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言,加强实践,促进运用(网上摘录)

时间:2019-05-13 21:1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语言,加强实践,促进运用(网上摘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语言,加强实践,促进运用(网上摘录)》。

第一篇:立足语言,加强实践,促进运用(网上摘录)

立足语言,加强实践,促进运用(网上摘录)

新课程实施近五年了,在这几年中,我们的语文课堂热闹了不少: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追求学生的个性体验与合作交流、追求轰轰烈烈的教学氛围、追求五彩斑斓的课堂“效果”,然而,如此追求,是否让语文课堂变了味?

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语文应当姓“语”,语文教学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

鉴于此,笔者从语言的感悟、积累与运用这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多法并举,感悟语言

刘勰曾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多法并举,让学生理解语言,这样不仅能架设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情感桥梁,而且能使学生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领悟到课文的真谛。

1、“读”字当先,感悟语言: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体会”二字尤为常见,但,倘若没有朗读的参与,只一味地干“品”,学生往往找不到语言的感觉,文字的妙处并没有在学生心中烙下印迹。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朗读加深学生体验,朗读促进学生理解,朗读内化学生情感,朗读凸现学生感悟。

2、寓图于文,感悟语言:

“插图多”是人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具体现象、富有童趣,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因而,教学时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借助插图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效果较好。

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北京亮起来了》一课中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这一自然段中,“华灯高照、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等词将夜幕降临时北京的绚丽多彩灯光尽显无遗,然而,真正要让学生表词达意,却并非易事,语文教学中,很多事物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让学生指着文中插图读读这段话,不讲其意,学生很快便能明白词语的意思。

3、联系实际,感悟语言: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做适当的“移情”,以此体悟文本语言。

如二年级下册《笋芽儿》一文最后一句“她站在山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对自豪一词的理解,我作了如下设计:

师:你们知道自豪的意思吗?

生:就是感到骄傲的意思。

师: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自豪过呢?

生1:我作业完成得好,老师表扬我,我感到很自豪。

生2:我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时候感到很自豪。

生3:我的文章在宁波晚报上发表的时候感到很自豪。

„„

师:我真为有你们这些出色的孩子而感到自豪。

学生在谈起令自己自豪的事的时候,一个个神采奕奕,显得特别高兴,眉宇间露出的尽是“自豪”的神情。

二、注重读背,积累语言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只有读得多,记得多,积沙成塔,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因此,我们要在理解语言、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积累语言。笔者认为,积累语言离不开读和背,以各种形式的读背来激发学生积累的欲望,达到积累的目的。

1、表演式读背,于演中积累:

⑴ 分角色表演式读背,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悟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学生一旦进入角色,用角色去感受课文,感受生活,感受人生,那么,不仅课文的情感内容落到了实处,而且真正能够让学生用心去记。这个适合对话较多的文本。

⑵ 动作表演式读背,小孩子天性好动,如果能将背诵融入到玩耍之中,做到“寓背于乐”,不仅可以发扬儿童天性,还可以巩固背诵效果,激发学生背诵兴趣。

如《笋芽儿》一课,用“揉”、“伸懒腰”、“撒娇地说”、“扭动身子”、“钻”等动词语把笋芽儿成长的过程描写得非常具体。在朗读这课时,安排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积累语言,深化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2、借插图读背,形象性积累:

如《葡萄沟》一文,利用学生形象思维甚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出示相关插图,让其看图读背,当需要背诵时,脑中立刻浮现出文中插图,图文结合,相应的文字也就呼之欲出了。

3、按线索读背,有条理积累:

多数文本内容是按一定顺序写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线索。背诵时,可以先让学生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按照这条线索进行背诵。

比如《雷雨》一课,我在教学时,先理清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这条线索,然后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背诵下来,条理比较清楚。

又如《颐和园》是按地点转换顺序写的,我们在背诵时便可以牢牢抓住这样一条线索,使学生不易遗忘。

4、抓特点读背,找重点积累:

⑴ 抓文本的段式特点背诵。不少文本的段式、句式较有规律,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抓住文本相应段式特点,着重背诵一段,然后依段背诵。

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等儿童诗。

⑵ 抓文本描写对象的特征背诵。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所描写人物、事物、景物的特点,并作详细板书,这样能防止漏记且记得准确。

如《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找出各个地点的景观,学生根据景观特点背诵,不易遗忘。

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抓住不同人物的特点背诵。

三、架设阶梯,运用语言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课文就是例子”,就是告诉我们学生学语文是学课文的语言,课文的表达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感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语文,也才能真正的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

1、想象拓展法: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中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模仿文本语言,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永远的追求。

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最后一段教学片断:

⑴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能说出其他判断方位的方法吗?

