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种图像格式有什么不同
JPEG/BMP/TIF/PNG四种图像格式有什么不同?
一、BMP格式 BMP是英文Bitmap(位图)的简写,它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标准图像文件格式,能够被多种Windows应用程序所支持。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流行与丰富的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BMP位图格式理所当然地被广泛应用。这种格式的特点是包含的图像信息较丰富,几乎不进行压缩,但由此导致了它与生俱生来的缺点--占用磁盘空间过大。所以,目前BMP在单机上比较流行。
二、GIF格式 GIF是英文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图形交换格式)的缩写。顾名思义,这种格式是用来交换图片的。事实上也是如此,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一家著名的在线信息服务机构CompuServe针对当时网络传输带宽的限制,开发出了这种GIF图像格式。GIF格式的特点是压缩比高,磁盘空间占用较少,所以这种图像格式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初的GIF只是简单地用来存储单幅静止图像(称为GIF87a),后来随着技术发展,可以同时存储若干幅静止图象进而形成连续的动画,使之成为当时支持2D动画为数不多的格式之一(称为GIF89a),而在GIF89a图像中可指定透明区域,使图像具有非同一般的显示效果,这更使GIF风光十足。目前Internet上大量采用的彩色动画文件多为这种格式的文件,也称为GIF89a格式文件。此外,考虑到网络传输中的实际情况,GIF图像格式还增加了渐显方式,也就是说,在图像传输过程中,用户可以先看到图像的大致轮廓,然后随着传输过程的继续而逐步看清图像中的细节部分,从而适应了用户的“从朦胧到清楚”的观赏心理。目前Internet上大量采用的彩色动画文件多为这种格式的文件。但GIF有个小小的缺点,即不能存储超过256色的图像。尽管如此,这种格式仍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应用,这和GIF图像文件短小、下载速度快、可用许多具有同样大小的图像文件组成动画等优势是分不开的。
三、JPEG格式 JPEG也是常见的一种图像格式,它由联合照片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开发并以命名为“ISO 10918-1”,JPEG仅仅是一种俗称而已。JPEG文件的扩展名为.jpg或.jpeg,其压缩技术十分先进,它用有损压缩方式去除冗余的图像和彩色数据,获取得极高的压缩率的同时能展现十分丰富生动的图像,换句话说,就是可以用最少的磁盘空间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同时JPEG还是一种很灵活的格式,具有调节图像质量的功能,允许你用不同的压缩比例对这种文件压缩,比如我们最高可以把1.37MB的BMP位图文件压缩至20.3KB。当然我们完全可以在图像质量和文件尺寸之间找到平衡点。由于JPEG优异的品质和杰出的表现,它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网络和光盘读物上,肯定都能找到它的影子。目前各类浏览器均支持JPEG这种图像格式,因为JPEG格式的文件尺寸较小,下载速度快,使得Web页有可能以较短的下载时间提供大量美观的图像,JPEG同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网络上最受欢迎的图像格式。
四、JPEG2000格式 JPEG 2000同样是由JPEG 组织负责制定的,它有一个正式名称叫做“ISO 15444”,与JPEG相比,它具备更高压缩率以及更多新功能的新一代静态影像压缩技术。JPEG2000 作为JPEG的升级版,其压缩率比JPEG高约30%左右。与JPEG不同的是,JPEG2000 同时支持有损和无损压缩,而 JPEG 只能支持有损压缩。无损压缩对保存一些重要图片是十分有用的。JPEG2000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在于它能实现渐进传输,这一点与GIF的“渐显”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先传输图像的轮廓,然后逐步传输数据,不断提高图像质量,让图象由朦胧到清晰显示,而不必是像现在的 JPEG 一样,由上到下慢慢显示。此外,JPEG2000还支持所谓的“感兴趣区域”特性,你可以任意指定影像上你感兴趣区域的压缩质量,还可以选择指定的部份先解压缩。JPEG 2000 和 JPEG 相比优势明显,且向下兼容,因此取代传统的JPEG格式指日可待。JPEG2000可应用于传统的JPEG市场,如扫描仪、数码相机等,亦可应用于新兴领域,如网路传输、无线通讯等等。
五、TIFF格式 TIFF(Tag Image File Format)是Mac中广泛使用的图像格式,它由Aldus和微软联合开发,最初是出于跨平台存储扫描图像的需要而设计的。它的特点是图像格式复杂、存贮信息多。正因为它存储的图像细微层次的信息非常多,图像的质量也得以提高,故而非常有利于原稿的复制。该格式有压缩和非压缩二种形式,其中压缩可采用LZW无损压缩方案存储。不过,由于TIFF格式结构较为复杂,兼容性较差,因此有时你的软件可能不能正确识别TIFF文件(现在绝大部分软件都已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在Mac和PC机上移植TIFF文件也十分便捷,因而TIFF现在也是微机上使用最广泛的图像文件格式之一。
六、PSD格式 这是著名的Adobe公司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专用格式Photoshop Document(PSD)。PSD其实是Photoshop进行平面设计的一张“草稿图”,它里面包含有各种图层、通道、遮罩等多种设计的样稿,以便于下次打开文件时可以修改上一次的设计。在Photoshop所支持的各种图像格式中,PSD的存取速度比其它格式快很多,功能也很强大。由于Photoshop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格式也会逐步流行起来。
