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初中数学论文
2016初中数学论文范文
第1篇:初中数学论文范文
黄金分割
对于“黄金分割”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
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家帕乔利称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到19世纪黄金分割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人类对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国数学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在中国推广。
也许,0、618在科学艺术上的表现我们已了解了很多,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0、618还与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惨烈、残酷的战场也有着不解之缘,在军事上也显示出它巨大而神秘的力量?一代枭雄的的拿破仑大帝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命运会与0、618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812年6月,正是莫斯科一年中气候最为凉爽宜人的夏季,在未能消灭俄军有生力量的博罗金诺战役后,拿破仑于此时率领着他的大军进入了莫斯科。这时的他可是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他并未意识到,天才和运气此时也正从他身上一点点地消失,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和转折点正在同时到来。后来,法军便在大雪纷扬、寒风呼啸中灰溜溜地撤离了莫斯科。三个月的胜利进军加上两个月的盛极而衰,从时间轴上看,法兰西皇帝透过熊熊烈焰俯瞰莫斯科城时,脚下正好就踩着黄金分割线。
古希腊帕提侬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完美建筑,它的高和宽的比是0、618、建筑师们发现,按这样的比例来设计殿堂,殿堂更加雄伟、美丽;去设计别墅,别墅将更加舒适、漂亮.连一扇门窗若设计为黄金矩形都会显得更加协调和令人赏心悦目.
有趣的是,这个数字在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中到处可见:人们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人的膝盖是肚脐到脚跟的黄金分割点。大多数门窗的宽长之比也是0、618...;有些植茎上,两张相邻叶柄的夹角是137度28',这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黄金分割与人的关系相当密切。地球表面的纬度范围是0——90°,对其进行黄金分割,则34、38°——
55、62°正是地球的黄金地带。无论从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方面都是具备适于人类生活的最佳地区。说来也巧,这一地区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
多去观察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奇妙的数学!
第2篇:初中数学论文范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数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以及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经过中考,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成功的保障,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好创新意识的引路人。
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近年来,中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中学教师回归课本知识体系,以达到“减负提质”之目的。历年中考试题并不是课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取材于课本,加以变化提高而得到的。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试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象以往那样只教会典型题的解法去套用。
(一)、重新认识教材,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时,引入“多米诺骨牌”游戏:假设从教室到操场立摆着许多骨牌(或砖),现在,除了一块一块的将它们全部推倒外,问(1)怎样只推一下,就保证所有的骨牌(或砖)都倒下呢?(2)若不推其中任何一块,这些骨牌(或砖)能全部倒下吗?(3)若将其中的某一段拿走几块,那么推第一块还能保证全部倒下吗?(4)设想骨牌是从学校摆到街道,从沈阳摆到锦州,从中国摆到外国......那么你一个人还能一块又一块的将它们全部推倒吗?这样,学生兴趣提高了,认知平衡被打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教师及时的提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不感到突然了,认识水平上到更高层次.
