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回到原点”

时间:2019-05-13 21:3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回到原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回到原点”》。

第一篇:中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回到原点”

中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回到原点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预测

特级教师 李迪明

中国高考作文的题型和内容已经“回到原点”,话题作文时代完全终结。2014年的高考考生若要驰骋考场,夺取作文高分,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同时吃透材料作文和全命题作文。至于话题作文,完全可以不去理会。因为会写材料作文和全命题作文而不会写话题作文的学生,我教几十年书还没见过。

2014年的高考的作文题型仍会是材料作文和全命题作文。早在2008年,全国高考就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高考作文题19道(包括灾区题),其中材料作文7道,命题作文8道,话题作文只有4道。2009年话题作文继续淡出高考,18道高考试题中材料作文8道,命题作文7道,半命题作文2道,话题作文只有1道。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话题作文1道,不少人呼唤的半命题作文并没有出现。2011年全国高考共出作文题17道,其中材料作文9道,全命题作文7道,话题作文只在重庆卷保留了1道。就四川考生而言,2014年高考你不能只关注命题作文,虽然近五年多考的命题作文(考过4年的命题作文),但2013年四川卷诚如我预测的一样,考的是一道关于“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的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你除了关注命题作文外,还应该关注材料作文,包括给文字材料作文和给图画材料作文,尤其要会写新材料作文。

2014年全国高考(包括四川)作文内容还是要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时代风云。记得2008年,全国出19道作文题(包括灾区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当年热点话题的作文题就有8道,约占总命题量的一半。笔者也曾为此欢呼过,并预言:中国高考作文命题必将进入一个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新时代,考生应该关注时代风云,挥写人事情理。现在看来,此话已经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中部分验证,相信将来也还会有生命力。

大家知道,我国从1951年到1977年高考作文题型全是命题作文,内容与当时的生活联系紧密。1951年、1958年两年,高考是由各行政大区命题;文化大革命10年,除1973年外,我国未举行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但该年的高考是由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命题,仍有不少省市的作文题直指当年热点话题,如上海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天津的“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山西的“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河南“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广东的“大治之年气象新”。这些作文题目,既有对错误观点的批判,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礼赞;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伟人的怀念。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反映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从1978年开始,出于提高高考信度的考虑,高考作文命题出现了重大转折。

先是命题形式的改变。高考作文由单一的命题作文,转向多种形式作文。高考命题先后出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给范围自由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这的确增加了猜题、押题的难度。尤其是材料作文,几乎让人无法猜中考题,考生们要想得高分,就只有在练好写作基本功上下功夫。但与此同时,材料作文在审题上要求高,考生对材料必须认真推敲,如不能正确把握材料内涵,就可能跑题。加之材料作文容易脱离现实,引出故作深奥的玄虚文风。于是崇尚自由,要求宽松,贴近现实之声此起彼伏,话题作文应运而生。1999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拉开了话题作文的帷幕。话题作文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要求拟题新、立意新、形式新、语言新。不但不限文体,审题的要求大大降低,内容的开放程度也令人赞赏,所写作文只要与话题有关就可以了,绝大多数考生不至于跑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写作才能。话题作文登上高考舞台,无疑值得喝彩。它为高考作文命题改革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后来发展为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持续了十来年。

其次是文体形式的改变。1985年开始出现一次考两个作文的命题方式,此后便奉为定例,绝大多数时候是“一大一小式”,即小作文要求描写、叙述,大作文都是议论文;也有两个作文“同样大小式”,如1992年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和一篇议论文,都是不少于350字。这种考法,能全面考查考生运用多种文体进行写作的能力,但写作量大,考生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所有试题有些紧张,不容易写出有分量的好作文。从1999年开始,恢复了考查一篇大作文的形式,而且采用不限文体的话题作文,这种改变使考生能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擅长的文体,用心写好一篇文章,体现出命题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文以载道”,文章避免不了时代的印记,作文题也同样深受时代和文化的制约,高考作文命题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不是谁想分开就能分得开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也不是谁想在高考作文命题时避开就能避开得了的。

恢复高考33年后的今天,人们蓦然回首,高考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虽然作文形式在不断变化,但作文内容都无法脱离现实生活,甚至无法避开当年的热点话题。

