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春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格式

时间:2019-05-13 21:5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6春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格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6春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格式》。

第一篇:16春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格式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题目:

校: 年

级: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目录(黑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1

一、教育成本的含义 ……………………………………………………………… 1

二、电大系统进行教育成本管理的意义 ………………………………………… 1

(一)教育成本应是合理确定学费标准的依据 ………………………………… 2

(二)建立教育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是降低成本开支的保证 …………………… 2

(三)电大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进行教育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 2

三、电大系统教育成本管理的方法探索……………………………………………3

(一)教育成本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3 1.成本管理原则…………………………………………………………………4 2.成本分配的原则………………………………………………………………4

(二)电大系统教育成本管理方法选择……………………………………………5 1.有条件的部门可实行企业化管理……………………………………………6 2.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广目标经济责任制……………………………………7 参考文献………………………………………………………………………………8

(内容黑体小四号,行距1.25,由论文的摘要与关键词、章、节、条、和参考文献组成,序号采用数字为:一级标题“

一、”;二级标题“

(二)”;三级标题“3.”)

[摘要] 随着教育市场竞争机制的日趋完善,“以质论价”、“成本核算”,这些反映市场规律的名词,如今也走进了学校,走近了教育。如何加强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必将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作者认为要加强教育成本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成本管理原则;2.成本分配的原则。文章认为应区分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即有条件的部门可实行企业化管理,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广目标经济责任制。总之,要想降低教育成本,就要树立成本意识。

[关键词] 电大系统;教育成本;成本管理;成本意识

([摘要]和[关键词]均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号,1.25cm)

(纸张为A4纸,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5cm;装订线0.5cm)

论文题目×××××× 标题:黑体二号居中,上下各空一

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举办现代远程高等专科、本科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正文: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为多倍,1.25)

因此,对成人教育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成人教育的发展必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成人教育更加社会化和市场化。

一、教育成本的含义(一级标题格式:序号为“

一、”,小三号黑体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一)教育成本的含义(二级标题 格式:序号为“

(一)”,四号宋体,加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广义的教育成本,是指投入教育的总成本。××××××××××××××××××××××××××××××××。

××××××××××××××××××××××××××××①××。

(二)教育成本划分

教育成本可按用途不同或投入途径不同分类××××××××××××××

1.按成本的用途划分 学生所放弃的收入。学生为了×××××××××××××××××××××××××。(三级标题格式:序号为“1.”,起首空两格,空一格后接排正文,小四号宋体,加粗)

(1)教学成本。它是指××××××××××××××××××××××××

(2)学生生活成本。它包括学生×××××××××××××××××××××××××××××。(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2.按教育成本投入途径不同划分 按教育成本分担者不同(即投入的途径不同),教育成本又可分为以下四类:

(1)社会直接成本。主要包括××××××××××××××××××××××××××××××××××(2)个人直接成本。它指学生×××××××××××××××××××××

(3)社会间接成本。×××××××××××××××××××××××××

(4)个人的间接成本。××××××××××××××××××××××××××××××××××

②(三)教育成本的××

×××××××××××××××××××××××××××××××××××××××××××××××××××××××××××××××××××××××××××××××××××××××××。

二、电大系统进行教育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教育成本应是合理确定学费标准的依据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已逐步转入由政府、社会、学生家长或个人对教育成本合理分担的机制。虽然目前情况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仍然××××××××××××××××××××

为了加强成本管理,建立全额成本核算是高校会计发展的必然,但在目前的高校会计制度中没有设置教育成本核算的科目,高校会计界对教育成本的核算也尚在探索中,对教育成本核算没有规范的标准。但作者认为要加强教育成本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成本管理原则 为了更好地反映成本管理成果,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逐步建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实物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3)鼓励各部门在有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遵循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

(4)正确处理压缩成本开支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矛盾。×××××× 2.成本分配的原则1注释(根据需要):正文中需注释的地方可在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②……”(即插入脚注),并在该页底部脚注处对应注号续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1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3.11:137-141.成本分配也要讲究成本效益比,即成本分配本身也是有成本的,而成本分配所带来的效益要远大于成本分配的成本才行。××××××××××××××××××××××××××××××各项成本费用分配给受益对象,反对将本应在上期或下期分配的成本费用分×××××××××××××××××××××××××××××××××

(1)受益性原则

成本分配的受益性原则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即谁受益、谁负担;负担多少,视受益程度而定。这一原则,要求选用的分配标准能够反映受益者受益的程度。