七、PNG格式 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图像格式。在1994年底,由于Unysis公司宣布GIF拥有专利的压缩方法,要求开发GIF软件的作者须缴交一定费用,由此促使免费的png图像格式的诞生。PNG一开始便结合GIF及JPG两家之长,打算一举取代这两种格式。1996年10月1日由PNG向国际网络联盟提出并得到推荐认可标准,并且大部分绘图软件和浏览器开始支持PNG图像浏览,从此PNG图像格式生机焕发。PNG是目前保证最不失真的格式,它汲取了GIF和JPG二者的优点,存贮形式丰富,兼有GIF和JPG的色彩模式;它的另一个特点能把图像文件压缩到极限以利于网络传输,但又能保留所有与图像品质有关的信息,因为PNG是采用无损压缩方式来减少文件的大小,这一点与牺牲图像品质以换取高压缩率的JPG有所不同;它的第三个特点是显示速度很快,只需下载1/64的图像信息就可以显示出低分辨率的预览图像;第四,PNG同样支持透明图像的制作,透明图像在制作网页图像的时候很有用,我们可以把图象背景设为透明,用网页本身的颜色信息来代替设为透明的色彩,这样可让图像和网页背景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PNG的缺点是不支持动画应用效果,如果在这方面能有所加强,简直就可以完全替代GIF和JPEG了。Macromedia公司的Fireworks软件的默认格式就是PNG。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始支持这一格式,而且在网络上也越来截止流行。
八、SWF格式 利用Flash我们可以制作出一种后缀名为SWF(Shockwave Format)的动画,这种格式的动画图像能够用比较小的体积来表现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在图像的传输方面,不必等到文件全部下载才能观看,而是可以边下载边看,因此特别适合网络传输,特别是在传输速率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SWF如今已被大量应用于WEB网页进行多媒体演示与交互性设计。此外,SWF动画是其于矢量技术制作的,因此不管将画面放大多少倍,画面不会因此而有任何损害。综上,SWF格式作品以其高清晰度的画质和小巧的体积,受到了越来越多网页设计者的青睐,也越来越成为网页动画和网页图片设计制作的主流,目前已成为网上动画的事实标准。
九、SVG格式 SVG可以算是目前最最火热的图像文件格式了,它的英文全称为Scalable Vector Graphics,意思为可缩放的矢量图形。它是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由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联盟进行开发的。严格来说应该是一种开放标准的矢量图形语言,可让你设计激动人心的、高分辨率的Web图形页面。用户可以直接用代码来描绘图像,可以用任何文字处理工具打开SVG图像,通过改变部分代码来使图像具有互交功能,并可以随时插入到HTML中通过浏览器来观看。它提供了目前网络流行格式GIF和JPEG无法具备了优势:可以任意放大图形显示,但绝不会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字在SVG图像中保留可编辑和可搜寻的状态;平均来讲,SVG文件比JPEG和GIF格式的文件要小很多,因而下载也很快。可以相信,SVG的开发将会为Web提供新的图像标准。
其它非主流图像格式:
1、PCX格式 PCX格式是ZSOFT公司在开发图像处理软件Paintbrush时开发的一种格式,这是一种经过压缩的格式,占用磁盘空间较少。由于该格式出现的时间较长,并且具有压缩及全彩色的能力,所以现在仍比较流行。
2、DXF格式 DXF(Autodesk Drawing Exchange Format)是AutoCAD中的矢量文件格式,它以ASCII码方式存储文件,在表现图形的大小方面十分精确。许多软件都支持DXF格式的输入与输出。
3、WMF格式 WMF(Windows Metafile Format)是Windows中常见的一种图元文件格式,属于矢量文件格式。它具有文件短小、图案造型化的特点,整个图形常由各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拼接而成,其图形往往较粗糙。
4、EMF格式 EMF(Enhanced Metafile)是微软公司为了弥补使用WMF的不足而开发的一种Windows 32位扩展图元文件格式,也属于矢量文件格式,其目的是欲使图元文件更加容易接受
5、LIC(FLI/FLC)格式 Flic格式由Autodesk公司研制而成,FLIC是FLC和FLI的统称:FLI是最初的基于320×200分辨率的动画文件格式,而FLC则采用了更高效的数据压缩技术,所以具有比FLI更高的压缩比,其分辨率也有了不少提高。
6、EPS格式 EPS(Encapsulated PostScript)是PC机用户较少见的一种格式,而苹果Mac机的用户则用得较多。它是用PostScript语言描述的一种ASCII码文件格式,主要用于排版、打印等输出工作。
7、TGA格式 TGA(Tagged Graphics)文件是由美国Truevision公司为其显示卡开发的一种图像文件格式,已被国际上的图形、图像工业所接受。TGA的结构比较简单,属于一种图形、图像数据的通用格式,在多媒体领域有着很大影响,是计算机生成图像向电视转换的一种首选格式
第二篇:四种不同的学习风格
一 什么是学习风格?
所谓学习风格就是指-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接收信息- 保留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观偏好方式。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风格就是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指一个人常用的处理资讯的方式,也就是一个人在记忆、思考、解决问题时惯用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谈到学习风格的时侯,其实是在谈论某一个人独特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这个人偏好的学习方式。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也应知道不同学生是有不同学习风格的。为什么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老坐不正?为什么有的学生能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而有的学生却很少做笔记?为什么有的学生在背记问题时非要读出声来?为什么有的学生在上自习课时老爱和同学讨论问题等等?
