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评论 我眼中的《穆斯林的葬礼》
我眼中的《穆斯林的葬礼》
作为一个穆斯林,《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应该是一个必修的功课。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也许是同为穆斯林的缘故,而且这本小说本身就是记录一个穆斯林家族的故事,所以起初开始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就带着亲切而又尊敬的感觉。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人多以玉来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气节。例如有“君子比德于玉”。所以全文中隐隐流露出一种雅致宁静,与世无争的气息。作家霍达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我为韩新月于楚雁潮的爱情悲剧而感到深深地惋惜;,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而毁掉两对人命运的行为而遗憾;为梁冰玉晚年的孤独而感到同情。文中的主人公韩子奇,始终背负着秘密,一开始就隐瞒了他不是回民的事情,而后为了复仇,而忍受亲人的误解;最后因为感情的冲动犯下错误后,又肩负着更大的秘密。最让他寝食难安的是藏在密室里的珍贵玉器。然而,他所守护的所有秘密,无一不是被迫公开。当最后一个秘密被揭破的时候,他终于与玉俱焚。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命运多舛。
《穆斯林的葬礼》,六十年的历程,三代人的命运沉沦,写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时代,一个属于文革的时代,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故事紧紧围绕着两根线索,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
这部小说完整的诠释了两个主题:爱情与信仰。这是两个永恒的主题。作者笔下的爱情是诗意的,委婉而又含蓄的,、带着纷扰世间中少见的清纯。这无不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独到的理解。小说的另外一个主题就是信仰,作者笔下的信仰是伟大的,永恒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西方有一句谚语,“没有信仰的人是不体面的。”的确,一个人有信仰才会有敬畏,一个民族有信仰才会萌生出一种神奇的凝聚力。霍达是回族作家,是一个穆斯林,因此在她的文章中无时无刻不流露出自己的信仰,但又决非简单的宗教崇拜,作者是通过对信仰的描述来表达对本民族的赞美,因为每一个民族和宗教总有着密切关系和现实联系。所以整篇文章在穆斯林庄重的仪式中开篇,又在这样凝重的氛围中结束,有着一种历史的、文化的厚重感。
在书中,有着大量的对宗教礼仪的细致描写,透漏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安拉,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在信仰之中。----葬礼悼词”小说为我们展现了穆斯林的葬礼细节之处。
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通过她文笔的倾诉,让我这个回族女孩更加信奉自己的宗教。我学会了许多回民在生活中的传统礼节和常用的阿拉伯语,因为文中的回族人对至高无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读完后,不知该怎样评价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霍达为我们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让人们印象深刻,展现了神秘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宗教礼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宗教的强大力量,让古老的伊斯兰教在我的心中重新焕发了生机,让爱情的伟大给我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这就是我眼中的《穆斯林的葬礼》,简单而又深刻!
文史学院 汉语言文学二班 白云
20124168
我眼中的《穆斯林的葬礼》
白云
20124168
汉语言文学二班
文史学院
第二篇:穆斯林葬礼简介
《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回族女作家霍达在1988年发行的一部畅销小说,后被原作者改编成同名电影。该书讲述了北京一个回族家庭六十余年间的兴衰历史,是一个爱情悲剧。1991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小说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用中国传统的两个意象玉和月代表韩子奇和韩新月,穿插记叙前后两代人的身世,并穿插地为读者介绍了回教礼节及回族习俗。小说有英语、法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等译文版本。小说中文版52万7千字,在中国青年中广受欢迎。基本介绍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1988年12月出版,是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内容介绍
小说写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
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拒绝了亨特之子奥立佛的爱,而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壁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与亨特之子奥立佛相恋,可是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却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第 1 页 3 作品鉴赏
3.1 主题
这部小说在主题上是比较新颖的,也是比较深刻的。它写人物的悲剧命运,注意从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深入人心、约束人们心理世界的教规等方面入手。“在长期极左的思想影响下,少数民族比之汉族人民更多一层矛盾——宗教信仰长期留传下来的种种教规,对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更增添了一副桎梏。以前还很少有作品表现出这种极为复杂的精神生活,如新月之死,如韩子奇临死还不胜惶恐,认为有罪,因为他也不是伊斯兰教徒。而最忠实按教规办事的韩太太,实际上是赶走了亲妹妹,逼死了新月,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也催促了韩子奇之死,当然她也悲痛,但是她也无法摆脱这种家破人亡的命运悲剧,更无法理解自己对宗教的虔诚制造的悲剧。”作品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前提下,也揭示了宗教偏见给新一代思想情感、道德上造成的某些消极的影响。更可贵的是,“作品不是简单地去否定什么、批判什么,而是通过生活的现象与真实,显示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上原有的一些真诚的善良的理念和信念,形成人性方面的一些美好的感情。这就把这种历史的悲剧性的矛盾揭示得更深刻了,更加激起人们的思考。”
3.2 内容结构
这部小说还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宗教、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对文物的丰富的知识,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以酣畅的笔墨,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风习做了详尽、细致、真实的描绘,还对玉器雕刻等文物行业的行规、行话、工艺流程作了详尽的介绍。作品中的这些部分一方面对细节的真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像百科全书似的,容量大、内含丰富、行文从容,显得作品很丰厚。再有,也在给读者增加了许多知识的同时,帮助读者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另外,也使得这部本来就是写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少数民族生活气息与民族性格的特征更加浓郁。
