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文体教学

时间:2019-05-13 21:5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各文体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各文体教学》。

第一篇:各文体教学

反思

BCN3107 岑升慧BC2 JUN2011 各文体教学?可不可以比喻为“作文教学”,如果比喻得逞,我想这不止是学生的死穴,也是我招架不住的一栏,怕!但怕归怕,身为学员的我还是得乖乖就范,好好的听课和做课业,然后踏进考场!收到了尤讲师的课业,我们已开始讨论如何进行并完成它。我们搜集了很多有关各文体的特点与教学重点。除此之外,当然少不了要按其文体设计阅读教学计划,还要针对其他学员的课业提供意见并写出报告。

我觉得在教学方法上,小学的“快乐大作文”运用的是“现场演示”的作文教学法,这一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了写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写作的心理思维活动,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

如何才能让学生从虚假的套子里走出来,形成以我手写我心,抒写自己真性情的写作局面呢?那还要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给学生搭建说真话写自已真情的写作平台。

学生的作文难以抒发真情实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情感的感悟和思索。他们由于年龄小,对所经历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没有反思、整理经历的事情、情感的意识,而且大多学生肚中积累的词句比较少,也没有形成写写记记的习惯。可见,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情感,解决他们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难题,是当务之急。

怎样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有意识地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丰富的情感。教材中的这些文章中,作者们都尽情地抒写着自己的真性情,没有一丝矫揉造作,这无疑是给学生的最好的示范。多读这样一些精品,可以使我们直接受到作家艺术灵气的熏陶和理性光芒的烛照。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培养丰富的情感。生活这部无字的大书是学生作文之源,没有生活,作文便会失去源头活水;生活是作文之根,没有生活,作文便会成为无本之木。学生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但不少人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作为老师,反思 BCN3107 岑升慧BC2 JUN2011 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爱心。班上有人生病,老师要引导学生关心病同学:有人坏习惯多,引导学生多帮助这样的同学„„

学生有了想表达、想抒写的欲望,老师也要不断支持、鼓励,给学生搭建真情实感的平台。教师对各文体教学越明白得多,学生收益更定不少,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愿与大家共勉之!

第二篇:语文各文体教学目标举例

1.文言文学习目标

积累选文中出现的常见实词、虚词意义;初步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现象、特殊句式;

学会查工具书,借助工具书给浅易文言文加注释;学会根据语境推敲语意,尝试给浅易文言文断句。2.古典诗词学习目标

学习朗诵古诗词,能恰当处理诗句的停顿、音调的高低; 积累背诵所选古代经典诗文;

学习诗词的一般鉴赏方法,能初步运用常见的鉴赏术语鉴赏诗词,简单评价某一首诗词的美。初步了解古典诗词中出现的表现手法。

3.戏剧、小说和电影剧本学习目标

了解戏剧、小说和电影剧本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学习通过揣摩戏剧和电影台词去欣赏作品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通过人物形象的鉴赏把握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4.议论性文章学习目标

了解议论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阅读议论文,能辨别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学会理清文章说理思路以及论证层次; 能仿照选文中说理的方法写一篇短小的论说文。5.诗歌散文学习目标

学会通过在朗读中对重音、语速、停顿等声音形式的处理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了解诗歌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学习写景散文铺陈的写法和片段式结构。6“.走进语言现场”专题学习目标

阅读文本,能体会到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习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得体、简明地回答问题;

学习辩论,学会针对某个问题作有理有据的辩论。7.方法习惯目标

学习阅读学术论文、随笔、杂文一般方法,能提炼关键性的词语、句子,写出内容提要;

学会在阅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养成与学习同伴探讨问题的习惯,能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尝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学会运用精读、略读和速读等阅读方法; 养成在阅读中圈点勾画、评点批注、提问的习惯。8.思想品质目标

体验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不凡人物内在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光辉,树立正确对待不同文明的态度,探究人性的复杂。9.作文训练目标

树立作文结构意识,积累一些经典文章构思模式,能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文章结构,能写出在结构上有特色的文章。

1.研读文本,感受作者思想感情,探讨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个体应对祖国承担的责任,激发内心的爱国情感。(思想品质目标)

2.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和诗歌的特点以及表现手法,学会运用散文、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来解读文本。(知识与能力目标)

3.了解写景散文全景描画和铺陈的写法和片段式结构。(知识与能力目标)

4.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结合这些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方法目标)

5.学会朗读,学会在朗读中对重音、语速、停顿等声音形式的处理。(方法和能力目标)

6.写作:模仿全景描画和铺陈的写法以及片段式的结构。(能力目标)

《十八岁和其他》一文(苏教版高中必修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⑴把握文中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⑵通过多重对话,让学生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⑶重视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学会敬爱父母,关心他人。尽管以上教学目标突出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方面,但它不像语文教学目标,其原因是没有突出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因素。如果以此作为班会课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似乎更合适些。

如有人这样设计《西地平线上》一文的教学目标: “⑴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⑵体验和认同悲剧式美丽和英雄情感;⑶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⑷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⑸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诉诸文字。”

该教学目标的设计,除语言表述要好好推敲外,项目也要作调整。五项之中,直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竟有三项。,可达12种: 目标1:理解并能分析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五人)目标2:认识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一人)目标3:能抓住故事线索,把握情节发展脉络(二人)目标4:了解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一人)目标5: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和夸张的作用,培养想象力。(一人)目标6:认识本文讽刺假丑恶的思想意义(一人)目标7: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妙处。(二人)目标8:合作探究故事离奇现象产生的诸种原因。(一人)目标

9:教育学生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敢于说真话。(一人)目标

10:能初步分析皇帝被骗的原因并体会现实意义。(一人)目标

11: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树立敢讲真话的勇气。(一人)目标

1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一人)我们看下面的这些课堂教学目标:(一)《〈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0)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二)《〈散步〉教学设计》(《教育技术资讯》2007.7)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利用学习机解决文中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脉络,了解课文的大意,理解文章的人 性美。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深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思想感情。

(三)《〈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之 友》2007.4)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今昔及变化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联系现实,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宝玉挨打〉教学设计》(《语文建设》2007.3)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中的“哭”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赏析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哭过的人、不哭的人、应该哭而且可以哭却没

有哭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把握人物特点。

2、探究和鉴赏相结合。以“哭”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探究、鉴赏能力。

教师比较爱用这样的句式陈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培养(引导、激发)学生„„。上面例子基本如此。我们先看下面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一)《〈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8.1)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文学常识,把握矛盾冲突,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掌握剧本欣赏的基本方法,研读、品味戏剧语言,学会从语言出发分析人物性格。