(2)及时性原则

是指要及时将各项成本费用分配给受益对象,反对将本应在上期或下期分配的成本费用分配给本期。不及时分配成本费用必然会影响到成本的及时计算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必然会影响成本信息的质量,造成经济决策的失误。(3)基础性原则

成本分配要以完整的、准确的原始记录为依据,不能凭主观臆断乱分配,更不能故意搞乱成本分配秩序,制造虚假成本信息。×××××××××⑤×××××××××××××××××××××××××

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加粗)

[1] 陈素雅.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应注重调整培养目标[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2:26-28(五号宋体)

[2] 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3.11:137-141.[3] 朱小蔓.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C].银川:学苑出版社,2002:121-133

[4] 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A].二十一世纪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C].银川:学苑出版社,2002:3-4 [5]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140

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设计(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篇。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第二篇:08春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论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现在,一般将环境执法不力主要归咎于地方政府,从而兴起对政府进行环境问责的强大声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2006年9月评论甘肃省徽县群众血铅超标和湖南岳阳县砷超标事件时直言:“分析两起重大环境事件的原因,看似责任在企业,实则根源在当地政府,在地方保护主义,‘政府不作为’是导致污染事件的根本原因,有关政府和部门责任人负有重要责任。”

一、当前环境保护的两个特点

环境保护是指为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为目的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动的总称。它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要预防和治理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可忙对人类环境或已经对人类环境造成的污染;将自然资源作为环境要素,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同时还包括对自然生态,自然保护区三等的保护。

(一)环境保护在不同层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理论层面,环境保护至少呈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从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看,环境保护的主体众多,包括所以参与社会活动的主体都应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由于环境保护存在于社会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和各环节,因此,环境保护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二从环境保护的目的性来看,环境保护是一种社会共同利益的要求,是全社会公众根本了要求所在,因而具有公益性。但在现实层面,社会这个大舞台承载着的不同社会群体,却有不同的表现,并且其活动的目的往 往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当前,我国社会环境问题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企业和企业主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不惜损害、破坏环境;消费者群体为获取质优价廉的商品而忽视环境;农民等群体不惜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例如,通过乱砍乱伐、滥采滥挖等破坏植被的行为满足其消费需求。虽然环境保护对于全社会而言有强烈的共同需求,但是却无法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

(二)环境保护中政府责任的特点

从以上对环境保护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环境保护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共同需求,应当说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环境保护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行为,其效用的发挥是通过改善环境质量这一中间环节而使受益者获得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因为环保投资明显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投入者的投资收益不能独享,会形成“利益外益”。就环保而言,由于其投资的结果直接导致的是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对环境质量的消费不具有排他性,只能与他人共享。现实中的人们却不完全自觉进行环境保护,因为,谁都不愿意单独投资环保而与他人共享利益,这是由企业“经济人”的本性和理性人的“自利”的本性决定的。从我国的实际看,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国家也采取相应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但是结果与环境保护的预期有很大的差距,并且整体环境状况在继续恶化。

要突破目前在环境保护上的困境,必须寻找环境保护的主导力量,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防止污染、破坏力对环境保护效果的减损和力量的抵消。在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类主体中,公民、社会组织无疑是基本力量,环境保护必须靠他们在各个层面广泛参与。政府无疑是主导力量,由于政府地位的特殊性,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根本代表,以及政府所具有的职 权和政府行为的主动性,使它最适宜也是最有能力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

二、政府环保护社会责任的分析

(一)政府的地位与政府责任

在汉语中,“责任”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份内应做的事,即角色职责和义务,例如医生责任、举证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应做的事情而应承担的过失,例如渎职者的责任。本文所指的政府责任属于前者的范畴。政府责任在性质上属于一种角色责任,该责任得以存在完全是由于责任主体——政府,依据宪法和组织法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取得的特殊角色的地位和职权而形成的。法律给政府依其地位和职权以实现其行政管理的目标,同时又赋予促成其活动为他人谋取福利的特殊职责。

基于环境问题一旦发生,其影响具有广泛性、长期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必然对当代人以及后代人产生严重的后果。人们为了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追求现实生活的舒适和维护后代人的利益,构成了社会整体对环保保护的实际需求。为此,政府以公众利益维护者、代表者的身份,以满足公众需求的为目的,承担起了推动环境保护的责任。随着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的日益严重,西方国家率先通过立法确立了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保护环境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强化政府环境保护责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需要,是根除环境顽疾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是建立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长效机制的经验总结。

