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如何看待廉洁与腐败的问题(本站推荐)
大学生如何看待廉洁与腐败的问题
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就连一直排在透明国际最廉洁国家前列的挪威、瑞典,最近也出现了引起轰动的腐败事件。挪威国营的石油公司总裁为在伊朗开办企业采取行贿手段。瑞典国家酒局90多名职工接受供货商的贿赂。更不用说美国、法国这些经常出现腐败问题的国家了。前几天,我读了法国“反腐斗士”埃娃·若利女士在中国出版的《我的反腐败经历》一书,书中披露了法国反腐败的一些问题。若利女士说,在法国,政府高官享有大大小小的政治豁免权,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刑不上大夫”制度。政府高官一旦腐败,很难被追究,问题即使很严重,大多也就是辞职,很少被判刑的。法国有许多预审法官由于对现行司法制度的厌倦和在反腐调查中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感到法律制约不了政府高官,最终知难而退,离开原职。可见,反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难题。我说这些,是想说明,腐败这东西是个癌细胞,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会产生,也象癌症一样,一旦患上这种疾病,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治好的。对患上这种病的人,要多呵护,少责备,更不能打骂。可我们有少数网友,在谈论腐败问题的时候,情绪性地发泄多,理性地提建议的少。甚至有个别人拿腐败问题说事。还有人骂政府的反腐败是唱高调、玩假的。我不是政府官员,但凭我研究反腐败工作15年的经历,我敢说,我国这几年反腐败的力度是很大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不承认这一点,不公平。有个省曾对反腐败成效作过问卷调查,对反腐败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还是占多数。这说明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和成果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我也到过国外,像中国这样有组织、大规模反腐败的声势,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我们每年查处的省部级领导干部10多名,对腐败分子的惩处也很严厉,杀了不少腐败的高官,大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小到科员不都因腐败被枪毙了。我们对干部的要求也较严格,有些事在西方不算问题,但在中国却是绝对禁止的。在西方,官员在生活作风上闹点名堂、赌博甚至嫖娼,是不会受处分的,可在我国却不行。如果嫖娼,要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我们反腐败力度大,对腐败问题处理也比较严,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腐败呢?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各方面发展较快,相应的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够健全,漏洞多一些,腐败也就自然多一些。这个过程,任何国家都经历过,美国也一样。20世纪50、60年,美国经济起飞的时候,腐败问题也很多。我们现在出现这样那样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有许多并不是腐败问题,但大家把它算到腐败的帐上了。什么是腐败,按照世界公认的观点,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利才是腐败。如,利用审批权、司法权、干部人事权等权力谋私,也就是指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可有些人把腐败当个筐,什么东西都往内装。把经济领域里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房屋面积缩水、虚假广告、虚假彩票等违反诚信原则和市场秩序的行为,不守信用、服务态度差、形式主义等工作作风和封建迷信、人情淡漠等消极现象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问题,都归结为“腐败现象”。如果除去这些,真正严重的腐败问题就不是如一些人说的那么多了。这几年,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仔细阅读了中纪委的全会报告。每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处分10多万党员干部,但这里面可称为腐败分子的人是极少数。2004年在受处分的党员中,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的4700多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十万分之七。大部分的人是因违反计划生育、财经纪律、责任事故和吃拿卡要等行为受到处分,可他们并不是腐败分子。处分10多万人,说明对党员干部要求严。
有些人之所以感觉到现今的腐败问题很严重,除了把腐败这个概念泛化外,也与他们获得腐败信息的渠道有关。2003年,有个省就“您和您周围的人感受腐败的渠道”作了一个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是13.92%的人亲身经历过腐败;54.3%的人从国内书报、3.9%的人从境外媒体上感受到腐败很严重; 13.87%的人听别人说腐败很严重;12.536%的人说不清。由此看来,亲身经历腐败的人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是听媒体和别人说的,这值得我们深思。我写这个帖子并不是为中国反腐败唱赞歌。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和部门腐败问题还比较突出,反腐败工作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收入申报流于形式,腐败洗钱问题很严重等等。我之所以写以上一点文字,只是觉得反腐败关系天下的太平,需要我们更理性地对待它。而且反腐败工作本身又太难,腐败天然就有隐蔽性、对抗性、反调查等特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很不容易,我们应多鼓励他们。这就如打仗一样,前线的人在那里出生入死地反腐败,后方的人还说风谅话,这行吗。
第二篇:大学生应当怎样看待腐败问题
大学生应当怎样看待腐败问题,如何理解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我们看待腐败问题的观点关系着祖国以后的发展,廉政问题一直是一个不能彻底解决的大问题,从团员到党员到领导干部,每个层次的干部都需要经历大学生这个身份,所以我们怎样看待腐败问题的意义很重大。
当今某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案要案仍然时有发生。10多年来因腐败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省部级领导干部虽略有减少,但仍出现某些位高权重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他们损害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又导致家庭支离破碎。再细说,从最贴近我们的事件看,每个成年人都有机会考公务员,然而,当上了公务员的人却很多是有“背景”的“亲戚朋友”,这样的赛场,对那些埋头努力而家贫的人公平吗?这将是多么惨重的人才流失啊!由这些“公务员”所组成的政府,要怎么廉政呢?!现在政府办事公开了,但日常生活中的上学、看病、办事等,要找关系、要讲人情、要送礼才办得好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笑贫不笑贪”的颠倒荣辱观,“金钱至上”、“有钱就有社会地位”的不良倾向,还有各行各业不同程度发生的商业贿赂等行为,这会使腐败泛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使社会公众陷入既“痛恨腐败”却又“不自觉地身入其中、身行其事”的怪圈,连政府官员这么高素质的人都参与腐败,叫人民怎么能逃脱呢?!
