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赣州市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
江西省赣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卷
2015年2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100分钟,满分100分。
1.右图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内阁制完成统一大业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3.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写道 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
B.唐宋至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 C.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正式建立 D.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4.清史专家赵志强指出,“纵观金清兴替三百年,成败攸关所系者,莫过于中枢决策。其中 产生于应对边境重大事变,发展于首脑治国理政专业、高效之需,终成常设机构。”空白处应该是 A.军机处
B.外务部
C.中书省
D.内阁
5.英国人赫德曾对一次战争发了一番议论:“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014年12月13日,全国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一重大历史事件(参看下图),该历史事件发生于
A.民国二十五年 B.民国二十六年 C.民国二十七年 D.民国二十八年
7.歌谣又称民歌、民谣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8.历史图片往往蕴含着诸多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右图中的“钦”、“旨”说明了太平天国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效仿西方民主政治
C.是地主阶级的政权
D.政权封建化的趋势
9.有人说,中华民国
A.B.C.D.蒋介石成立民主联合政府A.蒋介石假和谈的反动本质
B.重庆谈判取得了丰硕成果
C.和谈使和平民主得以实现
D.国共的内战完全可以避免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这里的“临时”是指 A.政协会议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权 B.《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 C.政协会议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共同纲领》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3.某一时期,毛泽东在整党建党中提出“吐故纳新”,清除废料,吸收新鲜血液的观点,要求“有步骤地吸收觉悟工人入党,扩大党的组织的工人成份”。但事实上,许多经过多年考验的党的领导骨干和中坚力量被作为“废料”清除出党,而作为“新鲜血液”被纳入党组织的人,却有不少是靠造反起家的“打、砸、抢”分子、帮派分子A.解放战争时期 B.建国初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1961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与某国家元首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由毛泽东提出的 B.“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得到许多国家认可 C.实行“一国两制”的根本目的是加入联合国 D.毛泽东的谈话蕴含“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15.印尼总统苏加诺称赞会议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据美国的解密文件记载,艾森豪威尔政府担心,那次会议将提高共产主义而削弱西方在该地区的威望。A.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B.万隆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日内瓦会议
16.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 ②错误 D.①错误 ②正确
17.中国人民大学朱虎A.目的是解决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争议 B.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C.考虑了罗马境内所有罗马居民的利益 D.司法过程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18.2010年5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权卡梅伦组阁;2012年7月伊丽莎白二世宣布伦敦奥运会开幕 ;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英国期间,会见伊丽莎白二世。这些事件充分说明了君主立宪政体下英国女王 A.是行政首脑 B.是国家元首 C.掌握立法权 D.掌握行政权 19.面对独立后的窘境,美国《1787年宪法》中最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是
A.实行地方分权
B.实行三权分立 C.实行民主选举
D.实行联邦体制
20.马克思德意志帝国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主义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A.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B.有独立的立法权 C.上下两院议员均由普选产生 D.两院的作用一样
21.《共产党宣言》指出:“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因此,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这里的“他们”是指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空想社会主义者
C.资产阶级政治家
D.广大的工人群众
22.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郑异凡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工人阶级起到了领导作用 D.使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23.“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冷战局面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
A.意识形态的差异 B.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国家利益的冲突 D.综合国力对比的势均力敌 24.阅读下图。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最能够说明
1950年 1970年
A.美国已完全丧失其经济优势 B.中日两国建交推动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西欧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首位 D.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25.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局势纷繁变幻。下列说法正确是 A.霸权主义的威胁已经消除 B.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D.“一超多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均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50分。26.(12分)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着历史的变迁。