(二)政府环境保护责任的特点

政府环境保护责任的核心是依法行政。从行政法的角度看,这种责任有积极责任和消极责任之分。消极级行政是一种传统行政,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如行政命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积极行政 是一种新型行政,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不产生直接影响,如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咨询、行政政策等。依法行政对消极级行政的要求是“没有法律就没有行政”,即受法律严格制约;对积极行政的要求是“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作为”,当然也应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的要求,不得同宪法、法律相抵触。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环境问题严重,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也应由传统的消极责任较新型的积极责任转变。各级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从有利于环境保护出发,采取“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作为” 的积极态度,去实施行政保护;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其他环境保护主体的积极性,整合各种环境保护力量形成统一力量;改变行政执法形式:从主要以行政命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逐步转变为主要靠行政指导、行政契约、行政奖励等手段与形式,经行政协商,协议形成共识来实现环境行政管理目标,最终完成环境保护的任务。

三、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地方政府的各种环境责任之间的冲突也可以分别运用上述理论来解释。上级政府和地方人大,相对于问责对象地方政府而言来说是问责主体,同属于权力资源。地方政府既要对上级政府负责,又要对地方人大负责,是为角色冲突。地方政府不仅是地方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还是国家利益在地方的代表和维护者,这是利益冲突。地方政府各种责任形式之间存在冲突的是导致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缺失的内在原因。关于如何化解冲突,笔者以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协调不同环境责任之间的冲突

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环境管理部门除了对人大和上级政府负责外,还 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地方政府自然必须依法行政。《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也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法律法规的内容将地方政府的不同环境责任进行了大致定位,切实执行这些法律基本上可以将各种环境责任之间的冲突维持在秩序的范围内。一般法律理论将政府的法律责任理解为政府对行政相对人的责任,其实法律责任还包括对法律本身的责任。前者要求地方政府对相对人执法时权限合法、执法主体合法、责任形式和幅度合法、执法程序合法,后者则要求地方政府忠实执行法律,完整理解并贯彻法律意图,不得只执行符合地方利益的法律规定,拒绝执行或者懈怠执行不能直接带来地方利益的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独立利益倾向。有些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法律时显得日益具有地方利益意识,有选择地执行法律:符合地方利益的法律就“用活用足”,反之就“变通”办理或者软拖硬抗。环境法律就属于地方政府消极抵制的法律之一。甚至有些地方出台拒不执行环境法的文件。例如,金华市委、市政府曾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市区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严格限制环境保护执法,最终被国家查处[1]。应该说,我国在法律上基本建立了地方人大和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环境行政的监督体系,公众舆论的监督制度正在建设之中,但地方人大和上级政府的监督仍然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地方人大和上级政府并没有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力履行监督的职责,地方人大和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实施监督也是其义务,问责主体没有完全履行法律,固然可以对问责主体继续问责,但将纸上的法律变成实践中活的法律,还应该借助问责主体的伦理因素。

(二)对利益尤其是地方经济利益加大疏导

上述各种化解办法都属于对地方政府进行堵截和围剿的外在约束思路,还应该削减地方政府牺牲国家利益的心理冲动。在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在环境管理方面的权力配置体现强烈的契约色彩,例如联邦政府利用开支权诱导州政府贯彻联邦的环境管理计划,对贯彻联邦环境管理计划的州进行资金补助。我国尽管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尽管不一定要引入平等协商的机制,但需要灌注协商合作的精神。地方政府是地方环境利益和地方经济利益的代表,这是无法否认的。中央政府应该尊重地方政府对地方利益尤其是对地方经济利益的代表地位,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可以对地方政府进行诱导,而不是单纯发布命令,一味要求地方五条件执行中央的环境立法和政策。例如,上级政府可以运用财政支付、项目审批等手段诱导地方政府严格执行环境法,如果地方政府执行了环境法,就可能获得更多的地方利益。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基本完善,法律制度也不可谓不严格,但环境执法的效果不尽人意,原因固然很多,但如果中央政府的环境保护的意愿在大多数地方政府都没有得到认真贯彻,仅仅将责任归咎于地方政府便有失偏颇。如果能将法律责任手段和诱导激励手段相结合,软硬兼施,地方政府保护环境和严格执行环境法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三)通过立法加地方强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的公益性决定环境保护必须依靠政府和法律的支持。而法律作为一种直接规范人类行为的强制性行为标准,对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的作用。因而在环境保护中环境法律制度起着基础性作用,规范、引导和保障环境保护的发展。从我国环境保护几十年的发展来看,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环境立法的科学性、立法相配套的法规、规章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首先,政府应积极推动环境立法的变革,使环境立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我国现有环境立法上所遵循的体现污染者个体责任和单纯治理责任的“谁污染,谁治理” 原则,与环境保护社会性、公益性特点不相适应,要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起社会利益群体利益均衡的环境法律制度,确保环境责任分散化、社会化,推广至全体社会成员,确立“污染者负担”和“受益者补偿” 原则。为公益性环保保护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解决环境保护过程中“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问题提供法律理论依据。其次,加强环境行政立法,制定与环境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为环保保护提供直接的、具体的法律依据,促进环境保护健康发展。环境法律的存在,为环境保护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法律空间,但是还必须通过环境行政立法将相关的环境法律具体化,制定相应的条例或实施细则,才能更好地直接适用,将法律为环保保护提供的原则更加具体化。

