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5-13 21:2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浅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提上了日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建议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之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是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保证,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1.1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随着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又一次引起来人们的认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具有这样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它要求人们在满足较好的生活愿望的同时,处理好代际之间的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发展需要而损害下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对资源的利用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规律地利用。

1.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处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一味地追求利益,大肆破坏环境,滥垦滥砍,毁林开荒,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势必断绝发展的后路。良好的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条件,而可持续发展更好推进环保工作的进行,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总之,环境保护需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环保工作进行。环境问题的表现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世界环境质量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2.1全球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工业废气的大量被排放,使全球气温升高。近50年来,全球始终在变暖。预计到2025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到下世纪中叶将上升2摄氏度左右。海平面到下世纪中叶将上升1米以上,大片的陆地化为海床。气候变暖导致干旱、洪水、暴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热带、亚热带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生态失衡严重。

2.2土壤遭到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

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 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2.3日益恶化的化学污染、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那些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污染物、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最后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

2.4淡水资源污染严重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000亿立方米,使5.5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14%以上。而在中国,更是基本面临有河皆污,有水皆脏,水环境遭到严重恶化。

2.5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环境问题,例如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以及海洋污染等。所以可以看出,当前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的建议 3.1健全法律体系,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与支持

对于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烟尘、污水和垃圾等时,除了鼓励相关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对高耗能企业鼓励安装节能设施,还需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破坏环境的“代价”,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用法律保护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真正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此外,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显得尤为重要。

3.2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3.22日是世界地球日,人们正尝试着各种方法让环保赢得大家的重视,当然孩子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培养其良好的环保修养对于祖国长远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自然中索取的同时,要对自然不断地投资,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为下一代人的生存发展留出后路。同时让“谁污染谁治理”的观念深入人心。

3.3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3.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3.5加强国际合作

环境问题不是单一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必须加强国际的团结与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早日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为人类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只要人人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就将成为现实,人们的生存环境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4]谢志强.企业污染控制与绿色经营实务全书(第4卷)[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5]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6]刘思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创新[M].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7]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闫廷娟.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这次我选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通识课,在这个通识课上,我了解到了中国目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介绍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结合中国的实践得出关于我国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对策。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发展社会经济发面取得了辉煌的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关键词: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温室气体 白色污染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1)环境污染的概念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广义而论,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生态系统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从狭义上讲,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调。这里的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随着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又一次引起来人们的认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二、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密度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不同,面对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不同。中国巨大的人口构成,特有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正在迅速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这一切都对环境和资源构成了超乎异常的压力,使中国面对着超乎异常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势是: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并存,历史环境欠债与新增环境问题并存。具体表现为:土地资源严重破坏、森林资源面临枯竭、水资源出现危机、矿产资源大量流失、大气污染严重、水体污染面广、废弃物污染成灾、噪声污染超标等。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 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

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环境污染会导致森林面积的锐减,具体表现在酸雨的腐蚀,、有害气体的排放上,随着大气进入空气中,继而以自然雨水的形式进入土壤,影响原有的植物生长。

另外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工厂生产和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同时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三、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意识到环境问题之后,我国及时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所蕴涵的思想、内容是非常广泛和深刻的。由于人们知识和社会背景不同,对其理解和认识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别,因此,在国内外对其有着为数众多的定义,但规纳起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发展观的历史反思的结果,是人类面对未来挑战的积极反映。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集生态、环境、经济和政治为一体的综合性概念。

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国家与国家是平等的,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为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但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

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战略,重发展的速度和数量,轻发展的效益和质量;重外延扩大再生产,轻内涵扩大再生产;对自然资源重开发轻保护等。这种发展战略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闲素。

四、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1)强化政策导向与宏观调控

我国从自身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建立了与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承受能力能允许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和制度体系。强化政策导向与宏观调控,增加并保持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是实现经济、能源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继续和更有效地贯彻落实我国80年代初制定的能源战略方针,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强化其响应能力。已经逐步认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上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轨道,建立了与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承受能力能允许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和制度体系。如: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把环保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政策;“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等一整套深化环境管理制度。这些政策制度在我国80年代的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未来20年中,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应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强化这些政策对于保护和治理环境的导向作用经济、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政策,是经济政策、能源政策、环境政策、技术政策在相同目标下,将其综合优化的产物。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管理部门、能源管理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均应加强其宏观调控能力与作用,使经济、能源下环境协调发展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最付款效益。(2)依靠技术进步,深化环境治理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速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环境保护来讲也是如此,离开科技进步不仅难以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就是做到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也是很困难的,只有以先进的防治技术为基础,通过实施严格的法律监督才能实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目标。我国目关推行的污染控制技术过于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落后于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以火力发电厂为例,日本目前所有燃用矿物燃料的发电厂均为大型发电机组,但我们武汉地区除武钢自备电厂近期安装了排烟脱硫装置外,火电厂SO2排放仍处于失控状态。

