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乡巨变读后感
山乡巨变
——读《山乡巨变》有感
C55班
汤潇漪
“清幽曲径上名山,绿树丛中忆旧庵。志水长流滋万物,谢林港畔耐人看。”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七年,周立波回益阳体验生活,他感叹家乡的变化,写下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
故事发生于一九五五年,团县委副书记、共产党员邓秀梅奉命来到偏僻山村清溪乡和农民一起建立合作社,但一些私心较重的老农却不肯入社。邓秀梅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并挫败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合作社赢得了秋季的大丰收。壮阔的波澜触动了每一个角落,引起了巨大的矛盾,在父子、夫妻之间,在每个人的心灵之内,都展开了深刻的冲突。
新一代农民的生动形象——农业社社长刘雨生,一心为公,为社里工作一天忙到黑,以至妻子拖后腿最后离婚。刘雨生与再婚妻子盛佳秀举行婚礼的晚上还离开新房去察看社里谷草。他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只是一个忠心耿耿为党工作,勤勤恳恳为集体办事的好党员、好干部。他外表普通而思想崇高、举动平凡而贡献突出。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不正是需要他这种脚踏实地,勤劳朴实的优良品质吗?
乡党支部书记兼农会主席李月辉。他像个“婆婆子”,做工作总是“将心比心”,善于把“全乡的人,无论大人和小孩,男的和女的”都团结在乡政府周围。而我们的班级不正需要这样的学生干部——公
正公平,团结互助,善于沟通,带领我们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吗?
县里来的工作组长邓秀梅,她热爱劳动、关心群众,朝气蓬勃、热情乐观、温柔和气,是村民心目中的乖宝宝,党代表。她也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绰号“菊咬筋”的王菊生,仪表堂堂、体格健壮、头脑聪明,有熟练的耕作技能,但他贪婪狡诈、盲目自信,千方百计玩弄诡计抗拒入社,妄图拚命比垮合作社,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秋丝瓜”张桂秋兵痞出身,没有劳动习惯,也不熟悉耕作技术,因而以投机倒把和玩弄权术的方式抗拒社会主义。他与破坏分子龚子元相勾结,阻挠合作化,失败后却又强烈要求入社。这两位富裕中农是反对阶级的真实代表。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激烈的斗争后,合作化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整个山乡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如今清溪村“清溪楼房一色新,瓷砖贴壁瓦鎏金。路上林立太阳能,沥青大道近门庭。”成为真正的山乡巨变第一村。
国庆期间慕名前往,来到清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蔬果长廊,棚外的架子上缠绕着绿色的藤蔓,似乎没有尽头的向外延伸。长廊边,是一片片铺向山际的稻田,田野里,那满目的金黄,只叫人看得眼里舒服心里惬意。田野间,不时散落着《山乡巨变》中的情节与人物。一路游来,一路发现,别有一番情趣。公路左边是一溜望不到头的荷塘,虽然碧荷已到了枯败的季节,但空气中仍飘浮着清新的荷香。穿
过荷塘,鱼塘相连。几个钓翁荡舟其中,竖起钓竿,独自享乐。
再往前走,是周立波的故居。房前一口大水塘,种有荷花,风光秀丽;背依青山,竹林、茶树相间,常年青翠碧绿,优美清新。
面对这满山翠绿,遍地荷花,蓦然想起周立波自拟的墓志铭:“留在人间的记忆会很快的消亡,正和他的歌会很快消亡一样,但是,他所歌唱的刚强和反叛会更加壮旺,他所歌唱的美丽和真诚,会永远生存。”周立波眷恋的大地正在发生亘古未有的巨变,他所探求的农村变革之路仍在继续。
周立波,他是属于人民的。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指导老师:罗伟
第二篇:党旗飘扬 山乡巨变演讲稿4
米易民族中学 张孝林
党旗飘扬,山乡巨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米易民族中学的张孝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党旗飘扬,山乡巨变》能撕破黑云的是什么?闪电!能照亮我们征程的是什么?思想!能穿透历史与现实烟雾的是什么?思想的力度!能让神州大地从曾经的满目疮痍巨变为今天的欣欣向荣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历史不会忘记,我们永远铭记,1921年秋,一个巨人唤醒了沉睡东方的雄狮。峥嵘岁月九十载,风雨兼程九十年。从“一大”的五十多名党员,巨变到如今七千万桃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朋友,可还记得:近代开端,八国相侵,一国之首都,竟插满各国国旗!山河破碎,九万里国土四分五裂;晴川动荡,四万万民众一片茫然!长江狮吼,黄河咆哮!泱泱华夏,救国之良方何在?莽莽神州,中流之砥柱归谁?
