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从课本素材中积累提炼作文材料

时间:2019-05-12 11:1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会从课本素材中积累提炼作文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会从课本素材中积累提炼作文材料》。

第一篇:学会从课本素材中积累提炼作文材料

学会从课本素材中积累提炼作文材料

(学习指导方案)

学习任务:1.研究优秀作文,学会整理课本素材。

2.学会从课本素材中整理作文材料的方法。

学习方法:思考、归纳、现场练习结合。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研读优秀作文,分析考场作文得分因素。

阅读下面作文片段,看看这些文段在写作素材的选择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第一组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属于诗的神圣殿堂。太白秀口一吐是半个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受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我想生活在唐朝》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什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也只有李后主的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不朽诗情。赤壁,只因苏轼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苏轼…………——《苏轼的赤壁》

走过史铁生在迷惘失落时徜徉徘徊的地坛,千年的古柏沉默不语,葱茏蓊郁,回望一眼,月季正开得烂漫,蝶儿正舞得热烈,仿佛母亲深情注视的眼光。——《北京的符号》 思考1:这一组高考作文运用的素材分别出自哪里?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第二组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 1

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生逢其时》

无论生于何时何地,凡有才能者皆将占有一席之地,何须叹生不逢时也,生活之趣,成功之道,非时能佐之。君不见李后主,有多少人慨叹其生不逢时,若生在太平年代,长在民间酒肆,岂不妙哉?但国家不幸诗家幸,李后主终以其不世之才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余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黄天不负有心人。能发挥己之所长,做力所能及之事者,皆能觉生活之趣,以平凡而生不凡,终成大事。——《生不必逢时》

思考2:这一组高考作文的素材都选择了谁?三个作文片段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第二环节:阅读分析下面素材,完成相应练习。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童年时期的沈从文活泼可爱,喜欢徜徉在青山绿水间。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沈从文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乡的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不喜去学校读书,经常旷课,喜欢流连街头巷尾,喜欢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童年时期自然、自由的生活,深刻地影响了沈从文。

沈从文学历不高,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后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北京大学当时向一切人开放,沈从文就当了一名不注册的旁听生。精神上满足了,学业上进步了,可生活中,沈从文却困窘到了极点。他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连最基本的吃,都是这里蹭一顿,那里混一顿,或者赊账:在公寓和小饭馆吃上几次。(数年之后,一次他从上海返北京,还在一家小饭馆的欠账牌上,看到“沈从文欠××元”的字样)。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沈从文的文章被著名诗人徐志摩发现,得以发表。从此,沈从文,以一个小学学历资格,跻身《晨报副刊》这群“大家”其间,主编徐志摩的欣赏和宽容,当然有莫大成分。沈从文的名字,也陆续在多家报刊出现了。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了沈从文多样文体的合集《鸭子》;1927年,徐志摩参与其间的新月书店,出版了沈从文第一本小说集《蜜柑》。沈从文的文学事业,由此得以奠定。后来,胡适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经由徐志摩推荐,他便将这个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聘请到中国公学来担任讲师,主讲大学一年级“新文学研究”和“小说习作”。

沈从文是个高产作家,一生勤奋,笔耕不辍。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沈从文自己也一如他笔下的湘西风景那样,宁静淡泊,遗世独立,处处与世无争。新中国解放后,他辞别文坛,远离政治,大隐于市,到历史博物馆去默默潜心古代服饰研究了。写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沈从文有一句名言,即“人生是一本大书”,他的一生,可谓是兢兢业业、谨小慎微、远离政治的一本大书。但即便如此,沈从文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还是受到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以至于有多次自杀未遂的记录。伟大的作家在解放后再无文学作品问世。

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审委员马悦然曾经表示,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最后候选名单之中,沈从文入选了,而且马悦然认为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1988年,马悦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询问沈从文是否仍然在世,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其时,沈从文刚刚离世数月。文化界流传,1988年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已经决定文学奖得奖者是沈从文,但因为诺贝尔奖只会颁授给在世的人,因此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失之交臂。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1.本素材的整理给你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样整理课文素材?

2.上述材料可论证什么观点?可任选角度阐述。

第三环节:总结方法。

怎样从一个素材中提炼多个观点?