(3)增强国民的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的环保新概念 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和社会风尚。与法制宣传部门紧密结合,将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社会的宣传教育体系,作为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普法考试考核。二是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培训制度。

在新形势下的今天,全民大力提倡的特殊时期,环境保护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她需要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真真切切的以实际行动参与进来,为挽救我们的家园付出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4)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行动准则和战略目标。只有全人类齐心努力,不仅为自己,也为了后代们能在好的环境里生存,自觉保护环境,坚持下去,才会是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夏光《环境污染与经济机制》 [2]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 [3]刘学敏《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4]刘燕华《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5]李周《21世纪的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环境保护论文——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论文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本文将对可持续发展的产生,提出。内涵等做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法 1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观的新思维

二十世纪50-70年代是世界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期,世界各种矛盾错综複杂、相互交织、变幻莫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战争与和平、贫困与富裕、控制与反控制、发展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等矛盾犬牙交错,纵贯于这一时期,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问题已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

1.1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可持续发展源于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在研究深度与广度上的继续与深化。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久,一些国家的学者与教授就开始研究发展问题,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各种观点、各种流派纷纷登台。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多数人认为: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发展理论研究、探讨、总结和寻求在通往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如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途径、发展方法、发展的优先领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繫等。 从广义上讲,发展问题是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只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内容上的阶段性的差异和发展模式上的不同选择而已。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主要是回答工业化实现以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新变化和向后工业化社会、资讯社会发展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务之急仍是如何实现工业化和全面现代化的问题。从狭义上讲,发展问题又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问题,它更主要的是针对发展中的国家和社会如何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其研究的物件和范围包括经济、科技、政治、社会、文化和教育诸多方面。1.2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二十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针对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南北问题、裁军与安全、环境与发展,成立了由当时的西德总理勃兰特、瑞典首相帕尔梅和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首的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分别发表了“我们共同的危机”、“我们共同的安全”、“我们共同的未来”三个着名的纲领性文件。为了缩小差距,克服安全和实现未来,这三个文件都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世界各国必须组织实施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样结论,他们一再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末,更是二十一世纪,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战略,是整个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传统发展的思想将人类的历史文明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与此同时,它也将人类逐渐地引进了与自然界全面对抗和尖锐对立的冰雪时代。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历史斗争的时候虽然已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种锐减、海洋与淡水资源的污染、有毒化学品的转移与危害等等。人类已经被自己逼进了一个必须作出抉择的重要关头:或者坚持传统发展思想,继续实施现行的政策,保持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在世界各地增加贫困、饥饿、疾病和文盲,继续使我们赖以维持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恶化,最后自我毁灭,自我消亡。或者与传统发展思想决裂,依据新的发展观重新调整各项有关政策,探讨幷建立资源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科学合理的比例,努力建设一个更为安全与繁荣的良性回圈的美好未来。

《我们的共同未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报告认为,人类社会在以往获得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严重地限制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选择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以保证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1.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这两种片面观点加以辩证扬弃的结果。它一方面借鉴了乐观派的观点,肯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又吸收了悲观派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充分注意到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突破增长的相对极限开闢了可能的前景。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在时间上,它体现了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的统一;在空间上,它体现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在文化上,它体现了理性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这种新的发展观认为,“发展” 是一个广义的总体概念,它不等于“经济增长”。从而突破了将经济和技术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全部的传统观念,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人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