对于权力机关制定的环境保护宏观规划,各级政府必须尊重并严格执行。目前,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过程中无视环境保护规划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环境许可方面,如排污许可、建设规划许可、资源开发许可,取水许可,土地利用许可等方面违反环境保护规划。

第三篇:11春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11春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

关于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的实践调查报告姓名:张立业 学号:1***5班级:11春嘉桐行政管理专科2班

教学点:浙江电大桐乡学院

关于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的实践调查报告

一、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基本情况

实践(调查)目标:调查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学习层次、文化水平,从深层次探索现今企业用工现状,准确地把握当前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动向,深化教学改革,进而提升外来务工青年整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并进一步强化企业员工队伍。

实践(调查)时间:2012年10月

实践(调查)对象: 百力达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初创于2008年,注册资本壹亿元,占地面积250余亩,现有员工200多人,专业从事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制造及销售,提供可靠和经济高效的太阳能系统解决方案。

实践(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首先向相关工作人员咨询,了解外来务工人员普遍的文化层次和整体素质。其次与特定外来务工人员交流谈心,了解其在当下岗位的工作情况,以及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收集了部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

二、正文

随着城市工业化水平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城市就业、生活,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城市产业工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准确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对此类人群展开了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一)主要过程

在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学习需求”这一事件调查中,被调查的外来务工青年均有认为“自身技能有待提高”,迫切希望企业和社会团体提供更为便捷、成本较低的职业培训,帮助自身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

(二)主要问题

通过与外来务工青年的直接沟通,主要突出问题如下:

1.生存环境有待改善,通过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的业余生活严重贫乏,工作闲余之间选择与老乡聊天、与工友打牌消磨时间,甚至无所事事。外来务工青年对生活环境不满的原因,除了吃和住的条件之外,企业人际关系、信息获取途径和文化体育设施是较为集中的问题。这反映外来务工青年

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获取更多更广的信息以及改善业余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外来务工青年生病后很少选择去正规的医院看病,多半自己买药吃,或去小诊所,或是忍一忍算了。

2.教育价值观明确,但太过绝对。调查显示,大部分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85%的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15%的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然而,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教育价值观却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相对文化水平低的则呈现消极状态,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

3.学习热情和态度需调整。调查结果表明,70%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0%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0%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害怕学习。数据显而易见,害怕学习的青年数占相当份额,也在逐渐演变的更多。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课程”。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实用性强的管理、经济、市场营销等学习热情较高,而只有极少数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学术性较强的感兴趣;三是由于上班导致学习时间不足,且学习机会少。外来务工青年心理呈现赚钱比学习更重要的状态。

4.学习目的明确,但呈现严重的主观性。问卷调查表明,73%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本人的考察,发现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自己在城市就业并立足或返乡后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极大多数的青年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城市的用工状态也并不是无止尽和盲目的。此外,50%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并无准备接受高等教育,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同时,37%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一)当前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城市外来务工青年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6%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0%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的城市化,使外来农民工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城市外来务工青年中有大部分不是独生子女,且兄弟姐妹多,学历机会相对较少,呈现男生学历高女生学历低的现象,但大多表现为意志坚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敢于为生活奋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后,发现他们要求较低,从而学习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形成了一种自身要求低外部要求高的矛盾局面。

(二)对策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目前,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基地、单调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软硬件的投入,使其接触的各项事物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逐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2、帮助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各种短期培训的教育方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展望;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和城市不同行业的相关的具体内容、价值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深入的职业指导,帮助城市外来务工青年了解不同职业的差异。在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实施职业教育,必须努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也更贴近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心理需求,主要是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也更顺利的使企业落实最合适的人,进行最有效率的生产经营。