(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进行证明教学时,只要结论正确,推理合理就可,应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做,还可以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究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 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引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本人教授“§
2、7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深有感触,一道例题最初是这样设计的:
例:如图,已知a//b,c//d,∠1=115,(1)求∠2与∠3的度数。(2)从计算你能得到∠1与∠2是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并得到∠1=∠
2、我正要向下讲解,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不用知道∠1=115°也能得出∠1=∠
2、”我当时非常高兴,因为他回答了我正要讲而未讲的问题,我让他讲述了推理的过程,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借题发挥,随之改为:
已知:a//b,c//d求证:∠1=∠2
让学生写出证明,并回答各自不同的证法。随后又变化如下:
变式1:已知a//b,∠1=∠2,求证:c//d。
变式2:已知c//d,∠1=∠2,求证:a//b。
变式3:已知a//b,问∠1=∠2吗?(展开讨论)
这样,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初学几何者来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几何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竞争教学法的运用探究
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具有更严谨的知识结构,需要逻辑与想象思维,需要反复操练与复习巩固。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缺乏有效方法,则会导致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形成厌倦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学习特点,选取有效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快乐学习。而竞争教学法正好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竞赛教学法中,小组竞赛是重要方式之一,既可培养学生竞赛意识,也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精神。为提高竞赛教学效果,教师需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竞赛方法。
一、巧用竞赛教学法,学习新知识与数学难题
在教学新知识或学习较难的题目时,教师可先分析与讲解,然后组员相互学习与交流讨论,最后小组竞赛。如教学换元法的运用时,教师可先讲解其含义、运用方法与目的。所谓换元即引入辅助未知数,将题目中的某个或某些字母表达式以另外一个或一些字母表达式式加以替换,该解题方式称为换元法或变量代换法。运用换元法的目的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沟通未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譬如运用换元法可将根式、分式化为整式,也可降次等。其关键在于优选适宜的式子加以替换,比如解二元对称方程组,一般运用二次基本对称式加以替换。同时,在换元时应注意新旧变元之间取值范围的变化,注意求解后进行检验。然后教师举例来说明换元法的运用。
二、巧用竞赛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的题目或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而后组际竞争与学习。如学习《统计的简单应用》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本节学习重难点,提出相关问题,比比哪位学生提炼的知识点最准确,提出的问题最具有探究意义。然后教师呈现相关资料,进行小组竞争与学习。
下面是五年级某班学生爱看书籍的调查情况:最爱看漫画书:女生有28人,男生有26人;最爱看作文选:女生为20人,男生为6人;最爱看科幻书:女生有27人,男生有54人;最爱看童话故事书:女生有25人,男生有9人;请问:参加此次调查的共计多少人?在同学中哪一图书最受欢迎?哪几类图书受欢迎的程度较为接近?你们是否可通过此次调查结果给图书馆购书提出一些建议?你们是否可借助统计表形式反映出?然后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比赛设计统计表。提示:制作为四张单式统计表;将四张表合成一张表。这样,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与小组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三、巧用竞赛教学法,帮助学生有效复习训练
在复习单元或章节知识时,教师可运用竞赛形式进行复习学习。如学习完《锐角函数》这一章知识后,教师可通过非常6+1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式复习。在这一学习中,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参赛者的都是学生,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一些数学竞赛题目,通常是教师分析与讲解,然后中等以下的同学可以比葫芦画瓢,把握即可。而对于成绩好的同学,则比比哪组会讲的多,则予以相应评分,然后确定小组名次。另外对试卷评奖,教师可先分析与讲解,而后学生相互讨论与学习。若学生有独特的、创新的解题方法,可向全班加以展示,接着数学教师抽选一些题目,要求全班进行测评,当学生做完题目之后,可小组推磨评卷。此外,在基础训练中,教师应先让学生牢固把握课本知识点,然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基础训练中的每一练习。
同时,教师还可运用如下方法来检查小组竞赛学习情况:为避免小组相互作弊,不可对改,应运用推磨式检查;而为快速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让每组前四名对另一组的后四名加以检查,可利用后四名同学的成绩来定小组名次;数学教师可布置简单考试题,如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展开小测验,小组推磨改卷与评卷。而后以小组平均分确定名次;亦或选择一些难题要求小组比赛,以增强学生研究难题的能力;对于一些数学感念、定理、法则等知识,则可进行背诵比赛。
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运用竞赛教学法,教师还需注意课下辅导,以让每位同学在对比中成长与进步。如教师可课后进行基础知识辅导或心理辅导等,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其积极进取,学会相互竞争,学会自我对比。亦或建立第二课堂,以顺延竞争学习理念。如模仿娱乐节目模式进行知识抢答赛;课后分组探究性学习等,以丰富课外生活,顺延竞争意识。
总之,教师要巧用竞赛教学法,学习新知识与数学难题。巧用竞赛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探究。巧用竞赛教学法,帮助学生有效复习训练。这样一定能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4篇: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评析