2可持续发展观——主客体关系的重构

在哲学意义上,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新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为我们重构主客体关系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人的认识活动始终是以自然为物件的,主客二分法源远流长。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拓展了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讲,主客体关系的重构,既是可持续发展赖以实现的前提,又是可持续发展趋同的目标.由此,无论是世界新经济秩序的建立还是南北对话的实现,环境、资源、生态问题的解决都成为核心与焦点。可持续发展观正是从建立主体的平等的横向联繫以及主客体反馈机制两个方面来拓展发展的空间维度。其公平发展观是对主客体关系的一种新认识,它不仅要求公平的对待所有主体,而且要求在主体间公平的分配环境资源,同时还要求从整体相关性的角度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从而极大的拓展了主客体关系的空间维度。3可持续发展观——生态人类中心主义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对立关系的新思维,是对人类自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也是在新的理论观、价值观和自然观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它主张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在将人类的共同的、长远的和整体的利益置于首要地位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将人类利益作为人类处理同外部生态环境关系的根本的价值尺度。它认为,人类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实现自身的利益和发展。为了区别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我将这种新的形态称之为“生态人类中心主义”.3.1.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是健康发展的基础。首先,可持续发展幷不否定包括经济增长在再次,发展也不能只局限于国家和政府的决策,只靠政府以强制性命令执行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而必需依靠公民的广泛参与,当人们都积极地关注和投入到经济增长对自身带来的各种福利时,经济才会实现真正的增长,否则缺乏支撑力.实际上,可持续发展观下,发展的基本主题是为人类的“可持续”奠定良好的基础,既为人类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生存和自然环境,又为人类创造一个公平的、人人都有权要求自身发展的社会秩序。

3.2人类需要满足的根本目标

《我们的共同未来》也认为: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20].同时,人类社会的整体性表明现在和未来不可分割,后代人当然应享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后代人发展权的正当性,要求当代人必须为后代人提供至少和自己从前辈人继承来的一样多甚至是更多的资源。如果当代人给后代人的财富少于他们从前辈人所继承的,意味着后代人的生存条件恶化。所以当代人还必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高度重视保存环境资源,不能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3.3人类的自身发展的根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观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则,即公平性原则——强调本代人之间的公平和代际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虽然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同,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临共同挑战,人类只有形成共识、采取共同的行动,才能实现共同的未来。这些原则无一不以人的发展为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美]丹尼斯·米都斯等着:《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李宝恒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2] 殷庆威 钟新海:《解析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新思维》,《东方论坛》2001年第2期[3] 参见刘思华 《发展绿色经济 推进三重转变》,《理论月刊》2000年第1、2期合刊。[3] 胡 军 蔡学英 《“经济人”与“生态人”的统一》,《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五期。[4] 张军,刘长余.山东省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水利规划与设计,2007。[5] 霍克海姆:《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13页。[14] 参见《交流》1999年第3期,美国M·安奈诺夫文。

[6] 潘培新等编《信息社会论和新技术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第四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三大问题

1、环境

2、南沙厂环境方针

3、环境管理

一、什么是环境?世界环境日?中国是怎么时候开始举办纪念世界环境日的活动? 环境:是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环境分为三大类:

1、自然环境:没有加工改造即天然存在的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地质和生物。

2、人工环境:经过人加工改造。像我们现在周围环境都属于人工环境。

3、社会环境: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

化传统、社会治安等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存在的所有外

部条件的总体。

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中国从1985年6月5日开始举办纪念世界环境

日的活动,以“青年人口,环境”为主题。自此之后,每年的6月5日全国各地都要举办纪念活动。1993年北京被选为举办庆祝活动的城市,其主题是“打破贫穷与环境的怪圈”。

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它包

括:

1、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等物质因素。

2、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非物质因素。

3、自然因素。

4、社会因素。

 重要环境因素:是指有或能够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

 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洗动对环境的影响。

图一:气候变暖,难降解的有机物。全球变暖是自然现象,由于人们在生活中焚烧化石矿物产生二氧化碳进入了大气层,之后,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

图二:臭氧层破坏:图三:海水污染、图四:空气污染,排放黑烟或白烟,漂浮的烟雾很重,低空飘散,对当地居民单位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造成环境污染。图五:固体废物污染,垃圾没有分类处理。

图六:酸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燃烧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汽车排放废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及西藏藏族自治区共三省一市一区

 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湖泊酸化以后不仅使生长在湖中和湖边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胁着湖内鱼、虾和贝类的生存,最终可以使湖泊变成“死湖”。酸雨还直接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

