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赣州历史巨变
赣州历史巨变,客家文化弘扬
观赣州历史博物馆有感
班级;会计103班
学号;28
姓名;郑珊
摘要;赣州,作为宋代的历史名城,有其古风古韵;作为中国卫生城市,有其绿树成荫的魅力;作为中国的红色土地,有其革命烈士洒下的无数鲜血以及革命名人留下的足迹,作为客家的聚源地,弥漫着客家人独有的风情。赣州,一个美丽的城市,由曾经淳朴的乡村少女转变成了现在娇俏的都市佳人。时间在她身上没有带走青春,却带来了历史巨变后的非凡魅力;带来了客家人的文化底蕴。本文从赣州的城市历史,革命历程,客家历史文化发展等阐述赣州的历史脚步。关键词;赣州,历史,客家 正文
赣州的历史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发展历程都是在曲折中前进。而赣州博物馆作为城市历史的缩影,展示了其在中国文化历程中独有的地位。观看完博物馆后,心情久久激荡不已;走出博物馆后,再看赣州,它更添了一份内涵,抹上了独有的客家风情和革命洗礼后浴火重生之感。
赣州是一座具有古城风韵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博物馆地下一楼我看到了许多关于赣州历史的展示。栩栩如生赣州原始泥塑人,有男有女,分工俨然。原始的房屋虽然简陋,在我们看来却显得十分的温馨。还有原始人饲养的猪和鸡看起来仿佛在悠闲的闲逛,让我们感受到原始社会的淳朴风情。进入封建时代赣州开始慢慢发展开来,汉朝高祖六年,在如今的赣州设立了军事城堡-赣县。赣县延续至今,就是现在的赣州城。赣县的设立,标志着赣州城的出现。赣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国的南方默默发展着。五代卢光稠占据赣州称王,扩建赣州城,卢光稠把赣州城的规模扩展到3.2平方公里,成为江南地区城市规模居上的州府城市之一,为宋代赣州的发展打下基础。而赣州作为宋代历史名城,其在宋代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可见一斑。宋代,赣州建了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其作用一直延续至今,为中国历史城市建筑学上的一大成就。此时赣州的城市发展水平并不仅仅体现在这方面上,无数铭文砖组成的赣州古城墙中,宋代铭文砖也是赣州古城最珍贵遗存的一部分。明清时期,随着赣州城的持续繁荣,城市街区的不断完善,城市的功能分区也向相当完善。近代赣州的发展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城市遍体鳞伤,发展历程不进反退。而进入现代,赣州在党和国家的扶持下不断发展,经济水平提高。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为了支持革命老区的发展,为赣州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赣州发展的政策。赣州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走红色旅游资源和稀土资源利用的道路。政府扩大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现在,赣州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面貌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江西是中国的红色土地,赣州在这片红色土地中有着相当高的分量。革命历史展厅中首先吸引我目光的是一排老式手枪,还有几个用过了手榴弹,子弹。手枪的柄是用木头做的,磨损的很厉害,它们的历史离我们很遥远却又不遥远,遥远的是我们并没有经过这种战火纷飞的年代,不遥远的是它带给了我们一种属于中国人的坚强和奋斗的精神。展厅中有许多革命时期的教育书籍,革命旗帜等等。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看到的一排排满墙的赣州革命先士的名字,塑像。展厅里的革命先士塑像目光炯炯有神,目光里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慨。我甚至不敢直视他们,因为在他们的面前我感受到了我的渺小。他们的名字不仅印在了博物馆的墙上,也印在了人民的心中。
赣州是客家的聚源地,自唐末五代时期,客家先民便移到了赣州。客家文化成为赣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便在赣州扎下了根。在赣州不仅可以随处听到客家乡音、采茶戏曲牌和优美的客家山歌,而且还可以随处品尝到风格各异的客家菜肴和风味小吃;不仅可以看到客家古村、典型的客家方围、圆围,而且可以游览融客家文化与客家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客家文化城和客家风情园。江西上犹,是客家人聚居繁衍和客家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赣州的客家文化以上犹为中心向整个赣州辐射,带动整个赣州地区客家文化的发展。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使客家文化与赣州文化合为一体,成为赣州的特色文化。作为赣州的文化资源促进赣州的发展。这样不仅使客家文化得以弘扬发展,也带动了整个赣州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提高了赣州的知名度。
赣州,古城风韵,现代诗歌,一个摇曳着客家风情的魅力城市。从原始社会的淳朴风情到封建社会的稳步发展,从近代社会的压迫中艰难的前进到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展示如诗似画的现代风尚。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赣州人民以其经历风雨的傲人身姿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相信赣州的未来,赣州的明天如初升的太阳永不落。
第二篇:历史巨变从何而来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
这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很不平凡的40年。中国的发展在短短40年内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抚今追昔,我们深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个历史性巨变又是多么不易。
40年前的中国,正处在严峻的困境中。那时候,&该怎么办?人们不禁要问。“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严肃而尖锐地提到人们面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自信、有智慧、有能力,从容应对,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前进,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路。这就是:果断地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划时代决策,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端正思想路线着手
实行这样一场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改革,面对千头万绪的问题,应该从哪里着手?俗话说:牵牛要抓住牛鼻子。中共中央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下决心抓住端正思想路线这个“牛鼻子”,作为打开改革和发展新局面的突破口。