当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有了了解和认识后,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重视终生学习的今天,父母除了需要知道孩子要学些什麽才重要外,也要明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假如家长能配合子女的学习风格,便能令他们的学习效益发挥得最好。不同的学习风格并无高低、对错、好坏之分,也不涉及能力问题,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惯用方式而已。
二 造成先天学习风格差异的两大因素: 脑细胞分布比例的不同而产生,由于先天基因遗传原因造成脑部细胞分布于新皮质(额叶、枕叶、顶叶、颞叶)产生不同高低比例而形成学习方式的优先次序,例如:一般人脑细胞平均分布于颞叶(主控大脑的听觉系统)为21%,若您的孩子在此叶的分布比例较高(例如为25%)而相对降低枕叶(主控视觉系统)的分布比例(一般为17%),您的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习以为常,以听觉偏好来吸收信息及视觉学习变成非孩子的第一选择,亦即先天遗传形成孩子为视觉型学习者,..........2 学习风格的差异会跟随人一辈子,一个人的学习风格就像他智力的指纹,是独一无二而且永恒的。根据对小学生多年来众多个案的归纳统计,孩子手指的纹型,会形成孩子先天遗传的特殊风格,从手指纹型可初步判断:斗型纹多的孩子偏向于认知型的学习偏好,簸萁型纹多的孩子偏向于社会型的学习偏好。
三 四种学习类型
视觉型:(多数学生为视觉型学习)
视觉型的人学习时,比较容易接受视觉信息。会把要学习的东西在脑海中组成图像和片断,他们的学习效率比较高。40%的学生能记得3/4他们读到或看到的东西。1 希望老师多写板书,喜欢做课堂笔记。复习时喜欢用纸和笔复习,一遍遍抄写、反复默写。3 希望在安静的场合下学习,独自学习效果更好。4 喜欢和动作型的人交往。听课时喜欢坐前排。讲话很快,眼睛在看,头脑转的很快。用图片、投影、软件等辅助学习效果更好,他们喜欢记忆信息视觉化。学生在学习中70-80%来自于视觉性记忆,但分为形状记忆型和颜色记忆型两种。7 学生在8岁前听觉记忆比较好,9岁开始视觉记忆增强。视觉型学习的学生比较喜欢理科。喜欢从事画家,设计师、工厂技术员等工作。9 视觉型的学生,可以多采用看电影、电视、幻灯、计算机、展览会等视觉呈现方式进行辅助学习。他们还应当多锻炼实践能力。视觉型的人,生活比较有条理、整洁、讲究衣着。爱说:“我明白你的意思”。喜欢自己看,而不喜欢听别人介绍。送礼品时,最好是送一本书。还要了解一下是喜欢看书,还是喜欢看录像。听觉型:
听觉型的人比较容易接受听觉信息,知识经过老师讲解后,他们就容易理解、记住,其学习效率也比较高。30%的学生记得课堂上听到的75%的内容。课堂上喜欢听老师讲课,但不爱做笔记。爱把刚学习到的东西,覆述一遍。对这样的学生,可以多讲解,以帮助学习。老师应多进行讨论式教学辅导。2 记忆东西喜欢反复读,大声读出声音。愿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式学习,倾听别人讲来学习。4 复习时喜欢用录音机录下重点内容反复听,5 说话慢,读书时爱跳跃式进行,对字词的理解快。5 音乐感强。用阅读材料、录音带、写作工具、对话讨论、辩论、讲故事、群体游戏、社交聚会、社团活动、社区活动辅助学习效果更好。他们也应当多锻炼实践能力。8 听觉型学习的学生比较喜欢文科。听觉型的人,喜欢交谈,听音乐。爱说:“我听懂了你说话的意思。” 10 送礼品时,可送一录音机,在录音带上录下你的祝福。动作型:(运动型)动作型的学生不善于从书本接受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要借助实际操作进行,这样学习的效率自然就差一些。会运用身体的移动和活动,来练习和理解。15%的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能使他们学的更好。通过动作来记忆事物的类型。这类人心灵手巧,做各种体育运动或技巧都能马上记住。2 动作型的特点是通过整个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来记忆的,而一旦记住就很难忘掉。象骑自行车、游泳、滑冰等。对这类学生,可以让他多动手,多进行实验和制作,从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要让他们逐步习惯于从书本中吸收知识。见面喜欢主动打招呼,你问他你好不好?他的回答是我感觉还可以。5 送礼品时,可送一台便携式收录机,边运动边复习学到的东西。缄(jian)默-综合型: 课堂上学习喜欢经常改变姿势,常不能有正确坐姿。2 喜欢在有音乐背景下学习。学习时一般只能坚持15-20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休息3-5分钟后再学习。4 记忆时喜欢闭眼睛,在头脑中再现学习的内容。有时喜欢边走边记。5 学习喜欢安静,喜欢自己单独在一处学习,喜欢自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方法。四 拓展潜能-有针对性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老师会说:“不知为什么,这个学生怎么说他也听不明白!”或是“不知道为何读来读去,他也记不住!”或是“我说的方法对他都不管用!”其实,主要原因是我们忽略了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独特的学习风格。
人类大脑的运作,主要是通过五官从外界接收不同的信息和资料,而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动作)获得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先天作用,在后天的形成中很容易把其中一种发展成较优胜的和较喜欢运用的接受信息渠道的模式,而其余两类则作为辅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自己优越的一种类型学习,本身是没有对错的。视觉型的学生,喜欢色彩、图像、形状、物体和会移动的东西,听觉型的学生喜欢用听来接收不同声音和文字,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动作型的学生善于用动作来学习,他们喜欢参与实习和实验,喜欢动手来尝试不同新的资讯和事物。
很多同学出现的所谓学习困难,其主要原因是老师或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模式。例如,一个视觉型的孩子如果只用语言来讲解课文内容,就会令他“听不入耳”。这就好像收音机接收不清一样,问题不在于收音机本身,不是电台出了问题,而是未能对准频道而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听觉型的学生是最有利和得益的,因为大部分的教学都是用语言用听觉模式进行的,即老师讲,学生听。近年来视觉型的学生也得到了不少益处,因为很多老师选用多媒体教学,大量投影片子的使用帮助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但最吃亏的是动作型学习的学生,他们经常
被说成是好动、不专心、爱搞小动作、难于安静和集中,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善于用动作或运动来学习而已。综合型学习的学生面对今天的教学也难以适应,他们在课堂上的坐姿常被老师训斥,上课带一耳机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课堂上听讲的时常间断更是让他们的学习漏洞百出。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了解的十分有限。
要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学习的好,就必须运用对符合他们学习类型的方法进行教学,便能事半功倍。视觉型学习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多写一些板书,让他们在书上把重点内容画下来,或把知识体系用图表的形式写在纸上,然后如海报般贴在墙上,让学生经常看见这些资料。对听觉型学习的学生,他们通常喜欢一些较安静的环境学习,老师应允许他们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读出声音来。录音机常常是这类学生最有效的辅助学习工具,可以把资料录下来然后播放给自己听。动作型学习的学生,要让他们有机会做角色扮演,或是把资料用动作表达出来,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应给他们多些的学习空间,容许他们不一定要安定地坐下来学习,这更有利于他们学习。
附录: 阅读材料:测测你的学习方式属于哪种类型
所谓学习方式,也称学习类型,是指学生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带有认知、情绪、意志、生理几种性质的习惯性特征。下列各题请作“是”与“否”的回答。
1.考试时,你一看过题目就马上答卷吗? 2.你觉得出声朗读比不出声读书更容易记住吗? 3.在做计算题时,你是边分析题意边做的吗?
