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素材之二战中的麦克阿瑟
二战中的麦克阿瑟
1941年6月美国政府任命远在菲律宾,业已退休的麦克阿瑟为远东陆空司令,军衔中将。这一任命的背景是: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加紧扩大其在太平洋的势力,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华盛顿政府的任命,唤起了这位将军的责任感。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再披戎装,走向战场。
将军之路
1880年1月26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其父亚瑟·麦克阿瑟是位职业军人,曾任旅长、菲律宾军事总督、美驻日使馆武官,回国后擢升为中将。他本应担任陆军参谋长,但因得罪总统而被委任普通军事职务。老麦克阿瑟认为,这是剥夺了中将的“传统权力”和“尊严”,他为此忿忿不平,不久便辞职还乡。
出生于军人之家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从小深受其父影响,他像父亲一样,性格直率,热爱军人生活。在父亲影响下,童年的麦克阿瑟学会了骑马、射击,有时还模仿父亲检阅部队的姿势。
他的母亲叫玛丽·品克妮·哈代。这是个有教养的坚强女人,她视军人的事业是一项极崇高的事业,因此希望儿子将来能成为一个“伟大军人”。她常教导儿子:“不要计较个人牺牲,去做正当的事,凡事以国家为先。”她告诫儿子有两件事不可以做——撒谎和搬弄是非。母亲的教诲深深地印在麦克阿瑟的心里,直到晚年他还常常回忆和品味。
麦克阿瑟天资聪慧,中学时代得过网球冠军,又是棒球好手。他的学习更是出色,1897年中学毕业时,他以总平均分数97.3的成绩获得学校的金质奖章。麦克阿瑟的理想是进入西点军校,将来做一个“伟大军人”,但由于他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因此,麦克阿瑟未被西点录取,尽管父亲为他作了许多努力。但母亲并不甘心,她携子迁往密尔华基,将儿子送到有名的西城中学作插班生,她陪儿子夜读,为他补习代数、英文、历史。1899年6月,麦克阿瑟以西城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西点军校。
19岁的麦克阿瑟意气风发,同学描述他:像王子一般神气,身高6英尺,脸庞红润,身体健壮,即使穿着泳衣也能看出他像个军人;“他有狮子一般的勇猛,鬼一样的精灵。”西点的训练是严酷的,而且高年级学生可以惩罚不听话的低年级学生。麦克阿瑟受到高年级学生的体罚,但他都咬着牙忍受下来。有一次,在称之为“野兽营”的训练中,他因遭到高年级学生过分的戏侮、体罚,竟全身痉挛倒在帐篷里。此事成为西点一大丑闻,有关方面对此进行调查。如果麦克阿瑟拒绝提供那几个高年级学生的姓名,便有可能被开除学籍,如果供出来,那几个人的命运便可想而知。在听证会休会期间,母亲递给儿子一张便条:不要让耻辱玷污你的名字,永不说谎,永不搬弄是非。儿子会意地在便条下方写道:我知道应该怎样做。在听证会上,麦克阿瑟讲明了情况,但始终没有说出那几个人的名字。他的行为受到同学的普遍赞誉。
1903年6月,麦克阿瑟以总平均98.14分的高分毕业。该成绩是自1802年西点建校以来的第三个高分,以前只有两人略高于这个分数,其中之一是历史名将罗伯特·李(内战时期南部同盟军总司令)。西点没有给予麦克阿瑟20世纪的作战经验,但培养了他一种坚定的观念,即西点的校训:责任、荣誉、国家。
自军校毕业后,麦克阿瑟任工兵部队少尉军官,1905年调赴东京作父亲的中尉副官。在此期间随父亲考察过中国、印度、越南、泰国等,他的结论是:美国的未来和生存将不可避免地要和亚洲及其诸岛屿连接起来。1906年,麦克阿瑟应召回国,先后担任过总统侍从、工兵连长、陆军参谋部上尉参谋、陆军部长少校助理。在这些岗位上,麦克阿瑟干得有声有色。然而,真正使他崭露头角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参战,麦克阿瑟任美军“彩虹”师上校参谋长前往欧洲战场。作战时,他不避危险,亲临前线指挥。有人指责他不守军中的规矩:行军不戴钢盔,作战不戴防毒面具(有一次他被毒气熏倒,险些双目失明),手里拿根马鞭,不在后方指挥。但总部并不理会这些指责。1918年初,他被提升为准将师长。在麦克阿瑟指挥下,“彩虹”师在攻打色当、夺取塞沙提朗山要塞的战役中都表现得相当出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麦克阿瑟共获得两枚十字勋章,七枚银星勋章,两枚紫心勋章,十八枚由法国和其他国家颁发的各种勋章,是获勋章最多的军官之一。美国陆军部长盛赞麦克阿瑟是“最伟大的前线将军”。
1919年4月,麦克阿瑟从欧洲回到美国,任西点军校校长。他改革了旧西点的一些弊端,在教学与管理上注入了新的内容,从而把西点带进了现代化军事教育世界。1925年,他晋升为少将。1928年,被派往菲律宾,任菲律宾陆军司令。1930年,50岁的麦克阿瑟终于以四星中将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这是一个军人所能取得的最高荣誉。
1935年,麦克阿瑟任满后退了下来。麦克阿瑟不是一个能在闲职中得到满足的人,他希望有一项有分量和有挑战性的工作。他被派往菲律宾,以“军事顾问”身份去筹划那里的军事防务。任职期间,他曾同菲律宾政治活动家奎松前往白宫,要求菲律宾提前独立,结果引起总统不满。他悻悻地返回了菲律宾。1937年7月,麦克阿瑟向华府提出退休申请并获得批准。同年4月,麦克阿瑟与琴恩·加克洛丝小姐结婚(1928年与第一任妻子离婚,这是他第二次结婚)。退休后的麦克阿瑟与妻子过着悠闲生活。然而,这位退休的老兵雄心犹在,他常感叹道:“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谢”。1941年6月,当接到华府的任命时,他立即振奋起来,“责任、荣誉、国家”的观念又唤起了这个老军人的第二个青春。
逃出柯里矶多
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菲律宾,为了保卫菲律宾,美军曾制定了“奥伦治计划”。其要点:建一支小型亚洲舰队驻守菲的主要岛屿——吕宋岛,支援地面的卫戍部队。若吕宋遭到进攻,卫戍部队与海军坚持6个月,然后退往山峦起伏的巴丹半岛及马尼拉港口要塞柯里矶多。此时美军大舰队赶到救援,与敌人海军进行海战,并将其歼灭。“奥伦治计划”从来就不切合实际,自一战后,军事战略、战术都发生很大改变,武器性能,海、陆、空联合作战能力都大大改善,因此,“奥伦治计划”根本不适用。但几十年来,美国却一直保留这一计划,成为一种固定的军事战略。
“奥伦治计划”的本身决定了菲的防御力量是薄弱的。麦克阿瑟身为远东军事统帅,但他所能调动的军事力量竟然不足13万陆军(其中1.9万为美军,其余是菲律宾人);35架轰炸机,72架战斗机,40架已经过时的菲律宾的战斗机。1939年,二战爆发。美国先是中立,尔后与英结盟,确立了“先欧洲,后亚洲”,在解决了德国之后再解决日本的战略方针。“奥伦治计划”已经使菲处于软弱被动状态,“先欧后亚”的方针,决定了菲将不会得到有力支援,那么,在即将开始的太平洋战争中,菲的处境便可想而知了。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了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日本的目标是:先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再打击麦克阿瑟的海、空力量,占领菲律宾;以菲为基地向南推进,占领婆罗洲,最后占领澳洲。对日美之战,麦克阿瑟早有估计,他认为此战最早也得在第二年4月开始。如今,“珍珠港事件”来得如此突然,使他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当麦克阿瑟及其参谋们还在商讨如何行动时,日本的机群已经出现在菲的上空(仅隔偷袭珍珠港后5小时),对这里空军基地进行狂轰。此次空袭使麦克阿瑟损失了18架轰炸机,55架战斗机。几天后寥寥可数的战斗机也被日本飞机所击毁。一周后,麦克阿瑟下令将仅剩下的14架战斗机开往澳洲。麦克阿瑟的空军力量完全失掉了。
