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传记观后感(共5篇)

时间:2019-05-13 21:2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钱学森传记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钱学森传记观后感》。

第一篇:钱学森传记观后感

西安交通大学 丁济同 能动46 制造史上杰出人物传记观后感

能动学院 能动46 丁济同 2140301156 钱学森,一个每个中国人牢记于心中的伟人,更是我们每个交大人追随的楷模。两弹一星,这个大事件实在是太家喻户晓,因为这件事对于中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但他的一生并不只有两弹一星,他一生的故事充满着色彩。翻开这位伟人的人生篇章,你却发现他的一生并不一帆风顺,而是坎坷相伴,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位伟人的生平。出国以前

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 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赴美留学

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他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西安交通大学 丁济同 能动46 1947年,在上海与蒋英结婚。1949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遭到拘留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钱学森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从此,钱学森在受到了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艰难归国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中国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中国西安交通大学 丁济同 能动46 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

195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陈叔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身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这位父亲的好朋友写信求救。正当周恩来总理为此非常着急的时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他拆开一看,署名“钱学森”,原来是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

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1954年6月5日开始与美国代表、副国务卿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商谈。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国在华侨民和被中国拘禁的一些美国军事人员名单,要求中国给他们以回国的机会。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1954年6月15日举行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

然而,中方的正当要求被美方无理拒绝。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闭幕。为不使沟通渠道中断,周恩来指示王炳南与美方商定自1954年7月22日起,在日内瓦进行领事级会谈。为了进一步表示中国对中美会谈的诚意,中国释放了4个被扣押的美国飞行员。中国作出的让步,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代表约翰逊还是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回国的真实理由,一点不松口。

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西安交通大学 丁济同 能动46 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归国以后

归国之后,周恩来在各方面都给予了钱学森亲切细致的关怀,晚年的钱学森还激动地回忆起一件往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前夕,周恩来总理召集相关的科研人员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临别之际,周恩来总理特意叫住了钱学森:钱学森,你不要太累着了。钱学森生前常对人说,对他一生影响最深和帮助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一个是自己的岳父蒋百里。1960年11月15日,在聂荣臻元帅现场亲自指导下,以张爱萍将军为主任,孙继先、钱学森、王诤为副主任的试验委员会,在我国酒泉发射场成功地组织了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试验。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协助聂荣臻元帅,在酒泉发射场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实验,获得圆满成功。1968年,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即今天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1979年,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当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但钱学森没有到美国接受这份荣誉。西安交通大学 丁济同 能动46 199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称号。当选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1989年更名为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当选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1年12月11日90大寿之时,钱学森为母校上海交通大学题词:“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全体师生要继承和发扬母校优良传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人民,在二十一世纪,努力把上海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钱学森始终心系母校,充分发扬了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的光辉传统。

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Ps 钱学森生平部分摘自百度百科

科学界的天才

试想一下,如今的你已经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在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有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老师为你引路,为此,你将要在学业上花费多少的努力,在创新上投入多少的灵感,才能得到这样的机会。而当年的钱学森就拿到了这个机会。出国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来说都能办到,而出国留学则需要个人扎实,深厚的学习积累,我想,钱学森当时能拿到美国留学的名额与他少时努力学习,打下了西安交通大学 丁济同 能动46 坚实的基本功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谁能说每个人的成功没有一点的运气作用呢。他遇到了冯卡门,当时最著名的科学家。我认为冯卡门对钱学森的教导是钱学森在科学事业创下屡屡业绩的最重要的奠定。一个优秀的老师,无疑是对学生成长,探索道路上最有效的帮助,一个重视他学生的老师,一个怀着炽热热情学习的学生,正是他们的组合,探索出了航空动力方面的种种未解之谜,正是他们的组合,为钱学森后来在中国火箭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在感谢钱学森对祖国做出的无价贡献的同时,也要感谢他的恩师。

