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种不同类型考生复习策略
四种不同类型考生复习策略
高三如战场,你选择怎样应战?一千个考生就有一千个答案。
高三冲刺,年级第一名、第一百名和最后一名,谁不是怀揣着自己的作战部署呢?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制定战略,不妨在这篇文章里找准位置,坐在不同的阵营中,一起向前冲。
尖子生:向复习要效率
案例一“踏实”型尖子
“我不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踏实一点的方法可能更适合我。”刚刚考上清华大学的肇嘉辉说起自己的备考过程,最强调的还是“踏踏实实往前走。”他毕业于一个市级重点中学,在年级里排名基本都在前十位,一直发挥很稳定。在复习过程中,他从不盲目求快,而是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这不是说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说各科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给我们做的题目都是精心研究、精心挑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目很多都是他已经掌握的,肇嘉辉却没有因为自己是优等生就轻视它们。“关键是听思路,可能你觉得这个题我会做,那就要思考它背后的思路是什么样的,这种解题的思路在其他类型的题目里有没有出现?”在听课过程中,尖子生注意的应该是方法上的探索,而不是单纯地看一个个步骤和最终的结果。“这样可以把听讲解的过程,变成自己清晰地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很有价值。”如果漫不经心地对待这些课堂内容,自己一味去钻怪题、难题、偏题,将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尖子生在高考竞争中的优势,肇嘉辉有自己的看法。爱琢磨的他从进入高三就经常钻研往届高考题,他发现,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可能不是因为尖子生解题能力特别高,而是因为他们基础扎实,能够有效避免错误。正因为如此,肇嘉辉才成为了老师们的“忠实跟随者”,他对要面临高考的尖子生们说:“试试看用我的方法去听复习课,边听边思考,绝对很有效率。”
案例二“和自己的脑子玩游戏”
张子涵考上复旦大学,老师和家长都不感到惊讶,不只是因为她的成绩向来排在文科班前五名,还由于她在复习过程中的高度自觉性和能动性。张子涵所在的高中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在这里,她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很“Top”的学生。但从客观条件来说,县重点高中师资条件和教学方法都比不上地区重点高中,更不要谈省级重点高中了。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她在学校里得到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更多的关注。根据文科生考试的特点,她给自己找到的方法是“联想式系统复习”。
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张子涵自幼在父母的培养下,文史功底扎实。“文科生的学习是比较强调积累和领悟的,所以我和个别同学能比大家走得快,也是正常的。”升到高三后,她发现老师设定的阶段性复习计划对她来说节奏太慢,课堂讲解的内容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于是,她额外给自己提出“系统复习”的要求,主要是归纳知识系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她动手梳理了语文、英语、历史、政治这几科高中三年的知识体系,从大格局上作了整体的把握,以实现知识的贯通,并且检查是否有忽视与遗漏的部分,她在高三上期期末就完成了这个工作。她说,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张子涵就开始了自己“联想式的系统复习”,老师每解释一个知识点,她就去回忆该知识点在体系中的位置和相关的内容,“一联想就是一大片。”然后对着整理好的文本来验证是否正确,讲解的过程,就变成了她与自己的脑子“玩游戏”的过程,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锻炼了综合记忆和表达能力。
■ 名师支招
尖子生在复习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同一个问题——表面上看,老师的授课和讲解太“浅”了。作为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优等生,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并不是“鸡肋”。“听讲”的意义在于必须突破“听”,要把这个过程变成考验基础与思维能力的“演练场”,利用老师谈到的内容来实现知识的深度贯通,变被动为主动,找准自己在方法上的特点,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复习效率。中等生:在被忽视中实现自我突围
案例一“重视双基,重点专练”
吴章辉拿到厦门大学的通知书后,他的父母特意把老师请到家里小聚庆祝。对于这个让父母有些意外的好成绩,吴章辉自己并不觉得惊异,他认为这是由合适的计划带来的必然结果。“我的个性就是这样,虽然成绩中不溜秋,但老师还是没办法忽视我,我有冲劲。”吴章辉理解中等生身份的“尴尬”——忽略并不代表老师不关爱中等生,往好的地方想,“老师对我们应该还是挺放心的”。回顾刚结束的高三生活,吴章辉给像他一样的中等生支了一招:“激励自己,树立目标,让自己兴奋起来。”中等生在班级里容易感觉什么都很“平”,备考的心态没有起伏,平淡无奇,默认了自己相对被忽视的境地。吴章辉觉得,这是中等生复习最大的瓶颈。“中等生也可以培养好的状态,你就想,我把基础巩固了,分数就有了保证。在这个基础上重点突破,增加自己的得分点,可守可攻,一旦攻出去赢了,自己就赚了。”吴章辉的学习方法很明确——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同时,吴章辉还有自己的独特一招:他分科目列表,将自己最有把握的知识、基本掌握的部分以及最薄弱的环节都陈列在表格上,不断发现不断补充,形成一个个性化的表格。“然后加强优势,争取拉分。最欠缺的部分,从基础补起,争取拉高到一定程度。”
■名师支招