(生回答:根据指南针、东边日出、西边日落、年轮疏密等。)

⑵ 你能模仿课文的一个小节,把其中的一种判断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学生汇报。)

2、填空补白法:

我们的语文教材往往都蕴含非常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地方文本语言显得有些简略,内容却有较大的想象空时,这就是文章中的“空白点”。我们要努力寻求这些“空白点”,拓展学生想象空间,丰富语言表象,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如《泉水》一文中最后一段“丁冬,丁冬„„”教学片断如下:

⑴ 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些什么?

⑵ 学生交流:

生1:泉水流到了美丽的村庄,流到了大海。

师:你能模仿课文中的话说一说吗?

生思考片刻:泉水流过小村庄,美丽的姑娘忙着来挑水,泉水说:“挑吧,挑吧,我的水又清又甜,能够使人们消除一天的疲劳。”

生2:泉水流过田野,稻田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完了,你么能结出又大又饱满的稻子。”

„„

3、操作运用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为此,在语言较为枯燥乏味的科普类文章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文本语言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

如《动手做做看》,这是一个知识类小故事,其中一个片断设计如下:

⑴ 品读文本1~5节:

⑵ 动手做做,看看和伊琳娜做的结果是否一样。

⑶ 指名做实验,要求边做实验边介绍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兴趣盎然,语文教学不能脱离语言,边操作边介绍更是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机会。

4、情境交流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让他们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有意识地自觉培养自己的语感。

如《葡萄沟》一课主要介绍了葡萄沟的葡萄、葡萄干制作过程、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这三个部分。学完课文以后,我设计活动如下:你作为葡萄沟中的一员,向大家介绍一下葡萄沟。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面,运用课文语言来夸夸葡萄沟。(留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学生汇报。)

又如教学《阿德的梦》一课,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我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4~5名学生当科学家,其他小朋友当记者。以记者问,科学家答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陈述(每次提问针对一种发明)。当然,“科学家”介绍最新发明时,鼓励其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加入自己的看法,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对各种项目进行陈述时,比较到位!

在语文这方田地,让我们站稳自己的脚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亲密接触语言文字,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语文素养。

第二篇:立足文本,内化语言,促进记忆

立足文本,内化语言,促进记忆

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是一项重要内容。读懂文本内容,感悟文本蕴含的人文涵义,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表达训练的的前提和基础。结合课文阅读,设计各种言语表达的话题,无疑是促进学生体悟文本,积累课文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而复述课文也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只是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受到很多老师的忽视。

不少老师认为复述课文只是机械重复课文内容,没有太多的价值。因而总是在教完课文后匆匆一带而过,甚至大多作为口头性的回家作业。其实这是对复述功能的误解。对于人的大脑来说,复述能将学生的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复述时如果加入了主观的理解,并将新的信息和以往的信息相联系,这样的精细复述更有利于提高记忆的保持量。所以和背诵相比,复述更有利于大脑的长时记忆。许多国家的语文教学都非常重视“复述”,甚至将“复述”作为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读完课文一定要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因为复述不仅仅是一种练习说话的方式,更是一种促进书面语言长时记忆的途径,扩大学生语言内存的有效手段。学生复述时使用的词句,都是从课文中来的,这些词句在学生以后的表达中出现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中年级正是词句训练的关键时期,复述课文能帮助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记忆,发展逻辑思维。

复述课文一般分为三种: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以四年级上册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课后要求复述课文。这里的复述训练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的复述。围绕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两方面复述课文。住破败的古寺、啃干粮,风餐露宿,李时珍和徒弟庞宪却不以为苦,为了万民得福,相反觉得值;为了细致地区分药材的药性,他不怕危险,亲尝草药,令人敬佩。学生抓住了课文中这些主要的内容,复述课文时就能八九不离十,比较顺畅了。