这部小说在结构方式上是较有创新意味的,做得也很成功,它采取交叉的模式,分别写两代人的命运。“用电影语言来讲,就是用平行蒙太奇,交叉地表现两代人的命运,但是都是因为在历史的重负(民族、宗教的习俗)之下形成了爱情悲剧,起了相映对比的作用。”这样的结构方式,不仅加强了作品的时代感,而且也通过对比,使得双方命运的悲剧性愈加浓厚,从而也就进一步深化主题,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在表现旧时代时,对旧社会场景的描写、生活气息、社会背景,甚至包括二次大战伦敦的某些生活现象,写得都非常细腻、生动,“可是,对比下来,新中国60年代的时代、社会背景的描绘似乎都太简略了一些。”这是一个遗憾。总之,这部小说以其新颖的主题,独特的结构方式,细致、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取得了成功,也赢得了广大的读者。角色形象
4.1 韩子奇
韩子奇,被玉俘虏的一个假回族,汉族穆斯林。他的一生,琢玉,卖玉,护玉,守玉,爱玉。视玉如命。——玉,确实醉人。虽没有钻石的璀璨,宝石的富贵,水晶的晶莹,但它神秘,精致,宥永,富有生命力。玉,中国所特有的艺术品,集五千年华夏之精华。那一丝丝,一缕缕精华融合的“神物”,经历史沧桑,国变家迁,其“姿容”仍不减当年,更甚至增添了些许厚重感,岁月的厚重感,历史的厚重感,情感寄予的厚重感。一块玉,该是怎样雕琢?镂空,浮雕,镌刻,那一环扣一环,一层又一层,该是怎样刻出来的?不能焊,不能接,所有的工序要恰如其分,多伸出去的一刀,都可能会毁了整个作品。玉,中国;中国,玉,岁月造就的精华。
第 2 页 4.2 梁君璧
梁君璧,忠诚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真正的穆斯林。没有文化,霸道,强势,心中只有信仰与家庭。——信仰,它的信条是:老实做人,宽厚仁爱,生活简朴,不骄傲自大,不诽谤他人,捍卫信仰,遵循圣行——穆罕默德之路。他们相信善行必定得到报偿,邪恶必定受到惩罚......她的一生没有爱情,她的思想“单纯”,所以认为爱情是恶心的东西。她为人“耿直”,所以说话口无遮拦,以至恶毒,对亲人也不例外。拥有信仰的人不是宽厚仁爱的吗?她好像不是。她阻止女儿的爱情,强烈反对回汉通婚,那是不符合教义的,可是最后她才知道,自己的丈夫韩子奇是一个汉人。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4.3 梁冰玉
梁冰玉,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女性。上过大学,思想不像姐姐梁君璧那样陈腐。向往纯真的爱情,也因爱情伤过心,经历的两段感情,使她畏惧,所以最后才将自己的心交给姐夫韩子奇,只有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最真,最切的。
4.4 韩新月
韩新月,纯真,善良,美丽。命运没有眷顾她,十九岁的女孩子的生命慢慢的在消逝,但她全然不知,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对未名湖仍然充满期望。爱情,看似遥远,却给了她的生命最后一次的温暖,细水常流的情感更会让人回味无穷。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念想,那才是爱情!
4.5 楚雁潮
楚雁潮,“背景”不好的教师。却始终执着与自己的理想:翻译出中国文学的精华,展现给世界。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时代的氛围不公了他的命运,什么父亲身份不明,家庭背景不详,所以他不能有晋升讲师的资格。可是他不太在意,心中有理想,有尊师的嘱托,有爱情的滋润,就够了。毕竟,那个大背景在那个时代一时是转变不过来的。
书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匠心独具,将时空错隔,玉与月,父亲与女儿,他们的命运被铺陈开来,所有找不到答案的,变换时空,哦,原来是这样。人物的命运,是真神安拉的安排,还是自身的演绎。不管是什么,爱永远在人的心中流转。两颗同样爱着第三个人的心聚到了一起,真心希望那第三个沉睡中的人在另一个世界安宁,快乐。此时,有无信仰已经不再重要。爱,也是一种信仰,不是吗? 作者简介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26日,当代著名女作家。回族,北京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曾先后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做翻译工作。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文学作品600余万字,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建国4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奖;中篇小说《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话剧剧本《红尘》获第二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电视剧《鹊桥仙》获首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获建国4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长篇小说《补天裂》被评为建国50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奖、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骏马奖。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第 3 页 霍达,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500万 字。本社曾出版其代表作之一《穆斯林的葬礼》,该书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度 全文广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以及建国 40周年优秀文学奖等多项大奖,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当代文学作品之一,列入“家庭 书架百种常备书目”,至今畅销不衰。其中篇小说《红尘》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国殇》获“中国潮”报 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小巷匹夫》获“火凤凰”报告文学奖,电影剧本《龙驹》获 建国40周年优秀电影剧本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视剧《鹊桥仙》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此外,代表作尚有报告文学《民以食 为天》、《海魂》,长篇小说《未穿的红嫁衣》,大型历史电影剧本《秦皇父子》 等,作品有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多种文字译本及台湾出版中文繁体字版多部。社会评论 6.1 名人评论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新月的命运和与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要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小说写的很真实,无论是历史,宗教,手工艺,还是人的感情。虽然有关很多历史我都不太清楚,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了解,但是看完这书,就是觉得,很多东西好像就那么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个葬礼,小到一块玉。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爱情到底该是一种责任?或者说由责任萌发爱情?还是患难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点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么样的爱情才能不被时间遗忘?