4.一听收音机或录音机,在你眼前就会浮现出形象的场面吗? 5.在接连不断的解题时,你是否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6.学习时,你一看图解和表格,就能容易地记住吗? 7.你是否因为自己怕羞而认为自己不好?
8.你是否认为看课本和参考书比听人讲解更容易理解? 9.你是否从事情的结果上来判断事情的好坏? 10.你看过课本上的插图和表格之后,它们会清楚地浮现在你的眼前吗? 11.你是否不注意生活细节,举止随便? 12.你对你的英语听力很得意吗?
13.你是否先判断问题的对错,再着手解决?
14.你在记歌词时,是否听唱片或磁带比看文字更容易记住? 15.你是否总是把失败放在心上?
16.你是否感到会读的汉字或英语单词比不会读的更易记住? 评分与解释
第2、3、4、7、12、13、14、15、16题选“是”记0分,选“否”记2分;其他题目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题号为奇数的题目得分相加,再将题号为偶数的题目相加。其中奇数题测的是认知型学习方式的类型,偶数题测的是记忆型学习方式的类型。你的奇数题得分: 你的偶数题得分:
0~3分(奇数题):表明你的认知型学习方式为思考型,即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倾向于深思熟虑,不草率用事。
4~8分(奇数题):表明你的认知型学习方式为中间型,即介于思考型与冲动型之间。9~12分(奇数题):表明你的认知型学习方式为冲动型,反应敏捷、迅速,但往往考虑不周,错误较多。
0~4分(偶数题):说明你的记忆型学习方式为听觉型,即你的听觉记忆占优势,听过的东西比看过的东西容易记住。
5~8分(偶数题):表明你的记忆型学习方式为中间型,即介于听觉型与视觉型之间。9~13分(偶数题):表明你的记忆型学习方式为视觉型,即你的视觉记忆较听觉记忆好,看过的东西比听过的东西更容易记住。
第三篇:四种不同类型考生复习策略
四种不同类型考生复习策略
高三如战场,你选择怎样应战?一千个考生就有一千个答案。
高三冲刺,年级第一名、第一百名和最后一名,谁不是怀揣着自己的作战部署呢?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制定战略,不妨在这篇文章里找准位置,坐在不同的阵营中,一起向前冲。
尖子生:向复习要效率
案例一“踏实”型尖子
“我不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踏实一点的方法可能更适合我。”刚刚考上清华大学的肇嘉辉说起自己的备考过程,最强调的还是“踏踏实实往前走。”他毕业于一个市级重点中学,在年级里排名基本都在前十位,一直发挥很稳定。在复习过程中,他从不盲目求快,而是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这不是说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说各科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给我们做的题目都是精心研究、精心挑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目很多都是他已经掌握的,肇嘉辉却没有因为自己是优等生就轻视它们。“关键是听思路,可能你觉得这个题我会做,那就要思考它背后的思路是什么样的,这种解题的思路在其他类型的题目里有没有出现?”在听课过程中,尖子生注意的应该是方法上的探索,而不是单纯地看一个个步骤和最终的结果。“这样可以把听讲解的过程,变成自己清晰地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很有价值。”如果漫不经心地对待这些课堂内容,自己一味去钻怪题、难题、偏题,将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尖子生在高考竞争中的优势,肇嘉辉有自己的看法。爱琢磨的他从进入高三就经常钻研往届高考题,他发现,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可能不是因为尖子生解题能力特别高,而是因为他们基础扎实,能够有效避免错误。正因为如此,肇嘉辉才成为了老师们的“忠实跟随者”,他对要面临高考的尖子生们说:“试试看用我的方法去听复习课,边听边思考,绝对很有效率。”
案例二“和自己的脑子玩游戏”
张子涵考上复旦大学,老师和家长都不感到惊讶,不只是因为她的成绩向来排在文科班前五名,还由于她在复习过程中的高度自觉性和能动性。张子涵所在的高中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在这里,她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很“Top”的学生。但从客观条件来说,县重点高中师资条件和教学方法都比不上地区重点高中,更不要谈省级重点高中了。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她在学校里得到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更多的关注。根据文科生考试的特点,她给自己找到的方法是“联想式系统复习”。
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张子涵自幼在父母的培养下,文史功底扎实。“文科生的学习是比较强调积累和领悟的,所以我和个别同学能比大家走得快,也是正常的。”升到高三后,她发现老师设定的阶段性复习计划对她来说节奏太慢,课堂讲解的内容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于是,她额外给自己提出“系统复习”的要求,主要是归纳知识系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她动手梳理了语文、英语、历史、政治这几科高中三年的知识体系,从大格局上作了整体的把握,以实现知识的贯通,并且检查是否有忽视与遗漏的部分,她在高三上期期末就完成了这个工作。她说,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张子涵就开始了自己“联想式的系统复习”,老师每解释一个知识点,她就去回忆该知识点在体系中的位置和相关的内容,“一联想就是一大片。”然后对着整理好的文本来验证是否正确,讲解的过程,就变成了她与自己的脑子“玩游戏”的过程,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锻炼了综合记忆和表达能力。