第四环节:实践演练。

林觉民,福建闽侯人,家境富庶,从小有大志。13岁参加科举考试,然无意获取功名,遂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扬长而去。14岁时,考入全闽大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性诙谐,涉口成趣,一座倾倒。早年留学日本,谙熟日语之外,他还懂得英语和德语。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11年春抵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4月24日夜写下感人至深的《与妻书》。这是他给妻子的遗书,写道:“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911年4月27日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林觉民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进攻总督衙门,不幸受伤被捕。入狱后进行绝食斗争,后被清朝杀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后,消息传到家中,陈意映悲痛欲绝,曾萌生自杀念头,后经林觉民双亲跪下求她念在孩子尚年幼,需要母亲照料,她才放弃自杀念头。但过了一年多,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终日郁郁寡欢而病死。

上述材料可论证什么观点?请运用总结的方法,提取你的观点。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请从学过的课文中任选一个人物(王维、陈子昂、李商隐、柳宗元、辛弃疾、卡夫卡、托尔斯泰……),整理成写作素材,可任选一个角度,提炼观点,并以此素材为论据,写一段话来论述你的中心观点。

第二篇:学会积累素材

作文没素材,写作不具体怎么办?------学会观察 让文章有内容可写

‘不知写些什么’的困难比‘怎样写’的困难更大,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一、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没有内容可写?

1、不会观察

2、读书量少而面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老师命的题难写

4、没有积累,狗熊掰棒子

二、学会观察

学会积累

【第一关】学会观察

我们知道,建楼盖房需要砖瓦木石,烧菜做饭要备好柴米油盐,写字算题必须要有笔墨纸砚等等。那么作文不仅需要贮存大量的各方面的材料,而且更需要把多方面的材料整理、归纳好,随时准备拿来使用。

作文也是这样,应把材料存足,且很有规律地编排好。把每天用眼看的、用耳听的、用鼻嗅的诸多材料在脑中记住,这叫内贮信息;把了解到的材料记在笔记本上,这叫外存信息。每天都搜集,每天都记录,时间长了,你的信息量就大大增加了,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

每天两点一线,生活中没有新鲜事?

太阳花开放时,你也许会觉得每一天开得差不多,都是那么茂盛,那么艳丽。一位细心的作者发现,单朵的太阳花朝开夕谢,只有短暂的一天的生命。太阳花盛开不败的秘密是:每天有一批新的太阳花开放。如果你像这位作者一样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每天都有新鲜事。

很多学生不重视这一点,往往看到一点就写,结果因观察不细,了解不深,到写作文时,需要叙述,则叙述的不具体;需要描写、则描写不细致;需要议论、则讲不清道理。

要想文章有内容可写,平时的观察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用我们的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我们的心去感悟,也就是所谓的听到、看到、想到,将这些内容融入作文让我们的作文有内容可写。

“观”就是看,“察”是仔细看,调查研究,据科学家测定,人们用眼睛获取的信息占人们得到的信息总量的70%以上,可见用眼观察对于“言之有物”的作文来说何等重要。但是,“观察”不仅仅是只用眼睛看,正确地认识事物,只凭眼睛看是远远不行的,还必须用耳听,用鼻嗅,用舌尝,用身触,在大脑的协调下,各种感官协同工作,用大脑思索、联想、想象等进行加工。所以,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才能较为准确地获取材料。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思考呢?

(一)观察生活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课余生活,旅游见闻„„

1、观察事件的场面(活动)下一轮的比赛又开始了,参赛的小选手有的歪着头吹,有的仰着脸吹,有的笑着吹泡泡。大的、小的、长的、扁的、单个儿的、成串儿的„„在教室中翩翩起舞。随着我们的歌声,伴着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小泡泡们在笑声中尽情地漫天飞舞。

2、观察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

抓住生活的细节来仔细观察。这里的细节是指生活细节,对话细节,行动细节,心理活动细节,神态变化细节等等。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岸堡,两眼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在这里,作者认真观察了董存瑞的一处生活细节,用了“瞪,射,跑”等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董存瑞的坚决杀敌之心。一下子就把董存瑞写活了。

范文:想当孙子的奶奶

我们家的饭桌上,好像有一条“三八线”:靠我这边,鸡、鱼、蛋应有尽有,而靠奶奶那边,只放一碟老咸菜。

哎哟,把我都吃成胖墩儿,可爸爸还是往我碗里夹着菜。妈妈也喜眉笑眼地劝我说:“吃!你长大不是想当举重冠军吗?”

