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传统文化中撷取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成果参评
从传统文化中撷取作文素材
姓名:杨英丽 籍贯:陕西·韩城 单位:象山中学
从传统文化中撷取作文素材
象山中学语文组 杨英丽
大多数面临高考的学生也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考试作文往往不如平时作文写得神采飞扬,作文中出现的材料事例常常受现代文阅读或诗歌鉴赏等题的影响。其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素材库里素材单一单薄,因此在考场上大脑基本处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紧急应战状态,有的甚至处在只有招架之势毫无还手之力的状态,仅有的一点语文储备都被封死于心库.只能借助试卷中的点滴信息联想出一点相关事例拼凑为文罢了。其实,他们遗忘和忽视了一个非常大的作文素材库,就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动在民族乐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闪烁在国粹京剧色彩斑斓的脸谱上,绽放在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中,传扬在脍炙人口的中华诗词里„„总之,传统文化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学生们应重视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撷取作文素材。
要想很好地做到从传统文化中撷取作文素材,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背诵、感悟古典诗文,巧用古诗文引领学生习作。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画卷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璀璨瑰丽的文化宝藏。如何让学生们能够继承和运用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的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一些思 考,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在实践中务必充分利用古诗文教学资源来探究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做好这项工作,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又能提高了学生应用古诗文的能力,扩大作文素材库,丰富作文内容。
首先,要让学生背诵、积累、感悟古典诗文。
要想熟练恰当得在作文中运用古诗文,脑子里必须有大量的“存货”。因此,学生必须从最基础做起,就是先背诵大量的诗词文赋,在背诵的基础上理解诗意,感悟文思,从而为熟练运用打好基础。而我们的新课程教学就为老师和学生做这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新课程有百分之五十的古诗文教学内容,而且有专门的古诗文背诵篇章,所以,学生至少应把新课程要求的篇目背诵下来并在老师的指引下理解感悟,为写作打好基础。
其次,引领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巧用古诗文进行习作。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文的含义后,就可以把这些诗文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了。那么如何巧妙点化、运用古典诗文呢?我认为有三点值得借鉴。
1、文题借用古诗文,妙不可言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会一见钟情,现在,学生学会了借用古诗名句作为文题,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如:有学生在主题队会上说:“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我深深明白了:我是个幸福的孩子,应该懂得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应该从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做起,让我们一起在亲情的房间里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吧!”。还有学生在日记中就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题,中心非常明了,真是妙笔生花,妙不可言。
2、文中巧用古诗文,富有韵味
古诗名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以一当十,可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要使文章有文采,有文化底蕴,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当地运用古诗名句为己所用。如:有学生在《春游道吾山》的一文中写道:“我们的小舟在波光潋滟的天湖中轻轻荡漾,湖岸两边是青翠,树影婆娑,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也没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雄浑,天湖有的只是母亲般的温柔和包容一切的内涵,在她的怀抱里,我们享受着她的宁静。在大自然中感悟人生,在高山平湖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登山时,我们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下山时,我们又看到了‘一山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景象。”
3、结尾引用古诗文,画龙点睛
许多学生在习作中能巧妙地引用古诗词名句来结束全文,利用它富有的哲理加以概括总结,为文章增色不少,给人以美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有学生在《柳树》一文中写道:“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象一树绿色的宝石。柳 3 枝呢,则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这不正是贺知章笔下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所表现的景象吗?”
实践证明,运用古诗文引领孩子们的习作,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方法还处在探索过程中,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进一步探究并加以完善。
二、深入观察生活,了解民俗,充分体验民族情结,用民族的传统美德构筑作文的灵魂。
民间文化是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我们把民间文化引入课堂,用我国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喜欢作文,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用民族的传统美德构筑作文的灵魂。
例如春节前夕,我们以“年文化”为主要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春节期间观察风俗民情,亲身体验感受,自由作文。中国人过年,有“团圆”、“求福”、“避邪”之意,而“团圆”从深广的意义上讲就是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能够五千多年生生不息,很大原因就是团圆的意识强烈。本次作文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写出了许多清新自然,情真意切的好作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学生热爱民俗的情怀。
再如,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组织学生包粽子,介绍粽子的来历,摘选屈原诗歌诵读,举行屈原纪念活动,增强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奋发学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作文。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充实作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而且汲取到可贵的民族精神营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其他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缅怀先烈,让学生表达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重阳节到敬老院拜望老人,写出一份孝敬之心,一份和谐亲情„„
通过了解民俗风情,让学生深切体会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情感,使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流露在写作笔端,根植于学生灵魂深处。
重视身边的传统文化,从中撷取作文素材,在背诵的基础上用其“形”,用其美化作文,使作文语言优美结构整齐;在深入了解、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用其“神”,使作文内容充实思想深刻,真正做到“形神兼备”,从而形成一篇优秀的考试作文。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高考生,要想在短时间里扩充自己的素材库,提高写作水平,做好这两点是十分必要的。
上文只是笔者近两年来为此在作文教学上作的一些探索实践,我们将为深入探索多种习作民族化方向及其创新的教学途径和策略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
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txt心是自己的,干嘛总被别人伤......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敷衍旳青春 总昰想太多 怨,只怨现实太现实╰⌒﹏为什么在一起要两个人的同意丶而分手只需要一个人“传统文化失落”材料作文写作参考
【我们面对的现实】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我现在想问你们: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更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欣喜还是悲哀?当我们的经济实力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中华优秀文化却在不自觉中流失,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当然我们也知道,过去的文化是少数人的专利,只有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才配谈文化,而那些种地耕田的下里巴人向来是见不着也想不到这样的阳春白雪的。在孔儒之风居于正统的时代,文化的分量重若磐石,读书人的行头也似乎比别人高雅尊贵了许多。几千年的文化血脉流传下来,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我来自一个文明的国度,一个贲张着文化的国度,所以,文化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宠爱,成了当今社会中的一种风气或潮流。于是,这样的文化几乎可以填满这个国家的坑坑洼洼。
无论如何,文化都是一个高尚的字眼,崇尚文化更是一个民族的幸事,但果真国民的素质就高到连天上飘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都是文化的那个境地了吗?如此“文化”的泛滥并不能见证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和优越,反倒是体现出了它的荒唐和无知。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解放的确带来了文化的活跃和激荡,国门打开的确带来了文化的四面来风八方有雨。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的矛盾,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比较,文化的守成和文化的变革都积极地不可避免地涌现出来。西方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东进也慢慢缩小了东西文化之间的距离,这在青年一代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所见所闻之处,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面过生日,可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拿,没读过线装书,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他们可以把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找出来的珠算盘当车推着玩。在他们的记忆中,不曾有过这些传统的东西的印象,因此,它们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无力的。这些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浸濡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于是,今天的年轻人开始忽视甚至放弃这些国产的文化,他们更崇尚西方文化,他们西装革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满世界跑,却懒得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
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然式微,它的缺失已成为一个沉痛的现实。虽然传统文化不尽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绝对是大大超过流毒的,不然中华文明何以在其他的几大古文明早已折经断脉的时候依旧熠熠发光?但最可叹也是最可悲之处,是我们漠视的文化却被人家视若珍宝。当初韩国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其中一篇标题《“去传统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这样写道:“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未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的失落的一代„„由于我们对传统的冷漠,以至我们对传统的保存远不如邻国。我们心有不甘却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把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当时的满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一车车地把那些本属于我们的敦煌的经卷、书籍、塑像运往欧洲时,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觉:那些敦煌的宝贝不是人家抢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仅值几个碎银的东西换走的。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就这样简单而干脆地流失了!还有《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持久战》这些今天的年轻人鲜有问津的经典文化没有被我们国人吸收,却被日韩及欧美一些国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资源,运用于商战之中,反过来再和我们来做生意。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还是华夏子孙的悲哀?我们不得而知。
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真正的文化是那些启人心智、诲人不倦地能促进人类自身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食粮,而不是那些穿凿附
会、沽名钓誉的佯装高尚甚至传播封建迷信违法乱纪的有着不轨行径的渣滓。一个民族不需要泡沫文化和虚假文化。泡沫和虚假文化无法重塑精神理念,建构人格品质。文化不是越多越好,宁缺毋滥是定义文化的道德底线。
文化的嬗变只能说明真正的文化的缺失,它的贫乏已影响到精神文明的建设,制约人们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涵是我们终其一生也领悟不完,参透不了的。也许它的某些杂质是该舍弃的,也许它的某些内容尚不能给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及时的智力保障和支持,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可以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我们的建设事业。
【我们的思考点选择】
传统文化,我们是否正在渐渐失去你
1、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
最近,社会公众明确地感受到了一次华夏传统的即将遗失,并同时引起了一系列的新的反思,就是在新的全球化大环境中,在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随着经济强势席卷而来的时候,是否也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一并改变?
