加以浅议。

关键词:批判性、国民性、议论性、讽刺、抒情艺术、形象、逻辑思维。

鲁迅后期杂文简况

鲁迅杂文以1927年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鲁迅根据当时主客观情况,选择了杂文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项,为此花费了最大的精力.他在1935年底的《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中说:“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后感》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万字。后九年中的所写,比前九年多两倍;而这后九年中,近三年所写的字数,等于前六年。”这原因也正如他自己说的:“现在是多么迫切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①面对着三十年代政治战争”,所以“匕首”、“投枪”似的杂文,便成了他最主要的战斗武器。这时,由于他已能熟练地运用马列主义,他的目光更为敏锐,能够穿透复杂社会现象的厚壁,使他的杂文如虎添翼,在思想斗争、文艺斗争中成为使敌人望风披靡的利刃。

鲁迅杂文的重大成就

杂文是鲁迅一生中运用最多的文学形式。鲁迅的杂文在新文学发生、发展中都起了极重的作用。由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特殊境遇,也由于有了鲁迅,杂文这种形式终于跻身现代文学的殿堂,占有一席之地。

一、鲁迅杂文是一部生动形象的近代、现代中国社会史。他象一位高等画师般,在相当的广度、深度上,在评论社会的过程中画出了特定时期中国的历史面貌。从《热风》到《且介亭杂文末编》,记录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两种思想的搏斗;记载了人民大众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浴血战斗,描绘了大革命的风云变幻的时代风貌;也可以看到从“五卅”到“九一八”、“一二八”,一个民族的逐渐奋起,与强暴外敌的斗争;许多杂文本身是三十年代反文化“围剿”的产物,同时也在一些篇章中看到对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的揭露。杂文中所涉及的多是比较具体的事实,便可以一斑面是窥全豹,人们看到的是整个时代的面貌,听到的是历史潮流奔腾的涛声。尤其因为鲁迅杂文较多涉及文化战线上的问题,又常常描绘社会上种种人情世态、思想动向,也就更多地从这特定的角度,让人们看到一个社会的心灵变迁史。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也和他的小说一样,他的杂文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色。而他又不孤立地看现实,他要挖出近代以来中国各种问题的历史渊源,“做刨祖坟”的工作。因而他的杂文既有现实性,又有历史深度,直到今天,乃至今后,都有挖掘不尽的认识意义。这博大精深的内容,使鲁迅杂文在特定意义上,成为认识旧中国的一部百科全书。

二、鲁迅在他的一些小说中,要画出中国国民的灵魂,其目的的在于改造国民性。他当然更要在杂文中来做这个工作,而且由于杂文的特点,对国民性的批判便列直接、列锐利。鲁迅从强调思想批判转而认识武器的批判的重大作用后,都注视着造国民性问题,关切中国民众的精神状态。他深刻地认识“多数的力量是伟大,要紧的”,因此有志于改革者应“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否则革命只是“沙上建塔,顷刻倒坏”②。所以,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阿Q,而在杂文中,类似阿Q的各种精神状态,便一再受到鞭挞。他在早已没了辫子,长成大脚,穿上西服,游历欧美的先生女士们身上,照样挖出国民阿Q精神。如《以脚报国》中以留洋女士的经历,再次指出“自欺欺人”是“不治之症”。在《运命》篇中,漫淡中日两个民族的性格,揭出“用迷信来转移别的迷信”,这种缺乏“坚信”和巧滑,其实仍然是阿Q式的自欺欺人。有时从极其平常的事情中,鲁迅也能窥出民族心理中的某种缺陷,如北京的胡同名,必“蝎子庙”为“协资庙”,改“狗尾巴胡同”为“高义伯胡同”。鲁迅不认为这只是求雅之风,因为这其实也是种掩饰,其结果是“使大家可以永远放心打盹儿”③。这当然是长期的文化积淀,变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浸入人们骨髓中去了,几乎谁也不感到奇怪。鲁迅却能揪将出来让大家看看。至于各种卑劣的心态,他的批判也是很严厉的。《晨凉漫记》说张献忠等杀人的缘故,因为自己得不到了,也不让别人得到,便加以破坏。《爬和撞》描写往上爬的人群中,“老实的照着章程规规矩矩的爬,大都是爬不上去的”,这种人当然十分卑劣,可悲的是爬不上的“大都忍耐着一切”还在兢兢业业的爬,顶多抱着侥幸心理想撞个机会。这是一幅稠密拥挤的社会中常见的人示关系图,稍稍思索便能领会在这图像中的人的心态。如果爬、推、撞成了中国人的习惯动作,人人都把力量耗在这上面,社会又怎能进步?鲁迅几乎把民族的惰性,从一切角度落里扫出来,一篇《新秋杂识