2012-10-28

张立业

第四篇:2011春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2011春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两部分。

一、毕业论文

(一)选题要求:

1)、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在行政管理专业范围之内(特别注意,不要选择企业管理方面的),并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

2)、毕业论文选题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需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3)、毕业论文选题要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业务要求,难度适中,要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鼓励统筹兼顾,交叉创新。

4)、毕业论文选题不宜过大也不宜过窄。过大无法驾驭或者论述不清楚;选题过窄,则把自己限制住了,不能查到相关资料,无法展开论述。

(二)毕业作业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三)毕业作业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

(四)毕业作业应做到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有力,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五)毕业作业的形式应为学术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不超过8000字。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作业提出。

(六)毕业作业主要内容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封面:使用“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用4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摘要的下方。

正文:正文要另起一页开始。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其中一级标题字号用黑体字。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七)毕业作业要统一格式,统一封面,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侧装订。格式要求:社会调查报告要有统一的格式。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统一格式,报告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

三、完成时间

(一)2011年4月20日前交初稿。

(二)2010年5月20日前交完成稿。

四、注意问题

(一)学员须按规定时间完成,否则无毕业作业成绩。

(二)有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联系电话:3129293(办)*** 论文及调查报告写好后先直接发电子邮箱:lingkudexin@sohu.com,并同时通知指导老师

附: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题目

1、关于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2、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

3、当前我国反腐败问题研究

4、论我国政府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的转变

7、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规范

8、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

9、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10、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

11、政府公共形象设计

12、机关后勤管理问题研究

13、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思考

14、关于我市小康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

15、加强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意义与对策

16、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17、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

18、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个问题

19、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20、当前我市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几点探讨

21、信息化与行政科学管理

22、行政管理干部人才的培养

23、人才的流动与人才的优化

24、行政管理中的思想激励机制

25、减轻农民负担的几点思考

26、浅谈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27、浅议我市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问题

28、浅谈加快我市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几点政策措施

29、论公职人员的身份保障与廉政建设

30、论公共关系的伦理道德问题

31、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32、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33、论政府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

34、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第五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农村“留守家庭”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留守家庭”,是指农村劳动力输出后由家庭剩余人口形成的特殊家庭。比如:“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随着农村为数众多的“留守家庭”的不断涌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目前,农村留守家庭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xxxx个乡镇的近xxxx户留守家庭为范本,以点带面,从广大留守家庭普遍存在的困境、现状、消极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与探讨,并提出了改善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

留守妇女

留守老人

从改革开放起,中国农村日渐出现了一种现象:留守,指的是家庭中的一部分成员外出打工,而其他家庭成员留在家里的情况。留守家庭”,是指农村劳动力输出后由家庭剩余人口形成的特殊家庭。如丈夫外出打工而妇女、小孩留守的家庭,儿女出外打工由老人和小孩留守的家庭,或几种情况兼而有之的家庭。

一、留守问题基本状况

目前,农村留守家庭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此,笔者从2012年3月10日至3月31日集中三周的时间,在xx市xx县xx个乡镇的范围内进行了关于“留守家庭”的实地调查。被调查的各镇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7.4-66.8%不等。交通便利、道路通畅,镇域工业生产企业发展好,能够吸纳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就近打工,这是个别被调查村里外出务工人员比例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而被调查村所处镇域经济如果不发达,工业生产企业少,区位偏远,外出务工人口比例则相对较高。这些村的务工流向地主要以省外、县外为主。外出打工人员的年龄分布集中在40岁以下,占73%。40-59岁之间打工的比例迅速减小,而60岁以上的极少。外出务工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对于个体家庭来说,留守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从当前农民增收的各种途径比较来看,打工增收这一途径是向农民开放程度最大,并唯一可能由农民个体掌握和决定的。因此,是当前农民增收、尤其是货币性增收最主要的途径。这一点在调查中是农民强调得最多的一点。为此,尽管外出打工将带来留守的一系列困难,但是与货币贫困相比,两权相害取其轻。个体家庭在决定打工的同时,大多数已经计算好其中的利害关系,并做出承担的心理准备。大部分留守家庭通过小病依靠亲戚、邻居帮忙照看,大病自己

回来伺候,来克服家中老人无人照看的问题;通过提前安排入学、父母帮忙照看等方式,来克服小孩教育问题;通过出租、协商转让、组成农忙小组和花钱请人的方式,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二、留守问题的具体表现

