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九大法治内容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四)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第二篇:十九大报告中的法治内容
十九大报告中的法治内容
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报告中涉及的法治建设相关内容尤其引人注目,这是相关要点,大家一起学习。
第一,报告认为,在过去五年里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
报告原文:民主法治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第二,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报告原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第三,报告强调,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报告原文: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第四,报告要求,要健全党和国家监察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报告原文: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第五,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报告原文: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
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有关法治论述: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有关法治论述
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体采访活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检察官施净岚(左三)等五位来自政法系统的代表接受采访。新华社发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组成部分
【报告原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十四条基本方略,为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与其他基本方略一起,围绕着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对于其他基本方略来说,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可以提供法治保障,这是由全面依法治国的功能和作用所决定的。从党领导人民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来说,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依法执政,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方式。各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供法治保障,就能够顺利、有序推进。同时,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在实践中真正发挥基本方略的应有作用,也要仰赖于其他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各项要求是从宏观意义上来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势和发展进程的,既有原则性、方向性,又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引入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法治工作的制度安排和实际运行中,坚持系统论,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辩证法,突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性,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谋大局把方向
【报告原文】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首先,这极大提高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政治站位高,由党中央统一领导、全面推进法治战略落地;其次,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举措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中央对法治建设全方位的统一领导,增强了制度定力。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成立,有助于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意志与国家意志、人民利益更好实现统一,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治体系协同发展,为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合宪性审查机构奠定基础。
中国社科院法制史研究室主任张生: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成立,将发挥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的多项职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谋大局,把方向”。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涉及到立法、执法、司法、党务各个部门和组织机构,关乎到每个公民、每个党员,没有统一协调,难以形成良性整体机制。基于此,领导小组的成立,将以更高的站位克服各种阻力,协调各种组织。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这是一项高瞻远瞩、意义深远的决策。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党通过领导立法、保障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利于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持续不断地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
这个领导小组将是我们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协调机构,总体设计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统筹协调处理全局性、长远性、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问题、谋篇定策、协调各方,指导、推动、督促重大决定的组织落实。
《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这是坚持法治强国的一大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正处在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时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关键看方向是否正确、政治保证是否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党的领导强不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顺理成章,非常必要。
这个领导小组不是抓传统意义上对公检法司安等政法口业务部门的指导,而是要更好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全领域、全系统,要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依法治国方面的认识、思想和意志,形成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强大合力。与时俱进地作出一系列关系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不断发现推进依法治国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提出新举措,把全面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之后,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将发挥更加基础性的作用。而即将设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体现了党领导一切的要求,也是对未来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报告原文】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广州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法学家李步云:“依法立法”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关于“依法”,过去我们通常将其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联系起来,但对于立法机关如何在立法中依法恪守相关制度和程序强调的较少,因此这一提法强调了将立法机关也纳入“依法”的范畴。在立法上过去多强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现在将“依法立法”与前两者并列,说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实现“依法立法”,目前需要解决立法人才比较匮乏的问题。建议在人大系统全面开展立法工作培训,使从事立法工作的人员尽快掌握立法规律与规则。立法法修改后赋予了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让各地对立法人才产生巨大需求。通过培训与借助专家资源,让立法工作一方面依照“依法立法”要求杜绝越权立法、乱立法现象;另一方面避免不作为、不立法,让地方立法权真正能够发挥其制度潜力。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报告提出把依法立法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并列为立法原则,这是立法原则上的一大变化,其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法出多门、通过法来逐利、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等问题。