我望着对面的一碟老白菜,又见奶奶一脸哭相儿,也顾不得妈妈的白眼了,伸手给奶奶夹了块鸡蛋:“奶奶,你长大想当什么呢?”

“依奶奶看呀,”奶奶扒拉着碗里那块鸡蛋,眼里溢着泪花儿说,“还是当孙子好啊!”

妈妈羞红了脸。

爸爸低下了头。

我呢?也伴着奶奶掉眼泪。

一时间,大家都不说话,心里都在想着同一句话:孝敬老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呀!

评点:本文的小作者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来认真观察,通过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细节的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孝敬老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呀!用笔不多,却很精彩。

3、观察事件的意义

“我明白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4、观察景物

(1)观察景物的颜色 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你瞧,那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暇。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而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一样。粉红色的莲蓬,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有颜色的景物比较好描写,那么没有颜色的景物呢? 作者观察到了春雨的颜色:

天晴了,我去寻觅春雨,春雨在哪里?小草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凉爽、嫩雅的绿色。桃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希望、热情的红色。李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纯洁、恬静的白色。油菜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兴奋、活泼的金色。多么美丽的春雨啊!我爱这美丽的春雨!

哇!原来春雨也有颜色啊

会观察和不会观察,写出来文章大不一样啊!观察景物的颜色,十分重要啊!

春雨有颜色,秋天也有颜色:秋天,一些鲜艳的花儿枯萎了,凋谢了,但菊花却迎着灿烂的阳光,盛开怒放。黄的、白的、紫的,像龙飞,像凤舞,像节日的焰火,像美丽的珊瑚,在微风中亭亭玉立,阿娜多姿,五彩缤纷。树叶枯黄了,但松柏依然那么苍翠。温山的枫叶红了,红得像晚霞,像在和寒秋挑战。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2)观察景物的声音

不同的景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描写景物的声音,可以使别人读了文章如闻其声,经久难忘。因此,我们观察景物,还应该注意观察景物的声音。要竖起耳朵来,仔细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尽力把这些声音写入文章。

你听过海潮的声音吗?没有,不要紧,你听,海潮来了──

过了一会儿,我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隆隆”声,好像滚雷由远而近。一眨眼的工夫,远处水平线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条又细又长的白线,横贯东西。随着潮声的增大,白线也越来越粗,像一群白天鹅展翅齐飞。前面的浪头还来不及靠岸,后面的浪头就匆忙地挤上来。真是后浪赶着前浪,一浪高过一浪。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无数朵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潮水向大堤冲来,浪头一个接一个地拍打着大提,发出“轰轰”的巨响。成千上万朵浪花争先恐后地奔上岸来,想加入我们的行列,分享我们的快乐。

(3)观察景物的形状

我们上了渔民的小划子,划进了荷花丛。荷叶像倒扣着的草帽,有的探出水面,站在水中,像个上岗的哨兵,守候在荷花的身旁;有的漂在水面上,像一个个碧绿的瓷盘,为荷花收集着雨露。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随着清风飘荡,真好像一幅无与伦比的风景画。

走近一看,荷叶丛中偶尔可见大大小小的莲蓬,它们仿佛对我们诉说着荷花淀夏天的美丽的景色。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大小不一,大的象一把撑开的小绿伞,亭亭玉立在水中,小的只有几厘米大。在这碧绿的荷叶中,无数艳丽多姿的荷花争芳都艳,謦香四溢。那含苞欲放的花蕾更富有一番迷人的情趣,活像一个熟透了的大鲜桃,使人垂涎欲滴。这时,一条鲤鱼跃出水面,溅起无数水珠撒落荷叶上。那小水珠,在微风吹拂下像颗颗珍珠调皮地在翠玉盘上来回滚动。

(4)观察景物的气味(5)观察景物的静态(6)观察景物的动态

5、观察一瞬间

《夏天的雨》片段:

“忽然,一道紫色的强光就像长蛇似的划破长空,从这边亮到那边,只见树木。庄稼在暴风雨中挣扎、摇曳;豆大的雨珠霹雳叭啦地从半空中砸下来,落在灰色的水流中,溅起朵朵水花。然后就是一串由远而近的闷雷。”这里,“挣扎、摇曳”的树木、庄稼,“豆大的雨珠”,“灰色的水流”,“朵朵水花”,也就是在紫色的闪电强光一划而过的一瞬间中观察到的。

用这种方法观察事物,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观察力、敏感力尤其重要。

6、联想观察法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展开充分的想象和联想,把观察到事物活化起来。