高考作文命题如果只在形式上翻新,是无法选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的。就拿话题作文来说,虽然加大了对考生的思想认识、想象能力、语言能力的考查力度,但考生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尽情发挥。那些会读书、勤思考、悟性强、有创新意识的考生,更容易脱颖而出。自从采用话题作文以来,出现了不少好作文,甚至满分作文。但与此同时,长达十年的高考话题作文,也催生了一种“新八股文”:开头罗列排比,引出论点;中间采用三段论,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结尾照应开头,进行总结。按这种模式克隆的文章,背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真实感受,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前些年,“新八股文”很受追捧,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把它当作取得高分的秘笈,引导学生仿写、套写,如果不按照“新八股文”的模式,而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有可能得不到高分。记叙类文章尤被列为师生不齿的肤浅之作,不被看重。2007年江苏省有一篇被打捞出来的抒写真情实感的高考佳作——《怀想天空》,写儿子顶着烈日帮助父亲收麦,再现了父亲厚实的胸怀和儿子感恩的情意,写得真实纯净。但一评只得36分,二评给它42分,第三位老师判39分,最终,综合判定为37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 何永康 教授发现了这篇文章。读了3遍,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何永康 教授为这篇文章写了批语,并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何 教授说:“推荐它是一种导向。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新八股文风令他忧虑,他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文章,让“我手写我心”的朴实文风重新回归高考考场。对这篇作文的重新定位,意义十分重大,它预示着高考作文必将回归现实生活。2008年上海阅卷就尤其推崇朴实无华、有一定语言功力的文章,打击华而不实、言不由衷的文风。

随着话题作文逐步走向成熟,它的致命弱点——难以防止宿构和抄袭,也暴露得越来越充分,使高考的信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最具讽刺意义的是,2001年高考作文要求写“诚信”,四川一考生的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得了满分,却被指责涉嫌抄袭当年第7期《杂文选刊》刊发的《患者 吴良知 先生的就诊报告》。“抄袭”本身就是与“诚信”背道而驰的啊。2003年海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最美丽的鸟》,涉嫌抄袭《故事会》杂志刊发的《爱的误区》;2004年重庆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涉嫌抄袭;2004年江西满分作文《桃花源祭》涉嫌抄袭;2005年福建考生的满分作文《执子与通子》,涉嫌抄袭4年前湖南湘潭市一中邓丽的同名获奖习作。2008年福建满分作文《我于咖啡中看见》,被控抄袭了新出版的一本书。满分作文常见抄袭之作,非满分作文抄袭更严重,只不过它们不像满分作文那样容易曝光。作出这种推断的理由,就是中学教育中流行一种叫做“套题”的应试技巧,无非是大量背诵一些文字材料,诸如名言警句,事例典故,抒情段落,针对不同考题,把提前背好的材料进行组合粘贴,既省时间,又省脑子,写出来的文章还显得成熟老辣。

高考作文命题,在开放的同时,也尝试着加大限制性,如2002年全国卷“心灵的选择”,就要求必须扣住“心灵”,应写出心灵经受的挣扎与搏斗,这个过程应是具体的,没有这个过程属于跑题。2003年全国卷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要扣住“感情亲疏”四个字,行文中要体现出感情的远近对认识能力的影响,并且要写出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限制性很强。2003年北京卷“转折”回到命题作文中来,考生要审清这个概念中所包含的范围,比如它与“转变”的区别,“转变”是一个结果,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折”主要强调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意义比“转变”要深、要大。虽然这样,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高考作文命题改革势在必行。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高考作文命题直击当年热点话题,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借用学生作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回到“原点”,是一种改革,一种突破,也是对我国高考作文命题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它让长期 “悬于半空”的高考作文命题“落地”,引导考生从古代名人情结中摆脱出来,从“嘲风雪”“弄花草”的“为文而作”中解脱出来。把目光聚焦到现实生活领域,更加广泛地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时代风云,做到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歌唱。这样,“文章合为时而著”,用生活之水浇作文之树,不仅能使考生更好地写出人事情理,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同时,高考作文命题直接或间接反映当年热点话题,决定了写作思想的个性化和不易模仿,不仅能杜绝抄袭与复制,还能提升考生的作文质量,不断给阅卷老师以惊喜,有助于阅卷质量的公正、公平。

