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话,让语文教学走进生命的春天
获增城市语文新课程实验成果评比一等奖(2008.6)
对话,让语文教学走进生命的春天
增城市荔城中学 黄碧安
内容摘要:新理念带动了新课改,“对话”教学让师生处在“民主、平等”的平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对话”教学为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语文素质的培养找到了更好的途径。“对话”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使之如枝叶般繁茂,如鲜花般绽放,让语文教学走进生命的春天。
关键词:“对话” 语文新观念 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理念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解惑”权威心态中解脱出来,破除师道尊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营造有利于教学的师生与文本、师与生、生与生以及与生活对话的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心理平台,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情感的体悟和行为的内省设置开阔敞亮的心理空间。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对话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对话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及生活互为依存,互为发展,达到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的过程;是教学中多种矛盾辨证统一的过程。如何达成这理想的境界?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课前活动,厉兵秣马
为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准备活动十分重要。作为教师要查找资料,精心备课。教学设想、目标、方法、手段、设备及重点难点等等都应准备充分。而作为学生,课前预习其实就是一次“生本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的这项对话成功,教师对学生的指引点拨非常重要。
在上《谈生命》这一课时,我首先为学生布置了课前活动:查找冰心的相关资料,查找有关“珍爱生命”的中外格言。课堂交流时,同学们准备充足,发言积极,气氛很活跃。将冰心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作品介绍得详细有致,格言还用稿纸打印了出来,让我非常欣喜。又如上《戏曲大舞台》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祖国各民族戏曲的博大精 深,我布置了课前查询戏曲知识的任务,同学们兴致极高,准备得非常充分,他们收集的资料有音乐(唱腔)、图画、脸谱、服装等,很全面很周到很详细。如京剧,什么脸谱象征什么性格、品质、角色、命运,都各有介述;又如服饰,文将穿什么式样、武将穿什么式样,皇帝穿什么颜色、大臣穿什么颜色都有说明;还有二人转、黄梅戏、京剧、粤剧、豫剧等等戏种常识都一一道来,简直成了戏剧知识大展览,这让我大为振奋。
课前的生本对话让学生与文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涉及的内容真实而广泛,产生的感受原汁原味,这一过程为课堂研讨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为有效学习的习惯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2、美的导入,营造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往往起始于一堂课的导入环节,这一环节做好了,能起到心灵呼唤心灵的人文教育作用,达到教师“教”的外化与学生“学”的内化的有机结合的效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如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环境情况等因素,精心设计一种“美的导入”,就犹如磁石吸铁,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它或能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或能给予学生“耳濡目染”的感受;或能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钥匙;或能巧破学生心中的“疑云”„„总之,在短短的时间内,它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并开始构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从而为新课内容的顺利教学做很好的铺垫。
我教学《智取生辰纲》时,让学生先欣赏电视剧《水浒传》的对应精彩片断,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阅读原文的欲望;教学《观舞记》,我先布置学生观看05春晚节目——聋哑人舞蹈《千手观音》,给学生以美感与情感撞击的共鸣;《斑羚飞渡》的导入,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斑羚们背衬黄昏绚丽的彩虹奔跑跳跃的动感画面,给学生以视觉冲击的享受;我上现代诗歌《黄河颂》,我设计以大气磅礴的画面并结合声情并茂的朗诵导入,从黄河形象到黄河精神给学生蓄积一种崇高的情愫,为本文难点的开启打开了“切入口”„„如此等等的导入方式一下子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活跃高亢的情绪中自然而然的走进了文本,融入了课堂。这样以来,课堂上各项“对话”就激情四溢、生气蓬勃,精彩纷呈,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积极性,课堂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3、研读文本,自主学习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意地促进并接纳学生的自读自悟,尊重学生语言的自由表达以及非语言因素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欲望和能力等。为把这项对话的机会充分给予学生,阅读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意、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只有这样,教学对话才能成为可能。
我尝试用以下方式让学生研读文本进行“生本对话”:如学习《变色龙》一文,我按如下步骤:第一步,初读,列出文章的生字词或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要求注音释义、辨析字型;第二步,让学生自由读,并复述内容;第三步,要求学生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的警官”并阐明理由再去读文本;第四步,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进一步读文本;第五步,精读文本后自选角度谈读后感。又如学完《黄河颂》之后,我让学生这样来谈阅读体验:看,我看到——;听,我听到——;想,我想到——;赞,我赞颂——;读,我想读——;说,我来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这种开放性的文本研读,既训练了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技能,也体现了对学生良好语感、整体把握及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突出了对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视。这种以思考有感悟搭建的自主探究和个性阅读的平台,有利于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和目的。
