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故事征文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当中,主要接受到三种教育,它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首先接受到的一种教育类型,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智慧、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父亲的我也是很重视孩子各个方面的培养。我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的教育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成功教育案例背后的教育方法。其次,我主动与同龄的孩子的家长交流,共同讨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吸取他人教育的优点,改正自身教育中的不足。最后,将理论和实践中好的教育方法应用于自己孩子的培养当中,一方面对与孩子身上的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另一方面对孩子正确的行为也要及时表扬,鼓励他坚持继续将优点下去,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介绍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首先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习惯。有一句名言是“习惯决定命运”,因此我培养正确的习惯对于孩子一生来说都是有促进作用。我认为由于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可塑性非常强,因此习惯要从小抓起,让孩子主动形成良好的习惯。一方面我抓孩子生活习惯,在一天的生活要从起床开始,自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逐渐尝试让他自己叠好被子。起初的他显得不耐烦,但是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和颜悦色地教导他说:“你们老师不是告诉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别的小朋友都主动做了,你也应该主动向他们学习”他一听这话,顿时来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马上手忙脚乱地叠起来。虽然第一次虽然他叠得极不美观,但我却大大的表扬了他一番,并且强调以后要继续努力。孩子听后觉得极有成就感,笑着对我说:“爸爸,以后家里的被子都不用你们叠了,我全包了。”听完,我欣慰地笑了,因为我知道,我用自己爱和鼓励成功的教育了我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的孩子不断向我请教生活方面的问题,通过他的努力,现如今他不仅自己会叠好整齐的被子,而且还学会收拾房间、打扫卫生和洗袜子。作为父亲的我,在这方面还真省了不少心。更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儿子有时看到我工作后很辛苦,竟主动帮我洗碗刷筷,这一点一滴的成长,我都看在眼里,并且在鼓励声中继续让孩子学习更多的良好的习惯。
其次是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有另一句名言“知识改变命运”,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学习知识是走向社会的重要前提。学习知识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如果一味逼着孩子学习知识是无法培养出一个有能力的人,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前,我们就给他订阅了婴儿画报,这些早期阅读刊物既能教孩子正确的语言,有利于他的语言发展,又能教孩子识字,慢慢的孩子自己就能看图说话了,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通过亲子阅读,能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得到维系和升华。画报中也有一些快乐的小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孩子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自从上学以后,我主动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之中,在学习过程中我和孩子共同讨论,对于孩子正确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错误的地方也会引导他改正。另外我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去很多博物馆、旅游景点体验游玩,每次去一个不同的地方,体验不同的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而且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所在。最后是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别人,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个法宝,也是人的一种美德。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子,在家里一家人宠着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不知怎么去尊重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日常生活中我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孩子,首先在态度上尊重别人,比如老师讲课,要注意认真听讲,他人发言他人谈话时,要注意倾听。让孩子知道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要学会认真听别人讲话,中途不打断别人。其次教育孩子要从生活细节上尊重别人,站着和别人交谈时,不要做一些小动作,要落落大方;与老师、长辈交谈时,勿跷二郎腿。别人办喜事,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办丧事,就不要兴高采烈。类似上述的这些要养成习惯,都需要从小训练。可能孩子小,有些事情他还了解不太深,那就要靠我们家长来经常提醒,引导。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它是一个长期的育人工程。因此,我们做家长应立足长远,高瞻远瞩,认清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必须从思想上解决好“家庭教育在孩子成人成才成功中起什么作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是干什么的?”“家长们应该怎么教育才科学有实效?”为使自己将来放心省心宽心,现在就得费心劳心用心,现在的付出是为了以后的收获,现在付出的越多,将来收获的也越多。家庭教育是爱的传递,爱的付出,它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恒心。
第二篇:家庭教育故事征文--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
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
每个小孩都会在其成长中,学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去做。而作为家长,除了给予孩子们必须的父爱母爱外,更多的却要学会如何正确引导好孩子,教育好孩子。
望子成龙,是任何一个父母希望想象中的。可是,对孩子从小到大的娇生惯养,平时对其违规行为的放纵,加上孩子自己身上的自以为是等。所谓,七岁定终生。子不教,父之过。这样的小孩人生成长轨道犹如种植在盆中的盆景,苗好但长不大,更成不了才。父母可怜,老师可惜。所以一个小孩的从小生活习惯,作休时间,学习态度,认知程度等,对其将来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庭中父母的监督,学校里老师的引导。许多父母在小孩出生后到进学校上学,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孩子中的战斗机,人中之龙,鸟中之凤。但,过去的爱迪生曾有蹲在鸡窝里孵小鸡的异举,今天,您的孩子有吗?如果没有,那么当天才,做伟大的科学家,就如北京紫禁城里的厕所,大概也就没您家孩子的粪了。要知道,矛盾,华罗庚,钱学森等天才科学家,都是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浇灌着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百分之一天才。我国古代神童伤仲永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一个人从神人雷者到凡人庸者的蜕变!