面对着几十名学生,高三任课老师纵然想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阶段性进展,也是相当有难度的。这样的情况下,位于中间层的学生相对容易被“忽视”。这对于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注意,也渴望得到老师帮助的中等生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缺乏强烈的突破精神,比如寻找学习方法时的困惑等等。我们给中等生的建议是,要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强个性力量,扬长补短。在复习过程中,中等生可以适当向家庭寻求帮助,让父母起到激励和配合的作用,共同来寻求突破。
后进生:态度决定你的一切
案例一学习兴趣在于培养
“我的成绩太差了,现在对我来说,最渴望的就是能考上一个好点的专科学校。”周正是个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其实很在乎高考,也在乎高三复习,想给爸爸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高三冲刺复习直接决定后进生能否“脱后而优”,可以说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谁不想牢牢抓住呢?周正为了提高成绩,买了很多的参考书、习题集,可就是不见起色。他也专门找老师谈过几次心,老师给他的建议是:精选精练,要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不要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有时要舍得放弃。对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周正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喜欢足球,米卢倡导快乐足球,坚信“态度决定一切!”周正现在对于高考,也是这种心态。“我现在就是按别人介绍的学习经验,经常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做到’;在复习中,从可以看懂的、有能力做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学习的兴趣。我知道,高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态度嘛。”
■名师支招
对于后进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心。“两军对垒,勇者胜”。这里的勇,不是鲁莽,是自信、勇敢。学习,就是人和知识的对垒,你怕了,败下阵来了,知识就不会向你称臣。高考,与其说是和其他考生对垒,不如说是和知识对垒,和自己对垒。而对垒中,完胜的最首要条件就是自信。然后,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习惯。假设你的学习态度非常被动,对生活悲观失望,那等待你的将是什么呢?不用说,那将是一个非常恐怖黑暗的世界。所以,现在从改变态度开始,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控能力,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愉悦、积极、稳定的良好情绪中。平时课堂内外学习讨论,要积极主动地融入,丢掉所谓的“面子”,虚心求学,争取更多地动脑、动口、动手,促成良好习惯的形成。记住,高考中最美的弧线不是优等生们划出的,而是你们!
偏科生:各科复习讲究均衡
案例一“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李强在他们班里有“理科小王子”之称,同时,他还有个绰号叫“英语小跛子”,足见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生。他愤愤地说:“这完全是智商问题,做数学物理,我就是有兴趣、有动力去探究问题。但是要我背单词、练听力,我再怎么强迫自己,也效果不大。最害怕的是英语老师的提问,因为我总回答不正确。”
因此,进入高三后,李强请了一个英语家教,是外国语学校的大学生,每周来给他补习两次英语。家教老师为他制定的复习计划是:每次补习只抓两个知识点。要求李强在补习之前把自己从前与之相关的错题找出来,再好好想想,为什么错?现在做这题目还会不会出错?用老师的话说,这叫“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案例二一科也不能少
“我本来都打算放弃数学了,我想的是,在可支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再多花时间去复习数学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再说了,还不见得有用处呢。可就在我决心放弃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好像看出来了,他专门把我抓到办公室去‘批’了一顿,让我很受感动。”秦嘉嘉现在是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回想起自己的高三,可谓感慨万千。她是个文科生,和很多文科生一样,数学成绩不好,高二下期开始,一直在及格线徘徊。就在高三上期,她认定了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想要放弃数学,把时间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学科。就在这时候,她的数学老师找上门来。老师说,他认为秦嘉嘉是个很聪明、很有潜力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好,那只是暂时的,千万不要放弃数学,要想考上好大学,一定要各科均衡发展,一科也不能少。老师建议她只买一本参考书,多做典型题型,在复习的起始阶段,放慢做题的速度,一边做一边想,解答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现在哪些题型里呢?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累积成就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加强„„秦嘉嘉按老师教的去做,果然很有成效。她现在已经把数学老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还时常写信向老师汇报大学生活呢。
■ 名师支招