6.2 媒体评论
一九八一年春,茅盾先生遗嘱将自己的二十五万元稿费损献给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基金,设立一个长篇小说奖,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为茅盾文学奖的缘起。其后二十多年中,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一直备受关注,影响甚巨。
迄今,茅盾文学奖已历五届,二十二部长篇小说获奖(另有两部作品获荣誉奖)。我社自一九九八年春出版“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先后收入在我社出版并获奖的十一部作品。其后不断有作者、读者及有关人士表示,希望看到整体推出的茅盾文学奖全部获奖作品;认为完整地体现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奖项的成果,是必要而有益的。在作者、作者亲属和有关出版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终于问世。
此次编辑出版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对所有作品进行了文字校勘;一些以部分卷册获奖的多卷本作品,此次将整部收入。
简 介
第 4 页 小说写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壁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与亨特之子奥立佛相恋,可是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却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读后感
小说在相当广阔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热烈的情感,冷峻的文笔,透过梁家的悲欢离合,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探索了其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和特点。穆斯林文化与华夏文化的撞击和融合,回、汉两个民族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进程中的矛盾、痛苦而又难以割裂的丰富情感,在小说里都得到了生动充分的展示。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梁新月、楚雁潮等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透过他们不同的生活道路,热情地讴歌了回族人民勤劳、善良、宽厚、仁爱的优秀品格,颂扬了她们对伊斯兰教的精神追求和干预向命运挑战奋发进取的斗志。同时,小说还深刻的鞭挞了种种反人道的陈规陋习和价值观念。强烈的民族历史意识,独特的哲学伦理观念和富于个性的文化心理,是小说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因而获得茅盾文学奖。
小说结构恢弘,开阖有致,故事完整,情节紧凑,笔触细腻,流畅灵秀,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信仰伊斯兰教的奇珍斋主人梁亦清为江远斋老板蒲寿昌雕制玉作《郑和航海图》,却功败垂成,命丧当场。梁家母女三人(白氏、梁君璧、梁冰玉)也被蒲寿昌逼迫赔偿,生活陷入绝境。梁亦清的徒弟韩子奇为了复仇毅然投到蒲寿昌门下,完成了师傅遗愿《郑和航海图》的玉作,并结识了英国玉器商人沙蒙·亨特。三年后,韩子奇还完债重返奇珍斋娶梁亦清的大女儿梁君璧为妻。韩子奇苦心经营十年,奇珍斋名冠京城玉器行。韩子奇从一个警察侦缉队长手中购得了当年号称“玉魔”的遗宅———“博雅宅”,也像当年的“玉魔”一样醉心于寻访天下美玉,研究赏玩,其收藏极为丰厚。韩子奇32岁才得子,取名韩天星。为了庆祝天星满百天,韩子奇举办了一个“览玉盛会”,名震京城玉器行业,不仅博得“玉王”之美誉,而且彻底压倒了汇远斋老板蒲寿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保护自己收藏的宝玉,韩子奇带着还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小姨子梁冰玉随沙蒙·亨特来到英国避难。而妻子梁君璧因恋家未能同去英国。在异国他乡,韩子奇与梁冰玉产生了爱情,私下结为夫妇,并生下一个女儿,取名韩新月。抗日战争结束,他们带着女儿回到了北京,回到博雅斋。梁冰玉不堪忍受姐姐梁君璧的羞辱,将不满3岁的女儿韩新月留在家中,又一个人远走异乡。
解放后,韩子奇成了国家干部,还一直珍藏着他那批宝玉,别人却以为他在解放前就已破产了。此时,韩新月已经长大并且考上了北京大学,喜欢上他的班主任楚雁潮。韩新月纯洁美好的心灵、含蓄忧郁的气质也强烈地吸引着楚雁潮。他们互相倾慕,彼此相爱了。一次意外晕倒,新月被诊断得了一种致命的疾病———急性风湿性心脏病。住院期间,楚雁潮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韩新月,并向她吐露了深藏在心中许久的爱情,新月在病床上幸福地接受了老师楚雁潮的爱情。从此,两颗炙热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楚雁潮的爱极大鼓舞了韩新月战胜病魔的信心,病情稳定后,新月出院参加了哥哥韩天星和好朋友陈淑彦的婚礼。韩子奇的太太,新月的现在妈妈梁君璧以楚雁潮不是穆斯林为由,力图阻止他和韩新月的爱
第 5 页
情。妈妈梁君璧多年以来的冷酷、残忍、绝情使韩新月产生了怀疑,新月在对父亲韩子奇质问后得知自己并不是梁君璧的亲生女儿,并亲眼看到了亲生母亲梁冰玉离家时留给自己的一封信。
