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生论文[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21:4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品生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品生论文》。

第一篇:小学品生论文

浅谈品德与生活的综合性教学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综合性特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特征。教学内容就是选取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品德与生活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新伙伴、新朋友》和一年级下册中《我和小伙伴》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相处;一年级上册中的《校园铃声》教学,是指导学生懂得上课铃声响了,应该怎样做?下课铃声响了,应该怎样做?课间活动应该注意什么?《看我多精神》让学生懂得正确的立、坐、走姿势的重要意义,教会学生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由此我联想到: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是事无巨细的,学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管。班主任经常被学生围着“告状”:“老师,他拿我的笔了”,“老师,他撞了我了”……从教室里的卫生,桌椅板凳的摆放,学生入厕、饮水,上学、放学安全,及课间活动、同伴之间发生的磕磕碰碰等都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可以说班主任工作包揽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看似学生活动中的“小事”,对于儿童来说却是大事。所以,解决这些事情就必然是班主任的职责,但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占据了班主任的许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如何使班主任工作轻松有效一直是许多老师探求的主题。就这些内容来看,班主任工作和品德与生活学科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内容上也有相同之处。品德与生活课程把许多内容和班 务工作紧紧地联系起来,许多班务工作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上也可以完成。所以说,如果是班主任兼任品德与生活课,上好了品德与生活课程就可以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更加轻松有效。另外,班主任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新课程提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品德与生活教材提供的是一些范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用”教材,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班主任和学生接触得最多,最了解学生生活的实际。一些发生在学生和班级中的事件,是教学中的最好的“活教材”,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融入课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中的《新伙伴、新朋友》,我就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刚入学的同学互相不认识;班级中有的学生不会和同学很好的相处;有的同学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个别同学忘了带笔等小事件或典型事件、特殊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二年级上册中的《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的时候,我就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结合日常卫生打扫、桌椅板凳摆放的问题进行教学,因为这些是发生在自己班级中的事情,是学生亲眼看到或亲身经历、体验过的,所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得多,接触得细,对学生了解得深。可以说班主任工作可以促进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一些教学情况的落实和反馈比其他科的教师更及时、更全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兼任品德与生活课程比其他科的教师更具有优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 实效性,更能为学生服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品德与生活是根据《纲要》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学校的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师多为兼职,这在教学品德与生活时,从内容和形式上更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1.内容上的整合,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从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质来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质比较强的学科,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兼容性。需要涉及的知识较多,教学中可以与其他学科的内容整合。如语文教师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教学品德与生活《金色的秋天》一单元中的《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获》、《秋游去》、《秋天的节日》时,可以利用一年级语文课上学过的《秋姑娘的信》、《看菊花》来帮助学生感受秋天的特征。音乐教师教学这个单元时,可以用音乐学科中学生正在学习的主题为《金色的秋天》的歌曲《金铃铛》、《摘果子》、《秋天》来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同样,在教学语文和音乐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让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参与活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感悟来增强对文章或歌曲的理解,使得几个学科的教学做到相互促进。

2.形式上的整合,从教学形式上体现了活动性和开放性。品德与生活具有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课程重视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 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联和中弹性地延伸。另外,因为本课程的呈现形式就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其他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学中与其他学科在多种形式上的整合,将会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金色的秋天》主题时,语文教学和品德学科教学可以联合起来,综合开展活动,以“大课堂”的形式教学,如: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观察、收集资料,开展“谁不说我的家乡好”系列活动,可以展开小演讲会“我说家乡的秋天美”,“家乡的物产多又多”,……如美术老师兼职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可以利用画和说相结合的活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有许多的活动,其中不少是画,“画画自己的家人”、“给春天涂上颜色”等等,美术老师就可以很好的指导学生绘画,在学生的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制作一些精美的评价表,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记录、评价。

可以说,现在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极大的空间和弹性,教师兼职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有许多的优势。反过来,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可以促进品德课程的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同样可以促进其他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所教学的课程使几个教学工作互相受益,实现教学的“双赢”,与此同时,在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篇:小学品生品社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内容摘要】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有意义的生活,重视学生生活的内容,体现了“在 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营造自由、民 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享受成长的幸福。