对于偏科生来说,首先要树立信心,减少因偏科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对较弱科目的恐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人说偏科就是“木桶原理”,于是有不少同学天天盯着这块“短板”惶惶不可终日。但其实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我们手头的优势科目并不会像木桶里的“长板”那样没有作为,他们也是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做到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如果偏科生连原有的阵地都失去了,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在巩固阵地的同时,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复习方法,优化各个学科的复习时间。倘若理科强文科弱,那么可采用每天做适量练习题的办法来保持解题状态,不必再大量操练,以节省时间多背单词、词组、语法以及语文名句,多做古文阅读,提高这种长线科目当中能够相对快速见效的题型的水平。如果是文科强理科弱,那么在冲刺阶段更应注意对文科知识结构系统的梳理,保持稳定性。对理科的攻坚切记不可盲目多做题,这样反而会导致知识系统的混乱。偏科生可多做些典型题型,牢固掌握学科知识的规律和原理,把主干摸清摸熟,从对知识“点”、“线”的巩固拓展到“面”,那么在遇到较新较灵活的题目时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是手忙脚乱、心惊胆战。
第二篇: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材料 高三不同类型考生的复习策略素材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高三不同类型考生的复习策略
高三如战场,如何应战?一千个考生就有一千个答案。高三复习,年级第一名、第一百名和最后一名,谁不是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作战呢?如果你还没有明细的战略部署,不妨在这篇文章里“感悟”一下,无论你在什么阵营中都要和大家一起向高考冲刺。
一、尖子生:向复习要效率
案例一:踏实”型尖子
“我不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踏实一点的方法可能更适合我。”清华大学的肇嘉辉说起自己的备考过程,最强调的还是“踏踏实实往前走”。他毕业于一个市级重点中学,在年级里排名基本都在前十位,一直发挥很稳定。在复习过程中,他从不盲目求快,而是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这不是说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说各科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给我们做的题目都是精心研究、精心挑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目很多都是他已经掌握的,肇嘉辉却没有因为自己是优等生就轻视它们。“关键是听思路,可能你觉得这个题我会做,那就要思考它背后的思路是什么样的,这种解题的思路在其他类型的题目里有没有出现?”在听课过程中,尖子生注意的应该是方法上的探索,而不是单纯地看一个个步骤和最终的结果。“这样可以把听讲解的过程,变成自己清晰地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很有价值。”如果漫不经心地对待这些课堂内容,自己一味去钻怪题、难题、偏题,将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尖子生在高考竞争中的优势,肇嘉辉有自己的看法。爱琢磨的他从进入高三就经常钻研往届高考题,他发现,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可能不是因为尖子生解题能力特别高,而是因为他们基础扎实,能够有效避免错误。正因为如此,肇嘉辉才成为了老师们的“忠实跟随者”,他对要面临高考的尖子生们说:“试试看用我的方法去听复习课,边听边思考,绝对很有效率。”
案例二: "和自己的脑子玩游戏”
张子涵考上复旦大学,老师和家长都不感到惊讶,不只是因为她的成绩向来排在文科班前五名,还由于她在复习过程中的高度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张子涵所在的高中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在这里,她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很“Top”的学生,但从客观条件来说,她所在的高中师资条件和教学方法都比不上地区重点高中,更不要谈省级重点高中了。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她在学校里得到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更多的关注。根据文科生考试的特点,她给自己找到的方法是“联想式系统复习”。
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张子涵自幼在父母的培养下,文史功底扎实。“文科生的学习是比较强调积累和领悟的,所以我和个别同学能比大家走得快,也是正常的。”升到高三后,她发现老师设定的阶段性复习计划对她来说节奏太慢,课堂讲解的内容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于是,她额外给自己提出“系统复习”的要求,主要是归纳知识系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她动手梳理了语文、英语、历史、政治这几科高中三年的知识体系,从大格局上作了整体的把握,以实现知识的贯通,并且检查是否有忽视与 1
遗漏的部分,她在高三上学期期末就完成了这个工作。她说,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张子涵就开始了自己“联想式的系统复习”,老师每解释一个知识点,她就去回忆该知识点在体系中的位置和相关的内容,“一联想就是一大片”,然后对着整理好的文本来验证是否正确,讲解的过程,就变成了她与自己的脑子“玩游戏”的过程,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锻炼了综合记忆和表达能力。