1921年7月,南湖潮涌,中国共产党成立,乃近代百年未有之大事变!一把镰刀呼啸着,要斩断旧中国的一切枷锁;一把铁锤呐喊着,要敲响黑暗腐朽的丧钟!从此中国大地巨变!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成长,在战争中壮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天安门上空响起一个雄壮的声音,这一刻!中国……,中国站起来了!告别了旧中国的屈辱,告别了旧时代的腐败,一个崭新的中国诞生了,神州大地,热火朝天轰轰烈烈,从此,山乡巨变!
第 1 页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五”计划,汽车动了,飞机上天了;原子弹爆炸、氢弹研制成功、“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北京申奥成功,普天同庆,免除农业税,奥运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嫦娥奔月,神舟上天!。党旗飘扬,山乡巨变,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蜕变!
作为米易人,我惊讶于在党旗下米易的巨变,农业在发展:早春蔬菜、冬春枇杷、优质烤烟、特色芒果享誉省内外;工业在崛起:安宁铁钛、平大生物、鑫磊石材、湾滩电站等一批批骨干企业一一崛起;交通四通八达,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焕然一新的县城建设:一座座新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宽敞的河滨大道,美丽的人民公园,碧波荡漾的迷昜湖,整洁干净的街道。
一个曾经的不毛之地,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迷昜大地沧桑巨变。“这里一天一个样。” “这里天天都在变,”“这里是咱们攀西的江南水乡。”这是我常听到的家乡父老的赞誉。
作为一个米易教育人,我更乐意于见证米易教育事业的巨变。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适度超前、从弱到强、从“破烂教室”到“美丽花园”,从“全面撒网”到“合理布局、重点投入”从曾经的“学生外流”到如今“外地学生涌入”
近几年,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举全县之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县委县政府按照“大投入、大手笔、高起点规划”原则,米易开始了大规模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惊讶之间,先后大手笔建成米易中学、一中、三中、四中、一小,高楼林立,窗明几
净,美丽、大气、现代的新校园一一落成,教育设施一流!“领先一步,就是领先一个时代”,教育理念在改变,课改在进行,米易教育人在上下求索,教学质量在飞速提高!米易教育人,你能不为之自豪吗?“环境好多了,硬件设施改善了,教育理念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满意了,家长放心了,社会另眼相看了”这是米易教育人常挂在嘴边为之自豪的话语。在飘扬的党旗下,米易教育事业在蒸蒸日上,在巨变!
