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距离论文
浅谈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距离艺术”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当妥善处理与学生的“距离”。本文从宏观上阐述了针对学生成长阶段性特点,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保持一种由远及近的距离,从而使师生之间适度的距离产生和谐之美。
关键词:班级管理;距离艺术;宏观距离
从踏入教师这个行业来说,我的教龄已有9年,算是一名老教师,但作为班主任,我还算不上是个老班主任。做了几年的班主任,使我饱尝了其中的艰辛、困苦和幸福。由于身处职业学校的特殊性,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也就经历了更多的磨练。一直在思索、探究“教书育人”之种种,虽有迷惘,有惶惑,但也有一些微妙的想法付诸于笔端,祈望能在理论上有进一步的认识。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管理性很强的工作,一直以来,对所有年轻的班主任来说,有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心头、摇摆不定--对学生的管理到底是宽好还是严好?是板着脸还是和颜悦色?老教师会以“过来人”的身份谆谆告诫说要“保持威信”、要“拉开距离”,让学生敬而远之;也有的年轻教师会以他们特有的热情和精力,像一个大哥哥大姐姐平心静气地对待学生;更有甚者,与学生打成一片,推心置腹,称兄道弟,而往往过分的亲密,混淆师生界线„„这些都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阻碍了师生间真诚的交流。到底怎样的教育方式是最佳的?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是最合适的?怎样的“距离”才是恰到好处的?
“距离”究竟是什么?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距离”是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的长度或指认识、感情等方面的差距。据此,我概括了一下师生间的 “距离”,应是指师生间注意分寸的远近、亲疏关系,也就是在学生中树立班主任应有的“威信”,以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这种距离应更侧重与情感、心灵上的沟通。班级管理中,尤其是在职业学校中,班主任应该把握怎样的“距离”才算合适?这是需要班主任艺术地调控师生间的“距离”。
在我看来,班级管理中的“距离艺术”可分为宏观的和微观的两种情况。宏观的是说针对学生成长阶段性特点,对高
一、高
二、高三不同年级可设计相应的距离艺术。微观是指在面临教育过程中的不同情景,不同个性,不同类型的个体学生采取或远或近适中的距离艺术。而这两种宏观的和微观的距离艺术究竟怎么把握,这就要充分体现出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来。本篇论文笔者侧重于宏观的距离,对不同年级班级管理的“距离艺术”展开讨论。
一、高一阶段对整个班级保持一种“远观透视”的距离 高一年级是学生对高中生活的适应期,也是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期,好的班风就在这个时候形成。我所任教的是职业学校,生源大部分是经过各中学筛选下来的文化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他们的素质也有较明显的差别,有一些是粘染社会习气的不良青少年。很多学生选择职校也是无奈之举,对新学校没有太多的欣喜或期待,甚至是歧视学校。对刚形成的班级,他们没有太多的热情,对同学对老师存在一种观望和试探的心理。整个班级如一盘散沙,缺少组织性和纪律性,在管理上难度很大。正是由于学生情况的特殊,我更认识到打好班级基础的重要性。在高一的第一学期,我比较认真、比较严肃、也比较勤快。在情感上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行动上却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变化,经常在他们预想不到的时间段出现在教室,出现在他们的身边,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及时指出并要求改正。学生感觉老师是比较严厉而且有点神秘的,产生了对新班主任的一种敬畏,这种敬畏之感在职业学校是非常重要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让我感到这种“远观透视”的距离是正确的。我所带的新高一时期,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有个叫朱林的同学引起我的注意。由家长带着来到班级,人比较瘦,穿着一件黑色的紧身裤,上面一件夹克衫,高高竖起衣领,衣服拉链拉到一半,头发看的出也是用发胶之类处理过的,很有社会青年的气息。他站在我面前,抖着一条腿,眼神飘移不定,我心里为之一颤,心想这个学生很有可能是个问题学生,要对他多加留意了。我和家长以及学生稍微沟通了一下,交代家长协助老师把学生的仪容仪表进行了整改,但晚自修时,我发现朱林同学并没有多大改观。第二天学习《中学生守则》,我特意就《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大篇幅讲解,但我留意到朱林同学并不以为然。经过两天的观察,我发现,朱林在老师在时,不是很活跃,老师不在时,他却异常地活跃。几天的细心观察以及同寝室老师和学生的了解,我了解到他认识的同学特别多而且杂,有同一个部不同班级的,还有很多是别的部的,甚至还有社会上的不良青年。课间休息的时候,他到处串班串部,晚上常常引来很多外班学生到我们班寝室聚集,抽烟、吵闹、说一些不雅的话,俨然是一个行为不端的少年。而且他所带来的不良习惯在新环境中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他会使那些学习意志不坚定的、自制力差的学生身受影响,甚至在班级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这些职校学生恰恰缺乏的就是自我约束的能力,所以这样的学生必须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我决定尽快抓住一个机会,对朱林同学进行一次较为严格的批评教育,把这种坏的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一个星期日的晚自修,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升学部所有的住校生井然有序地聚集在天井观看。