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德育渗透论文

时间:2019-05-13 21:4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历史德育渗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历史德育渗透论文》。

第一篇:高中历史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在学会做人方面接受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发挥“渗透”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

一、思想道德教育内涵

道德,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力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

德育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是有区别的。思想与道德两者虽有相通之处,都属于意识形态,但不能互相替代。德育较为全面地、准确地说应是“思想道德教育”。长期以来,德才相对,谓之德才兼备,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样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德”,内涵最简单,外延最宽阔,渗透“德育”之说在中学教育中最为恰当。

强调渗透德育,不是有意淡化政治思想教育、削弱政治思想教育功能。恰恰相反,是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夯实基础,是从大处、远处着眼,而从小处、近处、实处入手。进行德育,不仅仅要进行政治信仰教育,更多的则是爱自己、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同学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教育;是温良恭俭、文明礼貌的教育;是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教育;是科学态度、敬业精神的教育;是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的培养等等。用培养先进分子的要求来要求全体中学生,这只是拔苗助长,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谦虚好学、勤奋上进、诚实正派、遵纪守法、爱家乡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却是绝大多数高中学生能够做到的。

二、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特点

对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其特点。其特点主要有: 1.依附性

正如液体从物质微孔中透过一样,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总是离不开事实,总是依附于、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的。“政治”凭其科学理论说服人,文学依藉人物、情节的描写感染人,历史则以事实为基础上的评价启迪人。由于历史事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因而,离开了它,历史教学不仅失去其科学性,也失去其教育性。历史信奉的是事实胜于雄辩。尽管历史科学博大精深,而德育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但说到底是一种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正因为如此,它才烛古照今、叙史载道,若脱离史实,“渗透”就成为空话。2.暗示性

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中,不可否认,它也可像政治学科那样公开、正面宣传灌输教育,但是,这毕竟不是主要形式。主要的是在历史教学准确完成明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写照。那种“同学们要这样”、“同学们要那样”硬贴“标签”和口号式的教育或许气势磅礴,但难以收到渗透德育的功效。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它刻意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这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来得迅猛强烈,但是,一旦领悟,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将受益终生。3.渐进性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教学、某一历史内容教学的事。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这种一点一滴点点滴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德育渗透的渐进性。每一堂历史课教学,从渗透德育角度看,不能没有,也不能过多。纯粹讲述历史,就事论事,不承认或不屑于德育渗透,是不行的;但是,“讲二话”、借题发挥、喧宾夺主乃至空洞说教也是不可取的。渐进性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忌讳的是一曝十寒,需要的是持久的耐性和韧性,锲而不舍像滴水穿石。4.多样性

即受教育者在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活动中得到的启示与觉悟难以完全平衡一致。历史是过去了的社会,社会是进行中的历史,两者都是个复杂多层次的有机整体,而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知识水平、心理特征的差异,这在暗示性、渐进性的教育过程中,使得即使是同一历史内容的叙述评价在不同学生的心里也会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影响,包括感知、想象、情感、意志等。不要以为某一历史内容的教学在渗透德育问题上只会有一个集中的、唯一的目标效果。只要是健康、向上、进步的,使学生受益即可。教师无视这种复杂的情况而刻意追求某一点的教育,显然是不利于德育渗透的。5.评判性

从形式上看,无论是教师主导的教,还是学生主体的学,从内容上看,无论是谈古论今,还是据往知来,归根结底都是以本阶级、本时代的眼光来鉴别、评说千百年来中国、世界发生过的人事现象。或歌颂或斥骂,无一例外。这就告诉我们,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的。超阶级、超时代的立场观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们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都不会因此而会有什么改变。既然如此,站在什么阶级立场,以什么观点标准评述历史,就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而是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在渗透德育问题上,立场观点决定感情态度,因而在评判性的历史教学中是不能不讲立场观点的。

三、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条件诸多,而关键则在于是否具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这是因为,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因此,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发挥良好的育人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