中国文化曾经有它的从容和优雅,也曾经在历史上写下辉煌不朽的一笔。“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近200年间,中国饱经沧桑,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前,世界列强对中国的蹂躏,无休止的战乱**,带来至今难以抚平的创伤。在濒临外忧内患的重重危机中,我们几乎是身不由己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清理和反思,并对其赋予了太多的批判和指责。
2、不得不清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还剩下几许?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3、传统文化面临的压力:西方文化的如浪冲击和我们知识分子的试图摆脱。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个问题也曾经被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着。李约瑟有一些很著名的观点: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一些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八股文扼杀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致,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实际上,这种影响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国社会中,强烈的官本位意识对科学和创新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杨振宁在讲到中国本土为什么还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也明确指出:“中庸之道对
于科学发展不是最好。中国为何没有得出欧几里德的几何定律,在于它所揭示出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科学精神与中国倡导中庸、不太允许标新立异的文化传统相背离,这种文化机制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
我们自己的知识分子,也几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倡导中庸之道的中国文化传统,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
4、正视现实:谁能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作为中国内地语文界的精英尚且如此,等而下之的教师中国传统文化水准如何可想而知。这当然不是他们的错。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课当政治课上,重的是思想灌输,要的是政治正确,“文革”十年破“四旧”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成长的教师,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必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正如岳飞“保全”不了北宋或者南宋,靠这样的教师,沿袭旧的为政治服务的语文教育模式,是“保全”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5、另外一种现实:白领们如奉圭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现在进行时。在韩国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其中有一篇标题为《“去传统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作者韩福东)这样说,“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没有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了‘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的失落的一代人。„„由于我们对传统的冷落,以至我们对传统的保存远不及邻国。我们心有不甘,不过我们真的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主动把文化遗产拱手让语文轩/转贴请注明。人。”
那么,在一个日益物质化、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保持一种传统文化习惯,保持用传统文化下的生活方式,有没有可能呢?
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然式微,但在新中国白领张勋眼里却仍旧如奉圭臬。这个白领阶层的出现,其实不过20几年的时间。这一个群体,通常被描绘成为西装革履、讲英语、崇尚西方文化、抛弃传统的形象。但是他说,“我曾经想过,以后要发起一个‘四书五经基金会’,谁能把它背出来就发给一笔奖金,以此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很多人都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写字楼文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如果这样看待传统文化,那就证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确实已经有很多误解了。
同样,传统民俗负担着承载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当端午节申遗的消息如一记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思考邻国的经验,对自己的鞭炮、年画倍加珍惜。
6、观点:我们必须向邻国日本学习。
日本就很注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凡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都被国家定为“国宝”,日本最多的国宝是寺庙,很多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京都的金阁寺,奈良的东大寺、招提寺等。它们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同时,日本很多城市也都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如名古屋、熊本古城等。日本每个城市都有博物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物、书籍、模型和画像,让人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日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确实是用心良苦!由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很多地方已经彻底改变了模样,但作为无形的文化传承,日本人延续了几百年前的生活习俗和形式。每年各地例行节日很多,举行的活动各式各样,比如岐阜县的高山节之类。东京的隅田焰火大会每年8月都要举行一次,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焰火大会都有上百万人观看。虽然只能从高楼大厦的夹缝里观赏,但五光十色的焰火在楼与楼之间升腾,引起阵阵欢呼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把传统看成是现代化的对立面,传统并没有影响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日本人的观念中有迷信的成分,但他们又是现代人,有时间观念、金钱观念和效益观念。个性张扬不够,这是东方文化的特点,日本人个性张扬不够却并没有阻碍日本的进步,恰恰相反,团队意识对增强日本人的向心力还大有帮助。
对传统我们不应一概拒绝,而是应该更多地反思,这样就不会迷失。我们对文化传统的忽视,更多的来至于追求现代化的实用主义态度的扬弃论。长期以来,国内一直存在着两种极端行为,不是盲目“崇洋”,就是盲目“排外”。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要强调传统的价值,但也必须警惕报仇雪恨的义和团式的心态以及大中华主义和泛中华主义情结,因为这种心态极易演化成为极端的国家主义,使人丧失价值理性。
【针刺文选编】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
朱鲁子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理想和真实生活样态,无不活生生地体现在他们的传统节日里。对中国人来说,尤以春节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节日会像春节那样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对于没有西方民族那样的圣诞节的中华民族来说,每年农历的初一甚至绵延整个正月的春节,就是我们的“圣诞节”。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生日”——这从传统中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不以自己的生日而以春节为标志清晰可见。
春节的真实意义在于它以非常世俗的形式,如之前的过分操劳和精心筹备等,昭示我们一种非世俗的生活样态,如沉浸在没有实际功利的纯粹民俗仪式的,纯粹是资源消费的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吃喝玩乐之类。“欢度春节”就是具有人性光芒的样态。这种生活样态是审美的、情感性的、狂欢性的、超功利的,它是让平淡生活有味道的盐和漫漫长夜中的光。这是生活的一种升华和超越:一种神圣对世俗的超越。春节,是被日常世俗日子所压抑、贬斥、淹没的人性的复活。
自古以来人们无不艳羡:要是日子天天像过年那样该有多好啊!——那是一种怎样的包含着无限幸福、成长和收获的憧憬与渴望啊!
遗憾的是,如今的春节,正在无情地失落。
一方面,强势的西方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让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西方民族的节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扩展。另一方面,彻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将春节的神秘性、神圣性淡化甚至绞杀。人们无不慨叹:现在过年没有意思了!丧失了神圣性的节日,无不充斥着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彻底混同于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于应酬而甚于平日。人们无不感到忧伤:过年太累了!本来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贫乏的节日狂欢性质的春节,几乎同质为13亿人的“新年团拜”。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春节,这一标志着中华民族特有样态的事件一旦堕落为纯世俗,它就表征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个体人生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就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过严冬的人,更懂得春天的温暖。这一点,我们从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所谓“国学热”,从有些城市如北京由前些年的禁放鞭炮到今年的“禁”改“限”可窥一斑。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我曾用“人、从、众”三个字的双向排列来表达我们民族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丧失自我与回归自我的必然趋势:人——从——众,全球化过程中丧失自我的社会化之路;众——从——人,深入地全球化之后回归自我的个体化之路。这两条路是互补的,同时进行的。今天,我们正走在“人——从——众”这条社会化之路上,我们必须将这条路走到底;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回归自我”,重新检视有着不可取代的精神价值的优秀传统。而春节,可以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个标志性符码。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就是拯救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生命!
我们究竟穿的是什么?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对世界有什么意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蔑视甚至仇恨的民族在别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选自《中国青年》)
【述评】
春节,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标志性符码。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一直盛行。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普遍发现“过年”的欢愉与日递减,除了吃吃喝喝,“过年”过得越来越没有“年味儿”。春节这个最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义的节日在逐渐失落。如果我们淡化了传统节日的特色,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怎样?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怎样保持民族精髓?这篇文章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春节:不能成为正在失落的传统文化样板。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炊烟是什么?
雷传桃
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有人说,炊烟是种在屋顶上的精神的庄稼;有人说,炊烟是抓在天空手里的小辫子;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朴素的计时方式;有人说,炊烟是围着锅台转的娘对野孩子的柔声呼唤„„
我说,炊烟是一种能让人感动得落泪的风物,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里,炊烟已然绝迹。没有土灶,没有柴草,没有烟囱,哪有炊烟。厨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烟的命。人间烟火,不必炊烟。时代在推陈出新,似乎炊烟与繁荣水火不相容。
乡村是炊烟的最后一块领地。如今的乡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旧貌换了新颜,去年的燕子辗转归来,居然“找不着北”,旧巢旧巢安在否?燕子难觅旧巢,归人难觅炊烟。液化汽、沼气和电,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烟囱。炊烟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挑一个晴好的冬日,我出发了。落叶树光秃秃的,视野开阔,无遮无拦。我经过微绿点点的麦田,目极之处是地平线,地平线上是几间老屋子,竖起一根烟囱,像桅杆一样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烟囱分时段袅出一笔炊烟,蓝得自在,蓝得纯粹,蓝得无限透明。哇噻--
可是,这不可能。“实践”等于“落空”,像是一块满怀试探性质的石头抛进了无穷无尽的深渊。节节拔高的乡村里,炊烟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我以一个诗人的浪漫,想象着无家可归的自己,在乡村,择一高地,学习鲁滨逊,以祖传的勤劳和智慧,盖一间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烟囱通向屋外,捡来柴草,烧锅煮饭,炊烟像快乐的孩子样在屋顶上一蹦三尺高„„锅里煮着生活,烟囱袅起炊烟。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遇故知一样不能自己„„
老实说,我被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炊烟征服了。
炊烟在我的心里袅出一笔葱茏的诗意。
我对炊烟的理解超越了贫穷的局限。我嗅见了万千种气息,温馨而甜畅的家的气息。我心沉醉呵。
炊烟在我的心尖上打上一个硕大的结„„
也许,终有一天,我在课堂上讲解炊烟时,费尽口舌,打尽手势,孩子们仍然将头摇成拨浪鼓,满头雾水的样子让我心焦。我灵机一动,置课堂教学常规于不顾,燃起一枝纸烟,注目淡蓝的烟雾袅袅升起,声情并茂地说,看,炊烟就是这个样子!(选自《教师报》)
【述评】
炊烟有代表贫穷落后的一面,但在作者的眼里,它更代表自然古朴、未受现代物质文明浸染的诗意的生存环境;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的东西;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母体的链接载体;它也是精神家园,是一种让人怀恋的纯朴、远去的宁静。
在文章中,作者对炊烟怀有深深的眷恋,这眷恋是对质朴世态人情的一种追念;这眷恋是对一种纯朴、宁静、诗意的生存环境的向往;这眷恋也蕴涵着作者对温馨精神家园将逝的一种深深的忧虑;这眷恋是更作者对现代物质文明消蚀古朴自然生活形态的伤感。
【强化练习设计】
生活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失落与悲哀”,甚至还能够读到一些“传统文化的失落与悲哀”的事件,请就你所观察到的有关“传统文化的失落与悲哀”事情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人造鸟语与人造礼貌语
——传统文化的失落与悲哀
东山月晓
(一)在泰山山腰有一个不知名的山谷,在这谷中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坪,人们从山脚上坐旅游车到这里后,或步行登山,或乘缆车上山,各随其便。停车坪三面环山,古树苍劲挺拔,枝叶繁茂,坪的周围人工种植了不少的鲜花,道路修得宽敞,环境卫生工作做得也十分到位,一下车,就让人有一种极好的心境。
从旅游车下来后,忽听得一阵悠扬的小鸟鸣叫,“鸟噪林愈静,蝉鸣山更幽”,鸟语之声给泰山增添了不少宁谧,泰山在鸟的啼叫声中,倍觉可爱。忽然有了对鸟的感激之情,于是,看一看鸟,与鸟亲和亲和的愿望也便由然而生,可以任我如何决眦入归鸟,如何仔细地搜寻,却总是连鸟的影子也找不到,更不可能找到一根鸟毛来,后来,游移的目光终于停留在一个奇怪的匣子上,然来,那是一个发音器,鸟的叫声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呵!呵!然来是机器鸟的叫声代替了原声的鸟叫,恍然大悟!忽然想起了在某市政府的广场是鸟语,忽然想到了某集团公司广场的鸟啼,„„呵呵,然来都是假货!忽然又想起了,哈尔滨、北京、深圳、香港海洋公园、长沙岳鹿山的鸟语林。不错,那里的确有各种各样的鸟,而且是活的鸟,可是鸟语林的鸟是关在网子里面叫的,这种叫也许是对自由的呼唤,对山林的象往,是一种悲切的哀鸣,天可怜见,他们的悲鸣之声有几人能懂。哀哉!