4、语文活动,畅所欲言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他们的文学底蕴,我设置了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其中有“诗词鉴赏”。具体要求是:我每天给出一个词,根据这个词查找相关的诗句,并解释其含义。活动一出台便立竿见影,没几天,几乎所有的学生书包里都多了一本诗词选,在课间经常能看见他们彼此讨论找到的诗句,并时常有学生找我探讨不懂的句子。课堂上大家积极发言,找的诗词五花八门,联想丰富奇特。一次,我给出的题目是“色彩”,立即有不少同学答出了很多有关色彩的名句。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但有一位同学回答的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他的话音未落,立即有人反驳,说这两句中没有体现色彩的地方。可这位同学却振振有辞:“‘暖树’给人春天般的融融暖意,再加上‘莺’和‘燕子’给人的感觉是来到了鸟鸣林翠的春天,给我们一种快乐的、温馨的美好感受,这么美的春天怎能说没有色彩呢?”一番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交口称赞。
“对话”让学生懂得了美好的事物并不只靠眼睛来看,重要的是能用心来体会;“对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立生命而受人尊重、爱护的喜悦之情;“对话”让学生带着独特的个性感悟走进了课堂,让轻松愉快、畅所欲言成为课堂上的一缕阳光,为 课堂带来无限春光。民主、平等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已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课堂生活。
5、探究拓展,求同存异
探究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对话过程中的交接、冲突、介入和融合。在语文探究活动中,教师先要认真的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和感受、初步分析和理解,然后教师以研讨者的身份平等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疑惑或不同意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或提出异议,这样,在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空间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疑问也在学生平等的交流中达成共识。
学习《曹刿论战》时,我让同学们对文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本意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用鲁庄公反衬曹刿的表现手法。可是有一个学生竟然说:“老师,我觉得鲁庄公也有很多优点。”当时大家都一愣,因为都在说鲁庄公 “鄙”,曹刿“远谋”。但我没有否定他,而是让他说说为什么。他说:“鲁庄公能接见曹刿并‘与之乘’,可见他礼贤下士;鲁庄公战时指挥能采纳他人的建议,可见他胸怀宽广;鲁庄公‘既克’,‘问其故’,可见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这些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我听后,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创意的发言鼓掌,让其他学生也自由地发表见解、提出疑问、展开讨论,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于是“鲁庄公军事上才疏学浅,但他能够扬长避短,不能完全说他是个昏君”,“鲁庄公善于启用人才”等等观点异彩纷呈。
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培养,成了学习的主动探究者和发现者;这样的对话,不仅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学生在平等、民主的精神氛围中得到自由成长。
6、迁移想象,大胆创新
迁移想象,即摆脱课文的束缚,从局部地方旁逸斜出,进行相关的语文活动,其目的是要扩大教学容量,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比如教学《老王》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作者就站在老王的坟前,她会有什么表现;指导学习《信客》,可让学生想象“信客信客,就是一个信字”中的“信”字,有它特殊的含义,那么“信客”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学习《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想象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么样;学习《故乡》,可以让学生想象宏儿和水生长大成人后在当今社会的境况;学习《孔乙己》,可以想象孔乙己如果中举了又会怎么样„„并试着将其想象的情景描绘出来。这样,学生在迁移想象中各抒己见各显神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在讨论交流的互动中,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不再只是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解,而是成了学习的主人,具有了高度的自主性,其个人智慧和个性创意在这种对话交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7、情境模拟,真实体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课堂是实践的场地,要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而非纯粹学习的课堂感受,可借助情境来模拟一个生活的场景,让师生沉浸其中,在感悟体验中进行心灵的对话交流,获得美的感受。如教《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当、当、当”录音机里突然传出沉重遥远的钟声,学生既怔且诧,全神贯注,寂静顿时笼罩了课堂,与此同时,我深情的朗读起来:“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的朋友们啊!我——我——’但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沉默。我也哽住了,读不下去了,教室里鸦雀无声。突然间,我转身朝着黑板,使出全身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时,同学们都深情地注视着我,表示出前所未有的敬意,仿佛眼前的老师就是韩麦尔先生。这堂课,我不仅自己融入到了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被主人公那强烈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而且,我精心设计的这一教学片断,把学生带进了那个即将亡国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内心感受,从而达成了学生与文本之间和谐自然的“对话”体。
8、注入活水,走进生活
语文作为一种学问,它通向最广阔的生活领域,永远面对着人的生存境遇。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认为,书是生活的符号,是生活的工具,必须把书本和生活联系起来加以活用,才有意义。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对生活的体验、诠释和融合,可以让学生从中捕捉、筛选和提炼,获得生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支持者,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条件,带领他们投入生活,帮助他们尝试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与社会生活的直接交流与对话。