春的联想

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她悄悄地来到了人间,把一朵朵美丽的花插满了大地,它还把剩下的满天星,送给了夜姑娘,当作生日礼物。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她接到了玉帝下的圣旨之后,就驾着祥云下凡,使得原本冷冷清清的大地,一下子热闹起来。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她把可爱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们从寒冷的冬天叫醒,使得大地恢复了生机。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她在白白的大地上,画上了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还有露着笑脸的太阳及棉絮般的白云,更有那可爱的花朵,活泼的蜜蜂、蝴蝶,顽皮的小鸟,使得大地看起来更生动了。

(二)观察别人的表达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怎样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开头和结尾,哪里应该详写,哪里应该略写,怎样顺叙,怎样插叙,怎样倒叙等等,在平时要多多留心,多多注意,认真学习,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写作方法。在写文章时,不仅做到有话能说,还应做到有话会说,有话巧说,有话趣说。

【第二关】——学会积累

我们不但要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还要注意把观察的景物和自己当时的感受记录下来,以免前看后忘,这就是要求我们记好观察笔记,积累观察得来的写作素材。

记观察笔记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随观随记。这样记下来的材料,景物形象鲜明,作者感受真切。二是分类记录,可以分成四季景色,气候变化,江湖河海,山峰峡谷,寺庙园林,树木花草等不同的类别记录下来。

★ 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已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

读书就像熔化铜一样,把铜聚集起来放进火炉里,用大的鼓风器扇火炉,铜没有熔化鼓风器就不停地扇,很费力气。作文好像浇制器皿,铜已熔化,(人们)按照模型浇制器皿,一熔就成功,只要知道模型,根本不费力气。这叫做在读书上多用力,在作文时就轻松

第三篇:从人物传记中积累写作素材

从人物传记中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设计

梧州市苍海高级中学

黄锦琳

1.教学目标

学会将高三人物传记训练题中的人物事迹活用为写作素材。2学情分析

学生议论文写作时有总是反映没有素材,事例单薄贫乏,说理肤浅没深度。3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从传记作品的人物事迹中寻找话题。2.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传主事迹。难点: 学会紧扣话题评价传主。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让性格各异,成就突出的传主为我所用

当我们写作文时哀叹没有事例证明观点的时候,是否反思过我们平时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那些抄在读书笔记本上的优美语段和经典事例,为什么总是用不上?因为所谓的经典事例是别人帮你概括的,而不是你自己整理并思考的结果。只有自己学会从众多的人物传记练习中概括分析素材,从中提炼话题,学会评价人物,真正训练提高了概括、分析、鉴赏、评价能力,才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自己的素材库。活动2【活动】思考:怎么概括传主事迹?

一、思考:怎么概括传主事迹? 请看下面几个例子,说说你喜欢哪一种方式并说出理由。例1.传主:冼鼎昌 身份成就:物理学家

经历: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决定增加同步辐射源及其应用,冼鼎昌接受任务。

话题:敢于挑战,迎难而上。(1315班邹冰洁)例2.画之大者——黄宾虹——艺术宗师

从观察自然中领悟艺术真谛,如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阳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变化——善于观察探索、关注细节。

例3.(1315班苏远生)人物姓名:蔡元培 地位头衔:北大校长

生平事迹:执掌北大,获得赞誉。

素材引用:在他当校长期间,敢于挑战传统权威,他反对“士子不谈国事”,提倡“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虽然他执掌北大的时间很短,获得的成就只如昙花一现,但在那个黑暗的军阀时代,获得了极高的称赞。

经典语录: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碑。

二、评价与修改

对比例

1、例

2、例3,评价优缺点,提出修改策略。活动3【讲授】概括传主事迹需注意什么

1.概括传主事例要紧扣话题,提出观点句。2.概括传主事例要有因有果。例4.1.梁启超: 敢于冒险——在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时,单人独马,手无寸铁地跑到千军万马中滔滔不绝的演说一个多小时,边吼边拍桌子,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终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1315班何柳清)2.趣味人生

梁启超重视趣味,总是“拿趣味做根底”,虽然他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但他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不但在成功里感觉趣味,也在失败中感觉趣味”,因此能永保不厌不倦的精神,获得快乐。(1315班黎础键)小结: 人物传记积累的初步阶段——寻找话题,紧扣话题概括传主事例。注意: 1.概括传主事例要有观点句,事件要有因有果,有始有终,多引用原文细节。2.积累传主经典语录,成语等随时待用。3.抄下传记的标题并尝试运用。