北师大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是一种实验教材,它是由我国教委规划并出版,且于1993年的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13所中学的39个初一班级中试用。新教材的试行,不管是对于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还是对于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时期的教育目标的实施,都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北师大版初中代数第一、二册的具体使用情况,深入研究了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试用教材的特色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新教材的特点
1、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
新教材开篇第一章即是《算术数的复习》,如此安排是为了启发学生对小学的重点内容采用全新的角度作深入了解,以便与中小学教材密切相连,同时也便于学生尽快适应过渡期里的知识内容、思维模式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转变,最终给初中代数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中对传统内容作了一定的删减,使理论目标与习题难度都有所下降,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与分量更适应学生的认识能力。
2、凸显了数学理念和数学技巧
教材在编订时,主要着重突显了三方面内容,即: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解题思绪的探究、解题技巧与规律的归纳。在这些内容里,理应加强对数学理念与数学技巧的提取、整理与总结。比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章里,新教材的编订并非像旧教材那样依据内容应用作教学分类,而是采取了依据认知过程去搜寻解题技巧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凭借不断的自我训练去总结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如此设计不仅便于知识内在关系的展示,而且还便于学生充分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所体现出的数学理念与数学技巧。
3、缩减习题量
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习题量大大缩减,特别是删减了那些死板重复的习题。拿“整式的加减”这章来说,旧教材包含的习题量高达144道,而新教材仅54道。虽然新教材的习题量缩减了,可是习题的质量与梯度都明显增强了,而且目标极其明确,因此也能充分地达到大纲里对于训练强度的规定。另外,因为学生的作业负荷大大减轻了,那么他们独立思考的可能性就高多了。
4、强化了数学课本与实际的紧密度
新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力求着眼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问题,导入定义、规律及相关性质。比如,在讲述“数轴”的定义时,就是拿学生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皮尺”“杆秤”等导入,让学生在了解定义的同时,接受“将具体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培训。此外,像“利率”“保险”等方面的知识也被编入了教材,如此便于学生数学运用理念与能力的训练。
二、新教材具备的不足之处
1、理论性过强,趣味性不够
因为数学自身具备着极强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加之新教材过于谋求理论的齐整与完备,导致大部分学生难解其意。初中数学教材理应摒弃死板的面孔,力求在编订时使用浅显好懂的语言。多数定义、性质及定律在表述与解说时理应首先采用学生所熟知的语言,之后再慢慢转入严密、精准的语言描述之中。新教材里图表极其缺乏,就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而言,教材理应适宜增设部分图表,毕竟依靠图表去解说问题更具直观性、形象性与生动性,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另外,教材还应当插入部分趣味知识,比如,古今中外数学家们的学习体会、数学发展史以及数学小游戏等,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借此提升教材的趣味度与可读性,这样一来,不管是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的理解度还是增强其数学素养都具备着极大益处。
2、亟待研究的问题
就教材第一册首章里的第三节内容来说,其希望借助例题讲述竖式乘法与长除法的正当性,事实上,在短短数节课的时间里,学生是难以弄懂这些内容的。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希望可以实施一定规模的探究与商讨。
三、若干意见
1、教师对新教材的试用提供更多指导意见
教材的实施者是教师,教材革新的效果与教师们的素质水平密切相关,所以对于新教材的师资培训必须予以加强。当前,尽管我国教委已开展了三级培训,且借助教育电视台开办了相关的讲座,可是对于多数基层教师的培训度不够,效果也较差。因此,教育行政机关理应多开展一些有关新教材的培训课程、讨论会与教学座谈会等,为教师对新教材的试用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将新教材的编排意旨确实落实下去且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
2、充分宣传新教材,提升广大教师的“教改”信心
因为少数教师具备相当守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最终使其对新教材误会重重。同时,部分学生家长望子成龙之心过于迫切,对于新教材的接受度也不高。因此,对于新教材试用来说,不但要吸纳正确的建议,而且还需对其作充分宣传,借此提升全社会对“教改”的认知识与拥护。
3、组织人员编订数学运用的辅助资料
近几年来,数学教育领域对于中学时期需加强数学运用已达成共识。不过只凭借当前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国教委理应及早组织人员编订数学运用类资料,以此丰富中学数学的教学。类似于投入产出问题、人口控制问题、农药调配、科学计划等内容均能充作数学运用的形象教材。此外,为了提升学生利用数学术语及数学方式进行沟通与传达信息的水平,还应当把各类报刊中频繁出现的图表、数字以及出现在平常生活里的数学语言传授给学生。总而言之,就是要借助数学运用知识的传授去促使学生明了生活四周都有数学,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
第5篇:浅谈初中数学课程导入的方法
新课的导入在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讲课也是一样,如果一节课的开始新颖精彩,那么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为本节课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初中数学课的导入方式更应该是灵活的,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下面我将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结合自己本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几种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一、复习引入
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运用复习以前的知识从而引出新课知识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回顾和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顺利自然地过渡到新课上来,也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只是教师在旧知识内容的选择上要精心,才能达到为新课服务的目的。
二、联系实际