名师支招: 尖子生在复习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同一个问题——表面上看,老师的授课和讲解太“浅”了。作为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优等生,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并不是“鸡肋”。“听讲”的意义在于必须突破“听”,要把这个过程变成考验基础与思维能力的“演练场”,利用老师谈到的内容来实现知识的深度贯通,变被动为主动,找准自己在方法上的特点,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复习效率。
二、中等生:在被“忽视”中自我突围
案例一:期待突破
“我这样的中等生在学校里很没话题——在我们学校,中等生基本上都只能考个二本,一本挺难的。上大学容易,要进名校却机会渺茫。我们有点像‘鸡肋’。”卢俊升在学校里是个“不上不下”的中等生,这让他觉得有些“没劲”:“老师盯着尖子生肯定多一点,都想多几个人考上清华、北大这种‘牛校’。另外,考不上大学的同学得到的注意也比我们多一点,怕他们泄气呗。”卢俊升一方面希望自己能进重点,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握,“你说,要是我去找老师谈,他会不会用心帮我分析?毕竟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谈到未来一年的复习冲刺,卢俊升打算以老师的授课和复习进度为准。他是这样分析的:自己本身没有很强的挑战难题的能力,基础知识过关,但不是特别扎实,还是跟随老师好。“都说高考时,难题只占总题量的20%。突破中等题,拿好中等题的分数,保证考个过得去的大学吧。”卢俊升的目标很谨慎,但他表示特别渴望能有机会和老师沟通,想知道老师怎么看中等生的潜力和上升空间。“我自己当然要努力的,一旦老师肯定我的后劲,多告诉我一些突破自己的方法,我肯定会更努力。”
案例二:重视双基,重点专练
吴章辉拿到厦门大学的通知书后,他的父母特意把家教老师请到家里小聚庆祝。对于这个让父母有些意外的好成绩,吴章辉自己并不觉得惊异,他认为这是由合适的计划带来的必然结果。“我的个性就是这样,虽然成绩中不溜秋,但老师还是没办法忽视我,我有冲劲。”吴章辉理解中等生身份的“尴尬”——忽略并不代表老师不关爱中等生,往好的地方想,“老师对我们应该还是挺放心的”。回顾自己的高三生活,吴章辉给像他一样的中等生支了一招:“激励自己,树立目标,让自己兴奋起来。”中等生在班级里容易感觉什么都很“平”,备考的心态没有起伏,平淡无奇,默认了自己相对被忽视的境地。吴章辉觉得,这是中等生复习最大的瓶颈。“中等生也可以培养好的状态,你就想,我把基础巩固了,分数就有了保证。在这个基础上重点突破,增加自己的得分点,可守可攻,一旦攻出去赢了,自己就赚了。”吴章辉的学习方法很明确——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同时,吴章辉还有自己独特的一招:他分科目列表,将自己最有把握的知识、基本掌握的部分以及最薄弱的环节都陈列在表格上,不断发现不断补充,形成一个个性化的表格。“然后加强优势,争取拉分。最欠缺的部分,从基础补
起,争取拉高到一定程度。”例如,吴章辉“最不保险”的作文部分,从高一上学期开始,吴章辉就请父母为自己找了一个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每周一次补习,分析自己写过的作文,系统地强化训练。“以前写作文经常离题,只得十几分,半年多以后慢慢提到中等偏上的分数。”高考时,作文果然没有拖他的后腿。
名师支招: 面对几十名学生,高三任课老师纵然想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阶段性进展,也是相当有难度的。这样的情况下,位于中间层的学生相对容易被“忽视”。这对于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注意,也渴望得到老师帮助的中等生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缺乏强烈的突破精神,比如寻找学习方法时的困惑等等。我们给中等生的建议是,要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强个性力量,扬长补短。在复习过程中,中等生可以适当向家庭寻求帮助,让父母起到激励和配合的作用,共同来寻求突破。
三、学困生:态度决定你的一切
案例一:学习兴趣在于培养
“我的成绩太差了,现在对我来说,最渴望的就是能考上一个好点的专科学校。”周正是个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其实很在乎高考,也在乎高三复习,想给爸爸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高三冲刺复习直接决定后进生能否“脱后而优”,可以说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谁不想牢牢抓住呢?周正为了提高成绩,买了很多参考书、习题集,可就是不见起色。他也专门找老师谈过几次心,老师给他的建议是:精选精练,要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不要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有时要舍得放弃。对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周正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喜欢足球,米卢倡导快乐足球,坚信“态度决定一切!”周正现在对于高考,也是这种心态。“我现在就是按别人介绍的学习经验,经常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做到’;在复习中,从可以看懂的、有能力做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学习的兴趣。我知道,高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态度嘛。”
案例二:放弃高难题目
余婷婷不喜欢她的班主任老师,总觉得老师歧视她,“老师经常说我们这些成绩差的学生,参加高考也是拉低学校的升学率,还不如不考。哼,我就是不让她称心如意,我偏要考。再说,我还想继续读书呢。”不喜欢老师的她,听课积极性比起其他同学来大打折扣,课堂效率自然也不高,不过她暗暗制定了一套自学计划,并有条不紊地实施着。余婷婷最近在研究近几年的考试大纲,确定各科的考试范围、题型、难度和重点。根据考纲,她准备在复习中有所取舍,那些比较难的部分,她要暂时搁在一边,还是先从基础做起,她的口号是,把能拿到的分全部拿到,不能拿到的,不去奢望。“反正我的水平有限,我想考取的,也不过是很普通的学校,那些难题,就留给尖子生去解答吧!”