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尽自己的力量,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督促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所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自己的孩子花开有果,上课认真听讲,功课认真完成,课外认真辅导,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个人兴趣,多看书,多思考。
这是必须的!世间之理想,想了就得尝试着去做,不动不做,理想就是妄想。三百六十行,只要不断努力,行行都能出状元!
第三篇:家庭教育故事征文--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因为我自己是一个慷慨大方,热情善良,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委屈别人的人,因为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当年那样过物质贫乏的日子,基于这两点,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鼓励他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以期培养他热情善良慷慨大方的品格,不穷养儿子的想法决定我养儿的方式,家里的玩具与零食从来不缺。
儿子好客,来我家玩的孩子络绎不绝,小伙伴来了,儿子便会倾其所有,刚买回的旺仔牛奶,一人一瓶,不一会便没了,在大家的尽情玩弄中,玩具也常常缺胳膊少腿,甚至不翼而飞,面对如此状况,我常常哑巴吃黄连,但儿子很淡定,从来不会因为少了玩具或没了吃的而伤感,因为他总会不停地央求我再去补充,对于这种情况,我很困惑,我的初衷是希望儿子成长快乐,拥有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养成大方热情,心胸开阔的品质。
然而,面对儿子不珍惜玩具,不知柴米贵的态度,我真的束手无策,“玩具不给小朋友玩”,我说不出口,“爱惜玩具”,我可以说,但那么多小朋友,思想不一样,弄坏玩具或顺手牵羊的事,儿子管不了,而不把自己的牛奶分给小伙伴,我始终说不出口,因为只要我的朋友来,我也是倾其所有来款待,儿子早就耳濡目染了,于是在这方面,我一直都由儿子自己安排了。
接着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傻了,那次,儿子吵着要我买下他的小伙伴强强的新买的玩具枪,我不明白,儿子从不缺玩具枪,质量比这个也好,为什么会看上强强的枪呢?我有一百个理由劝阻他别买
这个玩具,可依然敌不过他的软磨硬泡,结果还是将强强的枪买下来了。我原以为强强是不喜欢玩枪,是儿子看上了他的枪,可我发现,强强来我家的次数更多了,每次都是来玩那支枪,看来事情不是我想的那样,经过与儿子的多次交流,才得知,是强强的母亲不满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下这支枪,并勒令他推掉。儿子同情强强,抓住自己妈妈的软肋,想出了这样的一个计策来帮助朋友。叫我说什么好,儿子是善良的,重朋友情义是好事,但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事情,肯定不妥。事后,我对他进行了教育,肯定了他善良的的一面,也否定了他处事的方式。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我家离学校近,经常有同学成群结队地出入我家,我给儿子准备的水果,副食品常常被他们“抢劫一空”,对这些离家的孩子,我多了一份理解和怜爱,对他们这种行为,我没有表示过什么态度,儿子也乐在其中。
儿子上高中了,住在学校,我为他准备的日常用品齐备充足,然而令我吃惊的是,洗衣液,沐浴露,卫生纸等,总是很快就用完了,我们去探望他时,总是看到有同学向他借饭卡,热水卡,零食也是供不应求。我有点招架不住了,我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怎么能供给那么多孩子的需求呢?接下来发生的事真的让我哭笑不得,我儿子正在吃饭,一个同学跑过来,抢走儿子的碗筷,猛地吃起儿子的饭来,我和儿子面面相觑,却相对无言。我傻了,儿子的好脾气,儿子的无私,儿子的善良引来的竟是这样的同伴。我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解决问题,只好每次送饭时,煮一锅饭,多做几个菜,请寝室同学一起就餐。
十五年的家庭教育,我培养的儿子积极乐观,热情善良,但“老好人”的处事态度,会不会让他缺乏男孩子应有的霸气?太轻视物质,会不会让他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太善良会不会让他是非不分,辨别能力低下?“没有穷养儿子”是不是我的错?培养儿子无私的方式是不是有点过了?