依法立法要求立法部门在立法的时候,一定要遵守宪法法律设定的程序和实际权力的授权界限。立法部门只有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才能真正实现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后实现通过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刘锐:科学立法要求立法尊重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反映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体现立法技术的最新水平。民主立法要求立法真正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意志,最大程度保障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有效参与立法的权利。依法立法要求立法遵守立法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程序,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立法职责,积极作为。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是对法律作用的更精细表达。因为法有良法、劣法之分,法治是良法之治,良法可以引领、推动发展,劣法制约、甚至窒息发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既是对提高立法质量的要求,又是对良法、法治作用的全面、精准阐释。我们必须认识到良法促进发展、推动繁荣的作用。
安徽省蚌埠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聂全昌:十九大报告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立法方面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为我们更好地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指引了新航向。对于新获得立法权的城市来说,不仅要防止“有权任性”,更要依法立法、科学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体现地方特色。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从搭建“四梁八柱”到着手“内部精装”
【报告原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东南大学副校长周佑勇: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要继续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来,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框架已基本搭成,一些重要改革已经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完全到位。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综合配套、协同推进。司法改革中每一项改革措施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更加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同性、联动性和配套性,实现改革的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司法责任制对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必须不断总结完善协同机制,使司法责任制切实落地落实落细,充分发挥改革整体效能。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经过努力,司法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形成,一些重要改革已经完成,但由于司法改革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法治国家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仍需深入推进,尤其是综合配套改革,例如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再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判体制改革,通过开展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进一步促进行政审判的专业化,来减少外部不当压力,有效回应行政管理专业化的趋势。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涉深水者见蛟龙。司法改革的目标在于兴利除弊,建立实现司法公正的长效机制,这就不能“见好就收”,浅尝辄止。因此,司法改革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深入的过程。
十九大代表,江苏省律师协会会长、薛济民律师事务所主任薛济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司法体制改革仍需深入推进,尤其是综合配套改革。在总体框架下,应注重在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分类管理、深化科技运用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建议在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中,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地区和部门协同配合的作用。
应以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为抓手,以司法公正为目标,注重总结改革成果,及时解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不配套的问题,促进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注重发挥好律师在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十九大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申诉案件查办二处处长杜亚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和通盘考虑。司法体制改革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确保我国司法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十九大报告提到“依法治国”19次“法治”35次说明了什么?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全文三万两千多字,其中有3次大篇幅报告“依法治国”工作相关内容,“法治”一词出现了54次。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纵观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法治始终伴随着十八大以来的各项工作进程。“从2012年到目前,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从87.4%提高到95.3%,公众安全感从92.81%提高到95.56%,公众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从79%提高到89%。”在10月19日下午举行的十九大“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代表集体采访记者会上,江苏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朱光远用数字的变化告诉我们五年里法治的力量。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也是法治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法治建设自此有了多个第一次: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位一体”的法治体系。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专门决定;《决定》还将党规纳入国家法治体系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五大法治体系”之一;《决定》旗帜鲜明地树立宪法根本法的权威,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忠于宪法”70字誓词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履职必须恪守的信条;这五年来,司法机关坚持法治公平与正义,防冤纠错,“聂树斌案”“陈满案”“呼格案”等旷日持久的申诉案得到重审改判,“杨德武案”等一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依法反腐惩腐力度规模空前,反腐战线的干警们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壮士断腕的勇气为正义夺回生命,为法治赢得尊严,“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有了目标,脚下的路再泥泞也不会迷失方向。十九大报告为未来的五年,乃至未来三十年描绘了愿景,再次吹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给法律工作者提出了要求,给全体检察干警明确了方向,我们理当责无旁贷,以更加奋勇的姿态投入到正义事业中。
54次“法治”背后是无数法律工作者夜以继日付出换来的法治进步,54次“法治”背后是亿万中国人民对法治护航全面小康的美好期许。54次“法治”足以告诉我们,让法治护佑你我的生活,足可信赖;54次“法治”足以告诉我们,让法治成为你我的信仰,不再遥远。
第三篇:学习十九大内容
十九大学习内容:坚定“四个自信”
核心提示: 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动力。坚定“四个自信”,实质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一种政治要求和精神总动员。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重要动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正是我们党提出“四个自信”的根本原因所在。
坚定“四个自信”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要求和精神总动员