【关键词】 生活课堂 品社 学习兴趣 参与

记得余文森老师写的《课堂教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

所谓“言传身教”,这对担任思品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从而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致力于本学科的教研改革,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中,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过程,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如此才能解决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撞击的火花,使“预设”与“生成”与时俱进。教 师素养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令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一、师生关系平等鲜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让学生的思维“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思品课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小学徳育工作的培养目标,实施途径和教育原则,这是搞好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前提.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而且要活用教材。当然,光靠书本提供的素材和内容,往往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是那么如意圆满,必须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悉心研究教法,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后才能将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展示出来,从而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过程达成对学生最大的教育成效,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作为教师只有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灵活驾御课堂,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拟定教学重点后,我运用让学生借助实物在现场体验感受的方法来掌握教学重点。例如:在教学《悲壮的抗争》中(展示课件:丁汝昌,黄海海战后,李鸿章下令北洋海军退守威海卫基地。1895 年1 月20 日,在军舰的掩护下,日军在荣成龙须岛登陆。日军占领威海卫 陆路炮台及卫城后,水陆合围刘公岛。被围困在刘公岛上的北洋海陆军广大官兵,在海军提督丁汝昌等指挥下,屡挫强敌。在外无援军,内部出现投降派,军心离 散,拟突围或沉船均不能实施时,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殉国。1895 年2 月17 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1894 年是旧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询问学生:瞧,这就是我们的英雄,面对他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么?学生对英雄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崇敬、怀念之情。学生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明白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回到现实当中学生也一定会提高自觉性,作为一名小学生,要珍惜 2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为校争光,做更多的对社会有利事情。这样,品德与社会也自然的渗透了思想感情的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在教学《辉煌成就》时出示课件2008 年,雪 灾、震灾相继降临,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我们不躁不惊,不屈不 挠,坚忍不拔,顽强应对,用坦荡、豁达、深邃、坚韧,向全世界证 明了自己的强大!我们国 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神五”、“神六”、“神七”的相继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大大提升 了我国的国际声望,正可谓:“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 国之林”。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 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踏实干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不负历史使命,描画人生彩色画卷。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作业上,可以运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书本走向实践”的方法来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如学习《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一课,我这样进行引入:同学们,回顾五年的学校生活,你喜欢什么样的班干部?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标准来选我班的班干部?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 观点。这个话题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人人参与活动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明,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提高。

在课本中,有许多生动的素材,然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常常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教学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往往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以其直观的效果和强烈的表现力,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有利。多媒体可以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中。直观的画面,让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让孩子们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轻轻松松的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藏民族风情》时播放藏族风情的录像:高高的雪山、奇异的民族服装、热情洋溢的酥油茶„„再伴上一曲高亢优美的《青藏高原》,浓浓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学生怎能不陶醉其中?鲜明的视听感受带给学生的震撼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再如学习《古人出行靠什么》一课时,播放古代武士骑马画面,以及王孙贵胄成交招摇过市的镜头。形象直观的动画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和谐。

当然,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觉得作为我们教师,还要注意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性质和特点,不要因为有了多媒体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需求,忽视了 4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让 “板书设计”成为点睛之笔,引领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所在。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四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是短暂的,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通过一节《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学生究竟学了多少?我觉得应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法,学以致用。

西青区东兰坨中心小学李蕊

第三篇:小学品生品社论文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近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记得余文森老师写的《课堂教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努力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

相对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言,思想教育更有其复杂性。所谓“言传身教”,这对担任思品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从而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致力于本学科的教研改革,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中,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过程,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如此才能解决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撞击的火花,使“预设”与“生成”与时俱进。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令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让学生的思维“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二、深入研究课程目标和解读教材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思品课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小学徳育工作的培养目标,实施途径和教育原则,这是搞好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前提.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而且要活用教材。当然,光靠书本提供的素材和内容,往往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是那么如意圆满,必须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悉心研究教法,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后才能将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展示出来,从而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过程达成对学生最大的教育成效,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作为教师只有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灵活驾御课堂,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三、归纳重点,创设情境