当大家看得很投入的时候,我发现朱林叫了5、6个我们班和其他班的学生匆匆向厕所跑去,我想5、6个人一起去厕所,还神神秘秘的、相互搂着脖子,抱着腰,肯定是有什么情况。我是名女教师不方便去看,我就让一名值日的领导帮我去看看。果不其然,他们在厕所内互相分烟,吸烟,说一些混话。值日领导把我们班的学生交给了我,我先向同学们了解了情况,知道朱林是所有事情的主谋,决定重点解决朱林的问题。我先问他对这件事的认识,他也觉得在校吸烟不对,但并不以为然,他认为 读职业高中就是来混混日子,学校没必要管得很严。了解到他的想法,我首先端正他的读书态度。接着我对他吸烟等不良行为进行了严厉地批评教育,我把他升入高一以来的不良行为一一列出,并分析了他的行为对自身、班级、学校造成的影响,义正言辞地告诉他学校、老师将对此做出怎样的处罚。听到这些他感到很吃惊,吃惊于老师竟然知道他所做的所有事情,同时也感到害怕,害怕学校将会对他做出严厉的处分。他开始向我做自我检讨并保证以后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我看到我教育的目的基本达到,决定给他自我改正的机会,学校不再处分,但为了端正班风,还是在班内进行了点名批评教育。朱林同学事后收敛了很多。这件事情对班风的建设也大有益处,使全班同学尤其朱林同学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认识到职校的老师和学校是相当严格的,对错误的行为会严厉批评甚至处分,在同学面前树立了老师的威信,让朱林同学认识到职业学校的教育威严。
高一阶段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班主任在了解学生,学生也在了解班主任,他们通过班主任处理每一件事的方法来摸清班主任的脾气。班主任要和学生保持一种“远观透视”的距离,在情感上和他们保持一种“远观俯视”的距离,在行动上却要时时刻刻多途径地“透视”他们的行为表现。在教育他们的言行方面,做到严而有方、严而有度,让他们清楚我这个班主任是一个讲原则,很负责的人。
二、高二阶段对整个班级保持一种“亲而不纵,威而有格”的距离
高二学生从生理、心理方面来说,已进入青年期,青年所具有的特点日趋明显,这阶段学生自制能力、自律能力加强,自尊心增强,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理解记忆占主要地位。对社会、现实、人生等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有进一步提高,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他们希望获得与成人同等权利,得到尊重与理解。对友谊、恋爱和美好生活也更加向往。在学习上,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学习目标变得模糊,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即将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再加上已经在校学习了一年,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管理措施,不再象高一那样畏惧学校的处罚,自身的缺点、毛病也随之开始暴露。
高二年级是学生心理上、学习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结合学生的特点,我与学生保持一种“亲而不纵,威而有格”的距离。与高一相比,我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亲近了很多,但这种亲近绝不是放纵或骄纵,我会保持一定的尺度。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会及时和他们沟通。如果是心理上的困惑,我会耐心地疏导。如果是行为习惯上的偷奸耍滑,我也会十分严厉的批评教育,不过这个批评也要讲究方法和尺度,毕竟他们已经是接近成年或者已经成年的学生。我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感觉老师很关心他们,相信他们,同时仍然感觉老师是要求比较严格的人。
三、高三阶段对整个班级保持一种“亲密无间”的距离
高三年级的班主任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多的时候是时时刻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鼓励他们、开导他们的亲密无间的朋友。职校与普高不同,学生在读完高二之后可以自愿选择实习还是参加高考,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都实习去了,剩下的就是一心一意想要冲刺考高的。所以,到了高三,遵守学校纪律已经不成问题。对他们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学习。在这段时间,学生们进入了更为紧张的高三复习备考中,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高考上,期望通过高三的学习能取得好的成绩。学习任务的繁重、频繁的测验、家长的殷切期望以及自己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期望都会给学生们带来无形的压力。这时期的学生心理承受已达到极限,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以轻松的心情迎接高考,是高三阶段的核心任务。