(二)》能从月蚀夜放鞭赶天狗中,看到放着被侵占的领土不去救,却要救那天上的月亮,看到只有“远虑”不顾“近忧”这种心理对民族振兴的严重阻碍。鲁迅曾说:“中国的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④。这实在是千真万确的!

三、因为在杂文在直接表示对现实和历史的见解,加以如用了显微镜、望远镜在观察社会,看到又远又真,因而其杂文中包含了鲁迅的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极宝贵的精神财富。例如对于反却阶级的本质的认识,对中国知识分子队伍特性的揭示等等,往往表现出他高人一等的眼力。当某些好心的书呆子看到蒋介石革命人民而惊呼“杀错了人”时,鲁迅在《“杀错人了”异议》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反动派没有杀错人,倒是我们有些人看错了人。《青年与老子》从历史和现实杂取一些故事,固然是抨击了无耻叛徒;然而他揭出“青年”利用“老子”的规律,是历史许多野心家、两面派所共有,至今没有过时,令人惊叹鲁迅的锐敏。至于发展革命文艺方面,他从实际所总结出的理论,更是十分丰富的。

四、又因为杂文直接地表达作家对社会现实的见解、态度,因此也有一个极鲜明的议论主人公的形象。透过鲁迅杂文显现出的是一位不屈不挠地与旧势力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始终坚持“韧性战斗”的革命者形象。他提倡“打落水狗”的精神,告诫自己的伙伴:敌人能叫我们妥协,他们自己是绝不妥协的。他更反对在旧势力面前低眉顺眼,唯唯诺诺,认为“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便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就是没出息”⑤。他的杂文表现了极鲜明的爱憎。一面是主张对敌人要“无毒不丈夫”,连白眼也不给的极度的轻蔑,如他在《女吊》中赞美被欺压者的复仇精神,在《死》中表示对敌人至死也不宽容。这些都典型地表现那种毫无怒颜媚骨的硬骨头精神。另一方面,对人民大众,对为人民而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则表示深挚的热爱之情。他在杂文中明白地表示:引共产党人为同志,这是自以为光荣的。对广大妇女、儿童的命运和青年的成长的关切,在他的杂文中处处可见。对自己队伍中的同志,也常有心切语重的中选忠告与批评。这一切综合起来,鲜明地体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性格和鲁迅精神。

五、鲁迅杂文集中多数杂文是议论性的,其实同的特点便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形象性与逻辑性的统一。因为要议论,或立论或驳论,都要有证明、有推理,没有坚固的逻辑力量难以立足。但杂文不是一般评论、政论,它具有文艺性,因而必须用形象,使逻辑力量透过形象表现出来。“五四”以后,鲁迅的杂文始终是形象性与逻辑性互相渗透、融合的典范,到了三十年代更加运用自如,手法更加多样,产品也更显丰姿绰约。他要揭露帮闲文人,并不列举丑行、归纳特点。他在《二丑艺术》中只是饶有趣味地描述戏曲中某一行当的职能。这种描写越是形象,但比喻得贴切也会产生逻辑力量。由于鲁迅生活见识极广、学识极渊博,能够经过淘滤选择最有力的比喻,所以不需多作抽象推理,只让形象说话,便于工作可以少胜多。他如以泰绮思的典故喻京派与海派的关系等,都是极有趣又极精辟的。有时不用引证典故,只需剪裁生活亦能从强烈的对比中产生逻辑力量。当刘半农以大学入学试卷中的错别字编打油诗以嘲笑青年时,鲁迅在《“感旧”以后(下)》中并没有多讲正确对待青年之类的道理。他只把中学生写错别字和大学教授拿这些错别字编打油诗排在一起,问道:这两件事哪一件更可笑?一个大人物的轻浮之态立即跃然纸上。这个对比的排列本身便具有批判力量。有的杂文还有很强叙事性。如《弄堂生意古今谈》,也只是摆出了上海弄堂几个小小景象。然而数年间的变化竟如题目所示有如古今之别,令人产生隔世之感,不是也无可辩驳地说明了国民党统治的日趋没落吗?由于国民党文禁森严,在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鲁迅杂文不能不写得隐晦曲折。而且来包藏真意的仍然是形象。《现代史》一文从头到尾是对街头上变戏法者的描绘,只有最后一句故作惊奇地说明:写到这里才发现题目错了。其实作家所要告诉人们的就是:一部现代史,无非是统治者变戏法般变换着花样来向人民要钱。无论哪一种方法,透过形象来说理、论辩、批判、驳难,是它们的共同点,使他的杂文成为有浓厚艺术色彩的议论文。

