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时间:2019-05-15 15:0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毕节实验高中高庆平

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制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了解社会,更渴望被社会接纳,但他们也正处于叛逆期,强调自我意识,法律意识淡薄,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不计后果,时常有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发生。那么,要使他们接受正确的东西,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教育。因此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把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高中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可以联系到法制的内容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细心研究,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讲到必修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这一课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向学生提问:文化大革命期间,法制受到了怎样的践踏?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国家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由于民主和法制不健全,“四人帮”横行,全国上下一片混乱,许多人遭到残酷迫害,有的甚至被迫害至死,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让学生明确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于国于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法制教育。

二、把课外活动与法制教育相结合。课外历史教学活动能够扩大学生历史知识的领域,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还可以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例如教学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东京审判》,影片记录了二战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反法西斯战胜国一方,针对日本法西斯在东亚尤其是中国的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进行的正义审判。观看后,教师强调影片当中的律师梅汝璈是如何捍卫国家权利的,使学生意识到,维护国家利益要采取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报复行为。爱国也要运用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增强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第三、把现实生活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法制氛围,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可以组织学生对网上看到的一些事例进行讨论,结合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感受到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法,从而更好的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只要教师努力钻研教材,领悟法律要旨,精心设计,合理穿插,把握时机,适时适度的加以渗透,并持之以恒,就能够使他们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掌握法制内容,增强法制意识,最终成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五条、三十一条、三十二条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法制教育,增强保护野生动物意识。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介绍资料

1.激趣导入: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具有雄、奇、险、秀的特点。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数以千计的石峰危岩平地拔起,形态各异,亭亭玉立。峰上奇松挺拔,灌木丛生,时有云雾蒙绕,景色神奇。区内山奇水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索溪峪便是其中的一个景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2.板书课题,质疑: “野”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野”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具体描写索溪峪的“野”的?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师导入: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随着作者的描述,沿着作者的足迹去看看索溪峪,一起去享受索溪峪给我们的快乐。自读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

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在书本上找出来,用笔做符号。

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悟表达方法。

2、检查预习,理清思路 ⑴读准字音,扫清障碍。

出示词语:断壁悬崖、拔地而起、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浩气长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窈窕淑女、怦怦直跳

⑵理解词语 猜词游戏。

形容山延续不断,弯弯曲曲地延伸。(绵亘蜿蜒)古时八尺或七尺叫一仞。形容山多而高。(千峰万仞)气势宏伟、盛大的样子。(磅礴)面目秀丽,姿态优美的女子。(窈窕淑女)

⑶ 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⑷ 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⑸师: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总起句)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总—分—总结构)

三、精读课文,谈“野”论野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

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乘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教育》。我们能去惩罚那只调皮的小猴子吗?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 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 贵、濒危野生动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 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四、再读全文,探“野”品“野”

①探究课题:现在大家明白没有,题目中的“野”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学生谈,体会作者意在强调索溪峪的美与众不同,它是没有经过人工雕琢、修饰的,是纯天然的自然美。)

② 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板书设计 保护野生动物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2、了解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和和田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学习作者细腻的语言描写手法。

3、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俗风情,感受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精神风貌。

2、难点: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独立阅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那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吧。

2、出示图片,同学们边看边听,并猜猜这是哪一个少数民族。

3、同学们猜得真准,这就是维吾尔族,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权鹏飞的笔迹,透过文字去感受一下维吾尔族的民俗风情吧。板书课题,并读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理清本课学习目标

让学生齐读导读提示,理清本课的学习目标。(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幻灯片,并要求同学们读一读)

2、指导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在描写一个民族特点时,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指名回答)

师小结,同时出示幻灯片。

三、再读课文,理清民族特点。

1、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描写一个民族特点时可以从这个民族的语言,服饰,民居,饮食等方面来描写。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方法,同时带着两个学习目标快速地朗读课文。

(指名回答:豪气乐观、热爱土地、天性爱美、能歌善舞的民族。师相机板书)

在此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教育。第二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2、细读课文,交流感受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仔细阅读,深入的理解。