3、体会安东尼奥、巴萨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鲍西娅的沉着机智、夏洛克的复仇心理,感悟洋溢在剧本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剧中的是非善恶 有自己的思考。

(二)《〈登高〉教学设计》(《中学语文》2007.12)教学目标:学会赏析诗歌的常规方法。

(三)《〈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教学与管理》2007.11)教学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语文建设》2007.10)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和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剧情,了解电影剧本和话剧剧本的区别;

3、分析毛泽东等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五)《〈赤壁赋〉教学设计》(《现代语文》2007.8)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体会情、景、理交融的写作艺术。

3、体悟苏轼乐观旷达的胸襟,学习在逆境中进 取的精神。(六)《春》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中小学语文教师涉及的目标一般有两种:

1、《语文课程标准》上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2、教学用书上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课程标准上的目标陈述的是对某个领域、某个阶段的总体要求,比较概括。

(一)《<春>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2)知识 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美好情感。

(二)《牧场之国》教学目标(《新课程小学语文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崔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56):

1、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2、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2)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初步感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

3、情感目标:(1)感受牧场之国的宁静、和谐之美。(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探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方式设置课堂教学目标:(一)《春》教学目标:

1、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陈述自己喜欢的理由。

2、学生能找出使用了比喻或拟人的句子各两例,并表述其作用。

3、学生能用比喻或拟人句子描述某种景物。(二)《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

1、学生能比较准确复述课文内容(皇帝爱新装—骗子吹新装—大臣察新装—皇帝穿新装—百姓看新装—小孩揭新装)。

2、学生能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各个人物的语气。

3、学生能就文中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皇帝—昏庸、骗子—狡猾、大臣—愚蠢、百姓—愚昧、小孩—天真)。

(三)《桃花源记》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结合课文语句就桃花源的景或人发表自己的看法(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3、学生自己选择某些语段当堂背诵。

这种教学目标:

1、陈述的是教学结束时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

2、是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是笼统的课程阶段目标;

3、目标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4、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谁都知道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但现实是教师常常把关注点放在教学的中间环节——教什么(教学内容)、怎么教(教学方式方法)上,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比较忽略、随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一定要避免这种经验型的“教书匠”,从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开始,做一个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的研究型教师。

1能复述故事梗概(具体的),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抽象的)、)2欣赏本文塑造的哈尔威船长这个高大的人物形象(抽象的),谈谈从中获得的对人生的 如《背影》的传统目标设计: 能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能正确把握文章段落的划分、这种目标设计注意即时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很好操作,但其产生的后果是学生死记硬背文章中心思想等内容,这对学生的发展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这样修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体会文中蕴涵的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If}l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例1:《黄鹂———病期琐事》教案的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通过对四个不同环境中的黄鹂的描写所阐发的哲理,并作一点分析。

2.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精彩的语言。

3.培养学生发现美理解美的能力,体会作者对美的执着追求。[1] 例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的教学目标: 1.解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创建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两方面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2.领悟本文内容高度概括、论述逻辑严密的特点;体味本文在记叙和议论中的抒情。[1] 以上两例,是现在教案编写中十分典型的教学目的设计。从表述和知识点的落实应该都没有问题,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例1的第一、第二条都是针对课文的知识性目标,第三条是能力目标,但不够具体,即没有具体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例2的两条教学目标全是知识性的目标,根本没有学生的能力目标

在2007年第三期的《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中有一篇《<茶馆>两人教》,现将方案一中的教学目标部分收录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了解《茶馆》特殊的喜剧结构。⑵体会本剧矛盾冲突的特点。⑶品味剧本生动幽默而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感知文本,进一步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初步形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品味本剧京腔京味、幽默而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⑵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观察生活。

可以说,这个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者的新课程理念,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学目标叙述的最明显缺陷就是,行为主体混乱。

第三篇:各种文体教学

一、记叙文的教学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人物和事件为主的一种文体。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写人叙事的文章基本上都可以归到记叙文这一类里。文质兼美的记叙文,结构比较单纯而严密,语言文字准确、鲜明、生动,是培养学生读写基本功的好教材。

根据记叙文的这些特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记叙文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和思想感情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如《白杨》一课,文章开头讲了大戈壁的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挺秀,”接着说“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教学时就要抓住描写大戈壁和白杨树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展开想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理解旅客“出神”时的内心活动。文中爸爸赞美白杨树的一段话,语义双关,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点段落,就要引导学生通过逐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了解白杨树的特点,还要进一步认识爸爸“表白自己的心”的深刻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一篇记叙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反映了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思路。文章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不同。有的课文可以借助审题、释题揭示作者的思路。例如教学《日出》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审题,了解课文是围绕“日出”写的。然后让学生思考:根据题意,课文就是要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再联系对课文的讲读,就把作者的思路揭示出来了。有的课文可以在讲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掌握事情的发展线索。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课文中有“天还没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凭借这些词语,联系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就能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学习记叙文的语言。记叙文的语言,涉及到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表达方法,这些表达方法是社会交际和书面写作经常运用的。小学生学习语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低年级的记叙文教学,应把识字和词句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对于课文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句要多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中年级的记叙文教学,要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段落的结构,学习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叙述和描写的。高年级的记叙文教学,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学习文章的语言。可以通过对好词佳句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事物、抒发感情的,从中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

二、说明文的教学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文体,是对事物进行讲解、介绍和揭示的一种文体。重在揭示事物间联系规律,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成因、结构等,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说明文大多属于常识性文章,比如《太阳》介绍太阳的有关知识;《看月食》说明月食的经过和发生月食的原因;《庄稼的好朋友》说明益虫、害虫和庄稼的关系。

教学说明文,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同时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除此以外,就学习语文来说,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法。说明文的语言有很强的逻辑性,句子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的严密。如《月球之谜》中“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句话时,引导学生注注意“首次”“第一次”来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学《松鼠》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品语写松鼠外形漂亮的言不由衷“清秀” “闪闪发光” “矫健”“敏捷”“机警”“玲珑”等词,“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比喻的运用,“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拟人的运用,是如此生动传神。再如教学《鲸》时,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可以让学生体会如果去掉带点的词,会有什么效果?为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从而感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事物有多种方法。教学说明文,除了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介绍说明的那种事物的特征、本质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鲸》为了说明鲸的大小,种类,生活习性,作者不仅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还运用了比喻、比较和联系生活实例的方法。说明性课文的教学,这些说明方法的渗透是最重要的,也是《标准》所要求的。