中国教育最明显的弊病是“知行分离”,这在2009年3月23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中得到了证实。“导致中国学生知行分离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中缺乏实践的环节。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倾向,使我们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基本都是理论的、书面的,而不是实践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身体不好,品德不好,对考上大学没有什么妨碍,所以这些东西尽可以处于荒废状态,也直接导致了孩子们的知行分离。” 孙云晓先生的论断可谓一针见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人开出药方:向美国学习,用让考生写实践报告代替高考作文。诚然,美国教育很看重实践,他们的名牌大学招生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还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很多高中生花很多时间参加义务劳动,比如到医院、教堂、公共场所劳动。还有学校和社区服务,比如校报、校刊、校杂志。在大学申请表上都有一栏:高中期间参加过什么课外活动,参与了几年,担任过什么职务,得过什么奖励或荣誉。此外,学生校外表现也是上大学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了被名牌大学录取,不少高中生利用暑假到专门帮助残疾人的国际NGO组织或社区的敬老院做志愿者,甚至到非洲帮助艾滋病人。美国很多大学的招生作文命题直接或间接地考察学生面对人生逆境的表现。然而,教育中的实践环节涉及面广,不是写篇实践报告就能囊括得了的,更何况实践报告根本无法代替高考作文!

高考要选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作文命题与其在形式上花样翻新——写新材料作文、写实践报告,倒不如在内容上来个返璞归真——在高考作文命题中继承和发扬“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甚至直击当年热点话题,引导考生关注时代风云”的传统,督促考生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考生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体验时代,感悟时代,为时代而歌唱。

第二篇:中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回到原点”

中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回到原点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预测

特级教师 李迪明

中国高考作文的题型和内容已经“回到原点”,话题作文时代完全终结。2014年的高考考生若要驰骋考场,夺取作文高分,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同时吃透材料作文和全命题作文。至于话题作文,完全可以不去理会。因为会写材料作文和全命题作文而不会写话题作文的学生,我教几十年书还没见过。

2014年的高考的作文题型仍会是材料作文和全命题作文。早在2008年,全国高考就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高考作文题19道(包括灾区题),其中材料作文7道,命题作文8道,话题作文只有4道。2009年话题作文继续淡出高考,18道高考试题中材料作文8道,命题作文7道,半命题作文2道,话题作文只有1道。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话题作文1道,不少人呼唤的半命题作文并没有出现。2011年全国高考共出作文题17道,其中材料作文9道,全命题作文7道,话题作文只在重庆卷保留了1道。就四川考生而言,2014年高考你不能只关注命题作文,虽然近五年多考的命题作文(考过4年的命题作文),但2013年四川卷诚如我预测的一样,考的是一道关于“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的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你除了关注命题作文外,还应该关注材料作文,包括给文字材料作文和给图画材料作文,尤其要会写新材料作文。

2014年全国高考(包括四川)作文内容还是要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时代风云。记得2008年,全国出19道作文题(包括灾区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当年热点话题的作文题就有8道,约占总命题量的一半。笔者也曾为此欢呼过,并预言:中国高考作文命题必将进入一个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新时代,考生应该关注时代风云,挥写人事情理。现在看来,此话已经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中部分验证,相信将来也还会有生命力。

大家知道,我国从1951年到1977年高考作文题型全是命题作文,内容与当时的生活联系紧密。1951年、1958年两年,高考是由各行政大区命题;文化大革命10年,除1973年外,我国未举行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但该年的高考是由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命题,仍有不少省市的作文题直指当年热点话题,如上海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天津的“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山西的“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河南“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广东的“大治之年气象新”。这些作文题目,既有对错误观点的批判,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礼赞;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伟人的怀念。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反映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从1978年开始,出于提高高考信度的考虑,高考作文命题出现了重大转折。

先是命题形式的改变。高考作文由单一的命题作文,转向多种形式作文。高考命题先后出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给范围自由命题作文、话题

