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系统公文的13个文种
政府系统公文的13个文种
(一)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命令(令)有3个特点,即:具有强制性、有限定的发令机关、发布命令必须以法律和法令为依据。在具体使用中命令(令)可以分为发(公)布令、行政令、任免令、嘉奖令等。市及以下政府机关使用的较少。
1.发(公)布令。这是颁布法律、法令和法规时使用的令文。公布令正文比较简短,一般由颁布对象、颁布根据、颁布决定、执行要求4部分组成。颁布对象,指所公布的法规文件的名称;颁布根据,说明是经过什么会议通过或由什么领导机关批准的;颁布决定,即公布或批准的决定,一般有‚现予颁布(公布、发布)‛、‚现予公布施行‛等;执行要求,一般指公布的法规文件开始生效实施的时间要求。颁布令后面要附上所颁布的法规文件。
发布令的制发主体必须是具有制定、发布法律、法规、规章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以行政首长的名义发布。
发布规范性文件不应以发布令的形式发布。
我省行政机关只有省政府、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可以发布令,其他市政府及以下机关不应以发布令的形式发布规范性文件,但可以发布行政命令
2.行政令。这是采取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时使用的令文。行政令的正文一般分为3个部分,即命令缘由(引言)、命令事项(主文)和执行要求(结语)。命令缘由部分着重阐明发令原因,扼要写明发令的背景、形势和缘由,揭示发令的目的和意义,使受令方面了解执行此令的重要性,增强执行命令的自觉性。
命令事项是命令的主体部分,也就是命令所要采取的重大的强制性措施。要分条款或分层次地写明规定事项、工作要求、方法步骤。文字要写得具体、肯定、简明、庄重,不作议论。使受令方面一目了然,易于执行。
执行要求是命令事项的补充,对受令方面提出要求和嘱咐。有的令文执行要求已在前面两部分讲明,也就不必再单独写这部分了。也有的命令的正文没有明显地分为三个部分,而是篇段合一的。
按规定县级(含)以上各级政府,中央各部委可发布行政命令。地方行政机关较少使用行政命令。省级以下政府部门无命令发布权,不应成为命令的制发机关。
命令与决定、通知等其他的区别在于它的强制性,不容分辩,不容犹疑,必须执行,毫不含糊。
3.嘉奖令。这是上级对下级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奖励时使用的令文。嘉奖令的正文一般包括4个部分:优秀事迹、性质和意义,嘉奖项目、号召和希望。
优秀事迹部分是构成嘉奖令的依据和基础,主要写被嘉奖对象的英雄模范事迹。
使用令的形式奖励表彰有功人员,仅见中央机关行文。嘉奖项目是嘉奖令的主要成份。要交代是什么机构或什么会议决定给予嘉奖,嘉奖项目是哪些。然后,要根据嘉奖对象的事迹,扼要地写出对受奖者的勉励和对大家的希望。撰写嘉奖令应注意:第一,嘉奖令并不常用,凡发令嘉奖的,必须是相当突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其功绩显赫,影响甚大,足以效法、学习。第二,嘉奖今既要叙述事迹,又要议论意义,还要有号召力,这就要求注意语言的运用,要实事求是地概括,不能夸张渲染。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文风要求庄重严谨,简明扼要,格式规范(现在的通用格式与‚通知‛相同),内容详略得当;论述的内容要分析透彻,评价准确,要求明确;措施性的要求要逻辑严密,具体实在,注意可操作性等。‚决定‛中提出的观点要十分鲜明,文字要严谨、精炼和准确。在语言表述上,偏重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行动上做出安排,措施上提出要求,以便受文单位的领导和群众照此办理。
1.表彰决定:这类知照性决定,就是把决定事项简要地传达给有关单位,极少有要求执行的具体意见,它的内容比较单纯,主要是决定依据和决定事项,即使有号召或者鼓动性的结尾,也很简短。在写法上往往开门见山,直接陈述,语句简练、明快。
2.处分决定的写法有所不同,应写受处分人的身份、错误事实、错误性质、根源、本人对错误的态度、处分内容等。
3.关于重大行动或重要事项的决定。这类决定用于安排较大范围的重大行动或重要事项,一经发出,震动较大。如:†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等。这类决定大都经过一定的会议讨论通过。它的写法更强调把道理说清楚、讲透彻,以便尽可能地统一认识,增强执行决定的自觉性。
(三)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项的规范性公文,其制发主体一般应是中央国家机关。省一级机关除发布法规、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公布当选人员外极少使用。略
公告内容应是国内外关注的重大事项或法定事项,如修改法律,宣布国家主席名单,国家主要领导人活动、病情,向公海某领域发射导弹等。
公告内容一般极其简明扼要,语言要凝练,语气要庄重。公告与通告在内容上的不同在于,公告是公布宣布需要让国内外周知的事项,通常没有普遍遵守的内容。
公告内容事关重大,在送审送签过程中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或有关规定送签。
实践中,公告和通告均应经法制机构审核。
(四)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告是一种公开的直接面向群众的通知。
引据部分要写明法律法规依据。主体部分要写明所发通告事项的内容。结语部分通常是根据通告内容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一般有强调性质,有的可以提出要求或号召,有的指明通告生效的时间、执行的范围等。比如公安部门发布的车辆年检、交通管制的通告,工商部门发布的企业许可证年审的通告等。
通告内容多为业务工作方面的;告知范围为社会各有关方面;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都可以发布通告;除可用文本形式印发外,还可招贴或登报。
(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分一般性通知和批转、转发、印发类通知两类。1.一般性通知:(1)部署工作性通知: 注意:重点放在工作要求。
依内容一般分年度或阶段性全面工作部署和专项工作部署两种。全面工作部署除工作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阐述明确外,各项工作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重点突出。专项工作部署除阐明工作指导思想、方针外,一般应突出步骤、方法、措施。