■ 名师支招
尖子生在复习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同一个问题——表面上看,老师的授课和讲解太“浅”了。作为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优等生,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并不是“鸡肋”。“听讲”的意义在于必须突破“听”,要把这个过程变成考验基础与思维能力的“演练场”,利用老师谈到的内容来实现知识的深度贯通,变被动为主动,找准自己在方法上的特点,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复习效率。中等生:在被忽视中实现自我突围
案例一“重视双基,重点专练”
吴章辉拿到厦门大学的通知书后,他的父母特意把老师请到家里小聚庆祝。对于这个让父母有些意外的好成绩,吴章辉自己并不觉得惊异,他认为这是由合适的计划带来的必然结果。“我的个性就是这样,虽然成绩中不溜秋,但老师还是没办法忽视我,我有冲劲。”吴章辉理解中等生身份的“尴尬”——忽略并不代表老师不关爱中等生,往好的地方想,“老师对我们应该还是挺放心的”。回顾刚结束的高三生活,吴章辉给像他一样的中等生支了一招:“激励自己,树立目标,让自己兴奋起来。”中等生在班级里容易感觉什么都很“平”,备考的心态没有起伏,平淡无奇,默认了自己相对被忽视的境地。吴章辉觉得,这是中等生复习最大的瓶颈。“中等生也可以培养好的状态,你就想,我把基础巩固了,分数就有了保证。在这个基础上重点突破,增加自己的得分点,可守可攻,一旦攻出去赢了,自己就赚了。”吴章辉的学习方法很明确——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同时,吴章辉还有自己的独特一招:他分科目列表,将自己最有把握的知识、基本掌握的部分以及最薄弱的环节都陈列在表格上,不断发现不断补充,形成一个个性化的表格。“然后加强优势,争取拉分。最欠缺的部分,从基础补起,争取拉高到一定程度。”
■名师支招
面对着几十名学生,高三任课老师纵然想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阶段性进展,也是相当有难度的。这样的情况下,位于中间层的学生相对容易被“忽视”。这对于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注意,也渴望得到老师帮助的中等生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缺乏强烈的突破精神,比如寻找学习方法时的困惑等等。我们给中等生的建议是,要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强个性力量,扬长补短。在复习过程中,中等生可以适当向家庭寻求帮助,让父母起到激励和配合的作用,共同来寻求突破。
后进生:态度决定你的一切
案例一学习兴趣在于培养
“我的成绩太差了,现在对我来说,最渴望的就是能考上一个好点的专科学校。”周正是个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其实很在乎高考,也在乎高三复习,想给爸爸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高三冲刺复习直接决定后进生能否“脱后而优”,可以说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谁不想牢牢抓住呢?周正为了提高成绩,买了很多的参考书、习题集,可就是不见起色。他也专门找老师谈过几次心,老师给他的建议是:精选精练,要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不要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有时要舍得放弃。对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周正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喜欢足球,米卢倡导快乐足球,坚信“态度决定一切!”周正现在对于高考,也是这种心态。“我现在就是按别人介绍的学习经验,经常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做到’;在复习中,从可以看懂的、有能力做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学习的兴趣。我知道,高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态度嘛。”
■名师支招
对于后进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心。“两军对垒,勇者胜”。这里的勇,不是鲁莽,是自信、勇敢。学习,就是人和知识的对垒,你怕了,败下阵来了,知识就不会向你称臣。高考,与其说是和其他考生对垒,不如说是和知识对垒,和自己对垒。而对垒中,完胜的最首要条件就是自信。然后,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习惯。假设你的学习态度非常被动,对生活悲观失望,那等待你的将是什么呢?不用说,那将是一个非常恐怖黑暗的世界。所以,现在从改变态度开始,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控能力,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愉悦、积极、稳定的良好情绪中。平时课堂内外学习讨论,要积极主动地融入,丢掉所谓的“面子”,虚心求学,争取更多地动脑、动口、动手,促成良好习惯的形成。记住,高考中最美的弧线不是优等生们划出的,而是你们!