材料一 第3表: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拴住,但(镣铐)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折断自由人的骨头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三 “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材料,简述从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三 “打碎旧的官吏机器,立刻建立一个新的机器来逐步取消任何官吏,这并不是空想,这是公社的经验,这是革命无产阶级当前的直接任务。„„从 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我们的革命大体上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列宁《国家与革命》
(1)材料一选自哪一文献?它的发表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2)材料二与材料
一、材料三有何关系?(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历史事件对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决策分别产生了负面影响,请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2分)
(4)归纳四则材料探索的共同主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6分)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考点分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B 考点:宗法制 2.D考点:文化常识 3.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举制 4.A考点:清朝的军机处 5.C考点:甲午战争
6.B考点:文化常识、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7.B考点:义和团运动 8.D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9.A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10.C考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A考点:重庆谈判的实质
12.A考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3.C考点:文化大革命 14.D考点:一国两制 15.B考点: 万隆会议 16.C考点:雅典民主的评价 17.B考点:罗马法的特点 18.B考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9.D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
20.A 考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1.B考点:《共产党宣言》 22.A考点:二月革命的性质的理解 23.C考点:冷战的原因 24.D考点: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25.B考点: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3分,共50分。26.考点:皇帝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参考答案:
(1)制度:皇帝制度(或答“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封建制度”不给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社会主义制度”不给分)。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每个要点1分,共6分)(2)模式:美国。原则:三权分立(或答“权力制衡”)(每个要点1分,共2分)
(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每个要点1分,共2分)(4)趋势:政治民主化的趋势;社会性质变化的趋势。(每个要点1分,共2分)
27.考点:《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土地革命 参考答案:
(1)政权:太平天国。原因: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答“一直处于军事战争状态中”或“一直在清军的包围中”也可得分)。(每个要点1分,共3分)
(2)政党:同盟会(答“国民党”不得分)。问题:反封建的不彻底性(答“未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可得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
(3)会议:八七会议(1分)
原因:①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或答“苏维埃政权是工农民主政权”); ②地主阶级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③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④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⑤吸取历史教训。(任答两点即可,每个要点1分,共2分)
(4)认识:①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核心问题;
②这一问题引起了各革命阶级的关注〔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农民阶级是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
④只有真正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才能够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
28.考点:《十二铜表法》;美国1787年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参考答案:
(1)特点: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奴隶制度;具有不平等性。(每个要点1分,共3分)(2)内容: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特征: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每个要点1分,共2分)
(3)美国1787年宪法。局限性: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答“背离了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的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篇:鄂州市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鄂州市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三年级数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我会填。(24分)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学校的艺术节文艺晚会开了大约2()。
出租车每天大约行驶300()。一个鸡蛋约重60()2.在○里填上“>”“<”或“=”。
2分○200秒 150分○3时 800毫米○8分米 3.一盘草莓有12个,吃掉这盘草莓的,吃掉了()个。
4.3800千克-800千克=()吨 1米-7厘米=()厘米 1吨-200千克=()千克 950米+1050米=()千米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是()秒。分针从3走到4是()分,时针从1走到2是()小时。
6.右图的周长是()米。
7.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8.○的个数是□的()倍。
9.正方体六个面分别协商1、2、3、4、5、6,如果掷一下这个正方体,会出现()种可能情况。
10.一个长9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剩下的是一个()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厘米。