为什么把端正思想路线作为突破口?因为人的行动都是以思想为指导的。如果仍习惯地受着过时的乃至错误的思想束缚,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甚至把新事物当作异端,那就谈不上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如果让各种错误思想自由泛滥、得不到遏制,或者让各种不同意见长时间争论不休、议而不决,那就会陷入“空谈误国”,不可能万众一心地“实干兴邦”,也就谈不上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甚至会误入歧途。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教训有过不少。环视宇内,类似的事也不少见。
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时就指出:“‘两个凡是’不行。”“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夜,全国范围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但由于它同“两个凡是”相对立,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所以这场讨论万众瞩目。这场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长达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和政治准备。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际上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
“解放思想”,当然绝不是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它同“实事求是”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因为错误的思想,无论是“左”的还是右的,还有陈旧过时的思想,都是脱离客观实际的。只有从那些不符合实际的错误或陈旧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使思想认识回到实际上来,做到实事求是,也才敢于从实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研究新情况,大胆地开创新局面。
邓小平同志正是在这次讲话中提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从而吹响了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前进号角。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带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处热气腾腾,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但如果亿万民众没有形成这样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局面,如果不能把蕴藏在人民之中的无穷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就无法想象中国能在以后40年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高举旗帜和深化改革
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新路后,应该举着怎样的旗帜前进?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对这些问题的总回答。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面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的大旗就这样高高地举起来了。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的含义十分明确:第一,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绝不是其他什么社会。后来,邓小平同志又说:“我们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第二,中国的事情一定要按照中国的实际国情来办。别国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无论是苏联的还是西方国家的,只要是有益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都可以而且应该学习和借鉴,但决不能照抄照搬。中国的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认识也有个发展过程,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善于对问题进行分析,不断进行合乎实际的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思想认识保持发展活力而不僵化,使指导建设和发展的方针政策措施保持科学性和正确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十分鲜明的旗帜,它不是任何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高举这面旗帜,就使中国人民在前进中有了共同的明确方向,有了共同的判断是非的明确标准。
实现这个目标,自然不可能一步就达到。中国共产党不是只限于应对面前的种种具体问题,而是以战略眼光和宏伟气魄,高瞻远瞩地立足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提出自己的发展战略,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全国人民随时都清楚中国是在怎样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正处在怎样的历史方位,明天会迎来怎样的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种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强烈信心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因为大家在实际生活中看到中国发展的大局势确实如中国共产党所指出的那样一步步向前发展。而这种亿万人的强烈自信反过来又化为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动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迅猛发展。
为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能够在不长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革命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从改革一开始就把改革的对象、目的和意义说得很清楚。他指出:“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这段话很重要,也很明确。也就是说,要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那些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刻变革,从而为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经济实现繁荣和社会继续进步开辟广阔道路。