偏科生:各科复习讲究均衡
案例一“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李强在他们班里有“理科小王子”之称,同时,他还有个绰号叫“英语小跛子”,足见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生。他愤愤地说:“这完全是智商问题,做数学物理,我就是有兴趣、有动力去探究问题。但是要我背单词、练听力,我再怎么强迫自己,也效果不大。最害怕的是英语老师的提问,因为我总回答不正确。”
因此,进入高三后,李强请了一个英语家教,是外国语学校的大学生,每周来给他补习两次英语。家教老师为他制定的复习计划是:每次补习只抓两个知识点。要求李强在补习之前把自己从前与之相关的错题找出来,再好好想想,为什么错?现在做这题目还会不会出错?用老师的话说,这叫“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案例二一科也不能少
“我本来都打算放弃数学了,我想的是,在可支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再多花时间去复习数学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再说了,还不见得有用处呢。可就在我决心放弃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好像看出来了,他专门把我抓到办公室去‘批’了一顿,让我很受感动。”秦嘉嘉现在是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回想起自己的高三,可谓感慨万千。她是个文科生,和很多文科生一样,数学成绩不好,高二下期开始,一直在及格线徘徊。就在高三上期,她认定了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想要放弃数学,把时间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学科。就在这时候,她的数学老师找上门来。老师说,他认为秦嘉嘉是个很聪明、很有潜力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好,那只是暂时的,千万不要放弃数学,要想考上好大学,一定要各科均衡发展,一科也不能少。老师建议她只买一本参考书,多做典型题型,在复习的起始阶段,放慢做题的速度,一边做一边想,解答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现在哪些题型里呢?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累积成就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加强„„秦嘉嘉按老师教的去做,果然很有成效。她现在已经把数学老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还时常写信向老师汇报大学生活呢。
■ 名师支招
对于偏科生来说,首先要树立信心,减少因偏科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对较弱科目的恐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人说偏科就是“木桶原理”,于是有不少同学天天盯着这块“短板”惶惶不可终日。但其实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我们手头的优势科目并不会像木桶里的“长板”那样没有作为,他们也是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做到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如果偏科生连原有的阵地都失去了,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在巩固阵地的同时,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复习方法,优化各个学科的复习时间。倘若理科强文科弱,那么可采用每天做适量练习题的办法来保持解题状态,不必再大量操练,以节省时间多背单词、词组、语法以及语文名句,多做古文阅读,提高这种长线科目当中能够相对快速见效的题型的水平。如果是文科强理科弱,那么在冲刺阶段更应注意对文科知识结构系统的梳理,保持稳定性。对理科的攻坚切记不可盲目多做题,这样反而会导致知识系统的混乱。偏科生可多做些典型题型,牢固掌握学科知识的规律和原理,把主干摸清摸熟,从对知识“点”、“线”的巩固拓展到“面”,那么在遇到较新较灵活的题目时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是手忙脚乱、心惊胆战。
第四篇:领导力有四种能力
领导力有四种能力!
领导力有四种能力
第一个能力是前瞻力。就是要比别人看得清、看得远。比如汉语里多处讲叫看见、看到,这是说普通人,但是对于领导者来说,就是要看透、看明白,这是领导者和一般普通人的区别。简单地说,前瞻力必须达到这样一种状况,就是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趋势也好,危机也好,都要提前看到。但是你要用老百姓的语言讲出来,你看了讲不出来,那你就不能有组织的去变化。我们中国话里面讲得很好,宁静而致远,静就是摈弃心中的很多杂念,一些不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一定要把它摈弃,保留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就可以看得远。再一个就是高瞻远瞩,就是你站得高看得远,不是说你钱多就站得高,而是说你的境界、你的趋向,是超乎眼前的蝇头小利的。中国还有句话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要跳出一个事物,才可以看得远。所以我认为前瞻力很重要,就是你要能够看透、看清、看破。
第二个能力是决策力。当你最困惑的时候,就是取舍的时候,不知舍就不知得。所以“舍、得”每天都是我们要想的事,利害也是我们每天要权衡的事。决策要有我们的经验,因为当我们面对一种状况,短期内信息是无法一下子很清晰的,是一种模糊状况,这时候决策靠感觉。但你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还要靠经验、勇气、性格。
第三个能力是亲和力。亲和力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沟通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包容的能力。沟通就是能力,领导力里面沟通最重要,如果你不知道倾听、不知道表达,而且使你跟员工、股东、客户所有的外部环境保持一个非常壁垒森严的状态,你就不知道真实信息,这时候你很危险。但是你沟通以后,自然会有好听的,有不好听的。比如也会有客户对你们投诉,而你就要包容。如果你没有沟通能力,你就不能包容。反过来,如果你不沟通,你包容的东西那就是空的。谈到沟通和对员工的想法关心等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学习。我注意到在一些大的跨国公司,1/3是股东、1/3是客户、1/3是员工,他们对员工的关注,比我们中国的创业者多得多。中国要改进这方面,要使我们对员工更加关注、更加了解。否则你训斥员工一下,他特老实,你觉得你很有成就感、很有尊严,实际上绩效是在下降的。
最后一个能力就是毅力。一个领导带领一个组织的时候,所面对的困难是非常大的。我看到很多成功的人,忍耐力和毅力都是非常好的。当你奋不顾身的时候,就是古人说的有坚忍不拔之志才有坚忍不拔之力。补充一点,就是领导力不是后天后得的。领导力是不是能够在MBA里面培养出来呢?我认为不能。领导力不能从无到有去建立,而必须是从少到多、从不完善到完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从床底下拉出来,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总统,领导力一定要先有勇气、价值观、追求和使命感。使命感就是两条,第一条没事找事,第二条把别人的事儿当自己的事。只有有使命感的人才能有领导才能。当遇到历史机遇的时候,就会有成就。如果你没有使命感、没有理想、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你就是拿枪逼着他,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有领导力的人。所以说领导力可以完善,但是如果你先天没有这个领导力、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你再培训也没有用。
培养你的领导力 授权他人去完成任务 认识到下放权力、将授权的原则付诸实践以及为员工提供明显支持的重要性。认识到权力下放的重要性。明确授权的3个原则。在特定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方式使你对员工的支持更加明显。获得你所需要的帮助 认识到为获得所需要的帮助,而使你的领导成为双向沟通过程的重要性。明确怎样发现员工普遍的渴望。在特定情境中使用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获得所需的帮助。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恰当的策略使他人对你的愿景产生热情。培养合作精神 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整合解决方案以及相互信任的关系,认识到培养合作而不是竞争关系的重要性。明确竞争与合作的要素。明确制定集体目标的方式。在特定情境中选择建立合作的工作环境的正确方式。在特定情境中选择制定整合的解决方案的正确方式。培养判断性思想家 认识到培养有判断力的思考者的重要性。明确判断性思考的要素。在特定情境中运用促进判断性思考的原则。在特定情境中明确员工是否正确地质疑了他们的假设。选择能够产生具有想象力的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思考方式。
第五篇:中学和大学有什么不同