空袭得手后,日军集结了18万军队,在由一艘航母、两艘主力舰、7艘重巡洋舰、16艘轻巡洋舰、72艘驱逐舰以及一大群补给舰组成的庞大舰队的护卫下,向吕宋岛进发。美国亚洲舰队岂是日本舰队对手,在与日本舰队短暂接触后,急忙撤走,在整个海战中只击沉日本一艘大运输舰和两艘小运输舰。
12月21日,日军在吕宋的仁牙因湾、拉门湾登陆,防卫菲律宾的任务完全落到麦克阿瑟头上。麦的军队的主力集中在吕宋,且大部分是菲律宾人,因此根本不是日军对手,虽经浴血奋战,仍不能抵挡日军进攻。不久,日军兵临首府马尼拉。麦克阿瑟鉴于菲军缺乏训练,难以持久,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以期免遭日军的轰炸。同时,部署撤退,将8万军队撤到巴丹和柯里矶多,进行收缩防守。麦克阿瑟电告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说:“我的部队将战斗到底”。
日军得知麦克阿瑟撤退后,立即对巴丹和柯里矶多实行包围。由于日军不停地轰炸,加上饥饿、热带病的折磨,麦克阿瑟的军队伤亡极大。一切都清楚地显示,巴丹和柯里矶多的军队不可能再坚持下去。华府向麦克阿瑟发出一连串指示,要求他和有关人员撤出柯里矶多。麦克阿瑟回电说:“深深感谢把我及其家属列入撤退名单,但他们和我均决定与守军共存亡”。华府决定“丢车保帅”,丢掉菲律宾,让麦克阿瑟去统帅其他部队。为了让这位固执的将军离开菲律宾,1942年2月22日,罗斯福总统亲自下令:任命麦克阿瑟为西南太平洋盟军司令,立即赴澳洲上任。起初,麦克阿瑟考虑辞去职务,以志愿军身份留在菲律宾继续战斗,但考虑再三,还是接受了总统的任命。麦克阿瑟指定由温莱特少将担任巴丹和柯里矶多最高指挥官。
当时,海军部指定“许可号”去撤离麦克阿瑟及其有关人员,而麦克阿瑟决定另一种逃离方法:乘现存的4只鱼雷艇,突破日军海上封锁,到卡加因(尚未被日军占领),然后乘飞机飞往澳洲。参谋们被麦克阿瑟的冒险吓坏了,企图阻止他,但麦克阿瑟不为所动。为了不引人注目,麦克阿瑟决定一行22人在不同地点上船。3月11日傍晚,一艘鱼雷艇驶进了柯里矶多码头,麦克阿瑟向前来送行的温莱特告别,他紧紧地拥抱这位身负重任的将军,激动地说:“别了,但我一定会回来”。麦克阿瑟和其他的鱼雷艇成功地突破了日军海上封锁,在航行了560海里后,终于到达了汇合地点。3月17日,麦克阿瑟安全抵达澳洲。事后,属下们一想到5天的海上逃亡冒险,仍不免有些不寒而栗,感到是一种“奇迹”。
到了澳洲后,麦克阿瑟立即举行记者招待会,他说:“美国总统命我突破日军防线,从柯里矶多来到澳洲,是为了组织盟军对日本的反攻,其主要目的在于解放菲律宾。我现在来了,而我还要回去。”麦克阿瑟的话成为军事年鉴中有名的一段,它包含着对菲律宾人民的重大承诺。麦克阿瑟神奇地逃离柯里矶多,一时间成为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也成为当时最令人鼓舞的事件之一。一夜之间他似乎成了“巴丹英雄”。
保卫澳洲
按英美联军参谋长会议决定,太平洋战区一分为二:南太平洋战区由海军上将尼米兹指挥;西南太平洋战区由麦克阿瑟指挥,统帅驻扎在澳洲、荷兰、纽西兰和其他的部队。对总部这一决定,麦克阿瑟颇有看法。他写道:“在所有战争的错误决定中,或许最不可理喻的就是不能在太平洋中实行统一指挥„„它将导致军力分散、重复的浪费,增加伤亡和代价。”麦克阿瑟似乎有几分道理,但总部决定更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太平洋战争大部分是海战。实际上在后来的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中,尼米兹指挥海军沉重打击了日本海军,为麦克阿瑟保卫澳洲,反攻菲律宾起到重要作用。
麦克阿瑟离开柯里矶多后,那里的形势愈加危机。鉴于此,为了避免日本的军事屠杀,罗斯福总统撤销了“不准投降”的命令。4月,7万巴丹军队投降,5月,柯里矶多升起了白旗。5月7日,温莱特将军下令菲律宾所有美军投降。麦克阿瑟听到这一消息后暴跳如雷,他向菲律宾的另一位将军发电道:“温莱特将军发出的一切命令均属无效”。然而,这只是徒劳之举。美军的投降使他感到耻辱,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收复菲律宾的决心。
麦克阿瑟满怀希望来到澳洲,然而这里的情况更糟:只有2.5万军队,250架飞机,6艘轻、重巡洋舰,25艘潜艇,而且士兵士气低落。在许多人看来,澳洲迟早会成为第二个巴丹。麦克阿瑟似乎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但他更知道,澳洲是惟一能使他重返菲律宾的基地,必须保卫它。
日军占领菲律宾后,继续南下,向澳洲逼近。一些失败主义者提出放弃澳洲西北部,实行焦土政策,破坏军事设施,炸毁电厂,焚烧码头。而麦克阿瑟主张必须迎头痛击日军,挫其锐气,方可保卫澳洲,退却只能增长敌人的嚣张气焰。麦克阿瑟要求华府给予支援。此时,罗斯福也感到一定要挽救澳洲,以期作为反攻日本的跳板。因此,马歇尔在人力、物力上尽可能多地给澳洲以支援。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澳洲的门户,日军要占领澳洲必先夺得此地,尤其是新几内亚西南的摩里斯比湾和米尔恩湾(两地距澳洲本土较近)。麦克阿瑟在此加强防守。为了抗击日军,麦克阿瑟将其指挥部由墨尔本迁到接近前线的布里斯班,他对部下说:“我要在巴布亚保卫澳洲。”
1942年7月中旬,日军分两路向巴布亚新几内亚进发,一路进攻新几内亚北岸的邦纳,然后穿过山路从背后夺取摩里斯比湾。另一路直取米尔恩湾。8月,日军在米尔恩湾登陆,但遭到美国空军攻击和地面部队顽强抵抗。经过一周激战,日军因伤亡巨大而退出战斗。这是日军在登陆战中第一次遭到溃败。军事史家把这次战役看成是太平洋战争中陆战的一个里程碑。
另支日军在邦纳登陆成功,但在通向摩里斯比的山路上受到美军的狙击,最后不得不后退,建起邦纳—冈纳防线。麦克阿瑟调遣两个师从两翼攻击日军。两周过去了,美军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麦克阿瑟对此十分恼火,如果再拖下去,日军将得到后续增援,战斗结局将不得而知。他果断地撤掉哈定,任命艾辛伯格将军为前线总指挥,并告诉他:“我要你把一切不打仗的军官都除掉,换掉那些无能的团长、营长,倘若有必要,可以让一个上士指挥一个营,让一个下士指挥一个连,只要他们能作战就行。”随后,他向艾辛伯格下了道死命令:“我要你拿下邦纳,否则,就不要活着回来。”身负重任的艾辛伯格立即飞往前线,他革除了一些上校、少校的职务,冒着倾盆大雨亲临前线督战,美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终于夺取了邦纳、冈纳。在记者招待会上,麦克阿瑟告诉记者:“澳洲要得救,关键在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我在巴布亚一定要进攻,进攻,进攻。”