拟定教学重点后,我们可以运用让学生借助实物在现场体验感受的方法来掌握教学重点。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中 “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节。可以先请5个学生上台分别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写字,并让他们谈谈在上面写字的感受。这样,学生有了参与,就有了真情实感,谈及感受,就会言之有物。如果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在石头上写字很光滑,但是石头容易跑动”、“在木板上写字,字变得弯弯曲曲的了”、“在布上写字,字会散开来”、“在纸上写字很光滑、很方便,字也写得很漂亮”、“在竹子上写字,字写得不好看”,并且在老师提出“如果要把很多的字都写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上,你们认为在哪种东西上写字最方便?”的质疑后,能回答:“纸”,那么在现场体验“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节,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观察、触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学欲望。让学生在实物中体验写字的感受,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较快调动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关注,进而使学生体会纸与生活的关系密切。因此,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就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表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城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有关家乡现在状况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旧貌,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发现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五、巧留作业

作业上,可以运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书本走向实践”的方法来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之后,可以让学生使用一种现代的通信技术跟远方的亲人说说心里话,体会通信技术为人类带来的方便。教学《追求文明》之后,可以让学生组成“文明小组”做一件文明的事,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人参与活动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明,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提高。

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在课本中,有许多生动的素材,然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常常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教学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往往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以其直观的效果和强烈的表现力,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有利。多媒体可以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中。直观的画面,让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让孩子们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轻轻松松的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藏民族风情》时播放藏族风情的录像:高高的雪山、奇异的民族服装、热情洋溢的酥油茶„„再伴上一曲高亢优美的《青藏高原》,浓浓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学生怎能不陶醉其中?鲜明的视听感受带给学生的震撼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再如学习《古人出行靠什么》一课时,播放古代武士骑马画面,以及王孙贵胄成交招摇过市的镜头。形象直观的动画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和谐。

当然,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觉得作为我们教师,还要注意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性质和特点,不要因为有了多媒体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需求,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让 “板书设计”成为点睛之笔,引领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所在。

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四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是短暂的,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通过一节《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学生究竟学了多少?我觉得应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法,学以致用。

参考资料 :

1.余文森《课堂教学》

2.余文森.《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整合》 3.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 4.《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西青区东兰坨中心小学

李蕊

第四篇:品生论文

品德扎根生活

摘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三者密不可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育应该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在教学中,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要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并引导学生更多的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在快乐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内化的道德品质快乐成长

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教学中采用儿童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它突出的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一、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生的世界是丰富的,也是纯真的。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事情。在教学中应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生活中学习。

在讨论“我们选谁来当班干部”这一话题时,学生的发言是多元化的。这是源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不同,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原来的班级干部选举的方式方法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效果就不同,选择班干部的标准就明显不同了。因此,在讨论中,教师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选举班干部一定要从班级的需要出发,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出发,从培养同学们的能力出发。总之,必须有利于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班以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了两名最受大家喜爱和赞赏的班干部。一位是学习委员,一位是卫生委员。因为,我班的学习委员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会及时的给同学们布置恰当的作业。我们班的卫生委员更是尽职尽责,不仅每天到卫生区检查卫生情况,而且经常帮助其他小组打扫卫生。如此,也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优化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二、开放课堂,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因此,创造开放式的课堂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在“我在长大”主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结合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进行: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以及衣服、鞋子等小件物品。在课上开展“展示台”(我来介绍我自己)的活动。等学生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拿出准备好的照片、精美的出生纪念品和小时候穿过的小衣物„„再以“猜猜这是谁”的方式请出猜中的同学继续自我介绍。我想我们会看到孩子们儿时一张张天真、童稚、有趣的照片,猜起照片上的人还要费些周折,因为身体上的变化太大了!一脸秀气的小娃娃可能如今壮得像小牛犊;而头无毫发,小脸胖乎乎的,一幅男生像的宝宝今天可能是竖着小辫亭亭玉立的女孩。同学们会在惊诧和欢笑中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提高,进而懂得长大了要更加懂事,要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并表示以力所能及的自理和家务劳动来分担父母的劳动。

如此,开放式环境创设会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多向的选择形式,从而提供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轻松活泼的交往氛围,进而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参与活动,内化学生的道德品质

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问题--讨论”思考。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小组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这种教学思考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资源开发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使得学生积极性提高,使学生的思维火花积极碰撞,各种奇思妙想集思广益。

角色扮演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我们低年级的学生都特别喜欢这种模式,课堂上争先恐后的巨兽表演,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过较好。角色扮演这种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育应该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三者密不可分。品德与生活课