(二)游完泰山回济南的路上,汽车从一个收费站经过,我恰好坐在司机的后面,看到那司机诚恐诚惶地把过路费交经目无表情的交警,交警开具了票据后,忽听得一声问候:“收费五元,一路好走!”收票交警是位四十多的先生,问侯声却是一位年青的小姐发出的甜甜的声音,好不悦耳动听。忽然记起了小时侯听到的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拦路抢劫,对过往的行旅商人总是一句这样的话:“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从此地过,路钱先交来!”如今收路钱比以前可是文明多了,至少还有一声问候,而且这路钱交的一点也不冤枉,本来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借贷修路,收费还贷,无可厚非。可惜的是文明语的表情、动作,性别与声音配合得那样不一致,听了以后感觉有些令人作呕,总让人觉得被温柔的宰了一刀。这机器的问候,代替了人的问侯,真令人莫明其妙。
(三)机器鸟的啼叫代替了自然鸟的欢歌,复读机的礼貌语代替了自然人的微笑。这不知是科学进步给我们带来的福音,还是为我们谱写的一首哀歌。依稀记得古诗中咏叹鸟叫的歌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上九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黄鹂也好,白鹭也罢,仙鹤也行,鸥鹭也可,我想我们的高科技都是可以制造得活灵活现,以假乱真,但这再现出来的家伙和这以假弄真的东东,毕竟是假的,总是缺少自然物的那种特有的灵气。这些死了灵魂的自然物,未必会对因灵气感应而生情的诗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再看看那些经过培训的小姐们朗读出
来的礼貌语言,这种语言,如今在许多的地方都是可以听到的,在各种类型的收费站,汽车上,火车上,飞机上,轮船上,呵,呵,几乎凡是提供了服务,而又存在着不合理的收费的地方,都会听到这温情的礼貌语,真可谓是温情一刀,宰你没商量。我想人类的礼貌语本来是一种关心,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表现,它应该真诚地发自内心,体现于体表,如脸上,嘴上,眼神,动作中。否则再美的礼貌语都是虚假的,都是言不由衷的。孔子说:“自以上,吾未尝观也”,又说:“祭在,如神在”。说的虽然都是祭祀中的礼节,但讲的实质内容却是诚实,是发至内心的真诚,如果在进行重大的祭礼活动中没有真诚可言,他老人家是不愿看的,如祭奠祖先时,觉得祖先不在,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祭祀了。按孔老夫子的这个标准,我们这些由机器发出来的言不由衷的文明用语,实在是没有太多的意义。
未了,我想呼吁:拒绝在森林中听到机器鸟语!让鸟儿们自由地歌唱,让鸟儿们回到他们自己的故乡,让我们与自然更亲近更和谐,让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华重放光芒!我还想呼吁:拒绝在收费站听到机器文明语!让我们的言语与行动真正统一,让我们真诚的服务感动每一位“上帝”,让中国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和不被机器的媒介隔绝。
从“圣诞垃圾”说到作为“扩胸运动”的文化
张耀南
圣诞树、圣诞树挂饰品、仿真藤条花链、彩灯、圣诞帽、荧光棒、圣诞卡片、圣诞大餐之残羹剩饭、圣诞礼物之包装、聚会开车排放到空气中之污染物等等,统称为“圣诞垃圾”。2005年圣诞节那一天,北京的“圣诞垃圾”达到了1000吨,占到北京城市垃圾日产生量的九分之
一。难怪有人惊呼“污染京城”„„
追星族对他们所追的那个星的痴迷,常人是无法理解的。同样,中国人对洋节的痴迷,似也已到令人莫名其妙的程度。伴随而来的,便是“圣诞垃圾”几倍、几十倍地疯长。
学得像还好,问题是学不像。人家洋人过圣诞节都是阖家团聚,几乎所有商场、饭店、超市都关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人;而我们却涌到街上,造成前所未有的交通大拥堵以及饭馆门口的长龙大排队。人家洋人的圣诞树都是真树,是由技术专家专门培育栽种出来的;而我们把玩的那些矮到一厘米、高到一两米的圣诞树全是假的,且百分之百是用无法降解的塑料泡沫做的,即使填埋几十年也不得“超度”。人家洋人的圣诞装饰品是循环使用的,今年用过了,擦洗干净保存起来明年照用;而我们手中的圣诞彩灯及能发光的荧光棒之类却是随手乱扔,不仅无法循环使用,且成为潜在的化学污染源„„
在有些人眼里,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已然不值一提,被要求作为垃圾“扔到茅坑里去”。若果真是中不如洋,昔不如今,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我们这十多亿人又是如何活到今天的呢?这民族能不灭,这人民能不亡,一定有它“生存的秘密”,一定有它高于“垃圾”的内在精神。
这精神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大”,用四个字来描述就是“可久可大”。我们的文化就是一种追求“可久可大”的文化:它只想把你的下作变得崇高一点;它只想把你的小肚鸡肠变得广大一点;它只想把你的鼠目寸光变得长远一点;„„它只想告诉你,世界比你那个“自我”要大,比你那个“国家”要大,比你那个“人类”要大,比你那个“生物”还是要大„„我们的文化千言万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你把“心”放大再放大,把“胸”扩大再扩大——我们的文化不过就是一场“扩胸运动”,或者叫作“大心运动”。
洋人有洋人的上帝,我们有我们的“大人”。东施效颦?你能不能给出一个理由!