有些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复述时只要突出主题,作一个简要复述即可。如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复述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把重点放在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后忍受了宙斯怎样的惩罚这部分内容上,体现出他英勇不屈、无私无畏,为人类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品质。通过复述,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复述课文内容时采用创造性复述也是一种训练学生语言的好方法。让学生适当改变课文的体裁,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从另一个角度解构文本,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如学完《维生素C的故事》课文后,我让学生用自述的形式,以《我叫维生素C》为题复述课文,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维生素C的资料,介绍它的特点和用途等。学生兴致很高,讲得绘声绘色,语文课堂变成了热闹的“产品推介会”,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由此也有了更深的体悟。

中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复述课文内容时,教师还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首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脉络,突出中心。中年级的许多课文语言优美,层次清楚,主题明确。复述之前,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此基础上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其次,复述时要注意详略得当,抓一些重点字词,设计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来概括全文。在理清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作为复述的“路标”。学生思路卡壳的时候,就可以依据这些“路标”的提示回顾出课文内容,从而流利、顺畅地完成课文的复述。第三,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说”课文内容。这个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也是细细咀嚼文本主题的过程。只有由“课文说”变为“我来说”,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短时记忆才会真正转化为长时记忆。

语文课堂上的语言训练无处不在,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发掘这些训练元素,并通过设计训练活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一堂课收获的大小,取决于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表达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只要坚持不懈地以表达为重点展开教学,那么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表达训练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将会有实实在在的提高。

第三篇:语言运用

一、【2013年·四川省乐山市】

22.综合性学习活动。(4分)

土地滋养了万物,哺育了我们,有谁能离开它呢?今年6月25日是我国第22个土地日,在它即将来临之际,梦想中学九年级准备开展一次“脚踏一方土”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①晓耕地现状。2008年我国为应对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党中央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战略决策。实际状况如何呢?请阅读某同学搜集的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材料,概括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点。

2003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耕地面积为18.51亿亩,比1996年减少1亿亩,平均每年减少了1400多万亩。2005年,国土资源部公布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净减少了542.4万亩。2009年初,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又比上一减少了29万亩。

变化的特点是:

②履节约行动。耕地在减少,生存受挑战。然而,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惊人。不久前,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光盘行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李老师将珍惜土地与“光盘行动”结合,只拟写了一幅标语的前半句,请在下列备选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后半句,与前半句基本相对。

备选词语:光盘行动开启践行勤俭人收藏节约风

前半句:珍惜土地资源心怀感恩情

后半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3年·江西省】

26.综合性学习(6分)

学校开展“脚踏热土,爱我江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并分析下面的“江西省部分城市1985年与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表”,写出你从中得出的两个结论。(2分)

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天行在《锦绣赣鄱赋》中深情赞颂了江西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下语句均选自该

赋,请为下列①②句分别找出一个正确对应句(只需填字母)。(2分)

①临川四梦出显祖,()。

②宜春应星开天物,()。

A.洪都排浪起滕王B.饶水弃疾领辞章

C.安源声名耀湖湘D.窑火千年始昌江

E.上清官里道教场F.天祥日歌零丁洋

(3)在全国风景名胜推介会上,请你为秀美江西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2分)

三、【2013年·内蒙古省包头市】

【试题】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3分)

(1)上联:为人要勤,勤能筑起通天路;

下联:。

(2)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

四、【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

【试题】6.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

②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③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④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A.①孟子②诸葛亮③欧阳修④“三苏”

B.①孔子②诸葛亮③欧阳修④“三苏”

C.①孟子②诸葛亮③范仲淹④“三苏”

D.①庄子②刘备③王安石④ “三苏”

五、【2013年·江西省南宁市】

【试题】

五、综合题(共8分)

21.近期,有网友发现埃及卢克索神庙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被刻上“丁某某到此一游”的杰作,此事“晒”到网上后,引发热议。类似“刻字事件”在我国故宫、长城、泰山等著名景点也时有发生,反映出我们少数游客文明素养的缺失。

最近,班里要召开“文明连着你我他”的主题班会,请你做好以下准备:

1)根据所给的上句,任选一组,续写下句。(2分)

(2)有人把《西游记》里“齐天大圣”孙悟空视为“旅游刻字”的鼻祖,请你据此整理出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上刻字的故事,在班会上简述。(2分)

(3)“刻字事件”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再次反思自己的文明素养,反思身边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请列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现象进