顾名思义,科学家就是在科学领域研究的专家。而钱学森作为科学家是当之无愧的,他把青春贡献给了事业,为此,他推延了于自己爱人婚礼的时间,虽然可惜,但他一定无怨无悔。两弹一星,对物理力学的研究,这些相关领域取得的骄人的成绩一定是他认为最好的回报。在钱学森中年以后,他仍未放弃在学海中探索,即使学海无涯,他活到老学到老,逐渐发展了系统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他在年老之际提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培养理工文艺结合的“全才”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看出了钱学森对于人文素养的重视。华罗庚曾说过,语文天生重要。我想,这一理念应该对当下科学界有所启示。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巨星,提出了相对论.而他本人在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的造诣也相当高.所以,科学研究并不是科学家唯一的任务,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同样也等待着科学家去探索.西安交通大学 丁济同 能动46 忠贞的爱国之情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如今你走遍世界各国,你会发现人们都用着手机,都用着电脑,享受着科技带个人们的便利。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科技创造,科技研发的影子,这是人类当今共同研究的模块。但是每个国家为各自的科学家印上了本国的国籍,钱学森当然不例外,他虽然在美国进修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知识,但他仍然是中国人,留着中国人的血,永远背负着造福中国的使命。

他没有辜负这个神圣的使命。他回国后把全部精力放在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究上。而在酒泉第一枚原子弹的爆发,太空中响起东方红象征中国的音乐标志着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强国,中国是有实力的国家。他为树立国家的形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在科研上的探索。他的贡献真的是依靠他不凡的智慧,为此,美国曾为他颁发“杰出校友奖”,但他拒绝了。在爱国主义的环绕下,他视名利为粪土。

但我想他的爱国之情实在不仅仅是为中国创下的科技伟业,他回国艰难的经历更能见证他爱国的情感。他很早计划着回国为祖国效力,但是因为自己在科学界的名声已很有名气,他受到了美国的拘留。他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甚至一个月瘦了三十斤,但心系祖国的信念一尘不变。一个人,能为了自己的祖国,不惜苦了自己,累了自己,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刚成立的新中国同样热切期盼钱学森早日归国,为此与美方多次协商,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但我认为,即使这么大的西安交通大学 丁济同 能动46 让步也是极为值得的,就算是为了他回国后为祖国科研效力,也同样是为了证明他回国路上的苦与难。

淡红色的爱情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颜色形容爱情,我想大多数人必将选择红色。红色象征着浪漫,自由,激情,这一系列特征正好与爱情相符。然而,我想把钱学森和蒋英之间的爱情比作淡红色。

玫瑰花永远是年轻情侣间交换的花朵,而当年钱学森和蒋英间交换的是一封封书信。当年钱学森在美国,蒋英在德国,以当时的交通没有哪支玫瑰花在跨过大西洋后依然鲜红使人陶醉。而两人间往来的书信成为他们倾诉爱情的方式。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但往往平淡也是一种力量,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真切的关怀与问候加深了两人的情感。

他们虽然爱着,但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一再推迟婚礼的日期。结婚的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二人对爱情的坚守。多少年曾为了事业而奔波,但两人之间的爱情并未因此而衰减,我想这就是淡红色爱情的伟大力量。俗话说时间最能考验一切,他俩的爱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反看当今的社会,有多少曾经恩恩爱爱的情侣因为没有接受异地恋的考验而分手,我想追根到底他们之间的爱情不够坚贞,他们的信念不够顽强。真正的爱情是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被打破的。相比之下,钱学森和蒋英间的爱情就是坚贞可贵的。就算上海那姗姗来迟的婚礼,就算两人不再年轻依旧,两人在婚礼上一定传递着不变且期盼已久的西安交通大学 丁济同 能动46 祝福和约定,婚礼依然是淡红色的。

在两人在美国踏上回往中国飞机的那一刻,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

婚后两人的生活也非常丰富充实。蒋英热爱音乐,常常邀请钱学森去听她演唱。但因为钱学森身有重负,蒋英只得将音乐录下每晚放给他听,这是多么的惬意。就这样,俩人一起走完了浪漫的路,沿途是淡红色的风景。