作文等,这的确增加了猜题、押题的难度。尤其是材料作文,几乎让人无法猜中考题,考生们要想得高分,就只有在练好写作基本功上下功夫。但与此同时,材料作文在审题上要求高,考生对材料必须认真推敲,如不能正确把握材料内涵,就可能跑题。加之材料作文容易脱离现实,引出故作深奥的玄虚文风。于是崇尚自由,要求宽松,贴近现实之声此起彼伏,话题作文应运而生。1999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拉开了话题作文的帷幕。话题作文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要求拟题新、立意新、形式新、语言新。不但不限文体,审题的要求大大降低,内容的开放程度也令人赞赏,所写作文只要与话题有关就可以了,绝大多数考生不至于跑题,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写作才能。话题作文登上高考舞台,无疑值得喝彩。它为高考作文命题改革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后来发展为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持续了十来年。

其次是文体形式的改变。1985年开始出现一次考两个作文的命题方式,此后便奉为定例,绝大多数时候是“一大一小式”,即小作文要求描写、叙述,大作文都是议论文;也有两个作文“同样大小式”,如1992年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和一篇议论文,都是不少于350字。这种考法,能全面考查考生运用多种文体进行写作的能力,但写作量大,考生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所有试题有些紧张,不容易写出有分量的好作文。从1999年开始,恢复了考查一篇大作文的形式,而且采用不限文体的话题作文,这种改变使考生能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最擅长的文体,用心写好一篇文章,体现出命题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文以载道”,文章避免不了时代的印记,作文题也同样深受时代和文化的制约,高考作文命题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系,不是谁想分开就能分得开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也不是谁想在高考作文命题时避开就能避开得了的。

恢复高考33年后的今天,人们蓦然回首,高考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虽然作文形式在不断变化,但作文内容都无法脱离现实生活,甚至无法避开当年的热点话题。

高考作文命题如果只在形式上翻新,是无法选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的。就拿话题作文来说,虽然加大了对考生的思想认识、想象能力、语言能力的考查力度,但考生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尽情发挥。那些会读书、勤思考、悟性强、有创新意识的考生,更容易脱颖而出。自从采用话题作文以来,出现了不少好作文,甚至满分作文。但与此同时,长达十年的高考话题作文,也催生了一种“新八股文”:开头罗列排比,引出论点;中间采用三段论,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结尾照应开头,进行总结。按这种模式克隆的文章,背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真实感受,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前些年,“新八股文”很受追捧,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把它当作取得高分的秘笈,引导学生仿写、套写,如果不按照“新八股文”的模式,而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有可能得不到高分。记叙类文章尤被列为师生不齿的肤浅之作,不被看重。2007年江苏省有一篇被打捞出来的抒写真情实感的高考佳作——《怀想天空》,写儿子顶着烈日帮助父亲收麦,再现了父亲厚实的胸怀和儿子感恩的情意,写得真实纯净。但一评只得36分,二评给它42分,第三位老师判39分,最终,综合判定为37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 何永康 教授发现了这篇文章。读了3遍,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何永康 教授为这篇文章写了批语,并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何 教授说:“推荐它是一种导向。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新八股文风令他忧虑,他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文

章,让“我手写我心”的朴实文风重新回归高考考场。对这篇作文的重新定位,意义十分重大,它预示着高考作文必将回归现实生活。2008年上海阅卷就尤其推崇朴实无华、有一定语言功力的文章,打击华而不实、言不由衷的文风。

随着话题作文逐步走向成熟,它的致命弱点——难以防止宿构和抄袭,也暴露得越来越充分,使高考的信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最具讽刺意义的是,2001年高考作文要求写“诚信”,四川一考生的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得了满分,却被指责涉嫌抄袭当年第7期《杂文选刊》刊发的《患者 吴良知 先生的就诊报告》。“抄袭”本身就是与“诚信”背道而驰的啊。2003年海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最美丽的鸟》,涉嫌抄袭《故事会》杂志刊发的《爱的误区》;2004年重庆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涉嫌抄袭;2004年江西满分作文《桃花源祭》涉嫌抄袭;2005年福建考生的满分作文《执子与通子》,涉嫌抄袭4年前湖南湘潭市一中邓丽的同名获奖习作。2008年福建满分作文《我于咖啡中看见》,被控抄袭了新出版的一本书。满分作文常见抄袭之作,非满分作文抄袭更严重,只不过它们不像满分作文那样容易曝光。作出这种推断的理由,就是中学教育中流行一种叫做“套题”的应试技巧,无非是大量背诵一些文字材料,诸如名言警句,事例典故,抒情段落,针对不同考题,把提前背好的材料进行组合粘贴,既省时间,又省脑子,写出来的文章还显得成熟老辣。