“不过是找个由头乐一乐!”这也许是一个理由。好吧,那你就去乐吧,不过要在家里而不是在街上,不过要养一棵真的圣诞树而非假的“垃圾树”„„
(选自《中国青年》)
第三篇: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不少语文教师在困惑,平时学生词句积累了不少,写作辅导的时候也下了不少工夫,奈何学生交来的习作大多空洞干瘪。笔者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的设计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造成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当然更何论言之有序了。
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作文往往缺乏内容,即使苦思冥想,也无济于事。因此,作文教学的设计,首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作文的内容,使学生作文做到“言之有物”,进而才能“言之有序”了。
一、从学生活动中寻找素材。
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诸多素材。为此,必须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投入生活;同时,我们在作文教学整体设计中也将各类活动与作文教学挂起钩来,引导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拓宽思路,感受生活,从而丰富作文的内容。例如,班队会活动。我们设计了如下主题:尽心尽职,学会管理——争当小主持;热情大方,礼貌待人——扮演小主人;动手栽培,收集种籽——做好小园丁;能歌善舞,无私奉献——甘做小演员;„„要求学生参与活动,收集材料,并引导他们充实和扩展已经获得的材料。这样做,既延伸了这一富有意义的活动,又大大开拓了思路,激发了作文动机。
二、给学生设定观察物寻找素材。
通过必要的途径,让学生对有关对象观察、体验,这是作文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例如写《超市一角》前,我们将从超市拍摄 的最新家用电器播放出来,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的观察对象从学校扩展到了社会。学生描写的家电产品种类繁多,有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等。我们又把一豆浆机的过程全部摄录下来,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再抓住主要部件进行比较,发挥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从而了解这些家电产品的外形、色彩、功能、结构特点,学生观察得多了,认识事物的能力自然也随之提高了。
三、让学生换位思考获取素材。
换位思考的一种做法是“逆向练笔”。如高年级要求选择一个人的特点进行写作。我先组织学生开个“说说自己最讨厌的一种行为”的讨论会,然后让学生挑一个人的最让自己讨厌行为进行写作,让事实说话,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出人意料的是,不少学先选材的面拓宽了,主意也不俗。学生们写出了“爱吸烟的爸爸”、“懒妈妈”、“毛草的同桌”等习作。对这一次写作,学生兴致勃勃,甚至欲罢不能。
换位思考的另一种做法是“一题多练”。此类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并积累乃至灵活运用生活材料。在教师指点下,一个作文题目可以加以延伸进行多次训练。在命题作文《糊涂的爷爷》的练习后,教师可推出相关题目《我和糊涂爷爷》、《第一次同糊涂爷爷上街》、《糊涂爷爷去做客》等。由于换了一个角度重新接触这一题材,多数学生因已经有了一定的材料积累,写作比较顺利,有的还能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还需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设计。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发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启发、指导他们,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1、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如写《我的同学》的作文草稿时,教师发现有此基础较好的学生写得并不尽如人意,而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材的材料较为贴近生活。为了弥补班级指导不足,我对这两类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从而避免了全班教学中“顾此失彼”的现象。
2、个别指导,以点带面。
教师对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喜怒哀乐要予以体察和分析。诸如获得成功的喜悦,受到他人的赞扬的快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碰到误解,责难后的气愤等,总会表现在一部学生的身上。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有计划地重点帮助个别学生将真实的感受融入自己的作文,并让他们在适当的时机“现身说法”,让这部分学生先得益、后示范。本学期运动会上,许多学生参加了比赛,有的同学获得了较好的名次,而有的同学平时看拿奖不成问题,但出人意料无缘冠军。在运动会的总结会上,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回顾参与这一次活动的切身感受,分别指导他们及时将点点滴滴的有新意的材料加以记录和整理。这部分学生的作文在教师指导下写得有新意、有感情,对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推动。此外,当一位程度一般的学生,他们作文经教师先行指导而在班级里出现了“亮色”后,会激发周围同学的进取心,竟相要求得到教师的先行指导,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部分面批,淡化评语。
长期以来,大量的作文评语耗时费力,成为无效劳动。但对部分 学生的面批,却无疑有助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做法可分为“面改”、“面谈”、“面议”几个层次。这样能使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真正有的了解。对较差的作文,教师逐言逐句当面批改;对一般的作文,粗线条地面淡,指出问题;对有一定质量的作文,则师生互相讨论,教师当面肯定优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精选)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精选)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样的诗句,掩卷而思,是一幅极其凄美的画面。我们今天的一切情感,古人都已经感
受到了,也都替我们描绘出来了。而这一切的源头,是这本略显古奥的《诗经》。
2.《楚辞》 屈原、宋玉等著
《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 的巨大的影响。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文义诗人,其《天问》中的反复追
问,对于我们今天的航天和天文工作者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季羡林说:“二十一世纪是儒家思想的世纪”。
不管怎么说,它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不读它就永远无法了解中国古代
生活。
4.《老子》 李聃 著
老子五千言,字字玄机,渗透了无上的智慧,也道出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
向。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据说,当代学者提出“宇宙的大爆炸说”时,他们在老子的“道”的思想中找到了哲学
依据。
5.《庄子》 庄周 著
这是我全文抄录和诵读过的为数不多的书之一。先不说其生死达观的思想,光是那汪洋
恣肆、丰瞻华美的文字,就值得我们击节叩赏。每当我背诵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庄子·逍遥游)这样的语句,我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散文的源头。
6.《史记》 司马迁 著
鲁迅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和“列传”,是全书的
精华。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史记》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本文
学著作。读这本书之前读一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许会体会到史记中作者所倾注 的深深情感。
7.《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而这种风度成了一
代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我一直把这本书当成古代的“微型小说集”来读。
8.《颜氏家训》 [北朝]颜之推 著
耕读世家治家的金科玉律,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并非没有启迪。
9.《唐诗三百首》
识字的中国人,谁没有读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样的诗句呢。而这样的诗句,因为你的反复诵读而失去韵味了吗?
没有,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10.《宋词选》
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宋词中有一个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
想境界。宋词是适合于大声朗读的,不要为应付任何考试,去读读宋词吧!
11.《元曲选》
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
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
12.《菜根谭》 [明]洪应明 著
俗语云:“咬得菜根,百事可作”,这是这本书得名的由来。这不是一部逻辑严密的学
术著作,而是一部谈论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
受一时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在一个浮躁的年代,读一读这样的句子有好处。
13.《古文观止》
上大学是我外公送给我的《古文观止》,至今仍放在我案头触手可及的地方。
外公送书给我的初衷是希望我能够学会写文言文,他固执地认为,这是大学生应掌握的
基本技巧。虽然我至今也没有学会,但我却从这本书中窥探到了一个博大的世界。
14.《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即使有了电视电影,也有些书是不能取代的,比如说《三国》。
15.《水浒传》 [明]施耐庵 著
小时候,有多少人曾经可以完整地背下一百零八将的座次与外号?
16.《西游记》 [明]吴承恩 著
相信不会没有人没看过这本书吧。如果看过,再看一遍。
17.《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 著
历史的另一种解读方法。
18.《红楼梦》[清]曹雪芹 著
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没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不能说你曾经读过书。
19.《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著
很优美的文字,很奇诡的想象,很缠绵的故事。
20.《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著
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21.《鲁迅选集》 鲁迅 著
在中学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是选得最多的,有太多的理由这样做。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我们能拥有鲁迅是幸运的,他的文章永远值得一读再读。
22.《家》 巴金 著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同时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揭示了封建旧
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和探索。
23.《骆驼祥子》 老舍 著
老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喜欢他幽默亲切的语言,朴素自然的风格,也伤痛他的
遭遇。祥子从一个勤劳壮实的劳动人民最终堕落到吃喝嫖赌的过程也许要归因于他的那
个社会,但在现实当中,如何面对一次又一次梦想的破灭,是放弃还是坚持,却是我们
读这本书可以思考的问题。
此外,老舍的散文是现代作家中最具可读性的散文之一。
24.《边城》 沈从文 著
沈从文是中国作家中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
我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的川端康成,沈从文的湘西就象川端康成的伊豆,你可以说它原
始,可以说它野蛮,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它很美。
25.《雷雨》 曹禺 著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迄今为止无法逾越的高
峰。如果说,戏剧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冲突”的话,那么,这种“冲突”在《雷雨》中
达到了极致。两个家庭8个人在一天内发生的事情,却包含了过去的恩怨,不但有伦常 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剧本情节扣人心