韩新月精神上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旧病复发,被送进了急救室。在楚雁潮急急奔向医院的路上,在飞雪漫天的清晨,新月没有等到她的老师恋人楚雁潮来到身边,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文革开始了,韩家被红卫兵查抄,韩子奇珍藏的那批宝玉也难逃厄运。把自己的收藏视为命根子的韩子奇病倒了,在痛苦与忏悔中,他想起了师傅梁亦清,想起了他深爱的依然飘零他乡的梁冰玉,想起了比他早走一步的女儿韩新月。临终之际,在主的面前韩子奇终于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他是一个汉人,并不是一个穆斯林。
1979年夏天,在国外漂泊了33年的梁冰玉回到了北京博雅宅,她再没有见到朝思暮想的丈夫和女儿。阴历六月初五,是女儿韩新月的生日,在新月的坟前梁冰玉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楚雁潮)久久地伫立在一颗树旁,脸色沉郁,神情凄楚。
作者小传
霍达,女,回族,北京人,1945年11月26日生。当代作家、电影剧作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霍达生于珠玉世家,有含英咀华之好,并雕章琢句之癖。幼读书,偏爱太史公、曹大家之春秋笔。及长,师从史学家马非百先生,探古寻源,尤工秦史。却又不以史家自居,而以史为文。霍达之作,题材包括历史与现实,体裁涉猎小说、报告文学、电影、电视、话剧剧本、散文,迄今已发表300万字,为海内外文坛所瞩目。其中《红尘》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万家忧乐》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鹊桥仙》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我不是猎人》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此外,代表作尚有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和电影、话剧剧本《秦皇父子》等。作品沉雄浑厚,凝炼典雅,兼具阳刚阴柔之美;构思精巧,立意深邃,独创亦史亦文之风。
《穆斯林的葬礼》人物分析
玉魔:小说中没有说出玉魔老先生的姓名,但从字里行间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爱玉如命的收藏家,一个学识丰富的老儒,一个成长于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因为封建的破灭,接受封建教育而长大的他内心的愤懑无从宣泄,最终只能寄情于玉,收藏,把玩玉成为了他孤寂人生的唯一的乐趣。梁亦清:同许多封建社会中代代相传的工匠一样,梁亦清从小就学习玉器的制作,而在本书中,他的手艺已经达到超乎技已,近乎道已的地步,他雕琢的荔枝,带链子的玉瓶,堪称鬼斧神工。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回回,一个弱势的民族,一个因为祖先做错事而受人歧视的民族的一份子。在北京,天子脚下,他低调的生活,工作,守着父亲留下的店铺,如履薄冰,惨淡经营,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但他同时也恪守祖训,即使找不到继承人,也没将做玉的技艺传于女儿。他胆小,守着祖业不敢越雷池一步,也没有能力走出去,只好自己糊口,而别人却靠他发财。同时,他也是个虔诚的穆斯林,恪守穆斯林的禁忌,竭尽所能的帮助其他穆斯林,也有着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为了同是回回的三宝太监,即使白干也要将宝船雕出来,最终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白氏:书中对白氏的描写很少,我们仅仅知道,这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个温柔的母亲。姑妈(海马氏):因为日军的侵虐,她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在她的心中,丈夫和儿子一定在某个地方等着她,为此,她一个弱女子,在乱世中颠沛流离,辗转千里,只为心中的那个小小的梦。来到韩家后,才把对儿子的爱全部寄托到天星身上,在韩家扮演着既是主人,也是仆人的特殊角色,尽心尽力的照顾着韩家一家人的生活,无怨无悔,最终积劳成疾,驾鹤仙去。她的人生中,在韩家虽然辛苦,但她把韩家看成自己的家,因此,除了晚年那些事件的打击,她的一生还算是幸福的。蒲缓昌:这是书中一个非常丰满的人物,把他和梁亦清,韩子奇一作对比,就会发现,他是一个
第 6 页
有学问,有远见的奸商。由书中的描绘我们知道,蒲缓昌对玉器的真伪,年代有很深的了解,他的眼光相当敏锐,一件东西拿在手里,立即能大体推断出年代,以此作为衡量价值的主要标准,其次才是质地和做工,赝品很难蒙蔽他的眼睛,一件玉器拿在手里,他不借助任何仪器,仅仅用肉眼观看、用手抚摸,就能断代和鉴别真伪。他看玉,从造型、纹饰、技法、玉色、玉质许多方面着眼,并已把握每个时期比较稳定的风格特征,断代很少失误。有些常常被人忽视的细微之处,他决不放过。他有远见,年,他看出了社会情形,毅然决定举家迁往香港,作为有着浓烈乡土意识的中国人,着需要多大的魄力,但他这么做了,而且随后的发展也说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也是一个成为了金钱的奴隶的奸商。为了金钱,他在梁亦清尸骨未寒之际落井下石;为了金钱,他把国宝当众摧毁。天星和陈淑彦:陈淑彦和天星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最爱的人不是最爱你的人(陈淑彦和楚雁潮),最爱你的人不是相守一生的人(韩天星和容桂芳),相守一生的人未必是最适合的人(陈淑彦和韩天星)。韩天星的爱情可以说是被梁君璧一手毁掉的,可她同时也为他找了一个可以相守一生的人。个人以为,婚后,韩天星和陈淑彦的生活还不错(只要他们内心别去想那些有的没有的),可能比和荣桂芳生活还要好。而陈淑彦呢?她和楚雁潮压根就没有开始,也不会由结果。甚至连她对楚雁潮的爱恋也只是因为韩新月的描绘,也只是一个少女对美好事物的幻想。可能楚雁潮连她是谁都不知道吧!从结局看,他们夫妇兢兢业业的工作,供养着青萍,结绿着一对儿女,虽然生活拮据,但夫妇同心,这不就是幸福的家庭吗?