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傅雷家书有感(作者:胡桥一中 张一霖)
读傅雷家书有感
作者:胡桥一中张一霖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
于是,在看完《傅雷家书》后,一种想要将傅雷先生笔下给予的感悟梳理于心的急迫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希望能够化出所得,了明心间。
傅雷万里传书的思绪,跨越十几年光阴,远隔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情,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于现在而言,傅雷所属的那个时代早已飘远出人们的思想范畴,时间拉开的距离已模糊了对那时代的客观判断。然而我们依稀可感受到,那年岁伤痛的火花仍旧星星点点地挑拨着我们的神经,即使久远,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带来的精神刑罚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旧时隐时现地浮出时代的水面。于是,对于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直的傅雷而言,最终选择净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寻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变形的魔爪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傅雷却一直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坚持,即使别人认为是偏执的狂热,他从未放弃。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音乐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思想的矍铄敦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虽然傅雷自命过于偏执的缺点为生活添堵不少困扰,但丁点尘垢却掩不住金子的涤亮。他拥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品格,再融入傅雷自个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觉得那些形容词像枝柳般地脆弱贫乏。在道不尽的人格美丽中,于我最感动的便是傅雷对艺术独特高雅的见解以及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让一个美学初识者跟对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坚定的自信。
在对艺术的品味中,傅雷主张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动跟理性的坚持,在东方的超脱、恬静、中庸跟西方的热情、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纯真的心跟情,“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傅雷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星月。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浊流中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敬佩。
第二篇:读《傅雷家书》有感
活细节的道理;我也感觉到,这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对儿子发自内心的叮咛。
尽管我的感情观尚未成熟,但当读到傅聪妈妈朱梅馥女士说的“眼看你一天天的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天天的加多,精神领域也一天天的加阔,胸襟也一天天的宽大,感情也一天天的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这不是最隽永最迷人的诗歌是什么!”我悟出了成长原来才是人生最幸福事情的道理;我也感觉到这样的话语更像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之间促膝谈心式的沟通与鼓励。
如果说父亲傅雷的信是一座厚重的警钟,时刻提醒在他乡独自生活的儿子,那么母亲的信则如一瓶清香的花露水,不断擦拭着在异国求学的儿子心灵的伤口。“孩子,多来信!”这样的话在信中屡见不鲜,无不渗透着父母对孩子的关切,可这薄薄的信件如何能载得动如此厚重的父母之爱?
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同学的父母。
我这位朋友,她勤奋、朴素、为人真诚、成绩也十分优异。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平凡而伟大的父母。
她的父母是普通的职员,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不过两千元,但正是这样平凡的家庭造就了优秀的她。
她曾悄悄地告诉我:“我的父母都是小学毕业,没有什么文化,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让我学习,我每学年都报好几个补习班,费用都在一千多块,差不多是全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为了让我能有更充足的学习时间,父母在学校对面租了一套月租费六百元的房子陪读„„”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们用他们那春雨般的爱,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我们每一位孩子。春雨汇成大海,在爱的海洋中,我们驾舟前行。无论舟有多大,却如何能载得动舟下的父母之爱。
第三篇: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2009102108 蔡绮璇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里发现了这本书。那时候,是家书两个字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回忆里都是我曾经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就忍不住细细地读了起来,才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原来,这不仅仅是一封家书上。《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而我也深受傅雷夫妇对子女的那份爱的感动。更感动于我的父母给予我的那一份爱。
《傅雷家书》中,蕴含着傅雷夫妇对傅聪与傅敏的苦心孤诣的教导,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在信中,傅雷先生最先提到的也是最强调的,是教导一个年轻人应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感言天下有哪个做父亲的不是如此这般地寄希望于儿女并教导子女?我的父亲,一名初中的英语教师,也是如此这般教导着我们,希望我们能做国家需要的人,父亲博大的爱,如此令人感慨万千!