(2)贯彻指示性通知
注意:不要面面俱到,上级文件已明确的指导思想、方针等可以简单叙述、一笔带过或不叙述,应把重点放在做好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上,切忌照抄照转。
(3)管理措施性通知:
一般是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加强管理的措施。
(4)制定政策性通知:
此类通知往往是上级机关根据情况变化,对某项工作政策进行调整,提出新的政策。这类公文刚性强,在文字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要严谨、周密,无懈可击。要政策界限明确,注意与以往政策的衔接,原有政策规定需停止执行的要明确。结束语通常有‚此前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字样。
(5)设立或调整机构、区划类通知 开头应简单明了,直奔主题。设立或调整机构应将职能、职责、职权、性质(行政、事业、企业、社会团体)、规格(类型)、编制人员、隶属关系(主管部门、挂靠单位)等表述清楚。区划调整应将新的区划范围、新的区划交接事宜的办理、按照新区划工作的时间表述清楚。
(6)会议类通知
要明确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等。(7)启用印章类通知
一种是机构新设或调整需启用新印章,另一种由于原印章磨损,需另刻制新印章并启用。印章原则上由上一级主管部门启用,事业、企业单位也可自行启用。各设区的市政府、县(市、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的印章由省政府启用;市直各部门印章由市政府启用(包括开发区、高新区)。(政府4.0厘米,部门4.0厘米)。行政机关印章一般不要编号,公安系统要求刻制印章加编号。
2.转、转发、印发类通知。(1)批转类通知
通常是以党委、政府的名义批转职能部门向上级机关党委、政府的请示、报告、意见等,制发主体必须是上级机关,批转后下级机关的意见即具有上级机关的效力。
(2)转发类通知
可以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职能部门转发上级业务部门的公文。二是综合部门代上级机关以转发的形式批转下级机关的意见,常见的形式是党委、政府办公部门转发党委、政府所属部门的意见,行文中一般加‚业经++党委、政府同意‛的字样。
(3)印发类通知
主要有印发法规,印发类规章性公文(规定、办法等),印发规划、计划,印发会议纪要,印发领导讲话等等。
3.批转、转发类和贯彻上级批示类‚通知‛的标题问题 标题一般包括制发机关、内容和文种。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 一是照搬上级做法,由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等部门结合本市情况提出的意见,标题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等部门关于贯彻„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等部门关于***意见的通知‟的意见的通知‡。
二是为避免标题冗长,用文号来代替上级来文,标题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0*]**号文件的通知‡。
三是将相关内容写入标题,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等部门关于***意见的通知‡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的通知‡,也可以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0*]**号文件进一步做好***的通知‡。上述三种各有利弊。第一种体现了贯彻上级指示,但如层层照此办理,公文标题冗长、累赘、拗口,出现多个‚通知‛。第二种标题简炼,但未体现内容,不便于查询。第三种可以说较好地弥补为上述缺陷,但前2个未体现贯彻上级指示,较好的方式是‚文号加内容‛。
(六)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和通知都具有知晓性和指导性,但通知大都要求贯彻执行,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通报只起引导、警戒、启发、教育和沟通情况的作用。通报可分为指示性通报、工作情况通报、表彰性通报、批评通报等。
1.指示性通报
主要适用于涉外事项或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社会上流传、误传的热点、敏感问题需要内部统一口径、澄清事实。
2.工作情况通报
工作情况通报内容主要有工作进展情况、落实情况、评比检查情况(结果)等。一般应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结果,主要是为了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推动工作开展。
3.表彰性通报
涉及表彰事项大都用‚通报‛文种。表彰通报主要有表彰先进事迹、向先进单位授奖、推广典型经验等。主旨是表明制发主体对先进事迹、先进经验等的态度,因此,写作中应有事迹、有经验(应简明扼要),主要应写制发主体对此的态度,赞成什么,学习什么,推广什么。一般不宜过长。切忌写成事迹报道或报告文学。
4.批评通报
批评通报主要是对工作中发生、出现的重大事故、重大失误、错误、不良风气提出批评,希望汲取教训。写作中应注意事实必须清楚,定性必须准确,并需要对改正此类问题提出措施和指导性意见。
(七)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议案格式比较简单,一般以政府行政首长个人名义,以示负责,有的也以政府的名义。
(八)报告
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上报备案、报送材料等使用的公文文种。为了与‚请示‛相区别,†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在修订时将‚报告‛原适用范围中的可以‚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内容删除。
不能以‚报告‛代替‚请示‛。‚报告‛是阅件。1.工作报告
是报告中最常见的一种。就内容看有综合报告、年度报告、阶段性报告、专题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等。