高考作文命题,在开放的同时,也尝试着加大限制性,如2002年全国卷“心灵的选择”,就要求必须扣住“心灵”,应写出心灵经受的挣扎与搏斗,这个过程应是具体的,没有这个过程属于跑题。2003年全国卷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要扣住“感情亲疏”四个字,行文中要体现出感情的远近对认识能力的影响,并且要写出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限制性很强。2003年北京卷“转折”回到命题作文中来,考生要审清这个概念中所包含的范围,比如它与“转变”的区别,“转变”是一个结果,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折”主要强调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意义比“转变”要深、要大。虽然这样,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高考作文命题改革势在必行。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高考作文命题直击当年热点话题,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借用学生作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回到“原点”,是一种改革,一种突破,也是对我国高考作文命题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它让长期 “悬于半空”的高考作文命题“落地”,引导考生从古代名人情结中摆脱出来,从“嘲风雪”“弄花草”的“为文而作”中解脱出来。把目光聚焦到现实生活领域,更加广泛地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时代风云,做到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歌唱。这样,“文章合为时而著”,用生活之水浇作文之树,不仅能使考生更好地写出人事情理,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同时,高考作文命题直接或间接反映当年热点话题,决定了写作思想的个性化和不易模仿,不仅能杜绝抄袭与复制,还能提升考生的作文质量,不断给阅卷老师以惊喜,有助于阅卷质量的公正、公平。

中国教育最明显的弊病是“知行分离”,这在2009年3月23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中得到了证实。“导致中国学生知行分离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中缺乏实践的环节。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倾向,使我们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基本都是理论的、书面的,而不是实践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身体不好,品德不好,对考上大学没有什么妨碍,所以这些东西尽可以处于荒废状态,也直接导致了孩子们的知行分离。” 孙云晓先生的论断可谓一针见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人开出药方:向美国学习,用让考生写实践报告代替高考作文。诚然,美国教育很看重实践,他们的名牌大学招生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还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很多高中生花很多时间参加义务劳动,比如到医院、教堂、公共场所劳动。还有学校和社区服务,比如校报、校刊、校杂志。在大学申请表上都有一栏:高中期间参加过什么课外活动,参与了几年,担任过什么职务,得过什么奖励或荣誉。此外,学生校外表现也是上大学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了被名牌大学录取,不少高中生利用暑假到专门帮助残疾人的国际NGO组织或社区的敬老院做志愿者,甚至到非洲帮助艾滋病人。美国很多大学的招生作文命题直接或间接地考察学生面对人生逆境的表现。然而,教育中的实践环节涉及面广,不是写篇实践报告就能囊括得了的,更何况实践报告根本无法代替高考作文!

高考要选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作文命题与其在形式上花样翻新——写新材料作文、写实践报告,倒不如在内容上来个返璞归真——在高考作文命题中继承和发扬“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甚至直击当年热点话题,引导考生关注时代风云”的传统,督促考生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考生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体验时代,感悟时代,为时代而歌唱。

第三篇: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如果你问我原点是什么的话?现在的我会回答:原点是人的本性。“贪、嗔、痴”。

我们时常想着去挣脱它们,逃离它们,但往往稍有不慎一下子就会回到原点。

贪,指的是对顺的境界起贪爱,比如冬日里的赖床。当闹铃响起时相信没有人会拒绝再在被窝了暖上五分钟,但往往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分针已经走了一圈了。然后就是迟到,要遭受上级或老师的责骂,而自己也会怨恨自己的贪睡,心情会变得很糟糕从而影响了一天的效率。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无解的问题,因为自己也很贪睡,经常都是早午饭一起吃的。但是我很少误事,跟别人约定早上七点,就算再困不等闹钟响我也会在六点的时候惊醒。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一份为他人着想的心情吧!怕浪费别人的时间。所以道理是相通的,当你起了贪念的时候,多考虑一下这会对别人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尽量做到不要去影响别人,这或许是一个克服贪念的好方法。