2、提示交流方法

我们在交流读后的感受可以抓住文章的哪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师小结。

3、学生汇报,教师个别的进行指导。(1)豪气乐观的民族。

a、出示: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

和田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b、出示: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 在迎风引吭。(这里与前面“我”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体现了维吾 尔人的豪气与乐观。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2)热爱土地的民族。

a、维吾尔人的吃离不开土地。如馕、烤肉、库乃其。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 感受。

在这里运用了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如果不 是……)

b、维吾尔人的穿也离不开土地。

远远望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这句话运用了打比 方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

c、联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体会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不亚 于印第安人。

(3)爱美爱花的民族。

a、出示: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这句话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的是种在沙土

里的花,虚写的是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的花。让人们体会到有维吾

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突出了他们对花的热爱。)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b、出示:巴扎的闹市里……真是美不胜收。(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形式,说明了维吾尔人不但爱美,而且会创造美。)c、找出维吾尔的姑娘、小伙美的句子。d、联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让同学们体会维吾尔人爱花的程 度不亚于德国人。

(4)能歌善舞的民族。

a、让同学们理解“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 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b、出示图片,把句子与图片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体会维吾尔人的能歌 善舞。

(5)请同学们来小结“土、花、歌”都表现了维吾尔人怎样的特点?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和它的作用。

2、本文的写作特点。

五、拓展延伸,渗透法制教育

1、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法制教育。

2、同学们讲讲自己在课外搜集的有趣的民族风俗习惯。

六、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妙句。

2、课后再阅读有关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文章。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不同的景象以及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目标教学,激学引欲

当看到这个课题时,你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在课前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你们曾遇到哪些不理解的地方,通过下面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可以提出来吗?

二、自主学习,导疑凝思 导疑凝思。(教师巡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

2.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为何而闻名,后来又怎样了?说明什么? 3.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4.如果你当时就在葬礼现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现在问题与要求都提出来了,大家说运用什么方式进行讨论?(学生:合作探究)

三、合作探究,难点分析 1.引欲。同学们刚才所提的问题都不错,说明大家在自主学习时都很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以上这几个问题来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2.组合。(要求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位组长,争取小组成员都能参与讨论。)3.释疑。(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疑惑之处给予指点,释疑。)

四、组际交流,反馈互补 1.交流。(每组派1~2名代表报告本组成员已知和未知的问题)2.反馈。(1)巴西总统之所以要为这闻名于世的大瀑布举行葬礼,是为这个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遗憾。

(2)为什么说大瀑布一直是巴西人的骄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①瀑布雄伟壮观。(板书:壮观)要求学生找出描写壮观的有关词句。②瀑布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要求找出描写旅游情境的有关词句。(3)后来的大瀑布又怎样了呢?(学生回答后)板书:衰败

(4)衰败之后的大瀑布又是怎样了呢?(板书:葬送)“葬送”的原因是: ①上游建起了水电站;

②水资源浪费,“周围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③破坏森林,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反复诵读。)

3.引探。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瀑布不见了,人们是慕名而来,失望而去,直至哀悼。而哀悼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号召人们都要重视和保护生态平衡,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板书:保护

为了拯救大自然,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大瀑布举行了葬礼。在葬礼的现场,人们的心情一定是沉重的,心里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出来。现在就让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进入角色准备演一演、说一说吧!生分角色扮演

4.师结: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所面临的大事,但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也有许多不重视环保的实例,为此,小记者们!你们愿不愿意为拯救大自然而尽一份力?愿不愿意拿起笔来呼吁社会、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乘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法制教育: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十九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五、多元练习,差异发展(大屏幕出示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如倡议书、读后感、书信、诗歌等都行。(2)形式不限,可两人合作写,也可多人合作写。(3)要求能说能演的,也可露一手。

六、师结全文,激励再学

好!今天这一节课,由于同学们都认真自学,大胆质疑,从自学到质疑、议疑,到理解汇报,无不说明同学们都以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来对待学习,希望下节课同学们会发挥得更好!