在巴布亚站住了脚后,麦克阿瑟决定继续向前推进。在新几内亚东北的新不列颠岛的拉布尔,还有16万日军,许多将领感到忧虑,不知如何以少于守军的兵力去攻取拉布尔。麦克阿瑟告诉他们:“我并不打算攻取它,而是要饿死他们,在这个丛林地带,饥饿是我们的盟军。”他又转身对空军司令说:“你去对付他们。”日后,麦克阿瑟的空军不停地轰炸拉布尔,破坏其军事设施,切断其补给线,拉布尔被完全孤立了。“避免与敌军正面作战,辗转前进”,这是麦克阿瑟的新战略,他自称是“隔岛跃进”,即绕过已被孤立的日军向前推进,力图占据更多基地。在这一战略下,麦克阿瑟的防线向前推进了1300海里,没有经过多少激烈的战斗切断了13.5万日军兵力,使他们完全失去了得救的希望。后来一位日本高级军官说:“日本人没有想到麦克阿瑟会在巴布亚立足,并在那里保卫澳洲,也不相信他会利用巴布亚作为反攻基地,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兵力在那里维持。”日本人没曾想到而麦克阿瑟做到了,这正是他的高明。他的“隔岛跃进”战法,转变了被动的战争局面。
麦克阿瑟的胜利受到各方面高度评价:墨尔本的报纸以全版刊登麦克阿瑟的照片,题目为《此刻的巨人》;英国报纸把麦克阿瑟比作是纳尔逊和德雷克(英国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美国人说他是一个军事天才,每在危机的时刻都能制造出奇迹。
反攻菲律宾
1944年10月,华府决定反攻菲律宾。麦克阿瑟任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的作战计划是:先攻取菲律宾中部的重要岛屿雷伊特和民多罗,最后夺取吕宋,解放菲律宾。一位美国军事评论家说:“麦克阿瑟最后的作战计划大胆而勇敢,远比巴顿在欧洲作战复杂得多。因为麦克阿瑟不仅指挥步兵作战,而且需调度海军、空军配合行动。‘隔岛跃进’绕避或包围日军,计划周密,战略诡奇,是整个战争中最高深莫测的。”
10月16日,麦克阿瑟告别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登上了“那士维号”。麦克阿瑟向环绕在“那士维号”周围的庞大舰队致敬,感谢即将进入战场的将士们。19日晚,舰队抵达雷伊泰,翌日拂晓向日军的前沿进行了排山倒海般的炮击。在炮火的掩护下,美军在不同的地点开始登陆,艰难地向前推进。经过数小时激战,美军抢占了滩头。午饭后,麦克阿瑟乘登陆艇离开了指挥舰,到了浅水区后,他急不可耐地跳下登陆艇,涉水登上了滩头。当麦克阿瑟踏上雷伊泰的土地时,兴奋地大声说道:“我们回家了。”并立即向总统发电,报告登陆成功。为了唤起菲律宾人同日军斗争,麦克阿瑟通过无线电发表讲话:“菲律宾同胞们!我回来了,我们的军队重新踏上了这块我们两国人民以鲜血奉献的神圣国土。为了你们的家园,为了你们的生活,战斗吧!”讲话一遍又一遍播送着,回响在菲律宾的上空。
10月27日,麦克阿瑟在塔克木举行了一个简单仪式,宣布建立菲律宾政府。在一片欢呼声中,一个8岁女孩向麦克阿瑟献上一份礼物:一盒雪茄(麦克阿瑟喜欢抽烟)和一只手织的手袋(送给麦的妻子)。此刻麦克阿瑟的眼睛有些湿润,他说:“我觉得这一礼物比蒙哥马利的军刀更珍贵(数周之前,蒙帅接受了比利时人赠送的一把镶有宝石的军刀)。”
战斗在海上和陆上激烈展开。在海战中,双方投入的舰只共计282艘,美方损失航母一艘,护航舰两艘,驱逐舰四艘,而日方损失航母四艘,主力舰三艘,重巡洋舰六艘,轻巡洋舰、驱逐舰六艘。日军的海上力量进一步受挫。
陆战仍在继续。麦克阿瑟面临的是7万拼死顽抗的日本军。这就决定了雷伊特的陆战具有更大的残酷性、艰苦性。日军顽强地坚守每一个要塞,到11月底,麦克阿瑟的军队增加到18万,但胜利之日仍遥遥无期。僵局必须突破。11月底,麦克阿瑟在枪林弹雨的前线召开了参谋会议,大胆地制定了一个突袭计划:派遣一个师突袭奥马克港,摧毁日军补给基地,切断敌人后路。12月7日,美军出奇制胜地突击奥马克沿岸。10日,占领了该港口。失去了供给的日军在美军的正面攻击下溃散瓦解,逃往山林。
麦克阿瑟赢得了雷伊泰战役的胜利,歼敌6.5万。1944年圣诞前夕,麦克阿瑟擢升为五星上将(美国国会新创的超级官阶)。为了祝贺,他的部下熔化了美、荷、澳的钱币(象征他统帅过这些国家的军队)铸成两枚五星勋章,别在麦克阿瑟的领口上。
1945年1月,麦克阿瑟在攻占了民多罗之后又计划着吕宋战役。这是太平洋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美军集结了28万军队,以及第三、第四舰队千余艘大小战舰和三千多只登陆艇。日方在吕宋兵力为27.5万,拥有极具攻击力的“神风特攻队”机群。日军司令山下自信地说:“失去一两个岛屿算不了什么,菲律宾有广大领土,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大战一场,我将为‘大东亚共荣圈’写下辉煌一页。”他要与麦克阿瑟作最后的较量。
麦克阿瑟在指挥部里踱来踱去。大战之前他要最后一次审视自己的作战计划:第三舰队在台湾与吕宋之间的海峡活动,阻止日本从台湾对吕宋的支援;第七舰队航空队、陆军航空队摧毁吕宋机场,并保护陆军登陆;主力部队从仁牙因湾登陆,穿过广阔平原向马尼拉挺进;少数部队从苏比克湾、马尼拉湾登陆,封锁巴丹半岛和柯里矶多;派遣特种部队解救战俘。计划可谓缜密周到。
按麦克阿瑟部署,第三舰队成功地把吕宋孤立起来,空军使日军机场受到严重破坏。1月9日,主力部队抵达仁牙因湾,“神风特攻队”旋即而来,击中一艘主力舰,两艘巡洋舰,一艘驱逐舰。上午9时,在一片混战中几千只登陆艇抢上了滩头。麦克阿瑟站在“波艾斯号”船桥上一直观察着登陆战,最后,他高声叫道:“优势在握,大快我心”。经过5个小时激战,美军抢占了滩头,日军节节败退,退往山中。1月29日,另一支部队在苏比克湾成功登陆,封锁了巴丹半鸟。1月31日,第11空降师在距马尼拉60英里处降落,其任务是迅速占领马尼拉。为了解放关押在马尼拉的美军战俘,麦克阿瑟组织了摩托化特遣队,于2月3日晚突入马尼拉市,占领了战俘营,解救出五千多名战俘。2月7日,麦克阿瑟进入马尼拉,来到战俘营。这是感人至深的一幕:麦克阿瑟来到时,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战俘欢声雷动,他们流着激动的眼泪拥到麦克阿瑟身边,握着他的手放声大哭。一位战俘激动地说:“你回来了!”麦克阿瑟点点头道:“只是晚了一点,但我们终于回来了。”此后,麦克阿瑟又率军解放了巴丹、柯里矶多。到7月,菲律宾全境解放。
将军的风彩
麦克阿瑟习惯戴一顶巴丹帽(软顶宽帽),上穿便装,嘴上叼着烟斗,透着一种自由的个性。正是这种个性,使他任西点校长时作出了被称之为自由主义的改革:用批评代替体罚;用体育代替某些枯燥的体能训练;给学生必要的自由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麦克阿瑟从不带武器,但他身边却有一把小手枪,这是父亲的遗物。他说,这使他不至于成为敌人的俘虏。但从不佩带。麦克阿瑟手中惟一的武器是一根马鞭。在西点,他的骑术是一流的,如果说过去马鞭是用来策马的,那么后来则成为他手中的道具。他常握着马鞭在作战地图上比划,用它指示着军队的行动方向。
麦克阿瑟性格直率,有时直率得使人不可接受。他不怕权贵,敢于同总统较劲。1932年,在他担任陆军参谋长期间,罗斯福总统为了弥补财政困难准备削减军费,对此,麦克阿瑟颇有意见。他当面向总统陈述自己的意见,但每次总统总是巧妙地将话题岔开。一次,罗斯福与麦克阿瑟在白宫共进晚餐,麦克阿瑟忍不住说:“为什么总统总是问我一些社会改革方面的意见,而不注意我在军事方面的见解?”罗斯福笑道:“道格,不要提出那些问题来作你的忠告,对我来说,你是美国人良知的象征。”再次回避了他提出的问题。麦克阿瑟再也不能忍受了,他决定在会议上同总统交换意见。
在一次由总统参加的陆军会议上,麦克阿瑟明确表示反对政府削减军费,而罗斯福仍坚持削减军费的原则。两人争论不下。麦克阿瑟怒不可遏,忿忿地说:“当我们下次战争失败,一个美国兵被敌人刺刀刺入肚皮,被敌人一只脚踩着喉头时,他最后骂出和诅咒的话,我希望他骂的人的姓名不是麦克阿瑟,而是罗斯福。”罗斯福顿时脸色铁青,喝道:“你不应该这样对总统说话!”麦克阿瑟也觉得自己出言过重,立即向总统道歉,并丢给总统一句话——“我会向你引咎辞职的。”然后转身离去。罗斯福毕竟是位老练的政治家,他喊住麦克阿瑟,冷静地对他说:“道格,别傻了,你应该与预算局讨论此事。”对削减军费一事,总统显然松动了。会后,陆军部长对麦克阿瑟说:“你拯救了陆军。”