11.小明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8秒,照这样他从一楼走到五楼用()秒。
二、我会选。(5分)1.李小林的身份证号码为***826,小林是一个()。
A.男孩 B.女孩 C.不确定 2.把边长8分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
A.24 B.12 C.8 3.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A.一定能 B.一定不能 C.不一定能 4.体育频道从15:30开始播出足球比赛,上半场和下半场共90分钟,中场休息15分钟,这场球赛大约在()结束。
A.16:30 B.17:15 C.18:45 5.一个数乘5,小刚误把乘号当成加号,得到的结果是75,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A.350B.375 C.15 三、我会判断(5分)1.5个米是1米。()2.一个图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一定是正方形。()3.分针从12走到5,所经过的区域占整个钟面的。()4.一块蛋糕,明明吃它的,丽丽吃它的,两人把蛋糕吃完了。()5.赵阳从家出发,步行15分钟到车站,再坐车35分钟到学校,他要准时上8:00的第一节课,最迟应该7:20从家出发。()四、我会算一算。(共36分)1.口算。(9分)800×5= 35÷5= 260+340= 5×392≈ 395+109≈972-200= +=-= 1--= 2.在○里填上“>”“<”或“=”。(6分)204×2○402×2 238+140○328+140 ○ ○ ○ 1×2×3×4×5×6×7×8×9×0○1+2+3+4+5+6+7+8+9+0 3.用竖式计算,带★的要求验算。(12分)495×5705×8 ★453+556 ★310-207 4.脱式计算。(9分)612-54÷9(85-77)×1251000×5+1980 五、列式计算。(4分)608的8倍是多少? 与几分之几的和正好是1? 六、我会解决问题。(26分)1.操场上跑步的人有149人,踢球的人数比跑步的人数少123人,操场上跑步和踢球的一共有多少人?(5分)2.学校图书馆买了科技书240本,作文书328本。买的童话书是科技书和作文书本数的和的3倍,买的童话书有多少本?(4分)3.三年级有287位同学参观博物馆,4辆车已经坐满了,坐第5辆车的有多少人?(4分)4.小学部田径场的长是60米,宽比长短20米。亮亮绕着操场跑了2圈,他跑了多少米?(4分)5.兔子每小时能跑56千米,乌龟每小时爬行的速度是兔子的,燕子每小时飞行的速度是乌龟的19倍,燕子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5分)6.三(2)班33名同学参加数学活动,答对第一题的有19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3人,两道题都答对的有14人,两道题都没答对的有几人?(4分)7.
第三篇:南宁三中 2017~2018学上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定稿)
南宁三中 2017~2018学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18.1 命题人:唐尧志
审题人:韦夏玲
一、单选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该图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完善 B.早期华夏文化核心区形成 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
2.余英时在《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一书中提到:“中国政治上的反智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但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以反智为其最主要的特色。相反地,至少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还可以说是比较尊重智性的。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反智”是中国政治传统最主要特色 B.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C.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D.按知识标准用人体现传统政治的尊智性 3.乾隆帝对《四库全书》的编校全程跟踪。凡典籍中谈到夷夏之防或有反清思想、有违封建伦常的,或挖或改或弃或毁,全被排除在外。其目的是()A.“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B.“修书以遏邪说”,强化纲常伦理 C.抱残守缺,反对儒学创新 D.经世致用,顺应西学传播
4.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 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
5.古代雅典规定:对那些提出和参与通过一项后来被证明为不合适的、或者与现存法律相抵触的法律的人,将予以惩罚。此举()A.禁止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 B.实际剥夺了公民的立法权 C.旨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D.表现了雅典民主的狭隘性
6.罗马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白日行窃,除用武器拒捕外,不得杀之。”这项规定()A.推动了罗马法由成文法向习惯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所有居民权利的平等 C.反映出罗马法的本质是阶级斗争工具 D.说明了古罗马法重视案件的区别
高一期考
历史试题
第1页
共4页 7.“英国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千米,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她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她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英国在世界近代史上的“领头羊”作用主要表现在()A.最先掀起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B.最早开辟新航路和进行殖民扩张 C.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颁布宪法 D.开启议会民主政治和工业文明时代
8.一战后,威尔逊总统亲自参加《凡尔赛和约》的谈判,但该条约遭到了参议院的否决,使美国不能成为国际联盟的成员国。参议院此举()A.加强了国会的立法权力 B.反映了立法权已超越行政权 C.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D.体现了其与总统间权限不明
9.“它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无产阶级是未来世界的主任。”这里评论的是马克思发表的()A.《共产党宣言》 B.《社会契约论》 C.《四月提纲》 D.《论法的精神》 10.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在《统一报》上评论说,列宁“在革命民主派的队伍中竖起了内战的旗帜”。此评论主要是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B.主张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 C.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主张实现工农兵联合革命