程的教育应该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在教学中,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要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儿童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并引导学生更多的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我的愿望是让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赞可夫说:“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我相信,苦口婆心,反反复复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不如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具有生活性,具有开放性,具有活动性的课堂环境,让孩子们在开放、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收获,在快乐的学习中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

第五篇:大坊小学品生品社论文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焕发

生命的活力

内容摘要: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近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力

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努力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

相对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言,思想教育更有其复杂性。所谓“言传身教”,这对担任思品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从而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致力于本学科的教研改革,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中,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过程,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如此才能解决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撞击的火花,使“预设”与“生成”与时俱进。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令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让学生的思维“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二、深入研究课程目标和解读教材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思品课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小学徳育工作的培养目标,实施途径和教育原则,这是搞好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前提.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而且要活用教材。当然,光靠书本提供的素材和内容,往往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是那么如意圆满,必须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悉心研究教法,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后才能将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展示出来,从而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过程达成对学生最大的教育成效,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作为教师只有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灵活驾御课堂,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三、归纳重点,创设情境

拟定教学重点后,我们可以运用让学生借助实物在现场体验感受的方法来掌握教学重点。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中 “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节。可以先请5个学生上台分别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写字,并让他们谈谈在上面写字的感受。这样,学生有了参与,就有了真情实感,谈及感受,就会言之有物。如果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在石头上写字很光滑,但是石头容易跑动”、“在木板上写字,字变得弯弯曲曲的了”、“在布上写字,字会散开来”、“在纸上写字很光滑、很方便,字也写得很漂亮”、“在竹子上写字,字写得不好看”,并且在老师提出“如果要把很多的字都写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上,你们认为在哪种东西上写字最方便?”的质疑后,能回答:“纸”,那么在现场体验“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节,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观察、触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学欲望。让学生在实物中体验写字的感受,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较快调动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关注,进而使学生体会纸与生活的关系密切。因此,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就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表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城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有关家乡现在状况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旧貌,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发现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五、巧留作业

作业上,可以运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书本走向实践”的方法来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之后,可以让学生使用一种现代的通信技术跟远方的亲人说说心里话,体会通信技术为人类带来的方便。教学《追求文明》之后,可以让学生组成“文明小组”做一件文明的事,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人参与活动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明,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提高。

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在课本中,有许多生动的素材,然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常常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教学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往往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以其直观的效果和强烈的表现力,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有利。多媒体可以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中。直观的画面,让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让孩子们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轻轻松松的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藏民族风情》时播放藏族风情的录像:高高的雪山、奇异的民族服装、热情洋溢的酥油茶„„再伴上一曲高亢优美的《青藏高原》,浓浓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学生怎能不陶醉其中?鲜明的视听感受带给学生的震撼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再如学习《古人出行靠什么》一课时,播放古代武士骑马画面,以及王孙贵胄成交招摇过市的镜头。形象直观的动画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和谐。

当然,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觉得作为我们教师,还要注意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性质和特点,不要因为有了多媒体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需求,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让 “板书设计”成为点睛之笔,引领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所在。

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四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是短暂的,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通过一节《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学生究竟学了多少?我觉得应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法,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

2.余文森.《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整合》 3.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 4.《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下载小学品生论文[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品生论文[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品生品社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执教者:温建平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近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记......

    小学品生与品社

    《说 声 “ 谢 谢 ”》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生活随时随地都要说声谢谢。 情感目标:愿意送出自己的感谢并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感谢。 能力目标:能用行动表达......

    小学品生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学习《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我有了深的感悟与收获。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

    小学品社论文

    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的思考 石门中小 xiao尹 摘要:江总书记曾说过:“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最重要”。小学思品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

    品生教案。

    道德与法治教案 一年级上册 南坪头小学 文倩男 一.美丽的校园 教学目标:.感受校园活动的美丽并喜爱新学校认识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设施的作用能运用五官观察,探究环境中的事物,......

    品生教案

    第一单元 [活动目标] 我是小学生啦 1.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与快乐,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享受愉快的学校生活。 2.使学生初步认识学校的规则、纪律的作用,培......

    小学一年级下册品生教案

    XXX小学一年级品生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任教班级:XXX XXX 教 案 XXX小学2016.02 XXX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 新学期,你好......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让课堂回归生活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