麦克阿瑟是位军事家,他没有政治野心,但却懂得如何利用政治实现自己的军事战略。1944年五六月间,当麦克阿瑟在巴布亚站稳了脚跟之后,华府着手研究加速太平洋战争策略问题。尼米兹主张,绕过菲律宾,攻取台湾,然后以台湾为基地进攻日本本土。麦克阿瑟主张,解放菲律宾,以菲为基地进攻台湾或日本本土。海军意见在华府占有优势。其时马歇尔也站在海军方面,他写信告诉麦克阿瑟:不要因为个人对菲律宾的情感而迷失了判断力。为了协调太平洋战区海、陆军统帅的意见,罗斯福决定在夏威夷召开军事会议。麦克阿瑟清楚,罗斯福此次来夏威夷更多是带有政治性。因为1944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罗斯福正谋求第四次连任。一张罗斯福与麦克阿瑟的合影就会给他带来许多选民。因此,麦克阿瑟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实现自己的太平洋战略。
7月26日,罗斯福乘“巴尔的摩号”巡洋舰来到夏威夷,一幕戏剧性的会见开始了:先前在此恭候的将领们依次登上了“巴尔的摩号”。当总统问及为何不见麦克阿瑟时,发现一个豪华车队向码头驶来。麦克阿瑟乘着特大的敞篷轿车,头戴军帽,身穿黑色皮夹克衫,戴一副深色眼镜,前边是警车开道,左右是警察的摩托车队。码头上的士兵向他发出阵阵欢呼。麦克阿瑟最后一个登上了“巴尔的摩号”。对此,众将皆感惊愕,认为麦克阿瑟过于高傲。不错,麦克阿瑟的性情是有些高傲,但他绝不会在如此重要关头作出不利于自己的事情。他此番行为不过是向总统显示他的“价值”。
当晚,总统举行高级军事会议。会上,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仍坚持各自观点,总统没有作任何表示。翌日,罗斯福单独邀麦克阿瑟巡视市区,在这难得时间里,麦克阿瑟没有谈及军事而是谈大选。他问罗斯福,在即将开始的大选中是否有取胜的把握。罗斯福答国事太忙,无暇顾及这一问题。说完两人心照不宣地大笑起来。最后麦克阿瑟说:“在军中对国内的政治情势毫无所知,但可以确信,总统在军队中是最受尊重的人。”罗斯福显得十分高兴。晚饭后,军事会议继续进行。罗斯福用手指着地图问麦克阿瑟:“道格,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走?”这一巧妙的发问,已经透出了罗斯福的倾向了。当晚,麦克阿瑟对副官说:“我们的意见已经被接受了。”
尾声
如果说二战使麦克阿瑟赢得了荣誉,那么随后的朝鲜战争,却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页。
二战结束后,为了控制朝鲜半岛,美国操纵联合国组织了一个由16国参加的“联合国军”。1950年7月,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9月,美军从仁川登陆,10月,攻占了平壤,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起了五次战略反攻,收复了平壤,把敌人推到三八线以南,歼敌23万(美军11.5万)。美国侵朝计划遭到严重挫折。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不必指责麦克阿瑟的总司令角色,但人们有理由指责他的战争态度。他曾鼓吹动用核武器:“在一个星期内迫使中共和北朝鲜军停战求和”。侵朝战争的失败,对麦克阿瑟来说是可悲的,但真正可悲的是,他至死都没有认识到,战争侵略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认识到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意志是任何力量,任何武器所摧不垮的。
侵朝战争的失败加速了麦克阿瑟与总统杜鲁门间的矛盾。杜鲁门极力控制战争的界线,避免与中国发生纠纷,麦克阿瑟则主张扩大战火。美军占领平壤后,1950年10月15日,杜鲁门飞往夏威夷,与麦克阿瑟商讨美军行动。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总司令自居,当杜鲁门走下飞机时,记者们注意到他未向总统行军礼(美国宪法规定,总统为三军总司令),只是趋前握手致意。这多少引起杜鲁门的不快。杜鲁门对中国参战一事表示担心,而麦克阿瑟对此表示不屑一顾,他说:“现在不用担心,中共只能派五六万军队渡江作战,而且没有空军掩护,而我们在韩国有空军基地。如中共进军平壤必遭痛击。”美军溃败使杜鲁门大为恼火,他斥责麦克阿瑟错误估计了中国力量,而麦克阿瑟却固执地认为是华盛顿方面限制了他的行动。
1951年3月,美军失败已成定局,鉴于此,华府向盟国提出了一份停战谈判的建议报告。但麦克阿瑟并不甘心失败,他采取了一个非常行动。3月20日,他发表了一份军事声明说:“自中共参加朝鲜战争以来,弱点完全暴露„„目前中共必须痛悟,一旦联合国军攻势不局限朝鲜境内,中共即将面临军事崩溃。”麦克阿瑟想以“声明”恫吓中国,岂料引起盟国间的混乱,巴黎、伦敦相继责问美国政府并向其施加压力。华府闻此大惊,立即声明说,盟军统帅越权发表声明,不足为凭。
麦克阿瑟的越权行为使自己陷入了困境。华府巨头们商定拿掉他。马歇尔在参议院发言说:“麦克阿瑟造成了我们与盟国间的紧张局势,我们的总统通知盟国说我们正在协议和平,盼望盟国支持,而前线的统帅发表声明说要彻底消灭敌人,使盟国不知所从,失去了对政府领袖的信心,事态非常严重。”杜鲁门也接着说:“麦克阿瑟又一次公然蔑视三军总司令——美国总统的政策。”
麦克阿瑟已经感到形势不妙,准备提出辞呈,杜鲁门则扬言:“我决不和他客气,一定要把这家伙革职,决不接受他的辞呈。”4月10日,他被革除了盟军总司令职务。麦克阿瑟为他的高傲、自负付出了代价。对此,他只能无可奈何地表示:“解职并不严重,只不过反应个人的判断,伤心的是所采取的手段,这样公开羞辱从军52年的军人,实在太残酷了些。”
麦克阿瑟带着“羞辱”离开了军界,此后,他作为名人参加过一些社会活动。那时,他的思想有所变化,认为不应再用核武器威胁对方,他甚至建议将国际间的武装战斗视为非法,以消灭战争。1953年,他接受老朋友的劝告,受聘为雷明顿·兰德公司董事长,安度他的退隐生活。1964年4月,麦克阿瑟去世。
第二篇:《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素材最新
疫情的出现,每一个患者和抗疫一线人员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感情,我们相信总有一天疫情散去,我们共赴一段美丽的邂逅。想要了解《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素材大全最新【5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篇一】
新元伊始,祖国神州大地本该是万象初新,一场疫情却突如其来的席卷了全国。新冠肺炎的魔抓伸向了武汉及其他省,党中央极度重视,积极做好治疗防控的指导工作,无数专家、热心人士奋战在一线,基层工作者们也牢记使命,日夜排查监管,听从安排,做好疫情防控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
作为一名大学生,听闻前线告急,举国上下都在为防控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自然也是坐不住的。不是位高责重的指挥者,却也能“先天下之忧而忧”;不是满腹经纶的专家学者,却也时常“一枝一叶总关情”;不是医术高超的“白求恩”,却也能明白功薄蝉翼好过无动于衷。