首先,历史老师必须是心灵美的合格的“人师”。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有心。就是说,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有充分的、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只有处心积虑,才会见缝插针。没有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就不会有教师真正的感情投入,当然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德育渗透。要做到有心,在当前情况下,特别要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摆正高考分数与育人的关系。人们往往把应试与素质、分数与育人对立起来,似乎水火不容。这种认识实际是片面的。它们之间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结合起来。我以为“应试”是“素质”的一部分,“素质”包含了“应试”;同样“分数”的高低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育人的效果。历史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训练历史思维能力,渗透着办事做人的道理,这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实在是个难于截然分割的有机整体。人为地轻视渗透德育,只能是两败俱伤,既损害了育人的作用,也影响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二是有德。历史老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胸怀天下、心系祖国的人,律己严格、治学严谨的人,感情充沛、好合作共处的人,襟怀坦白、诚实正直的人,诲人不倦、爱生并希望学生胜过自己的人。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不论老师自己是否意识到,其言行处世态度都会被学生或多或少地视为自己的榜样,这种向师性是一种非人为的自然属性。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可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

其次,是合格的“经师”。这也包含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有识,即有精深的历史专业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历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科学、艺术、宗教、民情、风俗等各个方面。而每一历史人物、每一历史事件、每一历史现象的评述,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前后左右相关知识,以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内容为背景。高中历史固然是古今中外历史中最基本的知识,但是,即使如此,其涉及的知识也是极其广泛的。一些历史老师或者未受过正规、严格的历史专业训练,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或者虽然受过专业训练,但长期以来拘泥于中学历史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涉及的内容,不是随时注意吸收历史研究、历史教学的新成果,不是注意中国史、世界史的前沿研究动态,继续不断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面,吐故纳新,掌握更多更丰富的历史材料,而是吃老本,因而在历史材料的掌握上不是与时俱进而是停滞不前甚至日渐贫乏。这样的老师虽然随着舌耕岁月的推移而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虽然上课时教材内容面面俱到点点落实,也条理清楚,但缺乏信息量和剖析事理的深度,讲不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原因影响,揭示不出历史现象掩盖的历史发展规律,因而难免实际上的照本宣科,缺乏德育渗透的力度,少有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这样的老师充其量是个“教书匠”,而不是“教育家”。二是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掌握了渊博的专业知识,这仅仅为教好历史、渗透德育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这还不够,还要嘴能说,手能写,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因材施教具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有些老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拙于言辞,苦于表述,缺乏娴熟的教学技能技巧,壶里有饺倒不出,使课堂了无生气,枯燥无味,这也可能成为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到这一步,连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更不用说渗透德育了。

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老师整体素质,这是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不过在这四“有”之中,相对而言,有心、有识应是目前提高历史教师素质的主要任务。因为,现今的历史教师队伍中,具有良好或较好师德的老师总是占绝大多数;掌握基本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的老师也是占绝大多数。而对高考大棒重压下的历史教学,将渗透德育放到首要位置,却并未形成真正的共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倒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对加强内功的修炼,不断拓宽历史知识面的认识也在相当部分老师中缺乏相应的重视。不少人错误地认为中学历史内容简单,不要说历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就是一般大学生甚至中专生也足以对付。正因为如此,提高渗透德育的思想认识,加宽加厚历史专业基础是当务之急。

四、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遵循的原则

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很多,如批判继承原则、厚今薄古原则、古为今用原则、正面教育原则、激励原则、言行一致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教重于言教原则,等等。但最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抓住了这一原则,就抓住了根本。

首先,史实要真。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历史视塑造、想象为大忌,必须完完全全尊重史实,力求说真话,讲真史,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在史实之外发明创造不存在的“史实”,随心所欲想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以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这无异于欺骗,而欺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是难以持久的,甚至会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