六、杂文是议论性的散文,它不可能象小说那样形象地描绘现实。但它对现实发表评论时,也要对评论的对象有所描摹。一方面他“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⑥。如用叭儿狗的形象,比喻某些资产阶级文人,使人看到表面上装着折中、公允、平正、调和,又象猫又象狗,其实主人豢养的动物。另一方面,在杂文写作中照样做到“开掘要深”,眼光深深射入生活的底蕴,从他画出的那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中,确也挖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灵魂”。就每一篇杂文而言,所评述的多是具体的、细小的,有的似乎是极平常的,但是合在一起,却是相当完整的社会形象。因此,既可以说鲁迅杂文中谈到的具体人、事,或运用的某一形象的比喻,有代表性,概括了某种类型的人、事的特征。又可以说他的杂文总体上构成了旧中国社会的缩影。鲁迅杂文中包含的文件样式是十分丰富、自由活泼的,风格上到了后期也不仅是深沉峻厚的人,而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鲁迅绝不从已成的文学定义出发,而从创作的实际需要决定采用的形式、方法、笔调,完全取开放的态度。有的较富政论色彩,严肃庄重,义正词严,风格严峻,气势凛然。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得》、《“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友邦惊诧”论》等。更多是短评,俏泼犀利,锋芒毕露,仅一击便可致敌死命;或嬉笑怒骂、旁敲侧击,幽默诙谐中缴了论敌的械。此类例子比比皆是。但也有清新、隽永,或富抒情性,或饱含哲理性,均有无穷回味。如《夜颂》,象抒情散文、恰当的词藻的运用,使文章神丰气足,简直就是散文诗,编入《野草》亦无不可。而《秋夜经游》用简单的勾勒,更象速写。有的则是叙事性的,如《女吊》、《我的第一个师父》,风格均近于《朝花夕拾》。有的是寓言式的,如《夏三虫》。这类样式中有思想深刻因而哲理性很强的,如《战士和苍蝇》。旁征博引、考订缜密、学术性和战斗性并茂。还有一些随笔、絮语,往往三言两语,意味深长,如《小杂感》、《半夏小集》等。至于书信、日记等体式亦常使用。他的每一本杂文都象百定箱一般,金光闪耀,琳琅满目。

七、鲁迅在开始写杂文时,也爱过西方散文的启发,但在这个领域中他更多的还是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并且经过他的创造,开辟了中国散文的新局面。在鲁迅杂文中很容易便可感到它有先秦诸子的雄辩力量,有魏晋散文的泼辣锋芒,有六朝笔记的简约精练,有韩愈政论的谨严明晰,有柳宗元寓言的精当比喻,也有唐末小品的愤激和明末小品的讽刺功力。鲁迅是现代是中国勇敢“丢掉三千年的腔调”,创造出熔古文、口语、方言、外来语汇于一炉的民族文化的文学语言的伟大文体家。鲁迅杂文侧重于思想文化的批判,其主要特色表现为冷峻、深沉、幽默、辛辣。他采取“编年”法将政论、时评、随感、随笔、杂记、书信、序跋、讲演、寓言、小品、学术论文等形式汇集成册的绚丽多姿的整合文体景观。