(二)弄清说明的层次,了解文章的结构。一般说来,说明事物构成的,按构成的顺序写,如12册的《各具特色的民居》。说明事物功用的,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写,如9册的《假如没有灰尘》。说明事物发展过程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如《琥珀》《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物联系的,把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如《蛇与庄稼》《蝙蝠和雷达》。说明文开头往往先提出说明的对象并加以诠释,然后再进行具体说明。如《松鼠》作者开头就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下文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说明的。因此,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看看课文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从而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认识说明文的一般结构特点。为了学习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在小学高年级,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如归纳段落层次,编写课文结构提纲,选择准确的词语填空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仿作写一篇短文或片段,说明自己熟悉的事物,以训练学生说明事物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在板书上也要尽量表现文章的内在结构和说明方法,让学生一目了然。当然不写,也可以把说加入进去。

(三)注意将说明文的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教材是个例子,教学说明文应该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如学会对生活中某事物的状态、性质、使用方法的说明,或者会对书刊内容作出准确介绍等等。例如学了《参观人民大会堂》,就可以指导学生按空间位置说明学校大门、礼堂和教室等等。

三、议论文

议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即提出观点,运用论据进行论证,证明观点的正确。小学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大多采用正面立论的方法,论证的方法也大多从正面证明,少有反驳错误观点而使正面观点成立的。所选论据,一般来说是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的论据大多为事实论据。例如《说勤奋》一文,它先提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是依靠勤奋获得的。然后选用一古一今两个事例,以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都是靠的勤奋,证明了观点的正确。教学议论文,要让学生多自读课文,悟解文章观点,然后探究怎样证明的,并能联系实际加深认识更好。

四、小说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作小说的三要素。小说教学在传授知识这一块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所谓情节,就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在小说创作中,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因为它是反映生活的手段。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是通过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从人物间的矛盾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中显露出来的,也就是通过情节表现出来的。因此,小说教学应重视分析故事情节。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从“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到“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这一情节发展变化中,学生们理解了鲁提辖“粗中有细”的多重性格。从激怒郑屠到三拳打死郑屠,学生们理解了鲁提辖另一个性格侧面:有勇有谋。这样从分析情节入手,学生易于把握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

二、小说教学不能忽视对环境描写的分析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芦花荡》开头的环境描写不仅使感受到了战争年代环境的险恶,同时使我们也感受到了芦花荡自然环境的优美。这样美丽的国土,竟是被敌人践踏着,我们怎能不愤怒与抗争?于是就产生“老头子”那样传奇式的英雄。

三、小说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习作家描写人物方法

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两次刻画了闰土的形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机智勇敢,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保卫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闰土却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两处肖像描写通过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更感受到作品所表达出的,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并且用人物的对话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狡诈多变、趋炎附势的卑劣形象。

五、诗歌教学

诗歌是诗和歌的总称。教学诗歌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诗歌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能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领会诗歌意境,激发他们的情感。

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习和品味诗歌的语言。教学诗歌应着力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关注诗人刻苦锤炼、精心推敲的字句,引导学生学习、品味,从中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丰富情感,领悟诗歌遣词造句的精当,并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如《江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诗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第一二行诗句中的“鸟飞绝”中的“绝”、“人踪灭”中的“灭”,勾画出天寒地冻、飞雪飘漫的天地;再将每行诗的开头一字连成“千万孤独”,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所营造出得空旷、凄凉的境界。而末句的一个“钓”字可谓全诗的“诗眼”,通过对“钓”字的品味,揭示出寂寥中的生机,平常中的蕴涵,触摸到诗人纯净高远的内心。

(二)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诗歌意境。在教学诗歌的时候,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还原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构成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从而由表及里,领会诗歌特有的意境,促进理解的深化。如教学张旭的《山中留客》一诗,可以抓住第一句的“山光物态弄光辉”中的“弄”字,驰骋想象,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慢慢体会,就是一个“弄”字,把山中各种物态的活泼风姿,都生动地凸现出来了,又把各种景物争奇斗艳的姿态、蓬勃的生机、活跃向上风貌,全部都传达出来了,还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余地。抓住一个“弄”字,托出诗的意境,人们仿佛看到了俏丽花朵、晶莹剔透的枝叶,又仿佛听见了淙淙泉流声、悠扬的鸟鸣声。这样全诗便赏析活了。所以,在赏析过程中,只有展开想象,才能触及诗的深层寄意,真正达到艺术享受的目的。

(三)加强朗诵训练。诗歌学习是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真正意义的解读和内化必须依赖学生的个性阅读。在诗歌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和主动建构的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领学生反复朗诵。指导诵读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指导学生掌握诗的情感基调。根据诗的不同内容,或欢快活泼、或凝重沉郁、或轻盈优美、或豪迈雄越、或婉转舒缓、或高亢激昂;二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诵的技巧,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重音、停顿等;三要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四要指导学生对诗中的警句、妙语反复吟诵、铭记在心。这些不仅能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诗歌中的韵味旨趣,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而且对打破孩子羞涩感,培养自我表现意识和自信心都有极大好处。

六、散文

要做好散文的教学,就一定要改革传统的教学{HYPERLINK “http://www.xiexiebang.com/”|方法,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为鉴赏课,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情与理“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

散文教学要注意的是: 结合文体,弄清分类

散文是与、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体裁。只有准确判断文体,才能目标明确,减少失误。根据内容的不同,散文一般分为三类:

1、记叙性散文---------以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为主,兼有抒情成分;如《背影》《藤野先生》;阅读时侧重借助事物的叙述或有关人物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理解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准确把握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抒情性散文---------以写景状物,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为主,如《春》《济南的冬天》《荔枝蜜》《白杨礼赞》;阅读时侧重感悟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写景,借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表达中心;通过状物,托物言志,抒发感情来表达中心思想。

3、哲理散文--------着重抓住一两个典型事物阐明道理的,如《提醒幸福》《秋魂》;阅读时侧重借助事物、事理来阐释人生哲理,指导人生。

(二)诵读文本,多读感悟

散文是一种性和文学性很强的问题,在散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多悟,多做整体把握感知,教师做适当的引导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摒弃重分析轻感悟的肢解是的散文教学。诵读教学是散文教学的基础,更是学生理解散文的强有的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散文实施“三读法”。初读,整体感知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再读,局部探究语言、情感;三读,接受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在教学中应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凑、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还应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语句问的停顿、语音、语速、语调的培养和,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诵读。