进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只能到实践中去探索,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及时改正,做得不够的就加以补充,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就加紧研究,如此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改革从农村起步,然后发展到以城市为重点的多方面改革。改革初期,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边实践边摸索而逐步提出的几项重大方针政策,对于打开改革局面以及保证后来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关键性意义。一是提出停止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二是提出打破生产上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发展、先富裕起来,通过“先发”带“后发”、“先富”带“未富”,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提出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下,发展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四是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积极而稳妥地利用外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学习和借鉴外国经营管理的有益经验。
以后,十三大强调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过去实行多年的高度集中而忽视市场作用的计划经济体制;十五大又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下来,并把非公有制经济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此等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
事实充分说明,中国的改革一直是在通过总结新的经验、采取新的措施而不断推进和深化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一直是在通过确立新的体制机制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和举世瞩目成就最重要的政治和制度保证。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坚持实行改革开放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又坚持从中国国情的具体实际出发,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防止“左”、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警惕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正确方向和既定目标万众一心地持续奋进。这也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在40年这样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奥秘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十八大一结束,习近平同志就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同志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中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将在为期不远的“两个一百年”到来之时分阶段地变为现实。这是庄严的使命,既气势宏伟,又实实在在,没有丝毫夸张。
习近平同志又提醒大家八个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而深刻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敏锐而科学地分析世界大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这是中国各族人民亲身经历并深切感受到的。
事实表明,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隆重举行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同志在大会报告中响亮地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到来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密联系。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剧变。
面对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既立足国内又放眼世界,领导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既坚持又发展,既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又致力于推动世界的进步。在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初心”,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使命”,在新时代来说,就是要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推动世界人民形成命运共同体。
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不仅深情缅怀为今天的前进奠下坚实基石的前人,又深感可以告慰前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40年走来不易。以往在国际国内异常复杂的环境中,我们不知遇到过多少困难和挑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这些问题总是一个又一个得到解决,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还会遇到种种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肯定地说,这些问题必将同样得到解决。
发展永无止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好,坚持改革开放也好,都是长期的日日新、又日新的伟大事业,永远在路上,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思想宣传
第三篇:沧海巨变——读《历史的丰碑》