行评论。要求|:点名现象,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字数在70字以

内。(4分)

六、【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詟(zhé):恐惧。

8.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从之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轻:轻松

C.何足为异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益:更加

9. 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第四篇:2013语言运用

材料筛选语用题

1、五四青年节,产龙中学为配合“爱国、责任”的主题活动,邀请航天英雄杨利伟到校作《为了祖国的腾飞》的演讲。请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参考下面材料的内容,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80字。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2、你最近阅读了李白的许多诗歌,并且研究了李白的生平。正好学校将组织一次李白诗歌的朗诵会。你作为朗诵会的主持人,请依据下列材料,结合你的研究,向听众介绍李白,不超过90字,必须运用引用手法。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3、请概括以下资料,为即将选择出游西双版纳的同学介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60字。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西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又因距离海洋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常年湿润多雨,所以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因此西双版纳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中旬举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参与。傣族人们按照习俗用嘴情节的水泼到人们身上,被泼到的水越多祝福越多。

实用文体语用题:海报、启事、微博、网页栏目、留言等

4、粤中中学学生会组织学生在教师节开展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民乐社举行演唱会、文学社举办征文竞赛、漫画社举行创作比武、学生会举行座谈会等,请你拟写一份社团庆祝教师节的宣传海报,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5、佛山中学心理协会成立于2004年1月,是校团委、学生会指导下的学生社团组织,曾五次获得优秀学生社团称号。协会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为宗旨,主要负责校园心理健康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心理月刊的制作与印发,以及心理知识的宣传。协会包括主席部、组织部、实践部、社刊部、外联部等五个部门。现定于第四周周五第八节在体育馆进行现场招新。新学期到来,请你为该社团写招新海报正文,要求建明生动,不超过80字。

6、假如你是李明,你刚发起组织成立了新潮文学社,社刊名为《新潮》,你为文学社创刊号拟一则向广大师生征稿的启事。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句式整齐,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7、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单打决赛中,中国选手王皓虽然努力拼搏,但仍以1:3不敌队友张继科,连续三届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摘得银牌。请你以中学生的身份发一条微博鼓励他,要求语言得体,至少运用一个成语、熟语或名言,不超过68字。

8、某学校民乐社的网页拟增设“名曲介绍”栏目,请你仿照“精美音画”栏目的宗旨介绍,为“名曲介绍”栏目写一段体现栏目宗旨的句子。要求体现栏目特点,句式一致,字数相同。精美音画:传播民族音乐,赏精美音画,获视听享受心幽静。

9、高考日近,某校在高三教学楼下设置了留言板,请你为下列(1)(2)两类同学留言,要求每类不超过30字,语言生动得体,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1)准备升学的同学:

(2)准备就业的同学:

10、你参加市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获得了一等奖,语文老师在班上宣布了这一喜人成绩,对你表示祝贺,并给予鼓励。请你发表获奖感言,要求感情真挚,语言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少于60字。

11.新加坡新展银行的总经理张行30年前曾在你校就读,明年将回到广东参加广交会进行业务洽谈,并到你校参观,已来函表明要为你校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你是属于接受捐赠的同学,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词,不少于70字。

12.为弘扬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某校高三年级将举行“千古流韵:唐诗宋词分组朗诵会”,请你在第二组思乡诗与第三组边塞诗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诗歌主题密切祥光,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13.根据下面的情景,完成问题。要求不超过65字。

你是叶冰,你的同学吴昊12月29日在上学路上,看到有人因车祸受伤,他要将伤者送往省医院,并将这一情况告诉你,请你第二天用书面形式代他向王老师说明情况并请假。王老师:----------------------------。请批准。

你的学生:叶冰

14.改写下面句子。要求不少于50字,语言生动,用到两种修辞手法。

天气闷热异常。

15.南粤中学开展评选最美语文老师、最美班主任、最美保洁工和最美图书管理员的活动。活动后学生发表感言,请根据提示完成感言内容。要求情感真挚,语言得体生动。保洁工人们,感谢你们为我们扫清了路上的糟粕与阴霾;

---------;

----------------;

-----------------。

第五篇:立足文本语言走进红色经典

立足文本语言走进红色经典

——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谈红色经典课文教学余姚市兰江小学孙峰

[背景]