只有坚持道路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性。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党领导人民开辟的道路是正确的、光明的,是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性。理论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只有坚持制度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制度问题关乎党的方向,关系国家建设、民族团结。只有坚持文十九大学习内容:坚定“四个自信”
化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坚持“四个自信”,要求必须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 如果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体现的是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制度认同,那么文化自信则更具有广泛性意义。坚持和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必然会增强文化认同。而文化自信,又能使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有保障,四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坚定“四个自信”,实质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要求和精神总动员。其中,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始终坚信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党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精神动力。
“四个自信”具有基础性、精神性、根本性意义
“四个自信”具有基础性意义。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基础。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正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思想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十九大学习内容:坚定“四个自信”
和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成绩,可以说都是由于坚持“四个自信”,是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
“四个自信”具有精神性意义。过往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解救中国的道路,是能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道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四个自信”,就能够毫无畏惧地应对一切的困难和挑战,创造出属于中华民族的奇迹,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四个自信”具有根本性意义。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和社会主义内涵的高度凝练,既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又彰显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追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起到了凝聚共识、鼓舞士气、指明方向的积极作用。
第四篇:十九大学习内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海阔扬旗催奋进,艳阳高照化境空。2017年10月18日上午九时,党的第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我认真观看了十九大开幕式及习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出的报告,感触颇深。习总书记的报告令人振奋,旗帜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对今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十九大胜利召开,总书记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中国梦”的战略思想,也唤起了每一个中国人一圆“中国梦”的信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增强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必将用爱和责任为学生的人生成长领路护航。
转眼我参加工作已经十七年了,十七年来看到线王小学那么多老师默默的付出后,我才真正明白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老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也感受到了老师们内心对每个孩子最真挚和朴素的心愿:“希望你过得比我好!”就是他们,他们没有广厦豪车,有的只是就算毕了业也要回来看一眼的孩子;他们没有珍馐美食,有的只是因为自习或是上课吃了几次最终也来不及吃完的早饭;他们也没有高官厚禄,有的也只是每年节日来自天南海北的温言祝福: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虽然只有一支粉笔、三尺讲台;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两鬓终会斑白,但我相信一支粉笔照样会将我们的人生写满精彩,我的学生们会让我的青春千百倍地延长。也许多年以后,我会收到许多不同模样的照片,听到许多不同口音的问候,那一张张熟悉亲切的面容,将带回祖国各条战线的最新成绩,和我一起回忆以往的岁月。那时的我,该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爱岗敬业,我们无怨无悔;教书育人,我们责无旁贷。做好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不易,但我有信心,以自己良好的修养去感染影响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教会学生规划现在和未来,以敢于承担的精神做好舆论导向,做好本职工作,做学生的领路人。时代在召唤,未来在召唤。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要继续奋斗、努力开拓。
让我们用勇气和力量,扬起理想的风帆,让我们用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乐章; 让我们抛弃迷茫,把握航向,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平凡中铸就辉煌!最后祝所有教育同仁永远快乐!
第五篇:十九大内容总结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议程主题
1、听取和审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2、审查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3、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4、选举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5、选举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大会作的报告。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分13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报告摘要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新意”盎然,新华网带你从“新”看报告。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个“意味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新的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征程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新发展理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六)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八)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十八大后五年
(一)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聚焦中心任务,监督执纪问责,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二)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兑现党的庄严承诺,回应群众期盼,赢得党心民心
(三)抓住管党治党“牛鼻子”,以强有力问责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四)巡视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
(五)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七)织密国际追逃“天网”,占据道义制高点,决不让腐败分子躲进避罪天堂
(八)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以创新精神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九)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依规治党、扎紧笼子,实现制度建设与时俱进
(十)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严实深细作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队伍
十九大后五年
(一)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坚决服从和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提高管党治党能力和水平
(三)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坚持不懈改进作风
(四)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全面落实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部署
(五)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六)建设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