名师支招: 对于后进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心。“两军对垒,勇者胜”。这里的勇,不是鲁莽,是自信、勇敢。学习,就是人和知识的对垒,你怕了,败下阵来了,知识就不会向你称臣。高考,与其说是和其他考生对垒,不如说是和知识对垒,和自己对垒。而对垒中,完胜的最首要条件就是自信。然后,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习惯。假设你的学习态度非常被动,对生活悲观失望,那等待你的将是什么呢?不用说,那将是一个非常恐怖黑暗的世界。所以,现在从改变态度开始,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控能力,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愉悦、积极、稳定的良好情绪中。平时课堂内外学习讨论,要积极主动地融入,丢掉所谓的“面子”,虚心求学,争取更多地动脑、动口、动手,促成良好习惯的形成。记住,高考中最美的弧线不是优等生们划出的,而是你们!
四、偏科生:各科复习讲究均衡
案例一: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李强在他们班里有“理科小王子”之称,同时,他还有个绰号叫“英语小跛子”,足见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生。他愤愤地说:“这完全不是智商问题,做数学物理,我就是有兴趣、有动力去探究问题。但是要我背单词、练听力,我再怎么强迫自己,也效果不大。最害怕的是英语老师的提问,因为我总回答不正确。”李强认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偏科的情况,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那些怎么学也学不好的科目,干脆别学。他最认同的是韩寒的一句话:“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全面的平庸。”可牢骚归牢骚,高考却是不能马虎的,英语也是无法忽视的。李强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可是全国重点,要是英语成绩差了,怎么考得上?
因此,进入高三后,李强请了一个英语家教,是外国语学校的大学生,每周来给他补习两次英语。家教老师为他制定的复习计划是:每次补习只抓两个知识点。要求李强在补习之前把自己从前与之相关的错题找出来,再好好想想,为什么错?现在做这题目还会不会出错?用老师的话说,这叫“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案例二:一科也不能少
“我本来都打算放弃数学了,我想的是,在可支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再多花时间去复习数学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再说了,还不见得有用处呢。可就在我决心放弃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好像看出来了,他专门把我抓到办公室去‘批’了一顿,让我很受感动。”秦嘉嘉现在回想起自己的高三,可谓感慨万千。她是个文科生,和很多文科生一样,数学成绩不好,高二下期开始,一直在及格线徘徊。就在高三上学期,她认定了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想要放弃数学,把时间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学科。就在这时候,她的数学老师找上门来。老师说,他认为秦嘉嘉是个很聪明、很有潜力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好,那只是暂时的,千万不要放弃数学,要想考上好大学,一定要各科均衡发展,一科也不能少。老师建议她只买一本参考书,多做典型试题,在复习的起始阶段,放慢做题的速度,一边做一边想,解答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现在哪些题型里呢?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累积成就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加强„„秦嘉嘉按老师教的去做,果然很有成效。她现在已经把数学老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还时常写信向老师汇报大学生活呢。
名师支招:对于偏科生来说,首先要树立信心,减少因偏科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对较弱科目的恐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人说偏科就是“木桶原理”,于是有不少同学盯着这块“短板”惶惶不可终日。但其实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我们手头的优势科目并不会像木桶“长板”那样没有作为,他们也是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做的最
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做到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如果偏科生连原有的阵地都失去了,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在巩固阵地的同时,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复习方法,优化各个学科的复习时间。倘若理科强文科弱,那么可采用每天做适量练习题的办法来保持解题状态,不必再大量操练,以节省时间多背单词、词组、语法以及语文名句,多做古文阅读,提高这种长线科目当中能够相对快速见效的题型的水平。如果是文科强理科弱,那么在冲刺阶段更应注意对文科知识结构系统的梳理,保持稳定性。对理科的攻坚切记不可盲目多做题,这样会导致知识系统的混乱。偏科生可多做些典型试题,牢固掌握学科知识的规律和原理,把主干摸清摸熟,从对知识“点”、“线”的巩固拓展到“面”,那么在遇到较新较灵活的题目时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是手忙脚乱、心惊胆战。
第三篇:考生收到的录取通知书有四种类型
考生收到的录取通知书有四种类型:
1、按考生本人填报或补报高考志愿正式录取的录取通知书。这类正式录取通知书特点是加
盖了“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招生录取专用章”或附有由省招生办公室出具的《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
2、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录取通知书。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技师学院和技工学校高
级工以上毕业生享受与大专毕业生同等待遇,但技师学院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未纳入高考统招范围,都属于自主组织生源,部分学校特别是民办技工院校可能采取了大面积寄送录取通知书的招生手段,会影响考生的判断。技工院校也有不少是公办全日制学校,办学条件也很好,学生能学到一技之长,取得相当于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的高级工或技师职业资格,也是考生特别是文化课成绩一般考生的一个好的选择。但需要提醒的是,技工类院校承诺的“技能+学历”,其中的学历大都是成人教育学历,目前我省唯一有机会升读普通本科学历的学校只有电子商务技师学院,其学生在校期间可择优参加“全国供销系统职教师资本科班”的定向招生考生,有机会被安徽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等高校录取为全日制本科学生,全国总体录取率50%。
3、成人教育、高考补习类录取通知书。一般是民办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或一些专修学院,其教育实质是函授、自学考试、网络远程教育等成人教育形式,不属于高考统招,也不是全日制教育,有些所谓“预科班”实质就是高考补习班。
4、诱骗钱财的伪造通知书。当然,近几年的高招工作中也有打着“特招生”、“扩招生”、“内
部指标”等幌子骗取考生钱财的情况,这就需要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睛,不要轻信,捂紧荷包,避免上当受骗。
第四篇:家有考生:高三不同层次学生寒假复习策略
家有考生:高三不同层次学生寒假复习策略(2010-02-16 10:40:02)
转载▼
标签:分类: 高考研究
高考
考生
寒假
复习
学习
应考
教育