弦,语言简炼含蓄,潜台词极为丰富。
26.《围城》 钱钟书 著
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前前后后一共看过二十多遍。我一直认为这是中国最值得玩味的 一本小说。
中国式幽默与西方式幽默相结合的典范,每个读者都可以在方鸿渐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
子。书中刻画每个人都神形毕现,如在目前,让人在忍俊不禁之后又感慨颇深。《围
城》把人写透了,也把世界也写透了。
27.《京华烟云》 林语堂 著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古今文章”的林语堂,其驾驶英语的能力让美国人也叹服不
已。本书“浮生若梦”的主旨直承庄子,是一本很有哲学意义的小说。如果可能,可以
阅读这本书的英文版。
28.《倾城之恋》 张爱玲 著
张爱玲是真正的才女,她的文章很女性,但比当今流行的小女人文章却要大气的多。她 的譬喻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比如,“今晚的月亮,像洇开在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眼 泪。”这样的句子让人过目不忘。
29.《顾准文集》 顾准 著
我们有本土知识分子偶像了。因为,在一个**的年代,顾准坚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
心。
30.《傅雷家书》 傅雷 著
傅雷可以是享誉世界的大翻译家,也可以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
个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由于傅雷本人广泛的兴趣和渊博的知识,所以这本书的内容非
常丰富,又由于这是写给他自己儿子的作品,所以读起来亲切自然,没有任何故意说理
的做作。
31.《城南旧事》 林海音 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本书,是和一首歌,一部电影联系在一起的。细
腻、感伤,如老歌,如黑白电影。
32.《舒婷的诗》 舒婷 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都是中学已经接触过的篇章。很多当代年青人
爱诗是从舒婷开始的。舒婷不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也是一个很出色的散文家。
33.《平凡的世界》 路遥 著
茅盾文学奖作品。农村来的同学读起来可能会感觉更加亲切,也更容易理解孙少平的感
受。早逝的路遥也许会因为这本书而不朽。
34.《我与地坛》 史铁生 著
双腿瘫痪的史铁生写的东西却并不悲观,相反,有一种静观世界的睿智和达观。我搜集
了他的几乎所有作品。《我与地坛》是他比较早期的作品,其中关于母亲的章节催人泪
下。自此,有人把地坛叫做史铁生的地坛。
35.《文化苦旅》余秋雨 著
成名后的余秋雨表现让人失望,但我永远怀念1990年,余秋雨决定走出书斋,一个人背
负着文化出行的情景。这决不仅仅是一本游记,作为文化学者的余秋雨眼中的名山大川
不仅仅是常人眼中的山水,而是山水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从此以后,中国文学当中有
了一个新的名词:“文化大散文”。
36.《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
王小波是又一个早逝的天才的明证。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他的成就是多元的。特别是他 的杂文,有人把他比作当代的鲁迅。
37.《长恨歌》 王安忆 著
茅盾文学奖作品。据说,王安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勤奋的作家,但我认为,如果她写得
少一些,恐怕会好一些。《长恨歌》是她沉积了多年的潜心之作,果然不同凡响。其中
关于“上海弄堂”的描写让我想起《巴黎圣母院》,是真正的小说家的语言。
38.《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 著
如果没有柏杨,中国人的性格中可以删去勇气和自省这两种缺陷。
39.《三毛文集》 三毛 著
不知道在今天的中学生当中,三毛是不是还一样流行。与很多的流行作家不同,三毛的
散文里其实有着很浓厚的哲学底蕴,因为她本来是学哲学出身的。这也就导致了她散文 的深度。而且,她的散文的确好看。
40.《李敖文集》 李敖 著
“中国五百年来白话文的前三名:李敖、李敖、李敖。”
这是李敖自己说的,但你看过他的作品,也许你觉得这不完全是狂妄。他是真正的骂战
大师,而骂人出彩是文字的最高段位。
第三部分:外国文学
41.《圣经故事》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源头,不了解它,就很难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圣经》原文的国内译文比较呆板,因此,不妨读读《对经故事》。
42.《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 著
《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也是古希腊文明留给世界的最伟大的遗产。特
别推荐由傅东华译的《伊利亚特》和由杨宪益译的《奥德修纪》,两部译著都非常传神
地表达了希腊古诗的朴素与单纯。
43.《堂吉诃德》[西班牙] 塞万提斯 著
俄罗斯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评价:“在欧洲的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
肃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
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作为一本400年前的小说,结构有些松散、情节略显拖沓,但它的优点更多。
44.《莎士比亚戏剧集》[英]莎士比亚 著
莎士比亚和歌德被公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他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探
索和语言的华美灿烂也使一代代的读者陶醉。
如果你想丰富自己的语言,或者为使你的文学鉴赏能力超越一般水平,想选择一部反复
精读的书,莎剧都是最佳选择。特别推荐朱生豪的译本。
45.《鲁滨逊漂流记》[英]丹尼尔·笛福 著
小说的魅力在于,把一段明显虚构的故事写得像作者亲身经历的自叙那样具体、逼真、可信,这一点比现代武侠小说里动不动就有的奇遇强多了。本书是一曲人的生存能力的
赞歌。本书的另一个主旨是:“不管人类社会多么不尽人意,人也决不可能孤独的生
存,我们需要人群。”
46.《大卫·科波菲尔》[英]狄更斯 著
作者狄更斯说,“大卫·科波菲尔是我最疼爱的孩子。”这本书中表现了作者以深刻的
漫画笔法勾勒人物形象,探测人物灵魂的超常能力。他幽默的语言也属世界一流。
47.《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著
“别以为我穷,我不漂亮,我就没有尊严。最终我们都将穿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
前。”这是简对罗彻斯特说的。
简的追求和个性是这部书受到一代代青年尤其是女青年喜爱的根本原因。一个不漂亮的
穷姑娘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既具备女性的柔情,又有丰富的女性的心机与理智,使
读者在追踪她的命运的同时又对她充满了敬佩。
48.《呼啸山庄》[英]艾米莉·勃朗特 著
作者是《简·爱》作者的妹妹,本书问世后的很长时间都受到冷落。进入20世纪后,这
本书的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它的文学地位超过了《简·爱》。它对于人类心理的极限
状态的深刻探索受到了高度推崇。读过它的人再也不可能忘掉其中阴森、恐怖的气氛及
激烈的情感状态。
49.《牛虻》[英]伏尼契 著
一本世界范围内的革命文学。小说主人公亚瑟的成长是在各种矛盾冲突来表现的,矛盾
焦点集中体现在他与生父蒙太尼的关系上。作者结尾对牛虻慷慨就义的描写,成为画龙
点晴之笔。
50.《忏悔录》[法]卢梭 著
本书是作者卢梭的自传,以深刻的内省、惊人的坦率和对文明的批判著称于世。阅读卢
梭是一场情感教育,你将从中学会真诚。
51.《红与黑》[法]司汤达 著
本书在全世界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最完美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小
说之一。
对人在行动中的心灵的冲突、斗争、算计、期盼等心理状态的高度精确的刻画使本书拥
有“灵魂的哲学与诗”的美誉。虽然深刻,但这本书也很好读。
《悲惨世界》[法]雨果 著
雨果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本人同时也是大诗人,他的语言具有交响乐
一般宏伟壮丽的特征。对于苦难的感受,对下层人民博大的同情使他的作品感动着一代
代的读者。
53.《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 著
如果你对中学课本里节选的部分对于老葛朗台的描写记忆深刻的话,我想你一定希望把
这本书读完。作者巴尔扎克是描绘各种生活画面的大师,也是描写人类欲望的大师。本
书中的葛朗台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之一。
54.《基度山伯爵》[法]大仲马 著
这是我在大学期间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这本书情节紧张、扣人心弦,非常具有可读性。
不妨选它作为西方文学的入门书。
55.《茶花女》[法]小仲马 著
作者是大仲马的儿子。这是最早被介绍到我国的西方文学名著。1897年,著名翻译家林
纾将它介绍到我国,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了“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
中华荡子魂”的巨大反响,至今仍受到我国读者的广泛喜爱。
56.《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著
很多专家认为,这本书是19世纪的长篇小说中艺术上最为完美的一部。
57.《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法]莫泊桑 著
莫泊桑受到他的导师福楼拜的影响,在小说的艺术方面成就辉煌。他的小说的最大魅力
是对生活细节的精心选择和高度简洁传神的描写。回顾一下中学时学过的《项链》就可
以体会到这一点。
58.《恶之花》 [法]夏尔·波德莱尔 著
一本不太容易读的诗集。但据说,文学现代化的“0公里”标在此。
59.《追忆逝水年华》 [法]M·普鲁斯特 著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作者在一栋楼上足不出户地呆了17年,全凭思维和回忆流动,写成了这本书。我敢肯定没几个人会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完,但是它的一部分就获得了
龚古尔奖。
60.《约翰·克里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 著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一个音乐家的成长史,其中有贝多芬的影子,也有罗兰自己的影
子。不仅是小说,也是诗。
61.《小王子》 [法国]圣·埃克苏佩里 著
写给成年人看的哲理性童话。
62.《局外人》 [法国]阿尔贝·加缪 著
哲学小说化,法国也是一流的。
63.《情人》 [法国]杜拉斯 著
身体先于心灵成熟,法国人才能写的主题。
64.《少年维特之烦恼》[德]歌德 著
歌德最伟大的著作是诗歌《浮士德》,但那本书适合在有了充分的文化准备之后再阅
读,所以向你们推荐这本书,从中可以体会这位大文豪的特色。
6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捷克]米兰·昆德拉 著
一本由悔过书演化成的小说,昆德拉的小说有很大的哲理性,也有对于中国读者难以理
解的捷克式幽默,这妨碍了它的可读性。他的书只能细细地读、细细地品。但就算你不
看这本书,记住这个标题也是好的。
66.《死魂灵》[俄]果戈理 著
果戈理是俄罗斯继普希金之后的又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这本书也是世界讽刺文学中的典范。
本书中一系列愚蠢或狡猾或贪婪的地主与官吏的形象,构成了鲜明生动的果戈理人物画
廊。其中对于种种奴性的刻画对于我们这个封建传统编制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来说,实在
是太熟悉了。
67.《罗亭》[俄]屠格涅夫 著
屠格涅夫被喻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精美典雅,具有抒情诗的味道,非常
耐读。特别是他的四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每 一部都是经典。
68.《罪与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本书中对于犯罪心理的描述,对处于疯狂的临界点的精神状态的天才描绘,几乎能把读
者本人卷入到那种梦魇般的境地。这是一部具有魔力的作品,阅读它将会是一种精神上
的历险。
69.《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只要贡献出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它就无愧于
这个世界了。”据调查,托尔斯泰的小说在经典文学名著中直到现在仍然是世界上销量
最大的。本书中的安娜是世界文学女性画廊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
70.《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我私人认为,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战争小说有两部,一部是《战争与和平》、一部是
《静静的顿河》,都是由俄罗斯民族贡献给世界的。
71.《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这是托尔斯泰的晚年作品,他也凭借此书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
72.《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俄]契诃夫 著
契诃夫是19世纪和莫泊桑并列的短篇小说巨匠。天才的讽刺与感伤情调是契诃夫小说的
两大特征。他能用一个细节或一句话代替别的作家的几页。
73.《静静的顿河》[俄]肖洛霍夫 著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战争小说的鸿篇巨制。作者是一个纯粹的小说家,本书中没有任何