吐罗耶定:吐罗耶定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为了瞻仰克尔白,不顾自己的身体,沿途乞讨,视金钱如粪土,只为心中的那至高无上的信仰。而且对回回的历史,文化等等了如指掌,可以算是一个智者。罗秀竹,郑晓京,谢秋思:郑晓京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而且因为出生于军人世家,又受到当时的社会的影响,是个十足的工农兵青年。她爱护其他的姐妹们,但同时也把毛泽东的话奉为金科玉律,从不经过思考。她是一个好人,可好人做起坏事来比坏人更令人难受,因为他们心中认为他们做的是好事,是高尚的,让人无语(文中的郑晓京身为一个学生,却以俯视的姿态和楚雁潮说话)。罗秀竹是一个贫困人家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和当时的大部分人们一样,学习着俄语,可被北大录取的时候,却被调换了专业,在韩新月的帮助下,她渐渐的回复了自信,也记住了和韩新月的友情;谢秋思可以算是一个小资,她美丽,自信,有着不错的家世,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她非常自信,甚至带着点儿骄傲。但她在北大的学习和生活却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她的英语是从小在英租界学的,可比不上韩新月;她喜欢的唐俊生,额,不说了,男人的脸都被他丢完了;而后喜欢上了楚雁潮,可那仅仅是单相思,楚雁潮喜欢的是韩新月。沙蒙哼特:这是一个英国佬,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玉文化。他在中国呆了几十年,能将一口流利的汉语,和韩子奇也有一段很深的友谊,而且两人曾还共患难,可谓是患难之交,他的举动充分的体现出了什么叫绅士,什么叫友谊。楚雁潮:楚雁潮和当时的大部分青年一样,热爱党,拥护党,把党看成自己的母亲,将成为共产党员做为人生的第一目标。他有着青年应该具有的一切美好品质,可他的身上却有一个硬伤:他父亲不明不白的失踪,这说明他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受人鄙视的国民党员。因此,他的入党之路充满着艰辛,他的人生也充满了荆棘,成绩优异的他毕业后对别人安排给自己的职业也不敢有半点反抗。终于,在未名湖畔,他遇到了那个了解他,和他有共同语言,不会因为家庭问题而歧视他的韩新月。原以为他的人生开始发生转折,没想到,这只是一个更大的打击的开始。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仅有的支持他们的韩子奇也没有能力改变他们信仰,民族不同而造成的巨大隔阂。更何况,韩新月又患上了心脏病,最后撒手人寰,这一连串的打击,将这个年轻的教师完全摧毁,有一个身材高高的中年男子久久
第 7 页
地伫立在一棵树旁,脸色沉郁,神情凄楚。他久久地伫立着,凝视着面前的土地,一动也不动。他的手里提着一把小提琴。他的年纪,看起来不过四十多岁,头发却已经花白。他一定也是来为亲人游坟的,但是坟已经找不到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闲人说完了,轮到四个最重要的人物了,就从韩新月开始吧!韩新月:用今天的话来说,她的人生就是一个错误。她出生于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甚至根本不应该出生于这个世界上。可以说,韩家几十年来的不睦,有大半的原因是她;楚雁潮的凄惨的后半生,完全是因为她。可同时,她也是无辜的。她有什么错?追求自己的爱情有错吗?好好的生活下去有错吗?她没有错,错的是命。或者说,错的是韩子奇和梁冰玉。作为两个有知识的成年人,难道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再说,就像文中说的,不行你们就别回来就是了,竟然还想没事人一样回来,真不知道这两位是真名相的。韩新月有着令别人羡慕的家世,有着让别人仰视的才学,有着让别人妒忌的容颜,有着两情相悦的男友,有着一个少女所想有的一切。但是,就因为她什么都有了,太完美了,所以她遭天妒,患上了绝症,(有人说她没有母亲,其实梁君璧对她还是很不错的)成为了一个悲剧!韩子奇:韩子奇可以算是本书中最大的一个坑。一个穆斯林,在人生的最后一刹那,竟然说自己不是穆斯林,骗了所有人。可是,在我看来,她几十年如一日,恪守着穆斯林的一切禁忌,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穆斯林,他所缺的,只是一道血统,可是,真正的高贵,不是来源于血统的传承,而是灵魂与命格层次的高贵。他,可以算是一个穆斯林(除了和他的小姨子结合犯了穆斯林的忌讳)。他的童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少年时期,刻苦学艺,又忍辱负重,自学成才;青年时期,自己打拼出了一片天地,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性。他照顾妻子一家,表现了一个男人的承担;他一掷千金,买回国宝,表现了一个国人的爱国(虽然他的出发点是自己的收藏欲);他的一生是玉的一生,如果说蒲缓昌是金钱的奴隶,那么,他就是玉的奴隶。他流浪的生涯因为玉而结束,开始了平静的生活;他平静的生活因为玉而结束,开始了忍辱负重的生活;他忍辱负重的生活因为玉而结束,开始崛起,开始变得轰轰烈烈,最终也因玉而横死。然而,他一生最让我感动的却是他临时前的那一幕:壁儿他突然伸出颤抖的手,抓住妻子的胳膊,我我怕壁儿他喘息着,张开干裂的嘴唇,叫着结发妻子的乳名,我恐怕要扔下你们了很朴实的话,很令人感动,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中最重要的依然是哪个他爱过、恨过,但一生和他相伴的糟糠之妻。可以说,作为一个男人,他的一生是没有什么遗憾了。梁冰玉:说实话,书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梁冰玉,她太自私了。从书中我们知道,他我母亲白氏身体不好,她从小就是有姐姐一手带大的,可以说,名义上是姐妹,实则是母女。可她是怎么对待他姐姐的?你说什么?你什么也不懂,听你的?玉儿鄙夷地说哼,守财奴!玉儿撇撇嘴。这是一个妹妹对像母亲的姐姐说的话吗?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梁冰玉对姐姐的没知识的鄙夷。