在教学《伤仲永》时,我设问:为什么“邑人要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有同学答:“其诗文理皆可观”;“仲永是神童,是同乡人的骄傲”;“如果仲永以后成了‘大家’,那么他的文物就有收藏价值,可以拍卖”等等。我觉得同学们的思维很开阔,和现实很贴近,无可厚非。“那么仲永成了‘大家’吗?”我再问。“没有,因为‘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没有成 ‘大家’,所以收藏没价 值”,同学们答。又有同学问,仲永那么小,他自己得了钱没有?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必回避,说明他对仲永的事情很感兴趣。我告诉他,他的父亲是他的经纪人,仲永只管作诗,卖弄他的文采,同学们大笑。然后话锋一转,反问同学们,他父亲的做法,你赞成吗?同学们都持否定。那么仲永的悲剧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仲永现象”在当今社会存在吗?结果课堂陷入了沉思。对话,让学生对社会生活现象有了自己的思考、分析和诠释,在内心为之触动的同时,是非观价值观也得到了丰富的提升。
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介绍祖国各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文学作品,这为学生走进生活、增长见识、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感受乡土文化气息的独特魅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大多写各地节日风俗和民间艺人轶事,俨然是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我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了“寻找家乡的名人——地方人物研究”、“到民间采风去——探寻民俗文化”等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访问、查阅地方志、资料收集整理、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近生活、感受和发现生活,了解到许多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如家乡地理环境、生态系统、方言类别、节日起源及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风土人情和民俗特征。我还设计了这样的写作活动:“同学们都很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或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或有令人向往的名胜古迹,或有珍奇的动物植物,或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或有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或有引人入胜的民间传说„„如果有远方的客人到我们家乡来参观访问,请你当导游,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呢?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写成文稿,再当众介绍。”这些活动将语文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喜闻乐见,能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的极大兴趣和主动精神。
在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同时,我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关心身边的现实问题,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如根据本地盛产的有名水果,我布置学生去荔枝园观察荔枝,并为它们写广告词,或者绘画;然后采访当地的荔枝种植户,实地观察荔枝生长的土壤环境等,并分小组展开讨论形成调查报告。此外,我还利用新闻媒体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诸如台湾问题、印尼海啸、北京奥运、汶川地震、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等等。
这些直接地参与生活、自主地观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学习活动,实现了学生与生活、与自我、与社会、与世界的自然沟通、和谐对话,全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 感情和关注社会、思考民生的自我责任感,对拓展语文外延、提高语文实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话”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由传统意义的边缘人地位回到了中心地位,“以人为本”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整个“对话”过程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老师就像堤岸一样呵护和调控着这条河流,既让它活泼流畅,滚滚向前,又不让它肆意泛滥,冲出堤岸。“对话”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情感共鸣、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成为师生彼此敞开、平等接纳和共同成长的地方。“对话”充满了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的人文情怀,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立体化、民主化、多元化的自由空间,营造了一个适合教学的宽松愉悦氛围;“对话”使语文课堂如春天的原野生机勃勃五彩缤纷,让学生自由快乐地成长;“对话”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语文素养找到了一条科学而人文的途径。“对话”,让语文教学走进生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2003 年(15),郑国民、黄显涵:“对话理论与阅读教学。”
2、《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1),陈杰:“课堂: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
3、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年5月 出 版。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二篇: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句话准确地指出了语文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语文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实践,对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探讨就不能离开生活实际。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已经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她应有的魅力。
这样的语文课堂,没有现实生活的注入,没有富有情趣的欣赏,没有深入内质的思考,没有自由平等的对话,没有教师的创意,没有学生的创造,只有违心无奈的曲从,何来活泼的形式、美好的情感和动人的效果!