说教和议论,它的主旨是个人在一个巨大的历史事件中,被一种盲目的力量裹挟着,无
法把握自身的命运。我们只能用“残酷的真实”几个字来形容作者把握历史与生活的卓
越能力。
74.《日瓦戈医生》[苏联]帕斯捷尔纳克 著
苦难对于俄国人来说,好像总变成了良药。书中的许多经历中国的读者都不会陌生,因
为,中国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仿佛都是苏联的翻版。
75.《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马克·吐恩 著
马克·吐温亲切的幽默了全世界的读者。
76.《草叶集》 [美]惠特曼 著
虽然是诗人,但惠特曼不是以一种文人的眼光观察世界,而是以一个真正的美国创业
者、劳动者的身份体验世界,在他的诗中最普通的物象都可以入诗,最淳朴的感情以最
博大的气势以诗的韵律歌唱出来。
77.《马丁·伊登》 [美国]杰克·伦敦 著
作者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开拓者,本书是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和代表作品。它描
写了水手出身的作家马丁·伊登的艰苦奋斗道路。它的英文版也比较好读。
78.《老人与海》 [美国]海明威 著
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很独特,他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他的“电报式”简洁明快的语言,他
笔下百折不弯的形象都极富特色。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老人与海》是一本很薄的小说,但却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有可能的话可以看一看这
本书的原著,并可以大声诵读。
79.《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 著
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对于我们本来是非常陌生的,《飘》却通过一个叫斯嘉丽的女子掀
开了它温情脉脉的面纱,让我们看见了许多肮脏和美丽并存的事物。
《喧哗与躁动》 [美]威廉·福克纳 著
福克纳用自己的作品引证了一个永恒的真理:“作品越具有本土性,也就越具有世界
性。”
81.《第22条军规》 [美]约瑟夫·海勒 著
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作者在美国出版本书,却是在英国引起轰动后才引起美国
关注的。很难读,有一种“病态与变态的幽默”。
82.《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塞林格 著
美国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了自己被学校开除
以后,在纽约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
83.《在路上》 [美]杰克·凯鲁亚克著
游游荡荡,一种我们失去的本能。
84.《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F·S·菲茨杰拉德 著
很容易读的一本小说,却有很深刻的内涵。
85.《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本书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作者说,他最好的读者是一位美国的妇女:“她把这本
书从头到尾抄了一遍,想弄清楚究竟是作者疯了还是自己疯了。”
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其中的祖孙三代居然都叫奥雷良诺。但是第二遍读
过之后有了很多新的感觉。在很多当代中国作家身上都可以找到这本书的影子。
86.《博尔赫斯文集》[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 著
30岁时,他的文笔还那么差,可是,他后来却写了不可思议的小说。
87.《城堡》 [奥地利]弗朗克·卡夫卡 著
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卡夫卡的叙事像机器一样冷漠而精确。
88.《雪国》 [日本]川端康成 著
一种不露声色的沉着与冷静,川端康成的小说有点象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总有一星半点 的禅意在里面。
89.《挪威的森林》 [日本]村上春树 著
“久久地保持沉默,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这是这本书结
尾的一段话,这是一本流行的小说,但的确不错。
90.《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 著
在国外的诗歌中,泰戈尔的诗歌是最优美的,而它的翻译也是最精美的,因为译者中有
冰心、郑振铎等。
第四部分:其它
91.《中国历代史通俗演义》[民国]蔡东藩 著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这套书改变了历史一本正经的面
目,让历史充满趣味性。而其亦文亦白的行文也颇有意思。
92.《万历15年》黄仁宇 著
这本书告诉大家历史的另一种写法。也就是所谓“大历史”的概念。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有一种如遭电击的感觉。
希望黄仁宇有一百只脚,太多的历史匠只配给他擦鞋。
93.《中国哲学史简编》冯友兰 著
冯友兰先生学贯中西,在言必称西学的二三十年代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史分
为子学时代(先秦)和经学时代(汉至清),自成一家之言。他认为中国哲学多讲内对
外王之道,因而他的书读来条理明晰,层次分明,书卷气极浓,又不乏金石声。
94.《西方哲学史》[美]梯利 著
梯利本身不是重要的哲学家,这倒有助于他介绍起哲学史来比较客观。这本哲学史篇幅比较适中,不是长得使人失去耐心,也不是短到讲不透彻。是一本很好的西方哲学入门
书。
95.《苏菲的世界》[挪威]乔德坦·贾德 著
作者曾在高中担任哲学教师多年,精通哲学、文学与教育学等多种学科,使他的这本哲
学史也格外适合青少年作为哲学的入门书。
评论认为,这本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
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
9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尼采 著
尼采不是一个逻辑很严密的哲学家,他本身还是个诗人,他的哲学被称为是诗化哲学,这反倒让他的书比别的哲学家的好读的多。听听他说:“上帝死了!”、“我的虚荣就
是,有十句话说出别人一本书所说出的话,所没有说出的话。”
尼采的书中包含着巨大的激情,像火,像电。虽然我们在中学接触过鲁迅对于尼采的批
判,但以鲁迅而言,他本人也受了尼采的巨大影响。
以尼采作为研究哲学的入门书也许是不错的。
97.《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 著
儒勒·凡尔纳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大师。与当今的神话般的科幻小说不同,他 的作品往往有相当的科学依据,以致于许多他当时的预言都成了今天的现实。航天的开
拓者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坦白地承认过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对他的影响。
98.《宇宙》[美]卡尔·萨根 著
一本很好的关于宇宙的科普读物,比霍金的《时间简史》好读多了。
99.《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著
我认为,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最好的一本科学史。内容详实、图片精美、行文流
畅,有助于读者形成一个立体的、发展的科学观。
100.《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著
审美也是可以培养的,这门学科就叫作美学。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西方美学
思想发展的专著,对于青年一代联系时代背景考察西方美学流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精选)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样的诗句,掩卷而思,是一幅极其凄美的画面.我们今天的一切情感,古人都已经感
受到了,也都替我们描绘出来了。而这一切的源头,是这本略显古奥的《诗经》.2。《楚辞》 屈原、宋玉等著
《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的巨大的影响。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文义诗人,其《天问》中的反复追
问,对于我们今天的航天和天文工作者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季羡林说:“二十一世纪是儒家思想的世纪”。
不管怎么说,它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不读它就永远无法了解中国古代
生活。
4。
《老子》 李聃
著
老子五千言,字字玄机,渗透了无上的智慧,也道出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
向.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著作。
据说,当代学者提出“宇宙的大爆炸说”时,他们在老子的“道”的思想中找到了哲学
依据.5。《庄子》 庄周 著
这是我全文抄录和诵读过的为数不多的书之一。先不说其生死达观的思想,光是那汪洋
恣肆、丰瞻华美的文字,就值得我们击节叩赏。每当我背诵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庄子·逍遥游)这样的语句,我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散文的源头.6。《史记》 司马迁
著
鲁迅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和“列传”,是全书的精华。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史记》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本文
学著作。读这本书之前读一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许会体会到史记中作者所倾注的深深情感.7.《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而这种风度成了一
代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我一直把这本书当成古代的“微型小说集”来读.8.《颜氏家训》
[北朝]颜之推 著
耕读世家治家的金科玉律,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并非没有启迪。
9.《唐诗三百首》
识字的中国人,谁没有读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样的诗句呢。而这样的诗句,因为你的反复诵读而失去韵味了吗?
没有,这就是唐诗的魅力。
10.《宋词选》
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宋词中有一个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
想境界。宋词是适合于大声朗读的,不要为应付任何考试,去读读宋词吧!
11.《元曲选》
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
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
12.《菜根谭》
[明]洪应明 著
俗语云:“咬得菜根,百事可作”,这是这本书得名的由来。这不是一部逻辑严密的学
术著作,而是一部谈论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
受一时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在一个浮躁的年代,读一读这样的句子有好处。
13.《古文观止》
上大学是我外公送给我的《古文观止》,至今仍放在我案头触手可及的地方。
外公送书给我的初衷是希望我能够学会写文言文,他固执地认为,这是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巧。虽然我至今也没有学会,但我却从这本书中窥探到了一个博大的世界。
14。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即使有了电视电影,也有些书是不能取代的,比如说《三国》。
15。
《水浒传》 [明]施耐庵
著
小时候,有多少人曾经可以完整地背下一百零八将的座次与外号?
16.《西游记》 [明]吴承恩 著
相信不会没有人没看过这本书吧。如果看过,再看一遍。
17。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
著
历史的另一种解读方法。
18.《红楼梦》[清]曹雪芹
著
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没读过《红楼梦》的中国人,不能说你曾经读过书。
19.《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著
很优美的文字,很奇诡的想象,很缠绵的故事。
20。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著
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21。
《鲁迅选集》
鲁迅
著
在中学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是选得最多的,有太多的理由这样做.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我们能拥有鲁迅是幸运的,他的文章永远值得一读再读.
22。
《家》 巴金
著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同时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揭示了封建旧
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和探索.