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这些都是学生熟知的,他们会感觉到亲切,容易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果给予它们生活化,教师讲解起来就轻松多了,学生也能更快地理解并掌握,印象深刻。
三、提出疑问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的,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经常提出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往往来源于疑问,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适当的提问,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四、探讨研究
教学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运用学生的练习探讨与研究,这种方法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运用多媒体会更加方便省力,更加让学生有个直观的观察。对于那些条件还不够好的地方可以设计一定的习题。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中多项式乘法时,(1)(a+4)(a-4)=?(2)(b+2)(b-2)=?(3)(x+3)(x-3)=?(4)(7x+y)(7x-y)=?(5)(5+c)(5-c)=?教师安排学生先独立完成,之后再利用多媒体出示答案,答案要设计成不同颜色,这样便于学生比较等式两边,进而猜想出平方差公式。
五、悬念导入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电影或者故事里看见一种现象——设置悬念。悬念可谓是集成灵感的火苗,让人产生一种“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系列联想,激发人们追求的欲望,直至事情水落石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开始一节课,同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直到解决问题为止。当然,教师在设置悬念的时候应该掌握一个“度”,如果力度不够就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力度过大,会让学生感觉望而生畏,同样也不能收到预计的效果。
第6篇:初中数学论文
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在数学家眼中,数学就像一位恋人......数学家大会上,一位位数学大师用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数学。但数学真的那么美吗?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
现在,中小学里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著名数学家、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院长杨乐认为,这其中有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的原因;有教师水平不齐整,教得不够活的原因;更有现行考试模式的影响,因为数学是主科,总归要考,考试指挥棒的牵制力是很大的。“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一位教授参与制定了新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他认为:“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不能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要把数学的美丽还给他们。”
这几年,我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的金牌总数常常高居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数学“奥赛”第一大国。有人认为,中国的数学“新苗”正在成长,意味着中国的数学研究前景大有希望。但也有人担心,为竞赛而刻意进行的强化训练,实际上和让孩子喜爱并且研究数学背道而驰。
不光多数中小学生不爱学数学,不少大学生对数学也没兴趣,甚至连理工科大学生也往往忽略数学学习。前来参加数学大会的著名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在哈佛大学曾碰到一件令他十分惊讶的事情。有一天,几个从清华大学来这里念工程学的学生找到丘成桐,求教几何方面的问题,问如何把图像运动表示出来。丘成桐感到很奇怪,这不是微分几何方面的古典问题吗,原本是在读本科时就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他说:“希望即使是学工程的学生也要多花点时间在纯数学上,打破门户之见。”
无论对于传统的工科、理科,还是信息、经济、管理等新兴学科,甚至于人文学科的学习来说,数学方法都是必要的基础和工具。杨乐教授说,研究生的培养、高层次人才所特别需要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基础。
中国青年报报道说,北京师范大学刘兼教授透露,目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拟定。新标准对目前“繁”、“难”的数学内容适当做了删减,并要求教材编写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大学的数学教育改革也正引起关注和讨论。我国的大学数学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而且数学课程的设置也不灵活。
南开大学数学系定光桂认为,对于非数学专业学生的数学教育,必须以数学的应用和应用数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要开设多门供不同专业学生选修的课程。即使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也不要将课程规定得太死,除了必修的数学基础课外,大量开设一些数学选修课,让学生们得以独立自由地发展,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第二篇:初中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如何应对初中数学期中和模拟考试
数学:如何应对初中数学期中和模拟考试
随着时光的流逝,紧张的期中和模拟考试即将来临。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优异的成绩呢?对此,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重视基础,突出重点
大型的数学考试,80%以上的题目是基础题,抓住了基础题,数学成绩就不会低。基础知识不熟练势必会影响解题思路的畅通,甚至无从下手。因此,我们要夯实基础,复习时要将每一章的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等梳理清晰,牢固记忆。同时,将每一章的重点内容画一下知识结构图,这样能有效的加深记忆。
二、正确答题,纠正不良习惯
审题不清、书写潦草、格式不条理、步骤不全等都是同学们在考试中常犯的毛病,这是由平时学习中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因此,复习中我们要注意该画图的就得画图,该演算的就得演算,该写公式的就写公式等。答题要严谨细致,落实到位,做到不失分。
三、查漏补缺,扫清盲点
一学期下来,由于涉及到的章节较多,某些知识往往掌握不牢,甚至遗忘,或对某些概念似懂非懂,而这些知识还要经常考到,所以在期末复习中,我们应该对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做一个总体的整理,把一些遗忘的概念和知识重新进行梳理,纳入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同时注意每做一道题目,要有一个短时间的回顾思考,解答这道题用到了哪些知识,其中哪些知识是熟悉的,哪些知识是陌生的等。
四、比较归类,以少胜多