“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将一个人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而语文以它的独特性成为人文精神重要的载体之一。语文课大量的是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需要现实生活的植入。
语文本身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可以这样说,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
一、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当代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而特殊的环境中,在课文学习中,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剖析现实生活中的正反典型,明辨是非曲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此乃寓思想教育于现实生活的恰当联系中。教材中有些议论文的论点、有些小说的主题,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不足,受认识水平的局限,一时还难以有比较清晰、透彻的理解,这时候讲思想教育自然不会有预期的效果,如果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则能让学生通过思考生活现象,理解教材中蕴含的道理,自然地接受思想教育。一旦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这样的道理就变得通俗、浅显了,易于接受了。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人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注意把握这些切人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就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二、在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生活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是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5分钟演讲,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拨和引导,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还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有一个学生在“读书读报沙龙”活动中,介绍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在珠江三角洲,物质的富裕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的“四不青年”。这个学生还从“不要做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要不得”等角度对此加以评论。由此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以引导,他们是善于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三、让学生在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章即生活。作家的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大多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去久远,那么,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读时文,多读同龄人的文章;语文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个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发现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不要把学生当成作家,凡是来源于生活的文章,有情有理,即使语言表现力差一点,也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我们太偏重形式,忽略了文章的“情”和“理”)。
文章即艺术。如果我们把生活当作文章的源头,不断的去发现,艺术的去表现,才能够写出“以情感人,以景动人”的文章,才能达到“震撼心灵,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四、将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带进课堂
学生的“理解、积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的,学生的“运用技能”也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习,他们的“理解”和“运用技能”才能获得与形成,才能逐渐积累、丰富语言。从生活中学习,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那么,该怎样用好生活中的语文资
源呢?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网络资源
课前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可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可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信息技术既可丰富视听感受,也可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恰当使用这一资源,可拓展学生对生活接触、了解的狭小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更富有吸引力。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电视资源
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口头交流和沟通。这就有必要利用好生活中电视这个资源。电视有好多语言类的节目,其语言的风趣、幽默、睿智,其现场的应急变化能力,令人叹服。诸如“实话实说”、“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栏目,就大容量、高规格地给我们的学生注入了生活,丰富了学生的头脑。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街头资源
一个具备远见卓识的教师,就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奔向”十字街头,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语文的田园。看街头招牌,看广告语。各大型考试卷中不就常常出现广告题吗?让学生放宽视野,体会到语文的丰富性,领略到语文的魅力。
课堂上的语文是有限的,生活中的语文是无限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奋力撑开双眼,去发现、学习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语文。将生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有助于语文课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强烈欲望,有助于提高?W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内心情志的境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养成良好的人格、人品和人性,从而点燃生命的熊熊火炬。
第三篇:让对话教学真正走进语文课堂讲述讲解
让对话教学真正走进语文课堂
科学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教育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语文作为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也必须面对新的世界形势,与时俱进,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作出新的贡献。对话式语文教学是适应世界潮流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给我们的语文教育将会带来新的改观。德国的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对话原理。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中所说的‚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理解为一种言语性的沟通或言语性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由‚训诲——驯化型‛教学到‚传授——训练型‛教学发展为对话教学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话教学不仅仅是对话本身,它有一整套的思想与方法,主要的还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诚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真正的对话情境教学还没有开始。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对话教学呢?