一般的结构是工作情况(时间、地点、背景、条件或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简要叙述一下工作过程。成绩常常通过数字、比较、事实来表现。经验教训要有观点、看法和规律,又要有具体的典型事例以及理论分析)、今后工作的打算。
主要以反映情况为主,目的是下情上达。2.情况报告
一般是正常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者有新举措,需要向上级机关报告情况。不同于工作报告,其结构应是某情况(事项)发生的全过程以及处理意见(讲清工作开展情况,或问题发生的原委,事项的起因和经过。说明理由、做法和反映。或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或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或说明工作做法,或写出群众反映。提出意见。写基本看法,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以便上级机关了解。
3.回复性报告 主要是针对上级机关明确要求上报某一方面情况或答复上级机关领导人对某一问题批示的办结(处理)情况。
4.备案性报告
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需备案的事项。
(九)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是下级单位在工作中发生的不能自行决定的重大问题,不属于本机关权限审批范围的事项,需要上级机关审批、解决或帮助解决的重大事项,以及对上级指示要求中不明确的问题等向上级请求批准、指示时使用的公文文种。
特点: 一文一事,不得越级请示或横向请示,一般不应多头主送(一个主送机关,是与制发主体有隶属关系的直接上级机关,可抄送有关部门),有明确的请示要求,只上报不下发等。请示需标注签发人(主要负责人)和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存在的主要问题: 越级请示(上级机关不受理),横向请示,即向有权的平级机关或上级机关的业务主管部门当作上级机关写请示(应用函);另外请示主送领导人个人,还有的以†请阅件‡、†呈阅件‡形式报送请求事项,请示、报告不分等。
1.请求审批事项的请示
不属于本机关批准权限,需要上级机关批准、审定,如项目立项、机构设臵、人员安排、区划调整、口岸开放、城市规划、开发区设立、对外交往、土地审批、申请资金等等。写法上应注意有理有据,理由充分,事项可行,符合国家的规定。一般有附件。
2.请求解决问题的请示
主要用于下级机关需要上级机关帮助解决或帮助协调解决困难,比较常见的有解决资金、物资、放宽政策等。
请示一般由请示事由、请示事项、结尾三部分组成。结尾常以请求语作结,习惯用的有‚以上请示,请批复‛、‚当否,请批复‛等。撰写请示应注意:
第一,要控制使用,当用才用。必须办理而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又不能解决,确实需要请示上级的才可行文请示。不要动辄请示,把矛盾上交。
第二,要一文一事为宜,切忌把不相关联的问题放在一个请示里,使上级无法批复,影响工作。
第三,要按级请示,确实必须越级请示的,也应同时抄送直接的上级机关。如果一项请示涉及不止一个上级机关,应当以主管此项请示的上级机关为主送单位,其他为抄送单位,避免职责不明,耽误处理时间。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要直接送领导者个人,也不要同时抄送同级和下级机关。
第四,它的格式也包括标题。正文和结尾,它的标题一定要写明事由,不能光写‚请示‛,以提请上级机关注意,及时处理。
(十)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批复‛是对应‚请示‛而设。批复的制发主体应是上级机关。原则上同级机关(如)往来公文不用批复,特殊情况下,也有经上级机关批准,职能部门代上级机关‚批复‛的情况。对请求审批事项的批复、对要求解决问题的批复。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行文的针对性。下级机关请示什么事项,上级机关就批复什么事项。一文一事。
(2)批复的观点要明确。无论审批性批复还是指示性批复,上级机关的态度要明朗,不能太原则,更不能模棱两可,以免使下级机关无所遵循。
(3)批复要及时。批复是因下级机关的请示而行文,凡下级机关能够向上级机关行文请示的,说明事关重要,时间紧迫,急需得到上级机关的指示和帮助,所以上级机关应当及时批复,否则就会贻误工作,甚至会造成重大损失。
(4)批复的行文要言简意赅。要做到言止意尽,庄重周严,以充分体现批复的权威性。
(十一)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是对重大问题提见解,对重要事项提出解决办法,或上级机关对重要总是重要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时使用的文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国办函[2001]1号)规定:‚‘意见’可以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上级机关应当对下级机关报送的‘意见’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作为下行文,文中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无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可参照执行。作为平行文,提出的意见供对方参考‛。
上行文: 下级机关对重大问题提出的见解、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建议,请求上级机关批转、转发。
只要本部门制定办法、措施能够解决的,就没必要再向上级建议。只有自身无法解决,本部门、单位的工作涉及其他部门,超出自己职权范围的事项,才在意见中表达清楚,争取上级机关认同,以上级机关名义批准、同意、批转、转发,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
平行文:
在适用范围上一般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部门之间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意见、见解,如跨流域河流污染治理,省际、市际、县际边界勘界事项等等。