活动4【活动】积累的发展阶段——思考:怎么运用素材

为下面的例子分层,分析该论证段的结构。

若能专注于自己热爱的梦想,清香自来。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敦煌流沙的广漠之中,也有一粒沙,八年面壁,在莫高窟众佛千年冗长的温柔目光中,一笔一画地描摹着心中的世界。他就是徐勇——第一个在中国获得敦煌学博士学位的外国人。在许多人看来,一个韩国人在沙漠里一待就是八年,不能想象。但他却认为那是最享受不过的一段时光了。吃过早饭,画画;吃过午饭,画画;吃过晚饭,画画;第二天醒来,还是画画。这便是专注。用专注来装点梦想,去厉兵秣马,去扬剑试峰,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然,领略江河源头的胜景奇观,清香自来!若能专注于自己热爱的梦想,清香自来。(观点句)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敦煌流沙的广漠之中,也有一粒沙,八年面壁,在莫高窟众佛千年冗长的温柔目光中,一笔一画地描摹着心中的世界。他就是徐勇——第一个在中国获得敦煌学博士学位的外国人。(叙例句)在许多人看来,一个韩国人在沙漠里一待就是八年,不能想象。但他却认为那是最享受不过的一段时光了。吃过早饭,画画;吃过午饭,画画;吃过晚饭,画画;第二天醒来,还是画画。这便是专注。(议论句:对比)用专注来装点梦想,去厉兵秣马,去扬剑试峰,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然,领略江河源头的胜景奇观,清香自来!(结论句)活动5【讲授】事例论证段基本结构 观点句+叙例句+议论句+总结句

活动6【练习】写一写:按照论证段结构修改下面这个例子

观点句+叙例句+议论句+总结句 传主:冼鼎昌 身份成就:物理学家

经历: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决定增加同步辐射源及其应用,冼鼎昌接受任务。话题:敢于挑战,迎难而上。

活动7【活动】小组推荐优秀练习,课堂展示

敢于挑战,迎难而上,荆棘路上创造辉煌。(观点句要体现共性,即不仅适用一个人,而要适用于大多数人)同步辐射光源曾被喻为“丑小鸭”,其工作之难,要求之高,涉及学术范围之广曾被人避之不及。但冼鼎昌经过几个月的了解情况,不顾众多朋友的劝告,毅然接受了这个项目研究。经过八年闷头苦干,他终将这只“丑小鸭”改造成一只“白天鹅”,让同步辐射光源的优点被人认同,使之身价倍增。(叙例句)在人生旅途中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如若在遇到困难时便选择逃避,那又何谈成功?(议论句)雄鹰翱翔蓝天,划出优美的弧度,只因它敢于挑战风雨,迎难而上。人想要拥有成功的人生,便要敢于挑战,迎难而上,在挑战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结论句:比兴)(1317班阮焕英)迎难而上才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光芒万丈和扑鼻香。在当时,就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能力而言,要对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增加同步辐射及其应用无疑是一个难题。朋友都劝他不要接受,而他却欣然接受。他闷头八年,迎难而上,孜孜不倦,乐此不彼,艰苦攻克难题。终于“丑小鸭”华丽的蜕变为“白天鹅”。犹如万年磨一剑,光芒万丈,亦如经历一番寒彻骨,终得梅花扑鼻香。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迎难而上,才能风雨无阻,乘风破浪,香远益清。(1317班苏秋连)敢于尝试,迎难而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观点句)很多朋友劝他不要接,但经过几个月了解情况,冼鼎昌居然接受了同步辐射光源及应用项目。(叙例句)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许是冼鼎昌骨子里的傲气使他勇于尝试新事物,并且付出巨大的努力,最终使得同步辐射光源这个“祸害”身价倍增。(议论句:引用、因果论证)人生之途,困难万千,只有敢于尝试,迎难而上,才能宠辱不惊,有条不紊,化险为夷,拨云见日!正如冼鼎昌一样,最终在物理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总结句)(1315班梁小梅)活动8【作业】拓展训练