《成长足迹》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用心感受老师的辛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足迹,并以此为动力,继续前进。

2.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法制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时光匆匆,光阴似箭,转眼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太多的喜悦,太多的怀念,太多的感恩,太多的留恋,此刻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顾六年的成长经历吧!

2.制订活动计划

(1)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2)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3.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A.小组讨论:可以有哪些活动计划。

B.通过交流筛选可以活动的项目,并通过自由报名,和自由组合的方式确定活动小组的成员。

4.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5.共同审查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对此进行修改。

二、走进名家的小学回忆。1.阅读 “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交流阅读收获: 从主题上看:

《难忘的启蒙》——赞扬老师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教学风格; 《老师领进门》——回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 《作文上的红双圈》——难忘当年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从内容上看:

回忆老师的教诲——《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

记录同学——《忘不了的笑声》。交流作者写法。小结谈话:插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法制教育。你们认为当老师好吗?要做哪些事情呢?我国《教师法》的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三、深情的诉说——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1.观看《深情的诉说》

2.交流成长的足迹——难忘的小学生活:①同学情深②师恩难忘③集体记忆 3.交流——一张难忘的照片; ①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②小组交流,全班评点。③当堂习作。④小结。

三、制作成班级纪念册。1.讨论制作分工。制定制作方案。2.指导收集资料:

㈠同学情深:照片、回忆、(作文、日记等)㈡师恩难忘:照片、作业、试卷、评语、日记…… ㈢集体荣誉:各活动的照片、奖状…… 按照分工集体制作班级纪念册。

四、把制作好的成长纪念册在班级荣誉栏中展览。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3.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2.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3.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先来谈论一个话题:提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你会想到什么?(神

五、神

六、神七成功升天,并成功着陆;而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等宇航员也成了中国的太空人。)

2.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自读第四、第六两个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

现实的?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自读第七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什么?

3.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

4.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 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2.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3.关注重点语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师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十二条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

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第十四条 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科技馆(站)、科技活动中心和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应当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三条 国家保障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自由,鼓励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保护科学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全社会都应当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第七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抄袭、剽窃他人科学技术成果,或者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弄虚作假的,由科学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或者单位主管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获得用于科学技术进步的财政性资金或者有违法所得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追回财政性资金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单位主管机关向社会公布其违法行为,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申请国家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和国家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师生讨论:

1.自己还知道哪些有关科技发明和科技进步的知识故事? 2.作为祖国的未来,你对发展祖国科学事业有何设想和抱负?

六、总结收获,拓展延伸。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具体事例 联系上下文 明代 万户试飞 字里行间 详略得当 „„ 联系生活实际

1970年 卫星升天 联想 2003年 神五飞天 抓重点词 2005年 神六飞天 结合资料

↓ 结合事例

团结合作 默默奉献 勇于探索 锲而不舍

《智慧之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两个故事。

2、通过小组合作讲故事,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明白自我保护或救助他人既需要爱心,又需要勇气和智慧。

3、围绕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我保护或救助别人的片段写作。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简要复述故事内容,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围绕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片段练习。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简要复述故事内容,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片段练习。

教学准备:

1、课件

2、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积累词语。(2)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故事。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由此可见,保护自己,珍惜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尤为重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智慧之花》,去文中了解自我保护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灵活展示)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检查预习:(1)开火车读词语:

阳光灿烂 蹦蹦跳跳 惊恐万分 难以逃脱 转忧为喜 小心翼翼 毫无退缩 半信半疑(2)课文讲了哪两个小姑娘的故事?分别讲了哪两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过渡:同学们,这两个故事很相似,都是关于自我保护和救助别人的故事。同学们想讲一讲这两个故事吗?

1、出示学习要求

(一)从课文中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并在小组内讲一讲,想一想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习情况:(1)小组内选派代表讲故事。(2)学生谈体会,课件出示重点句。“要记住和应用学过的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呀!”

过渡:玛利亚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救出伙伴,靠的是知识和勇气,而江雪是靠法律来保护自己。是什么力量让玛利亚和江雪如此机智勇敢呢?

“显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爱心、勇气和智慧融于一身。”(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过渡:是啊,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难以预料的灾难,当遇到这些灾难时,我们如何去面对?