我成为了南苑社区防控疫情志愿者的一份子。任务就是挨家挨户的上门登记信息,关注是否有外来的流动人口,是否会对当地的疫情安全造成影响。我们应该明白,疫情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管控危险因素就能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即使在基层也一样能体会到责任重于泰山,病情危急而时不我待。
一夜大雪纷飞,次日冰未融,雪未化,我带上志愿者的红袖套,便踏着白皑皑的雪敲响了各家各户的门。开门者,有睡眼惺忪的中年男人,有热情洋溢的中年妇女,有步履蹒跚的老太太,也有稚气未脱的小男孩。
“您好,我们是南苑社区的志愿者,需要您配合调查一下家里的人口具体情况,打扰了”每一次的开门都要面带微笑,亲切的说出这句话。“哎呀,真是难为你们了,辛苦你们这么冷的天还跑来跑去,快进来写吧,外面冷”,在到访其中一户人家的时候老人家听明来意便热情的说到。“哎,现在外面的疫情怎么样啦,我们这好久都没出去了,真希望这场灾祸能早些过去”,我听在耳里,老人家的叹气声一声一声的敲在我的心里。目前的情势还不容乐观,但人们也依然听从党的号召,不随便外出,为自己也为他人负责。人们困在“疫情”里许久了,这一声声的叹气也催促着我们加紧步伐,做好基层工作,早日控制住疫情,早日还给人民“自由”,他们期待阳光许久了。
白天登门到访,晚上录入文件。在录入的时候看到,有些家庭五口人,甚至七八口人,上有老下有小,更多的是一家三口的普通家庭也因为疫情的原因无法外出工作;有的家庭一家都是经营生产的,生产也是家里的收入来源,按理春节过后他们就该及时的出去进货出货忙碌了,是病毒让他们在家不得不足不出户。这些看似一页页的表格数据,实则是千家万户的实情,我不禁感觉肩上的担子又沉重了些。
2003年肆虐的非典,2008年骇人的汶川地震,纵有数不清的灾难,不时降下的冰雪,但从未让中华民族这片神州大地上的人们屈服过。再危难的时刻,我们的身边都会有党的领导;再可怖的灾难,我们都能众志成城咬牙挺过去;再悲伤的泪水,我们也会在深夜熟睡时被亲爱的同胞们擦干。
温暖的阳光终究会融化这片土地上的冰雪,无一例外,每一次的灾祸都会使这个名为中华民族的巨人更为强大。一如国家领导人所说:“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向前奔腾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我们有着无以伦比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中国梦,即使此刻寒风呼啸,冰雪飘摇,我们也知道不久的将来依然是万紫千红,春暖花开。
感谢社区给我这次机会,让我体会到基层工作者的不易,也更坚定了我努力学习,为祖国基层事业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篇二】
当前,全球疫情正呈现“大流行”特征。每天查看全球确诊病例的最新数据,成了网友们的新习惯。到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每个人都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我们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努力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早在2月20日,国家领导人给美国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回信时这样说。
危难时刻显担当。疫情发生后,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两个月来,我们亲历了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全面严格管控的中国力度,见证了十天建好一座医院的中国速度,感受了白衣天使逆行出征的中国温度……当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转为实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为世界各国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扬。
危难时刻见真情。中国向来就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传统美德,在中国防疫的艰难时刻,世界多国和国际组织向中国提供援助,当下,中国在继续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向世界提供支持和帮助。防疫物资一批批抵达、专家组一次次驰援、视频交流会一场场连线……中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千里同好,坚于金石”的珍贵友谊,践行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合作精神,彰显了“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大国风度。于是我们看到,意大利罗马上空响起《义勇军进行曲》,当地人们高喊“感谢中国!”,西班牙网友在网上发起“感谢中国”活动,哥斯达黎加总统在社交媒体发文感谢中国分享应对新冠肺炎的经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病毒不分国界,没有一个国家能置身事外。在这场严峻斗争中,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愿世界携手,让合作的阳光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
《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篇三】
当新春的大红福字还静静地张贴在千家万户的门庭之时,当礼花还爆响在夜空中之际,当美味家肴盛满餐桌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阴霾遮住了蓝天,使这个举国欢庆的传统节日蒙上了梦魇般的阴云,便注定了鼠年这个春节是不同寻常的……
新型冠状病毒,悄无声息地来袭神州大地,从武汉到湖北直至波及全国,似乎都笼罩在这片阴霾之下,疫情扩散速度之快,让人措手不及……全国上下,充满对未知的担心。这场疫情让人联想起03年的“非典”和非洲的“埃博拉”。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我看到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舍生忘死,众志成城,让人们看到了无数平凡凝结而成的伟大。告别亲人,背起行囊,奔向武汉、奔向防控冠状病毒一线。他们用微笑、用行动感动中国,用行动书写大爱人生,用行动将脚下的路踏出一道美丽的彩虹。他们就是我们敬爱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就是阴霾里的逆行者。他,她,难道他们不想在家过个团圆年吗?难道他们不怕死吗?难道他们不怕被传染吗?难道他们没有妻儿吗?想!有!但是,他们有责任、有担当,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面对困难,绝不退缩。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了能驱走瘟神,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近病毒,与死神共舞,与时间赛跑。看着他们匆忙的背影,看着他们穿着厚重的隔离服与死神争分夺秒,看着他们摘下口罩,脸上捂出的道道勒痕,看着他们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吃着盒饭,看着他们坐着就睡着了,看着……一幕幕、一景景,感动着天,感动着地,感动着每一个国人。为他们喝彩,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加油。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他们是我们的自豪!
