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语近人”观后感 文档
“平语近人”观后感
我认真收看了“平语近人”,这是一部深得民心的教育片。《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推出第四集《国之本在家》,本集集中阐释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切入主题。
没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建设修身为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个人修养,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续,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修身一方面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魏征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我们应将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思想深深烙入脑海,淡化个人得失,在为民务实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家风建设重在传承。中国传统教育讲究言传身教,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还是道德修养的映射。在家风建设上,古语说,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优秀的个人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感染下一代的。
家风正,影响给孩子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面对歪风邪气乃至破坏党风政纪的贪腐投机行为,便有一种本能的拒斥。
家风的形成,靠家庭世代沿袭,靠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才能形成。家风好,受世人称赞,家庭成员也感到自豪,家庭的社会地位自然也高。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通过对“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的学习,我将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评语近人”!
第二篇:平“语”近人观后感
观看《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观后感
李
鲁
军
正在央视播出的《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引起知识界热烈反响。海河之滨,清华园里,西子湖畔,黑土地上,祁连山麓,西部边陲,广大知识分子重温重要讲话,再读经典篇章,深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鼓舞,为总书记的语言魅力所折服,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感染。大家一致认为,平语,是总书记的语言,是武装全党、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平语,是平实晓畅的语言,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是引领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嘱托。总书记用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与交融,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风范的当代体现。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再次诵读总书记用典,人们更真切地体会到总书记许党许国的爱民情怀和夙夜在公的不懈斗志。
《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第一集就从“人民”这个有温度的中心词切入,抓住了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关键词和出发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职责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就理解了我们今天所坚持的道路和事业。
《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是一档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节目,表现形式通俗简洁,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教育。第一集的主题是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演出导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深入到群众中间,把握新时代发展脉搏,创作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
《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充分展示了总书记深入浅出、春风化雨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总书记深入基层、结合实际的扎实作风。一次次重要讲话,一回回考察交谈,总书记总能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把宏伟的蓝图描绘得细腻入微。
李鲁军
2018年10月19日
第三篇:《平“语”近人》观后感
《平“ “ 语” ”近人》观后感【最新】
从当年那个国旗下的少先队员,到今日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一路走来,我看到祖国历经风雨沧桑,在磨难中不断变的更强。在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之后,更是感悟颇多。
? 国之兴盛,根本在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我们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提升。勤劳的中国人,已经度过了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对物质,精神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无论今天我们发展成什么样子,始终都不能忘记民才是根本,倾听人民的心声是为官者的基本责任。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有多种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当然,必然会有一种是核心的,而这个核心的价值观,必然对这个国家的民众产生很大影响,它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任何时候,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迷失方向。对于我们个人来讲,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一个人即使拥有出众的才华,然而缺乏基本的道德,那么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处处碰壁,最终也是朽木。
? 为国为民,青年责任。青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青年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我们肩负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重任,就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磨练自己,让自己的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升。经常想起,2020 年在本科图书馆前观看习近平主席对青年的寄语,他说过,要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我们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在祖国和社会发展中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但是,积极进取,努力上进,常怀一颗爱国之心,奉献之心,总有一天我们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可下载后编辑修改〉
第四篇:平语近人观后感心得
平语近人观后感―心得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风格清新质朴、内涵深刻,其深入简出的言语,不但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真心话、大实话,这也让“习式语言”风靡网络。语言的力量,有一种穿透的魔力,在当今中国,习近平所提出的“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理念,妇孺皆知,真可谓是“平语”近人。
习近平总书记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对老百姓来说,“平语”使得那些阳春白雪“高大上”的治国施政理念,变得非常“接地气”,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脚下踩有多少泥土,心中便饱含多少真情,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之所以能够“平语”近人,正是因为他经常深入人民群众中间,常和人民群众坐一条板凳,吃一锅饭,善于听取人民群众的语言,所以懂得如何说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这值得全党同志去用心学习,用心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一句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
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而这也揭示出何以“平语”近人的道理。
“平语”近人,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为民之道。只有心中时刻怀揣百姓,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心中饱含真情,真正将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刻进心里,那么“官架子”自然会消除,当没了“官架子”,党群关系自然更加天然亲近,只有真正到人民群众中去,多同人民群众一起,那时你才会明白,何止是“平语”近人,中华民族你我皆是兄弟。
第五篇:平语近人观后感
平语近人观后感
班级:姓名: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风格清新质朴、内涵深刻,其深入简出的言语,不但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真心话、大实话,这也让“习式语言”风靡网络。语言的力量,有一种穿透的魔力,在当今中国,习近平所提出的“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理念,妇孺皆知,真可谓是“平语”近人。
总书记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对老百姓来说,“平语”使得那些阳春白雪“高大上”的治国施政理念,变得非常“接地气”,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脚下踩有多少泥土,心中便饱含多少真情,总书记的语言之所以能够“平语”近人,正是因为他经常深入人民群众中间,常和人民群众坐一条板凳,吃一锅饭,善于听取人民群众的语言,所以懂得如何说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这值得全党同志去用心学习,用心体会。
总书记曾引用过一句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而这也揭示出何以“平语”近人的道理。
“平语”近人,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为民之道。只有心中时刻怀揣百姓,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心中饱含真情,真正将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刻进心里,那么“官架子”自然会消除,当没了“官架子”,党群关系自然更加天然亲近,只有真正到人民群众中去,多同人民群众一起,那时你才会明白,何止是“平语”近人,中华民族你我皆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