11.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这些规定()A.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B.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C.为列强在华建立租界提供依据 D.便利了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 12.近代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打击,加速了它的衰落和败亡。在此意义上,太平天国运动()A.标志着旧式农民战争的结束 B.标志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C.削弱了清朝政府的集权统治 D.具有了工业文明的时代气息 13.《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这个条约,既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尊严跌至谷底,也是中国重新起步、从头开始的起点。这里的“条约”是()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4.有学者认为:“完全意义上的民族解放运动需要力量、战斗,但同时也需要思考、理性。”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实现“力量”和“理性”相结合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15.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中说:“试观今次学生运动,不过被激而兴,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者即强也。”孙中山所称的“绝伦之巨果”应该是()A.罢免曹、陆、章职务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
16.“首先因为军事胜利而得利的不是革命本身,而是叛变了革命的人物。这种包含着成功的失败,同辛亥革命的结局非常相似。”材料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17.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B.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 C.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 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高一期考
历史试题
第2页
共4页 18.有人指出,经过长征,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使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长征()A.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B.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 C.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D.使中共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
19.蒋介石说:“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故我全国同胞,在今日情势之下,不能徒顾一时之胜负,而当彻底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与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蒋介石承认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合法地位 B.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C.蒋介石认识到了人民抗战力量的重要性 D.仍然没有抵抗的意图 20.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的》,双方“约定不得单独或联合其他一国或多数国对于彼此为任何侵略”。此条约的签订()A.有利于改善中国的抗战处境 B.打破了美国对华的优势地位 C.表明了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D.是民族统一战线推动的结果
二、单选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1.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5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A.武装割据,人民主权 B.民主独立,思想解放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民族解放,民主自由
22.“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这些现象共同体现了()A.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农民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 C.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 D.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 23.1884年淸政府设立新疆行省取代伊犁将军管辖全疆,1955年10月1日新中国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代新疆省。不同时期的中央政府这样做都是为了()A.提升新疆战略地位 B.加强对新疆的治理 C.加强各民族的团结 D.增加中央政府收入
24.笔记复习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文是小明整理的历史笔记,据此,你认为小明记载的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香港、澳门回归 D.两岸“三通”的实现
25.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于2017年3月26日揭晓,现年59岁的香港人林郑月娥获得777张有效选票,高票当选香港第五任特首,并于4月11日接受了国务院颁发的任命状。林郑月娥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上任,她表示将努力开创香港发展新局面。这主要体现了香港()A.享有与大陆完全对等的国家主权 B.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C.享有高度自治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D.在“一国两制”下享有高度自治权
高一期考
历史试题
第3页
共4页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计4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分)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42年春,美国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1)材料一表明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列举中国军队使日军深陷“泥潭中无法自拔”的主要战役。(1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9分)
27.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分)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署名文章指出:奥巴马执政时期,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9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概括实现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9分)高一期考
历史试题
第4页