鲁迅杂文是鲁迅文体与鲁迅精神的统一。鲁迅的文体不仅是民族的、大众的、而且是现代的、世界的,是使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自由对话的富有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的独特文体。鲁迅杂文既有真情实感,又有灼见真知,既有独异的形象系统,又有严谨的逻辑思辩力量。他的杂文以逻辑论证为经,以形象描绘为纬,往往通过比喻与逻辑论证结合、归谬法与艺术想象想结合,心理分析与艺术想象结合诸种形式,将两种思维方式天然地融为一体,使其获得形象化、情感化说理的新质和功用。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正是体现在克服着逻辑思维不能不居首位而带来的种种限制和困难,尽可能多方面地运用了作为形象思维之主要成分的艺术想象,抒发和渗透着作者的审美情感,处处流动着感人的“形象的因素”,描绘出一幅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的讽刺画卷。鲁迅杂文中的类型形象,重在传神,而不在状貌;重在剖析社会心理,世态人情,而不在个性化描写。鲁迅杂文中更多的是融描写于叙述、议论、抒情之中,使叙事和议论形象化、情感化、这种感物连类,神与物游,思想不离开具体形象,议论结合切身感受的写法,是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征的。鲁迅杂文在深刻剖析和批判社会文化现象中时,表现出一种真挚、坦率、强烈的感情色彩。它的抒情情源于作者伟大的人格力量,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以及富于节奏感的和音乐美的语言形式。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使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和文苑里为奇特的奇花,也为世界文学史中少有的宝贵的奇花”。参考文献:

①鲁迅著《且介亭杂文·序言》一九三七年七月由上海三闲书屋初版。②鲁迅著《二心集·习惯与改革》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0年五月《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③鲁迅著《华盖集·咬文嚼字

(二)》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六月七日《京报副刊》。

④鲁迅著《准风月谈·后记》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夜,鲁迅记于上海。

⑤鲁迅著《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片说起》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日《新语林》半月刊第四期,署名孺牛。

⑥鲁迅著《伪自由书·前记》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二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第二篇:略论鲁迅杂文讽刺艺术

略论鲁迅杂文讽刺

鲁迅的杂文取材广阔,形式自由;短小精悍,语言精炼,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中讽刺是其杂文艺术的重要特征,经常与夸张、反语、幽默等结合起来,巧妙运用,使之表达深刻的道理和高度的思想内容。

鲁迅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隐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又说:“现在的所谓讽刺作品,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那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鲁迅的杂文以写实为基础,往往抓住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或集合并提炼某一集团论调的特点,或勾勒动物形象,或采集社会事件加以概括,进行讽刺。

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之一是夸张。“甚至于夸张,却确是‘讽刺的本领”它把日常生活中“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又是“常见的,平时谁都不以为奇的”人或事,“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艺术地写出某一群人的真实来,有意识地夸张被讽刺对象的某一方面,使其特点格外突出,以达到讽刺的目的。夸张绝不能离开真实,随意杜撰和夸大其辞。例如《偶成》针对国民党以“施行教育”为名,整顿茶馆,筹办刊物,向读者灌输所谓“正当舆论”而写。国民党的所谓“正当舆论”不得人心,失去群众。鲁迅由这件事联想到前清光绪初年,他的家乡绍兴有一个戏班,名叫“群玉班”,然而名不符实,戏做得非常坏,乡民把这种情况编了一首歌来讽刺:台上群玉班/台下都走散/连忙关届门/两边墙壁都扒塌/连忙扯得牢/只乘下一把馄饨担。群玉班的戏竟能让观众把两边的墙壁扒塌,最后只乘下一担馄饨,显然是夸张,这就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了人们对群玉班的憎恶,堂堂的群玉班竟连一个观众也留不住,以此来讽刺国民党粉饰自己,伪造舆论,却不过是枉费心机。