面对此次突发的疫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无疑是重大考验,又加之一年一度的春运,这对于疫情的控制难度更加是雪上加霜。疫情虽然很严峻,但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声召唤:封城,华夏儿女齐动员;一声动员: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奔赴灾区,炎黄子孙共向前;一个号召:全员春节不出门,自觉在家隔离观察;一声令下:几十台挖掘机齐上阵,数天便可建成医院,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十四亿人,众志成城,数千名医护人员争先恐后报名赶赴武汉,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向死而生。
阴霾中,我们成千上万的逆行者,放下小家舍自我,顾全大家施大爱,用生命为千家万户守护和平,为祖国人民保安宁,人性的光芒普照大地,博爱的力量感动寰宇,奉献的阳光温暖众生。与死神搏斗中,他们的爱点亮了希望的灯塔,为病人指明了前方的路标。忙碌又充实有意义的人生才是价值的体现,他们日夜奔忙,就像江河之水奔流不止。他们不计较得失,不在乎日夜繁忙,抗击、防控病毒的地方就是他们战场,就是他们演绎人生的舞台。汗水泪水湿透了衣裳,他们无语,再苦再累,他们无言,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战胜病魔,驱散阴霾,百姓安宁是他们唯一的心愿。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就像这句歌词说的这样,我们的白衣天使辛勤付出也换来了美好的明天。
《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篇四】
2020年的除夕夜在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一片灰色中到来了。这真是一个太过浓墨重彩的戏剧性时刻,渴望与亲人团圆的热切与越来越发酵的疫情,注定要让所有国人经历一场理智与情感的拉锯战。
本来应该是举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然而,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疫情,忙碌了一年的医务工作者,主动放下了手中和家人相聚的碗筷,取消了陪爱人孩子外出度假的行程,广大党员干部更是主动请缨,重新披上“白衣”,头戴“燕尾”,义无反顾地冲到最前线,去守候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去实现作为党员的初心使命。疫情面前,在医护工作者的字典里,绝对没有“退缩”二字!
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开篇部分就说了这么一段话:“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桑塔格在这本书里想要提醒人们的就是:面对疾病时,不要去赋予过多的修辞和感情色彩,而是正视它。面对疫情同样如此,与其不着边际的恐慌,不如沉下心来看看这些真正有意义的数据,这才没有辜负那些日夜奋战在一线的人们用勇气和专业素质为我们换来的宝贵信息。
正如《你的答案》这首歌中的歌词一样:“勇敢的向前走,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们能找到答案,哪怕要逆着光驱散黑暗,丢弃所有的负担,不再孤单”作为我们华夏子女,理应肩并着肩,心连着心,共同努力,度过了这段“非常”的时期!
《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篇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党员我先行!”抗击疫情战役打响以来,某某市三医院内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医院党委的号召,迅速行动,党群连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筑牢“生命防护网”,全力以赴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而努力。
爱心援助支援,勇用于担当。“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内科党支部广大党员和职工冲在了战场的第一线,用专业技术投身到这场没有硝无声的战斗中去,舍小家为大家,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援前线疫情防控工作。在医院派送援鄂的两批11名医务人员中,内科党支部片区有8名医务人员,其中中共党员2名。援鄂中的普通群众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激情满怀写下入党申请书向党表决心。在疫情面前,内科支部党员和普通职工,主动担当作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一线高高飘扬。在院的内科支部党员和职工群众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随时奔赴前线,扛起责任,担当作为。
加强培训,筑牢防线。内科党支部发出全力抗击疫情倡议,组织并号召支部各科党员学习、宣传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充分发挥科学宣传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奋战在一线的临床医护人员,认真筛查可疑病患,做好科学健康知识宣传,引导广大患者及家属不信谣、不传谣,科学防控,理性应对。同时,筑牢自身安全卫生安全意识,加强个人防护,共同筑牢防控阵地,确保病区、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
党员在前,投身志愿。内科党支部多名党员及职工群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员和普通职工积极参加医院党员志愿者队、青年突击队,牺牲休息时间支援门诊疫情筛查及发热门诊的工作,发放宣传资料,认真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隔离、救治等工作。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内科党支部每一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为群众作表率,带领职工群众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疫情战役中,不畏惧、不退缩、不计个人得失,筑牢防控坚固堤坝,为打赢防控战役贡献力量!