二、南沙厂环境方针省略

三、环境管理程序省略

 南沙厂的环境因素

1、废气

-----有机气体、粉尘

-----几乎所有的有机气体都是极易燃烧的。

2、废水

-----生产性用水、清洗设备用水、生活用水、受污染的雨水

3、废物

-----有害垃圾、一般工业垃圾、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

4、噪音

-----设备噪音、气动阀门。

 废气管理

1、空气过滤系统

2、粉尘收集系统

粉尘收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原理):风机产生负压把周围的烟尘、有害气体等吸收,进入空气净化系统,进行净化再经过气液分离,液体和气体分离后,液体流进接水盘,气体经过过滤后排放到大气中。

为什么还装一个二氧化碳(CO2)系统?目的是为了避免吸入温度较高的气体、烟尘产生着火现象。当检测到某处温度超过70Ç时,防火阀自动打开,引进CO2.空气过滤系统(原理):(见资料省略)

 水管理

废水处理目的: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资源。

1、废水管理:主要来源是生产性用水、清洗设备用水。

2、饮用水管理:生活用水

3、雨水管理:收集初始的12分钟的雨水量,每周巡视下水道,禁止向雨水沟倒废油、添

加剂、化学品。

4、废水管理:污水处理站原理:所有废水流入调节池进行混合调节,添加氧气,通过沉淀

池后,杂质沉淀,并制成混泥饼与水分离开,最后过滤,通过澄清池排放。

5、南沙厂废水处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生物法)

 废物管理

南沙厂垃圾分类

1、生活垃圾

-----控制室一般垃圾、办公室垃圾、饭堂垃圾

2、工业垃圾

-----废旧PPE、一般Houseking垃圾、废清洁工具

3、可回收垃圾

-----废纸品、废金属、废卡板、废粒子、废料条。

4、有害垃圾

-----废机油、真空废液、废电池、废电子产品。

 废物管理政策:废物管理、废物收集、废物贮存、废物运输、废物处理。具体内容省略! SFS1固体废物产生源及控制省略

 讨论题

1、怎么样才能减少废物产生?

1、减量

2、重复利用

3、回收

4、再生

2、五种废弃物并归类?

5、医疗垃圾

 噪声管理

 南沙厂噪声排放标准

白天:<65d B

夜晚:<55d B

噪声污染与人体健康

全国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67.3~77.8分贝之间,全国平均值为71分贝(长度加权)。在监测的49个城市道路中,声级超过70分贝的占监测总长度的54.9%。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第一,损伤听力。长期在强噪声中工作,听力就会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第二,干扰睡眠。当人的睡眠受到噪声的干扰时,就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第三,诱发多种疾病。噪声会使人处在紧张状态,致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胃肠溃疡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疾病。第四,影响心理健康。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并且容易引发工伤和交通事故。

第五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护与期待

摘要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因为经济的发展,各种污染等有害环境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大部分人都没有意思到这个问题,仍然随意丢弃垃圾,乱砍滥伐,排放污物等。因为人类的无知,使得我们这个美丽家园从此不再美丽,使得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一望无际,见不着边的空地。如何能使得这个问题得以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的到有效的保护。关键字:环境保护;污染;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法

一、环境

1.我国的资源

1.1 什么是资源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1.2我国境内的资源分类

(一)按性质分类

①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如果耕作得当,可以使地力常新,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农产品。再生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雨水、风和水能、潮汐能等;一类是生物资源。

非再生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储量、体积可以测算出来,其质量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百分比来反映,如矿产资源。

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分是相对的,如石油、煤炭是非再生资源,但它们却是古生物(古代动、植物)遗赅在地层中物理、化学的长期作用变化的结果,这又说明二者之间可以转化,是物质不灭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表现。

按资源的恢复更新的能力,还可分为不可恢复的资源(如各种矿石、石油等),可恢复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如土壤、陆地和海洋中的自然植物和有益动物以及水能和太阳辐射能)。

从资源利用的可控性程度,可划分为专有资源和共享资源。

专有资源:如国家控制、管辖内的资源。

共享资源:如公海、太空、信息资源等。

②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技术资源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大作用。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直接的生产力,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手段。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同时代生产力的标尺是不同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由科学技术来决定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按用途分

①农业资源

②工业资源

③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

(三)按资源状况

①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

②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备还不能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③废物资源:即传统被认为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2.3 我国的资源状况

①自然环境脆弱。

中国自然环境先天脆弱,历史上长期开采,再加上现代规模巨大、作用强烈的人类活动,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本底不高,极易遭受破坏i4J。因此,在中国实行有节制地自然资源开发并尽快建立资源循环系统就更加紧迫。