可是,她也不摸着良心想一想,为什么自己能读书而姐姐不能?是你姐姐一直在照顾你,在你还小的时候,是她用稚嫩的双手照顾你;在家里突逢大难的时候,是她用稚嫩的双肩抗起了这个家,用买豆腐的钱供养你;在家境刚刚转好一点时,是她把你送进了学校。现在,你反倒鄙视她没文化,没见识,守财奴,难道你的良心被狗吃了?自己有眼无珠,找了个汉奸做男朋友,反而向家里人发火,在家里遭遇大难时,你丢下了姐姐和侄儿,直接溜走了,这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应该做的事吗?在英国发生的事我就不说了,回来后她是怎么做的呢?你,我只知道你是我的姐姐,也曾经是韩子奇的妻子,但那已经是过去了!我们问心无愧、两手空空地去开辟自己的家!梁冰玉心中已经做出了决断,子奇,奇哥哥,我们走!我们走吧,为了你,为了我,为了新月!我靠,小三还这么牛,搞的好像别人才是破坏家庭的小三,而她是真正的妻子一样,这要放在今天,那就是一史上最牛小三。综合以上来看,她简直自私自利,厚颜无耻,忘恩负义。
第 8 页
梁君璧:我认为,本书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梁君璧。在故事刚开始的时候,她是一个可爱、精明的小女孩,随着故事的发展,她其他的性格开始一一浮现。父亲去世,债主逼债,她以稚嫩的双肩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外寇入侵,丈夫外逃,她用瘦弱的双肩抗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她疼爱自己的妹妹妹妹在冲她发火,她反而去劝解丈夫,担心他生妹妹的气;妹妹一声不响的离开了家,一去就是十年,她没有怪她,反而担心她的安全;
第 9 页
第三篇:《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演讲稿
“一个研究语言、文学的人,应该懂得语言的奥秘,文学的精髓,那就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是多么复杂的一种动物,是语言和文学的创造者,语言和文学中永恒的主角,几千年来,人用文字写着人的命运,却至今不能使其穷尽,或许命运之谜永远也无法解开,从来没有一个人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只不过以各个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运较量而已,或逆来顺受,或奋起拼搏。” 这是霍达的一段话,这段话被看为是霍达对自己小说的注解。而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介绍
霍达,女,回族,国家一级作家。出生于珠玉世家,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界矛盾文学奖。这是我国第一部功成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内容简介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次女冰玉。君璧从小操持家务,比冰玉大8岁,于冰玉而言,君璧扮演着亦姐亦母的角色。一天有位穆斯林长者吐罗耶定带着一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吸引,不慎打碎玉碗,便留下当学徒。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韩子奇这个名字是由博雅斋主人玉魔老先生取的。他博学多才,恋玉成痴,收藏了许多珍贵玉器。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门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昏倒,撞到宝船,船毁人亡。“汇远斋”老板趁火打劫,提出高额赔偿。为了抵债,为了重振奇珍斋,韩子奇投身仇家。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在师妹的怨恨和不解中到“汇远斋”当了学徒,他暗地里学到了老板的生意经,与洋人亨特先生成了朋友,并学会了简单的英语。苦熬三年终于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师妹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后名冠京华,成为玉王。并买下早已易主的“博雅宅”。冰玉考入燕京大学,接受西方现代教育。韩子奇与君璧生下一子,取名天星。在天星的百日宴上,遇到流亡的回回妇女。她因日本兵的残害而家破人亡,韩同情她的遭遇收留她,让天星认其为姑妈。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护送玉器到伦敦亨特先生家躲避战争,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偷跟姐夫到英国。轮渡也未能免遭战祸,冰玉子奇日久生情,并生下女儿新月(韩子奇与君璧的结合并非出于爱情。对君璧更多的是兄妹之情,他们的结合更多的是因为相同的命运,韩子奇对师傅恩情的报答,他需要跟君璧一起振兴“奇珍斋”就理所应当的在一起了。而对冰玉,他才真正体验到爱情的滋味。与冰玉才是真爱。虽然这种爱很不应该。)战后回国,畸形的爱情与婚姻得不到两全,君璧认为韩子奇与妹妹的结合违背了穆斯林婚嫁的道德规范,同时也违背了纲常伦理。韩子奇因此觉得愧对妻儿,同时无法舍弃国内事业。接受了西方思想的冰玉,发现姐姐因固守传统信仰而不能容她,深爱的韩子奇畏于传统伦理道德和与舆论不能鼓起勇气做出选择。为了保持自我的独立和全面的爱的权利,她毅然再次出走,在韩子奇的苦苦哀求中留下女儿,远走他乡。(在(在冰玉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当传统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损害到人性自由,禁锢了对爱的权利的追求的时候,她毅然选择坚决抗争。)新月长大成人,疑惑母亲对她感情冷淡,与她印象疼爱她的母亲判若两人。在母亲的反对下坚持考上北大西语系,并与班主任楚雁潮产生感情。因为楚雁潮是汉族,而被妈妈君璧反对。在母亲的阻挠中两人感情越加强烈。此时,哥哥天星的恋人小容子也因为家庭卖是切糕的身份被母亲瞧不起。母亲耍手段使天星与小容子分手,并娶了新月好友陈淑彦。淑彦同样出身玉器家庭,母亲认为这才是门当户对的婚姻。新月红颜薄命,患上风湿性心脏病。姑妈因操劳过度心脏病发去世。新月在这一天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终于明白母亲对自己冷淡的原因。新月病逝,大家悲痛欲绝。韩子奇在临终前说出一个秘密,他不是一个回回,而是汉人的遗孤。这对于一生固守教条的君璧来说是个巨大的讽刺。韩子奇、梁君璧相继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多年后,冰玉回来,但一切已是物是人非。