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抓全班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我更重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高三我对学生打的就是心理战,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经常去班级,但是我更频繁地去寝室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他们的心理变化。真正做到以诚心感人,以细心观人,以爱心育人。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见微知著,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动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指导与防范,降低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每次大考、小考之后我都要找一些情绪有波动的同学谈心,和他们一起分析成绩进步或退步的原因。尤其对成绩下滑的同学,我和他们谈心会非常慎重,聊天的内容也会不仅仅局限学习,因为我知道,对于这些同学,如果处理不好,他们会自暴自弃,成绩就会一落千丈。通过聊天,一方面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一方面要适时得法地经常鼓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和他们心灵上的亲密接触使我感觉,作为班主任他所扮演的角色是不断地发生变化。时而是老师,在循循善诱的开导他们;时而是父母,呵护、宽容他们;时而是朋友,理解、鼓励他们。从而形成一种学生信任,亲近老师,老师包容学生的和谐、民主、积极的班级氛围。
从高一到高三,我与学生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到相知的过程。这种由远渐进的距离,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感,也正是由于保持的距离不同,相应教育方法地调整,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高中三年,高一尚显稚气,高二最多野气,高三始有文气。我本着以“严”管班,以“爱”带班的原则,高一强化常规,营造良好的班风,进行远距离透视。高二在巩固良好班风的前提下,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以便更好地去适应社会或承受高三学习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高三则“以人为本,以心为主”,加强心灵沟通,鼓励学生迎战高考。
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是十分微妙的,教师艺术地调控好师生间“距离”既是一种教育智慧的表现,也是教师个性特征的体现,我相信只要每个班主任本着一颗爱心、耐心、责任心去适时调整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距离艺术”就会绽放美丽的花朵。参考文献:
1.唐思群、屠荣生编著 《师生沟通的艺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李镇西编著 《做最好的老师》 漓江出版社2006 3.张大均主编 《教育心里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4.赵国忠著 《班主任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班主任最有价值的建议》南方出版社 2008 5.蒋亚芬《 “豪猪效应”与班级管理》 蒋亚芬 网上资料
6.魏书生著 《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1993年
第二篇: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论文
领导和员工之间存在距离,这几乎是一个天然的铁定的事实。但是,是不是真正的注意到这个现象,并且有效地对这个距离进行管理,将会影响到领导者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在给一个员工布置任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TA正在用MSN聊天。这本身没什么稀奇和大惊小怪的。但是,引起我兴趣和思考的是对话框中的内容,她和另一个同事正在讨论的恰恰是我。尽管讨论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我并没有仔细看,因为这无关紧要。但是,这种讨论本身引发了我对如何管理领导和员工之间的距离的几点思考:
1、领导和员工之间天然就是有距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像我交待工作的这个员工,本身也是我非常看重、也有过很多深入交流的员工。不过,这并不是我想强调的重点。我更想强调的是,作为领导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事实:无论你自己觉得你和员工的关系多么近,这种距离永远比员工和员工之间的距离远,而且,你和员工的沟通永远没有员工之间的沟通来得更多、传播得更广。当然,造成这个事实的原因很多,比如,职权产生的天然鸿沟、领导者天生的忙碌,不可能有闲暇时间去和别人网上聊天、领导者本人的个性等等。
2、由上述这个事实,带给我们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思考是什么?我觉得,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领导者,无论你觉得你对某个员工多么器重、多么信任,或者你多么希望通过交心的方式来拉近和他/她的距离,你必须时刻警惕自己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意思,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尤其在涉及到当着TA的面评价其它员工的时候。因为,你不知道你和TA说过的话,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在员工之间传播。毕竟,每个人的理解和判断标准都不一样。而且,员工之间在讨论的时候,往往并不知道你说这些话的情境、前提和用意,这样就极有可能对你的意思产生歪曲,从而带来一些你不期望看到的结果。
3、当然,我们不必要、不应该、也不可能不让员工私下议论。不能像古代帝王那样:“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历史的经验已经一次次证明:对于民jian的议论总是堵不如疏。而如果能够实施有效的引导那就更好了。因此,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