饮水思源

作为每一个交大人,都知道在自己的学校门前立着“饮水思源”的雕像。一个人,喝水的时候要想着水是从哪里来的。

艾青的诗里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

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就算自己的重要学业是在美国完成的,他仍爱着中国,爱着自己的国土,心系祖国的命运,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回到了祖国。他回国艰难坎坷,跨国太平洋,但最终,双脚依然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他曾是莘莘学子中的一员,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只是他不忘自己的母校,他牵挂梦开始的地方。他曾回国后看望已从上海迁址西安的交大,并在年老的时候祝福交大继续发扬光大。他把真切的希望寄托给了下一代,因为他时刻想着,在自己的母校永远有西安交通大学 丁济同 能动46 着年轻的学生们,就像当年年轻的他,他希望后来的每一代人都能在科学领域上创造新的突破,他希望后来的每一代人都能继承母校饮水思源的传统。

而作为平凡的我们,作为交大人,我们也应该树立饮水思源的信念。或许不会像钱学森那样成为一名大写的人物。但至少我们能在生活中处处珍惜,处处感谢。上了大学,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故土,但你至少要记住并要想念你生长的地方,养育你的父亲母亲,追溯你的根。

每当你走进交大的图书馆,抬头一望,你发现钱学森在殷切地注视着你。他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在科学界上做出的伟大成果将永远地留在这个世界上,他生前的精神将历历代代地激励着中华儿女。而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能经常与钱学森相遇,即使是雕像,但那是他在交大永远矗立不倒的精神,请让我们带着这份精神,在图书馆中奋斗我们的学业,请让我们带着这份精神,在交大的校园里锻炼自己,培养能力,请让我们带着这份精神,在今后走出校园的社会中,绽放光芒。

第二篇:钱学森传记观后感

钱学森传记观后感

2012级音乐系XXX再过不久就是钱学森老人逝世三周年的纪念日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航天科学家,我们2012级音乐系观看了关于钱学森老人一生的传记。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为中国的发展与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钱学森出生于1911年12月11日,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钱学森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落后与对科技知识的渴望,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出国留学,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报效我们的祖国。他一切以科研和学习为重,一心只为科研事业而奋斗,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正当他的事业稳步上升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时,新中国的成立重新激发起了他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贡献力量,使祖国更加强大的信念。但由于美国政府的阻扰,钱学森报效祖国的理想被推迟了五年,但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终于他费尽了千辛万苦最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事后他说: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虽然他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与爱国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曾经以为,大学生活是轻松而且自由的,但是我错了,大学是学习者的天堂,在这里,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很多人都说,大学是一个改变人的地方,如果你自己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那么,大学四年你将是充实而快乐的;但是如果你不愿学习,自甘堕落,那么,你大学四年的时光即使充满欢笑,那也是毫无内涵而且没有生机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强自律,艰苦奋斗,这正是钱学森老人教给我们的内容之一。

钱学森老人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付出了太多太多,但是索取的又太少太少了。现在的社会出现了断层的现象,有的工作没人做,有的人没工作。不少人是因为自己眼高手低才会导致这种现象。这些人一般关注的只有他们自己,他们不会因为祖国而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的眼中只有名誉与利益,他们的眼神是贪婪的,他们的心是黑色的。我们要做好自己,不仅是为了自己,家庭,更加是为了祖国!