第四篇:家庭教育征文
文章标题:家庭教育征文-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八年前当儿子第一声啼哭响起,向这个世界报道的一刹那,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憧憬。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生命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孩子更新了我们的生活。同众多父母一样,我也有望子成龙之心,同时,我也深知孩子“成龙”与否,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就懂得自己要承担的教育责任,对孩子悉心照顾和培养,学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在教子方面我注重培养“习惯、健康、做人、自信”这八个字。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良好的性格却取决于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将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孩子刚刚有自我意识起,我就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言谈举止、行动坐卧加以规范。尽可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前穿脱衣服、洗脸洗脚、整理房间玩具、叠被子、洗袜子、手绢都能做。我总是有意识教育孩子“劳动是人的生活需要”,会劳动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本领,在生活中要处处多学习、多参与。家务活进行分配,让孩子承担自己的一份,洗碗、拿碗筷、盛饭、扫地、给客人倒茶端水等,人家都说这孩子懂事能干。在学习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孩子当天的事当天完,有时间观念,认真完成作业,多督促多检查。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成绩不理想,作为父母自然很着急。为了孩子学习,自己也的确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明确学习重要性,鼓励他主动学习。
二、培养健体意识,使孩子健康成长
学习好固然重要,但健康的体魄对一个人的一生也不可获缺,所以在起名字的时候,特意起了一个“健”字,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住风雨的,所以每天和孩子一起锻炼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有时间一定带孩子多亲近自然,和孩子一起玩耍嬉戏,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三、培养是非能力,使孩子学会做人
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的高低,标志着孩子思想认识水平,而孩子的思想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因此,只有不断地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使孩子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孩子难免犯错,关键是孩子做错事后怎样对待。在孩子犯错后,自己会耐心地帮助他分析错在何处,帮助他知道怎样做才更对、更好。我认为,孩子犯错是一次教育良机,也是一次提高认识的机会,要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改正错误。我总是用“妈妈相信你以后会做好,一定会做得更好”来激励孩子,对孩子我会尽量做到宽容、关心、理解、鼓励。孩子上学后,比以前接触的人和事也多了,孩子会有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这时我总是耐心地倾听,做孩子最好的听众,从中体察孩子的思想。每当孩子讲完后,自己总不忘问一句:“要是换了你,你会怎样做?”孩子会认真思考,讲出自己的想法。自己在适时点拨,日积月累,孩子的辩明是非的能力在日渐提高,并落实到行动之中,逐渐去学会做人做事。
四、培养自信心理,使孩子立志成才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坚实阶梯。孩子拥有自信,才能经受挫折,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在做法上是:
1、相信孩子能做得好,多给孩子鼓励。“你一定行!”“你能干好!”“你一定能干的更好!”这既是对孩子的激励,又是培养孩子自信的良方。
2、承认差异,孩子的长处与短处共在,优点与缺点并存。不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别人孩子的长处,那样只能事得其反,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我认为,只要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应该肯定,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战胜困难中培养自信,让孩子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总之,如何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我认为,作为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父母,更应该是良师,是益友,是孩子人生的榜样!为人父母并不容易,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付出努力,不断学习,我愿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格言:天生我儿必有用。
---------------
如今的孩子啊,说起来也真可怜,不象我们小时候,放学后有学习小组,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可他们啊是“两点一线”,出了校门进家门,在校外几乎只有跟爸爸妈妈接触了。这种空间和时间的无形限制,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沉默寡言,不愿与别人沟通。为了能使我的孩子养成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我加强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去了解孩子,帮助、指导孩子,使他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刚上学时,我就经常牵着孩子的小手,徜徉在绿荫的小道上,“随便”聊着他感兴趣的话题,我发现在这种环境的条件下,特别容易进行心理沟通。记得一个夏天的双休日,我带孩子去海边钓鱼,自己只