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数量繁多,如果只盲目的追求解题数量,而不注意解题类型、知识点的完整性,复习效果是不会理想的。无论是期中,还是期末,多数试题都是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材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对于做过的题目我们要善于总结归类,想一想这道题在知识结构上属于哪一类?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属于哪一种?把习题按涉及的知识、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一法懂,万法通”、“做一题,解一类”,以少胜多,以精取胜。
第三篇:初中数学论文
《造成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应对
策略分析》
作者:马继华 单位:阿克苏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成绩 分化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困难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原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我在阿克苏市第三中学七年级作了这样的问卷:你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吗?你数学成绩好吗?若有困难,你采取过什么措施吗?统计结果是:成绩好有兴趣的占27%,成绩中等有兴趣且采取积极措施的占25%,只是为了中考数学成绩的占20%,兴趣比较淡薄,数学成绩又比较差,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占25%,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转变学习学习态度,不要仅仅把成绩为学习为目标,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是不断克服学习困难战胜自我相联系,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思维发散性加大,内容增多,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部分学生从一两次考试中发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就消极对待或者彻底厌学。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更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特别是初二,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许多学生无法克服困难,丧失信心,导致数学成绩下降。
(二)数学之前的知识没有学好对现在的学习造成干扰,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掌握知识、思维方法不系统也是分化的一个原因。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许多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例如,在初一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2-9中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2-9看成正2与负9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自然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如果不能顺利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要求,不能按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后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跟不上。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现阶段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一个阶段。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数学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部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部分则慢一些,甚至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数学学习,因此表现出对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学生年龄特征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按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提高学习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初二阶段“直角坐标系”的内容。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老师拿起电话筒,请外卖公司送一份外卖到家里来。能办到吗?学生马上发现问题:这外卖肯定送不到,因为没有告诉别人老师家住在哪里,几栋几楼几号都没说。谈话中,学生感悟到“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教室里,是第几列第几排,再说一说前后左右的同学在教室的位置。最后可以用一幅图表示教室的座位,让学生看着图说出A的位置。引导学生看图,只要先后说出两个数,第一个数表示这个同学在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这个同学在第几排,就可以确定这个同学的位置,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学习热情高涨。不经意间,掌握了确定位置的一些具体方法。进而轻松地掌握了直角坐标系中许多知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变为趣味数学,学生就能很快接受。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方法很多,如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造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二)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效果总不理想,这是数学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数学方法指导,不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心理辅导。因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1)督促学生课前要预习;(2)引导学生课内听课要有针对性;(3)养成课后复习总结的好习惯。学习方法很多,引导学生自己要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数学成绩。