奥斯托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像钱学森老人一样,不因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他已经把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钱学森把建设祖国作为他的责任,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一生负责,让我们把握好大学四年,争取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贡献的人!2012年10月19日

第三篇: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4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钱学森观后感【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钱学森观后感【4篇】1

读了《钱学森》这篇文章后,我心中满是感动,同时对钱学森敬佩不已。

钱学森在美国时,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却并不能让钱学森忘记自己的祖国,而是对祖国日日思念,他天天期盼着能早日回国,早日见到自己的祖国妈妈。1955年10月钱学森终于回到了自己挂念已久的祖国,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整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1934年,钱学森在美国留学,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穷的中国,而是为了学习知识,好早点回国为祖国和人民多做一些事。当时的中国,十分贫穷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跟美国根本无法比较。当然,中国的工作条件也比美国差好几倍!为了让自己的祖国早日富强起来,钱学森日夜不停的努力、认真的工作,终于,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几十位中国留学生一边赏月,一边互相倾诉者思乡情怀。王维大诗人说过一句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唉,谁说不是呢?在这中秋之夜,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他告诉其他留学生们想要回国的强烈欲望,可留学生们却说:“祖国刚刚解放,腐败不堪,现在回国搞研究,只怕有困难。”然而,这并没有打消钱学森回国的念头,他并不贪图美国的荣华富贵,而是一心想早点回国,报效祖国。

我记得文中,有一段话: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一段话充分表达了,钱学森的才能,美国的高级将领都如此赏识他,想要留住他,由此可见,钱学森的能力多么强大。

我们身为祖国的接班人,就要像钱学森爷爷那样,不崇洋媚外,不贪图享受,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而奋斗!

钱学森观后感【4篇】2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在电影中,我不仅对钱学森爷爷的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解放前,钱学森在美国求学生活,一直过富足安稳的生活。当他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的消息时,这位海外赤子以满腔的爱国之心驱使他一定要回到祖国。这期间,他受到了屈辱,受得了监视,并且美国人以高薪来诱惑他,收买他——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动摇不了他回国的决心。

钱学森是我国导弹,原子弹的开山鼻祖,他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国防事业中。然而他为什么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一贫如洗的的祖国呢?正是因为他那颗爱国之心啊!即使美国人的威逼利诱、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他都没有向美国人屈服,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回国后,为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托,他放下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为了祖国复兴,而坚持在一线做指导工作——为了中国的复兴而付出一生!他从不放弃,从不灰心。即使面对失败,他也从不责备,从不埋怨——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而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深的思考:恐怕当今社会再也不会有钱学森这样的爱国奉献者了吧。因为现在人们的责任感越来越弱,总自以为是。为了自身的未来而学习,如果现在的青年以这样自我的思想走下去,为了钱财,为了国外优越的生活环境,而走出国门,那么我们的祖国将会再次变的弱小,再次受到别人的欺负,那么我们将再次失去尊严!

这部电影有一句话最为经典:“有剑不用和没有宝剑是两码事”。我深深地感动了,而原子弹和导弹就是我们的宝剑,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侵略其它国家,只是想好好地保护自己,因为我们国家和人民受过太多的苦了!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真正反思过是谁给你们带来幸福和自由?是在之前,有人争取过,努力过,付出过,牺牲过!如果你明白美好生活是有因前人呕心沥血,捐躯赴国而得到的,那你就会多一份自觉,多一份动力!即使无法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你也曾经付出。所以请同学放下心中的一丝欲望,向钱学森爷爷致敬,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钱学森观后感【4篇】3

这是一曲英雄的赞歌,恢宏如九天雷落,婉约如陶竹丝鸣;这是一首华夏的诗篇,惊心处山峦崩摧,恍明志四方士起;这是一部民族的交响,凄凄儿女情长,熠熠中华崛起。

两弹功勋钱学森,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这一长串的评价,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认同,是党和人民对钱老的最高崇敬。90分钟电影的容量着实有限,它无法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钱学森,但却足以让钱老的精神进驻我的内心,洗涤着我渐趋平淡的心灵。

钱老说,那是我的祖国,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于是,放弃美国唾手可得的地位和名誉,历经五年坎坷艰辛终于踏上的归国路,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那句“一个钱学森,顶上五个师”一语成谶,而且钱老对祖国的贡献远远不止如此。