韩子奇:书中有两个寓言式的人物,朝圣老人吐罗耶定和玉魔。吐罗耶定只身前往麦加朝圣,为崇高的信仰坚忍不拔的前行;玉魔慧眼识宝,学问超群,他们分别是伊斯兰文化和华夏文化的化身。韩子奇分别从他们身上吸纳了伊斯兰文化和华夏文化,又从沙蒙.亨特先生身上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化。他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矛盾冲体。梁君璧:伊斯兰虔诚的信徒,宗教信仰支配了她的一切。她坚强果断有血性,父亲去世后毅然挑起家庭重担,在经历了世事的磨难后走向了冷酷无情和专断独行。
梁冰玉:同样出身穆斯林家庭,不同的是接受过现代教育,敢爱敢恨,是具有独立的人格的女性。(我是一个活着的人,我有权力生活,有权力爱)
新月:穆斯林的印记在她身上已经淡化了,她更多的是接受现代教育,她善良,美好,聪慧。勇于追求平等的爱情,平等的人生。
主题分析
以“月”和“玉”为线索,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平行推进,交叉铺叙。分别描写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结束社会复苏的两个时期跨越六十年的历史。“玉”系列主要写的是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的人生爱情悲剧,(折射了在伊斯兰文化和华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撞击与融合下,梁家人争做大写的“人”的奋斗过程。)“月”系列主要写韩新月、楚雁潮、韩天星的爱情悲剧。(表现了梁家第三代人冲破传统束缚,要求追求自我的情感历程。)将回族几百年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几次大劫融进“玉器梁”一家三代人的命运之中,讲述了他们在华夏文化和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宗教与现实的冲突中,与不可知的命运进行较量的人生悲剧。小说的悲剧事件大体可以分作三类,一是爱情悲剧: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爱情悲剧与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悲剧;新、雁爱情悲剧与韩、冰爱情悲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可看作前者的继续。两者都是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的权利受到韩太太梁君璧身上所体现的伊斯兰传统文化负面的阻遏,另外,还穿插有韩天星和容桂芳的爱情悲剧,那是由梁君璧身上所体现的门当户对的势利观念酿成的。二是社会悲剧:梁亦清、韩子奇的玉器事业,因资本倾轧、战争破坏、“文化大革命”摧残而遭受挫败。三是命运悲剧:主人公在人生路上遇到的痛苦、失败、甚至死亡。由书名就可预见这是一个悲剧。而葬礼指的是什么呢?小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梁亦清、新月的葬礼。它既是指梁亦清、姑妈、新月的死亡;指埋葬了韩子奇和梁冰玉,新月和楚雁潮,天星和小容子间的爱情。更深层次的,这一场葬礼,不该是哪个人的葬礼,而是整个旧社会旧思想的葬礼。它用新月的死,天星没有感情的婚姻,一个“玉王”家族的衰败做陪葬品。
书中叙写的“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又交错纽结的爱情悲剧”正是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理想信仰、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生活方式碰撞和交融引发的。小说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信仰的顽固坚守的赞赏层面,而是在对不合理信仰所产生的人性压抑的反抗中,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
人、人性始终贯穿在《》的始终,揭示了穆斯林家庭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
“我笔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间曾经有过的,也是我所憧憬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冶炼过程,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的大写的“人”。旨归在铸造在多元文化冲突、拼撞和互融互渗中焕发出蓬勃不息的生命意识的平凡而伟大的人格(演讲完毕)
第四篇:穆斯林葬礼有感
《穆斯林葬礼》有感
窗外风依旧凌冽地刮着,又到了宁波的冬天,但是此刻的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躲在被窝里取暖,而是刚刚合上《穆斯林的葬礼》,轻轻地抚摸着那本我挚爱的书,让我又想起了里面的那段关于穆斯林的描述。