①面对现实,接受它存在的客观事实。
②与员工私下交流时,审慎选择自己的话题以及表达的方式。
③如果想公开倡导的事情,那就公开地说,用一种声音来表达意思。当然,需要借助民jian渠道传播的信息除外。
④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自己做事保持客观公正,心中坦荡,就不怕别人的议论。因为公道自在人心。你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满意或者都能符合自己的要求。但是,只要足够多数的人能够做到,那就够了。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去做该做的事情。
第三篇:浅析距离美
浅析距离美
摘要:距离产生美,距离让人可以宏观地把握事物,也能引发人们美好的想象。有效的空间距离,会产生喜欢或提高喜欢的程度,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远近自己定,原则是让自己愉快,别人轻松。对身边的事物也是一样,因为我们置身其中,发现不了它的美,当我们静下心来,将自己超脱于物外,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会发现美就在身边。关键词:距离美 网恋 保持距离
距离为何产生美呢?其一是由于距离,如登高鸟瞰,整个世界尽收眼底。其二是距离带来了未知的神秘,引发了人们的美好幻想,如水中月雾里花,如海市蜃楼。
距离产生美,这本是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西方的油画尤其如此,近看不过是油彩的堆砌,看到的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只有与画面保持适当的距离,才会有灿烂且逼真的感觉,才会有最好的视觉效果出来。
人们对月亮的憧憬也是一样的。古时候就有许多赞美月亮的诗词,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如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是些耳熟能详的诗词。还有嫦娥奔月等关于月亮的梦幻旖旎的传说。然而,美国登月之后,当宇航员带回来几块冰冷的陨石,发回几幅月球“满目疮痍”的图片,美好的幻想就此破灭了。从此,人们说起月亮,脑海中只会浮现出一个荒凉的坑坑洼洼的大球,而不再有嫦娥和玉兔,吴刚与桂树了。远观月亮,月色皎然,人们产生了美好的遐想;近观月球,凹凸不平,人们只看到冰冷和绝望。这便是距离奇妙的作用吧。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空间距离,会产生喜欢或提高喜欢的程度,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以“距离产生美”,现在又被人们应用到人际交往过程中,演绎成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效果。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异性之间、亲人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和朋友之间都是如此。
由此便出现了网恋这种现象。为什么网恋会这么流行?这跟距离产生美脱不了干系。
在现在愈来愈紧张繁杂的现代生活里,越来越多的都市青年男女来去匆匆中,工作越来越忙,压力越来越大,交流空间却越来越狭隘,对身边惯见的面孔习以为常,便产生了对情感的渴求,而网络上的人天南地北,谁也没见过谁,谁也不认识谁,在聊天的过程中可能仅因为对方的语言而对对方有了好感,进而对对方的外貌性格等方面有了美好的想象。
网络谈情说爱所采用的文本信息,在数字化时代里却如古代的鸿雁传书的最古老的信件一样给人一种神秘旖丽的距离美。但是网恋一般都是要从虚无飘渺走向现实的,只有通过真正意义上的接触、交往、相处、了解,才会发生真实的感情,而只寄希望于虚幻的世界,总往美好的地方想,很有可能是陷得越深,伤得越深,爱得越深,越难于自拔。距离产生的美,有时候见面了就会有所谓的“见光死”的说法,因为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然而,网恋其实就像婚姻介绍所一样也不过是提供了一种媒介,它让陌不相识的两个人相识相知。网络的距离产生了美,但网恋走近了就要靠自身的把握来把这种美丽演绎成真实的爱情了。而能否辨别出其中的真伪和危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炼就了一双“火眼金星”。
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那是已经有一种比较成熟的网恋观了,不盲从,要洁身自好,不光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感性的一面也真诚坦率地展现,如果身份、地位、容貌和经济状况、双方的志趣等等都相符合的那又成为朋友又有何不可呢?据加拿大环球时报的一篇关于网恋的调查报道,在美国结婚的人中有三分之一都是通过网络结识相爱到最后结婚的。我身边也有不少从网恋开始,成功相恋的朋友。
从网恋的普遍性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网恋的距离造就了人与人之间对对方的美好想象。我想,在现实社会中,相爱的两人也可以通过适当保持距离,而让爱情更持久,更长远。
曾经听说美国有一对夫妻,他们婚后不睡在同一张床上,而是分两间房睡,给对方一个自由的空间。妻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丈夫)有时候会偷偷跑进我的房间和我一起睡,或者我跑进他的房间,这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激情和新鲜感。
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远近自己定,原则是让自己愉快,别人轻松。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爱人之间,距离是情调;朋友之间,距离是关爱;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