第三篇:公文素材:100例战疫对偶句
100例经典“战疫”对偶句
1、巡检走出“钢铁腿”、排查历练“火眼人”。
2、集结号下赛担当、冲锋号前比绩效。
3、和困难扳手腕、与疫魔相较量。
4、中国速度凝聚中国感动、中国力量撑起中国精神。
5、“婆婆嘴”管细、“铁心肠”治乱。
6、疫情“吹哨”、党员报到。
7、奋进者搏击者光荣、犹豫者畏难者可耻。
8、使命必达的速度、家国情怀的温度。
9、科学是最硬的“防火墙”、理智是谣言的“粉碎机”。
10、疫情防控手不松、田间车间脚不停。
11、一家不圆万家圆、满腔热血济苍生。
12、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13、雪山再高,终于足下;风雪再大,归于指尖。
14、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着群众干。
15、温暖感染群众、团结凝聚群众。
16、上下联动保畅通、同频共振促协作。
17、心海泛波忧家国、精湛医术护苍生。
18、一线访民情,真心问民意,竭力解民忧。
19、防谣也是防疫、岗位更是战位。
20、书写永恒课题靠毅力、答好群众命题靠作为。
21、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22、发现管控盲点、紧盯治理难点。
23、形神有规矩、聚散无定法。
24、笔随时代律动、文咏人间真情。
25、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26、动脑又动手、幸福随时有。
27、干部多吃苦、群众能享福。
28、把病人当亲人、把群众当家人。
29、思想硬核、作风硬气。
30、管在关键事、管在关键时。
31、人性的温度、思想的深度。
32、大难面前本色依旧、挑战之下优秀如常。
33、正向引导励志、侧面疏导宽心。
34、呼得顺畅,应得及时,措施得力。
35、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36、天道酬勤,力耕不欺。
37、莫嗟年景暮,转眼是新春。
38、别畏冬日长、总有花开时。
39、不怕独行苦、就惧冷眼人。
40、干部一线累、只为百姓甜。
41、一肩挑起重担、一心只谋发展。
42、扬帆筑梦亦无悔、青春建功正当时
43、做正面舆论的引导者、做奉献爱心的志愿者。
44、刷新“库存量”、人生定“开挂”。
45、主动请缨品德高、以身涉险见胆识。
46、一口清的脑力、一抓准的技能。
47、医者怀仁心、汗水护健康。
48、铸就疫情隔离“铜墙铁壁”、打造健康防护“诺亚方舟”。
49、责任在肩挺脊梁、使命在胸增动力。
50、一边抓筹划、一边抓落实。
51、患者的健康卫士、百姓心灵美容师。
52、人人明状态、个个思责任。
53、既是集结点、又是起跑线。
54、喊响加油干、示范打头阵。
55、立功者能记功、有为者有地位。
56、行事有度、处事有方。
57、盛世启新元,天地又一春。
58、提升组织覆盖力、增强基层组织力。
59、优良传统薪火永续、鱼水情深历久弥坚
60、流光溢彩年味足、气象万千春意浓。
61、深学笃行、生根开花。
6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3、闻令而动、敢打胜仗。
64、淬火加钢终成器、勇往无前斩顽敌。
65、眼观大势、脚踩泥土。
66、既是动员令、又是军令状。
67、隔离不隔爱、情意暖人间。
68、跨越发展起宏图、激扬青春战犹酣。
69、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治理。
70、赤子追梦争朝夕、不负韶华创未来。
71、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72、真查摆问题,查摆真问题。
73、人民如水寄深情、担当如山催奋进、74、纪之不严,必生怠惰。
75、同样的播种、同样的收获。
76、同一种梦想、同一种选择。
77、初心不渝、旌旗猎猎、击鼓催征。
78、为生命加油、为壮士喝彩。
79、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80、抽取典型样本、倒排时间工期
81、鼓舞强信心、慰问暖人心。
82、疾风知劲草、火线识英雄。
83、英雄挥戈去、万马战犹酣。
84、既是战斗员又是应急员、既是医护员又是服务员。
85、岁月在公、不薄耕者。
86、国家需要你、人民依靠你。
87、利用新平台、搭建大舞台。
88、冲锋在前的状态,使命必达的决心。
89、思想再洗礼,初心再觉醒。
90、立起精准刻度、树起时代高度。
91、立足信心“拐点”、架好精神“支点”。
92、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
93、划定纪律标尺、严明奖惩导向。
94、踏雪寻梅春色近、福音阵阵万象新。
95、万家团圆时、挽弓当满弦。
96、拧紧思想“闸门”、压实防控“链条”。
97、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
98、立起“现在就战”的导向、鼓舞“上阵打仗”的信心。
99、停工不停工作、停业不停学习。
100、不当“二传手”、不做“键盘侠”。
第四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
浅谈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
在文学创作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成为文学著作家们追求艺术真实的准绳;就学生习作而言,当然谈不上在满足生活本质真实的基础上艺术的加工与改造。但其源头,依然是生活,这一点亦是勿庸置疑的。叶圣陶先生对此就曾有精辟的论述:写作的“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今天,课改正如火如荼的实施,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充击、洗礼下,人们正积极致力于作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十几年的教学总结发现: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后,他们不是不能组织成篇的文字(姑且抛开“文以字顺”、“表情达意”),他们的痛苦在于无话可说。一遇到作文,就两眼茫茫,四野空空,无从下笔,即使下笔也是敷衍成文,无非几句千篇一律的假话、套话,最后成就成陌生人捡钱包,同学修桌椅,父母送我上医院类千人一面的泛泛之作,教师的评价也就定格在“语句通顺,有条理,但立意不新”上。于是学生烦――烦作文枯燥乏味。老师愁――愁学生水平平平。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人们更多关注作文指导、批改、讲评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更多关注读写结合的作文训练。可在这里是我要提出一个源头的问题――如开篇所述。
观点一:生活的积淀即素材的积累。
“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写某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的确,生活是写作的基础,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试想:若以“写一动物”为作文范围。城市和农村学生,在选择描述对象上会有什么不同呢?城市学生会更偏向于写河马、天鹅、孔雀、熊猫或家中宠物狗、宠物猫;而农村学生则会优先选择毛茸茸的小鸡,默默劳作的耕牛„„
教学中,我曾有这样的经验:以“那一刻,我最幸福”为题进行习作训练。习作前,老师未作任何破题、指导,以期待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结果大部分学生写的是节日(除夕、中秋„„),生日(爷、奶、自己„„)类,又约有1/4的学生写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喜庆事(如:考试获奖、买了新文具、新衣服„„)仅有一篇习作令人刮目:农忙收割季节,父母在秋日下辛勤劳作,小作者在家中帮着做家务,做好午饭,沏上凉茶后,默默等待父母回家,渐渐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回家的父母轻轻唤醒小作者: “孩子,肚子饿了吧?吃饭啦?”小作者揉着朦胧的眼睛,撒娇地望着父母,那一刻他最幸福。其母子相惜相爱的挚情着实令人感动。
且不论这些习作的优劣,这些题材无不来源于生活,他们仅存在对生活、对情感的感悟深浅的不同,如陶老所说:“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话,也自然会说某种话。”
观点二:体验即积淀,作文如做人。
一、观察、感受――体验
1、体验首先是观察――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仔细地察看。
观察要有顺序,观察有序才能使观察所得系统连贯,观景有上下、远近之分;观物有内外,左右之别;观事有时间,情节为序。观察有序,自然言之有序。
观察,要有重点,只有抓住了人或事物的个性方面,才会有个性化的习作。
观察,要有联想,星星眨眼,垂柳梳妆,《麻雀》的天性母爱,《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无不给人一种亲切、活泼、有趣的感觉。