(三)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演绎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能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要加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例如,在讲扇形弧长、面积公式时那扇形与整个圆进行对比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要求做到:(1)教师的自身素质、形象必须提高。(2)组织好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3)提高自身的亲和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4)改变以往的评价原则,多一些鼓励、表扬,少一些批评、斥责。(5)对待课堂违纪的学生,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6)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要急于处理,待了解清楚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哪儿做得不好,学生自然会改正错误。(7)与问题学生交流时,要心平气和,多关心学生,老师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会理解老师,才能听老师的批评。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是从感性上认为某学科学起来轻松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或课堂气氛而放弃该科的学习。
第四篇:初中数学论文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艺术
[摘 要]
如何在上课开始将学生的心思紧紧抓住,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教与学上,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呢?这就需要精心设计一个精彩的课堂引入。[关键词] 新课引入;作用;方法 引言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引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引”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状态。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引起悬念,或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或动手实验巧设铺垫,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导语,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新课引入的方法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引入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恰如其分的引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神经去听课,还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引入新课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现在我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标的特点总结一些引入新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3.1 以旧代新引入新课艺术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一堂课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比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一节时,先从学生身边的小调查开始:如:你家有几口人?我们班共有多少名学生?你的身高是多少?光的速度是多少?让学生可以从身边的数据来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2 提问质疑引入新课艺术
一个好的问题引入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些内容若只靠正面讲解,长达不到理想效果。学生有疑问就会对研究的对象发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问题。实践证明:疑问、矛盾(认知冲突)和问题是数学思维的起搏器,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问题引入情景创设的问题一般要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再生力,能够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能产生一系列的分支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又存在一定的悬念,与学生已有的观念造成某些方面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
例如讲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
若利用花圃旁的一堵长为20米的墙,用100米的篱笆围矩形花圃,怎样设计可使花圃的面积最大?请与同学们交流你的设计方案,并计算出最大面积。
解析:该问题看似一般,实际上很有探究的价值。按照思维定势,面积最大的设计应是围成正方形的情况,而实际并非如此,由于墙体长为20米,而围成正方形时的边长为100米,不可能取到。
3这就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急于探究、交流合理的设计方案,寻找其中的规律所在。
3.3 练习、讨论、归纳引入新课艺术
通过练习,讨论,然后再对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引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对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使用多媒体,有时会省时、省力,同时能增加课堂容量,也便于学生比较观察。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题目在课堂练习上进行归纳。
比如:引入平方差公式的一组平方差公式练习:(1)(6+5)(6-5)?(2)(a1)(a1)?
(3)(x+1)(x-1)?
(4)(3mn)(3mn)?
(5)(4x)(4x)?
解:(1)(6+5)(6-5)65656565
2222(2)(a1)(a1)a2a1a112a21
(3)(x+1)(x-1)x2x1x112x21
(4)(3mn)(3mn)(3m)23mn3mnn2(3m)2n2
(5)(4x)(4x)424x4xx242x2
可以让学生先做,然后点击答案并用不同色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特点,通过练习、归纳、猜想的方式引出平方差公式:(ab)(ab)ab。这样引入新课的方法往往是应用于有关公式的新课上,如果一上课就给出平方差公式:(ab)(ab)ab,这样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如利用上述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发现的能力。但需要说明的是,选取的例子不要太难,只要能便于学生观察、发现结论即可。
22223.4 设置悬念引入新课艺术
设置悬念的引入手法,在影视剧和故事当中经常被应用,我们对此并不陌生。悬念就是灵感集成的火花,它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造成一种“欲与知不得,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的诱惑力,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想,及其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乃至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的设置,在技巧上应是“引而不发”,令人深思,富有余味。数学上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的心理。即“疑中生趣”。
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这样题目:
5x2x40的一个根为x1,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x?