“远处,炊烟缭绕。迷濛的。曙光中矗立着这一带唯一的高出民房的建筑,尖顶如塔,橘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是清真寺的‘邦克’楼,每日五次,那里传出警钟似的召唤:真主至大!万物非主,唯有安拉、、、、、、”这是穆斯林葬礼里面的关于穆斯林的简单描述,虽然是那么简单,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们穆斯林对真主的敬畏和信奉。也许也是我是个少数民族所以我更愿意去了解穆斯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信仰,也许正是这一点让我更愿意再去阅读这本书。
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高三的时候,刚开始阅读这书就像走入个完全新奇的世界。书里的每一个细节,我都很“陌生”,只有书中的小主人公新月与他的教师楚雁朝,因为民族原因而不能在一起的凄惨爱情故事给我留下了印象。从那一刻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强大的民族穆斯林,那时就对这个少数民族有了些许敬畏和好奇。也正是这份好奇让我在大学期间和回族、新疆维吾尔族的同学相处的那么的融洽。这或许是少数民族才能理解的情怀,那种亲切感还有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东西,许多时候我更愿意去接近他们,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许多我也不曾明白,但是我总感觉心里面有种奇怪的线在牵连着我们,也许正是这根线让我更愿意去理解和尊重他们。
大学的四年生活,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了解穆斯林,我记得大四那年我们搬寝室,我和两个汉族女孩跟一个新疆女孩被安排在一起,刚开始其他两个汉族女孩子都有点不愿意,意谓从此我们就不能带我们爱吃的食物回寝室了,不能打包回寝室,对于我们爱宅的那个温州女孩实在是太难过了。因为和新疆人住一起,他们作为穆斯林的忠实信徒,许多时候生活习惯和方式跟我们很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她们。虽然期间有很多磨合,但是我们四个还是相处的很好的,也让我认识到了他们真主给他们的力量有多大,我记得每个冬天的晚上我们三个都睡的比较早,就是不睡下课了也就跑到床上聊天。唯独只有那个新疆的女孩,她永远都是在那里学习,要么学英语,要么学日语,总之她一直在信物旁骛地学习。让我同是少数民族的多少有点惭愧,于是有一次我问她:“是什么让你一直那么努力?”她只回答了我一句:因为真主。那时对我的震撼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愣在那半天没回过神、、、、、、我觉得就凭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不足以描述完整个穆斯林民族精神的全部,但是我真觉得他们是个伟大的民族,在这个物欲纵横的年代,依然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以及自己生活的品味。真的很伟大,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穆斯林让我看到了在我们其他民族里没有的团结!我觉得我们不能对任何民族有异样的看法,都应该尊敬他们,尊敬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仅仅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只是我看《穆斯林的葬礼》有感而发。
第五篇: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永 恒 的 开 始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
故事讲述了三代穆斯林家族的辛酸和血泪„„
故事伴着新中国的社会背景,夹杂着人性中的欲说还休、欲言难尽的情感纠纷„„
故事中有含苞却难以怒放的爱情,有激昂热烈却被信仰阻隔的爱情,有经历了风雨之后,将成将断之际失去了生命的爱情„„
故事中以穆斯林人的葬礼为明线,以此来讲述穆斯林人的故事,讲述人一生中所遭遇的悲欢离合,讲述的并不只是故事中的人,平凡生活中更有这样甚至过之的人和事。曾经许多感人故事中,“情”一直是最真最诚的不易被人察觉的展示人性的主线,此中亦然~
人物中有勇于割舍亲情爱情,让劲风苦雨伴随着人生凄美的梁冰玉,有持家主业、力挽雕弓,却被亲情与爱情阻隔的梁君碧,有曾忍辱为情为义,偷生为爱为玉,舍玉为义为家,又抱憾一生,悲痛惨淡的韩子奇,有义重情深,敢爱敢恨,却又爱上了半个生命却执着无畏,一心向着情的楚雁潮,有细腻略含羞涩,胆大有怯弱,坚强又脆弱,为了情、为了爱,追求美好,却失去了生命的韩新月。有朦胧又清晰的情感梗概,有坚强又脆弱的人生故事,有忠贞却屈于现实的情爱,有几世人的人情冷暖,更有潸然令人泪下的动人场景。不需要太多的情感流露在纸上,而那份欲言难明的情却已悄然爬上了心头,不需要技巧性的语言描述场景,而鲜活的画面却跃然纸上。他们的故事中有穆斯林人的坚持,有现代人观念的新意,有明如皓月的“新月”有秋去春来的“雁潮”„„而穿插其中的爱却是永恒的主题,在“新月葬礼”中升华的情在三十多年后依然在“葬人”的地方静静的释放生命的余辉,终究汇聚成一片至真至诚至热烈的光芒。他人虽在世间,心却随她去了天堂;她人虽在天堂,但心却跟他留在了人间。如果说雷峰塔压住的情是华丽的闹剧,那他们的故事就该叫凄美的回眸。
她带去的是一颗火热的激昂的充满了爱恋的心,留给他的是一颗玉洁的忠贞的携带着要比生命还重的深情的心。而互在彼此的心中,阻隔的不是信仰,不是家人,更不是两个世界的门,而是彼此的不渝的情,以情作为阻隔,不若说情是桥梁,这才构建了他们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名字不是“葬礼”,不是代表着埋去一切的“葬”,而是穿越时空与时间的,不受任何羁绊"永恒”。所以《穆斯林的葬礼》葬下的并不是情爱的结局,而是种下了永恒的开始。
书中所说的黄金有价玉无价,这本书也应是无价的,拜读完此书后我百感交集,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