从自己的读书笔记中任选一例按论证段结构修改。活动9【活动】后续:优秀读书笔记片段展示

1.不满足现状,仍虚心向高手学习。(观点句)巴赫离开魏玛后,演奏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他仍不满足,为了向高手学习,请了一个月的假并徒步前往吕柏克镇马林教堂。也许正是基于他对音乐痴迷的心,他渴望突破,经过几次磨练,他终于成为一名影响力巨大的音乐家。(叙例句)不满足现状是对未来的一种挑战。世界那么大,总有那么几个人比你厉害,这时,如果你能虚心请教,认真改正自己的不足,那么你离成功又进了一步,何乐而不为呢?许多的梦想,不是我们做不到,不是我们坚持不了,而是我们缺少了一种向人请教的勇气。何惧山高路远?何畏途中孱岩不可攀?何辞那一路的荆棘与泥泞?(议论句)若不满足现状,就虚心一点请教他人,结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总结句)(1315班梁小梅)2.梦的尽头鲜花盛放

梦想,是徐勇照亮前路的灯塔。在广阔无垠的边疆,梦想是你踽踽独行中放射出万丈光芒的灯塔。因为梦想,你的心从此不再孤独彷徨;因为梦想,你的生活有了信心与勇气;因为梦想,你一路披荆斩棘,最后成就了敦煌的美。忘不了你为了梦想日夜画画倔强的身影,忘不了你为了梦想挺拔在风沙下的卑微身躯。一个普普通通的艺术家,一粒不起眼的煌沙,却成就了一个伟大闪耀的梦想,你要把敦煌文化推向世界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你梦想下闪亮的灯塔照亮了敦煌。梦的尽头是文化之花竞相盛放,漫山遍野,香远益清。(1315班苏凤茵)3.向梦想进军

要做一只飞翩的白鹤,飞渡梦想那端。一个韩国人,八年面壁,八年厮守,只因心中那个敦煌梦。徐勇初进兰州大学学习敦煌学时,一切并不顺利,除了画画,还要听课,还要看书,学汉文。他的头发因此白了许多。但在向梦想进军的路上,这些对徐勇而言,都不是问题。他坚定地抬起头,继续为自己的敦煌梦不断奋斗。他以一名画家的专注与痴迷,吃过早饭,画画;吃过午饭,画画;吃过晚饭,画画;第二天醒来,还是画画,向着自己的敦煌梦进军。在向梦想进军的路上,他不畏艰辛,勤奋,善思,活得从容。徐勇向梦想进军,在风雨兼程的人生舞台上绽放光彩!(1315班黄海萍)4.勇于打破常规,积极探索才能成就筑梦人生。

究竟是要保持古城风貌,还是要千篇一律保持现代风格?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他创造性的提出旧城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更要与历史环境密切结合,还要让人民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吴良镛为实现筑梦人生,将理论应用于菊儿胡同改造,延续了历史与生活环境。他的“人居环境”学说被世界普遍接受,并扭转了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因为勇于打破常规,当世界谈及中国建筑时,总会记起吴良镛。他因探索和打破常规而实现筑梦人生。(1317班苏秋连)

第四篇: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从大量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缺少新鲜的素材。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的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作为刚步入初三的学生,必须学会“找米

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主要方法有三条:

一,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

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

二,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

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三、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上述讲到的在现代文阅读中需要大量的阅读,这可以一举两得,学生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因此,在现阶段中,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

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

第五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

浅谈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

在文学创作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成为文学著作家们追求艺术真实的准绳;就学生习作而言,当然谈不上在满足生活本质真实的基础上艺术的加工与改造。但其源头,依然是生活,这一点亦是勿庸置疑的。叶圣陶先生对此就曾有精辟的论述:写作的“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今天,课改正如火如荼的实施,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充击、洗礼下,人们正积极致力于作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十几年的教学总结发现: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后,他们不是不能组织成篇的文字(姑且抛开“文以字顺”、“表情达意”),他们的痛苦在于无话可说。一遇到作文,就两眼茫茫,四野空空,无从下笔,即使下笔也是敷衍成文,无非几句千篇一律的假话、套话,最后成就成陌生人捡钱包,同学修桌椅,父母送我上医院类千人一面的泛泛之作,教师的评价也就定格在“语句通顺,有条理,但立意不新”上。于是学生烦――烦作文枯燥乏味。老师愁――愁学生水平平平。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人们更多关注作文指导、批改、讲评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更多关注读写结合的作文训练。可在这里是我要提出一个源头的问题――如开篇所述。