(三)抓住文眼,理清脉络

文眼,即“揭全文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统领全篇的艺术构思焦点。文脉,是一个完美、严谨的艺术整体的脉络与筋骨,在全文起着重要的组合作用。教学中要抓住文眼,指导学生反复研读,细心揣摩段落层次,让学生透过“散”的外表,领悟文章的主旨和神韵。如《荷塘月色》,写作的背景是漆黑如磐的19 27年,全文蕴藉隽永,跌宕曲折,教师要紧紧抓住开篇的“这几天颇不宁静”这个文眼,细心引导学生阅读。抓住文眼,赏析散文,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达到深入浅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单是抓住文眼,还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切实把握行文脉络。比如,在引导学生《荷塘月色》时,一方面要指点学生明了本文新颖、精巧、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另一方面还要指点学生把握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即空间线索与感情线索。空间线索:从开始“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带上门出去”写起,中间游荷塘、观月色、引起联想,最后游毕,到“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收尾。这是一条明线。暗线是隐伏行文之中的感情变化。开端是“颇不宁静”,中间是沉湎于月色美景的平静,接着以蝉鸣、蛙叫烘托荷塘的静,反衬内心的不静。最后又写宁静,以宁静蕴含不宁静。明线暗线,互为映衬,情景交融,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紧抓住这两条线索,能使学生理清脉络,分清层次,领会作者在委婉曲折的写景状物之中所蕴含的深邃的思想感情。

(四)研读细节,品味情感

散文中作者为表情达意的需要,常常撷取中的细节,进行“精雕细刻”,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文章的深刻主题。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品读,领悟文中蕴含着的丰富感情。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中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最详尽:“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示努力的样子„„”可让学生抓住“攀、缩、微倾”这一系列关键词语,分析其中的意韵,学生就会慢慢领悟到一个爱子如命的慈父形象,爱子之情催人泪下。

(五)揣摩语言,体味意境

意境是散文的生命,而意境又往往是通过语言及意象传导的。要将学生引入意境,教者首先要进入意境。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入感知作品的感染力,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中去,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两方的思绪而然地协调共振起来,才能达到不断深化教学的目的。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感情含蓄蕴藉、曲折深沉,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幅幅如梦境般美丽飘渺的画面。如果教者由形到神、从影到情,顺着作品中那一幅幅的画面,深情地引导,便不难把学生带进那特有的意境之中。使之在欣赏那幽僻的小路,多姿的荷花,微微的晚风,缕缕的清香,淡淡的月色,薄薄的轻雾中,品味作品迷离恍惚、深沉抑郁的情调,进而从这种轻松中夹着哀愁,恬淡中和着苦痛的独特意境中,明确作者那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彷徨、低沉、抑郁,这样就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时腥风血雨的黑暗现实,正确地理解当时的知识分子,理解作品的主题。

(六)含英咀华,学习技巧

散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精读细研,努力挖掘其的语言特色,掌握其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语言、手法运用的分析,学习景物描摹、感情升华、哲理揭示的技巧。并尝试让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学到的技巧进行散文练笔。

七、戏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塑造艺术形象,其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都必须服从于戏剧冲突的需要,并且在戏剧冲突中得以充分的展示,戏剧的语言富有鲜明的动作性,含有丰富的潜台词。

在戏剧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戏剧常识,还应引导他们自己去分析人物语言,揣摩丰富的潜台词,探索人物在戏剧冲突中的表现,还要大力提高他们对戏剧文学的鉴赏品位。例如曹禺的《日出》(节选自语文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一文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一、着力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物语言描写的成功,是剧本塑造形象的关键。《日出》中的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所属社会集团的共同特点和人物独特的精神面貌,使人一听便觉栩栩如生,形神毕现,鲜活的人物形象便宛若立于眼前。譬如黄省三其人。“五年的工夫”竟成了“几根骨头,一个快死的人”了,由于劳累过度,他的左肺已经烂了。黄省三在被榨干了血汗后,却被无情地踢出了门。此时的黄省三对李石清只能是一味地苦苦哀求:“李、李先生,可当的都当干净了。„„银行现在不要我,等于不叫我活着。„„您叫我到哪儿去?您叫我到哪儿去?„„我的女人都跟我散了,„„她跟人跑了。家里有三个孩子,等着我要饭吃。”几句话,就把一个备受压迫欺凌、懦弱无助、痛苦挣扎在最底层的劳动者的性格展现了出来。

又如对银行经理潘月亭的语言描写,请看潘月亭对黄省三的态度上:“岂有此理!这个家伙,怎么跑到这儿来找我求事,(厉声)滚开!„„滚,滚,快滚!真岂有此理!”他的话不多,但从其嘴里一次次骂出的“滚”字,就可看出他那仗势欺人、蛮横凶残、残忍暴戾的性格。作者对潘月亭的语言描写十分精炼节俭,惜墨如金。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潘月亭此时的心理,一方面,蛮横、凶狠使得潘不想多说话,另一方面,理屈词穷又使他不能说多说话。仅仅一个“滚”字,就已十分鲜明地勾勒出了作为上层社会强权者的代表人物潘月亭的那种凶狠残忍的形象。

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下扮演“多重角色”。

1、充当导演。为了让学生深入领悟戏剧的精髓,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戏剧的相关常识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日出》的创作背景,明确写作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台词、舞台提示及潜台词等仔细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为学生的舞台展示作好准备。

2、甘当配角。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作主角,让他们在登台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兴衰际遇,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当学生的观众,作为配角,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及艺术性的理解。

3、乐当总结者。当学生活动完毕后,及时对作品进行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如《日出》一文,作者就是运用了高超的创作技巧,通过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好地展示出不同层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达到了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效果。

三、努力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空间,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