中学和大学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不能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不了解中学与大学的区别,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你将难于成功。
大一不是高四
当你还是一名高中生时,一定迫切希望高中能尽快熬到头,渴望过上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而当你真正跨进大学的殿堂后,却发现大学校园里总是流行着两个字——“郁闷”。郁闷到底源自何处?却又似乎说不清楚。于是不少人又开始想念高中生活:有规律两点一线.读书考试„„虽然有些单调,却过得很充实很踏实;高中不需要过集体生活,大家相处特别单纯„„总之.高中的生活是那么熟悉,那么习以为常,那么驾驭自如;而现在却是如此迷茫.好像有许多事要做,可又不知从何做起„„这些,都是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会有的感受。看来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真的不一样。从中学生到大学生,每人都要跨过一条不算小的“鸿沟”。那种一时找不着“北”的状态,有的人很快就会过去,振奋精神扬帆起航;有的人则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头绪,把精神状态调整过来;更有甚者,由于开始的不适应。变得落后、被动,最后自我放纵,当一纸退学通知书摆在面前时,才后悔奠及,黯然泪下。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状清楚地告诉我们,大学生一年级如“转型”不到位。对其今后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在大学这一人生拼搏的竞赛场上.,一步领先。就处处主动;反之则处处被动,如果不小心“摔”了一跤.你就很难追上.或者直接被判“出局”。那么。大学与中学到底有哪些区别,这道“鸿沟”到底是怎样的呢?每个人的基础素质不同,适应能力不同.碰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在这里,我们只能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概括分析,供大家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参考。
(1)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教育是为了学生考上大学.大学教育则是为了学生进入社会。虽然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传授知识.提升人的素质,延续人类文明,但是,中学是基础性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中等水平的普通教育,为广大学生的继续深造和就业做一般性的基础文化知识准备。中学教育强调学生会用书本知识解题,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严格训练,顺利通过高考选拔,进人大学学习。所以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高一层次的学生。大学则不同,它面向社会,是一种专业性质的教育,其目的是从未来社会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尽可能照顾到学生未来具体职业的特殊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不仅能够独立于社会,而且能够担当大任,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2)培养方式不同。中学培养“考”生,大学培养“学”生。由于中学和大学的追求目标不同,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方式也不同。在目前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因此人们衡量一所中学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很自然地就选择了该校的大学上线率和考取高校的重点率,中学也就不得不实施以培养高分“考”生为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大学则不同,社会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有效、优质工作的人,要求工作者必须学识、素质、能力俱佳。不仅如此,在当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还要求每个工作者具有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大学教育强调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会学”。是培养现在学什么技术最好的鉴别能力,而不是教你什么技术都学的多面手。
(3)教育模式不同。中学是封闭式教育.大学是开放式教育。中学的教育内容是封闭的,所有学校都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来组织教学。教学模式也基本上是封闭的,都是按照“老师讲授——解题示范一~课外解题练习”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而大学阶段是开放式的教育,除了教师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辨别真理,吸收真理。学生在研究性、创新性的学习中,学习如何去收集知识、鉴别知识、综合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通过前瞻性、高效性、多维化和综合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改变理念,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均衡发展。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在校时基本上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大学新生,当毕业离开学校时,差距已是显而易见。这种差距,不仅仅是所掌握知识的差距,更是理念的差距、视野的差距、能力的差距。
(4)教学方式不同。中学老师“逼”着学生走,大学学生“追”着老师走。大家都亲身体会过,中学老师既是学习上的指导者,有时也是学生生活上的“监工”。为了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他们天天围着学生转,时时“逼”着学生朝着考上大学这一明确具体的目标不遗余力地拼命往前走。大学老师则不~样,一方面他们希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老师不是teacher,而是instructor,他们起的是辅助指导的作用,关键在于学生自主地吸收知识,发现、解决问题。老师只是一种解答器,想要得到答案,学生得自己去点击,自己给“它”输入你的疑惑。另一方面,大学教师要同时承担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的任务,精力不可能集中到教学一个方面的工作上,所以大学老师也不可能天天围着学生转,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机会比中学要少得多。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上碰到困难,需要自己主动去寻找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从这一意义上讲,在大学应该是学生“追”着老师走。
5)学习状态不同。中学是被控式学习,大学强调自主性学习。中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外部,中学老师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了学生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时问都由老师做出安排,乃至学习方式、解题步骤、书写格式也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可以说,在中学,学生就像是一只被牢牢控制、在不断抽打下被动旋转的“陀螺”,一台被动学习的“机器”。在大学,学生必须自主自觉地学习,必须自己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投入课程学习。因此,大学生需要有自我加压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当前的大学生并不是缺乏理想和基础实力,更多的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态度。
(6)学习方式不同。中学学习老师帮你掌控,大学学习需要自己经常“反省”。在中学学习,学生习惯于老师“一口一口地喂”,上课一般速度较慢,解题示范多,基本上能当堂消化,而且经常进行阶段性的考试检查,大家学的内容又都一样,所以一个阶段下来自己学得怎么样,考试成绩一出来,与其他同学一比较,就会知道。而大学老师讲课是精、少、快,一拉就是几章几节,而且抽象阐述较多,一般只讲教材的重点难点、思路结构或者一些关键问题,绝大多数课程内容要靠学生自学完成。教师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往往需要几倍的时问才能消化和理解。即使有课堂作业,也并不要求一定完成,多凭学生自觉,不像中学时那样,有很强的强制性。所以大学学习特别需要学生经常“反省”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醒A己投入足够的时间到课程学习上去,巩固所学的内容。切记千万不能自我放松!