钱老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于是,在西北山穷水恶的地方,一待就是半辈子,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带领新中国仅有的一些科学家完成了难以想象的工作,奔波一生、废寝忘食,常言道,生于忧患,而我们,还差得很远。十年两弹功成,三千青丝变华发。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执着,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使命,这是一位中华儿女的心愿。蒋英对钱学森说,“中国可以缺少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你这样的科学家,为你而牺牲,这不是遗憾,这是光荣!。于是,我看到那些默默为国家、为党、”

为民族付出的无名英雄,那些在影片中挥帽高呼的军人们,那些老远跑来只为看一眼钱老的人,那些从未被提及名字的.人,那些被人们统称为英雄的人,是他们,让我们的航空国防事业从无到有,是他们,让中华有了崛起的资本。

剧终时,钱老就安静的躺在那里,98岁的老人,岁月蚀干了他饱经风霜的身躯,悲伤笼罩着每一个人。可是,在我们心中,钱老永远都在。我想,钱老一定是心满意足的离开这个世界的,他看到了中华的复苏,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人才不断成长,中国,再不需要竭尽钱老的智慧,会有更多的人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钱老只有一个,我们最多只是那众多的无名英雄中的一员,但是,中华的崛起,不正是靠着千万人的觉醒和亿万人的努力才能得到的么。温总理说,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和支持。而人民的觉醒,不就是钱老执着一生的爱国、奋斗、坚持、奉献么?

科技兴国,青年,当自强!

钱学森观后感【4篇】4

1935年,他18岁,留学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194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副教授。经过他的努力和天生的聪慧,在学术上超过了他的老师冯·卡门。并与他的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此时他想起自己的祖国——中国,他来美国之前就有一个心愿:完成学业,报效祖国!而美国阻拦他回国,因为美国海军部次长曾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他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经过一番波折,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回到了祖国。他与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东风1号,东风2号。虽然东风2号没有成功,失败了。但他还依然努力,后来终于完成了两弹一星。他,就是——钱学森!

看完电影后,我便进入了深思。钱学森他为什么放弃美国那么优越的条件,回到当时生活条件并不太好的中国。我相信,如果问他这个问题,他肯定会说:“因为这是我的祖国,我不想要在别的国家过一辈子,因为那不是我的祖国!”他当时准备建造东风一号的时候,因为中国当时并没有所谓的零件工厂,而一个发动机就需要四千五百多个零件,这个样子根本造不了东风一号。

困难不仅仅只有一个。在钱学森向各大书记介绍东风一号的构造和一些相关的公式。书记们说说懂了,其实他们都没有懂。因为钱学森太聪明了,因为他写出的算式很少有人能看懂。当时钱学森的学生也不懂,要求他讲解一下,钱学森并没有讲解。因为他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而那些书记们不懂,钱学森就再给他们讲解一遍。外国人不懂他不管,但中国人不懂,这可不行,他必须再讲解一遍。

钱学森心里只有祖国,是对祖国的热爱,让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也正是这一种爱国情,才让他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自己的祖国。在他心中是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强烈的自尊心支撑着他去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祖国交给他的任务。这份伟大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着我。虽然钱学森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这种高贵的爱国品质以及对科学的执着的追求精神会在中国人的心中传承下去!最为一个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第四篇:《钱学森》观后感

电影《钱学森》讲述了我国伟大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从一名受人仰慕的美国科研先驱,到归国受阻受尽迫害,之后在中共的帮助下历尽千辛万险回到祖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的感人故事。一直以来,因为“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与神秘,在人们心中钱学森的形象是高大,宏伟,又有距离感的。而这部影片却赋予了钱学森有血有肉的形象,他儒雅,智慧,安静,坚毅,无私,坦荡,纯粹。更重要的是,影片中的他完美而诠释了“爱国”两个字的深刻含义。