其次,感情要真。教师讲述真实的历史的同时,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的。喜怒哀乐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地流露。情感丰富真挚而不娇柔做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或缺的。因为任何教育,教师在绘声绘色评述历史中,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挚的感情流露陶冶学生情操,以表里如一的思想作风影响学生言行,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中一条由感情接受到思想认同的必由之路。只要老师想方设法占有丰富详细的历史材料,全情投入,从历史材料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经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分析后得出结论,将历史结论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就可以做到讲真史,诉真情。

要将渗透德育落到实处,有两个前提必须考虑:

一是目标要定得准,不可盲目拔高。假不好,大而空也不好,不顾客观史实寓含的教育内容,千篇一律地空泛号召,难以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什么印记。渗透德育,与其模模糊糊大而空好看,不如清清楚楚小而实中用。重视政治信仰是必须的,多一些形式也可以理解,但是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属性,重表面文章而不把如何做人的品质、信念从小处、实处入手,很容易使德育挂在嘴上,悬在空中。从德育角度而言,千千万万的“小德”正是构成整个德育大厦的主要部件和基础,莫以“德”小而不为。

二是实际要联系得准。历史联系现实,是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关键是怎样联系,把历史与现实牵强附会地拉在一起,这不叫“联系”,而叫硬拉。比如一讲到革命先烈为革命献身,就号召学生大公无私,不讲个人的要求。大公无私,固然是美德,但是,少数人通过理性的思考达到这种无我的崇高境界是可能的,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则做不到。因此将先烈献身与现实生活的大公无私拉在一起并号召学生大公无私,除掉课堂上可能会出现气壮如牛的场面外,实际上只能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求实而不虚空,要紧的是依纲托本掌握历史信息,极力克服教育的模糊性和不可企及性,做到实实在在。从史实出发,联系有密切关系的现实,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对历史的评价决不能“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这不仅本身就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把历史人物、事件简单地归结为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这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适用、有效,甚至对小学生也管用,但是面对高中生,恐怕就不适用、效果不大。老师主观上想进行德育渗透,由于不够全面不够公正,学生不服,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因而客观上无法达到渗透效果。

五、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现行历史教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几代人劳动的成果,对历史的评述一般而言是比较公正、比较客观、比较全面的。但是,它毕竟是人编的,由于篇幅的限制或是其他原因考虑,在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选择上总是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的,因而与客观史实的丰富性、全面性相比多多少少总是有些差别。一般地说,史实是真的,评述也是对的,但可以肯定地说不一定都是全面的,而这不全面,如不给予适当的补充,在教学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亦不可低估。

从大的方面来说,比如中国古代史教材,介绍古代中国先进方面的多,强调对世界人类贡献的多,而客观反映中国落后方面的少,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贡献少。因而不少学生往往沾沾自喜于中国的古代文明,而对明清以来中国日渐落后于西方的历史原因、教训则认识不深刻。中国近代史教材,强调列强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是对的,必须的,但是客观地反映这种侵略也带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方式的则不多。因而,一些学生对东南沿海列强势力较强的地方一般都较发达的现象不解,错误地认为在中国,哪里是“殖民地”那里就发达,列强侵华不是有罪而是有功。中国现代史教材,介绍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成就较多,而真正冷静、客观、全面分析曲折、挫折较少;纵向比较,将今日中国与往日中国比较较多,而横向比较,将今日中国与今日世界先进国家比较较少,当国门一开,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凸现时,有的学生则怀疑四项基本原则、崇洋媚外。其间固然因素很多,但也不能否认这是历史教学的一大遗憾。

从小的方面来说,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绍、评述也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甚至谬误。如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教材依然沿用陈旧观点,大肆吹嘘其“革命性”,人为粉饰,将纯粹的邪教运动宣传为反侵略反封建的“伟大的农民革命”,将邪教魔头洪秀全宣传为革命家。又比如对慈禧太后、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等人的评价,明显地抑其善而扬其恶,显然有失公允。