2、体验然后是感受――人们对感知到的事物产生情绪反应的心理过程,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喜与怒、哀与乐、爱与恨等。感受(体验)是一种心态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融入了生命的,是能够对客体形成独特的,具有个体意义的态度、情感、领悟,从而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可见,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有独特的感受,才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二、体验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想说,欲罢不能”
1、体验――参与生活,激发习作欲望
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观、调查、访问、踏青、制作„„以生活为基础,以参与为桥梁,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源头,激发其写作的欲望。
2、体验――融己于物,诱发写作灵感
把心融入所观察、描写的事物中,达到“物我两忘”。教学中,鼓励学生以心观物,教师从旁暗示美点、感悟点,帮助其丰富感受,强化感受。
3、体验――捕捉亮点,彰显习作个性
“以人为本”的精髓教育理念,同样要求作文教学中充满人文关怀,课标明确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亮点”,面对五彩的生活,新奇的世界,陌生的世态,小学生有时会产生某种推测、遐想,甚至怀疑。教师要鼓励、呵护这些珍贵的情感体验,以期习作中个性的表达。
让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让作文教学中的指导、练笔、修改、点评都紧紧围绕着“生活”、“体验”而展开,在最广阔的空间中去引领学生知人、悉事、见景、入情、赏物、明理――“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五篇:《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作文
观看《在战“疫”中成长》这部短片。在这部短片中以敬畏生命、积极主动、明辨是非、涵养美德、惜时如金、坚持自律、学会合作和心怀使命这8个词为中心,告诉了我们在这场无硝烟的战疫中我们该做的、该成长的、该学会的事。那你知道《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作文1
往年该是机放风筝的好时候了。新型冠状病毒却将武汉、及整个国家恶狠脖狠地拖入一场惨白色的心旋窝中,没有人,没有意任何人可以逃脱。恐惧啥,担心,不知所措弥漫誉在空气里的每一个角落。矗。似乎就在那么一瞬锐间,轰的一声,什么都昂乱了,学校停课、单位斋停工、公交车停运、武汉封城!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姨园瞬间都变得死寂,街淹上少有的人都带着厚厚性的口罩,只露出一双双改眼睛小心翼翼地打量着珠世界,恨不得把整个人粥都包裹起来。封城!!比病毒本洼身带来更多的恐惧。舔
2020年全国疫情肆虐的春天,在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一批无名英雄。武汉挺住!武汉加油!相信我的祖国经历暴风雨的洗礼,从这场没有硝烟的噩梦中醒来。我的祖国会更加优秀!更加坚强!更加强大!春暖花开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作文2
2020年,本该是一个美好的一年,可是却被一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入侵了我们的世界。
那为什么这个病毒叫这个名称呢?首先我们来说这个‘冠状’冠状它是指这个病毒像花冠一样,身上长满触角。‘新型’又是指什么呢?科学家表明这个病毒是我们最近研究出来的一种病毒,所以叫‘新型’。
出门一定一定要戴口罩,每天勤洗手,还要定时清洁,通风,每天宅在家,多无聊,可能这是有些人的想法,但我可不是这样,我有宅在家的‘宅’计划。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吗?那是肯定不会有的,还是得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像我就是合理的安排时间,学一会我会有一个健康运动的打卡,除了学习,其次就是运动啦!做运动呀!我的计划是1个小时,不多不少,200个跳绳,40个深蹲跳。除了这些,爱劳动的小朋友还可以帮着大人做家务呢!把该做的事做完啦,剩下的时间我可以自由的支配时间,比如看看课外书,累啦可以躺在床上休息一会。
每个家庭都要有必备的些清洁用品:口罩,手套,84消毒液,说到84消毒液他会腐蚀我们的皮肤,84消毒液加上洁厕灵可以更好的杀菌。
《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作文3
战疫情,是所有的中国人共同的选择。它关乎着我们的命运,全国的命运。我们不要给国家添麻烦,也就是宅在家,我为国家省口罩!
宅在家也要经常地通风、消毒,保证自身的安全。不得不出 门时才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人人自觉,隔绝一切传染途径,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国人齐心,其利断金!
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成又一次让全世界见证“中国速度”;浙商在国外买下口罩厂源源不断地送往疫区;警察和各部门组成的团队24小时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医护人员为了抢救更多的病人病人,持续奋战,疲倦得累得倒在椅子上睡着了;钟南山院士以84岁高龄站在抗疫第一线,他是那根定海神针,稳住了全国人民的心...看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我为中华民族的团结而骄傲;为死去的同胞而痛心;向所有为疫情奉献的人们致敬!我要好好学习,坚持锻炼,能在将来为祖国有需要时奉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幸福并感激着,那些向逆行线行进的人们。
《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作文4
战疫情,是所有的中国人共同的选择。它关乎着我们的命运,全国的命运。我们不要给国家添麻烦,也就是宅在家,我为国家省口罩!
宅在家也要经常地通风、消毒,保证自身的安全。不得不出 门时才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人人自觉,隔绝一切传染途径,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国人齐心,其利断金!
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成又一次让全世界见证“中国速度”;浙商在国外买下口罩厂源源不断地送往疫区;警察和各部门组成的团队24小时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医护人员为了抢救更多的病人病人,持续奋战,疲倦得累得倒在椅子上睡着了;钟南山院士以84岁高龄站在抗疫第一线,他是那根定海神针,稳住了全国人民的心...看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我为中华民族的团结而骄傲;为死去的同胞而痛心;向所有为疫情奉献的人们致敬!我要好好学习,坚持锻炼,能在将来为祖国有需要时奉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幸福并感激着,那些向逆行线行进的人们。
《在战“疫”中成长》观后感作文5
今天我在家隔离期间,收看我在疫中成长的直播后,我感慨万千。想起每天从客厅到卧室,再到厨房又到卧室,这样一呆就是十多天。我之前还总是吵着妈妈要到外面去看看。妈妈不厌其烦的安慰我,感觉自己有多么的不懂事。
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不出门就是为防疫做贡献。有多少抗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有家不能回,是他们牺牲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换回我们在家的快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为身边的人带去更多的温暖,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当所有人隔离时,有人在自觉的规化时间,有人在消耗时间,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往往就在业余时间。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是习爷爷鼓励我们少年儿童新年致词。
越自律,越优秀,所以我要在假期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才能为下学期的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