在戏剧教学活动中,我们可将讲台转化成一个小型的舞台,让学生扮演角色,这既能增进学生对剧情与戏剧冲突的理解,又能让学生深切地体验到戏剧语言的特点。为了收到较好的舞台表演效果,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学生领会特定场合之下人物的心理和内在冲突;注意让学生揣度人物的心理;注意通过舞台提示、台词及潜台词领悟人物思想性格。如《日出》剧中的李石清,随着人物间矛盾的发展,当黄省三走投无路时,李石清对他说的话:“其实,事情很多,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做。”矛盾看似有所缓和,实则不然,李石清指出的所谓“三条路”:第一是“拉洋车”,第二是“要饭”。第三是“偷”。对于一个疾病缠身、体弱不堪的人来说,这哪里是出路,简直是把他逼上绝路,最后李石清竟还“魔鬼般地狞笑着”让黄省三去跳楼自杀,戏剧冲突由舒缓而转为急促,作者还多次运用了潜台词,例如:“哦,那你还可以到街上要——”“„„你只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你只要过一秒钟,就一秒钟,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这就把一个阴森、卑劣、狡诈、毒辣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展露了出来,学生通过认真分析与揣摩,基本上能把握住了人物的个性,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情感被惟妙惟肖地表演了出来,取得了极佳的戏剧效果。

四、鼓励学生学写剧评及短剧,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学生初写剧评难度较大,要注意引导,如评论戏剧人物,要让学生注意结合故事情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在戏剧冲突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感受,提出对戏剧人物喜爱或憎恶的理由。还可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校园生活中带戏剧性的故事,把它编成校园剧,排练表演,这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八、语文基础教学

九、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要帮助学生疏通字、词、句;引导学生分析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比照,适时归纳文言实虚词;引导学生对作家作品进行评价。教学要点:

(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扫清理解课文的文字障碍

1、正音,包括生僻字、通假字、为协韵读古音(如:《敇勒歌》中“笼盖四野”的“野”)

2、释词,包括实词:古今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包括“本义与引申义”、“实词义与虚词义”)、单音词与复音词、词类活用;虚词:用法及与现代汉语虚词的对应。加强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利用工具书来读懂文言文

3、解句,理解大意,翻译。在初中,文言特殊句式不必专门提出来讲解规律,而只要把句子含义解释清楚,再指导学生诵读,到高中再加以总结归纳。

(三)分析研究,批判继承

十、应用文

第四篇:各种文体的教学

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的范文系统是精选的各类文体不同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是通过一篇篇的文章教学来完成的。文章的各类体裁各有特点,各有教学规律。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写法上的特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能力。下面我们主要谈谈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寓言的教学。

一、记叙文的教学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人物和事件为主的一种文体。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写人叙事的文章基本上都可以归到记叙文这一类里。文质兼美的记叙文,结构比较单纯而严密,语言文字准确、鲜明、生动,是培养学生读写基本功的好教材。

根据记叙文的这些特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

记叙文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和思想感情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因此,教学记叙文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如《白杨》一课,文章开头讲了大戈壁的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挺秀,”接着说“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教学时就要抓住描写大戈壁和白杨树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展开想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理解旅客“出神”时的内心活动。文中爸爸赞美白杨树的一段话,语义双关,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点段落,就要引导学生通过逐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了解白杨树的特点,还要进一步认识爸爸“表白自己的心”的深刻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

一篇记叙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反映了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思路。作者的思路一般有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文章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不同。

有的课文可以借助审题、释题揭示作者的思路。例如教学《日出》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审题,了解课文是围绕“日出”写的。然后让学生思考:根据题意,课文就是要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再联系对课文的讲读,就把作者的思路揭示出来了。

有的课文可以在讲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掌握事情的发展线索。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课文中有“天还没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凭借这些词语,联系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就能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学习记叙文的语言。

记叙文的语言,涉及到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表达方法,这些表达方法是社会交际和书面写作经常运用的。因此,记叙文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

小学生学习语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低年级的记叙文教学,应把识字和词句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对于课文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句要多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中年级的记叙文教学,要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段落的结构,学习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叙述和描写的。高年级的记叙文教学,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学习文章的语言。可以通过对好词佳句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事物、抒发感情的,从中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

学习语言必须多读。篇幅短的精练文章应该熟读成诵,篇幅长的也要选取精彩的段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掌握句式,学习各种表达方法。

二、说明文的教学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文体,是对事物进行讲解、介绍和揭示的一种文体。重在揭示事物间联系规律,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成因、结构等,结构严密,逻辑性强,既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范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说明文大多属于常识性文章,比如《太阳》介绍太阳的有关知识;《看月食》说明月食的经过和发生月食的原因;《庄稼的好朋友》说明益虫、害虫和庄稼的关系。

教学说明文,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同时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除此以外,就学习语文来说,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说明文不同于记叙描写事物的记叙文,也不同于通过推理阐明主张的议论文,它重在说明,说明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成为说明文的最基本的特征。说明文的语言因此具有准确、简洁、通俗的特点。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这些语言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用词准确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说明文的语言有很强的逻辑性,句子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的严密。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句中的因果关系:由“直”变“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嫩茎就“紧贴在墙上”了。如果再把这句话同课文结束句中“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联系起来分析,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到为什么会这样“牢固”,也加深了对修饰词语“相当”的理解。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词句之间的联系,既提高了认识能力,又学习了说明事物的语言。如《月球之谜》中“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句话时,引导学生注注意“首次”“第一次”来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学《松鼠》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品语写松鼠外形漂亮的言不由衷“清秀” “闪闪发光” “矫健”“敏捷”“机警”“玲珑”等词,“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比喻的运用,“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拟人的运用,是如此生动传神。再如教学《鲸》时,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可以让学生体会如果去掉带点的词,会有什么效果?为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从而感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事物有多种方法。教学说明文,除了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介绍说明的那种事物的特征、本质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鲸》为了说明鲸的大小,种类,生活习性,作者不仅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还运用了比喻、比较和联系生活实例的方法。说明性课文的教学,这些说明方法的渗透是最重要的,也是《标准》所要求的。

(二)弄清说明的层次,了解文章的结构。

说明文的内容层次清晰,结构上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一般说来,说明事物构成的,按构成的顺序写,如12册的《各具特色的民居》。说明事物功用的,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写,如9册的《假如没有灰尘》。说明事物发展过程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如《琥珀》《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物联系的,把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如《蛇与庄稼》《蝙蝠和雷达》。说明文开头往往先提出说明的对象并加以诠释,然后再进行具体说明。如《松鼠》作者开头就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下文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说明的。《鲸》这篇课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围绕提出的问题加以说明的方法。课文一开头就提出“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接着课文就具体说明鲸到底有多大。课文第四小段也是先提出问题:“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然后加以具体说明。其他段落也都是先点出要说明的问题。因此,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看看课文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从而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认识说明文的一般结构特点。

为了学习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在小学高年级,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如归纳段落层次,编写课文结构提纲,选择准确的词语填空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仿作,写一篇短文或片段,说明自己熟悉的事物,以训练学生说明事物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在板书上也要尽量表现文章的内在结构和说明方法,让学生一目了然。当然不写,也可以把说加入进去。