~-4-17利用暑假,我读了《历史的丰碑》这本书,深受启发和教育。该书追溯了自1840年的~战争后,由于清王朝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人民饱尝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但也唤醒沉睡着的中国大地。从“太平天国”到“戊戌变法”,从“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一跃而成了主人。而后,思想解放的春雷,响彻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继邓小平英明领导,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领导党和人民在纷繁的形势下,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是一本浓缩了中国恢宏的百年巨变的大书,更是一本令人感奋、催人奋起的好书,它不但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应牢记英雄先烈们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读着这本书,我仿佛亲眼目睹了~前阅兵式上那整齐的步伐,威武的军人,美丽的女兵,灿烂的笑容,鲜艳的五星红旗……看见了在温暖的春风中,对外开放使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又恢复了昔日的光辉。读着这本书,我仿佛来到了体育馆,看到运动员们艰苦训练,终于,历经千辛万苦,用血泪和汗水换来那神圣的桂冠。于是,中国人从“东亚病夫”转眼间成了“亚洲巨人”。读着这本书,我的体内仿佛奔涌着一股胜利了的中国人民,坚持五项基本原则,走社会主义道路,学习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昂热情。读着这本书,我们仿佛听到了1949年10月1日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振奋人心的话语和香港澳门回归时,雄壮有力的国歌那此起彼伏的旋律以及抗洪抢险中,英雄人民子弟兵们那豪迈的呐喊。80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它的成就和失误,经验和教训都为社会主义的进步发展和人类进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如今,中国已胜利地争得了~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国际大~会也已在首都北京拉开帷幕,纳米、基因技术跨入了百姓的门槛。“菜篮子工程”让人们四季能吃到各种各样新鲜的蔬菜瓜果。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为我们伟大的党骄傲。为我们蒸蒸日上的祖国而自豪。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少年,我将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坚定自我信念,爱科学,学科学,逐步掌握高深的科研技术。作为祖国的~人和建设者,我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勇敢地开拓创新,为“四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谱写我们这一代人更加绚丽的篇章。
第四篇:寻访常州历史 感受古城巨变
寻访常州历史 感受古城巨变
吴楚霸王,于此争斗;江南水乡,太湖秀丽;青果小巷,明城墙址;小桥流水,常州巨变......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位于美丽富饶的常州三角洲中心地带,地处江苏省南部,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地势优越,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人杰地灵,人文荟萃,风土民俗,民间工艺,美味小吃,传统特色......常州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自春秋时期的“延陵”,至西晋以后的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名称的改变是一段文明的进步。
自清雍正时期常州府辖的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至解放初常州专署辖的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这样的常州虽小,但却五脏俱全。在这个美丽的“鱼米之乡”,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有小草青青.桃红柳绿,还有一群可爱、奋斗、自强不屈的“人”......古有“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瞿秋白,有令宋庆龄“在伟大的革命中光荣地献身他给青年们江流那样不断地追思”的恽代英,有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开章篇的张太雷,有被誉为“东方艺坛之狮”、“中国文艺复兴大师”的刘海粟,有任全国各界救国会中央执行委员的女领袖史良等,今有王伟成,范燕青,与人民共同努力.发展,将常州建设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引东坡先生流连忘返,丁肇中在此立业......常州的今天是可喜的,却也因此致使常州的百年历史毁于今朝。文笔塔,东坡公园,春秋淹城,瞿秋白纪念馆,青果巷,篦箕巷......拆的拆,改的改,造的造,有的是连根拆起,有的改得面目全非。如今的常州各处是高新产品,科技发展,人们生活得虽然富裕,但却缺乏内涵,一个没有历史痕迹的城市,光有一个富丽的外表,一副光光的铁架,无血无肉无精髓,一个空壳子空架子,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因此,我建议,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历史,珍惜现在,好好发展,保护历史,保护风俗,保护科技,换新貌,换新涵,依然不忘旧,中西古今大结合,让我们的常州更美好,更和谐。我寻访到了常州历史,感受到了古城的巨变,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美妙未来。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感悟沧桑巨变
综合探究二 感悟沧桑巨变学案
一、阶梯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原始北大荒
“北大荒”是黑龙江垦区所辖地域的俗称,它北以黑龙江、东以乌苏里江、东南以兴凯湖与俄罗斯为界,西同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与吉林省毗邻,横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南麓地区,总面积540万公顷,相当于三个多北京市的面积。“北大荒” 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北大荒的黑土层是大量枯枝落叶落在地上,历经千百年之后,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即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