23。
《骆驼祥子》 老舍 著
老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喜欢他幽默亲切的语言,朴素自然的风格,也伤痛他的遭遇。祥子从一个勤劳壮实的劳动人民最终堕落到吃喝嫖赌的过程也许要归因于他的那
个社会,但在现实当中,如何面对一次又一次梦想的破灭,是放弃还是坚持,却是我们
读这本书可以思考的问题。
此外,老舍的散文是现代作家中最具可读性的散文之一。
24。
《边城》沈从文著
沈从文是中国作家中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
我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的川端康成,沈从文的湘西就象川端康成的伊豆,你可以说它原
始,可以说它野蛮,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它很美。
25。
《雷雨》
曹禺 著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迄今为止无法逾越的高
峰.如果说,戏剧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冲突“的话,那么,这种“冲突”在《雷雨》中
达到了极致。两个家庭8个人在一天内发生的事情,却包含了过去的恩怨,不但有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剧本情节扣人心
弦,语言简炼含蓄,潜台词极为丰富.26。
《围城》
钱钟书 著
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前前后后一共看过二十多遍。我一直认为这是中国最值得玩味的一本小说。
中国式幽默与西方式幽默相结合的典范,每个读者都可以在方鸿渐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
子.书中刻画每个人都神形毕现,如在目前,让人在忍俊不禁之后又感慨颇深。《围
城》把人写透了,也把世界也写透了。
27。
《京华烟云》 林语堂 著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古今文章”的林语堂,其驾驶英语的能力让美国人也叹服不
已。本书“浮生若梦”的主旨直承庄子,是一本很有哲学意义的小说。如果可能,可以
阅读这本书的英文版。
28.《倾城之恋》张爱玲著
张爱玲是真正的才女,她的文章很女性,但比当今流行的小女人文章却要大气的多。她的譬喻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比如,“今晚的月亮,像洇开在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眼泪.”这样的句子让人过目不忘。
29。
《顾准文集》顾准著
我们有本土知识分子偶像了。因为,在一个**的年代,顾准坚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
心.30。
《傅雷家书》傅雷著
傅雷可以是享誉世界的大翻译家,也可以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
个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由于傅雷本人广泛的兴趣和渊博的知识,所以这本书的内容非
常丰富,又由于这是写给他自己儿子的作品,所以读起来亲切自然,没有任何故意说理的做作。
31. 《城南旧事》 林海音
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本书,是和一首歌,一部电影联系在一起的.细
腻、感伤,如老歌,如黑白电影。
32。《舒婷的诗》舒婷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都是中学已经接触过的篇章。很多当代年青人
爱诗是从舒婷开始的。舒婷不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也是一个很出色的散文家。
33。《平凡的世界》 路遥 著
茅盾文学奖作品。农村来的同学读起来可能会感觉更加亲切,也更容易理解孙少平的感
受。早逝的路遥也许会因为这本书而不朽。
34.《我与地坛》史铁生著
双腿瘫痪的史铁生写的东西却并不悲观,相反,有一种静观世界的睿智和达观。我搜集
了他的几乎所有作品.《我与地坛》是他比较早期的作品,其中关于母亲的章节催人泪
下。自此,有人把地坛叫做史铁生的地坛.35。《文化苦旅》余秋雨著
成名后的余秋雨表现让人失望,但我永远怀念1990年,余秋雨决定走出书斋,一个人背
负着文化出行的情景.这决不仅仅是一本游记,作为文化学者的余秋雨眼中的名山大川
不仅仅是常人眼中的山水,而是山水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从此以后,中国文学当中有
了一个新的名词:“文化大散文”。
36.《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
王小波是又一个早逝的天才的明证。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他的成就是多元的.特别是他的杂文,有人把他比作当代的鲁迅.37。《长恨歌》王安忆著
茅盾文学奖作品。据说,王安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勤奋的作家,但我认为,如果她写得
少一些,恐怕会好一些.《长恨歌》是她沉积了多年的潜心之作,果然不同凡响。其中
关于“上海弄堂”的描写让我想起《巴黎圣母院》,是真正的小说家的语言.38.《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著
如果没有柏杨,中国人的性格中可以删去勇气和自省这两种缺陷.
39。
《三毛文集》三毛著
不知道在今天的中学生当中,三毛是不是还一样流行.与很多的流行作家不同,三毛的散文里其实有着很浓厚的哲学底蕴,因为她本来是学哲学出身的。这也就导致了她散文的深度.而且,她的散文的确好看.40.
《李敖文集》李敖著
“中国五百年来白话文的前三名:李敖、李敖、李敖.”
这是李敖自己说的,但你看过他的作品,也许你觉得这不完全是狂妄.他是真正的骂战
大师,而骂人出彩是文字的最高段位。
第三部分:外国文学
41。
《圣经故事》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源头,不了解它,就很难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圣经》原文的国内译文比较呆板,因此,不妨读读《对经故事》。
42.《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 著
《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也是古希腊文明留给世界的最伟大的遗产.特
别推荐由傅东华译的《伊利亚特》和由杨宪益译的《奥德修纪》,两部译著都非常传神
地表达了希腊古诗的朴素与单纯.43.
《堂吉诃德》[西班牙]
塞万提斯
著
俄罗斯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评价:“在欧洲的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
肃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
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作为一本400年前的小说,结构有些松散、情节略显拖沓,但它的优点更多。
44.《莎士比亚戏剧集》[英]莎士比亚 著
莎士比亚和歌德被公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他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探
索和语言的华美灿烂也使一代代的读者陶醉。
如果你想丰富自己的语言,或者为使你的文学鉴赏能力超越一般水平,想选择一部反复
精读的书,莎剧都是最佳选择。特别推荐朱生豪的译本。
45。
《鲁滨逊漂流记》[英]丹尼尔·笛福
著
小说的魅力在于,把一段明显虚构的故事写得像作者亲身经历的自叙那样具体、逼真、可信,这一点比现代武侠小说里动不动就有的奇遇强多了。本书是一曲人的生存能力的赞歌。本书的另一个主旨是:“不管人类社会多么不尽人意,人也决不可能孤独的生
存,我们需要人群.”
46.《大卫·科波菲尔》[英]狄更斯
著
作者狄更斯说,“大卫·科波菲尔是我最疼爱的孩子。”这本书中表现了作者以深刻的漫画笔法勾勒人物形象,探测人物灵魂的超常能力。他幽默的语言也属世界一流.
47。
《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著
“别以为我穷,我不漂亮,我就没有尊严。最终我们都将穿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
前。”这是简对罗彻斯特说的。
简的追求和个性是这部书受到一代代青年尤其是女青年喜爱的根本原因。一个不漂亮的穷姑娘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既具备女性的柔情,又有丰富的女性的心机与理智,使
读者在追踪她的命运的同时又对她充满了敬佩.48。《呼啸山庄》[英]艾米莉·勃朗特
著
作者是《简·爱》作者的妹妹,本书问世后的很长时间都受到冷落。进入20世纪后,这
本书的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它的文学地位超过了《简·爱》。它对于人类心理的极限
状态的深刻探索受到了高度推崇。读过它的人再也不可能忘掉其中阴森、恐怖的气氛及
激烈的情感状态.49。
《牛虻》[英]伏尼契
著
一本世界范围内的革命文学。小说主人公亚瑟的成长是在各种矛盾冲突来表现的,矛盾
焦点集中体现在他与生父蒙太尼的关系上。作者结尾对牛虻慷慨就义的描写,成为画龙
点晴之笔。
50.《忏悔录》[法]卢梭
著
本书是作者卢梭的自传,以深刻的内省、惊人的坦率和对文明的批判著称于世。阅读卢
梭是一场情感教育,你将从中学会真诚.
51。
《红与黑》[法]司汤达 著
本书在全世界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最完美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小
说之一.
对人在行动中的心灵的冲突、斗争、算计、期盼等心理状态的高度精确的刻画使本书拥
有“灵魂的哲学与诗“的美誉.虽然深刻,但这本书也很好读。
《悲惨世界》[法]雨果 著
雨果不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本人同时也是大诗人,他的语言具有交响乐
一般宏伟壮丽的特征。对于苦难的感受,对下层人民博大的同情使他的作品感动着一代
代的读者。
53。
《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 著
如果你对中学课本里节选的部分对于老葛朗台的描写记忆深刻的话,我想你一定希望把
这本书读完。作者巴尔扎克是描绘各种生活画面的大师,也是描写人类欲望的大师.本
书中的葛朗台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之一。
54。
《基度山伯爵》[法]大仲马
著
这是我在大学期间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这本书情节紧张、扣人心弦,非常具有可读性。
不妨选它作为西方文学的入门书.55.《茶花女》[法]小仲马
著
作者是大仲马的儿子。这是最早被介绍到我国的西方文学名著。1897年,著名翻译家林
纾将它介绍到我国,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了“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
中华荡子魂”的巨大反响,至今仍受到我国读者的广泛喜爱。
56.《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著
很多专家认为,这本书是19世纪的长篇小说中艺术上最为完美的一部。
57.《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法]莫泊桑 著
莫泊桑受到他的导师福楼拜的影响,在小说的艺术方面成就辉煌。他的小说的最大魅力
是对生活细节的精心选择和高度简洁传神的描写.回顾一下中学时学过的《项链》就可
以体会到这一点。
58。《恶之花》
[法]夏尔·波德莱尔著
一本不太容易读的诗集。但据说,文学现代化的“0公里”标在此。
59。
《追忆逝水年华》
[法]M·普鲁斯特著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作者在一栋楼上足不出户地呆了17年,全凭思维和回忆流动,写成了这本书.我敢肯定没几个人会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完,但是它的一部分就获得了
龚古尔奖。
60.《约翰·克里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著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一个音乐家的成长史,其中有贝多芬的影子,也有罗兰自己的影
子。不仅是小说,也是诗。
61.《小王子》
[法国]圣·埃克苏佩里著
写给成年人看的哲理性童话。
62.《局外人》
[法国]阿尔贝·加缪著
哲学小说化,法国也是一流的。
63。
《情人》 [法国]杜拉斯著
身体先于心灵成熟,法国人才能写的主题.64。
《少年维特之烦恼》[德]歌德 著
歌德最伟大的著作是诗歌《浮士德》,但那本书适合在有了充分的文化准备之后再阅
读,所以向你们推荐这本书,从中可以体会这位大文豪的特色.65。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捷克]米兰·昆德拉著
一本由悔过书演化成的小说,昆德拉的小说有很大的哲理性,也有对于中国读者难以理
解的捷克式幽默,这妨碍了它的可读性。他的书只能细细地读、细细地品。但就算你不
看这本书,记住这个标题也是好的.66.