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简单来说就是抱怨。抱怨的本质其实是执着于事物的定义,比如韩剧里的男女主角刚刚相爱,男主角却被发现有着脑瘤晚期,只剩下三个月命。这种时候女主角就会痛苦流涕抱怨命运的不公,好不容易相爱却要说再见。如果这个时候她机缘巧合像电影《Lucy》里面的女主角一样把大脑开发到100%,她会发现其实他男朋友在某种意义上是活着的,这样她也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再者富足的情况下,人是比较不会抱怨,比如你刚领了三千块工资,一下就被小偷偷走了,这个时候人是很难不抱怨的。但如果是李嘉诚不见了三千块,我想他连意识到的机会都没有吧!又何来抱怨。从这些比较极端的例子来看,我想不抱怨要做到的是变通,以富足阔达的内心去面对逆境。五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

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三观不正啦!这在微博真是体现地淋漓尽致,“公知”与“五毛”之间的骂战每天都在上演,他们好像也乐此不疲。怎么样才能做到三观正呢?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人要从六个角度去看问题:自己,对方,旁人,社会,历史,自然。能够这样子去看问题的人,很难会被说三观不正。

这就是我对原点的看法,但好像走题了耶!这分明写的是不要回到原点嘛!其实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篇文章可以叫《话说贪嗔痴》„„..看来没去高考是对的。

第四篇:高考作文应该“回到原点”

卷首语

高考作文应该“回到原点”

载风

几乎每年高考第一场语文科考试结束之后,语文作文题都会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就像今年,6月7日上午11点30分语文考试结束,之后不到一小时,网络上关于高考作文题目、内容、难易程度的讨论已呈如火如荼之势,蔚为大观。据报道,就在语文考试的这一天,与高考作文有关的媒体和网站新闻达3000多篇,相关微博已达22万多条,带有相关标签的博客文章5万多篇。

大家十分关注高考作文,我想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作文赋分达60分,是高考分值最高的题目,在一分就有可能改变一名考生命运的高考中,作文的成败颇有生死攸关的味道;二是数学、英语、理综、文综等科目的题目优劣如何,国人大都没什么发言权,而对于作文大家大多都能说上几句,于是大家对高考的关注,便通过作文这一个“点”迸发出来了。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的作文题目凡19道,和往年一样,这些高考作文题大抵也还是这么几类:命题作文(如全国卷的两个命题“期待长大”和“诚信”、山东卷的“这世界需要你”、安徽卷的“时间在流逝”等)、材料作文(如新课标卷的“中国的崛起”、福建卷的“袁隆平”等)、“一句话背景”作文(如湖南卷的“歌手发言”、广东卷的“回到原点”等)。

对于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的作文题目的优劣,大家观点颇见差异。持肯定态度的以6月8日发表于人民网的《名师点评2011年高考作文命题三个特点》一文较有代表性,该文指出的三个特点是:1.命题关注考生自身的思维品质与思考质量;2.命题引发考生积极思考社会生活;3.命题引发考生思考自身。也有论者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反映了高考作文这样的改革方向:1.重视理性思维,考察考生的知识面;2.紧跟时代脉搏,发挥空间广阔。但是持不同意见的论者却认为,今年各地所拟的作文题仍主要偏重于“说理、议论”的题材,而这些具有“哲理化”、“思辨性”倾向的题目指向的往往是一些相当高蹈、抽象的人生哲理、思想命题,显得凌空玄虚、大而无当,如“时间在流逝”等。同时,一些看似更切合现实的题目,同样也有过于严肃宏大、“主题先行”的弊端,如“中国的崛起”等。

对作文题目优劣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是正常的,如今年广东卷的“回到原点”,就颇得语文教育界的热捧,被认为“格局开阔给考生较大思维空间”,而作家韩少功却认为这个题目太“虚”,高考作文题应“半实半虚”为宜。那么,高考作文的命题就没有标准吗?非也。笔者以为,评价高考作文题目的优劣,同样得“回到原点”,这一原点就是高中作文教育的出发点。具体地说,作文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文学的、艺术的、审美的熏陶。因此,好的高考作文题,一是应该有利于全面考察考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能力,二是应该能让考生“有话可说”,且能“讲真话”、“传实情”。由是观之,那些过于“哲理化”、“思辨性”的题目,以及那些过于严肃宏大、“主题先行”的题目,是赋予高考作文过于沉重的负担了。