期末考试结束了,高三生迎来了高中生涯最后的一个寒假。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寒假除了休息娱乐之外,复习功课和知识点也是非常必要的。数学
优等生总结思维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讲,寒假期间,先研究平时做的题目为什么会做而没做对,把所有以前做过的错题和不明白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一分析。另一方面,就是学会总结学习的思维,做到快速解题,把所有的题目固定成一种思维,同时总结出变型的全部原则。高考数学考试的一个特点是研究题目就可以获得解题的方法,所以学生在寒假期间对06年-09年的真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解题的方法。而不建议高三学生在寒假期间再做模拟题,历年真题应该练习掌握。落后生看名人成功的案例
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发挥。建议看世界上名人成功的例子,增强自信心。寒假复习的原则是以课本知识点理解为主,做5到6套历年本省和全国卷的真题,结合课本看哪些方面是没有掌握的,根据题目把课本上涉及的知识点标出来。看看这些知识点在应用的时候有何先决条件,知识点如何反向应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在何处卡壳。在练习的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分题型练习的方法,不要再联系高考模拟题,而是找出历年的真题每种题型坚持做一天,分知识点熟练掌握。一半学习一半娱乐
建议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和高考时间保持一致,适当地放松,可以在同学之间组织有竞赛性的娱乐活动,休息放松。开学前建议学生做总结,把寒假期间复习到的知识点不能理解、知识点不能简化、知识点不会用、标准化考试题目找不到解题方法、会做没有做出来的题目都纳入总结,这样才能够达到主动学习,新学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
优等生勤练听力
对于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讲,英语的阅读部分没有问题,所以没有必要把寒假复习的重心放在单词上。学生欠缺的并不是语法知识,完型填空、单选可以在寒假期间适当地练习。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听力部分的练习和进一步的熟练掌握。
很多人建议孩子看欧美影视大片,但是在高考考试当中,听力部分的语速相对较慢,所以并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以前很多学生习惯采用听写的方式练习听力,但是先听后写,一句话至少在脑中要过两遍,中间有一段时间要回忆和揣摩,在考场中却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供学生回想听到的这句话,所以这种方法也不可取。
建议学生寒假期间多读,拿着听力资料原文,边听边看跟读,保证跟读的强调、语速与原文一致。这样就可以省去中间拼写的部分,之间从听力转到文章意思,更有助于听力的速度和质量。
中等生巧记语法
对于平时成绩居中的学生来说,高三的这个寒假正是补充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的好时机。虽然阅读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却并不是中等生在短短的寒假最需要补充的部分。单词相对来说,中等生已经比较熟练掌握,而语法是这部分学生与优等生差距最大的部分。死记硬背不适合考试,更不适合平时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牢牢记住,并且比较熟练地应用,还需要通过语意理解。任何语法知识都可以通过语意理解,明了精确的语意,很多语法并不需要去刻意记忆,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就可以轻松掌握。落后生加强单词记忆
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都有欠缺,因此不可能在短短的寒假全面提升。由于阅读涉及到英语学习的各方面,成绩落后的学生在这方面往往十分头疼。读不懂文章有两种原因,单词不认识和句子结构太复杂。建议学生最好把教学大纲中的动词、形容词重复记忆,另外阅读一些文章,适应英文说话的语言习惯,用英文语序来理解文章。
寒假里,考生的学习将由在校时的被动学习变为完全靠自己的主动学习。因此,考生要制订一套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假期作息时间表,做到复习有计划,生活有规律。
高三生寒假在家里没有在校集体学习的氛围,但是不能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或学到哪儿算哪儿。假期复习计划一方面要包括学习知识内容的计划,比如寒假作业、薄弱学科的补习以及课外学习等;另一方面还要包括整个假期的时间安排,比如什么时间和家人串亲访友、什么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及什么时候学习等。
以往,很多考生放假后早上不吃饭,睡懒觉,尽情地放松,平时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开学后,这些考生很难适应正常的作息时间,从而直接影响了新学期的复习状态。
陈艳燕认为,高三生在制订一份详细的作息时间表时,要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具体化,比如早晨几点起床,晚上几点休息,上下午时间如何利用等。高三生寒假里要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每天上午学习三个半小时,下午学习两个半小时。另外,每天还要坚持看半小时的新闻时事(电视或报纸),并留出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高三生制订完复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后,关键在落实。大家可以把学习计划及作息时间安排做成一张表格贴在书桌前。想偷懒的时候,它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让高三生真正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考点梳理】
一、题型特点
填空题和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其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评分客观、公正、准确等等。
不过填空题和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别。首先,表现为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既有不受诱误的干扰之好处,又有缺乏提示的帮助之不足,对考生独立思考和求解,在能力要求上会高一些,长期以来,填空题的答对率一直低于选择题的答对率,也许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次,填空题的结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去其中的一些内容(既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独立填上,考查方法比较灵活。在对题目的阅读理解上,较之选择题,有时会显得较为费劲。当然并非常常如此,这将取决于命题者对试题的设计意图。
填空题与解答题比较,同属提供型的试题,但也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解答题应答时,考生不仅要提供出最后的结论,还得写出或说出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提供合理、合法的说明。填空题则无此要求,只要填写结果,省略过程,而且所填结果应力求简练、概括和准确。其次,试题内涵,解答题比起填空题要丰富得多。填空题的考点少,目标集中,否则,试题的区分度差,其考试信度和效度都难以得到保证。这是因为:填空题要是考点多,解答过程长,影响结论的因素多,那么对于答错的考生便难以知道其出错的真正原因。有的可能是一窍不通,入手就错了,有的可能只是到了最后一步才出错,但他们在答卷上表现出来的情况一样,得相同的成绩,尽管它们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解答题,则不会出现这个情况,这是因为解答题成绩的评定不仅看最后的结论,还要看其推演和论证过程,分情况评定分数,用以反映其差别,因而解答题命题的自由度,较之填空题大得多。由此可见,填空题这种题型介于选择题与解答题这两种题型之间,而且确实是一种独立的题型,有其固有的特点。
