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描写大自然景物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启示我们多注意身边大自然发生的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由两幅图和一篇文章组成,用精练的文字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具备如下特点:
(一)求知欲强
(二)喜欢空间感强的物体和颜色丰富的图案
(三)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重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于是我拟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4个二会字,会写会用12个四会字;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写好汉字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第二课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雷雨现象已有感性认识。因此,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图文结合,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方法,感悟本文用词的精准;在品味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四、说重难点(第一课时)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思路。
(第二课时)
重难点:
1、图文结合,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2、学习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方法,感悟本文用词的精准。
3、在品味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
五、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我综合运用了 “教授法”、“启发式方法”、“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拓展法”等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收集有关雷雨的课外资料,对理解课文有帮助,有助于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老师作为参与者,给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变化。
(三)自主学习,同伴互助
让学生首先自主观察和发现,然后再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
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读中思,思中悟,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开始激趣导入时,我先播放一段与雨有关的声音,让学生说听到了什么,并给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从而揭示课题。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醒学生对以往感知的回忆,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生活,从而进入课文中雷雨前的特定情境,使丰富的感知成为学生体会课文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学词识字。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无论什么题材的课文,认读生字,积累运用词语都是不可丢失的。由于本课涉及识记的生字不多,且识记简便,所以我用较少的时间,通过鼓励同伴互相合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如:
1、借助拼音自读。2、同桌互读,并进行字形分析、组词、读句子。
3、小老师带读。
4、开火车读„„设计意图:将识字和积累语言、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识字能力。
(三)指导写字
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后让学生选出一到二个最容易写错及不易写漂亮的生字。然后老师综合选出二到三个生字,先让同学们观察发现,再由小老师进行提醒指导,最后老师进行补充,并在黑板的梯形格中进行范写,学生在写字练习册上进行描红和临写。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完字词之后,让学生再次走入文本,老师课件出示填空,让学生边读边完成填空。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理清的课文思路,有效突破了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拓展阅读
1、通关我能行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首先阅读识字通里的内容,巩固对本节课的字词的 掌握。
2、闯关我最棒
识字通里的内容全部读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读资料城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拓展视野。
(六)课堂打写
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生词编写小故事,加强对四会字的掌握和运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
出示第一课时所学词语,让学生开火车读。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难点知识进行复习并检查。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教师指导图文结合,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1、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说说雷雨前大自然是怎样的?
2、课件出示课文中雷雨前的画面,让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中有哪些景物。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学会抓住主要部分,按顺序观察。
3、品味句子,学习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方法,感悟本文用词的精准。第一组: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要让学生通过看图,雷雨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
第二组: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忽然”说明风来的快而急。对“垂”字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给“垂”字换个字,即找找近义词的方式从而得到准确解读。)
第三组: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说明闪电亮度和雷声响度随着时间而增大。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的口语得以训练,我先用“越来越„”说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再让学生学说,这样他们就能说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设计意图:借助生动的画面,捕捉关键的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让重点突出,使难点分散,让学生体会本文用词的精准。
4、感情朗读1---3自然段。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阅读来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5、归纳学习方法。看图观察、画出关键词、重点品味句子、感情朗读。设计意图:为第二部分同伴互助学习提供方法,真正实现课堂上老师的由扶到放。
(三)用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同伴互助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根据第一部分老师指导的学习方法,同伴合作学习第二部分。设计意图:合作学习能力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朗读感受出雷雨前的景象特点。
2、指导朗读4——6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读和老师的指导读,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感受雨大。
(四)合作学习第三部分
1、课件出示雷雨后的图片,边观察,边出示句子,感悟本文用词的精准,品味句子。
2、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句子间的停顿。吐字要清晰,读出对雨过天晴后景象的赞美之情。
(五)总结全文
大自然中有许多美景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本文的作者就是做到了留意观察: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所以才能写出如此美的一篇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全文,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六)拓展阅读
一、通关我能行
二、闯关我可以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补充了课堂教学,真正达到了拓展阅读的目的,也为接下来的打写做了相应的准备。
(七)课堂打写
4月23日,一场沙尘暴给同学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把你看到的、闻 5 到的、感受到的按照沙尘暴前——沙尘暴中——沙尘暴后的顺序写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写作除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还要细心观察,让学生模仿本课的写作方法进行打写。
七、说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所以本节课我的板书主要是梯形格的书写,此板书直观、形象,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的板书设计我是按照三部分进行的,即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分别整理出雨前、雨时、雨后的景物,整个板书版面整洁,条理清晰。
八、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体现重点性
紧紧围绕本单元训练目标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并能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突出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体现创新性
这是一篇老课文,我选择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播放一段与雨声相关的音频,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还是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拔,如:在识记生字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精读课文时,让学生同伴互助学习,小组汇报。
4、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在朗读中感悟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让我觉得遗憾的有以下两点:
1、在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时,学生的语言不够精炼,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2、课堂中对学生的点评不是很到位,这一点是和自己的课堂反应能力及语言功底有关。
第二篇: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雷雨》选自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6课,这是一篇老课文。这一组课文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本文描写的是夏天大自然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景观,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准确,语言自然朴实,富有张力,插图优美,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和想象,有助于学生借助图文识字、朗读,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字中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无限乐趣。
二、说目标:
1、正确认读“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学写“雷、乌、黑、压、垂、户、迎、扑”8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借助图文的阅读,丰富对大自然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
5、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
四、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在我们南方,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初步收集信息的能力。”课前一周,我先让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遇到下雨的话,就更应及时,仔细地观察,让学生用心地观察,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吸引的情景。心理学也表明发当刺激物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给学生短时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转变成长时记忆。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
四、说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
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雨前、雨中、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五、说教学过程
1、设情景,感受雨的美:
教学实践过程表明: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的话,他就能自觉排除多种多种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课前,我会播放各种下雨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各种不同的雨,有蒙蒙细雨,有倾盆大雨,有滴滴嗒嗒的雨声。先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导入我们学习的课文《雷雨》。
2、认识生字,理清结构: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合作读也就是同位同学每人读,指名读一个一个自然段,互相纠正,互相学习,这是读流利,读正确的做法,学生只有读通,读顺了课文,才能谈得上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3、赏读感悟,体会感情:
再次向学生展示雨前的部分,这部分需要理解的词语很多,学生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这些词:黑沉沉、压下来、挂、垂。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些词的话,我会继续利用挂图,课件、向学生展示解释。
4、合作交流探究:
在学习完第一部分以后,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合作学习第二、三部分,雷雨中、雷雨后,然后我让学生汇报你学习到了什么?二年级的学生好于表现,相信他们能说出合作学习以后的收获。这样的处理可以省却了老师字字、句句、段段去分析讲述的繁索,真正能课堂还给了学生。
5、品词品句完了之后,再让学生有感地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6、课堂的延伸:
让学生说说,他自己在这些日子观察过的天气,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把说的写下来。
第三篇:《雷雨》说课稿专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身边悠扬的蛙鸣,这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用字精炼准确,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文章。
本课时是《雷雨》教学的第二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有感情的品读课文,体会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再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手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本课的重点是边读边想象,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本课的难点是学生体会重点词的准确。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积累了不少与本科有关的素材,比如在之前就下了一场雷阵雨,我特别叮嘱学生观察了一些景物,这是本课学习的有利因素。另外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都能掌握本科的生字和新词,为学生的朗读打下了基础。
三、说教法
二年级学生年纪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吸引力的情景。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通过一些演示,让学生体会本课动词的奇妙。
四、说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多读,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
2、趣味游戏性
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在课堂中让每一个孩子在玩中领悟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学雷公公的声音呀,学青蛙的叫声等,每一个孩子都很愉悦地参与其中。
五、说教学过程
1、设情景,感受雨之美
首先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发挥一定想象进入本课的学习。
2、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以“开火车”形式读词语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把词语读“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课文读“活”。
3、欣赏感悟,体会感情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图片,并带有对句子、对词语的分析,让学生在欣赏中领取本课中用动词的奇妙,从而体会感情。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4、在品词、品句后,再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
以上说课实属管见,诚望得到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的不吝帮助。
黑水县木苏乡中心校
陈国蓉
2015年4月8日
第四篇:雷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雷雨》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首先教材分析,我将它分为四个层面(1)教材地位与内容 曹禺的剧作《雷雨》是中职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通过本单元学习,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且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学好本文,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30年代的优秀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的影响。课文节选的是四幕话剧《雷雨》的第二幕。节选部分一共有两场戏,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后一场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节选部分主要出场人物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这四个人本来是一家,是夫妻、父子、兄弟的关系,但剧本所展示的却是30年后他们之间的阶级关系。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人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口头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比较差。但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在诵读中感知、在启发中思考,在讨论中学习,在辩论中锻炼。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语文学以致用的工具性特点,同时又要感受到语文浓郁的人文气息。
(三)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与结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识记常识,感知情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2.理解题目的象征意义。(2)能力目标: 1.赏析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和矛盾冲突的特点。2.体会作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3)情感目标:品味丰富的潜台词,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以上三个目标的实现,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的戏剧知识整合,还能达成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在过程,学生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能够主动认知、建构创造力,使得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因而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品味文中个性化的语言,揣摩丰富而又深刻的潜台词。教学难点: 探究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说教法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重点采用了诵读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协作探究法。