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之二是用反语。从表面上看是肯定和赞美,而实际上是否定和讽刺,这种手法往往用来表达憎恨和愤怒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效果。他说:“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这也是一种国光。”这里的“国光”实际上指“国耻”。“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国粹所在,妙不可言。”这里用桃花之艳,乳酪之美来形容国粹,显然都是反语。《纪念刘和珍君》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里的“文明人”、“伟大”、“伟绩”、“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都是反语。杀人者自鸣得意,以创建了“伟绩”、“武功”的胜利者而自居,不知道自己脸上都溅有中国人民的血污,真是厚颜无耻,可悲、可笑之极!再对三个女子由衷赞扬、崇高评价的同时,“对中外反动派,则是辛辣的嘲笑,有力的讽刺,表达出对他凶残而又卑怯的反动本质的极大轻蔑。”表达了“先生那样悲痛,那样愤激„„非有彻底巨大变革,中华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恨透了残酷反动的军阀统治”的感情思想。“你们的‘理论’确比毛泽东先生们高超得多,岂但很多,简直一个再天上,一个再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无奈这高超又深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然这高超仍不免要从天上掉下来,掸到地上最不平净的地方去。”毛泽东先生们的理论在“地下”却是中国人民极力拥护的,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求得独立、解放的只航明灯;而托派分子“天上”的理论却是卖国贼的理论,日本侵略者所欢迎,通过“天上”、“地下”、“高超”对托派进行讽刺,彻底揭穿了其“理论”的本质,活画出了一群“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仆”的丑恶面目。

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之三是比喻。他的杂文虽有政治的特点,单往往不是象政治那样全

面系统地进行论证,而是经常用比喻的方法,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态度,运用比喻进行讽刺,比抽象的说理更鲜明、更生动、更深刻。在鲁迅的杂文里,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媚态的猫”、“比主人更厉害的狗”、“虽然是狗,有很象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的叭儿狗,“耸身一摇,将水点撒得人们一身一脸”的落水狗,“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饿得精疲”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吸人血要先哼哼地一发通议论的蚊子”、“嗡嗡地闹大半天,停下来也不过舐一点油汗,又总喜欢一律扯上一点蝇头”的苍蝇,“脖子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知识阶级的徽章”的山羊等。用这些动物来比喻那些“坏种”、“屠杀者”、洋奴买办、正人郡子、帮闲文人、自由人、文坛魂魅、政治流氓、文化特务、社会渣子、小资产阶级等,比喻生动、恰当、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讽刺意味,加强了理论的说明能力。在《一点比喻》指出一伙买办资产阶层的人所谓的“指导”“青年”,不过是象走在羊群里的山羊一样,脖子上挂着一个代表知识阶级微章的小铃铎,力图将青年引向死路。还辛辣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上统社会的“风习”,好象豪猪一样,彼此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对人民则总是进攻的。

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之四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用对方的话来攻击对方,找出对方相矛盾的说法和行为来讽刺对方。如:《逃的辩护》中说道学生请愿时,“到得首都,顿首请愿,却不料‘为反动派所利用’,许多头部恰巧‘碰’在刺刀和枪柄上,有的竟‘自行失足落水’而死了”。鲁迅把反动派的造谣污篾之词拿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发挥了极为强烈的效果。再如,《学生和玉佛》摘引了《申报》的两则电讯:一则是北平玉佛南运,一则是不准北平学生逃难,为什麽呢?就是因为“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这就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派既要趁国难之机打发横财,还要保持骗人的面子。由于敌人的虚伪的尊严被撕破,假装的正经被揭穿,所以发挥了巨大得力量。还如“英国有许多先前的文章不流传,我想这是总会有的,但竟没有想到她们的消灭乃因为不写永久不变的人性。现在既然知道了这一层,却更不了解她们既已消灭,现在的教授何以看见,却居然都断定他们所写的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了”上海的教授们武断地认为历史上一些文学消灭了,是因为没有写“永久不变的人性”。鲁迅抓住了他们的信口开河,追问:“它们既已消灭,现在的教授何以看见”——“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一针见血,揭穿了其理论的荒唐可笑。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之五是讽刺往往和幽默连在一起。不过幽默指的是一种轻松的讽刺,也就是用诙谐有趣、含蓄有力的语言进行批评。如:《登错的文章》指出印给少年们看的刊物上往往有描写岳飞呀,文天祥呀的故事,“不过这两位,却可以励现任的文官武将,愧前任的降将逃官,我疑心那些故事是为办给大人老爷们看的刊物而写的文字,不知怎麽一来,却错登在少年读物上了,要不然,作者是决不至于如此低能的。”这段话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派言行不一的丑态,对他们出卖祖国、屈膝投降的罪行进行了猛烈的鞭笞,而写得却非常幽默。