适当的距离是我们表达爱的最佳方式。爱不是手段,更不是枷锁,人与人之间要用爱来沟通,但别用爱来较真。距离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里面有自己,也有别人,可以相处轻松,合作愉快。就算有朝一日两人走的路不再相同,也能够问心无愧的分手告别。
距离美不仅在待人上对我们有指导意义,再接物上它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学生不会觉得读书是充满乐趣的,因为分数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他们整天活在分数的阴影下,让压力没过了头顶。而等到工作之后才知道,读书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这就是因为距离产生美的效应,当我们整日对着它的时候,我们发现不了它的美,然而等我们脱离了学生时代,不经意间又发现了读书的美好。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美好的人事物,只是我们被这繁琐嘈杂的世事耗尽了心力,或者是我们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
让我们慢下忙碌的脚步,坐下品一杯香茗。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当我们站在窗户前,向外凝望是,会感觉眼前的风景是那么美好,令人向往,如绯红的像彩霞的樱花,随风轻拂的柳枝,叮咚作响的小溪,翩翩起舞的蝴蝶„„
当我们的心灵得以解放,保持与外物的距离,我们会发现天空,是包容了一切的天空;大地,是承载着万物的大地。大到日食月食,小到枯叶落地,我们都能品味出或瑰丽雄奇或恬淡温馨的美。让我们退一步,保持适宜的距离,身边的美好就会纷纷呈现。
第四篇:距离(演讲稿)
距离
土木工程
100856 齐银涛
384401公里,是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
一年零六个月加八天,是今天到传说中2012末日的距离。
然而更近的距离是期末考试,大概一周,以及我和大家的距离,不到几米。
Bingo!距离就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它带给我们审美的空间,但究竟美不美,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心。
阳光明媚的周日中午,慵懒地从床上爬起来,带着些许惺忪的睡眼到南校区食堂吃饭,忽然看见角落里一酷似高中班长的人正在埋头吃饭。那身材,那相貌,举手投足间都跟他一模一样!高三时相互调侃鼓励,一起奋斗以及拼命抄他作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于是我特想上去揍他一拳,激动地吼上一句:“你小子,来上海也不告诉我,还偷偷跑到我们食堂吃饭,抽你啊!”顺便再加一句,“说好了,呻吟(他的绰号),这顿你请啊!”但我马上意识到作为一个理工科男,我已经感性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了,穿越是狗血电视剧和小说里才有的事。因而理性的结果是,我悄悄走过那位同学身旁,在偷偷一瞥后失望地发现真的仅仅是“酷似”而已。如果我没有走近,只是远观,我会一直幸福地以为那就是班长,在离我不远处吃着饭,和我一同享受午后明媚的阳光。
这次经历告诉我,距离产生美,审美需要距离,需要几分朦胧。现在好了,发达的科技让距离不再是问题。郁闷的时候,拨上熟悉的号码,电话那头关切的乡音让我们感到爸妈就在身旁。短短的电话线,接通了长长的距离,那些听得发够却还愿意再听的叮嘱与唠叨,捎给我们跨越时空的温暖。可有些时候,我依旧怀念那些无法逾越的距离带来的真心思念。试想古代,星辰寥落的夜晚,西风瘦马的古道,游子露宿在驿站,或是夜泊在枫桥,一两豆灯火,三四声寒鸦,牵引出千万缕思绪。枕边难眠,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挥挥洒洒写就满是浓浓情思的家书。那个没有电话与网络的年代,飞鸽与鸿雁,跨越了千山万水,真情便不再有距离。
因而直到今天,我对书信还是有不舍的情节。去年秋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写了一封冗长朴实毫无文采的情书给我高中喜欢的女生。回想起高中的点点滴滴,她坐在我前桌,学号也是她一号我二号,我们曾经没心没肺地斗嘴说笑,或是暗下决心良性竞争,只有咫尺的距离。如今,她在北京我在上海,咫尺却成了天涯。尽管目睹了身边很多对同学因为异地不欢而散,我还是真诚地问她能不能做我女朋友。在我满心期待回信的时候,却只收到一张简单的明信片。寥寥几句,读不太懂的言语里暗自流露出委婉的谢绝。就这样,我第一次告白以失败告终。不过几天之后我就释然了。也许我们彼此都害怕拆除这段距离,守着距离,成为知己,那是一种千里之外即使不常联系也能确定存在的关心与牵挂。
这次教训让我明白了:距离给人安全感。研究表明,社交中舒适安全的距离大约为1.2-2.1米,那是不会怕受到伤害也不会显得太过生疏的空间。然而现代生活中的高层小区,一层又一层的防盗门,几尺的距离促成了心灵的千万里。纵使我们生活在拥挤不堪的城市,在挤公交、地铁时只能看到带着惶恐与陌生的脸。我开始怀念小时候,家住在小镇上,隔着好几亩田,清晨一句嘹亮的“早”,也是那么亲近,那么和谐,播撒着朝阳的温暖。也许距离的辩证性正如诗人顾城写到的那样,“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但心灵的距离,与地理无关,联系着人情冷暖。距离带给我们空间,供我们安放一颗真心,仔细去寻觅世界的美。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测量距离