朋友们,祖国在崛起,米易在腾飞,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党的阳光指引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家乡的富裕文明,为米易教育的发展创造出更辉煌的巨变,为“建设山乡经济强县,构建和谐幸福米易”演绎出更灿烂的精彩!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第三篇:从党建扶贫看山乡巨变
山乡巨变换新颜党建扶贫写华章
——水电九局党建扶贫工作侧记
自2004年开始,水电九局的党建扶贫工作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几年来,在贵州省国资委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水电九局党委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先后派出五批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建扶贫工作人员,足迹遍布了贵州省黎平县的三个贫困乡,31个行政村。五年过去了,水电九局的党建扶贫到底做了那些工作,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党建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那里?带着这一个个问题,记者随同水电九局2008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同志,来到黎平县坝寨乡。在这里,一个正阔步迈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侗族山乡,终于解开了记者心中这许多疑问,也使我们对企业的党建扶贫工作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一、好久没到这方来再来山乡换新颜
沿着清澈秀美的都柳江一路向南,再折转沿清水江向东,翻过一道道山梁,在群山环抱中,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黎平县坝寨乡。
走进坝寨乡的街道,记者的眼前豁然一亮。好一个幽静祥和的侗家山乡。在这里,街道整洁,商贾沓至,人头攒动,酒楼香溢。往日的犬鸣鸡叫早已变成了一曲曲流淌着时代气息的仙乐飘飘,而过去沿街的杂乱小摊,如今已被井然有序的农贸集市取而代之。变了,一切都变了,应该说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也得利益于党建扶贫工作给山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对于黎平,记者并不陌生,早在三十年前,记者就对这个商不落脚,富不生根的国家级贫困县有过大致的了解。刀耕火种的半原始生 1
产方式,人畜混居的生活环境,一切依赖自然供给的生存理念,使这个守着满山财富的林木资源大县,处于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尴尬境地,而今天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确是出乎于记者的意料之外。
在路上,本届党建扶贫工作队队长,水电九局党委工作部主任,现挂职黎平县县委副书记的王学毅同志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个乡的基本情况。坝寨乡是一个新建立的侗族自治乡,全乡人口约13000人,2007年全乡人均年收入1840元,属国家三类贫困乡。据王队长介绍,早在建乡初期,为完成乡政府领导班子选举,乡党委是用借来的30000元钱才召开了政府、人大和政协等几个会议,其经济状况可见困难非常。然而,随着扶贫工作队的到来,一方面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物资,从经济上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又坚定的支持乡党委和乡政府的各项施政举措,从精神上坚定乡党委和乡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上的决心。
坝寨乡现任党委书记祝显德不无感慨地向记者介绍道:自己虽然年纪不大,却有着六年的乡长任职经历。团结班子,思想开放,奋力开拓应该说是自己工作的一个特点。然而,在工作队没有下来前,自己也曾感到过压力,毕竟这里的经济基础太差了。在扶贫工作队到来后,经过相互的努力,特别是在经济和物资基础得到一定保障后,工作开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心也增强了,这不能不说是党建扶贫为我们乡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二、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科学制定扶贫项目是党建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坝寨乡采访期间,记者与乡党委和政府的同志进行了亲切的交