1、出示学习要求

(二)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受到伤害或救助别人的事例?你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或救助别人?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件自我保护或救助别人的事。(比如:地震、洪灾、雪灾、被骗、独自一人出门,偶遇陌生人问话,被开水烫伤„„)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习情况。(1)学生进行小练笔。(2)指名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当堂训练

1、积累词语:

阳光灿烂 蹦蹦跳跳 惊恐万分 难以逃脱 转忧为喜 小心翼翼 毫无退缩 半信半疑

2、小练笔: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受到伤害或救助别人的事例?你

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或救助别人?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件自我保护或救助别人的事。(在学习要求二出示)

(比如:地震、洪灾、雪灾、被骗、独自一人出门,偶遇陌生人问话,被开水烫伤……)

五、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七条 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生、财产安全的要求。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生、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五条 消费者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六、板书设计: 智慧之花

玛利亚救助他人 自我保护 江 雪(爱心 勇气 智慧)

第三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中学生物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在当前社会法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的背景下,面对日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以及生物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生物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生物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那么,如何在生物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在生物教学活动中进行法制教育

现代案例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则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案例教学不是单纯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法制案例教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即课前准备、课上讨论和总结评析。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师与学生分别对教学案例和制定的相关资料的个人学习过程。教师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进一步了解案例中的问题和有关背景知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学生则要熟悉案例内容,掌握案例所揭示的事实情况,洞察案例中章显或内隐的疑难问题,并借助有关材料提供的理论指导,分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运用已有的经验归纳出自己对问题解决的初步假设,提出多种合理的并能经得起质疑和反驳的解决对策和方案。

(二)课上讨论 课上讨论是案例教学的精髓部分。教师对讨论的过程进行适当而有效的操纵并注意将讨论引向主要问题的解决,同时注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讨论与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利用。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学生的法制观念较差,这个时期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要结合具体生物学知识进行。在七年级上册《认识生命》的教学中,我首先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居世界第三,森林资源丰富,共有木本7000多种,其中,乔木2800多种,还有银杉、水杉、银杏、珙桐、金钱松、台湾杉、鹅掌楸等30多特有珍贵树种,具有“活化石”之称,是世界著名的“孑遗植物”。再引入森林的作用和破坏自然资源引起的危害以及自然保护的意义,接着指出国家为此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同时制定了《森林法》。《森林法》中规定“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沙、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树林内砍柴、放牧。在采伐森林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择伐和渐伐方式。”对此不仅要求学生做到并求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还提到树木花草可以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在自然界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要求学生要爱护学校花草树木,不要攀枝摘花和踏采花草,也要求学生做好监督工作,使全社会都来保护周围的环境。

(三)总结评析 在总结评析阶段,教师要对案例教学过程特别是案例讨论的成效作全面总结,鼓励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形成不断反思的习惯。总结评析对学生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认同个性差异的反思过程。

1、使学生懂得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八年级的《生理卫生》中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着重讲述了青少年容易犯罪的原因。我讲到青少年发育的特点时,讲了青春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大脑的兴奋性比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个特点有好的一面,此时好奇心强,是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的一面,即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正在形成,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对待环境的影响,还不能控制内部的冲动和调整自己的行动。在这个时期正确分辨是非必要的。因此,在这一时期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不能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不能看黄色书刊和光盘,也不能浏览不健康网站,如果稍不注意就能被坏人利用或不知不觉地染上了不良习惯,以至造成犯罪。通过以上分析,使学生明白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的警惕性有所提高。

2、使学生自觉地遵纪守法。

初中学生的法制观念已经初步形成,并且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例如在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时,根据遗传的基本规律,说明近亲结婚隐性基因相遇的机率很大,后代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亲禁止结婚。”资源、人口和环境是当代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又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三要素,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制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在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内容时,指出《野生动物保护法》虽然颁布了很久,但大肆捕猎、贩卖和宰杀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却屡禁不止。这一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愚昧行为,是对生物学知识和法律知识无知的表现。接着结合书本的内容,向学生阐明生物必须依赖环境而生存,更强调生物的生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强调人必须对生命自然界持尊重的态度,并牢牢树立起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观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举大量具体事例说明生态平衡破坏后引起的后果,而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珍稀动植物要严加保护。因此,国家制订了《环境保护法》,其中有规定:“要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造成清洁和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这里所指的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等。