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是科学判断、全面把握反腐倡廉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各地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正在不断升温,为努力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为精神层面上的廉洁理念、廉政信仰,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甚至在社会公众中,离入脑入心进而发挥对行为的主观控制作用还有较大差距。在不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形势下,严重腐败行为仍出现,说明了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在社会公众中确立廉政理念,倡导廉洁信仰、自觉拒腐防变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当今腐败官员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有很多还涉及到股份、期权等利益安排。腐败的形式也多样化、涉及面更广、手法更为隐蔽,有些交易环节甚至延伸到海外。腐败的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反腐败工作需要更多的斗勇斗智。这就增加了腐败的复杂性。在人们常说的“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现象中,随着巡视制度的逐步完善、“上级监督太远”的情况正在逐步改善,而同级、下级监督仍是老大难问题。领导班子成员中,重大问题决策还是习惯于看眼色行事,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对非法谋利进行监督。在强调健全党内监督、民主决策、办事公开的情况下,某些干部仍能利用职权为他人和亲友谋取巨额非法利益,就充分说明了强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说明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
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刻分析和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第三篇: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这次讨论思考题的题目是“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是怎么看的,这是否影响自己对党的向往”。就此问题,大家看法不一,可以说事产生很大分歧,有的人甚至对党和国家产生了怀疑,似乎已经到了对中国社会现状绝望的地步。但是我却希望大家能在批评之处,看到中国的进步。对于党内腐败问题,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待。
一、腐败为什么存在从古至今,反贪污腐败从来都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任务,可是贪污腐败却从来没有断绝过。腐败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其土壤便是权利的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贪欲,这是人性之恶,且有人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政治结构进行管理,这就存在着权利的分配和运用,也就是腐败所产生的土壤。想要消除这两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民素质极大提高,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贪污腐败才会彻底根绝。
二、怎样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是在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发展变化。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
腐败和反腐败这一社会矛盾的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而且,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积聚和丰富的产物,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是滋生腐败的历史渊源。因此要客观看待腐败问题。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
三、怎样应对腐败
1.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无数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逐步滑进了腐败的深渊。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拒绝和逃避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增加党内监督的实现。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3.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或者说是廉政建设制度化,就是要建立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罚机制、“不许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在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
4.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因此,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
因此,党内腐败问题并不会影响我对党的向往,相反,作为大学生党员,更应该为党的建设做贡献,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坚决与腐败作斗争。
第四篇: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是当今我国社会上最受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关于党内腐败事件却层出不穷,且直接或间接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有这样的话:治党内腐败亡党,不治则亡国!听起来确实有点耸人听闻,但确实反应了一些真实情况。据中央纪委的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间,中央纪委及各级纪委查处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200多万件,处分党员235万人。有效遏制腐败不仅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关系到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胜利。
1、简单分析党内腐败现象成因
(一)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紧。许多党员干部由于一段时期来,很少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致使许多干部产生了“淡化党风意识”,“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
(二)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随着改革的深化,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造成的一个直接恶果,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而更多的是主观随意的人为因素,实为腐败现象的繁衍栖身提供了条件和土壤。
(三)心理失衡。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对这一现少数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难以平衡的心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也陷入腐败之中。
(四)一个社会转轨时期的腐败现象有其内在必然因素,这就是新体制建设过程中对权力制约机制的滞后性。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情况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革除,新体制还未完全形成,监督、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漏洞,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通过各种渠道趁机钻进来,使一些党员分陷入腐败之中。