顾钓鱼,忘了酷暑下的孩子。孩子呢,由于玩得开心,也没有顾及太阳的肆虐,结果孩子被晒伤了皮肤。晚上,当孩子照着镜子看到自己墨黑的面容,忍受着皮肤钻心的疼痛时,孩子含着眼泪,狠狠地盯着我说:“你真坏,我恨你!”我知道,此时的孩子又难过又气愤,以为自己的皮肤就永远这样黑了。我努力向他解释,告诉他这层皮蜕了还会长出新皮,而且皮肤会更白。晚
饭后,见他心情平静了,我便和他出去散步谈心。他问我听了那句“我恨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坦诚地告诉他,当时自己又悲又喜,悲的是没有照看好他,晒伤了皮肤,喜的是一个平时看到小虫虫被踩到都会哭的人,能勇敢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表现了那种敢爱敢恨,不委屈、不怯懦的个性。
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我也逐渐发现孩子遇到难题不愿意深思,记得有天傍晚,孩子咬着笔苦思冥想,却迟迟不下笔,一会儿就收拾东西说:“我作业做完了。”我估计他是遇到难题,懒得动脑子了。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和他晚饭后一起去散步,在交谈中,我避开他学习上的话题,讲了一些我童年时有趣的故事,讲了悬梁刺股的故事,讲陈景润爷爷为了完成一个课题而用了几麻袋的草稿纸的故事。他听得入了迷,回到家,他默默的拿出作业本,在灯下重新思索起来,我没有打扰他,不一会儿,他高兴地跑过来说:“爸爸,我终于把难题给攻下了。”我望着他兴奋的脸,欣慰地笑了。
孩子从小对画画很有兴趣。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墙壁、床单经常成为他自娱自乐的地方,但他又很懂事,怕去学画画要费钱,终于在一次散步中,他断断续续地说:“爸爸,我想去学画画。”我说:“可以啊,不过画画很苦的。”他说:“我能坚持。”确实,孩子自从报名参加绘画学习后,他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了,业余时间也丰富起来。每天一有空总不厌其烦的对着纸画啊画,每当我看到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人与物在他的笔下诞生,也看到抽屉里那一本本美术获奖证书时,我深切地体会到,那里都有孩子辛勤地付出,也有爸爸妈妈关爱的痕迹。
在无数次的散步谈心中,自然地解决了孩子生活和学习中许多的疑惑与难题;也在无数次的谈心中,孩子与我的心贴得更近了,也逐渐变得开朗与自信了,对学习的态度也更加积极了。如今我的孩子已上五年级了,这种沟通仍然继续着……
《家庭教育征文-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家庭教育征文-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五篇:家庭教育征文
我的孩子我教育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接触的最基本的交际环境。所以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父母的行为处事,做人之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注重细节的过程。不需要那些抽象的深奥的道理,也不需要那些条条框框的条例。只要让孩子在生活,在玩耍,在学习,在与人接触中。有我们父母正确的引导,有父母做为榜样。在事情中教会孩子道理。
不要轻易让孩子养成一个坏习惯,那样你会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2倍,3倍于养成习惯的时间;也不要因为一时眼前的短暂利益妥协,随便就给孩子引入新的不良习惯。
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人有在教育他们的”。孩子犯了错误,如果直接采取批评、处罚,攻击否定的方法,不但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还会因逆反心理使错误更加严重。意示到这一点后,我开始主动找他谈心,慢慢了解他的想法。一次发现他回家作业完成的很好,我马上抓住机会,和他谈心,“今天你能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可真高兴呀,我拉着他的手说:“宝贝,以后继续努力,妈妈看好你”。当时,我从他脸上看到了开心的笑容。在我与他老师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的对写作很有兴趣,我想机会又来了,于是我带他去参加写作兴趣班,去参加象棋比赛。想通过他的兴趣让他找到自己的优秀面。结果在比赛中,他竟获得了一等奖,一起比赛的同学们向他投去佩服的眼光,他自己的脸上写满了喜悦。之后我又找他谈话:“你看,你作文写得好,这是你的长处,是别人不如你的地方,所以每个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相信自己,要对自己充满自信。
有时讲话也是一门学问。父母不能一直用命令的口吻说话。也不要拿消极的语言来对待孩子。比如现在的父母喜欢经常拿比孩子“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谁谁,多优秀,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父母要时不时的鼓励一下孩子,夸赞一下孩子。可能对于一
件事情孩子并没有多大优势在,由于你的鼓励,掉起了他的积极性,促使更努力的去完成。孩子一切要由孩子来决定,要给他一点儿自由。你只是需要提供你的意见,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要觉得是在为自己努力,是在履行自己的决定。而不是在为父母学习,为父母努力。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所以跟和孩子的相处不是放在一个公平的层面。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孩子要向面对大人一样。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尊,就算真的做错了事也应该给他申辩的权利。长辈切不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把孩子的申辩视作强词夺理,或认为是对长辈得不敬,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训斥一通,以为这样就达到了对他得教育目的。其实,不允许小朋友申辩,往往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也会导致孩子形成以后是对是错都不解释的意识。适时的,做做孩子的聆听着。
在我们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大家要有这个认识,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还有家庭了。所以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也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生活即是教育,家庭亦是教育,把教育融于生活,融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