对于留守问题,不同的家庭和个体关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被调查妇女组特别提出“安全”和“家庭关系不稳定”作为困难之一。但是总体看来,子女教育、养老、家庭关系、情感问题是留守家庭面临的四个最主要的问题,留守问题的各种具体表现大多集中在这四点上。这四点又主要通过“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这三类人来体现。

1、“留守妇女”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村“留守妇女”正成为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群非常重要但容易被遗忘的特殊群体。“留守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诸多调查分析表明:劳动强度大、心理与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以及严重的孤独感已经成为压在农村“留守妇女”头顶上的四座大山,而由此产生的农村家庭非正常分离便成了农村社会不和谐的隐痛。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村及和谐家庭,因此对农村“留守妻子”问题的关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众多的农村家庭参与,尤其是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型家庭,而正是这样的家庭出现了农村已婚妇女在外出与留守中的博弈与抉择。在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自我发展与家庭责任等比较优势的抉择和理性分析中,农村已婚妇女无奈地选择了留守。她们在留守中承受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肩负的双重责任,虽然丈夫的外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是也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影响。农村留守妻子面对这种不和谐和矛盾只能是担忧、焦虑、忍受。在调查中发现丈夫外出后留守妻子最担心的两件事情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和丈夫在外面的安全,而很少有人担心自己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因此,农村留守妇女安全和健康保障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留守妇女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结果,农村留守妇女是独立支撑家庭的顶梁柱,健康、安全与被尊重是留守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必要保证,留守妇女问题是关系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

2、“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很多进城务工人员把孩子留在农村,托付他人代为照看。这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方法,本文所指儿童,是15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目前全国留守儿童已达4000多万,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省留守儿童占当地儿童总数的50%左右,并且其数量正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的形成与自身“留守儿童”这一身份有着密切的联系。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祖辈监护、单亲监护、亲朋监护、同辈监护,大多数留守孩子平时的生活学习娱乐完全不在长辈的监护之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在谈到自己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时,大多数孩子都是无奈+否定型。受调查的孩子大都承认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的幸福感降低,甚至有的孩子说: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无幸福可言。“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情感冷漠,自卑心强;厌学情绪严重、缺乏安全感;叛逆心强、心理负担重的现象。还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留守儿童的消极影响如下:

(1)留守儿童身体素质较差。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体力劳累程度增加、生活变得无规律,再加上由祖辈监护的监护人年岁较大,有的要同时照看三四个孩子,活多,力不从心,以上原因种种,致使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较差。

(2)心理情感上的孤独与无助。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3)学习状况不佳。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普遍年龄大,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4)行为品质凸现不良。父母外出务工,让孩子在其发展关键期失去了最好的引路人,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的误导,使留守儿童缺乏自觉性和自律性,有少部分留守儿童有放任自流的现状。

3、“留守老人”问题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一系列社会

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目前虽然部分省市试行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但远远没有普及,而且在年龄、金额、覆盖面方面有很多限制。大部分地区除部分享受低保的户有得到扶助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在丰县农村虽然执行了新农合医疗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受每月60元的养老补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老人的生存压力。但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由于无经济来源,三餐基本的油、盐、柴都无法保证;吃的菜大多数是左邻右舍的乡亲送的;炊事用燃料有的是烧废旧木料,生活很是艰难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想哭旁边连一个听的人也没有。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

(3)对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重。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4)精神缺少慰藉。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在家庭外边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

三、留守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留守家庭的问题,表现在家庭层面上,是劳动力短缺、儿童教育困难、老人养老无保障、医疗无保障、家庭情感分离痛苦等。表现在社区层面上,是留守在农村的人口整体素质偏低,而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农民”。劳动力、儿童教育、养老等问题不是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作为城市化的衍生问题,将会随教育、社保、医保、养老、救助的城乡统筹发展得到解决,并可以通过制度安排逐步完善。而人才和人的素质问题才是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这反映出当前农村不是简单的劳动力数量短缺,而是质量的缺乏,即有农业技能、懂农业经营的人才的缺乏。新型农民缺乏的表现从整个农村社区来看,说他们都是老弱病残并不完全准确,现有人口中至少还有一半不是老弱病残,并仍然以各种方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或非农业生 产活动。但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除了少数村干部,大部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还很不够,也不认为自己是新农民,具有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四、对策

改变留守家庭的现状与困境是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我们政府部门的关注。

1、发展受欢迎的务工模式:在乡镇就近务工。他们没有留守问题这个后顾之忧,经济水平上升又很快,在心态上比较平衡,最容易继续留在农村,而他们的家庭将形成一种新型半边户,在外面的一半能接收充分的外来信息,有开明的头脑,又见多识广,从而指导留在农村的另外一半发展 农业生产,搞活农村建设。但是,这种就近打工的模式要求本地有充分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才能吸纳相应的农村劳动力。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差异,这种模式的推行具有很大的难度。