“北大荒”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汇水面积在1 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近50条,天然湖泊泡沼200多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下含水层厚10~200米。丘陵和山地密布着590多种植物,其中像野大豆、黄波罗、水曲柳等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34种,还有人参、党参、五味子等130多种名贵中草药和猴头、木耳、蘑菇等真菌;动物200多种,其中白鹳、黑鹳、白尾海雕、虎头尾海雕、丹顶鹤、鲟鳇鱼、马哈鱼、大白鱼、野生东北虎、马鹿、黑熊、雪兔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数十种。北大荒开发前生态环境优越,人们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形容当时的富庶。
材料二 开发北大荒
为解决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20世纪50年代,国家先后组织了十几万转业官兵和50余万城市青年开始了举世闻名的“北大荒”垦荒,之后,“北大荒”又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开发,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玉米出口基地,每年生产的粮食都在1 500万吨以上。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种的水稻、小麦、大豆、玉米一望无边。北大荒又被人们称为“北大仓”。
但过度开荒使“北大荒”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大自然无情地向人们开出了巨额“罚单”。
北大荒初垦时,这里的黑土层一般都有60至80厘米厚,最深的地方可达1米,人们曾经欣喜地说这里的黑土“攥一把就能流出油”。然而时光一晃,仅仅半个世纪,这里的黑土层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5至1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甚至还不如黄土高原,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下还是黄土,而失去了表层土质的东北平原将变成砂石丛生的不毛之地。
另外,黑龙江省现有的933万公顷耕地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已高达533万公顷。而且,已有9.33万公顷耕地在14万条侵蚀沟的冲刷下消失了。全省目前有10万多条大型侵蚀沟,吞占耕地约7.33万公顷。黑土地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破坏极大,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质每年以千分之一的速度递减,每年流失掉的土壤氮磷钾养分折合成标准化肥达500万~600万吨,相当于5个年产百万吨的大庆化肥厂一年的生产总和。每年因水土流失少收粮食200万~250万吨。按目前的水土流失速度,黑土地现有耕地的黑土层将在40年到50年内全部被剥蚀。
严重的水土流失还造成水旱风沙灾害多发,使大量泥沙进入水库、河道,造成河库泥沙淤积,后果严重。据调查,黑龙江省二龙山水库因淤积泥沙而无法正常运行。吉林省的沐石河、辉发河的某些河段,河床已高出地面1米多,成为黑土地上的“地上悬河”。松花江哈
尔滨江段滨洲铁路桥原先有8孔可以通航,因淤积现在只有2孔可以通航,航道已由1 500千米缩短为580千米。
黑土地的水土流失,使黑土区发生气候异常的频率增高,受灾面积逐年增大。湿地面积缩小了一半,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旱灾水灾频频发生,曾肥得流油的耕地日益贫瘠。
材料三 再造北大荒
面对接踵而来的生态危机和大自然开出的巨额“罚单”,拯救黑土地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北大荒人开始明白了一个早该明白的道理:大自然的赐予不是取之不尽的。欲取之,必予之。森林和人类唇齿相依,要尽快改善“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停止开荒,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已别无选择。
2001年,是“北大荒”生态建设史上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项远比当年开发“北大荒”意义更为深远的战略决策:停止湿地开荒,拯救黑土地,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将黑龙江省建设成生态省,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北大仓”构筑一个持久的“生态屏障”。
按规划,从2001到2010年,黑龙江将把全省99.6万公顷超坡耕地、沙化耕地和低产田全部退耕还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造林100万公顷。10年后,“北大荒”将新增林地200万公顷,实现退耕还湿地20万公顷。
事关“北大仓”生存!全省13个地市的51个县市区和农垦、森工系统迅速行动,数十万北大荒人投入到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热潮中。正是无数北大荒人这可贵的生态意识和自觉行动,使黑龙江的生态省建设规划和退耕还林规划逐步变成看得见的茫茫林海。来自省林业厅的统计令人欣喜: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完成退耕还林40万公顷。
退耕还林后虽然耕地少了,但全省粮食的总产量并未因此减少。因为退的主要是不宜耕种的低产田,退耕后生态环境改善促进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近3年全省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2 500万吨以上,商品率为65%。其中,黑龙江垦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达1 0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生态环境改善使“北大荒”又现生机。在三江平原,过去一些因开荒消失的湿地开始恢复,呈现出水丰林美、鸟鸣鹿欢、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的喜人景象。过去多年不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丹顶鹤开始在低空飞翔;久违了的狍子、马鹿又在林中奔跑;连世界濒危的野生东北虎近年来也频频和人遭遇„„林业保护专家调查后发现,三江平原的野生动物已由3年前的168种增加到现在的224种。我国第一个湿地和鹤类自然保护区扎龙,今年回归筑巢的丹顶鹤达70多巢,比去年增加了30%。由于生态环境改善,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东北亚鸟类重要繁殖地和迁徙地。
有关专家认为,“北大荒”以还林还草还湿地为内容的退耕还“荒”行动,对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三江平原湿地将产生深远影响,北大荒正在呈现土变黑,黑土生金;水变清,清流千里;树变绿,绿满青山的动人景象,成为一座绿色的宝库。这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又一成功典范。
1.开发北大荒中,人类取得哪些成果?