一提起红色经典课文,许多青年教师就开始摇头:不是怪年代久远,学生无法感同身受就是怨思想性太强,容易上成思品课;还有的老师认为故事情节性太强,语言文字训练点难以落实。教学时总是感觉不好把握学情,也难以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似乎只有“灌输”才能完成教育目的。的确,红色经典课文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上,在正确处理个性化理解和正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上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如五上年级《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课堂上除了概括小标题,理清文章内容外,无外乎让学生找找哪些句子反映五壮士的壮举,然后读读议议,最后学生说些空洞的大道理结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鲜有提高。在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中,通过前后两次教学实践,我在红色经典课文如何做到言意兼得上有了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情景描述]

教学实录一: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8年抗战是烙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奋起抵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大家看这座山,形状像狼牙(出示狼牙山图片),看到这座山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到狼牙山上看看五壮士是怎样奋勇杀敌的。

2、坚定有力地读课题,带着赞颂地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五壮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用一个词语形容五壮士,并把词语写到黑板上。

临危不惧顶天立地坚强不屈„„

3、英雄们的崇高品质是通过什么事情感受到的?

学生根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主要内容。

三、研读感悟

1、默读3-9自然段,找出表现五壮士英雄壮举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习重点句。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

棋盘陀走去。

1谁来读读这句话?班长的话特别在哪里? ○

2班长的话应该怎么读?理解“斩钉截铁”○。指名读——齐读——引读

3虽然只有一个走字,但这是坚强的中国人民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B、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

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马宝玉的壮举体现在什么地方?比较“举起”和“猛地举起” ○

2再读读马宝玉大声喊的那句话,你最关注哪个词?砸字可以换成什么字?(扔、投、○

丢、抛„„)能换吗?为什么?这一砸,砸出了什么?(胜利、决心、仇恨„„)

3出示“南京大屠杀、芦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等图片,学生谈感受。如果你就是五○

壮士,面对扑上来的敌人,你会——引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虽然只有一个砸字,但这是坚强的中国人民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C、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

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1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战士们的崇高精神? ○

2这一跳,意味着什么? ○

3指名读、引读、齐读。○

四、总结提升

1、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让我们轻轻地呼唤壮士们的名字。图片出

示五壮士的照片,学生轻念他们的名字。

2、补充诗歌:舍生取义惊天地,杀身成仁泣鬼神。狼牙山上歼日寇,英雄血铸民族魂。

反思:

从表面上看,教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朗读练习形式多样,阅读分析条理清楚,多媒体运用自然贴切,抓住重点语句、段落感悟人物形象。但是细细琢磨,有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1、预设时,忽视了教材所处时代背景与学生年龄及所处环境之间巨大的鸿沟。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是在特点历史环境中造就的,只有了解那段历史,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五壮士。虽然教师也饱含激情地讲述抗日战争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事迹,但学生始终是“理智”地停留在文字表面,内心情感没有真正激发,因而整堂课没有形成一种氛围。

2、教学中抓住了三个重点句,引导学生感悟五壮士的崇高精神,但过分依赖教师的引导,大部分属于被动接受,缺少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感悟停留在表面。如在“走”字的教学中,在理解“斩钉截铁”的意思后,只是让学生读,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五壮士什么精神?虽然学生也会说,但这些都是空洞的大道理,并不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结果。

3、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体验文本,也没有让学生的心灵深处去触及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当教师问你从“砸”“跳”中看出五壮士具有什么品质时,学生的回答往往显得肤浅。

基于对上述几个问题的思考,教研组又一次组织了集体备课,设计了新的教学思路,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实践。

教学实录二:

一、录像引入,创设氛围

1、同学们,我们欣喜地看到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我们的生活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曾经饱受苦难,曾经有过刻骨铭心的国耻。

2、看录像《南京大屠杀》片断,旁白引入:1937年7月7日,是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面对惨无人道的日寇,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一起回到战火纷飞的狼牙山,看看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的英雄壮举。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品词析句,感悟精神

1、默读课文3-9自然段,划出表现五壮士壮举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2、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1联系生活实际比较:阳光体育活动开始了,体育委员大喊一声:○“同学们,走!”这个“走”和文中的“走”一样吗?

2联系上下文说说五壮士有无其他的选择?理由是什么? ○

3扣词品读,从“斩钉截铁”和“热血沸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4角色写话,如果你是当时班长马宝玉手下的一名普通战士,你如何评价他的选择?你○

想对班长说些什么?