2、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的格局,大力发展新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扩大农村医疗、养老覆盖面。广大进城务工人员虽是城镇化的产业工人,但他们的户口栏上还写着农民,还受着国民差别待遇,在就业、医疗、养老、子女受教育等诸多方面受到限制。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公共服务的获取上,农村人口无法获得与城市人口相同的待遇。而这些是难以靠农民非制度性方式来解决的,需要政府朝着缩小城乡差

距,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向上持续迈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医保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留守家庭”的相关民生问题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以解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等思路,已经为我们展开了这样一种普惠共享的美好前景。

3、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广大的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或就业。这样做不但会带来本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还会解决一系列的诸如“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五、改善“留守家庭”相关问题的积极做法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xx县一些乡镇在处理和改善“留守家庭”相关问题的做法上很有借鉴意义。

(一)改善“留守儿童”问题方法探索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充分发挥村支部、村委会、村计生协会等组织的力量,全面摸清摸准留守儿童情况,按照统计口径建立和完善专门的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台帐和电子数据库。分村建立0-6周岁、6-l4周岁“留守儿童”信息台帐,对“留守儿童”登记建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家庭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及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姓名、年龄、职业及联系电话。要安排专人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并按时将年初统计情况及变更情况报告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建立留守儿童部门联动管理服务制度(1)推行一项工作制度。领导小组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汇总工作情况,落实工作措施,提高工作实效。(2)构建五大联动网络。建立以镇党委、政府及村级基层组织为主体,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和现有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的监护网络;建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心理、情感教育的学校教育网络;建立民政、妇联、团委、关工委为主体,保障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扶助网络;建

立以政法、公安、工商部门为主体,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号保护,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环境净化与安保网络;建立卫生部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医疗保健网络。(3)开展维权四大行动。一是司法部门要开展维权宣传行动。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广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维护宣传,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维权中心,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维权热线电话;二是教育部门要开展就学扶助行动。要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就学状况动态监测机制,加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失学,消除农村留守儿童的辍学现象;三是公安部门要开展校园安全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园安保队,预防和制止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恶性案件发生;四是公安部门和文化部门要开展环境净化行动。加强校园周边网吧、歌舞厅等场所的整治和监管,严禁其向未成年人营业。坚决打击利欲熏心、屡教不改和触犯法律的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净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3、推行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管理制度(1)建立在校留守儿童档案登记制度。各学校每期期初组织专人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爱好、病史;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以及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留守儿童档案及调查统计表做到学校管理人员人手一册,同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做到心中有数,工作任务明确,各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深入分析问题,着手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2)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普惠资助制度。要认真落实贫困儿童“两免一补”政策,建立贫困留守儿童社会资助制度和助学金制度,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实际困难。团委、妇联、民政等部门筹措爱心经费,捐助特困留守儿童对象。(3)建立“代理家长”、“监护人”家教培训制度。强化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组织专家免费对留守儿童家长、代理家长、监护人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4)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教育制度。各学校按规定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和寄宿制生活管理、卫生保健人员,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情感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中心”,全镇中小学每学期至少要开设7课时心理健康课,加强对留

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健康教育课开设率达到100%。开展留守儿童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诊断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加快全镇中小学食堂建设和管理,安全饮用水达到100%。(5)建立留守儿童情感联线制度。建设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的家长经常与学校老师及临时监护人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要建立班主任责任制,具体实施“六个一”工作机制:每班成立一个留守儿童互助小组;“代理家长”每周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通电话或视频聊天一次;学校教师每学期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学校每月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集中的心理辅导活动;要求留守儿童每月给家长写一封信。

4、实施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

(1)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2)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学校改建、扩建、新建工程,确保农村适龄“留守儿童”入学率达100%。(3)全面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加大幼儿园建设投入,逐步建立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农村幼儿园办园体制,努力形成公益公平、普及普惠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5、建立留守儿童社会服务机制

(1)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由村支部联系干部、教师、关工委老同志、计生协会会员、共青团员等,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为在校留守儿童一一落实“代理家长”,建立代理家长档案,不遗漏任何一位留守学生。镇团委、妇联要广泛开展志愿行动,为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面向社会招募亲情志愿者或条件较好的志愿家庭,配对“爱心家长”,长期深入联系,给他们以温暖与呵护。要以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健全家庭子女为主体,推行“牵手成长”活动,让留守儿童结交一个家庭健全、气氛融洽的“手拉手”小伙伴,引导他们互助互学,共同成长和进步。