(一)、开启兴趣之门,激发对话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
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思维活跃,观察力敏锐,想像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随之增强。有了浓郁的兴趣,就能开启心灵之门,激发对话的欲望,撩拨对话的激情。语文对话教学极力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始终坚持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学习个性动机与兴趣臵于首要地位。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对话积极性、主动性。对话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达欲,学生、教师、他者(文本,社会以至自然)之间自由进行交流,真实、真诚、自然地倾诉个体生命对世界的体验,学生种种无比鲜活的话语,倾泻而出。他们在对话中发现,在发现中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在感悟中对话;在体验中对话,在对话中体验。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不断向自己、向他者询问‚为什么‛,教师则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勇于探究、深入发现知识之真、语言之味、生命之美,实现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二)、创设和谐情境,放飞对话的翅膀。
刘庆昌先生对对话教学作如下理解:‚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民主平等个性化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前提。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教师要规范对话行为,在对话场中人与
人之间没有权威、主次之分,只有平等的理解、赏识和领悟,要牢固树立‚把每个人当作全班对话‛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废除个别优生把持课堂的话语霸权,归还每个学生的对话权。学生的每一次发现、每一次探究、每一份想象、每一种设想,都是有价值的,都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和沟通。从心灵、精神、人格上营造民主平等开放尊重激励的氛围。对话中,教师不仅要时时维护并赞赏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体现出的个性色彩,更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各类对话中,应热情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奇思妙想,甚至胡思乱想,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创造性阅读和有创意地表达。对出现不同看法的问题,不拘泥于标准答案,更不强迫学生接受一个既定的结论,而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未知领域,师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如某位语文老师在教完《木兰诗》一课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走路都很困难。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老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可能是木兰没有缠足吧。‛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木兰可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啊!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老师这时可不耐烦了,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木兰有没有缠足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这位男生说:‚可是,老师,这样不就违背事实,不真实了吗?……‛这位老师听了,沉不住气了,他以训斥的口吻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你只要理解
木兰的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别的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写的。你用不着去多想。坐下!‛就这样,一句‚用不着去多想‛重挫了学生的个性,一声‚坐下‛伤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一顿训斥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探索的火花。由此看来,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也可以压抑孩子们探索的童心。
(三)、加强沟通合作,开展多样的对话。
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合作与沟通、互动与交往决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的存在状态,而且是对话教学的基本手段。要实现真正有效的合作沟通、互动交往,必须运用多种对话的形式。从组织形式上,有个人对话,两人交互对话,小组内对话,小组与小组之间对话,全班对话。从对象上看,有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自我对话。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阅读的独特的个性体验,强调学生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使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构成心灵的碰撞,产生思维的艺术之花。如在《伟大的悲剧》的教学中,同学们领悟到斯科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替自己的对手完成一个到达南极的证明的意义。虽然斯科特等人失败了,但失败的过程中却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环:诚实、勇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品味了感人的语言、感人的情境后,面
对作品中的形象,内心很不平静,此时引导学生按‚斯科特等人,我想对你说 ‛的句式,让学生抒发内心的话、心中的情,就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自我对话的过程,无疑使学生的心灵与久远的事情所蕴涵的精神品质产生意义的联结、共鸣,也使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再如教学《斑羚飞渡》,在最后一环节上:我补充了一个读者的独特看法:‚学了《斑羚飞渡》,我很感动,同时,也陷入了沉思。其实,我们没有资格感动!人类,都没有资格说感动。‛你赞同这位读者的看法吗?为什么?这一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人类和动物,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体的关系进行深层的思考。同学们经过独立的思考,小组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大家对人类过去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对以后的行动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教学中让学生由此及彼,由斑羚联想到动物,联想到自己,联想到身边的人;让学生领悟到自然界的动物是鲜活的生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它们,实际上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还引发了学生向生命的纵深探究的热情。学生在阅读文本,阅读作者中,主动反思,形成科学的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促进学生生活品位、生活格调、生命质量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价值取向。