②自然资源种类丰富,人均占有量低。

按人均计算,中国人均矿产资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 /2:此外,矿产资源中贫矿多,高品位矿少。据统计,我国铁、锰、铜、磷贫矿所占比例分别为全国总储量的97 0r6 , 94 06 , 65 % , 93,这是矿种探明储量的平均品位,有的远不及国外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矿产资源中伴生复杂矿多,单一矿少汉,这就使矿物加工、金属分离和提取费用增高。

大部分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以有色金属为例,中国的稀土、钨、锡、铂、锑为优势资源,但由于多年开采,有些已经出现资源危机。

而用量大的铝、铜矿,中国的自然条件不好。中国的铝土矿以一水型铝土矿为主,占总储量的97.9,这种矿石加工难度大,耗能高。中国铜矿储量严重不足,贫矿多,混合矿多,外部条件差。因此,大量矿物的开发与自然资源的缺乏存在明显的矛盾。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概括出的特点:总量大、人均少、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表现:①资源危机、水危机 ②因使用不当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2.我国的环境现状

2.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思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2 环境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也变严重了。出门到处看看我们会发现,原本看似美丽的城市,其实污染已经快要覆盖整座城市了。例如:前两天和同学一起去海边了,可以看到海滩上、海水里随处可见人们吃喝完,用完之后的果皮纸屑,这些垃圾看似渺小,可是积累起来就会发现它的巨大,以及它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是多么的严重,其后果有时甚至难以预估。

记得小学有一次秋游时,学校组织去一个地方叫“快乐农庄”,刚进门就看到了两个巨大的用易拉罐所做成的恐龙和老鼠,听工作人员说是因为以前游客总是随地乱扔垃圾,因此他们相处了这样的办法,用易拉罐做了两个模型,起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要爱护、保护环境,有效利用它,很多我们所认为的垃圾其实是可以利用的。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对待大自然,废物也是可以利用的。

但是,大部分人们都不愿意去动脑经思考这类的问题,不管是可利用的,还是不可利用的,对他们来说,那都是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出去游玩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周围的很多地方都有随处乱丢的垃圾,总是不愿意将它带到垃圾桶里,也许垃圾桶就在不远处,可就是不愿意。殊不知,少一份垃圾,我们的地球就多一份美丽。

2.3环境污染

①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②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③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毛病。我们若仍然漠视专家的警告,将来一定会落到无半寸净土可住的地步。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会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赃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人一直以为地球上的海、陆、空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公里到海底11公里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话虽这么说,但是,真正意识到我国资源有限、地球需要我们的保护、我们生活的周围的地方的优美的环境需要我们的保护。尽管如此,防御这些问题,使之不再继续恶化下去是必要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有毅力、有信心,总有一天保护地球的意识会深入到大家的内心里去。

优美舒适的环境,能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而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我认为,如果想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三、其他建议

在我看来,除了可持续发展之外,应该再实行一些其他的保护环境的措施,落实环保行动等。例如:

第一,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对于改造自然理应慎之又慎,又要大刀阔斧,勇于实践和改良,才能控制自然,使自身利益与自然协调发展,决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第二,要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而我认为如果想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应该要:

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要以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更要注意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我们要做到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尽量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我们必须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分类回收 循环再用

我们要做到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5)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

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6)讲究卫生 保护环境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总结

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地球的环境中,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我们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基本。没有了它,我们也就不能继续生存下去了。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以及社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性问题。因此,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两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

正得到有效的保护。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可持续发展引论》 叶文虎

[2]《可持续发展论》张坤民

[3]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724.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8480.htm

下载浅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1501 杨继厅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

    浅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院2010级导游专业学年论文 浅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进步,对旅游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业首先出现在发......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历来是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建设重点。然而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利现象,导致了人类生......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市化过程中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以天津市为例 ———《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论文 作者姓名:蒋翔学号:080534113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1.环境科学的定义: 以人类为研究主体,因此,在环境科学中,同学行缩成的环境是指人这一特定主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不知不觉,就上完了这为期十周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门课。对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于我或者我们每一个人对环境,对地球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复习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保护:指公民、团体、国家及国际社会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措施,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篇范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之下,世界经济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刻复杂的转型时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