(三)注意将说明文的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

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为了把事物说得准确、清楚、明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常常会运用准确的语言、多种说明方法、不同的表达方式等等,教材是个例子,教学说明文应该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如学会对生活中某事物的状态、性质、使用方法的说明,或者会对书刊内容作出准确介绍等等。例如学了《参观人民大会堂》,就可以指导学生按空间位置说明学校大门、礼堂和教室等等。

三、诗歌教学

诗歌是诗和歌的总称。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诗歌近百首,这些作品跨越的时间久,范围宽,题材广,有古诗、现代诗、儿歌、歌词等。诗歌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表现,有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特点在于它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和丰富的想象。诗人凭借想象,对事物作出种种联想、比喻、象征和大胆而又合理的夸张,抒发出强烈丰富的思想感情。另外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根据诗歌的这些特点和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诗歌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诗歌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能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领会诗歌意境,激发他们的情感。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习和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准确、形象、凝练,它容聚了一个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以最精练的形式融现实与理想、时间与空间、感性与理想、情趣与教育等于一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教学诗歌应着力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关注诗人刻苦锤炼、精心推敲的字句,引导学生学习、品味,从中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丰富情感,领悟诗歌遣词造句的精当,并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如教学《水乡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一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交流对诗中字词的体会,如从“千”、“万”、“一个连一个”、“处处”、“片片”、“满”、“一箩又一箩”等词语,品味出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从“荡清波”的“荡”字品出碧波荡漾的无尽余韵,从“飘满湖面飘满河”的“飘”字品出船只往返的轻盈愉悦。再如《江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诗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第一二行诗句中的“鸟飞绝”中的“绝”、“人踪灭”中的“灭”,勾画出天寒地冻、飞雪飘漫的天地;再将每行诗的开头一字连成“千万孤独”,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所营造出得空旷、凄凉的境界。而末句的一个“钓”字可谓全诗的“诗眼”,通过对“钓”字的品味,揭示出寂寥中的生机,平常中的蕴涵,触摸到诗人纯净高远的内心。只有引导学生紧密结合语境对言语作细细的咀嚼,于吟诵中赏析作者在语言过程中“辛苦经营”的功力,才使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深入,从而受到灵魂的洗礼,精神的振奋。

“涵咏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揣摩、品味关键字词的良好习惯如果教师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会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体悟到诗歌之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二)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诗歌意境

诗人常常凭借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常常面对诗歌中离散的内容而困惑,他们难以把握诗歌词语的含义,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因此,在教学诗歌的时候,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还原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构成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从而由表及里,领会诗歌特有的意境,促进理解的深化。切忌“就字论字”、“就词论词”、“就句论句”、“就诗论诗”。

比如教学张旭的《山中留客》一诗,可以抓住第一句的“山光物态弄光辉”中的“弄”字,驰骋想象,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慢慢体会,就是一个“弄”字,把山中各种物态的活泼风姿,都生动地凸现出来了,又把各种景物争奇斗艳的姿态、蓬勃的生机、活跃向上风貌,全部都传达出来了,还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余地。抓住一个“弄”字,托出诗的意境,人们仿佛看到了俏丽花朵、晶莹剔透的枝叶,又仿佛听见了淙淙泉流声、悠扬的鸟鸣声。这样全诗便赏析活了。所以,在赏析过程中,只有展开想象,才能触及诗的深层寄意,真正达到艺术享受的目的。

(三)加强朗诵训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语言凝炼,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惟有反复诵读,才能充分感受其韵律之魅力,增强语感。我们平时的诗歌教学,往往满足于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教师常常急于将字词的解释告诉学生,结果诗歌学习变成了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停留在诗歌的浅表。其实,诗歌学习是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真正意义的解读和内化必须依赖学生的个性阅读。在诗歌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和主动建构的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领学生反复朗诵。

指导诵读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指导学生掌握诗的情感基调。根据诗的不同内容,或欢快活泼、或凝重沉郁、或轻盈优美、或豪迈雄越、或婉转舒缓、或高亢激昂;二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诵的技巧,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重音、停顿等;三要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四要指导学生对诗中的警句、妙语反复吟诵、铭记在心。事实证明,在这样的朗诵氛围中,学生对诗词情感的理解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不仅表现在朗读的声音、节奏、情感上,还表现在脸上表情、手上动作。这些不仅能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诗歌中的韵味旨趣,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而且对打破孩子羞涩感,培养自我表现意识和自信心都有极大好处。

四、童话教学

童话,是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它以拟人、夸张、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其艺术形态,主要读者是儿童。童话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上好童话课对学生有很大的意义和帮助,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童话以其独特的价值大量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但对童话教学法的研究还停留在部分或个案层面上。以往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忽视了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使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功利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二是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据童话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而是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根据童话的体裁特点和儿童心理,童话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童话中幻想和现实的关系。

童话最大的特征就是幻想,但它反映了生活中的种种现实。教学童话时,教师不要点破或经常提醒故事是虚构的,以免影响学生对童话的兴趣,限制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应让学生按一般故事来读。要让儿童明白,童话中的幻想和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幻想世界中的事物一般地说都不违背现实世界中的自然和社会关系。如《两只小狮子》中,勤狮子勤学苦练滚扑撕咬本领,而懒狮子却懒洋洋地晒太阳,这样的性格与儿童很相似。再如教学《纸船和风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师在课文快结束时可以这样提问:“松鼠愿意把怎样的纸船和松果告诉小熊呢?”以此来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交往进行体验想象式的补白语言训练。这种结合了现实中人际交往的体验丰富了童话的内涵。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常常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营造浓厚的幻想氛围。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童话在丰富和培养小学生想象力方面的优势。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小女孩在擦火柴的过程中产生的幻想。

再如教师在教学童话《去年的树》(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第一部分时,可以重点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大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为后面理解鸟儿与树分别的牵挂和经历千辛万寻找不到的悲伤情景埋下伏笔。作者描写鸟儿和树根、大门、小姑娘的三次对话,是为了表现鸟儿寻找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再次让学生想像,鸟儿在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在想像中激活了思维,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猎人的捕杀,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狂风暴雨等,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它寻找朋友的脚步。这一想象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小鸟对友谊和诺言的忠诚。课文最后一部分,鸟儿和化身为灯火的大树告别的情景,引导学生第三次想像,想像鸟儿盯着灯火看时,可能在想些什么?想像分别重逢,却不是原来的好朋友大树时,鸟儿又会说些什么?这样的想像将学生带到一个独特的场景中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想像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而童话的神奇意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表演童话