第五篇: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曾以为青春是一座山,只要勇于攀登,斩断荆棘,便是成长。曾以为岁月是一片海,只有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才是生活。兜兜转转后,若得若失,落寞晚霞。我在眺望远方,没有见到彩虹,只是青春和岁月,一去不复返了。——题记1。活着莫要追究,怎么生物有人类,人类又是如何的繁殖。我活着,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活着,无论我的地位是否低微。我活着,哪怕我对社会没有一点的贡献。活着就是能自由地呼吸着空气,能够看到日出日落。能够与你们沟通,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反而活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荣幸我那么坎坷的一生经历了那么多。我自小没有喝三鹿奶粉长大,要不然,我也不知道是否能够尚能活着。物价在飞涨,幸亏我没有依靠着原地踏步的工资来生活,因为我还有家人依靠。我老妈对快餐食品没有兴趣,瘦肉精地沟油影响不了我的正常生活,尽管我承认现在钱不算钱了,毕竟东西都贵了几倍。大学毕业的那些人才,曾以为生活就此一帆风顺,生活让他们懂得,就算居住也能蜗居。何况还要承受找不到工作的压力。活着并不是一道康庄大道。你要知道,就算国家一再强调自己GDP已经名列前茅了。就算中国人在国际频频花钱展示自己的实力。但是这些都与自己毫无关系。人事易变迁,住在你隔壁的老奶奶的小儿子的大姨妈的小姨丈,当初不是流着鼻涕问你要一块糖么?现在已经开着宝马带着靓女在你面前耀武扬威了,还说女人举手可得。中国在雄起,身边的人都住进了大房子。如果命运的荣耀不曾眷顾你身上。你还可以对着国足大声怒骂,奶奶的,国家白养你了。虽然,自己活着,对国家尚未有些少贡献。对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我曾对红十字汇了那么一点钱。没有指望能够在CCTV被歌颂着,只是不愿意看到别人难过。外婆走了,我知道亲人离别是如何的悲痛。我不能为受灾的人群重建家园,唯有在经过一些国家政府部门,暗暗诅咒,如果你们把贪污的钱“贡献”千分之一,现在他们都可以住在舒适的房屋了。活着,不容易啊!因为轻易不能保持着平常心。轻易看不到比自己过得低微的人群,只能仰望着住洋楼开养车养养狗的个体。不知不觉,活着让我们都成了愤青。明明在乎,却要装作不在乎。明明嘴上说不重要,但心里却紧要羡慕得要命。2。选择莫不要把考试题的选择题与生活的混乱,否则受伤的只有自己。往往考试教学提示的ABCD的答案,答案就在其中。生活的选择题,选择答案不止四个,何止千百个。考试的残酷,一旦你选错了,便被扣分。它让你懂得,选择需要谨慎,否则跌倒深渊。生活让你知道,选错路,还可以回头也许就回不了头了。许霆在ATM面对了一个选择题,最后他选择了取钱走。殊不知,这样的一个选择差点让他的生活回不了头。多大的一件事呢?银行出错,追回金额不就完结了么?只是一个个体该如何抗衡一个能够左右国家经济的群体呢?许霆用一己私欲教育了我们,莫不要和富贵争,否则会是无期徒刑的惩罚。无视社会极大的争议。南京的女士面对这样的选择,第一时间把多余的钱退回给银行,竟然三次被拒。害得她老人家欲哭无泪,就为了两万七难道要坐一辈子的牢?只能选择报警。最后银行方面发现差额,报警取回,却没有道谢,更别说道歉了。如果你在ATM取款,银行出错,你取款一千,它给你一万。你的选择题又是什么呢?你说这样的机会率很低么?对的,银行总不能无视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吧。一个两个,尚可杀鸡儆猴,万一被某个高官取钱取多了。这件事还得了?当然,高官那会这样取钱呢。给他们送钱的那些人多的是呢。这样的故事只能发生在平民百姓的身上。法律总有漏洞,尤其在自恃强大的国家内,富人可以高高在上,总能左右其中。有些人对于国家的选择题判刑就完全不懂了。一个银行行长贪污了几亿,为何只判几年?还有诸多贪官污吏,为何只是几年的惩罚呢?为什么有人在撞死别人后,不是道歉不是难过,而是嚣张地说,我爸是李刚!一些农民工甘于生活的平淡,只想用体力赚钱。但是当遇到了无良老板,选择了正当的方式,去有关部门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只是,消息石沉大海。于是只能偏激地去“讨公道”,被人打得遍体鳞伤,有关部门迅速赶到,关在牢狱中。要是你是农民工,被欠款,你会如何的选择呢?3。生存生存比活着无耻,也需要无耻这样的大无畏精神。生活提倡的高度是生存并活着。活有千万样,可以有万种面具,亿万风情。但前提是,你必须生存着。生存并不艰难,你可以不是老板,你可以不是白领,你只需要随意在街边吃着别人剩下的食物,即可生存着。社会主义的国家提倡人人公平,只是提倡着,就像一个美好的口号,喊着喊着就忘记了。你要生存着,必须要顶着压力。例如家人的期盼,朋友的高度,女友的追求。如果你一无所有,对不起,那些也只能和你渐行渐远。你会否对街边的一个乞丐微笑示意?如果你也是这样无视嗤之以鼻地走过,那些比你有钱的,也是这样经过你的身边。可提醒你,千万不要有恶劣的途径。这个世界你被撞了,打120,救护车久久未到。你家火灾了,119在一切被大火吞噬完的时候,终于来到了。你被抢劫了,110总是在贼人早已远走高飞时赶到。但如果你对富贵者有什么行动,政府有关部分会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你的面前。生存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荣幸的是,中国人保留着五千年遗传的美德也很好地继承着。这美德并不是课文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等的,而是得过且过。只要尚有一丝空间让我们苟且偷生着,我们便会在心底埋怨,而嘴边感恩戴德地生存着。别犹豫了,这个世界只看你表面。只要你风光,只要你富贵,无论你前面做牛做马都无所谓。我们早已没有任何的底蕴了,生存着就可以了。4。原点你渴望人人平等么?就算自己的身份如何卑贱,就算自己没有办法处身名流中。那么今晚好好地大醉一场,然后发梦,运气话的话,你能够梦到自己渴望的世外桃源。陶渊明就是因为处于那样黑暗的社会中,无力挣扎,只能通过文字发梦。我运气蛮好的,我被现实折磨得体无完肤的时候,我喝了很多酒,最后发了这样的一个梦。我在梦中地位尊贵,可以为所欲为,人们对我毕恭毕敬。而我却更加肆无忌惮地做着我喜欢的事。我随意了结那些平民的性命,我把那些说真话的大臣关在牢狱中,那个美女让我心动,我下令她做我的女人……梦醒了,我笑了,但是笑着笑着,我却哭了。如果这就是青春,如果这就是岁月。那么,我的原点又在何方?我再回归那片故土,心头又是如何的一片沧海桑田呢?也许再也回不去了,也许,我早已回到原地了!——后记