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还表现在其语言上面。他的杂文篇幅往往比较短小,但分析问题透彻,容量很大。特别是在语言上尖锐泼辣、准确优美、含蓄有力,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特色。“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叭儿狗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狗主人的意旨或使嗾,叭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相骂声中失土地,相骂声中捐铜钱;失了土地捐过钱,喊声骂声也寂然。文的牙齿痛,武的上温泉,后来知道谁也不是岳飞或秦桧,声明解释前嫌,大家都是好东西,终于聚首一堂来吸雪茄烟 ”比喻生动,语言辛辣精炼,深刻有力。

纵观鲁迅的杂文,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有力的思想武器,它“是感应的神精,是攻守的手足”,“对于新的事物,则竭力加以排击”,“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语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鲁迅的杂文已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其讽刺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三篇: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特色。鲁迅先生认为杂文工作者的任务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和抗争”顺次翻开鲁迅14本杂文集,就可以看到一步都不停息的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例”五四“时期与复古派争论的《热风》: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坟》鲁迅先生“不克厥敌,战则不止”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从根本上有违雨中国文化和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恕道”、“中庸”传统,这的体现了鲁迅先生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和异质性

二,在“反常规”的“多疑”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他把自己的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这就是文学家的关照而且正如鲁迅先生自己说的“我的习性不太好,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因此他最为关注的并且要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所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必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鲁迅先生的杂文;《论“他妈的”》,就是从中国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国骂”的背后,看出了封建等级,门第制度所造成的扭曲而不免卑劣的反抗心理

三,杂文中思维的“个”与“类”鲁迅曾说过“我的坏处。。是砭固弊常取类”这就是说,鲁迅的思维的起点总是具体的,个别的人与事但是他以一种非凡的思想穿透力,快刀斩乱麻的迅速切入本质,做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整体概括,将这一个提升为这一类的标准,同时又保留着形象,具体的特征,成为个与类的统一,其中《论“费厄泼赖”应当缓刑而言》鲁迅先生就概括出了叭儿狗的形象。

四,鲁迅杂文的主观性,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鲁迅先生宣称;我的杂文“不过是,讲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的浅薄,怎样的偏激,有事便都用笔写了下来。。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

这就是说鲁迅先生杂文确实是由某一处在客观人事印发的,但他所关注和表现的,却是作者自己的主观反映。

五,自由创作的杂文语言。与思想的天马行空相适应,鲁迅杂文的语言也是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把抒情表一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鲁迅杂文反常规,不合语法制造了一种不和谐的拗体

张爱玲:以《金锁记》为例分析其小说的艺术特色

1,对灰色人生,凡俗饮食男女的非英雄人物的关注

2,喜欢参差对照

3,语言绝对可以称的上富丽堂皇

名词解释

1,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是由贺敬之丁毅执笔的一部现在民族的奠基之作,故事来源于晋察冀边区流传的一个关于“白毛仙姑”的传说,属于民间创作,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提炼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是民间文化,五四新文化与革命文化三者的融合全新

2,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泥土》《呼吸》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体。其主要代表诗人有绿原、鲁藜、方然、牛汉等诗人,他们一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诗体为主要旗帜,在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3,论语派:以林语堂为代表的一些作家。这些作家主要在《论语》《人世间》《宇宙风》投稿,以发表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

4,《围城》钱钟书的一部小说,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对只是分子群进行可以的描写,表现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无主,空虚和爱情发酵,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乱世中一代清醒文人的宿命感,揭示了乱世知识分子的命运,人类生存的困境和灵魂的孤独。

简答题

1,《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

受过受过新式教育,向往爱情和个性自由,备受压抑的个性在窒息的环境中生存最具雷雨性格的人,2,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谈话

延安文艺座会在1942年召开,会上,毛泽东以党的最高领导人身份做了发言,后题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试图解决这样一个课题,即无产阶级执政有条件推进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的历史阶段,应当如何领导文艺工作,怎样才能创造出适合本阶级要求的新型文艺,简言之就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怎样服务。