二、“法制教育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正确认识案例教学

1、它“一是将抽象的法学理论知识融入教学学中,使学生在共同分析、讨论的过程汇总,不知不觉地获取法律学科理论与专业知识。二是通过对法律案例剖析、追问的过程,养成学生反思实践问题的精神,提高反思实践问题的意识,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坚持案例教学作为生物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当前的法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案例教学是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补充,是生物教育灵活化、贴近实践的途径;其次,案例在教学中具有巩固和深化的作用,案例教学是对于系统知识的再次、灵活运用,对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系统知识具有很好的效果;再次,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有很好的提高作用,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锻炼。因此,案例教学在生物教育中的运用是必须的。

(二)传统系统化教学中课堂模式

以教师讲授、学生聆听为主,案例教学的课堂与传统模式有很大区别,需要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案例教学开拓学生思路,以学生的思考和分析为主,需要学生以更积极的角色介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而教师则要更侧重于一个引导的角色。有学者总结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做到“五要”和“五不要”。“五要”为:要选择得体的教学案例;要充分了解案例的主题;要准确把握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要全面主导案例讨论;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五不要”为:不要用案例教学取代其他教学方法;不要成为讨论的中心;不要轻易给出答案;不要去证实某种观点,案例不是实证,鼓励不同的观点和评价;不要将案例分析当成概念阐述。

(三)做好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设计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案例的选取和整理。

“法制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具有实际价值,从法学教育来讲,首先,案例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案例中体现出的法律知识与法律运用;其次,案例必须具有现实性,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现实性和真实性,避免凭空虚构案例;再次,案例必须具有启发性,这是案例教学目的的要求,启发性强的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最后,案例的选择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要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争议性强的案例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2、课堂讲授的技巧。

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有不同的课堂讲授方式和手段,恰当的形式可以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讨论法和质疑法是案例教学中常见的方法,组织学生就案例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讨论,发现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不迷信案例中的结论,在论证结论的正确与否的过程中达到对案例知识的深刻认识和体会。案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在生物教育中予以广泛采用。我国不是普通法系国家,案例教学不可能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是吸收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法学教育的不足。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德育与传授知识的关系。传授知识的过程是使学生认识世界和发展认识能力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后,才能辨别是非,才可能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生物教学是传授生物学知识,发展生物学能力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要应用生物学理论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只能选择适当时机穿插进行,而不能喧宾夺主。

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如粮食问题、人口增长过快、B超的人为干预生育、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不合理、生态破坏等,都与生物科学有直接关系,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将使学生从小懂法、讲法、依法、执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让“法制教育案例”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第四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大塘镇里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2013年春季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镇有关精神,拓宽思路,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和法制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行为习惯,扎实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我校全面推进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现将这学期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强化措施

按照教育局统一安排部署,根据中心学校方案,认真制定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严格做好教师用书配置和培训工作,抓好示范性课堂宣传,为了将我校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纳入考核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同时也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常规检查中,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检查。

二、扎实有效开展相关工作

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开展二级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培训手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和《教师法制教育常识》读本,教师结合本学科渗透点逐渐熟悉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设计,尊重教学,科学导入,通过对法制渗透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领会和应用,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和效果。教导处组织牵头,分学科,开展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示范课、优秀教案(教学案例)、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各学科各年级教师对本学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可借鉴的模式,促进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中的成长。对相关法律知识有所了解、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得到进一

步增强。

另外积极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要求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在常规检查中,要求教导处认真检查教师教学设计,重点检查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法制教育,并要求教师写出教学实践中运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渗透反思总结。

三、实施情况

(一)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学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各校按照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一书,将小学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法制教育与各个学科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