下载中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回到原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高考作文题型和内容“回到原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 辛辛苦苦四十年,一场病痛,回到原点。 勤勤恳恳四十年,一交首期,回到原点。 悲悲喜喜四十年,一纸分书,回到原点。 奔奔波波四十年,一加油价,回到原点......

    2011高考作文:回到原点审题分析

    24.(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 “回到原点”为......

    《回到原点》一个IT企业的高考作文

    《回到原点》公司从2008年10月起步至今,刚好三年等同一个高中阶段。无独有偶,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回到原点》,恰好让我们对公司发展到现在的一个反思和总结。 据闻今年的高......

    高考作文:他还可以回到原点吗(5篇范文)

    他还可以回到原点吗?————题记 山,蜿蜒盘旋着,远远地伸展向天的边沿。一如他那颗缚着枷锁的心,遥不可及。 那天,他站在山脚下,望着重重围绕的大山。 即使,一幕青山,也阻隔不了他......

    2011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以及解析(共5篇)

    ①回到原点林舒婷 是落叶,就应该秋后归根,践行“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是浪花,就应该拥抱大海,追求在惊涛拍岸中的耀眼和辉煌;是小草,就应该依偎大地,实现以自己的生命之绿装......

    高考作文-原点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 同......

    回到原点满分作文

    回到原点满分作文 回到原点满分作文(一)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

    时间可以回到原点范文合集

    时间可以回到原点,却已不在是昨天有时候感情就像是织毛衣,开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翼翼的编制着,最后却只要轻轻一拉就回到了起点在好的感情没有物质做基础结局都是一样的。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