3,《寒夜》中曾树生的性格分析:

曾树生是小说中刻画的最有深度的人物,她的性格有复杂的多维性,她年轻貌美,有充沛的活力,思想开放,然而内心藏着孤独与苦闷。这苦闷与除了社会环境的压迫,和她的身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有关,她爱自己的丈夫想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妻子但是面对病入膏肓的丈夫内心便有控制不住的恐惧,她虽然想努力唤起对儿子小宣的亲近感但是很难控制内心的冷漠,生理和心理的压抑感使她在儿子面前表现出排他性和自恋性。,4,冯至《十四行诗》主要艺术特色

由27首诗组成的《十四行集》,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诗人关于人的生命这种体验与形而上的思考,与从歌德到存在主义的西方思潮的刮泥,是比较容易在注意到的——挤存在这影响,也有平行思考的相通。另一方面与传统思想的联系也是明显的,例如诗人关于自我与万物的沟通的体验的思考,就显然有“天人合一,无我一体”的思想因素诗人自己还说,这样的经验,就“像佛家弟子化身万物,尝遍众生的苦恼一般”

5,海派小说特点:第一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第二,过渡性的描写都市第三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长写长新的主题,第四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 6,《原野》里仇虎的形象

填空

1,艾青、漂泊的情愫,艾青式的忧郁,诗歌散文化,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原则:失事求似,戏剧的诗

3,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年沉思《寒夜》《憩园》

4,沈从文《边城》《长河》希腊小庙,湘西世界

5,张天翼,《华威先生》沙汀《淘金记》张恨水《金粉世家》

6,海派小说家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穆世英《上海狐步舞》施蛰存《将军底头》《春阳》

7,七月派小说家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

8,《王贵与李香香》是新诗歌谣化的代表

9,戏剧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夏衍的《芳草天涯》 10,还珠楼主李善基《蜀山剑侠传》

第四篇:鲁迅杂文思想艺术的特质

鲁迅杂文思想艺术的特质

一、强烈的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鲁迅的杂文集是一个不停息的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

二、反常规的杂文思维和犀利的杂文笔调。

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他最为关注并全力揭示的是人们的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必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

三、“社会相”与形象化

他的思路起点总是具体的个别的人与事。而又是将个别人、事置于时代、社会、历史的最大时空下,进行剖析与开掘,以一种非凡的思想穿透力。看到这一具体人、事所代表、暗示的一种普通性特征。

四、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鲁迅杂文的语言是自由无拘束、而且极富创造力的。一方面,他自由驱使中国汉语的多种句式;或口语与古文言句式;或排比、重复句式的交叉运用;或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错等。另一方面,他故意违反规范用语,打破语法规则,制造一种不和谐的“拗体”取得荒诞奇绝的美学效果。

第五篇:浅谈鲁迅杂文

浅谈鲁迅杂文

刘毅

杂文是从战斗里成长起来的,战斗是杂文的生命。

——题记

鲁迅特别重视杂文,正如他在美术上努力提倡木刻一样,对于杂文,他说:“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因此他把杂文比做匕首和投枪。一切战斗的艺术,对当时中国革命来说,是极其需要的。鲁迅首先服从于革命的需要,并从这点出发,教导着所有的年轻的文学工作者。

杂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杂文指文艺性短评,即杂感;广义性的杂文则包括各种文体。杂文古已有之,但是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则是由于鲁迅的倡导和实践。当时剧烈的社会斗争,作家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为人生”的文学使命感,杂文反应灵敏、灵活犀利的特点,是鲁迅倡导杂文的重要原因。

鲁迅杂文内容丰富广博:有对旧社会和复古派的批判,对封建性的反动政权及其反动政策的猛烈抨击;有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揭露、斗争;有对文化、文学战线上错误倾向的批评;有对社会病态心理和国民弱点的暴露针砭;还有歌颂新生力量和革命斗争的篇章。

从革命的需要出发,着眼于为现在而抗争的社会效果,这就使鲁迅的杂文具备了强烈的色彩,明确的目的性。艺术家的鲁迅和革命家的鲁迅是分不开的,正是他的高度的政治热情和深厚的思想活动,赋予了他的杂文以如此动人的感染力量,成为艺术上的杰作。