(7)学习内容不同。中学大家忙一样,大学大家不一样地忙。在中学,可以说大家课内课外忙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高考要考的几门课的学习上去。对高考要求以外的东西谁都不敢也不可能多去关注,即使对某一特长发展很有兴趣,如果与高考准备有冲突,也只能暂时忍痛割爱。而大学学习则不同,因为大学是职业性的素质准备教育,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学习要求,学习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都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实行学分制后,学校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学习能力自由选课,即使同一个专业的学生.所学的课程也会有许多不同。另一方面,大学不光要求重视课堂的学习,也十分重视实践训练;不光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能力。
(8)学习要求不同。中学强调标准,大学鼓励创新。在中学,不仅大家所学的课程相同,而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和要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老师为了避免学生考试失误,甚至对学生的解题步骤乃至书写格式都会提出一些“规范”标准。中学生似乎成了学校这座工厂培养出来的“标准件”。殊不知这样做,学生在得到严格规范的思维训练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抹杀了个性和创造性。大学则不一样,大学倡导学术自由,鼓励学术创新。因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产生知识的地方,是发展科技生产力的“主战场”,需要满足社会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能否为学生秉性和天赋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成为评价一所大学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所以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以“鱼”,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以“渔”。
(9)思维训练不同。中学学习越学问题越少越好,大学学习越学问题越多越好。正因为中学教育是为了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所以中学老师的艰巨任务是带领学生想方设法去攻克一道道难题。中学老师希望所教的学生越学问题越少。而大学则不然,大学需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大学生学习应该是越学问题越多越好,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和老师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看到的问题越多,创新发展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以大学生要把训练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学习上要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要敢于向老师发问,乐于与同学讨论,勇于向权威挑战。
(10)管理方式不同。中学要求服从,大学倡导个性。中学生在许多方面都不够成熟,所以老师对学生的管理非常严格,他们认为严格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益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因此许多中学对学生采取的是“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学生很少有自由进行自主安排,久而久之大家也习惯了服从。但一进人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必须给学生自主发展、张扬个性的空间,以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开发自身潜能,同时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提高自身的多方面能力,促使自己快速健康发展。正如以往同学描述的,“在大学里连落叶都带有灵性,连空气都充满自由的清新气息”。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真正地独立成长。但是也有许多被惯坏了的同学,反而感到不自在了,还有不少同学理解不了大学这种“自由”的真正禽义,使自己这艘小船还没出海就被“自由”的风吹得晕头转向,东倒西歪了。他们在失去外界强制约束的情况下,一开始就放松自己,最终走向失败。
(11)承担责任不同。中学别人把你当孩子看,大学别人把你当成人看。在中学,学生一般都没满十八岁,在他人眼里还是个孩子。的确,这时候的你,还没有完全长大,在法律上你也是一个需要父母监护的孩子。但是到了大学,虽然在自己父母眼里你可能仍然是个孩子,但是在其他人眼里,在法律的概念上,你已经不再是孩子了。十八岁,在法律上是一个重要的界线,到了这一年龄,就意味着你要独立地承担起作为一个公民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意味着你必须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特别是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12)生活方式不同。.中学靠别人管自己,大学靠自己管自己。在中学的时候,除了抓好自己的学习以外,很少有其他事情需要学生自己操心。那时的学生很少离开父母,即使是住校生,也不会离家很远,每周都会回家一趟或者父母来看你,既没有独立感,也不会有孤独感,一切生活上的杂事父母都会帮你处理好。而到了大学,绝大多数同学都要离开家乡,远离父母。父母的唠叨听不到了,同时他们的照顾你也享受不到了。学习与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依靠自己去做,碰到困难也要自己设法解决。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管理好自己。毕竞要学会独立生活,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人友好相处,更重要的是自己选择该走哪一条“路”。这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
(13)学习视野不同。中学只要伏案学习,大学要站起来四面观望。英国著名数学家、思想家怀特海说:“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观望。”这就是说在中学,学生只要管牢学习就可以了;而到了大学则必须明“目”扩“胸”,站起来朝四周探索,需要想“每一步我怎么走”。在大学里什么都得靠自己,醒着,还是睡着,人生轨迹就不一样了。这些道理,我们不能等到读完四年大学的时候才去细想,才想明白,不能等穿上学士服的那一刻再感叹:“大学四年真是虚度,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在如此大的课堂里我似乎什么都没学到。”
(14)发展道路不同。中学靠别人帮助规划,大学需要自己学会规划。在中学阶段,学生更多的是依靠别人的帮助规划度过中学生涯,上什么课,做什么作业,怎么样复习,每天干什么,考什么大学,甚至填报志愿等,都是在老师、家长的帮助指导下完成的。大多数情况下,你只须要服从,没有太多的选择权。而在大学,一切都由自己做主,自己说了算。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这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学阶段要自己选择的内容非常多:上什么课?上多少课?选什么样的老师?怎么学习?参加什么样的社会活动?是否要考研?„„这些问题你都会遇到,怎么选择?关键看你如何认识自我,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对自己及周围的环境有深刻而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下决心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可以说.大学阶段走得顺不顺利,主要取决于有没有一份好的生涯规划书。生涯规划其实不难,掌握“知己,知彼,设定目标,切实行动”的大原则,你一定能顺利走上自己喜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