一是提出见解,带有商榷的意思;二是提出解决的办法,带有建议的性质。使用‚意见‛作文种就比‚函‛更加灵活。
下行文:
一般是上级机关对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工作提出指导性、指示性的意见。对重要工作部署作出安排。
与‚通知‛、‚决定‛大致相同,都是上级机关对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但相比而言,‚意见‛更具有指导性,或者说‚意见‛主要是对新的事项进行部署。
(十二)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申请函
分向不相隶属机关的申请函和向职能部门的申请函。2.商洽函和征询函 建议成份较大,工作主要是发文单位承担,需受文单位进行工作配合。
写法上注意将本单位应该负责的事项做得如何写清,需要受文单位配合的事项写清。
与申请函不同的是,责任主体不同,责任大小不同。3.答复函(复函)
主要是针对来函进行复函,应有针对性,针对来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进行回复。
(十三)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精神和议定事项。会议纪要的一般写法是时间、地点,什么人主持召开了什么会议,对什么问题进行了研究,作以纪要,把会议形成的一致意见和需要说明的问题提纲要点式地一一列明。
根据会议性质的不同,会议纪要可以分为办公会议纪要和其它专题会议纪要两大类。
办公会议纪要的标题,可写为会议名称加纪要。专题会议纪要的标题可写为事由加会议纪要。如:关于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会议纪要。一般政府机关的办公会议、常务会议都有固定的文头。如:滨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滨州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滨州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等。正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叙述会议组织情况,可以写出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出席人员、列席人员(办公会议的列席人员通常写在正文之后)等。若会议只有一个议题,可以写明专题研究讨论的议题名称。如:专题研究了农业问题等。第二部分是写会议精神和议定事项,这是纪要的主要部分。办公会议纪要的这部分,可以写对议题的讨论情况、各种意见、建议、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布臵的工作、任务,将要采取的措施和要求等。
若只有一个议题,常采用贯通式的纵式结构,不分条款。专题会议纪要也可采用这种写法;若多项议题,可依会议议程的先后顺序安排组织材料。
撰写会议纪要应注意:
第一,会议纪要是对所有会议材料的概括、综合和提炼,因此,要定好纪要必须做好处理材料的工作。要广泛搜集会议材料,全面掌握会议情况;要按照会议精神和领导工作意图,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筛选;要对选用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围绕中心组织好材料。
第二,纪要篇幅不宜过长,语言要简明扼要。纪要常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如‚会议认为‛、‚会议强调‛、‚会议指出‛、‚会议号召‛、‚会议决定‛之类。
第三,会议纪要必须全面准确地反映会议情况和基本精神,其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因此,会议记录人员一定要聚精会神,尽最大努力作好会议记录。
第二篇: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政府系统通用公文文种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政府系统通用公文
文种
1.规范性文件
(1)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2)规定。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3)办法。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2.领导指导性文件
(1)命令。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2)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3)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4)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5)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6)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3.公布性文件
(1)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2)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4.陈述呈请性文件
(1)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2)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3)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4)调查报告。用于反映调查研究的成果,揭示事物的真相与规律。
5.商洽性文件
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答、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6.会议文件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篇: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政府系统通用公文文种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政府系统通用公文文种