解析:教师可以先给出x4,请同学们验算,当学生得到答案正确时,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5理,就是学生急于想弄清楚“为什么?”,此时教师接着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其实存在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一种特殊的关系,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更能“锦上添花”。
当然,设置悬念要掌握分寸,不“悬”学生不思其解,就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3.5 “开门见山”引入新课艺术
可能有的老师有时上课并没有绕圈子,而是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一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讲述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
如:在教授“有理数减法”这一节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里整数的加减法,然后提出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减法,那么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它是否也跟小学里学习的加减法一样与有理数的加法有同样的联系呢?进而指出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当我们的教学内容与上一节课有紧密的联系,或研究的方法相似,或者本节课容量很大而旧知识又很熟悉时,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引入法,这样,本节课的主题明确,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目标,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问题的研究上。
3.6 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艺术
例如:讲垂直时,出“大漠孤烟直”的谜语;讲开方时,出“医生提笔”的谜语;讲“直线与圆相切”时出“长河落日圆”的谜语,等等。如在讲乘方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学生可以在课前后去拉面馆去,观察厨师操作。或要求学生用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让学生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再把结果表示出来引出乘方概念。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必须符合数学本身的科学性,违背科学性的引入即使生动,有趣也不可取,甚至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3.7 现实数学引入新课艺术
所谓现实数学,就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数学中所学的知识,不少能直接用于现实当中 ,如学生经常用数学知识解决他们熟悉的实际问题,对学生产生学好数学有大用处,能产生解决很多问题的想法,因此会更加认真的学习数学。如果在教学当中能以实际应用引入新课, 势必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我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样就会更加重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和明确求知目标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例1 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有的老师就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际生活当中经常使用的符号表示某种意义。如,天气预报图标、交通标志、五线谱等资料给学生看。
分析:通过联想,学生很容易想到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例2 在讲“多边形”时,先让学生去研究家里和广场等场所铺的地砖都有哪些形状?
分析: 学生很容易联想到三角形、四边形以及多边形,进而可以引出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通过这些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做引子,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快乐。当然列举实际应用的例子要贴近生活,要使用大多数人熟悉的例子,否则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3.8 活动引入新课艺术
宽泛一些来看,活动情景引入的形式可以包括动手实验、直观演示、角色互动等生动活泼的操作性活动。比如,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图表、投影;利用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追踪、描绘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点的轨迹;做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活动情境引入形式。
例如 “球的体积”公式的教学,可以通过做实验引入:取一个半径R的圆筒和圆锥各一个。把圆锥放入圆筒内,再将半球容器装满水,然后倒入圆筒内,可以发现圆筒恰好被水装满。从而得出:
12V半球V圆筒V圆锥R3R3R3,33
4于是 V球R3,3这样,从实际活动情境中得出了球的体积公式,那么怎样从理论上给出这一公式的证明呢?从而自然地引出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由于活动情境引入立足于学生的参与性活动,让学生“未入其文,先动其境”,能够达到“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和动之以情的情感性”的交融统一,往往能产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一定的理性思考,学生在引入教学中积蓄的情感,也会转化为他们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但是,教师在设计活动引入情境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活动情境的设置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为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服务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以免冲淡了主题,本末倒置。
3.9 错例引入新课艺术
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错例,借此引入新课。北古人云:“相反相成,相克相生”。利用错例引入新课,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艺术。从错例中,分析学生出现的错误,找出错误的规律,培养学生找错误的能力。正如恩格斯所说:“要明确地掌握懂得理论,最好的正路就是从亲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中学习。”
例如 在“算术平方根”这节课,不妨这样引入:
如果说大象和蚂蚁的体重相同,你会相信吗?