(二)与其他各种专项教育相结合,努力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的法制教育新局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一是将一些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制作成固定宣传材料上墙,营造法制校园气氛;二是结合每个月的班级黑板报设立“法制专栏”,开展法制教育和宣传;丰富法制教育内容。

(三),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各位老师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无干扰。

四、渗透法制教育,净化学生心灵

在语文学科数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结合起来,把握分寸,适时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中可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知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五、教学中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老师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个别老师认为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才重要,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只会加重教学任务。

二是教师队伍系统培训学习不够。对学科教师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不够,教师对相应法律法规掌握不够,相应法制渗透点在教学中渗透不够到位或把握不够好。部分教师研究探讨相关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受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制约,还不能很好地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融合,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不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枯燥乏味。

三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影视、图书室等资源来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特别是我校村小学受条件限制,不能通过网络等资源及时查阅法制渗透点的相关知识,不能及时开展与相关教学科研工作互动。

六、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重在落实。要深刻认识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性、基础性工作来抓,确保法制渗透教育全面、有序、整体推进。

(二)加强督促、检查。教导处要深入开展督促、检查与指导。搞好县示范校创建工作,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以点带面,不断强化措施,深入推进我学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大塘镇里中小学 2013年6月28日

第五篇: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漯河市第十五中学 吴世仿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我们要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深入备课,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内外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一、情感教育至上。

例如革命爱国主义的内容,初一上期以《最后一课》为代表。这是法国作家都德的名篇,它通过小学生弗郎士幼稚的心灵和眼光,直观地表现出教师韩麦尔对自己母语的爱,实际上寄寓了对自己祖国的深切的爱。小学生弗郎士的“经验”,使课文显得浅显易懂。而到初三年级,爱国主义的内容不但在量上增加了,其表达方式也复杂起来,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以及《藤野先生》等。后者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但在日本期间的见闻,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给别人示众的材料,从而使他毅然弃医从文。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何传达给学生,是需要教师认真下一番功夫的。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要借助于感情。一种经验要成功地向别人传达,也必须借助于感情。所以,初中语文课中的思想内容多数呈现为经验形态,决定了语文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注重相应的情感教育。

二、要找准精髓,精心组织。

一篇课文依据自身的内容,相对集中地凸现一种思想内容,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课思想教育方式上的特殊性,即必须寻找与思想内容相应的语文知识点,并以此为依托,在进行语基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内容的“渗透”和灌输。笔者的实践证明,一旦抓准了知识点,正确地进行课堂组织,这种思想灌输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三、要丰富载体,灌输教育。

载体,大多由具体的事实、事例、人物等等所组成。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没有洋洋洒洒的长篇议论和剖析,绝大多数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也不是直接用术语、判断和推理来表达,相反,它们总是通过对特定情感的表达、事实的叙述、景物的描写、故事的展开,来寄寓特定的思想内容。杨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杨礼赞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课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对某种品格的赞美和对美的热爱。《生命的意义》和《鞋》等课文,既是对保尔和“大个子军人”这两个英雄人物的描写和赞美,又表现出一种生命哲理的思考,使读者的思维受到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初中语文课这种形象性的特征,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决定了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摒弃术语观点直接灌输的方式,而采用形象化的方式,以活泼、直观的手段达到思想灌输的目的。

四、要精挑细选,拓展延伸。

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文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情操、意志、志向等各方面的熏陶,从而接受教育。新编初中语文各篇都在启迪着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五、要增强学生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新世纪的“德育工程”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的渗透于我们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以上是本人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点儿反思,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能投身其中!

下载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渗透法制教育《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和千克是两个质量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方案

    七眼桥小学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工 作 方 案 七眼桥小学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工作方案 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学校及教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案例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 课题:轴对称现象 作者简介:姓名:罗娟性别:女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黔西县谷里中学 教学理论依据: 数学教学是以......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木孔乡湾子小学 罗显德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做人。我们要把一个“自然......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牛场镇河坝小学 2018秋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围绕本年度学校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在牛场镇教育管理中心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汇报

    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汇报材料 为切实加强我校学生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从源头上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进一步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丝绸之路》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矗 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中华人......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复习资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中小学法制教育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