对高中生进行德育不是思想政治学科一家的事情,各个学科课程都要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作为历史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从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角度入手进行德育渗透。

高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在学会做人方面接受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作为历史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师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作为新课改后的历史教师,所应具备的才、学、识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有更新的内容和科学标准。古人云:“身教胜于言教”。作为历史教师,难免要对学生进行说教,试想,一个品行不端、品质恶劣的教师,要学生相信他的教育,这是不可思议的,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学习历史名人、民族先贤的事迹,从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总之,教师对自己言必行,行必果,学生才学有所依,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必能收到思想教育的特殊效果。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就起着关键的决定性的作用。

二、历史教育的核心

历史教育的核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优良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现在的学生弱项较多,如缺乏抗挫折的能力,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批评精神,不善于同我合作,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等等。所以,在历史教育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质、信念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必须做到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社会做出奉献。历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警句,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青白在人间”;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但丁的“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等等,既是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素材。

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历史课应重视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树立共产党主义的远大理想。作为历史教师,要经常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发展的本质,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观点等等,从而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联系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于它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尽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常遇到些困难,但由于党的领导,我们深信暂时的问题一定能克服,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实现。

四、联系实际,历史课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对那些“真善美”进行大力的歌颂与赞扬,旗帜鲜明地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教材中反面人物的教育作用,如暴君隋炀帝杨广;屈膝卖国的那拉氏、袁世凯等,在教学中应极力刻画他们的丑恶嘴脸,指出他们是国家、民族的反面人物,为人民所不齿,激发学生对这些反面人物的仇恨,使学生认识到危害祖国,背离人民,见利忘义是可耻的,培养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但是只靠在课堂上和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充分体现了其中的内涵。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大力开展历史课的课外活动实践。历史课外活动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如:组织学生举办“革命烈士诗歌朗诵比赛”,或到剧院观看优秀历史影视片,还可以指导学生到社会或军营中搞调查、考察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学生领略到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更加爱国、爱人民。值得注意的是,联系实际,必须注意教育性,不可把课堂当作教师发泄对现实不满的场所。在联系现实时必须做到,不利于安定团结的话不讲;不利于改革开放的言论不谈。例如,有的教师在讲到中国古代东汉初年严惩贪官酷吏时,过分夸大古代惩治腐败的作用和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腐败现象,给学生稚嫩的心灵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即使在东汉初年,腐败现象仍不乏其例。当然,对于当今的一些腐败现象避而不谈是不客观的,作为教者则应该联系党和国家近几年来所颁布的惩治腐败的法规以及惩治腐败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党对腐败现象进行严惩的决心和力度,使学生对我党取得反腐败的胜利充满信心,从而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五、注重把德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加快素质教育改革步伐

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他们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解决从知道到能办到的转化。可是一直以来,我们教师都是扮演着“保姆”的角色,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参与活动的计划与组织,对活动积极分子的培养也是不够的。这让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实践和发展。我们应该依靠团委、学生会、级委会或其他一些学生自主性团体去积极地、主动地承担、分享活动的失败或成功,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接受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熏陶,从而实现优化德育渗透目标。

总之,在我们历史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而应围绕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个中心,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加强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使学生既学到了历史知识,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德育教育,为其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渗透

=

我们知道,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还有德育、理念的传承,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予以渗透,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需要我们积极思考的问题。而在进行德育培养方面,主要的就包括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即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意义重大,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其中主要的针对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论述。

一、言传身教,在潜默移化中影响学生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老师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那么首先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注重自身的言行,同时也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影响学生。例如,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兢兢业业、关爱学生、对学生有耐性和信心,这些都是一种精神的榜样,以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来鼓舞学生,影响他们。而且这也是德育渗透最为重要的一环。这样一来,也是给学生最为直接、最为真切的影响。其次,要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精神,还需要历史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这些需要以具体的文化知识为导向,进而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对于德育的教学来说,言传身教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课堂的教学和管理中,也是展现其风采和人格魅力的时候。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牢牢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从自己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育,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