在傅雷写的这些家书中,最让我记得的是在其中一封信中如此写道:“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这么一段话里,我看到了一个父亲唠叨的一面,看到了一个父亲如何给自己的儿子自信。其中的谆谆教导与真情的交流,拉近了儿女跟自己的关系。在彼此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父母与儿女的关系,也是朋友的关系,也是师生的关系,更是一起奋斗的伙伴。他们并没有看不起孩子的想法,也没有抬高身段来教导儿女,这是多么友爱的一对父母?所以,他们能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一点也不惊奇。父母与子女间有商有量的感觉,真的很好很舒服,这些家书让我看到了他们这一家子彼此之间的平等与爱意。
一次又一次地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的不得不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在所有的这些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他们独特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比如说: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读完了这些家书,我心里只有一个冲动----我要马上回家去,跟我的父母好好地吃上那么一餐餐饭,聊上那个几个晚上,玩上那个几天。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父母不让我走得太远,原来,我的最亲爱的父母,是希望我能常回家看看。傅雷的这些家书,打开了我心里那道门。每个成功的人背后,最伟大的不是什么情人,而是永远对我们不离不弃的父母。
第四篇:读《傅雷家书》有感
家长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薛飘然家长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记得的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我的感动。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呵!这样的琐事,也要不远万里点点滴滴地写在信中。其间洋溢的仿佛尽是生命爱的乐章。看着这本书,就仿佛傅雷夫妇的音容笑貌都跃然于纸上,就仿佛傅聪的琴声流淌在字里行间。我感到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动地的一本书。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因为它的不对外发表,导致了它的随意天然。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半点的防范心理也不必有。所以,读信读到后头实际上读的是人。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吧。“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高尚的父母,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每一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像傅雷先生那样严格、那样细致、那样富有原则性、倾注那么多心血教育子女的父亲,却是世上不常有、不多见的。
我相信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儿女能够有成就,我也是做家长的,虽然对孩子的管教还是很严,但是比起傅雷的耐心和爱心,相差甚远。傅雷的博学多识和极高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学习,正是他的言传身教和循循善诱才培养出了杰出的儿子。为了孩子,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向傅雷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质朴。家书因自然亲切而容易贴近读者心灵,家书因饱含真情而生动感人,每当夜深人静我在翻阅家书的时候,总能在幻觉中隐约听到一缕琴声从书页间传出,那是儿女内心深处的琴,穿越千山万水千年万载的空间和时间,永不停息地在我们心头奏响。
第五篇: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六年级六班 刘芳芮
杜甫的《春望》中有这样一句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而《傅雷家书》中,体现出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本书就像它的字面意思一样,是由一封封饱含感情的家书组成的.这本书中,大多数是傅雷夫妇写给远在波兰留学的儿子傅聪的家书.这一封封家书中,体现了一位严厉的父亲和一位慈爱的母亲在表达对儿子的关心的同时,对儿子的教育与建议.整本书的语言非常朴素,表达的感情非常真实,让人读起来没有半点虚假的感觉.在儿子傅聪赴波兰比赛期间,这位教子极严的父亲对儿子尤为关心,用语言表达了对儿子的鼓励,以及希望儿子能够用心去弹琴、坦然接受缺点的希望。父子像朋友一般讨论了许多关于音乐方面的问题,真实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现在与父母离的很近,不会体会到那种浓浓的、甜蜜的思乡之情.记得我7岁时,身在地球的另一端,才深深地感受到离别的伤痛,思想的沉痛之情.这样的情感,非亲身体会,是绝不会明白的.这本书中有许多父亲傅雷对儿子傅聪说的话,而其中有许多含义深刻.譬如有一段话就让我感受颇深: “你提到perfect(完美),其实perfect(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完美)……所以perfect(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即.”傅雷在这一段话中道出了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道理:其实人生并没有很的完美,只要你去用心的做了,竭尽全力的做了,你就已经达到了人所能的达到的最高点。
书中的每一封家书,无一不饱含傅雷夫妇对儿子的关怀之情,每一封家书,都写得格外长,稍一估算,也要有几千个字。在家书中,父亲与儿子无一不谈,从对音乐的喜爱,到生活中的琐事,更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
读完这本书,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家书”中所充斥的,是对自由的向往,对真理的追寻。我们在这本书中所感受到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美好的心灵;而这本书所表现的,便是父与子之间那种浓厚的感情。通过阅读这本书,会使我们加深对艺术欣赏,以及在生活中,在人生中,为人处事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