【导语】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科技、管理、人文和公文写作等等,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文写作之政府系统通用公文文种。
1.规范性文件
(1)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2)规定。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3)办法。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2.领导指导性文件
(1)命令。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2)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3)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4)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5)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6)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3.公布性文件
(1)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2)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4.陈述呈请性文件
(1)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2)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3)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4)调查报告。用于反映调查研究的成果,揭示事物的真相与规律。5.商洽性文件
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答、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6.会议文件
河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发布河南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微信号:hesydw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备考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微信号:hesydw 发布河南最新的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备考资料并提供考试相关问题咨询答疑服务。推荐河南教师资格网 http://he.zgjsks.com/ 发布河南最新的招教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河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发布河南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微信号:hesydw
第四篇:公文文种
公 告
一、公告的概念及用途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属于公开宣布的告晓性公文,它与其它告晓一般事件的“通知”和用于表扬、批评和传达重要情况的“通报”不同,它具有高度的庄严性和权威性。
有些人不了解公告的用途和特点,以为在公共场所告知某项事情或向公众告明某项事情就得用“公告”,出现了一个地区内的事情用“公告”,一个单位内的事情也用“公告”。这种滥用公告的现象,必须纠正。
二、公告的特征
针对性和周知性。公告宣布的重要事项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周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是面向社会的。
严肃性和庄重性。公告的制定和发布机关一般是地位较高、影响较大的国家机关,涉及的内容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国家领导人行动等大事,由此决定了公告的严肃性和庄重性。
慎重性和单一性。公告宣布的事项一般都是重要事项,且发布的方式不是张帖,而是通过通讯社、电台、报刊发布,接受的对象是全世界、全社会。宣告者与被告者不一定具有隶属关系,由此而决定了公告内容的单一性。
三、公告的种类
发布性公告。依法颁布重要法律;宣布重要决定。如实施重要决策、召开重要会议等。告知性公告。告知出现重大人事变动,发生为世人瞩目的重要事件等。如告知领导人出访、重要领导人病危逝世。
关涉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公告。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发布需国内外周知或遵守的事项。如要求有关方面在境外公海海域、空域于特殊情况下实行规避等。
四、公告的写作格式
公告包括标题、正文、签署和日期等。
标题(1)发文机关加事由加文种。如《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关于宁庆龄副委员长病情的公告》;(2)发文机关名称加文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告》;(3)事
由加文种,前加“关于”;(4)只写“公告”。
正文直述公告缘由,宣布事项。内容必须是真正的要事,要高度概括;大多是消息性,一般不提出执行要求。
签署写明公告发布机关全称。公告标题系发文机关名称加文种的,也可不写公告发布机关名称。
日期公告的年月日一般标在签署下一行。
一、通告的概念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二、通告的特征
(一)用于宣布一般性事项,有别于公告宣布重大事项。
(二)通告只在国内一定范围内公布,有别于公告向国内也向国外公布。
(三)通告可以由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布,有别于公告只能由地位较高机关发布。
(四)通告不写抬头,无主送单位
三、通告的种类