二、以事件为诱导,有效的通过情感教育来影响学生

对于高中的历史教学来说,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运用所教授的文化知识,在文化知识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元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以所教学的理论知识为诱导,对此我们可以以具体的历史材料为出发点,来配合或者是佐证德育的教育。例如,在进行隋文帝建国以及治理国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介绍隋文帝提倡借鉴、并勤勤恳恳进行政务工作的事迹,进而对现在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从而启发学生去思考,并有效的调节自身不规范的言行。除此之外,进行德育的渗透和教学,有效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通过形象性的、充满情感的语言来影响学生,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真正的引起共鸣。在这个过程中,例如我们较为熟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戚继光荡平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鲁迅弃医从文、张自忠尽忠报国等,这些都是我国历史上较为杰出的人物,在他们生活的历史背景下演绎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对此我们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确立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当然,我们开展情感教育还是来源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情感的表达才会更加真诚,才会真正的影响到学生。

三、开展讨论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德育教学

进行德育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管理,就要在活动教学中予以体现。活动教学可以体现出团队之间的协作和帮助,考察学生的团队交流与合作精神,这是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关于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我们可以设定一些探究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就可以轻松愉快的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事件中的历史人物体现什么精神,体现出了怎样的情怀。”,在交流分析中实现优势互补,帮助程度相对差的学生分析,这样一来也就有利于在团队合作中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同时也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以历史知识为依托开展德育教学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来说,历史知识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载体。我们知道,历史知识是历史的回顾与总结,同时更是对优秀文化和传统文明的传承,在这些历史知识中,体现着宝贵的精神文化,其中有爱国主义、也有英雄主义,以及亲情和师生情谊的,这些都使我们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教学的渗透,那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以高中历史知识为依托,进而进行相关的拓展和延伸,不仅是简简单单的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和讲解,更要深入某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事件当中,去分析当时背景下的历史人物,发掘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以及宝贵的品质。例如,林则徐的“虎门硝烟”,针对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讲解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的同时,充分挖掘林则徐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素养和文化品质,进而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教育。

com

第二篇:德育渗透论文(范文)

浅谈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倡“文以载道”,重视文与道的相统一。这说的是,文章是语言文字和它所传达的思想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鉴赏一篇文章不仅可以从修辞表达等形式上出发,在主题思想及其蕴含的寓意上也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诸多的名篇,他们如一座巨大的宝藏,不仅外表美丽,其内在价值更是无法估量。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材料。此外,工具性和人文性格是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的基本特征,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具有超过其他学科的优势。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应该利用语文的学科的特点,挖掘其中的德育内容,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使学生们养成健全的人格。

小学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他们可塑性强,有崇拜英雄,善于模仿的特点,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在笔者经历了一学期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后,对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有了浅显的认知,以下便是我的一些看法:

一年级阶段,有语文教学内容包括拼音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识字写字教学等等,每种类型的教学都有其独特的德育渗透内容,而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其采用的方式也不同。

一、拼音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拼音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贯穿一年级学习的整个过程。但是汉语拼音的教学大多较为枯燥,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训练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培养学生发音的技巧外,要重视其中的德育,这么一来能够使得拼音教学富有一定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jqx和 “ü”相拼,“ü”上面的两点要省略的规则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小ü要到jqx家里做客,但是一开始jqx都不让它进家门,它很苦恼,问了j才知道,原来它戴上了帽子,很不礼貌,大家都不想和它玩耍。于是它就脱掉了帽子拜访他们,jqx就很开心的和它认识了,他们手牵手成为了好朋友。接着大家一起归纳了一个口诀:“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摘帽”。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便明白了做人要有礼貌才会得到大家的喜欢。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编造儿歌等方式,小朋友们不仅可以掌握知识点,也达到了育人的效果。