(四)、设臵恰当话题,促进共同发展。
在对话话题的设臵上我们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文本内容加以确定,话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影响对话活动能否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话题的设计要做到:①涵盖性。话题应少而精,由
一、两点散发出去涵盖全篇;注意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整合及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孔乙己》一文,从‚死‛入题,溯本求源,认识孔乙己自身的悲剧、社会制度的悲剧和人的悲剧,牵一发动全身。②层次性。根据学生水平、能力的不同层次,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设计不同层次的话题。如学习《海燕》两篇,对优等生,可要求讨论哪一篇更好或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为什么?请从语言、意境、取材、表现手法等方面予以说明;对中等学生,可要求比较两文的异同;对中下学生则要求讨论海燕在两文中各有什么表现,从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借海燕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③适度性。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问题深浅难易的分寸。具体说,就是要提出具体明确,学生垂手难得、踮脚可及,稍思少得、思而必得的问题。过易,学生怏怏然懒于动口;过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忘而却步,也就启而不发了。如学习《荒岛余生》,可设臵这样的话题:梳理鲁滨孙在荒岛的心理历程,并从中探究鲁滨孙精神,评价鲁滨孙精神在现实生活的意义。④多元性。阅读是多解的,由于受人的认识水平、生活阅历、世界观、人生观、个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
响,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各不一样,话题的设臵应引发学生多角度的解读文本,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审美情趣和精神享受。如学习《风筝》,围绕‚透过风筝看鲁迅‛的话题,体察鲁迅的自省精神、手足情深和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的深沉感慨,还可以领悟到游戏的意义等等。语文教师应有大语文观,不仅能进入文本,还能跳出文本拓展延伸,设臵话题应注意从生活的海洋中撷取智慧的浪花,给予学生拓展、探究和创新的空间,引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解决方案、多种结论;⑤生活性。话题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去解读、感悟、欣赏、评论文本,率性写作。同时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文化,紧扣学生的脉搏,紧扣时代的脉搏,让对话的话题起到矫正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作用。如学习《羚羊木雕》围绕‚这能全怪我吗?‛‚到底该怪谁?‛的话题,探讨各人的对错,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如何面对现实处理好‚伤心事‛‚烦心事‛化解家庭矛盾,思考家庭教育问题等等。设臵这样的话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使他们以充沛的感情、极大的兴奋投入到对话中,努力表达自己的见解、感悟和体验,通过对话提高自己、共同发展。
总之,对话教学作为教学的又一新理念,充满了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的人文情怀。对话时代虽然已向我们走来,但‚非对话的传统‛远远没有结束。要使民主、平等成为我们课堂的主旋律,还需我们不断努力。
第四篇:让生命与心灵对话
让生命与心灵对话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一、自我成长分析
每个人生命轨迹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开始于生的本能,终结于死的本能;而每个人生命中间的过程轨迹又有所不同。回首我三十岁的人生,它的轨迹好比是数学里的正弦曲线,高峰和低谷交错出现,似乎是冥冥中的某种安排。而对于我来说,正如哲学家赫曼·赫塞曾说过的:“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并非我的责任,但是怎样安排此生却是我的责任。”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我都认真地努力地度过,这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
童年经历:恐惧到平衡、邻居关系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妈妈和爸爸都是公司的普通职员。由于妈妈是从老家那边迁移到我们居住的村镇的,所以小的时候村里的部分邻居对我们家的态度并不是很友好,觉得我们不是本地人,经常也会刁难我们家,外公外婆也都和我们居住在同一个村子里,妈妈也会经常和我说要努力学习,要为家里争气,妈妈是个好强乐观的人,不会去和邻居起正面冲突,爸爸是属于好说话,情商不是特别高的男人,还是会和村里的一些曾经陷害我们家的人一起聊天,而我从小因为邻居的问题很少和村里的人说话,出门也会有一些恐惧,有时候面对这种情况内心会开启自我防御机制,并且潜意识里会有一种自己是不能够被别人侵犯的,压力也特别大,经常会告诉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只有这样才不会遭邻居轻视,而且对于他人的攻击行为内心的反抗情绪也会非常强烈。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童年的我是不大快乐的,与一般孩子相比,我更像一个大人。妈妈每次对我说这种话的时候也交给了我一份责任,这份责任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压力,但也培养了我追求独立、追求完美的性格,父母遗传给我的那种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童年的经历,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它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的形成。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能输,对于邻居的恐惧感多少年后都能清晰地记起。但是我感到幸运的是妈妈是个很积极的人,爸爸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善良人,说话实在,也总是在用行动证明自己,虽然我对邻居的事情一直无法走出来,患得患失,但是在妈妈身上我看到了宽容的力量,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别人怎么对待你那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要去做恶人,妈妈经常会这么宽慰我,也是因为这样让我内心的恐惧和攻击性减弱了,我开始觉得妈妈都不害怕,我更应该去找回自己的自信,我不该让妈妈,爸爸失望。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从妈妈爸爸身上学到了他们对邻居关系的认知,这也使我年少的心灵没有偏离正常的轨道,为我奠定了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基础。
从少年到青年:起伏的轨迹、自卑与自信、自省