测量距离,在战场上的用处最大,在简易测绘中最为重要,方法也最多。在这里,我们只能拣些最简单实用的讲一讲。1.步测 每人都有一副灵便的尺子,随时带在身边,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这副尺子就是我们的双脚。用双脚测量距离,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步子有多大?走的快慢有个谱。不然,也是测不准确的。《队列条令》上对步子的大小有个规定,齐步走时,一单步长七十五厘米,走两单步为一复步,一复步长一米五;行进速度每分钟一百二十单步。为啥规定步长一米五,步速每分钟一百二十单步呢?这是根据经验得来的。无数次测验的结果说明:一个成年人的步长,大约等于他眼睛距离地面高度的一半,例如某人从脚根到眼睛的高度是150厘米,他的步长就是75厘米。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自己量量看。还有一个经验:我们每小时能走的公里数,恰与每三秒钟内所迈的步数相同。例如,你平均三秒钟能走五单步,那每小时你就可以走五公里。不信,也可以试一试。这两个经验,只是个大概数,对每个人来说,不会一点不差,这里有个步长是否均匀,快慢能否保持一致的问题。要想准确地测定距离,就要经常练习自己的步长和步速。怎么练习呢?连队不是天天出操、练步法吗?这就是练习步长和步速的极好机会。还有个练习的办法,在公路上,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你可以经常用步子走一走,算算步数,看看时间,反复体会自己的步长和速度。掌握了自己的步长和步速,步测就算学会了。步测时,只要记清复步数或时间,就能算出距离。例如,知道自己的复步长1.5米,数得某段距离是540复步,这段距离就是:540×1.5米=810米。若知道自己的步速是每分钟走54复步,走了10分钟,也可以算出这段距离是:54×10=540复步,540×1.5米=810米。根据复步与米数的关系,我们把这个计算方法简化为一句话:“复步数加复步数之半,等于距离。”就能很快地算出距离来。2.目测 人的眼睛是天生的测量“仪器”,它既可以看近,近到自己的鼻子尖,又能看远,远到宇宙太空的天体。用眼睛测量距离,虽然不能测出非常准确的数值,但是,只要经过勤学苦练,还是可以测得比较准确的。在我军炮兵部队中,有许多同志练出了一手过硬的目测本领,他们能在几秒钟内,准确地目测出几千米以内的距离,活象是一部测距机。怎样用眼睛测量物体的距离呢? 人的视力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物体的远近不同,视觉也不断地起变化,物体的距离近,视觉清楚,物体的距离远,视觉就模糊。而物体的形状都有一定规律的,各种不同物体的远近不同,它们的清晰程度也不一样。我们练习目测,就是要注意观察、体会各种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清晰程度。观察的多了,印象深了,就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物体形态,目测出它的距离来。例如当一个人从远处走来,离你2000米时,你看他只是一个黑点;离你1000米时,你看他身体上下一般粗;500米时,能分辨出头、肩和四肢;离200米时,能分辩出他们的面孔、衣服颜色和装具。这种目测距离的本领,主要得靠自己亲身去体会才能学到手。别人的经验,对你并不是完全适用的,下面这个表里列的数据,是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眼力观察的经验,只能供同志们参考。不同距离上不同目标的清晰程度 距离(米)分 辨 目 标 清 晰 程 度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150—170 衣服的纽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轻机枪、步枪的颜色可分。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停、动分不清。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你觉得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判断距离没有把握时,还可以利用与现地的已知距离,相互进行比较,有比较才能判定。比如,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五十米,如果观测目标附近有电线杆,就可以将观测的物体与电引杆间隔比较,然后再判定。现地没有距离比较时,就用平时自己较熟悉的50米、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离,经过反复回忆比较
后再判定。如果要测的距离较长,可以分段比较,尔后推算全长。
由于天候、阳光、物体颜色和观察位置、角度的不同,眼睛的分辨力常会受到影响,目测的距离就会产生误差。晴天:面向阳光观测,眼睛受到光线的刺激,视力会减弱,容易把物体测远了;如背向阳光观测,眼睛不受光线刺激,物体被阳光照射得清晰明亮,容易把物体测近了。阴天或早晚天色较暗时:能见度减弱,物体显得模糊,容易把目标测远了。雨后:空气清新,物体颜色鲜明,又容易把目标测近了。在开阔地形上目测,或隔着水面、沟谷观察,或从高处往低处观察,都容易把目标测近了。应根据各种具
体情况,经过艰苦练习,反复体会,摸出自己的经验。俗话说:“熟能生巧”,练得多,体会深,经验丰富了,就能比较准确地目测出物体的距离来。3.用步枪测 我们手中的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等,都是消灭敌人的武器;可是在简易测绘上又有它的新用途,它既是武器又是一具出色的测距“仪器”,使用起来迅速方便。在你对敌人射击,进行瞄准的同时,就能测出距离来,这对于选定标尺分划和瞄准点来说,是非常及时适用的。武器怎么还能测量距离呢? 这是根据准星的宽度能遮盖目标的情况计算出来的,所以叫准星覆盖法。工厂里制造武器,都是有一定尺寸的,如准星的宽度是2毫米,瞄准时眼睛到准星的距离,各种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动步枪为74厘米)。目标(主要是人体)的宽度一般是50厘米。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计算出各种武器在不同距离上准星宽度与目标(人体)宽度的关系。根据计算,当准星宽度恰好能遮住一个人体时,各咱武器的距离分别是:半自动步枪200米,冲锋枪160米,轻机枪170米;若遮住半个人体,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准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个人体,那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所以,只要记住准星遮盖目标的情况,就能立即估出距离来。4.用指北针测 指北针不但能给东西南北方向,还能告诉你到目标的距离。工厂在设计制造指北针时,就已经考虑到用它测量距离的问题了。打开指北针,你马上就能发现有准星、照门。准星座两侧尖端的宽度恰好是准星座到照门距离的十分之一。准星座就是估计判定距离的,所以叫“距离估定器”。测量距离时,将指北针放平,用右眼通过照门、准星观察目标,记住距离估定器照准现地的宽度,然后目测现地的宽度,并将该宽度乘以10,就是到目标的距离。