从时间上来看,影片中的钱学森有两个色彩鲜明的对比:回国前的他,由于对美国高科技军事的贡献,和他本身的学术地位,钱学森一家有着非常优越的生活:一流的实验设备,别墅、汽车,交往的社会名流,甚至有美军高层领导的赏识。回国后的他,除了一身朴素的军装和御寒的大衣,就是一身朴素的蓝色中山装。他居住的环境和在美国居住时的别墅天壤之别,而且实验设备,科技人员,生活条件都处在极度缺乏的状态。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不管美国方面如何挽留,提供怎样优厚的待遇,钱学森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后者,放弃了优厚的生活条件,在慢慢黄沙的戈壁滩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这两个鲜明的对比,形象地告诉了我们,爱国,就是学成之后,放弃优厚的环境,回到祖**亲的怀抱,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力,为实现民族的富强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钱学森在回答美国海军将领时所说的“In my country, I can do everything.And if I want, I can grow apples.”

回到祖国怀抱的钱学森,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他放下了在美国时的一点点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为我国的科研付出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一心为国,让他鼓舞起“外国人能做,中国人也能行”的志气,为“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作为科学家,钱学森以宏大开阔的眼界,将创新思想融入到爱国情怀中,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一样的爱国者。关注钱学森,思考钱学森,才能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爱国,求实,奉献。在今天的中国,面临着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责任,我们需要更多像钱学森一样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置于一切之上,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爱国事业中的人。钱学森虽然永远离去了,但是他的精神将会永远传承下去,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如果抛开人物所处的政治和历史背景,《钱学森》更像了塑造了一个靠个人学识达到事业顶峰的励志故事,他的成功不在于投身于一个新兴政权,而在于将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从而扼住了某些人的喉咙。不顾重重阻挠,报效祖国影片最感人的一幕是最后的纪录片资料,在钱学森追悼会上蒋英对丈夫的恋恋不舍,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积淀下来的永久眷恋。

第五篇:钱学森观后感

篇一:钱学森观后感

曾经有这样一位英雄,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战场上,用自己的武器,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打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他用那份固执和可贵的纯净,向世人展现了一位举世闻名科学家的高大。他,就是钱学森。

在电影《钱学森》中,倒叙与插叙相结合,讲述着钱学森在美国时期对美国的科学贡献,钱学森与妻子生活爱情点滴,影片生动再现了钱学森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观看电影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只有“中国导弹之父”,看完电影后,各种感动、敬仰充满脑海,让我们对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肃然起敬。

钱学森临危受命担负起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重任,这些科研项目和科研环境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举步维艰,甚至对美国科学家看来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借助美国先进的科学条件足以让钱学森顺利施展其天才般的科学创造力助其享誉盛名,可是钱学森宁愿“回家种苹果”也不远忍受美国的不信任和不自由而毅然回国报效祖国,此处家国情怀通过中美之间现实的物质条件和科学环境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钱学森的家国情怀和通过所学技能报国的执着。

甘肃科研基地漫天黄沙、物质匮乏,正直中国面临三年重大自然灾害时,苏联政府雪上加霜撤走苏联科学家导致科研进程遇到严重阻碍,钱学森带领着中国科研人员和部队战士彻夜奋战,面临着种种现存的和未知的挑战,冲出重围最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枚自主研发的导弹,而后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研制成功壮大了国家的军事和科研实力,当蘑菇云腾空而起之时,所有为新中国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已经无憾于人民、无憾于国家、无憾于人生了!

他们的梦想和执着已经随着蘑菇云和卫星的升腾绽放在了宇宙中,化作了永恒的一幕!