回顾我的学生时代,高峰与低谷相接相继,就像好运、厄运在交替轮回一样:读小学时我的成绩还不错,也经常会受到老师的表扬,我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女孩子,在班里也比较争强好胜,争当班干部,总体来说小学时代优越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也算是对自己小小的肯定,但是在小学升初中参加重点中学考试的时候,我并没有如妈妈所愿考上那个心仪的学校,上了一个很普通的初中,这样的优越感一下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里出现了第一次低谷,班级里学习优秀的人有很多,我也不再是老师的掌上明珠,但是我骨子里是一个要强的女孩子,不容许自己输给别人,再加之妈妈爸爸给的嘱托,我告诉自己我必须成功,虽然在初中生涯成绩并没有非常冒尖,但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受到了老师的青睐,经历了青春期的躁动,内心也不再那么浮躁,后来也算是考上了一个中等的高中,高中的前两年我一直在普通班,成绩平平,爸爸妈妈给我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多鼓励,后来在高三分班的时候分入了重点班,我也开始变得更加自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也成了我人生小阶段中的小高峰,所以我相信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验,后来妈妈也买了电脑作为我的奖励,但是后来我的成绩从年级第二下滑到了年级倒数第二,妈妈一直认为是电脑害了我,那段时间心情有些压抑,又临近高考了,我的内心非常着急,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内心仍旧保持着那股积极的信念,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有灰心的时候出现,最终冷静的思考还是战胜了压力和恐惧,因为从小不服输的信念也一直陪伴着我,虽然听起来是一个不太好的标签,但是确实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后来成绩又慢慢好起来,但是填报志愿的时候被调剂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不算是我人生中的低谷,我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虽然学校普通,专业从英语调到了别的专业,但是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人,在大学里我参加了各种类型的俱乐部和比赛,也积累了与人相处的经验,心情也不再会出现大起大落,以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使人格达到了成熟:开朗而不放肆、活泼又有稳重、有爱心并且宽容,这时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了。
在大学里我并没有放弃我想成为一名翻译的梦想,我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翻译工作,最终如愿以偿走上了口译的道路,在做翻译的过程中我也逐步发现一个人的心态是相当重要的,我也便在工作之余进修心理学,想通过心理学来更多地完善自己,为此我觉得自己着重需要加强的五个方面是:习惯自省、持之以恒、修心养性、不断学习、帮助他人。
在我看来,自我觉知,自我鼓励是我从青葱懵懂的时代逐步成熟起来的标志。总结成长经历中的波折,我会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的东西也都是被自己吸引而来的。总体来说,我是一个多血质类型的人,在积极地环境里我会迸发出我的能量,我身上豁达、积极乐观、敢拼敢闯的特征和品质使我收获了友谊和成功,虽然自己身上会有一些缺点:急躁,容易烦恼,但是正是这些缺点的存在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使我能够在成败起伏的经历中始终保持一份恬淡和热情,父母面对邻居的态度也让我学会了不断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放下心中的那份恐惧。成长的经历也让我更加了解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
友谊力量:携手前行
一路的成长,我的朋友并不算多,但交的也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最让我感动的是高中和大学时代结交的挚友,我是一个很珍惜友情的人,这些也都成为了我的知己,我们会分享彼此的故事,在他们眼里,会觉得我是一个很正能量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冲在前面,有活动的地方就会有我的身影,乐于分享,当然我也有我的缺点,周围的朋友也曾这样评价我:有时太追求完美,偶尔有些固执,比较敏感。我觉得朋友不仅仅是朋友,更像是一盏明灯,让我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更客观的自己,这也是自我觉知的另外一个层面。
展望人生:目标,蜕变
回首走过的人生路,每一步虽然走的艰辛,但是每走一步都会有新的发现。现在的我更注重追求自我的实现,也开始报名参加各种类型的心理工作坊和心理课程。随着自己的成长,一直保持着努力进取的性格,也开始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邻居带给自己内心的创伤,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心态都能够相对平衡,我给自己确立了奋斗目标,我希望去帮助身边更多的人去摆脱心理的困扰,找到人生真正的价值,那就是:转型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
二、职业行业分析
早期接触心理学
最早接触到心理学是在大学校园里,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心理课程,意外的一次在逛街的时候发现有心理培训机构在招心理咨询师培训,那个时候就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通过去心理机构实地的考察和老师的讲解,我报名了心理咨询师考试,那个时候班里的同学也知道我报考了,就经常会有情绪不好,考试失利或者孤僻,爱情受挫,对职业生涯茫然困惑的同学来找我谈心和分享他们的故事,我很享受这种彼此交流的感觉,而且慢慢地我也发现心理的疏通是成长中很重要的一环,有了这份共情作基础,他们都给了我更多的信赖,把我当成最诚挚的倾诉者。这个人生体验也让我更加感受到技能是可以短期内学习到的,而心灵层面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很好地去面对自己的内心,也让我看到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在心理这一关上战胜自己。
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原因
想要从事心理咨询并不是一个偶然的过程,大学里就接触了相关的心理培训课程,也通过了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考试,那个时候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选择期,压力也很大,包括看到自己身边的很多小伙伴都承受着学业的重压等,让我的内心对心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有了更深的渴望,我希望自己能够运用自如地去解决我人生中的问题,培育自己健全的人格,然后去帮助更多有心理压力的人健康地成长,这是我的兴趣所在,也是我在心理咨询行业的做出的第一步尝试。
后来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虽然本职不是心理咨询,但是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越发觉得心理咨询的市场需求太强劲了,尤其是当前,社会上有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婚姻家庭情感,认知困惑,工作压力焦虑社交问题,个人成长规划等等问题,急需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与疏导,却往往由于没有寻找到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式而错失了自己的情感,婚姻和发展机会。这是我想要从事心理咨询的一大原因。
另外,从情感方面来说,在走入社会谈感情的阶段,刚开始我的感情并不顺利,我并不能很好地知道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相处,每段感情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感情路上的一次次波折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审视自己的那段时间,我接触了大量的恋爱心理学的知识,后来为我的感情之路打开了窗口,也为我后来的感情带来了转机,可以说是心理学让我重获新生,在探索情感心理学的道路上我也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忍受着情感的困扰,迷茫,受伤害,但却一直没有人给她们合适的心理帮助,帮助她们真正地去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我也看到了很多原生家庭创伤给周围人带来的伤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了情感问题的研究,当时从网上看到情感专家冷爱,绛妖精的博客很受启发,自2015年也开始尝试从事情感咨询这方面的工作,后来也有幸加入了绛妖精情感咨询师团队,阅读了大量情感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参加了多期情感类工作坊,在情感咨询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让我越发热爱这份助人的事业,这份给他人传递幸福的事业,也更加坚定了我做一名合格的情感心理咨询师的决心,这对于我来说,既是跨越专业的挑战,又是丰富生活、充实自我的契机。