若目标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准,则应乘以20。例如,测得敌坦克约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敌坦克长约7米,则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离为:7米×20=140米。5.用臂长尺测 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那么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前面已经说过,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 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 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 50米×100=1000米。如果不知道物体的宽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长尺来测量距离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创造一个已知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当你用臂长尺观测各种物体的分划时,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观测某物体的间隔(或高度0时,离物体越近,测的分划数越多;反之,离物体越远,测的分划数越少。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在前后两个位置上对同一个目标测出大小两个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个观测位置间的距离,有了这三个已知数,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了。距离=前进(或后退)距离×小分划 大分划-小分划。例如,某工兵部队,为了完成架桥任务,先派出侦察员测量河宽,这个侦察员先在河岸用臂长尺测得河对岸两地物的间隔为8个分划,然后照直后退30米处又测得该两地物的间隔是5个分划。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河宽是: 30×5=50米。8-56.用望远镜测 望远镜是指挥员的重要装备器材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看得清、望得远,还能帮助我们测量距离和角度。用望远镜测量距离的方法是: 拿起望远镜,先调整一下目镜的间隔和焦距,便能清晰地看到:在右镜筒的玻璃片上,刻有十字分划。从十字交点起,左右的叫方向分划,上下的叫高低分划。每一个大分划是十密位,每一个小分划是五密位。测量方向角时用方向分划,测量垂直角时就用高低分划。测量时,要持平望远镜,用任一方向分划(或高低分划)对准目标的一端,读出到目标另一端间的密位数,即为该目标的方向角(或高低角)。如果所测两目标间的方向角,大于望远镜的全部方向分划数,可在两示间选一辅助点分段测量,再将各段的密位数相加。测出方向角(或高低角)后再根据已知目标的宽度(或高度),按下面的密位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距离。距离=目标宽度(或高度)×1000密位数 例如,已知某目标的宽度是100米,测得其方向角为70密位,到该目标的距离则为: 100米×1000/70=1429米 为什么密位公式能计算距离呢? 只要弄清密位是怎么回事,这个
问题也就自然明白了。直角90度、平角180度、圆周角是360度,这谁都知道。如果说1500密位、3000密位,有些同志可能就陌生些,可是炮兵的同志就熟悉。其实“度”和“密位”,都是表示角度的两种不同单位。把一个圆周分成360等份,每一等份弧长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度角;如果把圆周分成6000等份,每一等份弧长所对的圆心角叫1密位。换句话说,1密位所对弧长,则等于圆周长比六千,若写成比式,就是:弧长=圆周长。密位=6000 如果根据圆周长与半径的关系,把圆周长换成半径,这个比式又可以写成:弧长/密位=6半径/6000。这样变换的结果,每1密位所对弧长恰好等于半径的1/1000。因此,就可以写成:弧长/密位=半径/1000。在实地测量中,当角度不大于300密位时,弧长与弦长很接近,可以把弦长当成弧长。这个弦长就是观测的目标宽度(或高度),半径就是实地距离,这样,就可以列出密位公式。宽度(高度)/密位=距离/1000,宽度(高度)×1000/密位数=距离 这就是密位公式的来源和它为什么能够求算距离的道理。从密位公式可以看出距离、目标宽(高)度和角度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知道目标宽(高)度能求出距离;同样,知道了距离也能求出目标宽(高)度。为了便于记忆公式,根据实践经验,下面的图形和口诀是帮助我们记忆的一种好形式,这个口诀是: 上间隔,下一千,距离、密位在两边,要想求得那一个,对面相乘除邻边。上面介绍的用指北针、臂长尺和望远镜测量距离的方法,都要先知道目标的尺寸
(宽度或高度)才能测量。
////////////
军用望远镜中的密位分划可利用“上间隔,下1000,密位、距离摆两边,要想求得那个数,对角相乘除邻边”的公式,即可测方位角、高低夹角和目标距离.在右镜筒的玻璃片上,刻有密位分划,从十字线交点起,向左、右的为方向分划,向上向下的为高低分划;每个大分划为10密位,小分划为5密位。
测量前,应先调整焦距和目镜间隔,以便能清晰的看到目标。
(1)测方位角
用望远镜测方位角,是用它的方向分划进行的。测量时,应将望远镜持平,当所测的两目标在视界范围内时,则以十字线交点或任一方向分划对准其中的目标,再数出至另一目标间的密位数,即为该
两目标的方向角。
(2)测高低夹角
用望远镜测高低夹角,是用它的高低分划进行的,其要领与测量方向角相同。
(3)测距离
用望远镜测距离,实际上是用镜内分划测出已知间隔(或高度)的目标的两端(或上、下)所夹的方向角(或高低夹角)后,根据密位公式计算出距离。(目标间隔乘以1000再除以密位数即为距
离)
第二种计算方法:
间隔下来加一横,角度、距离横下乘,若想求得哪一个,用手遮住自然成。
即:间隔/(角度x距离)=
1间隔的单位是:米
角度的单位是:密位
距离的单位是:公里
需注意的是,这只能得出一个大概的数值,并不太准确!