谈。他们认为,在贫困山区搞党建扶贫,首先要使帮扶对象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他们想改变又急于实现的项目入手,保证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乡党委书记祝显德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坝寨乡有28个自然村寨,过去都处于封闭的山区。要让这些群众摆脱贫困,首先要让他们走出大山,去体验外面世界的精彩,这就必需要修路。然而。长期封闭的少数民族群众,由于传统思想和小农思想的禁锢,对于路就是经济发展的钥匙这个道理知之甚少,以至于修建公路这项利好自身的工程长期受到制约。路通过谁家的土地都不愿意,即使让通过了,如得不到满意的赔偿,他们就会去堵路闹事。每到这个时候,县乡领导都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扶贫工作队进驻后,积极参与联合工作组,到现场向群众介绍山外精彩的世界,让群众对走出山寨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自觉的想修路、盼修路。祝书记还风趣的说:这也许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吧,村民们还就是喜欢听外面的故事。在这一点上党建扶贫确实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现在全乡11个行政村,不仅村村通了公路,柏油路面也有望达到80%。
几年来,水电九局的党建扶贫工作本着不图多、不贪大,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困难的思想,在各自所在的乡村,以解决群众通水、通路、养殖、助学等问题为重点,选择可实施的惠民、助农项目,积极推动和支持他们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截止2008年10月,水电九局共向各扶贫对象提供资金、物资近20万元,为贫困乡村落实扶持项目38个,向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争取到扶贫资金788.4万元,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再穷不能穷教育党建扶贫要高瞻远瞩利好千年
走进坝寨乡,最吸引记者眼球的建筑就数坝寨乡中学的教学大楼。据该校校长介绍,这个拥有2000多名学生的乡中学,现已拥有全县乡镇中学最好的教学楼,而且,在全县乡镇中学毕业统考中,该校已连续8年获得第一名,全县许多乡镇的中学生都选择坝寨中学作为自己的就读学校。
坝寨中学的发展,一直是该乡党委和政府引以自豪的工作。而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就成了他们长时间来的一块心病。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乡党委书记祝显德专门把记者和扶贫工作队的同志领到学校。在一个刚有雏形的运动场上,祝书记意味深长的说:“今天请各位领导到这里来,也就是想借此给扶贫工作队的领导出点难题。如果能再落实一些资金,这个运动场就能完工了,这些乡里的孩子也就能象城里的孩子们一样,德、智、体全面发展了。”
听完这席话,本届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学毅立刻把话接了过去,他对省农业发展银行和省粮食厅派出的扶贫工作队成员说:“这应该是我们党建扶贫工作一个最理想的项目,作为省相关部门派出的扶贫工作者,你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多到省有关部门跑跑。我们扶贫工作队就是要集全社会的力量,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办好他们最关心的大事。也许我们这届工作队无法完成这个项目,但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件大事,除了我们要努力外,还应该把未完的工作继续交给下一届工作
队,使它不至成为一种空想。”
五年来,水电九局党建扶贫工作始终不忘资助贫困学生,无论工作队来到哪个乡村,始终把帮助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使这项关乎民族兴旺的百年大计在贫困山区得到快速发展。
四、做农村改革政策的推动者党建扶贫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一项项更具体、更惠及民生的农村改革政策相继出台,这对于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乡镇党委都处在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最前沿,同时也肩负着反馈政策实施效果的义务。那么,党建扶贫在贯彻党的路线政策中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乡党委书记祝显德又举了这样一个实例:他有一个亲戚,原来在外面有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去处,出于对眼前利益的渴望,他出让了自己的承包地举家外迁。后来,外面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个亲戚又只好返回到原住地,但这时他已一无所有。