2.开发北大荒中,大自然向人类开出的巨额“罚单”有哪些? 3.为恢复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4.北大荒的变迁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课外探究
围绕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对比你所在地区的历史与现状之间的差异,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为家乡的发展前景提出你的建议,最后写成一份调查报告。
三、资料下载
一座废弃的城──交河故城
在吐鲁番西10千米处的雅尔湖乡,在数条河道交叉处的高岛上,有两条古河床交叉环抱的孤岛,孤岛上坐落着一座废弃的古城遗址──交河故城。全城长约1.6千米,最宽处约300米,没有城墙,四周崖岸壁立,形成了天然屏障。远在三千年前,原始居民为避免野兽的侵害和防备部落间的战争,便选择了这个崖城,作为自己的家园。他们使用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石片等工具,在坚硬的黄土层中挖掘洞室居住,开凿通往河谷的通道,取水和从事生产活动。这些早期的土著居民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姑师人。
交河城是因为特殊地势而得名,由于宅地控天山南麓,北接匈奴,西通龟兹,因此是汉通西域时与北方游牧民族必争之地。从晋开始直到唐初,这里一直是高昌国的交河郡治所。公元640年唐太宗派人在此设交河县,九世纪中叶,这里曾为吐蕃所陷,以后交河城又为回鹘高昌国属地,设交河州。到了元朝时,交河城池逐渐衰落,毁于西北少数民族的混乱战争之中。居民随之他迁,古城遂被废弃。现存交河故城遗址,大体为唐代的遗存。城内大部分建筑包括宽大的街道,都是从原生土中掏挖出来的。纵贯全城的大街长350米,宽3米,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大街两旁尽是高厚的围墙,临街不见一个门窗。只有绕过围墙,进入小巷才能到达居住的院落。街巷宽窄不一,窄的只有2米。住房多是切挖原生土,留出四壁,然后用木头搭顶。也有不少是多层建筑,有的下部是窖洞,上部是平房。在西区还有许多手工业作坊,已发现的几处陶窖遗址膛壁,经烈火焚烧,已经全变成灰色。在大街的北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的寺院区。区内有各种类型的佛塔,塔上佛龛里还有残存的佛像。此外,在故城的北部还有一座佛塔遗迹,中央的大塔由5个高耸的塔组成,大塔四角分别各有25个小塔,总计101个塔排列成纵横各五的方阵。这样的寺院和佛塔规模,说明了当时佛教的兴盛。
交河故城自汉代至元朝经历了较长的年代,虽然早已废弃,但如今游人至此,仍可走街串巷,不愧是一座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我国从这座古城遗址可以了解唐朝一般城市的规模和布局,看到我国古代人民在这方面的惊人智慧。
综合探究二 感悟沧桑巨变
1.使荒田变沃野,昔日人迹罕至的荒野成为人口稠密的聚居区。“北大荒”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玉米出口基地,每年生产的粮食都在1 500万吨以上。解决了上百万人的生存、就业问题。
2.黑土层剥蚀、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水旱风沙灾害频繁。气候异常,野生动植物减少。
3.为恢复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当地停止开荒,退耕还林,恢复植被,从而有效遏制了黑土地的水土流失,风沙旱涝灾害减少,“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促进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粮食的产量、品质大大提高,野生动植物品种数量都有所增加,“北大荒”又现生机。
4.提示:人们依赖和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可以创造和发展灿烂的文明,但同时可能由于过度的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了它的衰落。因此,人们首先要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二要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尤其是节制非再生资源的使用与开发;三是维护生态平衡,珍惜与善待生命,特别是动物生命和濒危生命;四要有节制地谋求人类自身发展和需求的满足,不以损害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五要积极美化自然,促进环境的良性循环。善待大自然,建立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新文明,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