B、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自由读班长大声喊的话,说说哪个词最能体现五壮士的精神。○

“砸”在这里可以换成哪些词:(扔、抛、掷、投、丢„„)分别放到句子中读,比较。2指名表演读。○

一生“砸”得不够用力,师:你这温柔的一砸,肯定砸不死日寇。

再指一生,怒目圆睁,用力往下砸。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把眼睛瞪得这么大这么圆?

生:我太恨敌人了,我满腔怒火。

再指一生表演读

师:告诉大家,你举起的是什么,砸下去的又是什么?

生:我砸下去的是石头。

师:仅仅是石头吗?还有什么?

生:还有对敌人的仇恨,还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3全班读。○

C、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1自由读,什么地方最让你刻骨铭心? ○

2扣词品读,从“纵身”和“相继”中你体会到什么? ○

四、总结(略)

反思:第二次教学时,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找准文本的阅读兴奋点,使学生与文本展开了真实有效的对话。紧紧抓住三个重点句,通过“读读、演演、比比、议议”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启示与思考]

通过以上两次不同的教学实践,在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上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

1、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要还原真实事件场。此类课文往往叙述了历史发生的真实事件,往往距离学生年代久远,往往与学生的认知经验、情感价值观相去甚远,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人物。如在第二次教学中我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看影片《南京大屠杀》中的战争片断。这并不是展览暴力的血淋淋的场面,而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使学生沉浸到五壮士“此时此刻”的历史场景中,让学生更真切地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2、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要立足语言文字,实现多重对话。此类课文,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困难并不是很大,关键还是要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文本;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对话,感受人物形象。要尽量避免在学生容易读懂、内容浅显处花大力气,要把阅读重心落到学生阅读时容易忽略的地方,从而加深阅读的深度。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许多教师往往一遍又一遍地读班长马宝玉的几句话,读出“走”的斩钉截铁,读出“砸”的勇猛与力量,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就表示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吗?不见得。在第二次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深入钻研文本,探究“走”的前因后果;同时扣词品读和角色写话,让学生进行如临其境的体验,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也巧妙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3、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要准确把握人文内涵。此类课文往往有着比较明确的价值取向,不能作随意的多元解读,而应尊重历史,尊重作者的思想感情,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时,教师必须注意准确把握它们的核心人文内涵,做到不误导不偏移,并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其放大。这也是教学的底线。

下载立足语言,加强实践,促进运用(网上摘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语言,加强实践,促进运用(网上摘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言运用应用文

    桂洲中学师生讲学稿 授课内容:语言运用之应用文 授课形式:复习课主备课:蔡鹏 审核:李福长 使用时间:2011年3月31日 班级 姓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各种文题的特点,格......

    测试题-语言运用

    中语文总复习专项测试题-语言运用 【考点分析】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有三点:1. 简明,即简明扼要、清晰明白。2. 连贯,即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3. 得体,要注......

    语言运用得体

    语言运用得体Ⅰ.语言运用得体的内涵 说得体话,做文明人,是时代的需要,是交际的需要,但这也是普遍中国人讲英语的一大难题。 语言运用得体意味着使用英语应符合英语国家本族人的......

    语言综合运用

    中考复习系列之 语言综合运用 【学习提要】 ▲语言运用的总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 1.简明,就是表达意思要简洁明白。所谓简洁,就是语意不重复,没有冗余的信息,减少口头语和叹......

    语言综合运用

    语言综合运用 【学习提要】 ▲语言运用的总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 1.简明,就是表达意思要简洁明白。所谓简洁,就是语意不重复,没有冗余的信息,减少口头语和叹词;所谓明白,就是在......

    语言运用试题

    语言积累与运用试题(2) 11、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种种苦涩,_____,历程中多少挫折,______,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______ 。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

    立足校园文学促进作文教学

    立足校园文学促进作文教学 校园文学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文学现象,是校园文化的一翼。它是指学生在学生时代创作的文学作品,或者通过校园生活反映社会人生的、......

    立足岗位 促进水运发展

    中国梦学习体会—— 立足岗位 促进水运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 “中国梦” 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目标。今年的“两会”,因为主题之一的“中国梦”而变得飞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