共4页 高一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商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中国起源于中原地区,周朝在商朝的疆域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并未实行君主专臸,故C项错误;此时中国尚未进入封建社会,故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以反臹为其最主要的特色”,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的传统政治……可以说是比较尊重臹性的”,作者尊崇以知识标准选拔人才,故B项错误;材料的确反映了科举臸的优点,但主要突出于知识标准选拔人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的传统政治……可以说是比较尊重臹性的……隋、唐科举臸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科举臸是中国传统政治尊重臹性的体现,故D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材料中“凡典籍中谈到夷夏之防或有反清思想、有违封建伦常的,或挖或改或弃或毁,全被排除在外”说明并不是用来作为借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描述,之所以对反清思想等一概排斥,说明是为了强化纲常伦理,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中不是仅对儒学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西学的传播,且一概排斥,故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题干中先秦时期并未体现出君主专臸和中央集权的结合,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说明了“家天下”观念在各个时期都存在,故B项正确;先秦以后的朝代并不能体现分封臸和宗法臸的结合,故C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到族权与君主权力的关系,故D项错误。5.【答案】C 【解析】材料中“对那些提出和参与通过一项后来被证明为不合适的、或者与现存法律相抵触的法律的人,将予以惩罚”可见要求对修改法律要慎重,不是禁止修改现行法律,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剥夺公民的立法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修改法律的慎重态度,说明重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雅典民主的狭隘性,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材料规定为成文法,故A性错误;罗马境内居民有公民、奴隶、女性、外邦人之分,在政治上的权利不尽相同,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罗马法的功用,故C项错误;对案件发生的时间为依据划分案件性质,故D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文艺复兴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与英国的“领头羊”作用无关,故A项错误;B项是葡萄牙、西班牙,与英国的“领头羊”作用无关,故B项错误;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尼德兰革命,英国没有成文宪法,故C项错误;英国最早开启议会民主政治、最早开始工业革命,在推动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方面发挥“领头羊”作用,故D项正确。8.【答案】C 【解析】美国参议院可以否决总统签订的外交协议,材料中参议院的做法属于宪法赋予议会的正当权力,并未加强国会的立法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参议院的做法属于宪法赋予议会的正当权力,因而不能反映立法权超越行政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参议院的做法属于宪法赋予议会的正当权力,C项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中参议院的做法属于宪法赋予议会的正当权力,并没有越权,故D项错误。
高一期考
历史试题
第5页
共4页 9.【答案】A
10.【答案】C 【解析】以推翻沙皇专臸政府为任务的是1917年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主要任务,故B项错误;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主张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故C项正确;主张工农兵联合革命与材料中“竖起了内战的旗臶”不符,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这些规定是不平等的,不利于中西方之间正常的文化交流,故A项错误;这些规定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结果,故B项错误;《虎门条约》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为列强在华建立租界提供依据,故C项错误;这些规定有利于传教,便利了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故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仍是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仍将矛头指向封建势力,故A项错误;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指的是反侵略反封建,材料中并未涉及反侵略,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太平天国起义给淸政府造成了巨大打击,加速了它的衰落和败亡”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工业文明的发展,故D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由材料“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尊严跌至谷底”可知此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利用宗教理论动员群众,这是缺乏理性的表现,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对西方物质文明的仇视,是缺乏理性的表现,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取得成功的,是首次“力量”和“理性”相结合的“运动”,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是在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下,动员全民族的力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实现“力量”和“理性”相结合的“运动”,但不是首次,故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罢免曹、陆、章职务是在巴黎和会期间,故A项错误;学生运动是马克思思想传播的重要标志,且与孙中山的政治立场不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推动着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故D项正确。16.【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斗争上失败了,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在军事斗争也失败了,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通过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导致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这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但是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的结局是很相似的,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左”倾错误导致中国革命出现重大损失,后来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之下,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D项错误。
17.【答案】B 【解析】A项中遵义会议是国共十年对臷时期的历史事件,因此A项不包含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事件,故A项错误;B项事件体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合作——对立——合作”的演变,故B项正确;C项中南昌起义发生于西安事变之前,均是国共 高一期考
历史试题
第6页
共4页 十年对臷时期的历史事件,因此C项不包含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事件,故C项错误;D项中五四运动不属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故D项错误。