二、考查功能
1.填空题的考查功能大体上与选择题的考查功能相当。
同选择题一样,要真正发挥好填空题的考查功能,同样要群体效应。但是,由于填空题的应答速度难以追上选择题的应答速度,因此在题量的使用上,难免又要受到制约。从这一点看,一组好的填空题虽然也能在较大的范围内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但在范围的大小和测试的准确性方面填空题的功能要弱于选择题。不过,在考查的深入程度方面,填空题要优于选择题。作为数学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型)和概念(性质)判断型的试题,应答时必须按规则进行切实的计算或者合乎逻辑的推演和判断,几乎没有间接方法可言,更是无从猜答,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难有虚假,因而考查的深刻性往往优于选择题。但与解答题相比其考查的深度还是差得多。就计算和推理来说,填空题始终都是控制在低层次上的。
2.填空题的另一个考查功能,就是有效地考查阅读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在高考数学考试中,由于受到考试时间和试卷篇幅的限制,在权衡各种题型的利弊和考查功能的互补时,填空题由于其特点和功能的限制,往往被放在较轻的位臵上,题量不多。
三、思想方法
同选择题一样,填空题也属小题,其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小题不能大做”。解题的基本策略是:巧做。解题的基本方法一般有:直接求解法,图像法和特殊化法(特殊值法,特殊函数法,特殊角法,特殊数列法,图形特殊位臵法,特殊点法,特殊方程法,特殊模型法)等。
第五篇: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管理策略研究方案
《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管理研究》方案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 马艳平
一、课题的提出意义和目的
一位教育专家讲到“世上没有任何两粒沙子是一样的,也没有任何两粒相同的树叶。”这句话真是恰到好处地证明了我们每一个学生,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千差万别的。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国民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发展,而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学生身体成长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而能否构建和真正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体制,就不可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因为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教育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最终教育出来的孩子仍然存在极大的不同。
传统的学生评价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以单一的分数一统天下,导致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圈,将学生的发展与考试的分数捆绑了起来,这样做来无疑是严重阻碍了不同层次学生自然发展。久而久之,考试分数在前的孩子被尊称为“优生”,考试分数在后面的则被戴上“后进生”,甚至“差生”的帽子。渐渐地,一部分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了自信,孩子们的学习不再快乐,学生评价的 “一刀切”给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研究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策略,为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育仍然是以统一标准答案考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老百姓认为“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能获得较高的分数才是真正地得到发展”。因此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教学中的普遍化,导致因材施教难实施的现象困扰着我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
首先,我们的学校教学仍然是以班集体为单位、以统一的教材和教学目标为条件进行教学,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从个体教育教学中得出的。我们把从个体教育教学中得出的教育原则用于群体教学,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难以调和的局面,这是导致因材施教难以 实施层面的原因。其次,我们的教学目标存在过多的统一,比如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材、统一标准答案,与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存在着目标上的矛盾。第三,传统的基础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反映在教育教学中中就是教师只重视讲课的速度和课程数量,而忽视了授课的内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势必造成形式上的照顾全体,并且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不同特质的个体,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因材施教,那么每个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他们在智力、情感、性格、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信地取长补短,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发展的同时能够获得学习的快乐,促进生态课堂的有效生成。
出于对现在教育生态环境的担忧和实现促进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大化发展的愿望,针对地理教学中对孩子“以分数评价孩子”的一刀切的评价,我们选择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试图通过研究与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策略,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让教师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明确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掌握因材施教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我是独特的,有个性的,有才华的,我能成才,我的生命的美丽的。我应该自信、积极、乐观地生活。
二、课题论证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大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是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之一。
2、《课标》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原有起点上的提高。
3、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位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这意味着差异性,而学生的差异性就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教学需求。