解析:不妨设大象的体重为x, 蚂蚁的体重为y,它们的体重之和为2a, 那么xy2a
两边同时乘以(xy),得
(xy)(xy)2a(xy)
即 xy 2ax2ay
可变形为 x2axy2ay
两边都加上a,得(xa)(ya)
两边同时开方,得 xaya 所以,xy
这岂不是说明大象和蚂蚁的重量一样吗?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同学们一时找不出原因,教师趁机引导,“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能找出错误的原因了。”由于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注意力就特别集中。这样以后,“吃一堑,长一智”,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终生难忘,以后遇到这类问题自然会更加仔细、认真,不会再马虎了。
总之,课堂引入设计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是教师知识、智慧、口才的综合体现,在一节课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2222222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3.10 猜想引入新课艺术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猜想,就是为学生设计环境条件、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旧知识中尝试探索、猜测、发现新知识。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事实上,数学及其它科学的发展的渊源之一就是猜想。数学猜想主要包括直觉猜想、类比猜想、归纳猜想、实验猜想等,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当的问题,注意启发诱导,激发猜想兴趣,进行大胆猜想,并注重实践检验,对猜想做出正确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数学的规律,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经历只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如学习“球的体积”一节时,可设计如下的猜想:
第五篇:初中数学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广东省和平县东水镇东水中学骆维练邮编:517241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目前被普遍赞誉的一种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笔者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以飨同仁。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我在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观察,我认为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做到如下几点:
1、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由于学生在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让学生在上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疑惑。在各种公开课上我也经常发现,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的学习应该是每个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种方法:
①、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我是“五三二”的合作模式。经过长期学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每位学生感觉到在本组里面是一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学生是这个学习小组的一员,这种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
②、在一个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的专题讲座,向学生宣讲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在多种学习方式介绍时,其中重点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学习效果的对比下,更能体现小组合作优势。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③、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小组评优,在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对本节课每一个评价,二至三周一次小结,并发给优秀组流动奖杯,来激发每个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方式方法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2、教给每位学生的合作技能。
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教学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数据的收集》(北师大版)这教时,案例:在小明调查的40人中,各年龄段分别有多少人接受调查?由于多媒体课件对这一情景有局限性,学生独立无法完成,于是我就进行小组分工,规定每个小组成员只记几个年龄段,最后统计结果,合作讨论后每个小组的组长回答你本组结果。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要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3、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合作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保证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我在教学中采用“五三二”的分工模式,即是每五个学生一组,其中三个学生搜集资料,二个学生整理。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交流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办公司,各合作者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能力基础,也就是他们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合作。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如在教学中,遇到有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基础较差,在讨论问题时无人讨论,产生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沉默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平时,且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4、善于发现学生的合作需要。
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合作需要,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手,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手的意见;有不同意见的,也要等对手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碰到有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及有建设性的解决问题。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方式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有时发现有些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我原本以为是在方法上出现了问题,后来有一天终于有一个学生道破了这天机说:“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学习的内容在学生个人认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因材施教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更有合作的热情,学生对所学内容才能更好的掌握,才能更能体现学生合作学习需要。
5、师生共同确定合作目标。
既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那就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学生们达成共识,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学习。然而,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一的,他们各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他们都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的目标都是由教师制定的,而教师的要求只能代表其中的一大部分学生的共性,学生都围绕这么一个学习目标而开展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在高标准下束手无策。所以,在合作学习时,合作学习的目标的确定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需要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合作目标,学生合作的情绪也许会更加高涨,合作学习的效率也许会更高。我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让班级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确定目标的机会,在师生共同确定的目标中学习,从而使学生在真正合作的时候,都有符合他们自己能力水平和理想的目标,最后达到数学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命题的正确性之目的。
6、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对于那些学生的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边观察边引导边演示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合作者。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参与到学生合作中去共同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疑惑。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和亲切感,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综观上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我个人认为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还把握欠佳,停留在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其含义,影响了合作学习品质的提升。因此,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教师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理解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每一位参与者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应该在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合作总结,及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比如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9.9“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研究弧长及扇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共同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好学习方式,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的引导学生吸收和消化。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欲提高,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新局面,小组合作学习,也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全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而且教学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提高。进而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模式的学术探讨,互相听课和评课,不断地反思、改进,使教者逐步走向成熟,更好适应新课标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