影片中不得不提到的还有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的爱情。蒋英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富有音乐天分的女子,和钱学森互相支持,相濡以沫。特别是在钱学森在美国被困期间,蒋英所展现出的冷静和从容,以及回国后全力照顾家庭,无条件支持丈夫事业的责任和担当,都让我对这位夫人充满了尊敬。钱学森遗体告别会上,蒋英和他脸贴脸的一幕感动了许多人。这种爱是伟大的,是刻骨铭心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影片的尾声,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在公园散步时这样说过:“中国可以没有蒋英,但不能没有钱学森!”声音柔和,但,这坚如磐石的语气感动了所有的人。他们把深深的伉俪之情融入到了对祖国的大爱,一个他为了祖国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一个她为祖国奉献了无悔的韶华青春。

进入21 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的工作可能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一样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奋斗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篇二:钱学森观后感

对钱老好奇、因为陈坤,所以是要看的。三个中午看完的,最后时间一直在哭,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钱老反复讲课的时候、众人振臂高呼的时候、蒋英与钱老诀别的时候,哭了。最苦,莫过于雪上加霜;最伤,莫过于孤军奋战;最难,莫过于励精图治;最痛,莫过于再难执子之手。当一个人肩负国家重任的时候,有我辈难以体会的感受。很难想象没有他,我们会有今天的安稳吗?希望钱老最后对教育的期待能够早日实现,以告慰钱老的在天之灵,也不枉他一生为国奋发图强。

是的,我们得有原子弹,中庸待人只能换来人善被人欺的惨痛教训。那个年代人心厚道,常举一国之力创造奇迹。1964年,我们有了自己的原子弹。64年,好像很远,是吗?可我们这一代只不过20年后就出生了,兀自过着日新月异的好日子,仿佛20年前的那些苦难遥远的只在历史书中。当我们坐观这一切,不该慨叹些什么吗?那些啃着窝头磨公式的人、那些在沙漠里筑造发射台的人、那些可爱的无畏辐射把爆炸当景儿看的人,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激情,很纯粹,很好,不是吗?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纯粹于今日仿佛只应教科书中有……先贤见了,不知感受几何?

“手中无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放手那些纯粹的激情,似乎唯有这句话更适合当下。路漫漫其修远,自己不强就不要怨别人手黑。

写着写着,怎么就写黑了呢?那些感动的泪水又是为谁而落下。

篇三:钱学森观后感

今天是钱学森同志逝世三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今晚我们钱学森实验班全体同学观看了关于钱学森生平介绍的记录片《钱学森》,在此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钱学森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

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国土战火纷飞,任人践踏,钱学森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外来侵略国家,于是他毅然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报效我们的祖国。身处异乡的钱学森深刻体会到没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当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新中国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国的心激动不已,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把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是钱学森说的话。

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是经历失败的,我们在中考中摔了一个大跟头,目前也落后于别人一大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站不起来。我们依然还有攀登高峰的梦想。钱学森把建设祖国作为他的责任,而我也有自己的责任,对他人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未来只能由自己来创造,机会只能由自己来把握,我努力我无悔!

下载钱学森传记观后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钱学森传记观后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钱学森观后感

    学习钱学森精神,做民族栋梁 看过钱学森电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钱老先生为了新中国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放弃了国外的平静、美......

    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 -------------- 资源管理部:梁继红 5月30日上午丽雅置地组织1+3体系的全体员工我们在莱茵时代影城观看由陈坤、张雨绮主演的《钱学森》。看完《钱学森》这......

    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 在观看这个电影之前,我只知道钱老是我们中国“两弹一星”的创造者,看过这个电影后我对钱老的了解增加了许多,并从钱老的事迹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

    《钱学森》观后感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秦川中学 代永红 前几天,学校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钱学森》,电影回顾了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创建与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全面展现了钱学森同志对中......

    《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 于磊,2011210783,特殊教育 终于,这部存在我电脑里面好久的一部感人电影,看完了。心里面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这也算是一部主旋律的电影吧,但是或许是因为有......

    《钱学森》观后感

    “我”的中国心 ——观《钱学森》有感 “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也可以去种苹果”。“我一定要让中国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他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

    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该怀有多大的敬意呢! 他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

    钱学森观后感

    观《钱学森》有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101006219 姓名: 林鹏从小时候起,就听说了很多有关钱学森先生的事迹,他是一位学富五车,治学严谨的著名科学家,同时是一位为两弹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