鲁迅的杂文,有一部分是抒情散文。在这些文章中,作者经常借形象以抒情,鲜明的形象与真切的情思合而为一,强烈地吸引着读者,激动着读者。如《夜颂》这样描写了黑夜和白天:“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复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这两幅形象,寄托着作者深刻的感触,他对比黑夜和白天,憎恶光天化日之下的“真的大黑暗”,憎恶一切人造的面具和衣裳。在一些纪念文章里,作者也经常运用这种手法来表达对于死者的感情,如《忆刘半农君》,写“五四”时期刘半农的战绩时,提到当时有些人批评他“浅”,但作者却赞美这“浅”:“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彻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最后又说:“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在这里,形象的描写,真挚的友情,严正的历史评判,取得了和谐的统一,给予读者以回味无穷的感受。

随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尖锐,鲁迅后期的杂文也有了发展。首先,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而已集》以隐讳曲折的笔法,揭露了国民党的清党

大屠杀。其次,鲁迅后期的杂文对旧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文学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批判,对革命文学发表了更为广泛的建议。《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对左翼文学提出了众多宝贵建设性的建议。鲁迅后期的杂文,由于娴熟的掌握了辩证法,所以更为深刻有力。

同时,鲁迅的杂文具有以下特点:

一、概括性强。读鲁迅杂文的时候,总觉得他的文章非常深刻、精辟,放得开,收得拢。这固然是思想内容的问题,但也和他的善于集中、勤于洗练有关。他的一篇杂感,往往抵得上人家万言长文,因为他总是抓住要害,从问题的本质上去立论。

二、形象化。鲁迅是不发空头议论的,凡有论述,又往往通过形象,使读者看得更具体,更完整。时或取喻,也无不确切而又有趣。自然,这应该首先归功于他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经验。

三、语言的丰富。鲁迅对中国语文的理解非常正确,语汇又极丰富,应用起来不但恰当,而且变化极多,即使偶用成语古典,也使人有新鲜的感觉

鲁迅的杂文,是时代的战斗纪录,是丰富的思想艺术宝库,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他为中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体裁形式,并影响和造就了一大批杂文作者。

下载浅议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迅杂文 文档

    《读鲁迅杂文有感》 读了鲁迅的很多书,且不说精彩与否,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先生的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立意深刻,言辞犀利,言语中充满了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对世人的警醒。 学......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

    文段摘录 鲁迅杂文

    后殖民时代的女性抗争——简评美国小说《我母亲的自传》遥远的中美洲加勒比海岸,先后被英、法两国占领、现为英联邦成员国的多米尼克岛国,热带雨林气候下潮湿的空气„„《我母......

    鲁迅杂文[大全5篇]

    《鲁迅杂文》读后感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顺口溜一言道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让师生闻“鲁”色变。其实鲁迅的作品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读懂的,每个......

    鲁迅杂文精选[5篇]

    读《鲁迅杂文精选》有感 世上有两种战士,一种扛枪,一种握笔。鲁迅就是后者,用有极强穿透力的笔墨,号召爱国份子,抨击判国汉奸。于是便自然而然的有了这样的一句话“鲁迅的笔如战......

    品鲁迅杂文

    品鲁迅杂文 从古至今,对于鲁迅杂文的否定与辱骂从未间断,对于此我深感遗憾,于我的心中鲁迅是一个伟岸的人,有着铮铮铁骨的为人。 鲁迅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

    鲁迅杂文读后感

    鲁迅杂文读后感 看完了鲁迅杂文集,心中有许多感悟,鲁迅的文字果然非比寻常,嬉笑辱骂皆成文字,某些论点上更有一针见血的犀利,一口气下来,读了十多篇,要不是中间打断,定要接着读下去......

    鲁迅研究-浅谈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共5篇)

    摘要:鲁迅作为中华民族‚民族魂‛的代表人物,其杂文如匕首、似投枪般的对黑暗的历史、传统、社会和人生进行着破解与嘲弄,他杂文中的讽刺性语言更是把这一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