周知类通告。主要是使受文者了解重要情况、重要消息。因此文中不提直接的执行要求。执行类通告。主要向受文者交待需要遵守、执行的政策、措施以及其他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四、通告的写作格式
通告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等部分组成。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使用发文机关加文种、事由加文种或只写“通告”二字。
正文由缘由和通告事项两部分组成。缘由为发布通告的原因和根据,事项为须知和遵守的内容。用“特通告如下”转承连接。通告事项是面对大众的,应简洁明了,叙述清楚,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结尾部分可提出要求、希望,并用“特此通告”作结。有时也可不写,形式比较灵活。
署名和日期 正文后签署发布通告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通知的概念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或聘用干部。通知大多属下行公文。
通知的种类
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用于印发本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以及发布某些行政法规等。
指示性通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某一项工作作出指示和安排,而根据公文内容又不必用“命令”或“指示”时,可使用这类通知。
知照性通知。用于告之各有关方面周知的事项等。这种通知发送对象广泛,对下级、对平级均可发送。
事务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就某一具体事项布置工作,交待任务;同级机关及不相隶属的单位之间就某一项具体工作的进行或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要求对方配合、协助办理等。
任免、聘用通知。用于任免或聘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等。
通知的写作格式
通知的写作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不同类型的通知使用不同的写作方法。
(一)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标题由发文机关、被印发、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须把握三点:对印发、批转、转发的文件提出意见,表明态度,如“同意”、“原则同意”、“要认真贯彻执行”、“望遵照执行”、“参照执行”等;写明所印发、批转、转发文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希望和要求。最后写明发文发文日期。
(二)批示性通知的写法。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由缘由、内容包括要求等部分组成。缘由要简洁明了,说理充分。内容要具体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充分体现指示性通知的政策性、权威性、原则性。要求要切实可行,便于受文单位具体操作。
(三)知照性通知的写法。这种通知使用广泛,体式多样,主要是根据通知的内容,交代清楚知照事项。
(四)事务性通知的写法。通常由发文缘由、具体任务、执行要求等组成。会议通知也属事务性通知的一种,但写法又与一般事务性通知有所不同。会议通知的内容一般应写明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名称,通知对象,会议的时间、地点,需准确的材料等。
(五)任免、聘用通知的写法。一般只写决定任免、聘用的机关、依据,以及任免、聘用
人员的具体职务即可。
一、通报的概念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属下行公文。
二、通报的种类
表彰性通报。主要用来表彰先进,介绍单位或个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以学习先进,见贤思齐,改进与推动工作。
批评性通报。用来批评后进,纠正错误,打击歪风,指出有关单位或个人存在的错误事实,提出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
情况性通报。用于传达上级重要精神;沟通信息,互通情况,以推动本单位或全局工作。
三、通报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通报由标题、主送单位、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组成。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或事由、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关于一份国务院文件周转情况的通报》、《关于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等。
正文表彰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一般分为三部分:
(一)主要事实。表彰性通报阿突出主要的先进事迹,批评性通报要抓住主要错误事实。
(二)分析指出事例的教育意义。表彰性通报,有在阐述先进事迹的基础上,提炼出主要经验、意义和值得学习与发扬的精神。批评性通报要分析错误的性质、危害,产生的根源和责任,指出应吸取的主要教训等。
(三)提出要求。
情况通报有两种形式:一种只对有关事实作客观叙述;另一种还对有关情况加以分析说明,有时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采取何种对策的指导性意见。
一、报告的概念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属上行文,一般产生于事后和事情过程中。
二、报告的种类
综合性报告。是将全面工作或一个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综合起来写成的报告。它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写作难度较大,要求较高。
专题性报告。是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活动写成的报告,在内容上具有专一性。