三、说学法 我们都知道“教”是为了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学”,以达到“不需要教便能自行研习的目的”因此,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朗读学习法、阅读欣赏法、讨论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开发。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下面就请各位评委同我一起进入课堂,也就是本次说课的第四个环节:教学过程,对于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共设置四个环节总结成四个字:引—读---议---结
(一)、首先导入新课。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课前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话剧《雷雨》,请学生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比较鉴赏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读)这个环节我分为三个过程(5分钟)(1)学生自由读(2)分角色朗读(3)提出问题,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自读课文。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思考、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整体感知(5分钟)请学生复述《雷雨》故事情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从整体上再次把握故事情节,也是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四、精讲拓展(议)(20分钟)
1、请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后,提出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学生讨论后往往会形成三种意见真心说,资本家本质说,两者兼有说。
2、接着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是第一组真心说展示他们收集的证据,教师总结 第二组资本家本质说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是真心、真情,但是当侍萍奇迹般的站在他的面前时,周为什么害怕、恼怒、赶她走?”来引导学生寻找证据 学生展示好后,教师总结,根据周朴园的六次发问发现他的内心变化,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厉害冲突中 第三组两两者兼有说。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当年是真的,而如今这份感情又变质了呢?学生收集证据。教师总结,真心说:温馨派,资本家本质说:现实黑暗派,个性化的台词,丰富的言外之意。对三组学生的收集成果给予肯定,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主探究和删取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能通过丰富的潜台词,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能有自己个性化的感悟。
五、活动引领 总结归纳----(“结”)(3分钟)让学生总结:以“雷雨”为标题有什么象征意义?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可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来总结。
六、接下来,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力,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之后,教师援引曹禺的原话“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的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悯的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励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
七、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1、在欣赏话剧的基础上,阅读整本《雷雨》原著;
2、排练课本剧;
3、准备辩论赛。正方:真心说; 反方:本质说。这是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本堂课以话剧《雷雨》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比较为导入,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发展,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深切地体会到教师需要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了解各种学生,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真正的感悟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道理。
2、课堂要围绕文本展开。语文教材所选都是经典篇目,经得起岁月的磨洗,经得起我们细细的品味。因此课堂教学不能为了拓展、拔高而完全脱离文本,那样只是舍本逐末。
3、当然,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日后的努力提高,说课完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基于本册的目标,我设计的第一课时的目标是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及会写“垂”这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想象有感情朗读课文。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以及词语;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会读含有动词的句子,通过声音高、低,表现雷雨前的景象。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对雷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模式: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三、走入文本,朗读感悟
四、指导写字,综合练习
五、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四、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第五单元是描写大自然的日月星晨,风雨雷电。关于雨你都见到过哪些?(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18课——雷雨。(齐读课题)在开始导入时,我从单元主题入手,直接和孩子们交流雨这个话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醒学生对以往感知的回忆,从而将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让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画出生字;接下来认识生字,识字教学是本课教学重点,我运用以下方法:
1、让学生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
2、课件出示词语,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
3、出示生字,领读,交流有困难的生字。
4、去掉拼音,指名认读。
5、变换语境读。
(三)、走入文本,朗读感悟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再写了
,最后写了。
2、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描写的。重点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充分感受雷雨前的“静”。采用‘图文结合,朗
读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几张关于乌云、闪电、蜘蛛的特写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预设1.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乌云”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重点指导‘压’,入情入境的指导学生朗读。
预设2.蜘蛛垂下来的理解,肯定有困难,用文字解释比较复杂,利用图片,加实物的效果,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蜘蛛是怎么垂下来快速逃走的,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入情境进行句子朗读。
预设3.用“——越来越——”说话,这个句式不是难点,而是对知识的复习,学生在以前接粗过这个知识点,相对容易,加上我用“小鸟,国旗,船”的图片给学生提供素材,学生大多发言积极,比较有自信心。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时的情境,使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3、学习课文1、2、3自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1)明确雨前、雨中、雨后三部分以后,指导学生如何圈画,请大家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请你用“———”画出来,这些景物都是什么样的?请你用“~~~~~~~”标出。(3)学生汇报,教师贴出正确答案。
(4)朗读引导:雷雨前的这一部分,给你什么感受?(闷热、害怕、紧张)课文哪个句子和词语让你有这种感觉的?再读读找找,先找好了举手示意老师。
Ⅰ、指导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指名朗读,评价。
重点体会“压” Ⅱ、指导朗读:“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随文识字:“垂”: ①读准字音。②理解字义。
③教师补充通过字源字理帮助学生记忆生字,体会中国的汉字有趣。④感情朗读。Ⅲ、指导朗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声音的变化。(5)完整地读1-3自然段一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象。(6)配乐引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
4、小结写法。
(四)、指导写字,综合练习指导书写“垂”。垂字的写法是本课的难点,垂字横画较多,并且长短不同,1、出示生字,指导笔顺。
2、仔细观察这个字你有什么发现?(横向笔画很多,横与横的间距,竖与竖的间距都要相等)
3、教师范写并讲解:要想写好这个字,定好主笔竖在竖中线,第二个横在横中线上,第三个横最长。
4、仔细看好,想想同学和老师强调的笔画,请同学们工工整整地写一个。
5、同桌对照修改再写一个,争取比第一个写得好。(五)、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五、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分三个方面设计: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然后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分别整理并板书雷雨前有乌云、大风、闪电、雷声;大到小来板书。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来
18、雷雨(图)(字)乌云
压 叶子
不动 蝉
不叫 树叶
乱摆 蜘蛛
垂
逃 闪电
亮 雷声
响
六、课堂评价 评价方式:
1.注重语言评价与情感激励和动作的评价的有机结合。
2、关注个体差异,予以创新百变的评价。
3、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内容: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七、资源开发
课堂教学中,我引入了不同形式的资料:多媒体课件、音乐、图片、词语卡片、视频、动画、学生资源。
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