(2)搭建留守儿童活动和交流的新平台。镇成立“留守儿童工作站”,各村相

应建立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的“留守儿童工作站”。各村要整合本村村级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场地,请一些热心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留守儿童进行课外辅导。

(3)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劳动力就地就业,把青壮年劳动力留在本地,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和创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的途径和保障。

(二)改善“留守老人”问题方法探索

留守老人的难题若得不到解决,不但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体健康,在外打工的子女也难以安心,而且也是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相违背的。要真正破解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农村有农村的优势,政府可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找出路,加大对农村的财力与科技投入,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进行农业开发,使他们在农村有钱可赚,既不影响致富,也能照应老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积极参与社会的主人。农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调节好心态,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活上,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并且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有许多,如:和邻居聊聊天,下下棋;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活动,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计生协会会员,帮忙做育龄人群的计生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

(2)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敬老爱老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弘扬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鞭达。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家中大事多征求父母意见,即使没有事也要经常与老人通通话,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3)逐步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提供诸如理发、环境卫生清理、房屋修缮等日常服务,可由民政或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牵头,尽可能在各乡镇都成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建立一支常年服务的队伍,以缓解

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

(4)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给出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5)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鼓励企业、个体老板捐资设立老年人基金,对需要帮助的老人给予扶持。

(6)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成立农村老年人休闲活动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把义务服务的时间进行累积并建档,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累积的服务时间。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管等问题的解决。

(三)改善“留守妇女”问题方法探索 “留守妇女”困境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1)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完善劳动法律,给予外出男性农民工探亲权;强化科技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

(2)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妇女”:政府的制度供给,社团的组织支持,积极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优势,有效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共同致力于营造一个关注留守妇女、关爱留守家庭的社会氛围;社区、村委会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家教咨询站,帮助留守妇女解决子女教育上遇到的难题,改善亲子关系,也可以创办一些托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孩子校外的学习、活动和安全,或者负责老年人的饮食起居,从而解除留守妇女的后顾之忧。有条件的村也可以利用部分村活动室开展一些集娱乐和服务为一体的活动,使留守妇女既能够

有地方交流、娱乐,增添生活的色彩和乐趣,也能够通过活动获得一些法律、政策的咨询与服务。

总之,“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不仅事关千千万万个“留守家庭”的幸福安康,也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社会公益组织以及我们每一位公民共同去关注。

参考文献:

1叶敬忠,《留守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2吕卫民,《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孤独问题刍议》,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20期。3叶敬忠,《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和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03月第1版。4钟淼淼,《6000万家庭共同关注留守家庭教子经》,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9月1日第1版。5叶敬忠,《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6杨诗琪、洪克非,《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中国青年报。2006年5月29日。

7郭书田、刘景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6月。8熊丙奇、国庆波,《农村家庭教育100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9秦淮川,《留守儿童相约自杀的苍凉》,羊城晚报,2010年07月06日。10山西妇联,《留守儿童渴盼5类关爱》,山西晚报,2008年03月10日。11人民网,《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需要做好8方面工作》,2008年02月27日。12全国妇联,《中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万》,2010年05月26日。

下载16春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格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16春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格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研究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明晰产权和强化激励的要求下正逐步实施管理层收......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负面清单模式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研究 摘要:对国家的负面清单准入制度推进的难点、外商投资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做了介绍,通过对美、英两个很有特色的发达......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分析 姓 名:学 号: 年 级: 2013(秋) 专 业: 行政管理 学生类别: 开放专科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 2015 年 8 月10日 摘要......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21世纪服务行政 姓名 邹伟业 教育层次专科 学 号 1***5 年 级第二学年 专 业行政管理教学中心 91199部队 指导老师教学站点 9......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中文题目: 浅谈公权力的约束与治理腐败的关系 分部: 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黄旭生 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日期: 2016 年 10 月 目录 一、什么......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行政文化与建设 学生姓名:田稷丰 指导教师: 谭洋洋老师 学科专业: 行政管理 论题方向: 行政管理方向 学号: 学习中心:葫芦岛兴城奥鹏 东北师范大学......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东邑村为例 学生姓名: 贝立 学 号: 0933101250279 指导老师: 吴世杰......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分析 论文摘要: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效益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的效益好坏,其管理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重视和强调的是有形管理,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