这里暴露出一个问题:土地出让后,这些群众今后的生活靠什么来维系?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对党的农村改革政策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乡党政领导和扶贫工作队的同志进行了共同的探讨。的确,现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已全部放开了,农民对自己承包的土地有了相对的支配权和转让权,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党组织理所当然要严格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
认真对待,及时解决,而党建扶贫工作在不干扰地方党政领导的前提下也必须进行认真的思考,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践证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不仅仅只是地方党政领导考虑的问题,也是党建扶贫工作应该认真分析研究的课题。如何把党的政策理解得更加透彻,为地方党政领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也是党建扶贫工作应该努力探索的深层次课题。
做党的路线政策的悍卫者,切实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办实事,通过不懈努力缩小农村贫富差别,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这就是党建扶贫工作的实际意义。几年来,水电九局的党建扶贫工作始终坚持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同时也为今后的党建扶贫工作积累了可贵的实践经验。党建扶贫是一项利好群众的工作,也是一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手段,通过党建扶贫,企业的党建工作内容更加丰富了,也加深了企业与地方的沟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由此可见,党建扶贫任工作任重而道远。
第四篇:隐形存在的女性关怀——《山乡巨变》中的“阴柔风格”
《山乡巨变》是著名作家周立波创作的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以非常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农民的各个阶层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他们在这场所有制巨变中的所思所想,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探讨这一问题的场景再现。
《山乡巨变》主要叙述了在清溪乡掀起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作者在描写合作化运动遇到各种阻碍和矛盾的同时.也涉及到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思想状况以及生活现状,虽然在作品中并不是以此为重点,但是我们却能从中发现妇女解放的一些实际问题,作品通过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当时妇女所处的社会境况。
《山乡巨变》与《创业史》历来都是被相互比较的,两者都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但风格却差异很大。宋遂良归纳二的区别是:前者“秀朴、精致、明丽、含蓄”;后者“开阔、高昂、爽朗、豪迈”„。有的评家用“阴柔之美”来形容《山乡巨变》的这种风格。或许也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叙事与关怀,才使这部作品体现出了以叙事的“阴柔风格”。而这种“阴柔风格”也与来自于作品中隐形存在的女性叙事是分不开的。
有人认为这种“阴柔风格”的形成原因在于文本中没有过分集中的强烈的矛盾冲突,大多是平凡的生活事件;没有高大的英雄形象,如“梁伟人”,有的只是平凡的乡村干部,如刘雨生,“温和的性格、俭朴的生活、自我克制的涵养”;不是从高处铺陈政治意义和时代色彩,而多用侧面描写、烘托、反衬的手法去发掘生活的诗意。这种风格在当时也受到了一些评论家的批评。黄秋耘就认为,作品缺乏“气”和“雄健的笔调”,其结果是“没有写出农村中基本群众(贫农和下中农)对农业合作化如饥似渴的要求,也没有充分写出基本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斗争中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仿佛农业合作化运动这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只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地给带进了这个平静的山乡。”换句话说,作品的阴柔风格到底还是妨碍了农业合作化旨意的表达。这一点,从宋遂良对《创业史》与《山乡巨变》所做的比较中是看得很清楚的。