2、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腐败与反腐败是我党义新时期自身发展的一种矛盾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我们党,在其自身发展的80多年的历程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建立民主,最终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腐败显现了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弱点、不足,反腐败是正视问题、勇敢面对的体现,是克服弱点、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的过程。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
3、怎样防腐反腐
1.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陷进了腐败的深渊。从根本上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3.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4.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一棵参天大树若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定逐渐枯萎,一个国家或政党,若任腐败毒瘤蔓延,最终也难免区域衰亡。只有坚决反对腐败,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才能保持党和国家计提的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心得体会(一)
当前中国政治生态局势发展来看,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党组织及党员干部是大势所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及培养学习型党员干部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章党规及系列讲话中含有大量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内容,是所有党组织及党员所要遵守及学习的,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成功实践。落实党章党规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部署。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及培养服务型党员干部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首先,做好合格党员才能为做好服务型党员干部做好铺垫,只有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活动才能让每名党员将合格党员的标准铭记于心,实践于身,按照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坚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强化问题导向,注重以上率下,扎实有序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建设廉洁型党组织及培养廉洁型党员干部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新政治生活新常态下,反腐倡廉一直是经常性要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一是能够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能够强化党性教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三是能够强化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可以紧紧围绕党的重点中心工作及大局工作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大的贡献。
第五篇: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是当今我国社会上最受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关于党内腐败事件却层出不穷,且直接或间接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有这样的话:治党内腐败亡党,不治则亡国!听起来确实有点耸人听闻,但确实反应了一些真实情况。据中央纪委的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间,中央纪委及各级纪委查处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200多万件,处分党员235万人。有效遏制腐败不仅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关系到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胜利。
1、简单分析党内腐败现象成因
(一)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思想政治工作抓得
不紧。许多党员干部由于一段时期来,很少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致使许多干部产生了“淡化党风意识”,“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
(二)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随着改革的深化,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不健
全造成的一个直接恶果,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而更多的是主观随意的人为因素,实为腐败现象的繁衍栖身提供了条件和土壤。
(三)心理失衡。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对这一现少数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难以平衡的心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也陷入腐败之中。
(四)一个社会转轨时期的腐败现象有其内在必然因素,这就是新体制建设过程中对权力
制约机制的滞后性。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情况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革除,新体制还未完全形成,监督、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漏洞,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通过各种渠道趁机钻进来,使一些党员分陷入腐败之中。
2、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腐败与反腐败是我党义新时期自身发展的一种矛盾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我们党,在其自身发展的80多年的历程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建立民主,最终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腐败显现了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弱点、不足,反腐败是正视问题、勇敢面对的体现,是克服弱点、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的过程。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
3、怎样防腐反腐
1.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陷进了腐败的深渊。从根本上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3.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4.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一棵参天大树若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定逐渐枯萎,一个国家或政党,若任腐败毒瘤蔓延,最终也难免区域衰亡。只有坚决反对腐败,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才能保持党和国家计提的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