回复报告。是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人的查询、提问作出的报告。
三、报告的写作格式
(一)综合性报告的写法
标题事由加文种,如《关于1999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单位、事由加文种,如《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1999工作情况的报告》。
正文把握三点:(1)开头,概括说明全文主旨,开门见山,起名立意。将一定时间内各方面工作的总情况,如依据、目的,对整个工作的估计、评价等作概述,以点明主旨。(2)主体,内容要丰富充实。作为正文的核心,将工作的主要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经验、效果等,分段加以表述,要以数据和材料说话,内容力求既翔实又概括。(3)结尾,要具体切实。写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具体意见。最后可写“请审阅”或“特此报告”等语作结。
(二)专题报告的写法
标题由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招商工作有关政策的报告》。有的报告标题也可标明发文机关。标题要明显反映报告专题事由,突出其专一性。
正文可采用“三段式”结构法。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和意见;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经验,有的还可略写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因工作失误向上级写的检查报告主要写错误的事实、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造成错误的责任、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等。结尾通常以“请审核”、“请审示”等语作结。
(三)回复报告的写法
标题与前两种报告大体相同
正文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的查询、提问,有针对性作出报告,要突出专一性、时效性。
四、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写综合报告应注意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列出若干观点,分层次阐述。说明观点的材料要详略得当,以观点统领材料。
(二)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体现其专一性,切忌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项和问题。
(三)切忌将报告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或批准。
第五篇:15种公文文种
15种公文的文种
1、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是会议讨论通过的。
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重点在于决策和部署,是会外进行的。
3、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如主席令)、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如主席宣布战争状态)、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授予军衔)、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这些人员一定要有特别大的功勋);
4、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记住它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新闻性;二是非常详细、具体。
5、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6、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注意:与公告相比,通告范围小,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专业性较强。与通知相比,它是告诉你知道就行了,不强调执行性。如:《××电力工业局关于使用定期借还业务结算方式的通告》
7、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主要适用于下行文。
8、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不仅是让你知道,而且还要去执行,强调执行性。
9、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主要是树立典型,既可以是好的典型,也可以是坏的典型。注意:事前通知、事后通报。
10、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事前、事后、事中都可以。
11、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只能是事前,必须一文一事。
12、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它是一种被动行文。
13、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隶属是指对该机关有领导和监督的关系。
14、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它是上行文,因为各级人民政府要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负责。
15、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公文的文种比较难记,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背诵公文的口诀:两决一命一批复,议案加在上行文;上行下行加联合,请报纪函要牢记;意见适用三公文,再加两公和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