不过近年来,有学者对《山乡巨变》的这种阴柔风格有了新的认识。蓝爱国认为,这部小说中存在一个女性视角,对“女性视角的充分描写,向我们表明,周立波的确自觉采用一个女性的日常生活化的眼光看待革命中的乡村及其人物的命运。随这种女性视角的建立,《山乡巨变》获得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叙事角度。一种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但又不完全同一的角度。在这种角度中,乡村日常生活的一面得到突出,立体的乡村革命景象得以呈现。
《山乡巨变》形成阴柔风格(有说法称所谓“气”不足)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对于运动中所暴露出的妇女问题的犹豫心态,由此在作品中形成了一条隐形的女性叙事线索并且这条线索的力量还比较强。这条线索由几个因素构成:男主角的女性化、女主角的男性化、激进角色的粗痞化、女性问题的突出等等。
文中男主角的女性化是“阴柔风格”形成的要害。《山乡巨变》上集中第一男主角是李月辉,下集中第一男主角是刘雨生,这两个角色都与英雄的形象相去甚远,性格上都有不少女性化特征。李月辉是有名的“婆婆子”,是一位“不急不缓,气性和平的人物。全乡的人,无论大人和小孩,男的和女的,都喜欢他。只有他伯伯看他不起,总是说他没火性,不像一个男子汉。‘女子无性,乱草漫秧;男儿无性,钝铁无钢。’他常常拿这话骂他”。他谦和、细致、保守,这些都被认为是女人的性格。他的性格与英雄“高昂”、“豪迈”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在农业合作化的初期,他还犯了右倾错误,差点被撤消支书的职务,在政治上他是遭到贬抑的。他自嘲地对邓秀梅讲过自己的一段故事:“毛主席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在《新湖南报》发表时,省委还没有召开区书会议,我就在全乡的党员大会上,把文件读给大家听,念到‘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陈大春趁火打劫,得意洋洋,扯起大喉咙,指手画脚,对我唤道:‘李主席,你自已是小脚女人。”’这样,保守落后就有了性别的指涉,同女人挂上了钩,同时也被阴性化了:李月辉不仅性格上像女人,而且政治上也像女人。那么,李月辉应该是反面角色了?不是,作品并未将其处理成反面角色,而是让他在其后的故事中继续保持着保守的性格。他也并未反省自己的“右倾”,反而为自我辨解:“我只有个总主意,社会主义是好路,也是长路,中央规定十五年,急什么呢?还有十二年。从容干好事,性急出岔子。三条路走中间一条,最稳当了。”“干革命不能光凭意气、火爆和冲动„„革命的路是长远的,只有心宽,才会不怕路途长。”“小脚女人还不也是人?”他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沉稳的性格,在上集的尾部,当邓秀梅认为当年就可“基本合作化”时,他告诫说,“切忌太冒,免得又纠偏。”作者在描写李月辉的“右倾”时,并未带贬意,这样,就在农业合作化叙事的严密结构中造成了裂隙: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李月辉的保守、右倾?作者的主观态度是不太明晰的。一位评论家对这一点表示了疑惑:“往往他说出来的一些话,让人不可理解,莫名其妙,弄不清他究竟是在一种什么心理状态的支配下说出来的„„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是一个右倾保守分子,也许作者是在讽刺他吧?——但又不象。”这样一来,在《山乡巨变》中保留条未受批判的、阴性化的叙事线索,它虽未颠覆农业合作化叙事,但却将其置于了可疑的位置:如果李月辉的保守是合理的,那么,激进的农业合作化叙事就是有问题的了。
作品下集中的男主角是刘雨生,这也是一个没有多少男子气概的人物。他是一个近视眼,这在当代文学英雄形象中是很见的。一是这一生理缺陷会有损正面主人公的英雄形象,“近瞅子”本来就是一个嘲讽的称呼;二是“近瞅子”有可能会形成一种隐喻:政治上的短视和没有远见。但在第一版中,刘雨生的确被处理成一个“近瞅子”。在以后的版本中有关刘雨生“近瞅子”的描写才删去。刘雨生的另一性格特征是特别爱哭,在妻子张桂贞与他离婚的过程中他多次为此哭泣:“刘雨生晓得她的 回家的意思了,忍不住眼泪一喷,他哭了。”“‘我老婆提出离婚了,’刘雨生眼泪汪汪,低下头去。”“刘雨生动手要写离婚申请书时,伤心地哭了。”他的好哭和软弱常受到邓秀梅的申斥。刘雨生的这一特点也是在以后的版本中才悉数删去。而且他对自己的前妻——邓秀梅称之为“水性扬花”、好吃懒做的张桂贞充满了爱和眷恋。他的这些性格特点对他作为英雄主角的“英雄度”无疑是有影响的。有的评论家就认为,“象刘雨生这样的农村党员干部,虽则是那么忠心耿耿,淳朴踏实,但缺少雷厉风行的作风,叱咤风云的气派,因而他的精神境界不是很高的。”¨’这与其同时代的梁生宝和萧长春相较,与其后的高大全相比较就会看得很清楚。相比之下,刘雨生就过分情感化了,这通常被认为是女性所拥有的性格。
其次农业合作化叙事中的女性问题也是关键性的一点。《山乡巨变》中女性人物众多,她们生活中的许多矛盾都与农业合作化运动有关。一个是革命新秀——盛淑君,一个是被男人抛弃——盛佳秀,一个是天生想依靠男人,希望得到男人小意——张桂珍。这几个女性形象颇为典型。盛淑君是个综合了时代色彩的女性,她不依靠男人,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盛佳秀的遭遇代表了普遍存在于女性牛活当中,被男人抛弃的现象。张桂珍则足那些在思想上就根深蒂固地认为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代表。这几个女性形象虽不能代表所有女性,但是都是相当典型,且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综观整部作品,一个保守的“小脚女人”,一个情绪化的、政治上并不高大的“近瞅子”,一个空洞的男性化的女人,一个“粗痞”的权威男人,以及女性所面临的无数生活和农业劳动的矛盾,形成了一条隐形的女性叙事线索,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不断地发出强音,使作品构成统一的、强有力的宏大叙事的同时又具有一股淡淡的阴柔美感。周立波让他笔下的人物保持了自己诉说的权利,李月辉不断地申说自己“保守”的合理性,刘雨生延续务实的性格,张桂贞也为自己的“落后”辩解,作者让他们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他们的声音就与农业合作化叙事形成了对话。