儿童之所以喜爱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对童话进行理性的“分析”,使那些生动的鲜明的童话形象被肢解了。学生随着教师的一步步“分析”而淡化了学习兴趣。因而童话教学切忌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要根据不同类型童话的特点,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来展开教学。

一位教师教学《小猴子下山》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先准备好玉米、桃、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然后找两个学生分别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图画的情景,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追“小白兔”。“小白兔”在“小猴子”的追赶下迅速跑回作为并摘下头饰。“小猴子”东张西望,什么也没找到,最后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通过有效表演,满足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演自我的勇气,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的体验。

2.改写童话

在学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述学习的童话,然后鼓励学生对童话进行改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复述童话的过程加入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改写童话。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大胆想象,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比如,鼓励学生给童话改写结尾,更改人物的角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新写童话。通过这样的写作锻炼,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童话的语言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一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充分利用文本,设计了两个想像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对故事的解读,进行角色的换位,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他们心的感悟。一是在丑小鸭被迫离家出走时,给家人写一封告别信。二是在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让学生写一封报喜信。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续编童话故事。续编童话故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配音乐、图像来学习、写书评、给童话配插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做游戏、写童话日记等都是童话教学的好方法。

目前,还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童话教学不够重视,他们的童话理论知识还很缺乏,童话教学的方式比较陈旧。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加强童话教学的理论知识,需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童话名著,采用多样的方式来教授童话。小学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应该保持一颗童心来教学,这样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着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童话中的喜怒哀乐,帮助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

五、寓言教学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但是其中所蕴藏的道理却耐人寻味,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搞好寓言教学十分重要,教学实践启示我们:寓言教学要掌握两个要点。

(一)感受形象。

寓言中的故事是形象地描绘,道理是抽象的概括。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这方面可从四个方面引导。

1.领会寓言里形象的语言。

寓言和其它的文体一样,也是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例如《亡羊补牢》,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后悔”“还不晚”、“赶快”、“结结实实”、“再也没丢过”等这些形象的词语的含义,说明它的作用,从文字中掌握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寓言有明显的比喻性,作家总是把所包含的整个事件当作一个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着耳朵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人物或角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经过、事件高潮、结果。我们要利用寓言运用的这种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仿佛看到寓言中的角色,但在引导学生想象时,不宜再扩充创造。

3.用朗读增强形象的鲜明性。

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寓言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朗读手段来增强形象的鲜明性,寓言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即可,语调轻松、幽默中带有讽刺意味。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人物语言特点,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用有感情的朗读去突出狼和小羊的形象,去加强儿童对形象的理解。

4.观察插图深入画面的意境。

寓言故事常常配有插图,寓言作家所创造的插图具有幽默、风趣、童话般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要重视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深入画面的意境,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为揭示寓意做好准备。例如,我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联系插图朗读课文,想象当时小溪边的情景。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加强教学的形象直观性,让学生感知狼和小羊的个性特点,狼的声音粗暴、凶残和蛮横无礼,小羊的软弱温驯,从而对小羊产生同情,怜悯。

(二)揭示寓意。

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寓言中所讽刺、批评的真正对象,不在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生活的人或者现象。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形象当作真实的形象来认识,这样学生对寓言中的艺术形象印象深刻而且对寓意的理解也会加深。

1.从分析人物语言中揭示寓意。

《东郭先生和狼》这篇寓言故事中有东郭先生与狼以及老农之间的对话,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分析东郭先生的语言及其狼说的话,便可以了解东郭先生的愚蠢、糊涂和老农的果断、机制形成鲜明的对照。2.从分析精警句子中揭示寓意。

寓言中除了形象性语言外,还有理智性、概括性很强的语言。有的含有深刻的教训意义。《自相矛盾》有这样几句话,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哪?他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理解这些警语的含义,也就理解了寓言的中心思想。

3.从分析事物实际特点或发展规律中揭示寓意。

寓言的寓意是指向人类社会的。其价值在于它所要说明的是现实中的某种现象。例如在教学《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时通过对禾苗的生长规律地揭示,以及这位农夫违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的驳斥,从而让学生懂得事物发展都有客观规律,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4.从学生对事件或角色的行动的评价中揭示寓意。

学生掌握了寓言内容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事件或角色的行动作出评价。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类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懂得野兔撞树这一现象的偶然性,如果没有认清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把它看成一种期望值很高的必然现象,那么只会自食其果。

六、议论文和文言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议论文和文言文是很少的,近几年来由逐步增加的趋势,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给予关注。

议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即提出观点,运用论据进行论证,证明观点的正确。小学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大多采用正面立论的方法,论证的方法也大多从正面证明,少有反驳错误观点而使正面观点成立的。所选论据,一般来说是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的论据大多为事实论据。例如《说勤奋》一文,它先提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是依靠勤奋获得的。然后选用一古一今两个事例,以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都是靠的勤奋,证明了观点的正确。教学议论文,要让学生多自读课文,悟解文章观点,然后探究怎样证明的,并能联系实际加深认识更好。

文言文的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读懂意思,要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弄清相关实词的意义,还有一些虚词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有难度的文言句式,教者必须适当点拨。同时,短小的文言文要强化朗读,力求熟读成诵,在朗读中加深感悟和理解。

总之,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认真研究和实践,找出适合学生理解和认知的方法来教学,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会有所收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总之,教无定法,也有定法,只要我们勤于探索,深钻精研,就一定能发掘出更多便捷有效的教学途径来!