观点一:生活的积淀即素材的积累。

“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写某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的确,生活是写作的基础,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试想:若以“写一动物”为作文范围。城市和农村学生,在选择描述对象上会有什么不同呢?城市学生会更偏向于写河马、天鹅、孔雀、熊猫或家中宠物狗、宠物猫;而农村学生则会优先选择毛茸茸的小鸡,默默劳作的耕牛„„

教学中,我曾有这样的经验:以“那一刻,我最幸福”为题进行习作训练。习作前,老师未作任何破题、指导,以期待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结果大部分学生写的是节日(除夕、中秋„„),生日(爷、奶、自己„„)类,又约有1/4的学生写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喜庆事(如:考试获奖、买了新文具、新衣服„„)仅有一篇习作令人刮目:农忙收割季节,父母在秋日下辛勤劳作,小作者在家中帮着做家务,做好午饭,沏上凉茶后,默默等待父母回家,渐渐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回家的父母轻轻唤醒小作者: “孩子,肚子饿了吧?吃饭啦?”小作者揉着朦胧的眼睛,撒娇地望着父母,那一刻他最幸福。其母子相惜相爱的挚情着实令人感动。

且不论这些习作的优劣,这些题材无不来源于生活,他们仅存在对生活、对情感的感悟深浅的不同,如陶老所说:“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话,也自然会说某种话。”

观点二:体验即积淀,作文如做人。

一、观察、感受――体验

1、体验首先是观察――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仔细地察看。

观察要有顺序,观察有序才能使观察所得系统连贯,观景有上下、远近之分;观物有内外,左右之别;观事有时间,情节为序。观察有序,自然言之有序。

观察,要有重点,只有抓住了人或事物的个性方面,才会有个性化的习作。

观察,要有联想,星星眨眼,垂柳梳妆,《麻雀》的天性母爱,《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无不给人一种亲切、活泼、有趣的感觉。

2、体验然后是感受――人们对感知到的事物产生情绪反应的心理过程,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喜与怒、哀与乐、爱与恨等。感受(体验)是一种心态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融入了生命的,是能够对客体形成独特的,具有个体意义的态度、情感、领悟,从而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可见,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有独特的感受,才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二、体验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想说,欲罢不能”

1、体验――参与生活,激发习作欲望

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观、调查、访问、踏青、制作„„以生活为基础,以参与为桥梁,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源头,激发其写作的欲望。

2、体验――融己于物,诱发写作灵感

把心融入所观察、描写的事物中,达到“物我两忘”。教学中,鼓励学生以心观物,教师从旁暗示美点、感悟点,帮助其丰富感受,强化感受。

3、体验――捕捉亮点,彰显习作个性

“以人为本”的精髓教育理念,同样要求作文教学中充满人文关怀,课标明确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亮点”,面对五彩的生活,新奇的世界,陌生的世态,小学生有时会产生某种推测、遐想,甚至怀疑。教师要鼓励、呵护这些珍贵的情感体验,以期习作中个性的表达。

让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让作文教学中的指导、练笔、修改、点评都紧紧围绕着“生活”、“体验”而展开,在最广阔的空间中去引领学生知人、悉事、见景、入情、赏物、明理――“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下载学会从课本素材中积累提炼作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会从课本素材中积累提炼作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本作文素材

    ★ ★课本作文素材--------抒情篇★★ 1、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2、沉默呵,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我想......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合集)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内容摘要: 农村初中的许多学生惧怕作文,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内容空洞,干瘪无味,就是照搬照抄,应付交差。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很多,我认为其中很重......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素材

    课本中的作文素材57例 1、《再别康桥》:现实与天堂的距离,理想与黑暗的反差,曾经的回忆是最美丽的温暖,于是,你轻轻的招手,悄悄的挥袖,感叹一声,竟成了文学史上经典的徐氏康桥. 2、......

    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5篇范例)

    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自身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这种途径,就是以自己为对象、核心,积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及感受。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特别提......

    作文素材积累

    作文素材积累 Part 1 课内名言名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 主题:自然、永恒、变与不变 迁移 事 件:我们要从多角度看问题而非把问......

    作文素材积累

    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请以“心态与环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思路点拨: “心态”指心理状态,也包括认识主体的思维个性、性格等方面;“环......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作文材料基本有三类:一是语言材料,二是生活材料,三是知识材料。那么,中学生如何积累以上三类材料呢?1、从观察中积累。 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参加远足、郊游......

    作文素材积累

    柴静的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获得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特等奖,下面是她的演讲稿: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