二、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吴延德提到:“语文德育方法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双翼——阅读与作文教学中。”这强调了阅读教学在德育渗透中的重要地位。小学一年级教材中的一篇篇精美文章,他们其中蕴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等等,这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挖掘,适时适地的利用恰当手段,给予渗透,使学生获得精神的启迪。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面,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选择好进行渗透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

1、反复咀嚼文本,挖掘德育点

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教材,钻研教材,确定每一课的教育内容。因为德育的范围非常

广泛,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把握,找出渗透的重点,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够确保渗透方向的正确性。比如《自己去吧》一文中,德育渗透的重点应该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强思想;《我多想去看看》一文的教学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渗透契机。

2、重视朗读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得到精神的熏陶

学生对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理解,体现在他们的朗读中。一旦朗读得到位,说明他们对文本的主题思想掌握了,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从而使其受到情感的渲染,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对文章主题思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同,使其精神得到了升华。如在教《两只鸟蛋》中,可以通过提问“当你摸到这小小的凉凉的鸟蛋时,你有什么感受?鸟妈妈发现鸟蛋不见了,会怎么样”来使学生走入情境,挖掘出学生的善良本性,让学生通过朗读指导这一环节,感受生命,明白生命的可贵。

3、有效利用电教手段,强化情境渲染

电教手段在目前的教学中必不可少,若使用得好,能够突破语言的限制,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课文的内容,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比如《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江南水乡的景色,让学生获得直接的观感,感受江南之美。这时候可以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三、在识字写字环节中进行德育渗透

识字写字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识字写字环节中,可以渗透美学以及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而这在目前电脑普及,打字代替写字的年代里,是很有必要给予重视的。

小学生记忆力强,认字速度快。结合这一点,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通过竞赛、生活中识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通过加一加变魔术(如,日加一笔变成目,目加一笔变成自)等游戏,培养学生对祖国神奇的汉字的学习兴趣。

在指导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范写或者书写作业的反馈时,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之美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写字指导时,将字形和做人的道理等联系起来。如在教“林”字的时候,让学生观察发现,第一个“木”字的撇变成点。同时通过书写,让孩子知道,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有一部分它们顾全大局,有谦让的精神,互相协作,自己主动的发生了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字。这样一来,潜移默化地学生便明白了做人要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四、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讲到“在作文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不仅可以从作文中看出学生的思想,而且在修改作文的时候,也能够修改学生语言文字中体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或者思想。同时,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也是对作文主题内容的积极性的一次强调。因此,在作文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针对一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看图写话的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1、重视观图、说图环节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指导作文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领悟图意是非常关键的。在指导看图的过程中,学生将图片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这过程中,就是学生对图片所表达的寓意的一种强调哦。比如通过《该怎么做》这组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看图说话中受到“知错就改”的教育。

2、做好图片选材工作 另外,教师还需要在图片的选材上用心。有教育意义的图片的出现,是对学生思想的一次教育,是健全其人格的好方法。在平时训练中,出现“扶老奶奶过马路”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图意,不知不觉渗透乐于助人的精神。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是教知识,更在育人,教与书育人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途径和方式有许多,这需要教师们用心的去发现,认真地实践,使语文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第三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按照我国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中学各学科都要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自然也就孕育着巨大的德育功能,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两者成为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灵魂。抓好德育,其他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最终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一代新人。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深深地认识到历史教育在提高学生德育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努力把德育寓于历史教学之中,做到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一、教师要在潜默移化中影响学生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老师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那么首先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注重自身的言行,同时也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影响学生。如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兢兢业业、关爱学生、对学生有耐性和信心,这些都是一种精神的榜样,以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来鼓舞学生,影响他们。而且这也是德育渗透最为重要的一环。这样一来,也是给学生最为直接、最为真切的影响。其次,要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精神,还需要历史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这些需要以具体的文化知识为导向,进而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对于德育的教学来说,言传身教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课堂的教学和管理中,也是展现其风采和人格魅力的时候。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牢牢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从自己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育,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