三、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古代教育家,普遍重视因材施教,他们的丰富经验和精辟论述对后代教益颇多。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理论,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这可以看做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出自于《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而现代教育学也强调“因材施教”,它对因材施教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点、性格、原有的基础等不同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与因材施教教育在本质上也是一脉相承的。
1、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教育均衡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机会的均等,即每一个人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二是教育质量的公平,即人人都应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在大班额条件下的课堂教学遵从这一规律,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3、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Jerome S.Bruner)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强调:(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是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3)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知 识经验的清晰度、学习动机在新的学习中起重要作用。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已,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就能使好、中、差学生都得到发展。
4、有效教学理念。教师引起学生的有效教学,它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要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教师要能够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知道自己学习什么以及怎么学习,这样目标既要有共性目标也要有个性目标。三是采用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由于生活经历、理解程度的不同,采取的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具体进步与发展,关注不同层次的发展,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5、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能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的。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人同时拥有以上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它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发展和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生则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促进自我发展。
6、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自我反思,为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更好的发展。
四、课题的界定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界定
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开展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策略研究,目的是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从预设到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能够关注不 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扬长避短,进而有效地促进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搞好对学生的分层和分组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3、备课如何分层因材施教
4、教师的授课如何分层因材施教
5、课堂练习的设臵如何分层因材施教
6、作业布臵如何分层因材施教
7、作业的批改如何分层因材施教
8、阶段测试题的编写如何分层因材施教
9、课后辅导如何分层因材施教
10、教学评价如何分层因材施教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2、研究措施:
(1)积极组织开展学习研修活动,探索并做好因材施教、培优扶差问题的研究。
(2)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改善科研氛围,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3)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各项活动等多种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4)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记录和材料的积累。
3、研究步骤:
(1)设层、分组,轻松和谐;(2)备课因材施教,面向全体;(3)施教因材施教,积极主动;(4)辅导因材施教,培优抓差;(5)作业因材施教,各尽其能;(6)评价因材施教,人人发展;(7)实践运用,总结提高;
六、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研究对象: 初中学生
2、研究范围:
二年级六个班级、一年级六个班
每个年级的前三个班是实验班,后三个班级是对比班
七、研究的步骤及主要任务
本课题研究大约一年左右,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3月16日—2016年4月30日 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落实课题申报工作。
1、收集文献材料。
2、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精心组织实施,课题的申报、修改、开题论证等工作。
第二阶段:2016年5月1日—2016年11月30日(研究阶段)全面开展研究工作,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1、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因材施教的教学案例展评。
3、通过说课比赛,征集采取因材施教说课稿、说课光盘。
4、形成因材施教教学的基本模式。
5、撰写论文,总结经验,参与交流。
第三阶段:2016年12月1日—2016年12月30日(结题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结题,完善结题报告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一)本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1、预计在因材施教备课、因材施教授课、因材施教作业、因材施教辅导、因材施教测试和因材施教评价等方面研究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
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二)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2、中学因材施教教学教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