这种对话关系的形成缘自于周立波感受到了农业合作化叙事对于女性问题的粗暴处理:将稳健保守的一方阴性化。总之,《山乡巨变》表现出了在妇女解放运动中存在着的尚未
觉醒的女性意识,运动的主体没有要求解放的觉悟,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为社会敲响了警钟。
作家在文学创作的时候,往往想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表达出来,融入到一个作品当中,但是这种做法经常会使一些情感的表迭并不那么完全贴切作品的主题,甚至与其南辕北辙,以至于降低作品的艺术魅力及意义。但也并不完全如此,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算是一例。
在这样一部反映历史变迁的小说中,这样一部以大场面为背景的小说中,“阴柔风格”的产生和体现,让我们感觉作家一再对女性抱以关注的一瞥,这表达了他对女性的关怀,尽管没有长篇大论的表达,但足以表达他对女性问题的注意,也足以使《山乡巨变》不停留在原有主题上,而具有了更深广的魅力。也正是这种“阴柔风格”和对女性的关怀,使《山乡巨变》不再停留在在客观再现现实的层面中,而融入了作者的主观判断和质疑,摆脱了当时时代政治环境的种种束缚,质疑了农业合作化的完美性,使小说具有了文学作品应当具有的善的关怀,从而远远超越了原有主题。使我们不得不认真看待《山乡巨变》。
第五篇:家乡巨变
家乡巨变
去年九月,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我随父母转学到新城区。坐在搬家的车上,我的心中充满了悲凉,几年前新城区的景象又展现在眼前。
记得那也是个骄阳似火的九月,我们代表学校来新城区参加汇演。一脚踏进新城,满眼都是荒凉。空荡荡的场地,尘土飞扬,没有一棵遮阳的树木,周围稀稀落落地立着几栋新建的楼房。再远处就是低矮的平房,垃圾在空中打着旋儿,狭窄的路面上污水横流,空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演出结束后我们迅速逃离,发誓再也不来这鬼地方。没想到,今日不但来了,而且还要常住下来,我的心中怎能不悲凉?正在那儿发着愣,汽车已驶下高速公路,眼前的道路平坦宽阔起来,两旁的风景树在秋阳下闪着金光。
汽车缓缓行驶,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蓝天映衬下的幢幢高楼,鳞次栉比。渐渐的,街面变得热闹起来,来来往往的车辆,三三两两的行人多了起来。爸爸告诉我,新家就要到了,我真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跳下汽车,来不及整理东西,我就开始到处溜达起来。新建的小区真漂亮!一排排垂柳整整齐齐,一行行槐树精精神神。花坛中大丽花展瓣吐蕊,九月菊傲然怒放,知名的,不知名的小花尽显风采。我激动地大叫着抱住爸爸使劲摇晃,这是新城区吗?爸爸含笑不语。
吃过晚饭,爸爸拉着我的手带我出去散步。我们来到步行商业街,我看到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商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和爸爸又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市政广场。广场中心美丽的喷泉在灯光的变幻下喷洒着各色姿态不同的水花。小孩子看着、跳着、笑着,老人们在旁边悠闲地健身,远处,伴随着歌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们跳起了优美的锅庄,夜幕下的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和爸爸走过广场上的小桥流水,顺着林荫大道信步往回走,晚风夹着丝丝凉意,远处传来水鸟欢快的叫声,爸爸说:“看,人工湖!”我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望去,暮色中,碧波荡漾的人工湖犹如镶嵌在万绿丛中的一颗明珠。湖面上,成双成对的水鸟呼朋引伴,嬉戏玩耍。
回到家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停地问自己:是谁挥动神奇大手,在短短几年内使家乡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劳聪慧的家乡人。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这幸福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今日我以家乡为荣,明日家乡一定以我为荣!
辅导老师:张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