《死魂灵》[俄]果戈理 著
果戈理是俄罗斯继普希金之后的又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这本书也是世界讽刺文学中的典范。
本书中一系列愚蠢或狡猾或贪婪的地主与官吏的形象,构成了鲜明生动的果戈理人物画
廊.其中对于种种奴性的刻画对于我们这个封建传统编制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
67.《罗亭》[俄]屠格涅夫
著
屠格涅夫被喻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精美典雅,具有抒情诗的味道,非常
耐读。特别是他的四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每一部都是经典。
68.《罪与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本书中对于犯罪心理的描述,对处于疯狂的临界点的精神状态的天才描绘,几乎能把读
者本人卷入到那种梦魇般的境地。这是一部具有魔力的作品,阅读它将会是一种精神上的历险。
69.《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只要贡献出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它就无愧于
这个世界了.”据调查,托尔斯泰的小说在经典文学名著中直到现在仍然是世界上销量
最大的。本书中的安娜是世界文学女性画廊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
70。
《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我私人认为,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战争小说有两部,一部是《战争与和平》、一部是
《静静的顿河》,都是由俄罗斯民族贡献给世界的。
71。
《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这是托尔斯泰的晚年作品,他也凭借此书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
72。
《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俄]契诃夫 著
契诃夫是19世纪和莫泊桑并列的短篇小说巨匠。天才的讽刺与感伤情调是契诃夫小说的两大特征。他能用一个细节或一句话代替别的作家的几页。
73.《静静的顿河》[俄]肖洛霍夫 著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战争小说的鸿篇巨制。作者是一个纯粹的小说家,本书中没有任何
说教和议论,它的主旨是个人在一个巨大的历史事件中,被一种盲目的力量裹挟着,无
法把握自身的命运。我们只能用“残酷的真实”几个字来形容作者把握历史与生活的卓
越能力。
74.
《日瓦戈医生》[苏联]帕斯捷尔纳克著
苦难对于俄国人来说,好像总变成了良药。书中的许多经历中国的读者都不会陌生,因
为,中国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仿佛都是苏联的翻版。
75。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马克·吐恩 著
马克·吐温亲切的幽默了全世界的读者。
76。
《草叶集》
[美]惠特曼著
虽然是诗人,但惠特曼不是以一种文人的眼光观察世界,而是以一个真正的美国创业
者、劳动者的身份体验世界,在他的诗中最普通的物象都可以入诗,最淳朴的感情以最
博大的气势以诗的韵律歌唱出来。
77。
《马丁·伊登》
[美国]杰克·伦敦著
作者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开拓者,本书是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和代表作品。它描
写了水手出身的作家马丁·伊登的艰苦奋斗道路。它的英文版也比较好读。
78。
《老人与海》
[美国]海明威著
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很独特,他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他的“电报式”简洁明快的语言,他
笔下百折不弯的形象都极富特色.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老人与海》是一本很薄的小说,但却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有可能的话可以看一看这
本书的原著,并可以大声诵读。
79.《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 著
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对于我们本来是非常陌生的,《飘》却通过一个叫斯嘉丽的女子掀
开了它温情脉脉的面纱,让我们看见了许多肮脏和美丽并存的事物。
《喧哗与躁动》
[美]威廉·福克纳著
福克纳用自己的作品引证了一个永恒的真理:“作品越具有本土性,也就越具有世界
性。”
81。
《第22条军规》
[美]约瑟夫·海勒著
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作者在美国出版本书,却是在英国引起轰动后才引起美国
关注的。很难读,有一种“病态与变态的幽默”.
82。
《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塞林格著
美国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了自己被学校开除
以后,在纽约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
83.
《在路上》
[美]杰克·凯鲁亚克著
游游荡荡,一种我们失去的本能。
84.《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F·S·菲茨杰拉德著
很容易读的一本小说,却有很深刻的内涵。
85。《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本书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作者说,他最好的读者是一位美国的妇女:“她把这本
书从头到尾抄了一遍,想弄清楚究竟是作者疯了还是自己疯了。”
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其中的祖孙三代居然都叫奥雷良诺。但是第二遍读
过之后有了很多新的感觉。在很多当代中国作家身上都可以找到这本书的影子。
86.《博尔赫斯文集》[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著
30岁时,他的文笔还那么差,可是,他后来却写了不可思议的小说。
87.《城堡》
[奥地利]弗朗克·卡夫卡著
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卡夫卡的叙事像机器一样冷漠而精确。
88。
《雪国》
[日本]川端康成著
一种不露声色的沉着与冷静,川端康成的小说有点象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总有一星半点的禅意在里面。
89.《挪威的森林》
[日本]村上春树著
“久久地保持沉默,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这是这本书结
尾的一段话,这是一本流行的小说,但的确不错。
90。
《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 著
在国外的诗歌中,泰戈尔的诗歌是最优美的,而它的翻译也是最精美的,因为译者中有
冰心、郑振铎等。
第四部分:其它
91.《中国历代史通俗演义》[民国]蔡东藩
著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这套书改变了历史一本正经的面
目,让历史充满趣味性.而其亦文亦白的行文也颇有意思。
92. 《万历15年》黄仁宇著
这本书告诉大家历史的另一种写法。也就是所谓“大历史”的概念。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有一种如遭电击的感觉。
希望黄仁宇有一百只脚,太多的历史匠只配给他擦鞋.93.
《中国哲学史简编》冯友兰 著
冯友兰先生学贯中西,在言必称西学的二三十年代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史分
为子学时代(先秦)和经学时代(汉至清),自成一家之言。他认为中国哲学多讲内对
外王之道,因而他的书读来条理明晰,层次分明,书卷气极浓,又不乏金石声.94。
《西方哲学史》[美]梯利 著
梯利本身不是重要的哲学家,这倒有助于他介绍起哲学史来比较客观.这本哲学史篇幅比较适中,不是长得使人失去耐心,也不是短到讲不透彻。是一本很好的西方哲学入门
书.95. 《苏菲的世界》[挪威]乔德坦·贾德 著
作者曾在高中担任哲学教师多年,精通哲学、文学与教育学等多种学科,使他的这本哲
学史也格外适合青少年作为哲学的入门书.评论认为,这本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
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9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尼采 著
尼采不是一个逻辑很严密的哲学家,他本身还是个诗人,他的哲学被称为是诗化哲学,这反倒让他的书比别的哲学家的好读的多。听听他说:“上帝死了!“、“我的虚荣就
是,有十句话说出别人一本书所说出的话,所没有说出的话。”
尼采的书中包含着巨大的激情,像火,像电。虽然我们在中学接触过鲁迅对于尼采的批
判,但以鲁迅而言,他本人也受了尼采的巨大影响。
以尼采作为研究哲学的入门书也许是不错的.97。《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
著
儒勒·凡尔纳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大师.与当今的神话般的科幻小说不同,他的作品往往有相当的科学依据,以致于许多他当时的预言都成了今天的现实。航天的开
拓者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坦白地承认过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对他的影响。
98.《宇宙》[美]卡尔·萨根
著
一本很好的关于宇宙的科普读物,比霍金的《时间简史》好读多了。
99.《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著
我认为,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最好的一本科学史。内容详实、图片精美、行文流
畅,有助于读者形成一个立体的、发展的科学观。
100。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著
审美也是可以培养的,这门学科就叫作美学。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西方美学
思想发展的专著,对于青年一代联系时代背景考察西方美学流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琵琶行
白居易
琴歌
作者:李颀
类别:七言古诗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绘画方面的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已惊颜索莫,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愿君浑忘却,时展图画看
—---薛媛,《写真寄外》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林良画两角鹰歌
李梦阳(明)
百余年来画禽鸟,后有吕纪前边昭。
二子工似不工意,吮笔决眦分毫毛。
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黑.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
空山古林江怒涛,两鹰突出霜崖高。
整骨刷羽意势动,四壁六月生秋。
一鹰下视睛不转,已知两眼无秋毫。
一鹰掉头复欲下,渐觉振翮风萧萧。
匹绡虽惨淡,杀气不可灭。
戴角森森爪拳铁,迥如愁胡眦欲裂。
朔风吹沙秋草黄,安得臂尔骑驷驖!
草间妖鸟尽击死,万里晴空洒毛血。
我闻宋徽宗,亦善貌此鹰,后来失天子,饿死五国城.乃知写画小人艺,工意工似皆虚名.校猎驰骋亦末事,外作禽荒古有经.今王恭默罢游宴,讲经日御文华殿。
南海西湖驰道荒,猎师虞长皆贫贱。
吕纪白首金炉边,日暮还家无酒钱。
从来上智不贵物,淫巧岂敢陈王前.良乎,良乎,宁使尔画不直钱,无令后世好画兼好畋。
其它的方面,茶艺,棋艺等.棋声
作者:【黄庚】
何处仙翁爱手谈。时闻剥啄竹林间.一枰子玉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
缓着应知心路远,急围不放耳根闲.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认亭石几寒。
汲江煎茶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2]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