二、教师要利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成就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我国在历史发展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案例或者作品,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说辞和教育。如:在讲到我国的灿烂文化,科技成就、文学成就时就行情感的渲染,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如在讲到我们历史上的美术成就徐悲鸿的《奔马图》时,这样解释,它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这些讲解,均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教师要在活动课程中体现德育教学

进行德育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管理,就要在活动教学中予以体现。活动教学可以体现出团队之间的协作和帮助,考察学生的团队交流与合作精神,这是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关于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我们可以设定一些探究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就可以轻松愉快的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事件中的历史人物体现什么精神,体现出了怎样的情怀。”在交流分析中实现优势互补,帮助程度相对差的学生分析,这样一来也就有利于在团队合作中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同时也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以历史知识为依托开展德育教学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来说,历史知识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载体。我们知道,历史知识是历史的回顾与总结,同时更是对优秀文化和传统文明的传承,在这些历史知识中,体现着宝贵的精神文化,其中有爱国主义、也有英雄主义,以及亲情和师生情谊的,这些都使我们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教学的渗透,那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以高中历史知识为依托,进而进行相关的拓展和延伸,不仅是简简单单的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和讲解,更要深入某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事件当中,去分析当时背景下的历史人物,发掘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以及宝贵的品质。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针对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讲解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的同时,充分挖掘林则徐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素养和文化品质,进而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教育。

总之,我们在进行历史课程和历史知识教育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历史学科德育的强化和渗透,把学科的德育渗透作为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重心,为我们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线教师需要寓德育于历史教学,培养出更具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继续探索在更大的空间去渗透学科德育教育。

第四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学校以德智体美劳为标准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教育。长时间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讲究品德教育,但是和学生群体脱离,并不符合实际,教导的思想跟不上社会时代需要的教育内容。面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有种懒散、挑剔的反叛心理存在。鉴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属于不成熟阶段,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历史教师应从专业角度上出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在学会做人方面接受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作为历史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什么是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和法律的教育,与德智体美劳有着重要的联动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学生德育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培养自身的责任感、道德感,做到明礼诚信、敬业乐群、积极进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遵循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行一致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与自我相结合的原则。

二、品德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品德教育在学科德育中又居于核心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德育诸项任务,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观点和规律、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最终应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去,使学生学会处世做人。品德教育在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中具有鲜明的实践和评价意义。

2.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大量的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以中国历史而言,我国是人才辈出的国度,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的道德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在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中学生处在青少年发育时期,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外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品德特点的研究成果表明,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品德正在外部和内部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其中少年期(初中)处在内部矛盾的状态,虽已初步具备伦理道德的特征,但又不成熟、不稳定,具有较大程度的动荡性。青年初期(高中),品德趋向成熟,进入以自律为形式、奠定道德准则、运用信念调节行为的品德成熟期[1]。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至关重要,中学历史教学应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

三、德育渗透策略

1.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国,与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共同成为四大文明古国,能够及早地进入人类文明的领先地位。我们的伟大祖国有许多震惊世人的方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大运河的南北凿通,青铜器的铸造成功,李杜诗篇的光辉闪烁,丝绸之路的外界交流沟通,四大发明的创造……所有这些伟大成就无疑都展现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气势,这些就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所以,我们可以向学生进行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此引发他们强烈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等。培养孩子们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强、自立精神。让学生们举起爱国的伟大旗帜,树立爱国意识,对他们进行八荣八耻的教育。要通过大胆的创造和扎实的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再结合我国已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它将为经济的繁荣,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保证。从而使学生坚信祖国一定能够强盛发达,并立志为实现祖国的腾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2.构建新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来提高德育实效。在历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性,以创新能力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为宗旨,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努力向高中历史学科规律靠拢,大胆探索运用开放型动态教学模式来实现德育实效性,初步形成了活动体验型、情境创设型、专题研究型、辩论型、历史现象与社会现实类比反思型、小品表演型、历史题材影视品评型等历史学科创新教学的新路子,实现了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3.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历史课应重视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树立共产党主义的远大理想。作为历史教师,要经常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发展的本质,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观点等等,从而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联系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于它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尽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常遇到些困难,但由于党的领导,我们深信暂时的问题一定能克服,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实现。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历程,要教育学生在社会发展中透过历史这个表面看到深层的本质,结合历史的各方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道德修养:的进取性、法律上的自觉性、政治上的客观性、心理上的成熟性,以21世纪复合型人才为标杆,促进学生小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瑞瑞.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德育与班主任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1.