第五篇:实用类文体教学

在实用类文体教学中做到对症下药

奉化高级中学 陆萍

摘要:本文针对高考中经常会出现的失分点,提出了两个解决方略,一个是注重考前技巧的指导,另一个便是渗透于日常教学中,望能有一定成效。关键词:失分点、技巧、厚积薄发、对症下药

近年来,高考实用类文体的试题随着《考纲》及《课程标准》的变革而做了适当的调整,其考查的题型、范围、内容都有了一定的改变。在题型上由侧重客观选择慢慢向侧重主观简述题转变,近几年形成了一种由选择题搭配“论述”或“简述”的混合题型。在内容上由侧重提取主要信息、解释词语向把握文中重要观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及态度转变。

尽管在以上几个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但总体来说实用类文体的阅读相对于文学类阅读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这是因为文体特征决定了容易得分。其文体呈现给读者的信息比较直接,很多东西都是一目了然,不需要学生再进行二次分析;还有就是里面所蕴含的主题比较单一,内容比较集中。但由于问题的设置比较灵活,让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是觉得答案“像风像雨又像雾”因而在高考中这一块得分率也没想象中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会有很多失分。失分点一:理解不当,答非所问。

如余光中的《粉丝与知音》有一个题目是这样设置的:“作者既说孔子‘真可谓知音了’,又说他‘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对于这一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句子里面的“知音”和“粉丝”这两个概念的解析,可是很多学生一碰到这样的题目就不知从何下手,往往答非所问。

失分点二:不懂概括,含糊不清。

在《最主要的是“以苦为乐“——李连杰访谈》中有一个论述题是这样的“你认为李连杰的‘壹基金’发展前景如何?并探究其原因”答案的要点是要通过访谈中李连杰的回答概括出“利人、利己、易行”三个特点,但能概括出来的同学确实微乎其微,他们会做的更多是从文中去摘抄一些相关的句子,而不明白如何对这些呈现的具象进行概括吧。失分点三:阅读粗糙,不够谨慎

在实用类问题中会有很多设置的陷阱,比方说偷换概念、限制范围、作者态度比较隐蔽等,而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读的比较粗,掉入了陷阱。如很多人把“含汞等同于汞”,忽略“全部、大都、仅、可能、也许„„”等词而妄加推断,还有不清楚作者的态度,如在做《记忆灾难也是累积文化财富》时谈谈在做着对于灾难的态度,很多学生只是抄录了文中的句子而无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以上几个失分点是经常会在试卷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无形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警告着我们必须吸取前车之鉴。那么如何才能切切实实的去提高学生实用类文体的得分率,我觉得应当注意两点。一个是考前技巧方法指点,另一个是渗透于日常教学,厚积薄发。

一、考前技巧方法指点。

1、教者必须明确教学内容。

作为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得明白“教什么”。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和考纲,一般会会考查这些内容:理解并解释文中重点句子及其含义、筛选并提取主要信息、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及中心意思的概括、对作品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前景分析、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态度等。如2010年浙江题就是要求联系上下文,解释“卧游”的意思,《中国慈善报告》一文就问了“结合全文,谈谈我国该如何发展慈善事业。”只有教师明确了考试内容,才能正确去引导学生。

2、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明白了教什么,就开始思考怎么教。在教学时,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同时也要针对经常出现的弊端找出对策。首先必须得读。这个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原文,二是读题目。我们必须仔细阅读全文,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画重点信息,如大的方面那些下定义的句子、文中作者想要阐明什么中心思想;小方面可以关注一些顺序词、关联词、限制词等。读题目时,我们应仔细揣摩作者的意图。

其次是找。实用类文体往往会有这个窍门,即“答案就在原材料中。”既然材料在原材料中,我们就必须把它找出来,就一定得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章。根据题意,找出题目所在段落及其对应句,甚至是一个词语或语句的先后关系、必然性事件与或许会发生事件的区别等都得关注,从语句中提炼出一些关键信息,这才是关键之处。

再次是判断。在判断的时候,我们不可以主次颠倒、以偏概全,不可以加入过多个人情感成分,要忠实于材料,从材料中去找出文本的主要观点,这需要一种知识的整合能力,进行分析推理。

考前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会有一定的成效。但我想最主要还是在平时,需要日积月累,能真正做到厚积薄发,整装上阵,类似于情感的蓄势就等待爆发的时机。

二、渗透于日常教学,厚积薄发。

1、引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凡事兴趣是最主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实用类文体的兴趣,一个是让他们意识到这类文体的重要性,另一个是找一些具体的、生动的课内文本,让他们真正有美的享受。《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二美具”的文章。一是语言美,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文中有许多诗化的语言,像那“壳如红缯,膜如紫绡”让我们就开始想象,更有给我飘渺空灵感觉的诗句“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语言除了美之外,也非常的准确,在遣词造句上都经过了一番推敲。二是逻辑美,这篇介绍荔枝的文章在说明时能符合人们的一般认识规律,采用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这种美文往往能感染学生,让他们有想探究、甚至想模仿其写法的欲望。

2、使学生具有文本意识。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文本出题者的意图是不一样的,而我们碰到这个文体是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如新闻其特征是:用事实讲话、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它的基本结构包含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学生具备文体意识后,会明白怎么去做这一类文章:首先看标题,揣摩新闻所写的内容;其次理清全文思路,分清层次;再次挖掘中心,明白意图。在教授必修二《落日》时,我就抓住了“新闻特写”这个要点,让学生去明白特写的概念、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领会在描写中所融入的民族情感。又如科学小品文,就应该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学性。在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先让学生了解了这种文体具有的特点,编者一般命题时会考虑到的问题。

3、让学生有一个抓关键词、关键句意识。学生在平时必须让自己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去捕捉文中的一些关键性信息,提取出答案的要点,而这些内容都蕴含在关键句中。学生的眼光要从迟钝变得犀利,必须靠老师有意识的去锻炼他们,做到课内学课外练。在学习鲁迅《拿来主义》一文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表明了作者的看法?”这个问题就是想让学生快速筛选“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所以我们要运用骨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他占有、挑选”“总之,我们要拿来”等句子。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效。

下载各文体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各文体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体学习、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

    文体教学总结1年级(大全)

    仁怀市杨李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 文体教学工作总结 ——李明桥 本学期我承担了一年级的文体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 忠诚于......

    各种文体及其格式

    应用体大致可分七大类 (一)公文类 这类应用文主要指以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名义发出的,表达自己法定意愿、联系与处理公务、记载与传递信息的文件类应用文。如:命......

    从文体角度来教学

    从文体角度来教学《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课文大多是一般记叙文,有时也少量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议论文这种文体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比......

    一年级文体教学总结[合集五篇]

    一年级下册文体教学工作总结 刘珊 2017.6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教助学,并时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从而是我......

    文体先进教学工作者事迹材料

    文体先进教学工作者事迹材料XX小学 XXX我是XX小学的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锐意创新、求真务实、模......

    六班科技文体教学工作总结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六(1)班科技文体教学工作总结城关三小麹大美 2011-1-8六(1)班科技文体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又圆满地结束了,在开学初的教学计划的统一指导下,六(......

    《实用文体写作》教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区管理专业《实用文体写作》教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要求 《实用文体写作》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区管理专业专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