在接触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是否适合做一名心理咨询师,也一直在努力尝试转型成为一名全职心理咨询师,每次目睹情感中的伤痛和泪水如何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内心充满快乐,而我想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更多处于心理焦虑和感情困扰中的人。
成为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条件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首先需要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情绪不能大起大落,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省察,这样才能避免将不良情绪投射到求助者的身上,并且也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督导,包括自己担任来访者的角色,进一步理清自己的症结,更好地认识自己。在自己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也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所以我具备一名出色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同时我也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首先,我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考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仅是迈出了咨询路上的第一步,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实地锻炼心理咨询的技能,参与到更多的心理工作坊当中去丰富自己的咨询经验。广泛阅读心理学书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吸收理论精华。其次,要遵循心理咨询师工作的原则,改变原有工作中的沟通模式,学会去倾听求助者的声音,不仅仅是倾听,更要去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模式。
另外,在以后从事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期待求助者能够给予我信任,帮助求助者真正地成长起来,拥有健全的人格,期待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情感咨询师,帮助更多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期待采访一批从原生家庭创伤中走出来并获得一定成就的人,帮助更多人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变得更加自信。
学习和体验心理咨询师工作的感悟与从业优势和方向
从对自我职业生涯的探索,包括深入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后来感情受挫,不断研究情感心理学带给我脱胎换骨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茫然想要逃避到找到了自救的方法来疗愈自己,慢慢转化为积极正面的能量,我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打算做心理咨询师以来的日子里,我有针对性地、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心理咨询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同时也感受着自己深埋于内心的伤痛与泪水;目睹着这份伤痛与泪水如何慢慢转化为勇气、力量与行动。于是,从当初的犹疑不决到现在开始爱上这一职业,我内心发生着空前的变化,从情绪的困顿到情绪的释放,从收获完美爱情到成就他人的幸福,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而自己早年所受的创伤能够更好地让我去自我化解自己的情绪,享受快乐,更好地帮助他人。
我今年认真参加了冯特培训学校组织的二级心理咨询师全部培训课程学习,并参加了NLP工作坊,TA沟通技术等工作坊积累了很多在咨询实操方面的经验,这些学习为我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奠定了理论基础,今年也加入了绛妖精情感咨询师的团队
第五篇:最新走进春天-语文教案
走进春天
..走进春天
丰润区韩城中心小学 任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2、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字词的问题。
3、合理展开想像,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前准备:下布置学生对本单元的文多通读几遍,回顾文内容。在下搜集和春天有关的一切内容。白纸,彩笔。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再设计
与教学随笔
一、回顾文内容,为“走进春天”做好储备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文?
这几篇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2、师:可以看出,我们这几篇文都和春天有关,而且在我们身边春天也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就让我们在这节中一起“走进春天”。
二、阅读文本,初步了解阅读链接的大概内容
1、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8页,自已认真的读一读。
2、师:谁能说一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3、找2-3名学生说一说。
4、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文内容?、找四名学生,每位学生读一个板块的内容。
三、再回归文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1、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怀着愉快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再读一读文的内容吧,一会儿我要找同学们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2、同学们自由读。
4、读后先小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然后找同学围绕知春、踏春、惜春、咏春四个内容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可读文,也可结合下搜集的内容,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走进春天,走进想像的乐园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一起走进春天,走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乐园,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幅画来表达你的心情?
2、学生拿出前准备的纸笔做画。
3、师:谁能向大家来展示你的作品?
同学生踊跃参与。、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作品呀?
五、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一直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大家想不想下到我们身边找一找春天,如果你找到了,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我们有时间会再一起来交流,好不好?
六、下作业
写一篇春天的景物的通过对本单元文的再读,了解单元整组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而目的明确,情感集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揭示题并板书。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利用小组交流的方式,为学生弥补自身的阅读感知。
内与外相结合,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用画画的形式来抒发情感,既能达到预期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画画7 的能力。
在特定的语境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才能真正做到阅读的效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