18.【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长征缓和了国共之间的矛盾,并未涉及长征对于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所起到的作用,故A项错误;是国共两党矛盾的缓和,不是矛盾的消除,且国共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因此分歧和矛盾不会得到彻底的消除,故B项错误;长征前共产党力量集中在江西,与南京国民政府距离近,随着长征的结束,共产党力量转移到陕北远离国民党统治核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且随着1935年华北事变的爆发,民族矛盾不但上升,国共两党矛盾的缓和,有利于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长征对共产党单一方面的影响,且根据史实长征也并未起到该作用,故D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蒋介石认识到了抗战胜利的“中心”是乡村与民心,没有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合法性问题,故A项错误;全面抗战路线是指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材料中蒋介石虽认识到人民在抗战中的重要性,但不能说明国民政府实行了全面抗战路线,故B项错误;根据“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蒋介石认识到了人民抗战力量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根据“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可知蒋介石坚持抵抗日本侵略,故D项错误。
20.【答案】A 【解析】1937年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苏两国签订条约,有利于中国边境的安定,有利于改善中国的抗战处境,故A项正确;中苏两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是中国对外政策,不能体现出苏联在中国的地位,不能打破美国对华的优势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没有反映出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故C项错误;1937年9月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材料中苏签订条约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即针对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武装割据是针对国共十年对臷时期,同时解放战争期间,尚未实现人民主权,故A项错误;中共控臸的区域是解放区,不单只是思想解放,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是独立领导,故C项错误;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即为民族解放,摆脱国民党独裁的统治,即为民主自由,故D项正确。
22.【答案】D 【解析】“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反映的是国共内战,故A项错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反映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未突出农民的作用,故B项错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反映的是奔赴抗日前线,而非后勤保障,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而淮海战役的胜利也离不开民众的支持,所以两者共同反映了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故D项正确。
23.【答案】B 【解析】新疆对西北边疆安全一直都有重要地位,故A项错误;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有加强中央集权和稳定边疆的目的,建国初针对新疆的民族分布情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臸度,加强对新疆的治理,故B项正确;新疆地区主要是维吾尔族,加强各民族团结的说法难免夸大,故C项错误;在新疆设臵机构加强了行政管理而非增加财政收入,故D项错误。
24.【答案】C 【解析】“一国两臸”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 高一期考
历史试题
第7页
共4页 A项错误;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7年与1999年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一国两臸”的方针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故C项正确;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D项错误。
2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国家主权只有一个,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97年香港回归,即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根据题意,牵涉的是香港行政长官的选举,并未涉及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香港行政长官的权力和香港的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独立行使,仅仅是描述了香港的第五任特首的选举和继任,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于4月11日接受了国务院颁发的任命状”体现了“一国两臸”,根据题目中“林郑月娥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上任,她表示将努力开创香港发展新局面”得出,在“一国两臸”下享有高度自治权,故D项正确。26.【答案】(1)原因: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3分)
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等。(答出三点即可,9分)(2)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3、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9分)27.【答案】(1)两岸民族认同感的亲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任答3点即得满分)(2)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2分)
说明:两党制定政策都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4分)(3)有利:共同的民族文化;经贸联系日益加强;大陆经济繁荣;正确的两岸政策,不利:外国反华势力的阻挠;“台独”势力的破坏。(任答3点即得满分)
【解析】本题是对台湾问题及中美对台湾问题立场的考查。解答第(1)问,注意从材料一中寻找有效信息,加以提炼加工。第(2)问,注意“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的信息暗示;说明原因时,注意美国两党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美国对台政策的影响、当前经济危机中中美的关系以及台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角度。第(3)问依据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并补充相关知识要点即可。
高一期考
历史试题
第8页
共4页
第四篇:淮北市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答案(精选)
淮北市2013--2014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50分,每小题2分)
1.C. 2.C.3.B.4.B.5. D.6.B.7. D.8. C.9.D.10.A.
11.C.12. D.13.C.14.C.15.C.16.C.17.B.18.A.19.B.20. D.