举例:
在望远镜中发现前方有一个站立的人,我们知道人的普遍身高为1.70米,用望远镜(或其仪器)测得人身高的角度是2个密位,则利用公式:1.7/2=0.85(公里)。即从你到那个人的直线距离约为0.85公
里。
/////////////
Tasco一般都是密位点分划吧Mil-Dot Reticle。在十字线中心点的上、下、左、右,各有5个点间
隔,一个间隔是1密位Mil。
1密位就是一千分之一弧度rad,几何学上是这么定义的,若果一个角所对的弧长(就是那部分圆周长)等于半径,那个交等于1弧度,一个圆周是2∏弧度,就是2000∏个密位,折合6280密位,部队使用时近似为6000密位。1密位所对的弧长等于半径的千分之一,或者说,1000m处,1m高的夹角就是1密位。
这里要用到传说中的“密位公式”。军事地形学上的口诀是:
“上间隔,下1000,密位距离摆两边,若想求得哪个数,对角相乘除邻边。”
间隔-目标身高1.7m,密位-读数5mil,求距离?对角相乘,间隔乘1000,1.7x1000=1700;再除邻
边密位5,1700/5=340米。
估算距离后,就要修正弹道降。美军的瞄准镜修正使用分MOA作单位,minute of angle,一度是60分,对应1.0472英寸(25.4mm)在100码(91.44m)的夹角,使用中近似为1英寸。标准大气条件下(这里采用的是1964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大气:海平面处,气温15.0°C,气压10132.5帕),M24发射7.62x51mm M118特种弹(弹道系数0.530,弹头重11.21克),100M为零点,200M修正1.5MOA,300M-4.5MOA,400M-8.0MOA,500M-12.0MOA,600M-16.0MOA,700M-21.0MOA,800M-26.0MOA,900
M-32.0MOA,1000M-39.0MOA.现实中不可能都是标准大气状态,因此对应的海拔,气温,气压,湿度,俯仰角,都有相应的修正
系数,做成表格记录在狙击兵的小本本上。
风是狙击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美军风速测量的办法是,旗子与旗杆的夹角除以4,得出风速值mph,mile per hour英里每小时。例如,旗子扬起60°,除以4=15,风速就是15mph,约6.7m/s(一英里为
1609米)。
M24的风骗经验公式是距离的百位数乘以风速,再除常数C。
对于常数C,有:
100-500,C=15
600,C=14
700-800,C=13
900,C=12
1000,C=11。
以上是全值风偏,对于45°斜向的,只取其半值。
例如;风速10mph(每秒4米多一点),对于700米处风偏修正为7乘以10除13,等于5.38MO
A.算出风偏以后,装定镜筒右边的风偏修正钮。
对应不同风速,气压,湿度和射程的风偏修正值,也早做成表格,记录在狙击兵的小本本里。目标搜索,估算距离,修正风偏,估计提前量,弹着点观测,都是由观察员Observer完成的,射手
Firer只是扣动扳机。
楼上提到了SVD
SVD的PSO-1型瞄准镜,倍率4倍,物镜直径24mm,有测距曲线,身高1.7m的人,如果正好卡在数字2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则实际距离为200米,卡在数字“4”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则实际距离为400米,依次类推。注意,必须是身高1.7m,否则误差较大。
这时并没有完成瞄准,读出距离后,旋转镜筒上方的旋钮,对应相对读数,3就是300m,最大是10,就是1000m,这时瞄准镜中心的“尖尖”就对准目标(当然,这里的讨论忽略风偏)。而中间的尖尖下还
有3个尖,因此最大瞄准距离可以达到1300m。不过准不准又是另一回事了。。
PSO-1型还安装红外感光屏,可以发现对方的红外探照灯,但绝对不是某些军事迷神吹的“红外夜视
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