[2]卢闯.论德育教育的泛主体及其特征 [J].山西教育,2010(ii):40―41.

[3]王楠,洪戎.论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契合 [J].才智.201i(24).

第五篇:德育渗透论文征集

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关于举办中小学德育论坛暨中小学学科

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科所(教研室)、市直学校: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重建科学的学科德育实践形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总结、提炼、推广一批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先进经验,提高广大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推动中小学德育研究工作创新发展,依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3】1号文件精神,举办2013年邢台市中小学德育论坛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对象:全市各类中小学学科任课教师。

二、征文要求

(一)参评论文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新颖且言之有据。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新课改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专题论述,提交文稿的形式可以是教学研究论文、经验总结、教学随笔等。围绕深入推进学科德育开展的组织机制、教学教研模式、各学段各学科实施特点与规律、方法载体、评价激励、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有效性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或理论成果撰写,力争体现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的新方法、新渠道和新模式,凸显学科教学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德育亲和力和实效性的创新思路。

(二)论文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要求视角新颖、观点鲜明、论述完整、挖掘深入、有实践基础。

(三)参评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标题用小2号字体,标题下用小3号字体注明单位(全称)、姓名、联系方式(邮编、电话)。正文用4号字体,标注页码,使用宋体。参评论文一式1份,同时报送电子稿。

(四)所有稿件严禁抄袭,文责自负。如有抄袭被查实者,在取消评选资格的同时,给予通报批评。参评论文不论是否获奖,一概不退。

三、征文评选

(一)由邢台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初评,颁发获奖证书;

(二)优秀论文由市教研室推荐到河北省教科所参加复评。部分优秀论文在《中国德育》上发表或参加《中国德育》杂志社和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将联合举办2013年中小学德育论坛。论坛的时间、地点及其他事项另行通知。

四、其他事宜

参加征文的教师,于2013年3月30日前,把推荐论文纸质材料一份报教研室,并将电子

稿发至邮箱juluxianyiqizhan@163.com。

2013年3月13日

下载高中历史德育渗透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德育渗透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论文德育渗透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德育渗透论文 摘要:就当前数学教育的热门话题,本文选择了“德育渗透”之说,在本人提出过“渗透策略”之后,结合教学实践又悟到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注意的十处......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论文[范文模版]

    浅谈小学语文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开发区西尚璧小学唐建芳 素质教育理论提出: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论文:浅谈小学体育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小学体育如何渗透德育 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心小学 邓平【摘要】:新课标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新课标理念,使教书和育人有......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论文-德育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论文语文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德育渗透

    学生德育渗透课例 -------在文本里感受爱的力量 海林林业局子弟小学 罗娜 《掌声》是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

    德育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德育内容都能在体育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与德育密切相关。我国的学......

    高中历史(论文)

    2008年台州市高中历史论文(案例)评比获奖名单高中历史(论文) 一等奖(5篇) “共和国对外战争实录”的教学实践和校本教材开发叶雪祥 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的尴尬严云友 充分利用学生......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毕节实验高中高庆平 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制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了解社会,更渴望被社会接纳,但他们也正处于叛逆期,强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