21.A.22.B.23.D.24. D.2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4分,27题18分,28题18分)26(1)新特点:经济功能加强;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任答两点可得4分)
(2)原因: 西方列强的侵略, 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的破产,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6 分)
(3)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实行改革开放;农村体制改革;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任答二点给4分)
27.(1)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和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科技条件具备;传播天主教等。(任答三点6分)
(2)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2分)。原因:符合文明的全球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趋势;有利于各种文明的彼此尊重和平等相待。(4分)
(3)冲突:西方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殖民侵略和经济扩张。(2分)影响: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从传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4分)
28.(1)主张:提倡等级、主张节俭。(2分)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物资匮乏。(2分)
(2)崇尚奢侈、社会风气败坏(2分)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政治腐败;经济:封建经济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陆王心学等新思想猛烈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观念;社会:市民阶层力量壮大。(二点即给4分)
(3)趋势:①1958—1978年: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十年期间,我国经济建设严重受损,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2分)
②1978—2008年:迅速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对外开放、国力逐渐增强。(2分)
(4)不同时期人们的消费内容、观念、方式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4分)
第五篇:2017-2018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7-2018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二)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兴起修谱的一股风潮,下图为“天下第一家”义门陈氏的族谱。这体现了中国人深受下列哪一制度的的影响 A.皇帝制度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3.在西周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4.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名号的来历
A.上古天神名号
B.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 C.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
D.我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谓
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些文物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元代
6.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下列选项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节度使 B.御史大夫 C.提刑按察使司 D.刺史 7.右图所示的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分别出于 A.秦朝和西汉 B.西汉和东汉 C.秦朝和隋唐 D.唐朝和宋朝 8.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宋朝就必须站着,到明朝时则须“众官皆跪”,对这一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A.皇权不断加强 B.相权不断削弱 C.官僚地位不断下降 D.人民更加重视礼仪
9.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现在我国“省”这种行政区划制度是由下列哪种制度演变而来的 A.行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
11.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1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人中国,引起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进人,白银外流 ③太平天国运
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 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4.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下图是一组近代以来中国国旗的图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下列对此组图片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大清龙旗 ② 五色旗 ③ 五星红旗
A.图①到图②反映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图②具有民族团结的寓意
C.图③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D.①②③的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16.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受西方列强摆布。请问,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场战争之后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7.“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变革也”下列材料能够为之佐证的是
A.“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 B.“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 C.“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D.“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18.《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
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
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说明 A.民主团结意识增强 B.革命阵营达成协议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平等成为共识 20.宋美龄在《不宣而战之战争可以肆无忌惮》中说,“日本方今以种种事实证明,不宣而战之战争,如
何可以毋须遵守束缚正式战争之种种国际公法,因此而尽量利用之。”材料表明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为 了
A.攫取大量侵华权益 B.使其侵略活动免受国际法的约束 C.避免英美出面干涉 D.能够从美国进口大批的战略物资
21.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 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22.公元前5世纪,雅典军队统帅尼斯阿斯曾言:“男人就是城邦。”这里“城邦”的含义是指
A.城墙、军队等物质因素 B.少数贵族的寡头政治 C.成年男性公民构成的政治联合体 D.雅典的所有男子 23.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注重形式和程序化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24.《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
C.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役制 D.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25.“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的实质是
A.《十二铜表法》非常严酷野蛮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26.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
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27.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28.1787年,《美利坚台众国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颁
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该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 B.三权分立 C.民族主义 D.共和主义 29.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
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30.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 ③共和制派力量占明显优势
④从过程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两道大题。第31题18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0分,要求分
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雅典公
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 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慢神和蛊惑青年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材料三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依据上述三个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三个材料中有关“民主”含义的本质区别。(9分)
(2)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三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英国革命和美国
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这个观点?(9分)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期,秦、楚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忽必烈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中共解放战争时期联合东盟西蒙成立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需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和元朝地方制度的相关信息。(8分)
(2)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东盟、西蒙地区推行什么政策?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4分)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肇始于1901年的清末官制改革,在人事集权方面,首先是收拢地方督抚之权。清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造成督抚坐大、甚至拥兵自重的情况。1906年,清政府借改革官制之机,迫使袁世凯辞去八项兼差,张之洞内调军机大臣,实际是明升暗降。改制中所形成的十一个行政部的首席长官,满、蒙贵族占七人,且均是要害部门,汉人之势大绌。清政府还通过机构改革,把一些重要事权收归中央,通过新设的商部等加强中央政府的指挥权威。商部不仅在中央试图攫夺他部的职权,而且还要攫夺地方督抚的事权。巡警部成立并改设民政部后,在各地兴巡警,事权属巡警部,督抚居次要位置。度支部成立后,各省财政事件随时报部,各省官银号随时由部稽核。另外清政府制定一系列成文章程,如《内阁官制初议草案》、《钦定宪法大纲》、《内阁官制》、《内阁办事暂行章程》、《资政院官制章程》等等来达此目的。1911年裁撤军机处,成立了由庆亲王奕勖担任总理大臣的内阁。
——摘编自鞠方安《中国近代中央官制改革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清末官制改革的目的和主要内容。(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